2023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38(4):0-0.
    [摘要](105) [HTML](0) [PDF 3.51 M](173)
    摘要:
    2  目录
    2023, 38(4):0-0.
    [摘要](149) [HTML](0) [PDF 669.36 K](180)
    摘要:
    3  炔雌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质量的影响
    王龙飞,高玉海,杨世超,李幸,孟盼盼,吴西,王中琪,魏娟娟,陈克明
    2023, 38(4):749-75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1
    [摘要](364) [HTML](0) [PDF 1.39 M](275)
    摘要:
    目的 探究炔雌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炔雌醇组,炔雌醇组每天ig炔雌醇100 μ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ig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12周后取材,分别观察脏器系数、主要脏器和骨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Micro CT、生物力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炔雌醇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0.01)。炔雌醇组的脏器系数除了子宫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脏器未发现明显的病变。骨组织脱钙切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炔雌醇组骨小梁结构致密,脂肪细胞较少。与模型组相比,炔雌醇组生物力学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炔雌醇组小鼠的骨小梁骨密度(Tb.BMD)、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体积分数(Tb.BV/TV)水平均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数值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炔雌醇组血清骨钙素(OCN)和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的平均水平显著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I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I)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炔雌醇能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质量同时对小鼠主要脏器没有损害。
    4  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金盏银盘水提液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抗氧化应激作用
    张帆,王琪文,戴卫波,曾聪彦,吴洪欣,董更婷
    2023, 38(4):755-7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2
    [摘要](258) [HTML](0) [PDF 1.24 M](322)
    摘要:
    目的 探究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Lour.)Merr.&Sherff.水提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0.15 g/kg)组和金盏银盘低、高剂量(3.9、7.8 g/kg)组,每组12只。各组小鼠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给药后除对照组外均ip 0.4%四氯化碳构建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收集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取肝组织匀浆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盏银盘水提液组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血清AST、ALT、MDA水平降低,血清SOD和肝组织GSH-Px活性升高(P<0.05、0.01);金盏银盘水提液组可以增加小鼠肝脏Nrf2和HO-1蛋白表达,抑制Keap1蛋白表达。结论 金盏银盘能够有效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5  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小鼠血管微循环的影响
    陈宗军,陈政雄,蔡杨靖
    2023, 38(4):761-76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3
    [摘要](464) [HTML](0) [PDF 1.33 M](241)
    摘要: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对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微循环及缺血侧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0 mg/kg组和丹参多酚酸低、高剂量组(10、25 mg/kg)。制备大鼠中动脉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以及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检测脑血流量,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各组大鼠按照分组进行给药,尼莫地平组ig尼莫地平10 mg/kg,丹参多酚酸组ip 10、25 mg/k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连续治疗7 d,1次/d。取脑组织分别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含量测定评估血、脑、脊液屏障结构完整性,免疫荧光染色测量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丹参多酚酸25 mg/kg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占比明显减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且缺血侧CD31相对表达明显减少;伊文思蓝含量以及VEGF与Ang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能够明显促进神经血管微循环重构,加速缺血区血流恢复,最终减轻缺血性卒中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与Ang1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6  基于体外药效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穿山龙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杨小芳,孔韧,权建野,袁博,闫寒,卜伟
    2023, 38(4):767-7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4
    [摘要](410) [HTML](0) [PDF 1.57 M](299)
    摘要:
    目的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体外药效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穿山龙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UPLC-Q TOF-MS技术确定穿山龙醇提物中的主要成分,比较不同质量浓度(40、10、4、0.4、0.004 mg/mL)的穿山龙醇提物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AutoDock软件对潜在药效物质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6.1进行构图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结果 从穿山龙的醇提物中鉴定出7个化学成分,并证明穿山龙醇提物对H/R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筛选出5种(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对羟基苄基酒石酸、原薯蓣皂苷、薯蓣次皂苷A)与抗心肌缺血相关的活性成分,5种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的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2、NOS3、环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肽II(COX2)、热休克蛋白(HSP70)对接结果能量低于-8 kcal/mol。结论 穿山龙中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可能是其治疗心肌缺血的物质基础,穿山龙治疗心肌缺血是多成分与多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7  基于WGCNA联合网络药理学探究防己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王金,孟祥文,陈丝梦,程芷洛,庆兆,贾晓益
    2023, 38(4):776-7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5
    [摘要](383) [HTML](0) [PDF 2.55 M](301)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探讨防己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HERB数据平台及相关文献检索防己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R软件limma包对GEO平台类风湿关节炎数据集GSE110169进行差异分析。基于WGCNA筛选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模块。利用R软件VennDiagram包进行交集靶点分析。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与分析。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PyMOL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运用CIBERSOTR进行核心靶点基因的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129个,相关靶点1 280个,基因芯片差异基因2 091个;筛选出3个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模块;获得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39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筛选出汉黄芩素和槲皮素2个核心成分及肿瘤蛋白53(TP53)和胱氨酸蛋白酶3(CASP3)2个核心靶点基因。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免疫浸润分析表明,核心靶点基因与多数免疫细胞关系密切。结论 防己地黄汤可能从抗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靶向验证探讨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王松,陈娟娟,赵院霞,薛莹,鲁春云,杜书章
