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8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38(12):0-0.
    [摘要](156) [HTML](0) [PDF 3.40 M](841)
    摘要:
    2  目录
    2023, 38(12):0-0.
    [摘要](149) [HTML](0) [PDF 685.32 K](910)
    摘要:
    3  芩百清肺浓缩丸对肺炎支原体CARDs TX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蒙艳丽,孙一,雷敏瑞,姜焱,王萍,王晓溪,王欣,王伟明
    2023, 38(12):2909-29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1
    [摘要](594) [HTML](0) [PDF 1.12 M](985)
    摘要:
    目的 探讨芩百清肺浓缩丸对肺炎支原体CARDs TX毒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及芩百清肺浓缩丸4.6、2.3、1.15 g/kg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进行支原体滴鼻,每只滴入20 μL 1×106 CCU肺炎支原体菌液,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支原体肺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各组分别ig小鼠相应药物,连续ig 7 d,末次给药结束后进行引咳实验,并处死小鼠,取血液与肺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后的肺组织变化;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MPN372、BDKRB2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芩百清肺浓缩丸可显著降低肺炎支原体小鼠咳嗽次数;芩百清肺浓缩丸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明显得到改善,结构清晰,组织形态规整;芩百清肺浓缩丸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得到缓解;芩百清肺浓缩丸组小鼠肺组织MPN372BDKRB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芩百清肺浓缩丸通过降低肺组织中CARDs TX、BDKRB2的表达,减缓咳嗽症状,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4  阿魏酸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GLUT蛋白与神经元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刘畅,徐锦,赖方方,陈海旭
    2023, 38(12):2916-292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2
    [摘要](449) [HTML](0) [PDF 913.01 K](978)
    摘要:
    目的 探究阿魏酸在减轻大鼠脑梗死过程中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和神经元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以及阿魏酸25、50、100 mg/kg组。采用Longa线栓法构建脑梗死模型,梗死期间,模型组尾iv生理盐水,阿魏酸组分别尾iv 25、50、100 mg/kg的阿魏酸治疗,尼莫地平组尾iv 20 mg/kg尼莫地平,给药3 d。完成给药后24 h,对各组大鼠开展神经功能评分,完成后取大鼠血液检测外周血糖值,再通过PET/CT实验检测缺血区葡萄糖摄取水平。将大鼠处死后全脑组织进行TTC染色,取缺血核心区组织,通过比色法检测AT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U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出现明显梗死区域,缺血核心区葡萄糖摄取量减少,ATP含量降低,GLUT1、GLUT3、PFKFB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魏酸50、1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区域面积占比减少,缺血核心区葡萄糖摄取量增加,ATP含量升高,GLUT1、GLUT3、PFKFB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阿魏酸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与尼莫地平相似,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促进葡萄糖向中枢神经元转运,提高葡萄糖代谢相关。
    5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神经髓鞘再生、认知功能及VEGF/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林怀印,孟肖,赵智东
    2023, 38(12):2922-292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3
    [摘要](546) [HTML](0) [PDF 957.51 K](946)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大鼠神经髓鞘再生、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跨膜体受体蛋白(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依达拉奉1.5、3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依达拉奉1.5、3mg/kg组分别尾iv依达拉奉注射液,阿司匹林组注射4 mg/kg阿司匹林溶液。穿梭箱联合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Pal-Weigert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髓鞘形态;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VEGF/Notch1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各剂量组能够主动逃避次数增加,被电次数、学习和记忆潜伏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各剂量组血清MBP含量、梗死体积、Notch1水平下降,VEGF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髓鞘崩解、破坏、脱失严重,髓鞘稀疏,部分区域有髓鞘断裂缺失,染色变浅;依达拉奉各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髓鞘形态改善。结论 依达拉奉可促进VEGF活性,抑制炎症反应,调控Notch1信号通路,降低MBP蛋白表达,促进神经髓鞘再生,提升认知功能。
    6  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王艳青,张鑫淼
    2023, 38(12):2929-293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4
    [摘要](372) [HTML](0) [PDF 1.68 M](884)
    摘要: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Ishikawa、RL95-2细胞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1、10、100 nmol/L组,右美托咪定(100 nmol/L)+LiCl组。CCK-8法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水平。构建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LiCl组,测量肿瘤质量与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Ki-67、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处理后Ishikawa、RL95-2细胞吸光度(A)值、EdU阳性细胞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PCNA、Bcl-2、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Bax表达上升(P<0.05);与右美托咪定100 nmol/L组相比,右美托咪定+LiCl组A值、EdU阳性细胞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PCNA、Bcl-2、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Bax表达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能抑制移植瘤质量和体积,促进肿瘤凋亡,降低β-catenin、Ki-67蛋白表达(P<0.05);LiCl能逆转右美托咪定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7  五子衍宗丸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模型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文畅,张桂贤,史鹏程,王璐瑶,李锡晶,沈洪昇,蔡隽,高瑞芳,袁玲,程鹏,赵秀梅
    2023, 38(12):2938-29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5
