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8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38(11):0-0.
    [摘要](137) [HTML](0) [PDF 7.08 M](809)
    摘要:
    2  目录
    2023, 38(11):0-0.
    [摘要](126) [HTML](0) [PDF 703.80 K](1064)
    摘要:
    3  丹参酮IIA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张倩,刘艳娇,贾晓龙,何龙英,史志杰,马丽,张楠楠,李晓鹏
    2023, 38(11):2645-265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1
    [摘要](569) [HTML](0) [PDF 2.05 M](1035)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对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 以人食管癌Eca-109细胞为受试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和不同放射剂量处理Eca-109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计算丹参酮IIA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放射的IC50,分别作为后续实验丹参酮IIA浓度和放射剂量。取对数生长期Eca-109细胞,设对照组、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通过平板克隆实验、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质粒转染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殖活力、凋亡率和自噬状况,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和放射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剂量相关性,丹参酮IIA IC50为8.75 mmol/L,放射量IC50为4.63 Gy。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IIA组、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组、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和自噬体数量明显升高(P<0.05);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cl-2、Bax、cleaved Caspase-3、LC3-I、LC3-II蛋白表达量及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LC3-II/LC3-I明显升高(P<0.05)。与丹参酮IIA组或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组和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丹参酮IIA+放射组相比,丹参酮IIA+放射+LY294002组对各指标的调控作用明显增强(P<0.05)。结论 丹参酮IIA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与自噬,进而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4  美登木素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刘翠翠,顾娜,王璐瑶,谭珵,李锡晶,沈洪昇,李新燕,王梅,李文畅,李冬冬,赵秀梅
    2023, 38(11):2655-265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2
    [摘要](647) [HTML](0) [PDF 1.22 M](867)
    摘要:
    目的 探讨美登木素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19、0.76、3.05、12.21、48.83、195.31、781.25、3 125 nmol/L)的美登木素溶液处理B-CPAP细胞,SRB法检测B-CPAP细胞增殖情况。将B-CPAP细胞分为对照组及美登木素(0.1、1、10 nmol/L)组,光学显微镜观察B-CPAP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B-CPAP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CPAP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美登木素能有效抑制B-CPAP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及时间相关性;随美登木素浓度增加B-CPAP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Bcl-2和Pro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呈明确的浓度相关性。结论 美登木素具有抑制B-CPAP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Procaspase-3蛋白有关。
    5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探讨茵栀黄颗粒对胆汁淤积症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张灵雁,于东升,李晓萍
    2023, 38(11):2660-267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3
    [摘要](757) [HTML](0) [PDF 2.15 M](1228)
    摘要:
    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小鼠胆汁淤积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小鼠给予含1%胆酸的饲料2周,构建小鼠胆汁淤积症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0.1 g/kg)组以及茵栀黄颗粒(5、10、20 g/kg)组,各组分别ig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分别给予收集小鼠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相关指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胆汁酸成分;收集小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和胆汁酸代谢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胆汁酸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茵栀黄颗粒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且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肝组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茵栀黄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胆盐输出泵(Bsep)、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Ntcp)、胆汁酸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gt1a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0.001),并影响胆汁酸代谢关键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16S rDNA测序显示,茵栀黄颗粒组小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罗斯氏菌属和Allobaculum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胆汁酸代谢组学发现,茵栀黄颗粒能够降低多种次级胆汁酸的含量。结论 茵栀黄颗粒改善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组成影响胆汁酸代谢有关。
    6  利血平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细胞模型的影响
    王子见,马芝薇,何树妮,任媛媛,王琳琳,石玉琪,刘婷,李子恒,何凤琴
    2023, 38(11):2672-267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4
    [摘要](539) [HTML](0) [PDF 1.40 M](1030)
    摘要:
    目的 阐明利血平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细胞模型的潜在作用。方法 通过核质分离、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微孔过滤和细胞活性等实验探索利血平对SCA3发病过程中ataxin-3核质转运、ataxin-3可溶性蛋白水平、蛋白包涵体、细胞活性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利血平对ataxin-3核质转运和可溶性蛋白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增加了ataxin-3形成的包涵体数量,并且增加了细胞毒性。结论 利血平通过增加包涵体数量导致SCA3细胞活性减弱,为老药新用发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7  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研究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曲彤,刘小妹,李宁,任慧,鲁文静,崔小敏,胡静,陈志永
    2023, 38(11):2679-26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5
