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8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3, 38(10):0-0.
    [摘要](126) [HTML](0) [PDF 3.38 M](472)
    摘要:
    2  目录
    2023, 38(10):0-0.
    [摘要](141) [HTML](0) [PDF 534.13 K](549)
    摘要:
    3  西红花苷抑制NFATc3活性促进与肿瘤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如桂牙·阿不力孜,薛青芳,加依娜提·热马赞
    2023, 38(10):2381-238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1
    [摘要](585) [HTML](0) [PDF 989.57 K](797)
    摘要:
    目的 探究西红花苷对与肿瘤成纤维细胞(CAFs)共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比较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和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LOVO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c3(NFATc3)表达差异。建立CAFs与HCT116细胞共培养体系,西红花苷处理细胞后经不同剂量(0、2、4、6、8 Gy)X射线照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SF)。再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6 Gy组、CAFs/HCT116+6 Gy组、CAFs/HCT116+西红花苷+6 Gy组,进行对应处理后,MTT法检测各处理组HCT116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HCT116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各处理组HCT116细胞凋亡形态,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处理组HCT116细胞中NFATc3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CT116、LOVO中的NFAT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HCT116细胞比较,与CAFs共培养的HCT116细胞经辐射后的SF显著增高(P<0.05);与CAFs共培养的HCT116细胞比较,与CAFs共培养的HCT116细胞经西红花苷处理再进行辐射的SF显著降低(P<0.05)。与6 Gy组比较,CAFs/HCT116+6 Gy组HCT116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染色也较为均匀,未见致密浓染的凋亡状细胞,细胞中NFAT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与CAFs/HCT116+6 Gy组比较,CAFs/HCT116+西红花苷+6 Gy组HCT116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有较多致密浓染、碎裂荧光块,同时,细胞中NFATc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 西红花苷能够明显提高与CAFs共培养的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从而促进细胞发生凋亡,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FATc3有关。
    4  柚皮苷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内皮通透性的研究
    杨学敏,张欢欢,宋立强
    2023, 38(10):2389-239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2
    [摘要](700) [HTML](0) [PDF 1.21 M](580)
    摘要: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及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柚皮苷40、80、120 mg/kg组,每组11只。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麻醉后给予LPS滴鼻,每只小鼠滴鼻50 μL。柚皮苷40、80、120 mg/kg组和地塞米松5 mg/kg组在LPS滴鼻前分别ig相应剂量的柚皮苷和地塞米松,连续给药5 d,滴鼻后继续ig相应剂量的柚皮苷和地塞米松,连续给药2 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间ig 0.2 mL生理盐水。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实质病理变化;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液及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细胞、血小板数量;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肺组织伊文思蓝成像分析肺泡–血管通透性,qPCR检测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ZO-1)、密封蛋白(OCLN)、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mRNA表达水平;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120 mg/kg组能够显著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水肿及肺组织炎症浸润的病理状态,减少肺泡内炎症细胞数量、炎症因子和总蛋白含量,以及肺组织伊文思蓝渗入量;增强紧密连接蛋白和水通道蛋白表达;减缓血液炎症细胞流失,降低血管氧化应激水平(P<0.05)。结论 柚皮苷能够减轻LPS诱导的气道炎症,并可能通过降低血管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对紧密链接蛋白和水通道蛋白的损害作用从而改善肺内皮高通透性。
    5  基于AMPK/NLRP3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探究牡荆素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的抑制作用
    李艳峰,卢振民
    2023, 38(10):2397-24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3
    [摘要](366) [HTML](0) [PDF 1023.55 K](653)
    摘要:
    目的 探究牡荆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牡荆素(3、12 mg/kg)组、牡荆素高剂量+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内毒素法复制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牡荆素3、12 mg/kg组分别ip相应剂量的牡荆素;牡荆素+Compound C组ip 12 mg/kg的牡荆素后,立即ip 20 mg/kg Compound C;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ip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中耳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听力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耳黏膜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NOD样受体蛋白3(AMPK/NLRP3)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牡荆素3、12 mg/kg组大鼠中耳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中耳黏膜厚度、听力反应阈值、血清TNF-α、IL-6、IL-1β、IL-18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 p20、焦亡执行蛋白消皮素D-N(GSDMD-N)、IL-1β、IL-18]及NLRP3蛋白表达下调,p-AMPK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与牡荆素12 mg/kg组相比,Compound C能够逆转牡荆素对上述指标的改变。结论 牡荆素能够抑制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炎症反应,减轻中耳黏膜病理性损伤,其机制与抑制AMPK/NLRP3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6  六神丸对口腔溃疡小鼠IL-6、IL-8水平及MAPK/ERK通路的影响
    周丽俐,张婷,王佳
    2023, 38(10):2405-240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4
    [摘要](588) [HTML](0) [PDF 917.06 K](789)
    摘要:
    目的 研究六神丸对小鼠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C57BL/6JGpt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六神丸组、桂林西瓜霜组,每组8只。于小鼠口腔左侧颊部黏膜上使用氢氧化钠片状晶体灼烧构建口腔溃疡模型。对口腔溃疡造模成功的小鼠分别外敷涂抹给予六神丸和桂林西瓜霜粉末0.375 g,连续5 d。观察小鼠口腔溃疡的恢复状态,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取口腔溃疡部位组织,将溃疡组织制备匀浆,用二喹啉酸(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六神丸组小鼠口腔溃疡部位组织恢复情况较好,IL-6、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局部组织中ER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六神丸对氢氧化钠灼烧的口腔溃疡小鼠模型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血液中IL-6和IL-8水平,进而导致局部组织中ERK磷酸化水平降低改善病理状态。
    7  消痔丸对醋酸致肛门溃疡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新,华永晨,王春芳,黄泽森,韩彦琪,赵专友,许浚,刘永姝,郝泉,姚鹏飞,张铁军,柴国林
    2023, 38(10):2410-241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5
    [摘要](612) [HTML](0) [PDF 1.16 M](608)
    摘要:
    目的 探讨消痔丸对醋酸诱导大鼠肛门溃疡模型的药效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醋酸诱导大鼠肛门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消痔丸(0.81、1.62、3.24 g/kg)组、柑橘黄酮片(0.27 g/kg)组和痔炎消片(0.86 g/kg)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ig给予同等体积的0.1% CMC-Na溶液。各组连续ig给药10 d,1次/d。观察各组大鼠表观指标,并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溃疡面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并进行分级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肛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肛门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消痔丸组可显著改善醋酸所致大鼠肛周溃疡、肿胀、黏液分泌等情况,加快大鼠肛周黏膜上皮修复,溃疡面积缩小,减少间质或黏膜下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物;消痔丸组可抑制肛周组织中MMP-9、IL-6、TNF-α分泌和iNOS、VEGFA蛋白表达,增加TGF-β1表达(P<0.05、0.001)。结论 消痔丸对醋酸诱导的肛门溃疡模型治疗作用显著,主要通过抑制IL-6、TNF-α、MMP-9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和iNOS、VEGFA蛋白表达,升高TGF-β1表达,从抗炎消肿、抑制基质降解、促进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等途径,起到消肿生肌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甘草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
    刘浩,张辛芸,杨宇萍,范潇晓,王文琪,梁敬臣,刘永刚
    2023, 38(10):2418-242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6
    [摘要](458) [HTML](0) [PDF 1.23 M](917)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甘草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甘草中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白癜风的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拓扑学分析并筛选得到甘草主要活性成分,构建得到“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白癜风靶点”网络;将甘草活性成分和白癜风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使用PyMol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得到谷甾醇、格里西轮、光果甘草宁、甘草查尔酮B、刺芒柄花黄素等8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8 400个潜在靶点,白癜风相关靶点1 349个,甘草–白癜风的交集靶点133个;PPI网络分析得到蛋白激酶B1(Akt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6个核心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甘草治疗白癜风主要涉及病毒感染、癌症、细胞凋亡、乙型肝炎、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谷甾醇、格里西轮、光果甘草宁、(2S)-7-羟基-2-(4-羟基苯基)-8-(3-甲基丁烯-2-乙烯基)色曼-4-酮、甘草查耳酮B、刺芒柄花黄素6个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甘草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衰老和凋亡、免疫功能、炎症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为后续研究甘草治疗白癜风提供参考。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周俏苑,陈洪,刘海全,黄桂琼,秦佳佳
    2023, 38(10):2427-24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7
    [摘要](480) [HTML](0) [PDF 1.22 M](729)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中国药典》2020版筛选候选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和删减得到最终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权威数据库(Genecard、Drugbank、TTD)检索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软件建立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并将交集靶点导入至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护骨胶囊59个活性成分、78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酪氨酸蛋白激酶3(MAPK3)、雌激素受体α(ESR1)等可能是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护骨胶囊主要通过细胞外空间、质膜、宿主细胞核等细胞组分参与细胞生存、生长、分裂等众多生物学过程,继而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核受体活性、过渡金属离子结合、类固醇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核心成分与TNF、VEGFA、SRC、MAPK3、ESR1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护骨胶囊中的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能够作用于TNF、VEGFA、SRC、MAPK3、ESR1等多个靶点,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参与骨骼重塑、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化、促进骨形成和抗炎作用,进而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
    卢永慧,张立华,王京龙,张肖,刘婧,刘雪,高丽丽
    2023, 38(10):2436-244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8
    [摘要](539) [HTML](0) [PDF 1.79 M](683)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石榴皮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腹泻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两者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并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7个石榴皮主要化学成分,石榴皮与腹泻共同靶点114个。PPI分析显示,肿瘤抗原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3(CASP)等可能为治疗关键靶点。通过KEGG分析表明,石榴皮可能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腹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陈琴,张志云,朱云婴,娄龙,李玲华,张凤琼,徐瑞,邓婷婷,高爽
    2023, 38(10):2444-245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09