    [摘要](659) [HTML](0) [PDF 1.25 M](995)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子衍宗丸对环磷酰胺造成的骨髓抑制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C57BL/6J小鼠ip环磷酰胺构建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五子衍宗丸4、8、16 g/kg组,每组10只。于首次注射环磷酰胺后即开始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ig生理盐水;五子衍宗丸组分别ig 4、8、16 g/kg五子衍宗丸溶液,持续给药3周。实验第1、7、14、21天称体质量,眼眶取血,并吸取20 μL溶于血细胞检测仪用稀释液,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股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及数量,流式细胞法检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并分选巨核细胞,测定巨核细胞多倍体情况。结果 五子衍宗丸能够明显提升化疗骨髓抑制小鼠的外周血小板数,剂量下相关性促进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逐步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多倍体形成(P<0.05)。结论 五子衍宗丸可一定程度恢复环磷酰胺造成的骨髓巨核系损伤,促进骨髓造血系统向巨核系分化,提高内源性血小板的产生。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陈皮理气功效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赵曼彤,曹霞,林佳子,王晓,杨梦茹,梁蓝元,岳义民,钟璐阳,杜杰勇,余佳敏,周彤,李建华,沈学娟,王毅,舒尊鹏
    2023, 38(12):2945-295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6
    [摘要](680) [HTML](0) [PDF 1.37 M](1130)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挖掘陈皮通过理气功效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键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与通路,以探究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对陈皮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理气、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靶点,对理气靶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靶点与药效靶点进行映射,得出陈皮理气功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功效靶点。将功效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中得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9.0软件进行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陈皮关键活性化合物和靶基因后,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陈皮中共有63种活性成分和540个相应靶点,理气靶点580个,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靶点478个。最终筛选获得56个关键靶点和16个重要的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陈皮理气功效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成分为川陈皮素、柚皮素、橙皮苷等,关键靶点为Ak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分子对接显示柚皮素、川陈皮素、柚皮苷分别与Akt1、PPARγ、原癌基因c(JUN)、雌激素受体α(ESR1)、PPARα结合良好。结论 陈皮中的柚皮素、川陈皮素、柚皮苷可能为其发挥理气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能够多靶点、多途径地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等生物效应过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为陈皮在临床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川楝子致肝毒性机制
    何山,欧水平,叶林虎,王森,吴大章
    2023, 38(12):2955-296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7
    [摘要](551) [HTML](0) [PDF 1.75 M](1059)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楝子肝毒性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川楝子的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潜在毒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肝脏损伤相关的靶点,将毒性成分预测靶点与肝脏损伤靶点取交集靶点,获得毒性成分肝脏潜在作用靶点,再利用软件Cytoscape 3.8.2版进行毒性成分–预测靶点、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的构建,采用AutoDock 1.5.6版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示例。结果 筛选得到6个川楝子潜在毒性化合物,分别是toosandanin、meliasenin B、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butenolide、5-hydxoymethylfurfural,与肝脏损伤共同作用靶点103个。GO和KEGG结果显示,川楝子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酶激活的正向调控等过程引起肝脏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楝子中toosandanin、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川楝子致肝毒成分、机制、靶点、通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对川楝子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效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黄巧波,刘明平
    2023, 38(12):2965-29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8
    [摘要](603) [HTML](0) [PDF 1.39 M](973)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黄肝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检索大黄活性成分及文献获取潜在肝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将Venn图获得成分与疾病共同靶标进行(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成分–肝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并且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EGG)通路富集。将部分肝毒性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取大黄潜在肝毒性成分21种,对应靶点724个,人类肝毒性相关靶点957个,大黄与肝毒性的共同靶点151个,核心成分可能是大黄酸、大黄酚、β-谷甾醇、大黄素-1-O-β-D-葡萄糖硫苷、大黄素甲醚二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等,关键靶点可能是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等。KEGG通路显示癌症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等可能在大黄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大黄肝毒性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良好。结论 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导致肝毒性作用。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治疗甲型流感的潜在作用机制
    王梦蕾,贾瑞康,赵飞跃,刘齐超,刘妍,殷苗苗,范志彬,刘会云
    2023, 38(12):2971-297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09