    2023, 38(4):788-7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6
    [摘要](407) [HTML](0) [PDF 1.54 M](253)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靶向验证探讨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木犀草素治疗结肠癌的潜在靶点,通过蛋白互作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找到关键的作用通路;根据找到的关键靶点及通路进行在体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药理实验验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关键指标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药物对肿瘤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关键靶蛋白的表达。结果 木犀草素可能主要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靶点,影响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机体的IL-6、IL-1β、TNF-α水平,改善了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抑制了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结论 木犀草素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效果,可能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抑制TLR/MyD88/NF-κB通路表达实现的。
    9  基于UPLC-Q-TOF-MS/MS与网络药理学探讨夏枯草茎叶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谭知浩,肖志葵,罗弘杉,李亚梅,林丽美
    2023, 38(4):795-8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7
    [摘要](466) [HTML](0) [PDF 1.78 M](284)
    摘要: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夏枯草茎叶总酚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夏枯草茎叶水提物中成分进行分析;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夏枯草抗炎作用对应的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TCMSP、PDB数据库对已鉴定的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mber18软件包,取对接结合能前3位的对接复合物分别进行20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共鉴定出异迷迭香酸苷、紫草酸、染料木素、槲皮素和丹参酚酸Y等22个化合物,其中酚酸类16种,黄酮类6种。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02个潜在抗炎靶点,PPI分析发现肿瘤蛋白(TP5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转录因子AP-1(JUN)、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黏着连接蛋白β1(CTNN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s受体(RAG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已鉴定出的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自由结合,结合能前3位的分子与受体蛋白复合物具有较稳定构象,结合后不会导致其构象发生持续的、显著的改变。结论 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可实现对夏枯草茎叶抗炎物质基础挖掘和机制预测,有助于夏枯草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利用。
    10  白矾不同方法煅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变化的研究
    高如汐,王凡一,郑威,鞠成国,单国顺
    2023, 38(4):805-8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8
    [摘要](389) [HTML](0) [PDF 1.24 M](314)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煅制白矾的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减压干燥、马弗炉、微波煅制白矾样品。使用扫描电镜对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热重、热重-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白矾随温度变化时的质量、物质组成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重量法测定失水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白矾和不同方法煅制白矾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采用滴定法对KA1(SO4)2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方法煅制白矾的抑菌作用、抗炎作用。结果 白矾经煅制后表面出现褶皱,内部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传统方法煅制白矾中砷、钡、铁、铬、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其他炮制方法高。随着温度升高,白矾失水、脱水、释放出二氧化硫,KA1(SO4)2发生了分解。不同方法煅制白矾均能增强其抑菌和抗炎作用,其中传统方法煅制的药效作用最优。结论 白矾经煅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药效作用密切相关,传统煅制白矾的药效作用更佳。
    11  H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鉴定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
    李胜男,李君,解红娟,郑存志,刘智轩,梁鱼,周枫叶,周秀芳
    2023, 38(4):811-81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09
    [摘要](424) [HTML](0) [PDF 1.73 M](217)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Orbitrap-MS)法鉴定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条件:Shim-pack GIST-HP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质谱条件:检测方式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110~1 200。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喷雾电压4.20 kV(+)、3.80 kV(-),碰撞能量(CE)30 eV。通过全方化学成分信息库,结合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对照品保留时间,鉴定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结果 在森登-4味涂剂中共鉴定出60个成分,包括16个黄酮类成分、13个有机酸类成分、11个环烯醚萜类成分、10个鞣质类成分、4个氨基酸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2个三萜类成分,并考察了山栀苷、槲皮素、阿魏酸、克里拉京、齐墩果酸、脯氨酸、亚油酸的MS2图和可能的裂解途径。结论 对森登-4味涂剂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鉴定,为其质量标准建立、药效物质挖掘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12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质量控制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轩良爽,牟文荣,李雪菊,孙友田,王笛,纪宝玉,裴莉昕
    2023, 38(4):820-82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0
    [摘要](302) [HTML](0) [PDF 1.39 M](288)
    摘要:
    目的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质量控制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对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穗花杉双黄酮,测定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结果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的性状、显微特征均有差异,薄层色谱中具有相同黄绿色荧光斑点,也有差异性;江南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的质量分数高于深绿卷柏;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高低为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且江南卷柏醋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优于深绿卷柏。结论 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有显著差异,江南卷柏要比深绿卷柏抗氧化活性更好。
    13  凝胶法测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菌内毒素
    陈耐寒,赵倩,李丽,左荣霞,郑永钦,高建梅,金华,沈涛,撒亚莲
    2023, 38(4):827-83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1
    [摘要](270) [HTML](0) [PDF 1.15 M](340)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胶法测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2 h的上清为供试品。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三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凝胶法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对鲎试剂进行灵敏度复核,对供试品进行干扰初筛试验、干扰试验和供试品细菌内毒素的测定。结果 鲎试剂灵敏度测定值为0.125 EU/mL,在0.5λ~2.0λ符合规定,可用于后续试验。供试品1、2、4倍稀释对鲎试剂均无干扰;干扰试验验证2倍稀释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凝胶法检测无干扰作用;采用凝胶法测定2倍稀释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0.5 EU/mL,判定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合格。结论 凝胶法可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14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郭慧,秦鼎,焦鸿云,付桂侠,曾凯,张颖
