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倍半萜内酯的细胞毒作用、抗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邦爱 王明时
    1981(5).
    [摘要](1070) [HTML](0) [PDF 0.00 Byte](116)
    摘要:
    在寻找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抗癌药物的研究工作中,迄今已经发现百余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对多种实验性肿瘤的生长呈现较强的抑制活性。虽然目前尚未见倍半萜内醋应用于治疗肿瘤的临床报导,但是随着构效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来有可能从植物中或通过半合成途径发现适用于临床治疗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抗癌药物。本文统计了截至1980年研究过的具有细胞毒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天然倍半萜内酯136个,并评述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2  天然香豆素的分离方法
    董文慧
    1981(5).
    [摘要](1051)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天然香豆素的是一类由5,6-苯并-α-吡喃酮衍生的有机化合物。根据ME Перель-соном提出的分类方法,天然香豆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香豆素(I)及其原位衍生物——通常为香豆素3,8位的氧基、烷氧基、烷基取代物。 2.呋喃香豆素——呋喃核同香豆素的6,7位(Ⅱ)或7.8位(Ⅲ)相缩合的化合物。
    3  美国抗癌研究所对美登木素的研究
    DourosJ 曹玉泉
    1981(5).
    [摘要](1203)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美登木素(Maytansinc)是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安沙大环内酯(Ansam acrolid)抗肿瘤药物。这个化合物是由Kupchan S M及其同事于1972年在肯尼亚采集的卵叶美登木(Maytenus-vatus)中发现的。以后,1977年,Higashide及其同事从诺卡氏菌(Nocardia)发酵物中分离出来一个类似的化合物的复合物叫作安沙米吐新(Ansa-mitocin)。在美国一些单位尝试合成美登木素,CoreyE J于1978年报告了N—甲基美登木素的全合成包括美登木素的环系(Maytansinoid ring sy-stem)以及出现在美登木素上的功能团(除了其中某两个之外)。在国家抗癌研究所(NCI)的领导下,NCI肿瘤专门小组对其进行了临床试验的评价,美登木素显示出对鼠的肿瘤有充分的抗癌活性。本文是美登木素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的摘要。
    4  日本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徐东铭
    1981(5).
    [摘要](1107) [HTML](0) [PDF 0.00 Byte](109)
    摘要:
    作者通过苦参和天台乌药的研究介绍了过去和现在日本研究天然药物的概况。苦参生物碱的研究始于20年代初期。当时采用古老的元素分析法(Liebig法)确定了苦参碱(I)的分子式C_(15)H_(28)N_2O,并测知苦参碱分子中存在二个N原子,其一为叔N,另一个为内酰胺的N。以后,近藤平三郎和落合等将普参碱的水解产物苦参碱酸钾(3)与碱石灰进行蒸馏,分离到α-苦参
    5  尼泊尔的药用植物——回顾与展望
    陈重明
    1981(5).
    [摘要](827)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在尼泊尔,很早就有关于药用植物的记载,公元前4500年~1600年间,在呋陀经中就记载了许多。但是在以后的1000年,对草药并没有书面的记载。以后卡拉克(Charak)和苏斯罗它(Susruta)的著作成为当时治疗流行病的民间药物的经典著作。《Bir Nighanta》是一部手抄本的草药丛书,共计10卷,也是一部主要的著作。《Ayurveda》是古代阿里安人医疗实践的记录。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区,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民间草药运用的医疗体
    6  红球姜、莪术和姜黄的细胞毒成分
    顾关云
    1981(5).
    [摘要](1009) [HTML](0) [PDF 0.00 Byte](104)
    摘要:
    姜科植物红球姜(Zingiber jerumbet(L.)Smith),莪术(Curcuma jedoaria(Berg.)Rosc.)和姜黄(C.domestica va-let.)的提取物对肝癌组织培养细胞(HTC)和正常大鼠成纤维细胞(3T3)显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特别是红球姜和姜黄的淡红黄色流分,较分离的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oids)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活性,因其MS与姜黄素相类似,认为另含有小量未知的高度细胞毒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已从红球姜根茎的戊烧和乙醚提取物分
    7  从大戟属Euphorbia paralias L.中分到的有刺激性和细胞毒活性的沙大戟二萜烷酯类
    伊惠贤
    1981(5).