    [摘要](652) [HTML](0) [PDF 2.32 M](1010)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研究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前期研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靶点,Drugbank、OMIM、GeneCards、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分析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富集的信号通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牛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关节炎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PCR分析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46个核心化学成分对应靶点661个,搜索收集获得疾病靶点2 604个,两者交集后获得283个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靶点。分析得到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10个核心靶点,10条GO相关条目及15条KEGG通路,关键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秦皮乙素、5,7-二羟基香豆素、东莨菪苷核心成分与Akt1、HIF-1α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度,降低关节指数,HE染色结果显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减轻滑膜增生、软骨退化,PCR结果表明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显著降低HIF-1α mRNA水平,ELISA实验结果显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显著降低IL-6、HIF-1α水平。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可能作用于Akt1、PI3K等靶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进程,结合药效学实验,发现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可能是通过降低IL-6、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去甲汉黄芩素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郑华艳
    2023, 38(11):2690-269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6
    [摘要](535) [HTML](0) [PDF 1.59 M](1077)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方法探索去甲汉黄芩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抗肿瘤活性及靶点。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去甲汉黄芩素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靶点。使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生物学功能。采用分子对接和CETSA验证去甲汉黄芩素与其关键靶标之间的结合能力。MTT和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法检测去甲汉黄芩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去甲汉黄芩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共有71个重叠靶点;分别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氧化应激以及凋亡通路中相关基因;其中前5位的Hub基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去甲汉黄芩素与EGFR的结合力最强(-6.6 kcal/mol);CETSA实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EGFR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影响最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去甲汉黄芩素以剂量相关性性地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活性,IC50为15 μmol/L。AO/EB染色分析显示,去甲汉黄芩素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发生程序性凋亡来抑制癌细胞的活力,且与Bax水平的增加和Bcl-2水平的降低相关。结论 去甲汉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EGFR的表达进而影响PI3K/Akt、氧化应激以及凋亡途径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肤疾洗剂治疗瘙痒症的分子机制
    吴博,杨帆,曹福麟,李柳柳,黄建萍,韩会利,颜永刚
    2023, 38(11):2698-27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7
    [摘要](805) [HTML](0) [PDF 1.79 M](1049)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肤疾洗剂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数据库及文献报道对肤疾洗剂中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靶点进行检索,Cytoscape软件进行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获得肤疾洗剂61种有效成分和1 049个作用靶点,瘙痒症疾病靶点1 621个,其中肤疾洗剂146条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肤疾洗剂具有抑制炎症、免疫调控作用,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和黄酮类等,涉及的主要靶点有蛋白激酶1(Akt1)、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黏着连接蛋白β1(CTNN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符合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二妙散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宋维维,袁冬兰,朱丹丹,吴玉婷
    2023, 38(11):2706-27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8
    [摘要](429) [HTML](0) [PDF 1.76 M](94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妙散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二妙散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宫颈HPV感染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对PPI进行拓扑分析;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和Pymol软件对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获得二妙散有效成分28个,作用靶点为221个,筛选出核心靶点5个,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雌激素受体α(ESR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与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转录的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细胞衰老、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核心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二妙散具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干预宫颈HPV感染,发挥治疗作用。
    11  HPLC-Q-Exactive-MS法鉴定巴特日七味丸中化学成分
    杨琳,张谦,李君
    2023, 38(11):2714-272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09
    [摘要](414) [HTML](0) [PDF 1.98 M](1004)
    摘要: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MS)技术对巴特日七味丸中化学成分分析鉴定。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5 mL/min,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Full MS/dd-MS2,Full MS分辨率:70 000,dd-MS2分辨率:17 500,扫描范围:m/z 110~1 200。喷雾电压:3.80 kV(+)、3.20 kV(-),碰撞能量:30 eV,离子传输管温度:300 ℃(+)、400 ℃(-),辅助气体积流量:30 L/min,辅助气温度:350 ℃。利用Thermo Xcalibur 3.0软件对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获得的总离子流数据进行处理,以各成分保留时间、元素组成、多级质谱碎片信息、与部分对照品比对做进一步确认。结果 共鉴定出81个化学成分,包括29个生物碱类成分、16个黄酮类成分、12个有机酸类成分、9个没食子酸酯类成分、5个倍半萜类成分、3个鞣质类成分、4个脂肪酸类成分、3个氨基酸类成分,其中10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得到进一步确证。并考察了槲皮素、新乌头原碱、莽草酸、没食子酰葡萄糖、克里拉京、去氢木香内酯、L-脯氨酸、亚油酸的MS2图和可能的裂解途径。结论 HPLC-Q-Exactive-MS技术可对巴特日七味丸中成分进行了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为巴特日七味丸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12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色度值的不同炮制时间茅根炭差异研究