    2023, 38(4):834-83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2
    [摘要](397) [HTML](0) [PDF 1.15 M](267)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开始2 d内以2.5 mg/h的速率持续静脉内泵入;随后5 d内调整为10 mg/次,2次/d,分别于早晚静脉滴注,每次给药时间为3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每次将15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充分稀释后30 min内滴完,2次/d。两组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相关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自我效能问卷(SSEQ)、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蛋白C活性(PC)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EQ、SS-QO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PAP、TAT、FDP、P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PAP、TAT、FDP、P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35%、4.76%,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显著疗效,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栓形成,并可发挥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5  天麻头痛片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杨清洁,孙根,刘松灿,嵇朋
    2023, 38(4):840-84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3
    [摘要](359) [HTML](0) [PDF 1.08 M](304)
    摘要:
    目的 研究天麻头痛片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佐米曲普坦片,2.5 mg/次,1次/d。如首次服药后头痛症状持续,可于2 h后再服2.5 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麻头痛片,4片/次,3次/d。如症状改善不佳,可增1片/次,每次口服剂量不超过6片,每日不超过18片。两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清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载脂蛋白(L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PA、TNF-α、ET-1、NO水平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头痛片联合佐米曲普坦能够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6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胡义平,秦晋辉,张辉,朱星阳
    2023, 38(4):844-84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4
    [摘要](207) [HTML](0) [PDF 1.12 M](320)
    摘要:
    目的 探究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艾地苯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艾地苯醌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分、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BBS、CD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BBS、CD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IL-6、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bFGF、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艾地苯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状况,减轻痴呆程度、机体炎症和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神经修复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17  冠心康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李辉,王永来,尚晓明
    2023, 38(4):849-85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5
    [摘要](359) [HTML](0) [PDF 1.06 M](213)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康胶囊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衡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8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冠心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PW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2(Ang-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Ang-2、ACE2、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康胶囊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心功能,调节血清Ang-2、ACE2、NT-proBNP水平,安全性较好。
    18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缓解期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研究
    杨秀青,王利民,吴桂玲,程全周,杨建涛
    2023, 38(4):853-8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6
    [摘要](335) [HTML](0) [PDF 1.16 M](251)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缓解期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补肺活血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用药14 d观察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指标,心功能心脏每搏量(SV)、心脏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素(ET-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SV、CO、CI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血清炎性因子TGF-β1、ET-1、TNF-α和IL-8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和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P<0.05)。结论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心肺功能,减弱机体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低。
    19  开胃理脾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杨玲,张颖
    2023, 38(4):858-86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7
    [摘要](281) [HTML](0) [PDF 1.11 M](241)
    摘要:
    目的 探讨开胃理脾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1片/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开胃理脾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胃肠激素一氧化氮(NO)、血清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肽S受体1(NPSR1)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经治疗,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而MTL、GAS、CGRP和NPSR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12.07%,P<0.05)。结论 开胃理脾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增强胃肠活力及动力,能降低胃肠炎性反应,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状态。
    20  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王宁,刘宇,高贺云,刘俊英,赵英,张爱凤
    2023, 38(4):863-86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8
    [摘要](234) [HTML](0) [PDF 1.11 M](246)
    摘要:
    目的 观察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2 mL/次,2次/d。治疗组口服加用参贝北瓜膏,8 g/次,3次/d。两组患儿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最大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25% vs 86.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与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4、SAA和Gal-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INF-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儿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哮喘发作期儿童的临床疗效更高,能够更好的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21  抗感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白允保,张建明