    [摘要](432) [HTML](0) [PDF 1.30 M](958)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防治甲流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及BATMEN-TCM数据库获取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成分数据及预测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甲型流感治疗靶点。随后通过功能富集揭示潜在靶点涉及的功能,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对关键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到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活性成分192个,潜在靶点141个。基于“药材–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到排名靠前的关键活性成分17个,排名靠前的核心靶点分别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热休克蛋白(HSP90AA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一氧化氮合酶2(NO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B2)。共筛选出2 747个基因本体条目,富集到176条与药物防治甲型流感相关的通路。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防治甲型流感作用主要与外界刺激应答、信号转导、氧化应激和病毒感染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间结合稳定。结论 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增殖、抑制机体炎症和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对甲型流感的防治作用。
    12  HPLC法测定糖痹通络颗粒中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和络石苷
    俞凡,王一清,戴国梁,严倩华,曹阳,余江毅
    2023, 38(12):2980-29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0
    [摘要](582) [HTML](0) [PDF 904.27 K](922)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糖痹通络颗粒中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络石苷。方法 采用ACE 5 C18-AR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原儿茶酸、β-蜕皮激素)、280 nm(对香豆酸、阿魏酸、络石苷)、360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40 ℃;进样量5 μL。结果 原儿茶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豆酸、阿魏酸、β-蜕皮激素、络石苷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3%、96.93%、103.18%、97.09%、102.38%、100.08%,RSD值分别为1.01%、0.88%、1.27%、0.90%、1.35%、1.05%。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糖痹通络颗粒的质量控制。
    13  紫杉醇/低分子肝素-胱胺-维生素E琥珀酸酯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毒性
    艾丹,万莉莉,张琦,雷铭道
    2023, 38(12):2984-29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1
    [摘要](490) [HTML](0) [PDF 933.98 K](862)
    摘要:
    目的 优化紫杉醇/低分子肝素–胱胺–维生素E琥珀酸酯(PTX/LMWH-cys-TOS)胶束的处方,评价其制剂学特性和体外细胞活性。方法 以载药率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有机溶剂、药物载体比例对胶束载药能力的影响,优化最佳处方。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束冻干粉针并考察复溶稳定性,采用透析法研究了胶束在不同浓度的二硫素糖醇溶液中的释放动力学,采用CCK8法研究了胶束在紫杉醇敏感和耐药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利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质量浓度。结果 紫杉醇和LMWH-cys-TOS的最佳比例是1∶3.6,使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加入冻干保护剂的胶束产品外观良好,复溶后的胶束应该在4 ℃保存,而且要尽快使用;在二硫苏糖醇存在的释放介质中,紫杉醇释放速度随着二硫苏糖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硫苏糖醇的浓度是20 mmol/L时,紫杉醇的36 h的累积释放量高达93%。胶束能提高紫杉醇在耐药细胞HCT-15/Taxol上的毒性和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质量浓度。结论 PTX/LMWH-cys-TOS胶束改善了紫杉醇的溶解度,实现了靶向给药。
    14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张亮,刘万周,赵菁,刘世福
    2023, 38(12):2990-299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2
    [摘要](333) [HTML](0) [PDF 891.39 K](996)
    摘要: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以5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48 h,随后到第3天,将1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 h,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6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量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MRI-PWI相关参数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TP)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神经损伤相关指标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BI评分、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和FMA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BF、rCB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TT、TTP、IL-6、Gal-3、HMGB1、S100β、NSE、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部血流灌注水平,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
    15  通塞脉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刘丽君,许杰,李丹丹
    2023, 38(12):2996-300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3
    [摘要](466) [HTML](0) [PDF 872.69 K](973)
    摘要:
    目的 探讨通塞脉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阜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通塞脉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12.96%,P<0.05)。结论 通塞脉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纠正脑神经损伤状态,并减弱机体炎性反应,增强患者运动功能。
    16  丹膝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许岱昀,周丽丽,贾伟丽,刘菁
    2023, 38(12):3001-30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4
    [摘要](446) [HTML](0) [PDF 876.04 K](964)
    摘要:
    目的 探讨丹膝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脑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0.48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丹膝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用药20 d观察治疗情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好转时间、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眩晕、肢体麻木、中枢性面瘫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CSE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CSE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p-PLA2、NSE、Hcy水平均显著降低,而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Lp-PLA2、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 丹膝颗粒联合曲克芦丁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神经行为认知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7  蛭龙血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余鹃,姚恩生,张旭,蔡婷婷,高源