    [摘要](755) [HTML](0) [PDF 1.29 M](886)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探讨黄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连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经GeneCards、OMIM、Drugbank、TTD、DisGeNET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黄连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并上传String 11.0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9.0的Cyto Hubb插件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验证最佳结合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共筛选出黄连7个活性成分及其137个靶点,溃疡性结肠炎1 258个相关靶点和81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B淋巴细胞2(BCL2)、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生物过程包括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的核心活性成分能够很好地与关键靶点结合。MD进一步验证了能量结合最好的小檗碱与白细胞介素(IL)-1β的结合能为−36.19 kJ/mol。结论 黄连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机制
    刘娇,周蓓,易蔚,陈明惠
    2023, 38(10):2451-245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0
    [摘要](613) [HTML](0) [PDF 1.20 M](77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甲型流感的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及靶点,并借助GeneCards、OMIM、TTD、PharmGkb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运算分子对接结合能。结果 筛选出245种药物活性成分,269个药物靶点,2 045个疾病靶点,交集靶点131个。确定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黄芩素、汉黄芩素、柚皮素为药物的关键成分,确定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TP53、白细胞介素-6(IL-6)、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胱天蛋白酶3(CASP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结合能力良好。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作用机制复杂,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可通过联合多靶点、多通路、多效应达到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
    13  格隆溴铵吸入喷雾剂的雾化特性研究
    葛玉丽,杨敏,王亚江,李静
    2023, 38(10):2459-246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1
    [摘要](573) [HTML](0) [PDF 839.06 K](768)
    摘要:
    目的 考察格隆溴铵吸入喷雾剂的雾化特性。方法 采用激光成像系统和新一代撞击器等测定格隆溴铵吸入喷雾剂的喷雾模式、喷雾形态、递送剂量均一性和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结果 样品的椭圆度均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指导原则建议,不同样品喷雾模式和喷雾形态同一参数之间RSD值均小于7%,样品的罐间和罐内递送剂量均一性良好。格隆溴铵吸入喷雾剂与雾化吸入溶液的质量中值、几何标准偏差值基本一致,在肺内沉积方面上高于雾化吸入溶液。结论 格隆溴铵吸入喷雾剂具备良好的雾化特性。
    14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冯紫薇,吴斌,韩敏,崔涛,颜谈
    2023, 38(10):2464-246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2
    [摘要](548) [HTML](0) [PDF 857.76 K](762)
    摘要: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1 g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最大滴速<0.1 g/h,依据患者耐受性每次增加0.05 g,每次用药量不超过0.2 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20 mL脉络宁注射液,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均下降,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APT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15  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贾佳奇,张春鹏,王慎安,潘占海
    2023, 38(10):2469-247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3
    [摘要](801) [HTML](0) [PDF 866.74 K](729)
    摘要:
    目的 探讨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片,5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35%,较对照组的81.40%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DW、MPV和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DW、MPV和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PLR、NLR和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PLR、NLR和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并能进一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下调外周血PLR、NLR和血清HCY、hs-CRP水平。
    16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何雅琦,张薇,高跃强
    2023, 38(10):2475-247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4
    [摘要](523) [HTML](0) [PDF 857.30 K](627)
    摘要:
    目的 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不超过50 mg),先静脉滴注剂量的10%,剩余的90%静脉滴注60 min,治疗1次,溶栓完成后继续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天丹通络胶囊,5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声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脑血管储备(CVR)、屏气指数(BHI)显著升高,病灶最长直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CVR、BHI高于对照组,病灶最长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五聚蛋白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SE、PTX3、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脑血流灌注,可能与减轻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有关。
    17  乌灵胶囊联合奥沙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陆奕
    2023, 38(10):2480-248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5
    [摘要](604) [HTML](0) [PDF 938.32 K](801)
    摘要: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奥沙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8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睡前口服奥沙西泮片,15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服药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觉醒次数与总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钙结合蛋白(S100B)、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6.44%,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每日的觉醒次数明显下降,而总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治疗组每日的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H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PSQI评分和H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1β和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GABA、5-HT、BDNF、NGF和GDN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沙西泮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慢性失眠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过度觉醒状态,增强神经递质的能力,减弱神经炎性反应,充分调节神经细胞因子水平。