    2023, 38(4):868-87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19
    [摘要](377) [HTML](0) [PDF 1.19 M](244)
    摘要:
    目的 探讨抗感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加入注射用水,调整浓度为50 mg/mL,再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抗感颗粒,1~5岁,0.5袋/次;6~9岁,1袋/次;10~14岁,1.5袋/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典型表现消失时间,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和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73.33%)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典型表现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单位体质量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值(Ti/Te)显著升高,而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ICAM-1、IL-8和YKL-4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抗感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患儿病毒性肺炎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是尽快缓解患儿临床表现、改善肺功能及稳定病情的安全有效途径,并能进一步进增强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22  清宣止咳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观察
    朱万青,李伟伟,王丹谊,孙继超
    2023, 38(4):874-87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0
    [摘要](368) [HTML](0) [PDF 1.02 M](251)
    摘要:
    目的 观察清宣止咳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份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04例甲型流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每日10:00及20:00各1次,体质量≤15 kg,30 mg;体质量15~23 kg,45 mg;体质量23~40 kg,60 mg;体质量>40 kg,7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清宣止咳颗粒,1~3岁每次1/2包,4~6岁每次3/4包,7~14岁每次1包,均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咽喉疼痛、发热、卡他症状及头身疼痛的持续时间。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4%,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咽喉肿痛、卡他症状及头身疼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3.1%、21.2%,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宣止咳颗粒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的临床疗效较好,可缩短流感相关症状持续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3  六味地黄丸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研究
    许晓霞,王亚君,喜雷,卢旭
    2023, 38(4):878-8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1
    [摘要](275) [HTML](0) [PDF 1.19 M](280)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次,1次/4周,以附带的注射液溶剂将药物充分混悬后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体质量15~20 kg者,3 g/次;体质量21~25 kg者,4 g/次;体质量>25 kg者,6 g/次;均为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长发育指标[骨龄差值(ΔBA)/年龄差值(ΔCA)、生长速率(GV)],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ΔBA/ΔCA、G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直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最大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以治疗组减小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HS-CA、IS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MHS-CA、ISL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H、FSH、IGF-1、P1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LH、FSH、IGF-1、P1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6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能有效减慢患儿骨龄成熟和生长速度,抑制生殖系统过早发育,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进一步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和骨代谢。
    24  丹七软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朱澄漪,王彩红
    2023, 38(4):884-88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2
    [摘要](237) [HTML](0) [PDF 1.09 M](254)
    摘要:
    目的 探讨丹七软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经前3 d开始服药,0.3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七软胶囊,于经前3 d开始服药,5粒/次,3次/d。每个月经周期连服7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分,血流变参数[全血高、低切黏度(HBV、L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0%,较对照组的85.00%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SF-36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V、LBV、PV、HCT均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00%、3.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七软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痛经相关症状和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机体血液流变性,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25  金刚藤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孙凤兰
    2023, 38(4):889-89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3
    [摘要](216) [HTML](0) [PDF 1.07 M](343)
    摘要:
    目的 观察金刚藤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经前2~3 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刚藤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肽、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总频率评分和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而PGE2、SP和PAF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刚藤胶囊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血清PGE2、SP、PAF、β-内啡肽水平。
    26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李霖,王永超,张富全,孟祥朝
    2023, 38(4):893-8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4
    [摘要](288) [HTML](0) [PDF 1.14 M](247)
    摘要:
    目的 观察消乳散结胶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起始剂量20 mg/d,每2周减量4 mg/d,直至以4 mg/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乳散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乳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病灶大小、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治疗后两组乳腺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乳腺肿块大小、肿块最长径均显著缩小(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F-36中PCS、MCS评分及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SF-36中PCS、MCS评分及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 T细胞百分比、CD4+/CD8+值、IL-2、IL-6水平均显著减少,外周血CD8+ 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乳散结胶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可获得良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乳腺肿块和疼痛症状,缩小病灶范围,提高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7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头孢地尼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朱莉姗,刘展,代淑芳,李宁