    徐东婷,李美洲,余欣彤,黄森,林荣楷,段佳佳,张正
    2023, 38(11):2723-27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0
    [摘要](516) [HTML](0) [PDF 1.59 M](948)
    摘要:
    目的 考察炮制过程中茅根炭饮片UPLC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建立白茅根、茅根炭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色度值(L*、a*、b*),以各类分析方法分析茅根炭炮制过程中饮片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茅根炭较白茅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逐渐降低;峰1、5-羟甲基糠醛、峰11、4-香豆酸单位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其余共有峰单位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L*、b*值整体上逐渐减小,而△E*逐渐增大。5-羟甲基糠醛、峰3、峰9峰面积与色度值间具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8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炮制时间2~6 min聚为第1类,炮制时间8~16 min聚为第2类,炮制时间18~30 min聚为第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1、a*、b*、峰3、L*、峰12、E*、5-羟甲基糠醛是茅根炭饮片炮制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结论 不同炮制时间茅根炭饮片的色度值与UPLC指纹图谱密切相关,可为茅根炭炮制过程中监测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13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
    张丞,胡曼娜,马瑞
    2023, 38(11):2731-273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1
    [摘要](732) [HTML](0) [PDF 1.17 M](1554)
    摘要:
    目的 探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BPD抑郁发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初始剂量50 mg/次,2次/d;每日增加50~100 mg,直至300~60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初始剂量10 mg/次,1次/d,服用1周后根据情况剂量调整为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较对照组的71.15%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1β、MIF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BPD抑郁发作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抑制机体炎症,调节氧化应激状态,不增加转躁风险。
    14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高举,张清学,崔涛,郭伟
    2023, 38(11):2737-27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2
    [摘要](476) [HTML](0) [PDF 1.08 M](945)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0mL/次,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次,用5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9.17%)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且治疗组血清NGF、BDNF水平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15  愈风宁心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陈雪,张波,田乃佳,李洁,宋雪苹,刘甲寒,杨戈
    2023, 38(11):2742-274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3
    [摘要](561) [HTML](0) [PDF 1.05 M](1020)
    摘要:
    目的 探讨愈风宁心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起始剂量为2.5 mg/次,1次/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每日不可超过1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愈风宁心片,5片/次,3次/d。两组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因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均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ET-1、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风宁心片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可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
    16  罗沙司他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刘伟,陈新
    2023, 38(11):2746-275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4
    [摘要](511) [HTML](0) [PDF 1.12 M](960)
    摘要:
    目的 探究罗沙司他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80~120 U/kg,2~3次/周,随后于血透结束后取0.9%氯化钠溶液10 mL与1.0 g左卡尼汀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2~3次/周。治疗组口服罗沙司他胶囊,体质量40~60 kg者予以100 mg,体质量>60 kg者予以120 mg,后续依据血红蛋白(Hb)水平调整剂量,3次/周。于血透结束后取0.9%氯化钠溶液10 mL与1.0 g左卡尼汀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2~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达标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铁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达标率分别为57.5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Hb、Hct、R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铁(SI)、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血清铁饱和度(ISAT)均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SI、TIBC、ISAT均高于对照组,UIB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胶囊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可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情况,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17  绞股蓝总苷片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张婧,晏玲,周祥
    2023, 38(11):2751-275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5
    [摘要](719) [HTML](0) [PDF 1.15 M](1147)
    摘要: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苷片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6例高血脂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依折麦布片,10 mg/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绞股蓝总苷片,3片/次,3次/d。两组连续服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TG、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ET-1、vWF、IL-6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ET-1、vWF、IL-6和NO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绞股蓝总苷片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可促进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降低高血脂症状态,对内皮功能调节增强。