    18  烟酸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张娜娜,余信,周国琼,张铭,黄梦洁
    2023, 38(10):2485-248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6
    [摘要](477) [HTML](0) [PDF 865.67 K](692)
    摘要:
    目的 探讨烟酸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治疗的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静脉输入硝酸甘油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初始剂量5 μg/min,根据病情调整剂量,1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肌肉注射烟酸注射液,100 mg/次,5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7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心肌营养素-1(CT-1)、血栓烷素B2(TXB2)、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1.36%,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最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ox-1、ICTP、CT-1、TXB2、TC、TG、LDL-C、CK、HBDH、CK-MB和LDH水平均明显下降,而Bcl-2、APN、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烟酸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血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
    19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陈亚平,邢前,徐小玲,程君,李凌凌
    2023, 38(10):2490-24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7
    [摘要](506) [HTML](0) [PDF 862.84 K](680)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根据患儿体质量按75 mg/kg将本品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12小时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水冲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 g/次,6个月~3岁者3次/d,3~6岁者4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部湿啰音、4大主症的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补体C3、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6.72%,较之对照组的86.89%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部湿啰音及喘促、发热、咳嗽、痰鸣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PCRAE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PCRAES评分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NLR和血清CRP、补体C3、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损害,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  清宣止咳颗粒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冯长洁,张晓俞,白建强,李婷婷
    2023, 38(10):2495-249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8
    [摘要](766) [HTML](0) [PDF 858.56 K](908)
    摘要:
    目的 探讨清宣止咳颗粒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3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2.2 mg/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清宣止咳颗粒,3次/d,2~3岁:0.5袋/次,4~6岁:0.75袋/次,7岁及以上:1袋/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患儿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CT)。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7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VC、PEF、MMEF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FVC、PEF、MM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ESR、LDH、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CRP、ESR、LD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宣止咳颗粒联合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良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21  散风通窍滴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江莲英,华晓星,梁景熙
    2023, 38(10):2500-250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19
    [摘要](638) [HTML](0) [PDF 939.64 K](1076)
    摘要:
    目的 观察散风通窍滴丸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诊疗的100例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服用氯雷他定片,1次/d,12岁以上和体质量>30 kg,1片/次;12岁及以下和体质量≤30 kg,0.5片/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散风通窍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鼻炎症状、血清免疫因子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E、IgM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gA、IgE、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4、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风通窍滴丸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免疫因子指标,改善全身炎症反应。
    22  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俞洪韵,陈慧丽,朱锋,汪璇,陶治华
    2023, 38(10):2506-251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0
    [摘要](482) [HTML](0) [PDF 861.58 K](644)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2年5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注射液,0.2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健胃愈疡颗粒,9 g/次,3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泌素(MTL)、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 vs 84.3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MTL、IMA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联合西咪替丁治疗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单纯应用西咪替丁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减轻,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3  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刘美,侯凤英,王麦,胡文净,张秀云