    2023, 38(4):898-90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5
    [摘要](447) [HTML](0) [PDF 1.10 M](240)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头孢地尼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头孢地尼胶囊,1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口服妇炎康软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症状消失时间、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最大直径的变化以及血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69%,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腹痛、白带异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最大直径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盆腔积液、炎性包块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M-CSF、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IL-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GM-CSF、IL-8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头孢地尼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28  新生化片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王春祥,薛刚,田兴军,徐铭军
    2023, 38(4):903-9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6
    [摘要](362) [HTML](0) [PDF 1.13 M](25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化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治疗的24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23例。对照组静脉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0.2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 mL,持续时间最少1 min,必要时可2~4 h重复注射1次,最多5次;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新生化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5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出血量,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CES-D评分、STAI评分和GSES评分,及血清抗凝血酶-Ⅲ(AT-II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尿利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7%,明显高于对照组(88.62%,P<0.05)。经治疗,治疗组在治疗2、12、24 h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GSE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而STAI评分和CES-D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AT-Ⅲ、BNP、NO、NE、E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VEG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化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可促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29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侯培莉,徐林,刘亚,何琎
    2023, 38(4):908-9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7
    [摘要](369) [HTML](0) [PDF 1.15 M](24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苏州科技城医院门诊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丸/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面色晦暗、视物昏花的消失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眼底改变指标(微血管瘤和出血灶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相关指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面积、血管渗漏(VL)面积]及黄斑水肿相关指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体积(TMV)]。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色晦暗消失率62.07%和视物昏花消失率5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10%、31.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ogMAR、微血管瘤数和出血灶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logMAR、微血管瘤数和出血灶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Rct均显著缩短,视网膜毛细血管NPA面积和VL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后,治疗组A-Rct、视网膜毛细血管NPA面积和VL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MT、TMV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确切疗效,能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视力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眼底病理改变及视网膜血流状况。
    30  玉泉颗粒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单建芳,蒋加荣,徐正玲,高凤英
    2023, 38(4):914-9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8
    [摘要](387) [HTML](0) [PDF 1.20 M](220)
    摘要:
    目的 探讨玉泉颗粒联合恩格列净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上海建工医院收治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玉泉颗粒,1袋/次,4次/d。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M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终产物(AOPP)、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9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PG、HbA1c、MBG、PPGE、SDBG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MBG、PPGE、SD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OPP、AGES、LOX-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AOPP、AGES、LOX-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玉泉颗粒联合恩格列净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血糖波动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31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张帆,马丽芳
    2023, 38(4):919-92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29
    [摘要](233) [HTML](0) [PDF 1.10 M](261)
    摘要:
    目的 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5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就诊的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含漱浓替硝唑含漱液,1 min/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齿痛消炎灵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口腔健康状态、牙周指标和龈沟液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49)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OHIP-4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附着丧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龈沟液五聚素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龈沟液PTX3、MMP-8、RANK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能改善口腔健康状态和牙周指标,降低炎症损伤。
    32  肾复康片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王军涛,魏晓颖,王晓阳
    2023, 38(4):924-9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0