    18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
    阮桂英,陈卡蒙,章新辉,张海波
    2023, 38(11):2756-276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6
    [摘要](547) [HTML](0) [PDF 1.35 M](828)
    摘要:
    目的 分析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纳入3个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在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24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并根据1∶1∶1比例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1组用温开水冲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体,体质量≤15 kg,30 mg/次;体质量16~23 kg,45 mg/次;体质量24~40 kg,60 mg/次;体质量>40 kg,75 mg/次;2次/d;同时服用复方芩兰口服液安慰剂,用法用量同对照2组。对照2组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患儿≤1岁,2.5 mL/次;1岁<患儿≤3岁,5 mL/次;3岁<患儿≤7岁,5~10 mL/次;患儿>7岁,10~20 mL/次;3次/d;同时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安慰剂,其用法用量同对照1组。治疗组口服复方芩兰口服液和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用法用量与对照1组、2组相同。3组连续治疗1周。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免疫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50%,显著高于对照1组85.00%、对照2组8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头身痛、咽痛、咳嗽流涕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3组发热评分、口渴喜饮评分、咽痛评分、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IL-6、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对照2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对照2组免疫因子水平低于对照1组(P<0.05)。结论 复方芩兰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缓解速度快,且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负荷剂量两步输注治疗ICU病房革兰阴性菌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蔡培培,田晶晶,张雯予,郭伟,刘文静,亢宏山
    2023, 38(11):2763-276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7
    [摘要](522) [HTML](0) [PDF 1.14 M](892)
    摘要: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负荷剂量两步输注与传统延长输注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GNB)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11月入住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GNB)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静脉泵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泵持续输注3 h,1次/8 h。治疗组静脉泵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前2.25 g采用静脉泵在30 min内输注,后2.25 g采用静脉泵在150 min内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均治疗7~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临床感染症状恢复时间,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总费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67%,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菌清除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PCT和CRP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总费用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负荷剂量两步输注能显著提高入住ICU病房GNB致重症HAP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能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20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张颖超,唐淑金,王立婧,单淑香
    2023, 38(11):2769-277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8
    [摘要](506) [HTML](0) [PDF 1.17 M](1014)
    摘要: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每次将0.5 g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调配为浓度为5 mg/mL的药液,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每次将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组咳嗽、发热、胸闷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RAES、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RR均显著下降,而OI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RR显著低于对照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LR、CRP和血清PCT、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抑制肺部感染及全身炎症状态,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1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比较研究
    董寒梅,陈凤干,王艳玲,赵路平
    2023, 38(11):2775-278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19
    [摘要](525) [HTML](0) [PDF 1.33 M](1026)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比试验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牡丹江妇幼保健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及招募的外感发热患儿240例,利用SAS统计软件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1组(80例)、对照2组(80例)、治疗组(80例)。对照1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3岁,体质量12~15 kg,3 mL/次;4~6岁,体质量16~21 kg,5 mL/次;7~9岁,体质量22~27 kg,8 mL/次;10~12岁,体质量28~32 kg,10 mL/次。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隔4~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可超过4次。同时服用小儿热速清糖浆模拟剂,服用方法同对照2组。对照2组口服小儿热速清糖浆,1~3岁,5~10 mL/次;4~6岁:10~15 mL/次;7~12岁,15~20 mL/次;3~4次/d。同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模拟剂,其方法同对照1组。治疗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联合小儿热速清糖浆,服用方法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同。1个疗程72 h,3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体温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3组患儿退热反复、高热惊厥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75%,显著高于对照1组88.75%、对照2组9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30 min、6 h、24 h、48 h、72 h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30 min、6 h、24 h时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CD3+、CD4+、NK细胞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指标改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发热评分、咽痛咽痒评分、鼻塞评分、流涕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对照1组均未出现退热反复、高热惊厥情况,对照2组退热反复发生率是10.00%,高热惊厥率是2.50%;治疗组、对照1组退热反复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P<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取得较好效果,退热起效快,退热速度快,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2  洁白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张紫涵,胡乃毅,倪友琼,胡伟,何姣