    2023, 38(10):2511-251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1
    [摘要](494) [HTML](0) [PDF 928.35 K](666)
    摘要:
    目的 探讨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胶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强肝胶囊,5粒/次,2次/d,连续治疗6 d后停1 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体征指标、肝功能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显著降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BMI、腰围低于对照组,肝/脾CT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γ-GT、AS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TGF-β、TNF-α、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有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肥胖体征,减轻炎症反应。
    24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马根然,马江红,杨扬,张青,陈清仙,安俊芹
    2023, 38(10):2516-252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2
    [摘要](497) [HTML](0) [PDF 929.39 K](611)
    摘要:
    目的 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0.5~1.0 IU/k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参芪降糖颗粒,1袋/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动态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63%(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HOMA-IR)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3(Gal-13)、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脂肪组织中网膜素1(omenti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Gal-13、GLUT4、omen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提高降糖效果,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25  司美格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门衡仝,王娟,贾彦青,杨博,郑凝
    2023, 38(10):2521-252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3
    [摘要](607) [HTML](0) [PDF 865.42 K](687)
    摘要: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片,起始剂量为50 mg/次,3次/d,随后逐渐增加至100 g/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0 mg/次,1次/周。两组患者用药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数(HOMA-I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FBG、2 h PG、FINS、TC、TG、BMI、HOMA-IR、IL-6、IL-1β、Lp-PLA2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超重及肥胖患者糖代谢水平,并可减弱机体炎症反应状态。
    26  甲氨蝶呤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陈岩松,刘贝丽,康亚兰
    2023, 38(10):2526-25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4
    [摘要](542) [HTML](0) [PDF 866.06 K](653)
    摘要: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周1次,600 mg/次,然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氨蝶呤片,5 mg/次,1次/周,然后2次/周,2.5 mg/次,间隔12 h,口服甲氨蝶呤片24 h后口服叶酸10 mg。两组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IGA)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 vs 81.58%,P<0.05)。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IGA评分、SCORAD评分和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IL-6、EOS和IgE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可增强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病情,改善炎症相关因子合成,降低EOS、IgE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7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张盛,熊伟杰,万涛,张恒丽,海丽娜
    2023, 38(10):2531-2535.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5
    [摘要](492) [HTML](0) [PDF 863.42 K](585)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2年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SOX化疗方案治疗,其中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注射液,130 mg/m2加入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第1天持续2 h;同时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次,2次/d,第1~14天。21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次,用药14 d、停药7 d,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是为78.13%、92.19%,明显高对照组56.25%、79.6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和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
    28  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
    程鹏,赵阳,杨红杰,韩倩
    2023, 38(10):2536-254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6
    [摘要](505) [HTML](0) [PDF 874.24 K](478)
    摘要:
    目的 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术后复发转移、晚期转移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 mg/m2。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安替可胶囊,2粒/次,3次/d。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生存质量(QLQ-C30评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42.00%)、疾病控制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52.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QLQ-C30评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肿瘤无进展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29  康力欣胶囊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王高兴,谭鑫,吕雨桐,刘睿
    2023, 38(10):2542-2546.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7