    [摘要](104) [HTML](0) [PDF 1.24 M](227)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复康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收治的1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复康片,6片/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尿、蛋白尿的转阴时间以及血清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红细胞、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诱素-1(Lkn-1)、白细胞介素-13(IL-1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蛋白尿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cr、UAER和尿24 h Upro、尿红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Scr、UAER和尿24 h Upro、尿红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GAL、uPAR、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NGAL、uPAR、β2-M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kn-1、IL-1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Lkn-1、IL-1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复康片联合治疗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伤,安全性良好。
    33  金骨莲胶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席宁,孔永红,王淼,王培培,张祎,李鸿儒
    2023, 38(4):929-93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1
    [摘要](333) [HTML](0) [PDF 1.07 M](133)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骨莲胶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骨莲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 vs 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疼痛评分、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DAS28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IL-17、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IL-17、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骨莲胶囊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34  通络祛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杨彩虹,刘小龙,孙海军,生钦钢
    2023, 38(4):934-93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2
    [摘要](275) [HTML](0) [PDF 1.16 M](176)
    摘要:
    目的 探讨通络祛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7月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6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通络祛痛膏,根据患者痛处面积大小选用1~2贴外贴于患膝,1次/d,每次贴敷时间<12 h。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膝关节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评分和活动度,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膝骨性关节炎生存质量量表(QOL-KOA)总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Toll样受体4(TLR4)、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疼痛VAS评分和肿胀评分均显著降低,主、被动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这些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QOL-KOA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血清TSP-1、TLR4、CRP、HMGB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SR和血清TSP-1、TLR4、CRP、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络祛痛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减轻病情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可获得满意效果,并可进一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35  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张熙辉,王大天,李峥嵘,白文博,李仕能
    2023, 38(4):940-9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3
    [摘要](320) [HTML](0) [PDF 1.12 M](209)
    摘要:
    目的 探讨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4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关节囊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0 mg/次,1次/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尪痹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P-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P<0.05)。结论 尪痹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踝关节功能,有效减弱关节炎性反应,促进疼痛状态好转,且安全可靠。
    36  柳氮磺吡啶初始治疗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许逢国,陈禄新,许逢梅
    2023, 38(4):945-95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4
    [摘要](345) [HTML](0) [PDF 1.16 M](140)
    摘要:
    目的 分析柳氮磺吡啶初始治疗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万宁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初始治疗,包括腹膜透析、抗感染干预和基础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初始剂量1 g/次,若无不适则增至2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3 d,3 d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透析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液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恶心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透析液hs-CRP、IL-6、NGAL及血液PLR、NL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果糖排泄率较治疗前降低、甘露醇排泄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初始治疗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具有确切效果,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且对肠道屏障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安全可靠。
    37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中的文献预检索
    宋歌亮,杜雪晨,庞稳泰,刘春香
    2023, 38(4):951-96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5
    [摘要](275) [HTML](0) [PDF 1.41 M](214)
    摘要:
    目的 通过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及同类中药注射剂文献情况,找准临床定位,并为正式文献检索提供思路。方法 在参与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编制工作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的标准流程,将“文献预检索”运用在构建临床问题步骤中,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及同类中药注射剂文献发表情况、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及相同有效成分中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说明书临床适应证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中成药纳入情况及相关指南推荐用药方案情况4方面进行文献预检索。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发表的文献总量与同类中成药相比较少,在文献发表方面无明显优势。建议结合权威专家访谈和大样本的临床调研,获取权威专家的用药经验及临床医生最广泛关注的用药问题,以弥补证据不足情况。结论 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文献预检索在构建临床问题中的应用和实践做重点介绍,以期为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38  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关联规则分析
    高强,秦柯,王月峰
    2023, 38(4):962-96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6