    2023, 38(12):3006-300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5
    [摘要](352) [HTML](0) [PDF 867.72 K](766)
    摘要:
    目的 观察蛭龙血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4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初始剂量20 mg/次,视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至3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蛭龙血通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量表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蛭龙血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18  罗替高汀贴片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丁姝月,秦娜,段丽
    2023, 38(12):3010-30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6
    [摘要](353) [HTML](0) [PDF 956.20 K](944)
    摘要:
    目的 探讨罗替高汀贴片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巴彦淖尔市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24例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金刚烷胺片,0.1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罗替高汀贴片,每日同一时间将本品贴于皮肤上并保留24 h,起始剂量为2 mg/24 h,1次/d,每次更换贴片时贴于皮肤另一部位,避免14 d内在同一部位重复使用;每周剂量增加2 mg/24 h直至有效剂量(不超过8 mg/24 h)。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量表(PD-NMSS)评分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Ach)、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是93.55%,相较对照组的80.6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UPDRS中Ⅰ、Ⅱ、Ⅲ、Ⅳ部分评分及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PDSS-2、PDQ-8、PD-NMSS评分则均显著降低(P<0.05);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而血清Ach、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ch、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替高汀贴片联合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可取得确切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炎性损伤以及抑制Ach功能亢进,利于延缓病情进展,且安全性好。
    19  解郁安神胶囊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李娜,许勇,刘永桥
    2023, 38(12):3016-30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7
    [摘要](618) [HTML](0) [PDF 876.57 K](861)
    摘要:
    目的 探讨解郁安神胶囊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河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9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1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解郁安神胶囊,4粒/次,2次/d。两组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抑郁程度、睡眠质量、血清神经递质、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EPD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5-HT、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IL-1β、IFN-γ、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解郁安神胶囊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可提高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程度,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降低炎症反应。
    20  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徐娟娟,陈少泽,杨娟,单华静,倪小红
    2023, 38(12):3021-30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8
    [摘要](608) [HTML](0) [PDF 876.12 K](986)
    摘要:
    目的 探讨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速效救心丸,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sICAM-1、IL-6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1  保利尔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张旺,周璇
    2023, 38(12):3026-30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19
    [摘要](465) [HTML](0) [PDF 875.26 K](937)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利尔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98例高血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随餐口服非诺贝特胶囊,0.2 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保利尔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血清总胆固醇、瘦素、血沉、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脂联素和SOD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总胆固醇、瘦素、血沉、IL-6、IL-1β、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因子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2%)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6.33%,P<0.05)。结论 非诺贝特与保利尔胶囊协同治疗效果确切,对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改善,能使高血脂有效调节,并减弱机体炎性反应状态。
    22  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敏,王秀敏,黄宏春,蒋珊珊
    2023, 38(12):3031-30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0
    [摘要](664) [HTML](0) [PDF 877.99 K](1136)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每次将40 mg溶于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20~30 min/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甘海胃康胶囊,6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典型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内镜积分、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9%(P<0.05)。治疗后,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典型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17、GerdQ评分和内镜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A、HAMD-17、GerdQ评分和内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反流总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及立位酸反流、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的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甘海胃康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食管黏膜状态,同时可大幅提升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3  保和丸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谭扬,赵丽,杨柳