    [摘要](873) [HTML](0) [PDF 0.00 Byte](106)
    摘要:
    干的新鲜的E.paralias L.的乳液的丙酮浸出物可诱发小鼠耳朵发炎。丙酮浸出液的残留物分为甲醇-水、乙醚、己烷溶部分,仅乙醚溶部分有生物活性,它对TLX/5小鼠淋巴瘤细胞显示了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并能诱发小鼠耳朵发炎。从乙醚溶残留物中借助于吸附分配制备薄板层析分离出三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中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状的树脂,R_f 0.38(硅胶G,500μm板,氯仿-乙醚,95:5);第二个主要成分R_f 0.4硅藻土G,500μm板,
    8  海带及其同属海草的降压成分
    刘仲则
    1981(5).
    [摘要](752)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oug)及其同属海草的叶片的工业制备物在日本市场上商品名“ne-komb”,是一种民间的降压药物。1960年Kameda观察到高血压患者口服海带热水提取物产生了显著的降压效果,但并未发现明显的付作用。后来Takemoto等人自褐藻(L.angustata)中分离出一个碱性氨基酸海带氨酸(laminine)具有弱的降压作用。又,文献指出对乌拉坦麻醉的鼠给以“ne-komb”50%提取物(相当于生药0.25克/公斤,静注)产生了显著的降压作用,而海带氨酸甚至在10毫克/公斤静注给药下,
    9  山扁豆属植物中具有抗微生物、抗痉挛作用的四氢化蒽
    阎雅平
    1981(5).
    [摘要](856) [HTML](0) [PDF 0.00 Byte](113)
    摘要:
    山扁豆属Cassia singueana是东非的一种药用植物。从它的根中得到四个四氢化蒽类化合物。它们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如下:torosachry-sone 70×10~(-6)克/毫升,germichrysone 30×10~(-6)克/毫升,singueanol-I 25×10~(-6)克/毫升,singueanol Ⅱ 50×10~(-6)克/毫升。si-ngueanol-I还表现了类似于罂粟硷的抗痉挛活性。将C.singueana根粉碎,用氯仿在3000
    10  得自佛肚树茎中的抗菌物质—四甲基吡嗪
    陈汉平
    1981(5).
    [摘要](818)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大戟科麻风树属植物佛肚树[Jatrophapodagrica Hook(大戟科)]是西非和欧洲某些地方常见的灌木。在我国,是一种园庭栽培药用植物。在非洲民间,用该植物治疗多种疾病,如退烧、利尿以及作为泻药。其茎和根可治疗黄疸和淋病等。作者用5立升甲醇渗漉提取500克粉碎的佛肚树新鲜茎,所得甲醇提取物浓缩至500毫升。取50毫升甲醇浓缩液,烘干得8克棕色物(部位JS_1)。剩余的甲醇浓缩液放置一天,滤取析出的淡黄色物,重10.2克(部位JS_2)。滤液在溶剂系统[石油醚:甲醇:
    11  香茶莱属Rabdosia effusa的抗菌二萜:Effusanin的结构
    伊惠贤
    1981(5).
    [摘要](827)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在一些唇形科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中,作者从Rabdosia effusa(Maxim.)Hara的茎和叶中分离出五个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二萜系化合物:effusanin A(1),B(2),C(3),D(4)和E(5),并同时分出化合物Shikokianin(6),长拷利素(longikaurin)E(7)和F(8)。经化学和光谱分析确定五个新的化合物的结构都具有一个反式-7α-羟基-7β,20-桥氧拷利-16-烯-15-酮的基本骨架。
    12  麻黄中的抗炎成份
    张本
    1981(5).
    [摘要](1456)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将麻黄(Ephedta intermedia)分别用Whittle法和受精卵方法对它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甲醇提取物能减少因醋酸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并抑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肉芽组织的形成。由于高质量的商品中(-)-麻黄硷的含量占生药的1%,用Wh-ttle法实验(-)-麻黄硷的抗炎作用。在剂量高达50毫克/公斤(相当于5克生药)时,生物活性亦不显著。由此断定抗炎作用与(-)-麻黄硷无关。进而以Whittle法指路,对提取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具体分离方法如下:
    13  Podanthus mitiqui的倍半萜内酯
    伊惠贤
    1981(5).