    [摘要](171) [HTML](0) [PDF 1.35 M](179)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与其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总结热毒宁注射液ADR发生特点,为减少热毒宁注射液ADR特别是严重ADR的发生提供有益信息。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热毒宁注射液相关ADR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ADR风险增加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原患疾病等。使用Apriori算法评价ADR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有效ADR报告1 028例。近2/3的ADR发生于14岁及14岁以下患者中。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54%),其次有全身性损害(15.18%)、胃肠系统损害(11.77%)和神经系统损害(5.25%)。关联规则分析中,根据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值挖掘了多个强关联规则。其中,规则“是否伴随用药=是and年龄段=2~6岁”与“ADR分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置信度最高其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分别为6.42%、81.82%和1.47。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人群;2~6岁且伴随用药的儿童尤其需要密切监测皮肤及附件损害类ADR。
    3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雷莫芦单抗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唐平秀,杨强,张询研
    2023, 38(4):969-9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7
    [摘要](312) [HTML](0) [PDF 1.25 M](238)
    摘要:
    目的 挖掘雷莫芦单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其在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4年1月1日—2023年2月1日雷莫芦单抗报告的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联合检验,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分类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雷莫芦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 786份,报告中患者中位年龄66岁,65岁以上患者占比60.46%;男性患者占绝大部分;主要上报国家是日本;部分患者为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严重AE占比54.82%。采用ROR法和PRR法分析,获得123个PT信号,涉及18个SOC,其中有52个PT信号说明书中未记载。本研究挖掘的雷莫芦单抗的主要AE与说明书记载一致,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周围性水肿、骨髓抑制、出血、穿孔等。而伤口愈合并发症、化脓性肉芽肿、脑干出血、间质性肺疾病、腹膜炎等说明书未记载的AE,其报告数较多、信号较强,临床使用时应加以警惕。结论 对数据库中雷莫芦单抗真实世界报告的AE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发现新的AE风险信号,提示临床对其加以关注,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0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和药物警戒计划的研究概况
    王珊珊,周艳丛
    2023, 38(4):976-98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8
    [摘要](456) [HTML](0) [PDF 939.75 K](415)
    摘要:
    我国的《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对药物警戒计划的定位是药品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的一部分,与欧盟风险管理计划的理念存在差异。我国将风险管理计划按照上市前后不同阶段进行了区分,上市前称为“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批准上市后将其转化为“药物警戒计划”,而欧盟的风险管理计划关注的一直是药品的临床使用风险,没有进行上市前后的区分。由于我国提出风险管理计划的理念较晚,在早期时很多有药品出口业务的企业当时多数是以欧盟的风险管理计划为参考制定的,所以当我国再提出上市后风险管理计划要求时,很多人会有概念上的混淆。结合欧盟和我国近年来对药品风险管理计划的要求变化,厘清药物警戒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上市后风险管理。
    41  淫羊藿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孔奕丹,齐英,崔娜,张志宏,孙延平,曾元宁,王长福,匡海学,王秋红
    2023, 38(4):981-98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39
    [摘要](423) [HTML](0) [PDF 1.21 M](225)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键早期阶段。淫羊藿苷是从淫羊藿中分离出的类黄酮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减轻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进程、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阻止泡沫细胞形成、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多种miRNA的表达,从多种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总结了淫羊藿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希望为淫羊藿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2  淫羊藿苷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司玉芳,严少普,王文博
    2023, 38(4):988-9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40
    [摘要](274) [HTML](0) [PDF 1.19 M](196)
    摘要:
    淫羊藿苷是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增强免疫、抗肝毒性、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淫羊藿苷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产生保护作用,如淫羊藿苷具有抗抑郁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具有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淫羊藿苷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综述了淫羊藿苷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作用机制。
    43  1-脱氧野尻霉素的结构修饰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李晶晶,朱五福,田瑜
    2023, 38(4):995-100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41
    [摘要](293) [HTML](0) [PDF 1.48 M](188)
    摘要:
    1-脱氧野尻霉素是一种多羟基生物碱,可竞争性地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除降血糖的研究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加。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对1-脱氧野尻霉素进行结构修饰,不只在环内N原子上进行结构改造,在骨架其他部位的修饰也逐渐增多,取代基的种类多种多样,烷基链的某些碳原子可以被杂原子或官能团取代,也可以在末端连接其他基团。取代基的不同对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取代基也可能有不止一种活性,碳原子用杂原子取代对活性提高有帮助,化合物的旋光性也是影响活性的因素。综述了不同种类官能团取代的1-脱氧野尻霉素衍生物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为1-脱氧野尻霉素的结构修饰研究提供参考。
    44  三七皂苷R1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卓彬
    2023, 38(4):1003-10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42
    [摘要](277) [HTML](0) [PDF 1022.78 K](212)
    摘要:
    三七皂苷R1为三七中特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三七皂苷R1通过抗炎、抗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抑制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纤维化、抗心律失常、舒张血管和促血管生成等作用有效防治多种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针对三七皂苷R1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三七皂苷R1的潜在治疗价值和临床应用发挥参考作用。
    45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雅楠
    2023, 38(4):1008-10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43
    [摘要](262) [HTML](0) [PDF 1.13 M](201)
    摘要:
    绿茶中的活性成分已经被证明具有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作用,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癌活性最高。EGCG能够通过调控氧化应激、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抗肿瘤效果。因此对EGCG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EGC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46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丹,张艳,吴新玉,徐永寿,邓艳,成蕾,唐富山,叶林虎
    2023, 38(4):1014-10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04.044
    [摘要](394) [HTML](0) [PDF 1.11 M](180)
    摘要: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主要用于人类免疫缺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上超说明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临床发现使用该药后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损伤、代谢紊乱、心血管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剂量相关性,剂量越高则不良反应越大,主要由肝脏CYP3A代谢,当其与某些具有较强CYP3A4抑制作用的药物共同使用时,往往会加重其不良反应。综述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