    2023, 38(11):2782-278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0
    [摘要](508) [HTML](0) [PDF 1.17 M](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洁白丸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餐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餐前口服洁白丸,0.8 g/次,3次/d。两组患者经14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SID评分、NDI评分、PSQI评分和FDDQL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和胃泌素(GAS)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ID评分明显降低,而NDI评分、PSQI评分和FDDQ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而CGRP、MTL、PGI、PGII和GA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洁白丸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动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提高。
    23  瑞巴派特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黄旺业,熊泽忠,曾德福,周达坤
    2023, 38(11):2787-279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1
    [摘要](509) [HTML](0) [PDF 1.11 M](1144)
    摘要:
    目的 探讨瑞巴派特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重症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餐后1 h口服铝镁加混悬液,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巴派特片,1片/次,3次/d。两组连续用药7 d。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胃泌素、胃液pH值)、血管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烧灼痛、反酸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胃液pH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胃泌素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IL-6、TNF-α、PC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ET-1、IL-6、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巴派特联合铝镁加治疗应激性溃疡效果确切,可修复损伤黏膜,有效增强胃肠功能,可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炎性因子释放,值得临床借鉴。
    24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周页芬,吴海峰,陆俊杰,朱涛峰,顾婧
    2023, 38(11):2792-279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2
    [摘要](400) [HTML](0) [PDF 1.13 M](91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600 mg/次,1次/1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在30~40 min输注完毕,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时间、病情程度、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指数变异度(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LVWI)以及CD16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7.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完成复苏时间、血压复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急性生理学与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PACHE I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VRI、SVV、ELVW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VRI、SVV、ELVW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D163、HMGB1水平、NLR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CD163、HMGB1水平、N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可提高脓毒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复苏,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心排出量,降低炎症程度。
    25  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张琳,苗苗,宋鹏程,陈倩,侯丽萍
    2023, 38(11):2797-280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3
    [摘要](401) [HTML](0) [PDF 1.16 M](768)
    摘要:
    目的 探讨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初始1支/次,1次/周,然后维持剂量2支/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糖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过氧化物酶(LPO)、内皮素-1(ET-1)、FMD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平均血糖(MBG)、血糖变异系数(CV)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GE、MBG、C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PX-1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MDA、LPO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GPX-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ET-1水平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糖宁胶囊联合度拉糖肽注射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的疗效,降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6  帕立骨化醇联合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研究
    赵媛,陆玮,黄家懿
    2023, 38(11):2802-28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4
    [摘要](412) [HTML](0) [PDF 1.22 M](1076)
    摘要:
    目的 考察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餐中口服碳酸司维拉姆片,0.8 g/次,3次/d;在血液透析结束后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3次/周。治疗组餐中口服碳酸司维拉姆片,0.8 g/次,3次/d;在血液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注射液,1 mL/d。两组患者持续给药8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甲状旁腺体积、血清指标、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达标率8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33%(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甲状旁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降低,血钙(Ca)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P、iPTH、AK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性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4、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立骨化醇注射液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确切,能够减小患者甲状旁腺体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等血清因子水平,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27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早发型结肠癌的临床研究