    [摘要](752) [HTML](0) [PDF 0.00 Byte](109)
    摘要:
    作者将从智利采集的P.mitiqui L.的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进一步用石油醚和10%的甲醇水溶液处理,活性部分在甲醇水溶液中。这个活性部位经硅胶G柱层析分到两个新的倍半萜内酯(1)和(4)以及一个已知的倍半萜内酯(2)。化合物(2)和(4)具有细胞毒活性。
    14  从小唐松草根中分到的三个新的生物碱及其它成分
    伊惠贤
    1981(5).
    [摘要](771) [HTML](0) [PDF 0.00 Byte](112)
    摘要:
    已报道从毛莨科唐松草属植物小唐松草(Thalictrum minu L.Race B)的根中分出十六个生物碱,其中一些具降血压和抗微生物的活性。本文阐述了该植物中另外九个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作者以常规的层析方法分离出这九个生物碱,其中三个是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新天然产物,六个是已知的生物碱,但从该植物中分到还是首次报道。六个已知的生物碱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并与标准品直接对照确定为N-甲基-corydal-dine(I)、thalrugosine(2 )、thalphen-ine(22)、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239)]、
    15  从巴豆属植物Croton kerrii中分离的非环状二萜类化合物
    张本
    1981(5).
    [摘要](903)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将巴豆属植物C.kerrii叶的甲醇提取物用正己烷提取,正己烷提取物供硅胶层析,得到两种新的二菇(2a)和(3a),经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确定2a为[E,E,Z]-11-羟甲基-3,7,15-三甲基-2,6,10,14-十六碳四烯-1-醇;而3a为[E,E,E]-11-甲酰基-3,7,15-三甲基-2,6,10,14-十六碳四烯-1-醇。
    16  九里香的新抗菌双香豆素——mexolide的结构与合成
    赵荣源
    1981(5).
    [摘要](825) [HTML](0) [PDF 0.00 Byte](113)
    摘要:
    Mexolide的分离与鉴定:将干燥的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inn.)[Syn·M·paniculata(L.)Jack·]茎皮细粉用苯回流提取48小时,然后蒸去溶剂,残渣溶于苯中,通过硅胶层析,将苯-氯仿洗脱部分反复结晶得一固体,用氯仿重结晶析出均匀的淡黄色结晶,mp 218°。作者通过光谱分析和衍生物的制备提出Mexolide的结构为(2),系一新的具有一个异常环乙烯体系的抗菌双香豆素。
    17  印度马兜铃根中的新型倍半萜——(12S)-7,12-secoishwaran-12-01
    尉河敖
    1981(5).
    [摘要](685) [HTML](0) [PDF 0.00 Byte](104)
    摘要:
    作者在研究印度药用植物中的抗生育剂时,发现印度马兜铃(Aristolochia indicaLinn)根石油醚提取物单剂量100毫克/公斤给予小鼠,具有100%终止妊娠作用。此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得一新倍半萜—(12S)-7,12-secoishwaran-12-01(I)为该植物的有效成分,和一已知化合物(+)-喇叭茶醇(ledol,Ⅱ)。
    18  应用高校液相色谱法从人参总皂甙中分离人参皂甙-Rb_1、-Rb_2、-Rc、-Rd_1及Rg_1
    张月华
    1981(5).
    [摘要](737)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本文介绍先用HPLC制备硅胶柱将从人参根提得的粗皂甙进行极分,随后改用糖分析填料的半制备往可分得大量皂甙的各主要成分,纯人参皂甙-R b_1,-Rb_2,-Rc,-Rd,-Re及-Rg_1提供生物研究。粗人参皂甙制备:人参粗粉热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经乙醚提取后的水层,继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正丁醇层减压除去醇后的水相冷冻干燥,得粗皂甙。
    19  高压液相层析测定毛果芸香碱及其降解产物
    尉阿敖
    1981(5).
    [摘要](70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毛果芸香碱是治疗青光眼等病的天然生物碱。但在大然毛果芸香碱和市售毛果芸香碱制剂中均存在无治疗作用的立体异构物——异毛果芸香碱。在市售制剂中有人发现降解产物毛果芸香酸和异毛果芸香酸。本文报道用一改良反相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毛果芸香碱、异毛果芸香碱及其降解产物。样品为市售的(USP)盐酸毛果芸香碱和盐酸异毛果芸香碱,以及由上述制剂用0.1N氢氢化钠水解而制得的毛果芸香酸和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及去甲二氢辣椒素
    张月华
    1981(5).