    2023, 38(12):3036-304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1
    [摘要](615) [HTML](0) [PDF 873.27 K](1048)
    摘要:
    目的 探讨保和丸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2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饭后口服复方消化酶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保和丸,2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简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SF-NDI)评分及胃排空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7.44%较之对照组的79.49%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感、上腹烧灼感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DDQL评分均显著增加,而SF-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半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胃窦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保和丸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整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改善生活质量。
    24  米曲菌胰酶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罗银虎
    2023, 38(12):3041-304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2
    [摘要](350) [HTML](0) [PDF 890.49 K](1060)
    摘要:
    目的 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米曲菌胰酶片,1片/次,3次/d。两组均经14 d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关量表评分、胃肠功能指标、胃肠激素指标、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7.56%,远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腹痛、早饱感、恶心、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肠功能分级评定表(GSRS)评分、SI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ND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运动指数、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而神经肽S受体1(NPSR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MTL)、P物质(SP)、胃泌素-17(G-17)、胃泌素(G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肠激素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动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5  亮菌甲素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张隆陶
    2023, 38(12):3047-305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3
    [摘要](447) [HTML](0) [PDF 875.24 K](914)
    摘要:
    目的 探讨亮菌甲素联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2.0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12 h;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亮菌甲素,5.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4 h。两组患者均经10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胆囊收缩素(CCK)、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治疗组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口苦、腹胀改善时间上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CCK、IL-6、NF-κB、TNF-α、AST、ALT和TB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亮菌甲素联合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肝损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26  肠炎宁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吴小红,颜海峰,古裕鸟
    2023, 38(12):3052-30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4
    [摘要](504) [HTML](0) [PDF 954.38 K](1098)
    摘要:
    目的 观察肠炎宁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6个月以下患儿每次1/3袋,1~2岁患儿每次2/3袋,3岁以上患儿每次1袋,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肠炎宁颗粒,6个月以下患儿每次1/3袋,1~2岁患儿每次2/3袋,3岁以上患儿每次1袋,3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中医症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便清稀、低热、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口渴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经治疗,两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大肠杆菌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较对照组更高,大肠杆菌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肠炎宁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症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等有关。
    27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联合头孢克肟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冯海荣,喜雷,郭凯,赵禧,李媛媛,朱苾丹
    2023, 38(12):3058-306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5
    [摘要](533) [HTML](0) [PDF 938.43 K](93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温水冲服头孢克肟颗粒,2次/d,每次3.0 mg/kg,体质量≥30 kg患儿10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3次/d,1~2岁:5 mL/次,3~5岁:10 mL/次,6岁及以上:15 mL/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呼吸功能、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发热、咳嗽、咯痰、肺啰音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潮气量显著升高,呼吸比、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呼吸比、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联合头孢克肟颗粒可提高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呼吸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8  清开灵颗粒联合苯唑西林治疗小儿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董佩佩,孙昭睿,梁祥祥,宋斐
    2023, 38(12):3062-30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6