    管河延,王璐,梁旭阳,任玲,吕胜祥
    2023, 38(11):2808-28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5
    [摘要](512) [HTML](0) [PDF 1.20 M](787)
    摘要: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早发型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96例早发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apeOx方案化疗,化疗第1~14天餐后30 min口服卡培他滨片,1 g/m2,2次/d;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130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后给药,1次/d,每次滴注2 h。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化疗第1~14天静脉滴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0 mL/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后给药,1次/d。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且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5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C)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是47.92%,较对照组的35.42%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是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两组FACT-C中生理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附加关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患者增加更显著(P<0.05);功能状况和社会/家庭状况领域评分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99、CA72-4、CA50和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10.42%、1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27.08%、33.33%(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CapeOx方案治疗早发型结肠癌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提高化疗耐受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8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张大伟,张宇光,赵景山,王洪亮,臧瑞,张萌萌,海丽娜
    2023, 38(11):2814-281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6
    [摘要](523) [HTML](0) [PDF 1.10 M](945)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长春市人民医院手术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治疗,第1天将130 mg/m2注射用奥沙利铂混在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6 h,同时口服卡培他滨片,2次/d,每次1 00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第1天开始将20 mL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 d,间隔7 d。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TRF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的患者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且安全性高。
    29  百令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孔琳,陈新政,孙晨,马浩,王春丽
    2023, 38(11):2819-282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7
    [摘要](759) [HTML](0) [PDF 1.27 M](1114)
    摘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餐时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泡沫尿、面浮肢肿、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23、MCP-1、TGF-β1和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并可进一步下调体内IL-17、IL-23、MCP-1、TGF-β1和MMP-9水平,从而利于减轻患者机体炎性损伤,抑制组织纤维化,且安全性较好。
    30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普适泰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王雅慧,范月霞,李飞,顾艳
    2023, 38(11):2825-28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8
    [摘要](536) [HTML](0) [PDF 1.25 M](1123)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舒通胶囊联合普适泰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饭后口服普适泰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前列舒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南(NIH-CPSI)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不适、尿频尿急、尿不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CPS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CPS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前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PSA、IL-8、IL-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PSA、IL-8、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液IL-1β、IL-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前列腺液IL-1β、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普适泰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
    31  热淋清颗粒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赵赞,赵立新,于文亚,高阎满
    2023, 38(11):2831-28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29
    [摘要](309) [HTML](0) [PDF 1.20 M](902)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将3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滴注30~60 min,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热淋清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急性生理学与健康状况评分量表(APACHE Ⅱ)评分变化,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尿路刺激征、腰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IL-8、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β2-MG、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提高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
    32  补血益母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疗效观察
    符菲,韩毓,韦先梅
    2023, 38(11):2836-283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0