    [摘要](830)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辣椒果实可治疗风湿痛等疾病。本文研究了辣椒果实刺激性成分如辣椒素(CP),二氢辣椒素(DCP),去甲二氢辣椒素(N-DCP)及辣椒素类(高辣椒素类HCP)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该法可同时分离和测定其中的各个刺激性成分,且快速简易,也较为
    21  美洲人参的皂甙及其甙元的分析
    周纪莹
    1981(5).
    [摘要](839) [HTML](0) [PDF 0.00 Byte](105)
    摘要:
    本文讨论了用气液相层析法可以正确地分析出兔血浆和尿样品中的人参皂甙A_1(三七皂甙F_(11))、A_2(Rg_1)、B_2(Re)、C(Rb_2)和皂甙元及人参萜二醇、人参萜三醇。材料:美洲人参(Panax quinquefoli-um L.,五加科)的茎、叶中提取分离的人参皂甙A_1、A_2、B_2、C和人参黄酮甙;人参皂甙的水解产物经柱层析纯化精制得到的人参萜二醇、人参萜三醇;豆甾醇(内标物)和吡啶,三甲硅烷基TBT。
    22  双波长薄层层析光密度法分离测定柴胡皂甙及其在评价栽培柴胡品质中的应用
    凌仰之
    1981(5).
    [摘要](701) [HTML](0) [PDF 0.00 Byte](105)
    摘要:
    柴胡的原植物因产地不同而异,现多用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根,而日本产狭叶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被认为品质最优,柴胡主要含柴胡皂甙-a(1)、-c(2),-d(3),并含少量-e,-f。其中,(1),(3)具抗炎、降血清胆固醇和抑制D-半乳糖胺的肝损害作用。本文报导了一个简便、快速地测定柴胡根中(1)、(3)的双波长薄层层析光密度定量法。将柴胡根的甲醇提取物用2%HCl/50%甲醇处理后,(1)、(3)可分别转变成
    2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从粗人参皂甙混合物中分离人参皂甙-Rf、-Rg_2和-Rh_1
    伊惠贤
    1981(5).
    [摘要](855) [HTML](0) [PDF 0.00 Byte](102)
    摘要:
    前文报道了作者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人参皂甙-Rb_1、-Rb_2、-Rc、-Rd、-Re、-Rg_1。本文报道作者应用这一迅速而方便的方法分离人参皂甙-Rf、-Rg_2和-Rh_1。仪器:ALC201和制备LC/system-500,示差折光仪检测,用CarbohydrateAnalysis填装的不锈钢柱(30厘米×3.9毫米和30厘米×7.8毫米)以及制备的PAK-500/SiO_2药筒(30厘米×5.7厘米)。样品和标准品溶液进样前TM-2P膜滤器过滤。如前报道的,把从人参中获得的粗人参皂甙用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成10份,每份含2~3个人参皂甙。其中的部分I用半制
    24  仙鹤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
    徐振文
    1981(5).
    [摘要](731) [HTML](0) [PDF 0.00 Byte](128)
    摘要:
    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s)为民间和汉方广泛使用的生药,据报道也有用于治疗肿瘤的。作者从仙鹤草分得与已知成分不同的部分有抗肿瘤活性,用HeLa细胞集落形成法和艾氏腹水瘤体外-体内法作为分离有效成分的指标。仙鹤草干燥根乙醚提取部分(Ⅲ)有很强的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用Ⅲ12.5微克/毫升处理的艾氏腹水癌细胞移植后比对照组存活日数延长32%,25微克/毫升时5例中有4例延长60日以上。
    25  白花地胆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黄耀洲
    1981(5).
    [摘要](833) [HTML](0) [PDF 0.00 Byte](110)
    摘要:
    白花地胆草(Elepantopus mollis)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发现它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从其中提取得三种抗肿瘤活性成分—molephantin(I);molephantin-in(Ⅱ);phantonolin(Ⅲ)。取冬季采集的干燥全草(4.33公斤)。以乙醇提取,得乙醇提取物为A(190克),以水和氯仿萃取分离,得氯仿提取物C(175克),此提取物以甲醇水溶液及己烷(1:3)萃取,得甲醇提取物D(45克),蒸去甲醇再以水和氯仿萃取,得氯仿提取物G(35克),
    26  君子兰中君子兰瑟亭的分离
    许学健
    1981(5).