    [摘要](606) [HTML](0) [PDF 868.52 K](693)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力欣胶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96例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 mg/m2,1次/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康立欣胶囊,1.5 g/次,3次/d,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及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50%和89.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和72.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血清CEA和CA153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CEA和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3个月(95% CI:4.37~6.09),长于对照组2.85个月(95% CI:2.29~3.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 vs 97.92%,P<0.05)。结论 康力欣胶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疗效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0  甘露聚糖肽联合咖啡酸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严伟,李志红,汤俊,赵涓涓,余慧,胡刚强
    2023, 38(10):2547-2551.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8
    [摘要](516) [HTML](0) [PDF 929.91 K](571)
    摘要: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咖啡酸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口服咖啡酸片,0.2 g/次,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甘露聚糖肽片,10 mg/次,3次/d;两组连续服药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WBC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G-CSF明显升高,而IL-6、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咖啡酸片与甘露聚糖肽协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确切,能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并能减弱炎性反应的能力。
    31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赵辉,马玲玲,叶东升,周明辉
    2023, 38(10):2552-255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29
    [摘要](526) [HTML](0) [PDF 865.24 K](1063)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天长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8例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滴眼液,每眼1滴/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涂于患眼,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眼表状况指标、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视觉质量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后,两组SⅠt(无麻醉)、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显著增加,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表状况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DI、DASS-21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均显著增高,而泪膜动态客观散射指数(TF-OSI)、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觉质量指标和血清IL-6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可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泪液分泌功能,促进眼表损伤和症状缓解,对心理状态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32  明目蒺藜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王丹,张鹏程,胡城
    2023, 38(10):2558-256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0
    [摘要](553) [HTML](0) [PDF 866.80 K](688)
    摘要:
    目的 探讨明目蒺藜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78例干眼症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1滴/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明目蒺藜丸,9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 DVI)评分、眼表疾病量表(OSDI)评分、眼表功能指标、泪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疲劳感、畏光、灼烧感改善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I-VFQ-25评分、SQOL DVI评分均显著升高,而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OSDI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相关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FBUT)、SⅠ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表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降低,而溶菌酶、表皮生长因子(EGF)、乳铁蛋白(LF)均显著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泪液细胞因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目蒺藜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眼表功能及泪液分泌,下调泪液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3  桂枝茯苓片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田颖,杨东艳
    2023, 38(10):2563-256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1
    [摘要](356) [HTML](0) [PDF 862.90 K](514)
    摘要: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片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于月经结束3 d后给药。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将2.0 g充分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片,3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积分及盆腔包块最大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盆腔局部体征、辅助检查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盆腔包块最大径和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而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上评分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SR、NLR、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NL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茯苓片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整体效果确切,患者可有效获得症状体征的明显减轻,促进盆腔包块缩小及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改善,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及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4  前列舒乐颗粒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范月霞,王雅慧,蔡建红,陈钰,梅广红
    2023, 38(10):2568-2572.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2