    [摘要](575) [HTML](0) [PDF 1.09 M](1072)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血益母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4 mg/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补血益母丸,12 g/次,2次/d。两组患者服用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容积,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5.03%,P<0.05)。治疗后,治疗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容积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容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性激素HCG、FSH、P、LH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血益母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阴道出血情况,并有效恢复子宫宫腔状态,促进性激素水平调节。
    33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痰热郁结型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观察
    汤晓萱,吴飞虎,朱玲,金龙
    2023, 38(11):2840-284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1
    [摘要](598) [HTML](0) [PDF 1.15 M](1088)
    摘要: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痰热郁结型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痰热郁结型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4 mg/次,1次/d,以及喷鼻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侧鼻孔50μ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0.52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单项积分,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比值(A/N)积分,OSA-18积分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单项积分,及A/N值和OSA-18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下调水平更加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3% vs 20.83%,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和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痰热郁结型腺样体肥大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缩小腺样体指数,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预后近期复发率较低。
    34  桃红清血丸联合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孟威威,李庆娟,夏欢欢
    2023, 38(11):2846-284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2
    [摘要](483) [HTML](0) [PDF 1.13 M](935)
    摘要:
    目的 探讨桃红清血丸联合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法分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每次2 mg/cm2,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桃红清血丸,15丸/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好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2.22%,P<0.05)。治疗2、4、8周后,治疗组皮损面积好转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17A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IL-17A、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桃红清血丸联合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效果确切,可增强局部皮损血液微循环,促进皮损面积缩小,并使临床疗效提高。
    35  一清胶囊联合复方硼砂含漱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
    柳媛,朱立新,段文良,黄振科,彭丽晶,单欣欣
    2023, 38(11):2850-285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3
    [摘要](609) [HTML](0) [PDF 1.20 M](921)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清胶囊联合复方硼砂含漱液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含漱复方硼砂含漱液,10 mL含漱液加5倍量的温开水稀释,一次含漱5 min后吐出,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和IL-1β明显降低,而VCAM-1和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6、IL-1β、VCAM-1和EG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硼砂含漱液联合一清胶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咽炎患者症状,减弱口腔内炎性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36  基于FAERS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蒋啸,宋伟,郭咸希,谭娟,汤柳
    2023, 38(11):2855-286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4
    [摘要](396) [HTML](0) [PDF 1.17 M](831)
    摘要:
    目的 挖掘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左旋米那普仑从FAERS建库或在美国上市至2023年6月30日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联合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数据挖掘,并分别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9 376份,风险信号1 419个,其中文拉法辛(4 564份,791个)、度洛西汀(4 411份,585个)、左旋米那普仑(401份,43个)。按发生频次排序,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发生频次较多的停药综合征、恶心、头晕以及左旋米那普仑发生频次较多的血压升高、多汗等均可见于其药品说明书;从信号强度来看,文拉法辛对子代的影响、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共有的低钠血症以及左旋米那普仑的肾功能损害都是相关性较强并且罕见的不良事件。结论 临床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关注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肾功能、精神异常以及妊娠周期和状态,若发生相关不良事件,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7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泊沙康唑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屠莹,陈丽娟,钱红玉,张思培,张瑶,陈雪茁
    2023, 38(11):2861-286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5
    [摘要](497) [HTML](0) [PDF 1.10 M](1021)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进行数据挖掘,分别应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泊沙康唑的不良事件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泊沙康唑ADE多见于各类检查、肝胆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系统。发现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等ADE在该药品说明书中未见阐述。分别筛选出血药浓度变化、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胰腺炎、肝脏及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该药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进行相应不良事件的重点监测。
    38  基于JADER的莫诺拉韦不良事件信号检测与分析
    钱佩佩,曹凯,赵亮,徐炳欣,孙腾博,张现军
    2023, 38(11):2867-287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6
    [摘要](685) [HTML](0) [PDF 1.23 M](1085)
    摘要:
    目的 基于日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JADER)数据库对莫诺拉韦有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进行检测,为莫诺拉韦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JADER数据库中自2004年4月—2023年3月的莫诺拉韦相关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筛选得到莫诺拉韦ADE报告550份。其中,女性占比43.09%,男性占比为48.73%,男女性别比1.13∶1,5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为81.82%。共发现ADE信号32个,涉及12个系统器官分类(SOC)。ADE信号主要集中在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各类检查等。其中COVID-19肺炎、COVID-19、单侧耳聋和误吸等ADE信号较强。结论 本研究新发现的ADE信号对药品说明书中现有的安全性信息提供了有益补充,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ADE的监测、干预和临床救治,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9  2019—2022年我国9个城市125家医院肝素类药物使用分析
    庄俊雪,窦一峰,崔金国,刘俊杰
    2023, 38(11):2872-287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7
    [摘要](325) [HTML](0) [PDF 1.28 M](983)
    摘要:
    目的 分析2019—2022年我国9个城市125家医院肝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趋势,为医院肝素类药物的科学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参与中国药学会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涉及使用肝素类药物的处方信息,并计算肝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金额排序(B)与DDDs排序(A)的比值以及年平均增长率(AARG),对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使用肝素类药物处方/医嘱数据3 758 309条,涉及9个城市125家医院。使用肝素类药物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1左右。2019—202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的为依诺肝素钠,销售数量排名第1位的为肝素钠,DDDs排名第1位的为依诺肝素钠,历年来只有贝米肝素钠DDC大于100元,其余肝素类药物DDC均在10~40元。结论 依诺肝素钠的B/A等于1,此药物使用同步性较好。那屈肝素钙B/A小于1,说明此药物使用频率低而价格偏高。相反肝素钠B/A大于1,此药物使用频率高而价格偏低。
    40  2018—2022年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傅芬蕊,陈韡,钟文
    2023, 38(11):2877-288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8
    [摘要](456) [HTML](0) [PDF 1.19 M](874)
    摘要:
    目的 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ICU病原菌的防控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宁德市医院ICU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培养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培养出4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3株(45.52%),革兰阳性菌196株(43.95%),真菌45株(10.09%)。检出率最高病原菌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8.4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分别为18.46%、20.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1.36%、50.8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全部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2.86%、5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1.43%、28.5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为94.12%,对阿奇霉素、红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达50.0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8.00%;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56.25%。结论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ICU患者血流感染感染病菌种类繁多,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病原菌对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减少或延缓耐药株的出现。
    41  儿童腺样体肥大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周子楠,晋黎,刘虹,柳平,杨励铭
    2023, 38(11):2883-28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39
    [摘要](556) [HTML](0) [PDF 1.04 M](1417)
    摘要:
    腺样体肥大主要表现为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生长发育。近年来中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逐渐增多,由于不同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结局指标繁多或同一结局指标判定标准不一致,制约了儿童腺样体肥大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的产生。目前国内外药物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试验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小腺样体体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和评估药物的远期效果为研究目的。基于此,综述了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评价指标,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开展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疗效评价指标提供指导。
    42  天然化合物-O-甲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黄玉,刘李
    2023, 38(11):2890-289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40
    [摘要](560) [HTML](0) [PDF 1.29 M](1330)
    摘要:
    天然化合物-O-甲基转移酶(NPOMT)是一种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供体,靶向天然化合物中氧原子的甲基转移酶,在体内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COMT、HIOMT代谢多种内源性物质(主要是邻苯二酚类以及羟基吲哚类化合物),参与体内信号转导、生长增殖、能量代谢、节律调控等一系列生理学过程。对NPOMT的体内分布和表达、底物、功能、在体内的表达调控和抑制剂进行综述,以期为用于治疗相关代谢性疾病的NPOMT特异性激动剂/抑制剂的研发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43  葛根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露新,孟璐,张虹
    2023, 38(11):2899-290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41
    [摘要](635) [HTML](0) [PDF 1020.21 K](1120)
    摘要:
    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葛根素是葛根中主要活性成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骨吸收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综述了葛根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44  红景天苷防治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成麟,刘爽
    2023, 38(11):2903-290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1.042
    [摘要](353) [HTML](0) [PDF 1.16 M](995)
    摘要:
    帕金森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中提取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增强细胞自噬、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提高多巴胺转运蛋白的表达以达到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总结了红景天苷防治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红景天苷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