    [摘要](486) [HTML](0) [PDF 870.67 K](1061)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开灵颗粒联合苯唑西林治疗小儿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按体质量50 mg/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开灵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及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1%,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WBC和N及IL-8、PCT和CR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开灵颗粒联合苯唑西林治疗小儿细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29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王世刚,纪放,李萍,林浩,吴泽
    2023, 38(12):3066-307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7
    [摘要](651) [HTML](0) [PDF 876.86 K](961)
    摘要:
    目的 考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3年2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9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治疗组(n=47)。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20 mL热毒宁注射液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中,滴速30~60滴/min,1次/d。两组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情严重程度、症状消失时间、肺通气功能、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的SOFA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热、咳嗽、喘息、肺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气道阻力、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气道阻力、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HMGB1、IL-18、sTRE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显著提高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肺通气功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30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韦华,鲁厚清,胡鑫
    2023, 38(12):3071-307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8
    [摘要](353) [HTML](0) [PDF 977.87 K](935)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替加环素,50 mg/次,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次,生理盐水100 mL稀释,1次/6 h。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55.2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55.2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31  多黏菌素E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吴成芳,孙兵,蒋昌华,简万均,舒艾娅,杨书恒
    2023, 38(12):3076-308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29
    [摘要](549) [HTML](0) [PDF 877.73 K](983)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ICU接受治疗的10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2.5 mg/kg,分2~4次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5 mg/kg。治疗期间若发生肾损伤患者,剂量减少为每日所需剂量一半,注射频率为1次/12 h。两组均治疗7~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情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并且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肾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能提高抗菌疗效,可明显改善病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但在治疗期间会增加肾损伤发生风险,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肾功能监测。
    32  十味诃子丸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吕旸,陈红其,尹璐,李强
    2023, 38(12):3081-308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0
    [摘要](341) [HTML](0) [PDF 946.65 K](949)
    摘要:
    目的 探讨十味诃子丸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1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魏酸哌嗪片,200 mg/次,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十味诃子丸,4丸/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量(24 h Upro),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24 h Upro、IL-6、TNF-α和VEGF均明显降低,而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1%)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0.29%,P<0.05)。结论 十味诃子丸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确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调节肾功能状态,可使炎性反应减弱,且安全有效。
    33  济生肾气丸联合氯沙坦钾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殷娟,张长江,何玉金
    2023, 38(12):3086-309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1
    [摘要](506) [HTML](0) [PDF 872.59 K](826)
    摘要:
    目的 探讨济生肾气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治疗的8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济生肾气丸,1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sC、尿NGAL、尿RBP水平及血清IL-6、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济生肾气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炎症反应。
    34  六味地黄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刘会中,孙思怡,李党召,张赛楠,孙世伟,何沐
    2023, 38(12):3091-309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2
    [摘要](702) [HTML](0) [PDF 883.78 K](939)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恩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丸,1丸/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功能相关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DMQLS)评分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8%,较之对照组的82.3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FPG、2 h 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和DMQL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QUICKI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OMA-IR和DM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UICK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NLR和血清TG、TC、Nesfatin-1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血清ApoA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NLR和血清TG、TC、Nesfatin-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状态,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及胰岛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突出。