    [摘要](600) [HTML](0) [PDF 860.43 K](663)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舒乐颗粒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前列舒乐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尿动力学、前列腺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72.00%,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前列腺体积(PV)、膀胱残余尿量(RUV)低于治疗前,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PV、RUV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IP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道压高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道压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前列腺液IL-8、PS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舒乐颗粒联合非那雄胺片可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显著缩小前列腺体积和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35  瘀血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张艳,王明杰,徐风金,薛燕
    2023, 38(10):2573-257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3
    [摘要](524) [HTML](0) [PDF 874.25 K](689)
    摘要:
    目的 探讨瘀血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瘀血痹胶囊,6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情况、以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CRP)、多维健康评估问卷(MDHAQ)评分、影像学Sharp评分,以及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CRP、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结果 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82.14%、48.21%,较对照组的64.26%、28.57%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ACR70达标率为19.64%,高于对照组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压痛和肿胀关节个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晨僵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DAS28-CRP评分、MDHAQ评分均显著降低,而Sharp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DAS28-CRP评分、MDHAQ评分、Shar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ESR、PLR和血清CRP、IL-8、ANGPTL4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ESR、PLR和血清CRP、IL-8、ANGPT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瘀血痹胶囊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及病情缓解,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延缓骨破坏和关节功能损害,改善整体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联合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郑艳薇,张馨月,于敏
    2023, 38(10):2579-258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4
    [摘要](548) [HTML](0) [PDF 864.63 K](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联合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治疗的66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含漱聚维酮碘含漱液,10 mL/次,每次10秒,4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每次涂0.5 cm凝胶于牙龈处并稍加按摩,3次/d。两组患者均经2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GSES评分、OHIP-14评分和VAS评分,牙周指标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临床附着水平(CAL)和菌斑指数(PLI)水平,及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SES评分明显升高,而OHIP-14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量表评分改善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SBI、CAL、PLI、CRP、IL-1β、IL-17、HMGB1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而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联合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口腔健康与自我效能感。
    37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单抗类靶向治疗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黄丹雪,王艳
    2023, 38(10):2584-258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5
    [摘要](253) [HTML](0) [PDF 794.27 K](729)
    摘要: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2022年单抗类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肿瘤药安全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单抗类靶向药物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排序比(B/A)。结果 2020—2022年单抗类靶向药物销售金额逐年增长。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连续3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帕妥珠单抗由2020年的第5位增长到2022年的第3位。曲妥珠单抗DDDs连续3年均排在第1位。2022年新增品种(维迪西妥单抗、维布妥昔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均相对靠后,但其DDC值较高。地舒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伊尼妥单抗等的DDC值较低,且B/A>1,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的B/A<1。结论 2020—2022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单抗类靶向药物的结构总体上较为合理,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38  2020—2022年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祁巧玲,张泉,张云玲
    2023, 38(10):2589-259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6
    [摘要](527) [HTML](0) [PDF 876.79 K](632)
    摘要:
    目的 统计2020—2022年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规范其合理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医院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新型类抗结核药物销售金额2022年较2020年增幅333.43%,注射类降幅72.68%,贝达喹啉、注射用利奈唑胺、环丝氨酸、氯法齐明排名靠前,其中贝达喹啉连续2年销售金额排名第1位。DDDs每年总体基本稳定,排名靠前的为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物: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2022年DDDs贝达喹啉排名第1位。利奈唑胺等40.00%抗结核药物DDC降低。每年一线口服类抗结核药物B/A均大于1,2022年B/A>0.9的药物占比达60.00%。结论 安徽省胸科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仍然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减小耐药结核发生率。
    39  2019—2022年临沧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吴怡,潘兴,王慧铃,张晓玲,戴光跃,李文渊
    2023, 38(10):2595-259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7
    [摘要](514) [HTML](0) [PDF 859.67 K](555)
    摘要:
    目的 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9—2022年肾脏免疫风湿科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及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19—2022年临沧市人民医院肾脏免疫风湿科送检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标本,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0株,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91株(占56.9%),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共69株(占43.1%),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菌株检出率及对青霉素耐药率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为33.3%,低于全国水平;阴沟肠杆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多数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均大于8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米诺环素无耐药菌株。结论 临沧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各有不同,应根据各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抗菌药物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并及时送检微生物培养。
    40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瑞波西利不良事件的信号检测与分析
    孙彩红,李文凤,梁瑜,李晓,崔萌纳,江凯,全香花
    2023, 38(10):2600-2607.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8
    [摘要](485) [HTML](0) [PDF 992.28 K](804)
    摘要: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瑞波西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访问FAERS数据库,检索2017年3月13日—2023年3月31日瑞波西利的ADE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联合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挖掘,分析ADE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获得371个ADE信号,涉及23个系统器官类别(SOC),收集报告30 999份。主要上报国家是美国;涉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与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呼吸系统与胸及纵膈疾病等。最常报告的ADE信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脱发、食欲减退、便秘等。说明书未收录的ADE如大红细胞症、丹毒、日光性雀斑样痣、免疫功能降低等26个可疑信号需给予关注。结论 瑞波西利在真实世界中常见的ADE与说明书一致,但也存在一些新的疑似ADE,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重视。
    41  西达本胺联合标准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Meta分析
    张铭洋,包红雨,施小凤
    2023, 38(10):2608-2613.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39
    [摘要](612) [HTML](0) [PDF 1016.28 K](550)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考察西达本胺联合标准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从数据库建库到2023年6月的西达本胺联合标准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试验,应用Cochrane中心提供的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为10篇,共494例患者。西达本胺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可显著改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标准化疗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在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单纯化疗。
    42  美洲大蠊多肽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雅婷,兰昱,邓子贤,张云晴,武世勋,黄亚冰,沈秉正
    2023, 38(10):2614-2619.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40
    [摘要](900) [HTML](0) [PDF 790.71 K](1131)
    摘要:
    活性多肽是美洲大蠊中主要的药用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学者陆续发现了来源于美洲大蠊的单组分活性多肽,如periplanetasin-2、periplanetasin-4、美洲大蠊防御素(PaDefensins)、periplanetasin-5、Pa-THY1、短神经肽(sNPF)。对美洲大蠊多肽的抗微生物作用、抗肿瘤作用、促伤口愈合作用和神经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美洲大蠊多肽类药物的筛选、结构改造以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43  极光激酶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马澜婧,杜海琛,张百红
    2023, 38(10):2620-2630.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41
    [摘要](462) [HTML](0) [PDF 890.85 K](753)
    摘要:
    极光激酶是维持细胞基因组完整性的关键丝氨酸/苏氨酸有丝分裂调节激酶,由3个成员极光激酶A、B、C组成,其中极光激酶B在有丝分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光激酶B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故极光激酶B被作为有吸引力的抗癌药物靶点被广泛研究,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靶向极光激酶B的小分子抑制剂。介绍了极光激酶B特异性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泛极光激酶抑制剂等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极光激酶B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44  西红花苷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刘成裕,刘代华,李俊明,曾坤,覃禹
    2023, 38(10):2631-2638.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42
    [摘要](550) [HTML](0) [PDF 872.15 K](830)
    摘要:
    西红花苷是西红花中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西红花苷具有出色的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可以多维度、多途径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功能,能抗抑郁、抗癫痫,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综述了西红花苷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西红花苷在临床治疗中的转化和应用。
    45  草乌甲素的镇痛机制及其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
    徐海,姚旌
    2023, 38(10):2639-264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23.10.043
    [摘要](647) [HTML](0) [PDF 793.42 K](1033)
    摘要:
    草乌甲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草乌甲素可作用于疼痛感知通路中的多个位点,发挥外周、中枢及其他镇痛机制。草乌甲素的临床治疗涉及到骨关节疼痛、癌性疼痛、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急性疼痛和其他疼痛。对草乌甲素的镇痛机制和治疗各类疼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草乌甲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