    35  糖脉康颗粒联合度拉糖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刘泮力,刘阳
    2023, 38(12):3097-31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3
    [摘要](585) [HTML](0) [PDF 875.83 K](894)
    摘要:
    目的 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括51例。对照组给予度拉糖肽注射液,起始剂量1次/周,1支/次,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维持剂量1次/周,1~2支/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脉康颗粒,3次/d,1袋/次。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分析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标准差、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标准差、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数(FMD)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F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内脂素(visfatin)、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visfatin、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脉康颗粒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疗效,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6  再造生血胶囊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气血两虚证型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靳铎,徐清华,康廷干,李文静,李甜甜
    2023, 38(12):3102-31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4
    [摘要](509) [HTML](0) [PDF 869.68 K](858)
    摘要:
    目的 探讨再造生血胶囊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气血两虚证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气血两虚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片,0.1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再造生血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铁离子(SI)、血清铁蛋白(SF)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8.33% vs 88.33%,P<0.05)。治疗后,两组SI、SF及HG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再造生血胶囊联合琥珀酸亚铁可有效提高气血两虚证型缺铁性贫血患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改善此类患者中医证候。
    37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布罗索尤单抗安全信号挖掘与分析
    黄敏仪,胡润凯,韩伟超,谢保城
    2023, 38(12):3106-311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5
    [摘要](559) [HTML](0) [PDF 884.81 K](1034)
    摘要:
    目的 挖掘并分析布罗索尤单抗相关不良事件(ADE)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关于布罗索尤单抗的ADE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网络传播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排名前20位、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AD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布罗索尤单抗相关的ADE报告数4 852份,其中严重ADE报告有996份(占比20.53%)。挖掘到相关信号110个,以肌肉骨骼痛、不宁腿综合征、注射部位反应等较为常见,共涉及8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类检查等。本研究发现说明书中未提示的不良反应/事件共28个,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畸形、骨折为主,并发现1个较罕见警戒信号为不安手综合症。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布罗索尤单抗时,除该药说明书中已收录的不良反应外,还需密切关注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风险信号(如不安手综合征)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的进展情况。
    38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塞利尼索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何晓东,刘慧敏,柯昌虎,李华,谢波,李鹏,李志浩
    2023, 38(12):3112-31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6
    [摘要](583) [HTML](0) [PDF 996.03 K](1005)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塞利尼索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挖掘2019年3季度—2023年3季度期间塞利尼索ADE报告,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挖掘的信号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以塞利尼索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4 991例,涉及19 868个PT。经过计算筛选后得到塞利尼索ADE信号118个,涉及16个SOC。塞利尼索ADE信号与已知的相关安全性信息基本一致,ADE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另外还检出药品说明书未收录的ADE信号53个,如便秘、跌倒、嗜睡和肾功能异常等。结论 基于FAERS的大数据可全面深入分析药品上市后的ADE,提示临床在治疗初期应密切关注塞利尼索胃肠道毒性、血液学毒性以及说明书未提及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39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奥马环素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张灿华,苏健芬,付喜花,唐郁宽,彭新生
    2023, 38(12):3119-31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7
    [摘要](514) [HTML](0) [PDF 1.02 M](922)
    摘要:
    目的 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奥马环素进行药物不良反应(ADR)高危信号挖掘,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奥马环素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2018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共19个季度的数据的FAERS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奥马环素的相关ADR报告数据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共获取以奥马环素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1 180例,ROR法和MHRA法获得的奥马环素ADR风险信号基本一致,共获得奥马环素ADR信号35个,以植入物部位外渗和牙齿变色的ADR信号最强,且以胃肠道系统疾病(如恶心呕吐)最为多见,有12个ADR未在奥马环素药品说明书中出现。结论 利用FAERS数据库可对奥马环素的ADR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40  帕博利珠单抗致甲状腺功能障碍文献分析
    崔金国
    2023, 38(12):3126-313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8
    [摘要](226) [HTML](0) [PDF 808.04 K](1064)
    摘要:
    目的 探索帕博利珠单抗致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的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皮肤病的文献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6篇文献,共16例甲状腺功能障碍病例,年龄为30~77岁;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时间最早为给药后14 d,最晚为给药后240 d;常规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给予甲硫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经过治疗后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好转。结论 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要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41  左甲状腺素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李锡浩,陈朝华,王志和,郑方希
    2023, 38(12):3132-313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39
    [摘要](451) [HTML](0) [PDF 987.15 K](1121)
    摘要:
    目的 建立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利用评价细则,探讨AHM赋权联合TOPSIS法在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利用合理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制定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逼近理想解排序(AHP-TOPSIS)法,对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21年1月—2023年3月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抽取276份病历,其中相对接近度(Ci)≥90%的占0.36%(1份),80%≤Ci<90%的占10.14%(28份),70%≤Ci<80%的占17.75%(49份),60%≤Ci<70%的占51.09%(141份),50%≤Ci<60%的占18.12%(50份),Ci<50%的占2.54%(7份)。左甲状腺素钠片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给药时间间隔、给药时间、实验室检查、给药剂量、适应证等方面。结论 通过AHM-TOPSIS建立了左甲状腺素钠片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切实可行。
    42  缓控释微丸胶囊仿制药处方工艺研究的审评考虑
    徐晓宏,陶铭,李飞,魏群,龚青
    2023, 38(12):3139-31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0
    [摘要](477) [HTML](0) [PDF 796.02 K](1079)
    摘要:
    缓控释微丸胶囊是常见的缓控释制剂,已逐渐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缓控释微丸胶囊处方工艺研究是否充分,不仅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本前提,还是满足临床用药的基础。原辅料控制全面、处方设计合理、生产工艺稳定重现等是处方工艺研究的重点。基于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审评中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并结合缓控释微丸胶囊制剂特点,围绕缓控释微丸胶囊处方工艺研究关注点,提出处方工艺开发过程中的一般考虑,以期为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和注册申报提供思路和建议。
    43  日本《全球健康战略》的实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陈园,王珂,史赤天,洪耕,董江萍
    2023, 38(12):3145-314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1
    [摘要](560) [HTML](0) [PDF 790.48 K](1178)
    摘要:
    近年来,全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和新兴的跨学科领域。2022年5月,日本内阁健康与医疗战略推进本部公布了《全球健康战略》,其意在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建立全球健康体系,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危机的预防、防范和应对。通过揭示日本《全球健康战略》发布背景、动因分析和实施路径,以期对我国未来全球健康策略规划提供借鉴。
    44  人工智能算法用于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
    杨双萌,于江,侯文彬,赵倩,李祎亮
    2023, 38(12):3150-31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2
    [摘要](843) [HTML](0) [PDF 844.29 K](1440)
    摘要:
    人工智能算法包含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可应用于药物靶标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候选药物的确定、成药性优化。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丰富的大数据系统学习可以实现模型的建立和高通量虚拟计算,应用于药物研发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投入成本,进而提高研发成功率。对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药物研发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药物研发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45  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陈偲偲,汤浩,周继红
    2023, 38(12):3161-316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3
    [摘要](476) [HTML](0) [PDF 794.20 K](867)
    摘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迟发性脑缺血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痉挛。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的选择性抑制剂,可舒张血管、抗脂质过氧化、抗血管炎症因子、抑制基底动脉的表型转化和内皮损伤以及抑制腱糖蛋白-C。近年来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西洛他唑单用或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进而改善迟发性脑缺血。回顾了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46  槲皮素防治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冬梅,杨强,刘敏
    2023, 38(12):3166-317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4
    [摘要](315) [HTML](0) [PDF 961.51 K](1284)
    摘要:
    急性肝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药物治疗是目前急性肝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槲皮素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抗肝纤维化、抗细胞凋亡、增强细胞自噬、抑制转运体NTCP的表达降低胆汁酸重吸收、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多途径减轻肝损伤,发挥肝保护作用。总结了槲皮素防治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急性肝损伤治疗提供参考。
    47  人参皂苷协同增效的研究进展
    莫秀丽,陈石生,李涛,严建刚,赵余庆
    2023, 38(12):3174-318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2.045
    [摘要](691) [HTML](0) [PDF 823.48 K](1128)
    摘要: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人参皂苷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作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等,提升人参皂苷的临床应用价值。综述了人参皂苷与其他药物协同增效作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等,为人参皂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