    [摘要](800)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作者从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的根茎或全草中分出一个新的生物碱君子兰瑟亭(Clivacetine,2),同时分出的已知生物碱有:石蒜碱(3)、君子兰亭(4)、君子兰明(5)和君子兰宁(6)。
    27  用液滴逆液分配法制备性分离非对映的同分异构体环烯醚萜葡萄糖甙
    王永奇
    1981(5).
    [摘要](734) [HTML](0) [PDF 0.00 Byte](102)
    摘要:
    本文详细地报导了三种非对映的同分异构体环烯醚萜葡萄糖甙:globu1aridisin/globularin,globularinin/globularimin和mussaenoside/loganin(番木鳖甙)的DCCC制备性分离。结果和讨论顺/反式异构体,globularicisin (1)/-globularin(2),非对映同分异构体三醇glo-bularinin(3)/globularimin(4),与第三对(5)和(6)比较,不同点在于后者出现了酰基。作者考查了用不同比例的氯仍-甲醇-水(下层)对前两对进行薄层层析的情况。第一对[(1)和(2)]在薄层层析上不能得到任何分
    28  应用新设计的组织捣碎机制备生药水萃液的研究
    陆仲毅
    1981(5).
    [摘要](855) [HTML](0) [PDF 0.00 Byte](130)
    摘要:
    为了强化生药的浸出萃取过程,曾提出应用旋涡式萃取法。本文作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组织捣碎机,把生药的粉碎及旋涡式萃取同时进行。捣碎机采用了功率为250瓦的电动机使部件的转速为8000转/分,轴中心部份装有二对相距4公分的割刀,其中一对带有相反斜度为45°的切割刀,另一对为水平方向、为防止萃取剂及生药混合物的园周运动,萃取器的侧表面成棱角状(文中附有结构图)。
    29  景天浸膏片
    周荣熊
    1981(5).
    [摘要](650) [HTML](0) [PDF 0.00 Byte](101)
    摘要:
    景天科植物蔷薇景天(Rhodiola roser)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其流浸膏用于临床。据报导其功效与柳得洛甙的含量有关,但长期贮藏后流浸膏渐变质变硬,影响含量。本文研究了用于浸膏压片的工艺,测定其物理机械性能并以“加速试验法”(66℃贮存66天,相当于常温贮存3年)测定柳得洛甙的稳定性。将蔷薇景天的流浸膏在45℃真空干燥箱烘干制片。干浸膏为有玫瑰香且带苦涩味的
    30  中药对大鼠血清成分的影响
    沈雅琴
    1981(5).
    [摘要](724) [HTML](0) [PDF 0.00 Byte](104)
    摘要:
    作者曾随机筛选了65种中药方剂对大鼠血清成分的影响,发现6种方剂提取物(柴胡桂枝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三黄泻心汤及乙字汤)具有减少血清中尿素氮和增加总胆固醇的作用。上述6个方剂共由19味中药组成,作者对其中15味中药进行了研究。实验用140克左右的雄性大鼠。各味中药均制成水煎的减压浓缩粗提取物,用生理盐水溶解,腹腔给药。于低温离心分离大鼠血清,然后用临床自动化学分析计(DSA-560)比色定量尿素氮和总胆固醇。大黄、黄连、麻黄、芍药、柴胡在5毫
    31  生药对充血性水肿的作用
    张明发
    1981(5).
    [摘要](771)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实验用生药共29种。每种生药都用50%甲醇冷浸渍,在50℃减压浓缩至干,贮存在干燥器中,用前与粉末状的阿拉伯胶一起研磨,制成悬浊液。Mi(长叶铁色)-皂甙是由Mi-皂甙A、B、C、(比例为5:5:1)三成分组成。西药用的是氢化考的松,阿斯匹林,保太松和速尿四种。体重150克雄性大鼠,每组8只。在实验前约20小时,每一动物口服5毫升/100克生理盐水,并禁食。第二天腹腔注射硫喷妥钠
    32  龙衣 水提取液的抗炎作用
    叶惠珍
    1981(5).
    [摘要](888) [HTML](0) [PDF 0.00 Byte](104)
    摘要:
    作者以市售龙衣(Snakes moultedSkin),加水热提4小时,过滤,德液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制成黄褐色粉来。除特别指明外,实验时皆用乙醇溶介制成龙衣水提取液,实验结果用相当于干燥品量表示。龙衣水提取液(简称提取物,下同,译者注)的抗炎作用,结果如下。 (1)急性毒性:按Litchfied-Wilcoxon法测得提取液经皮下、腹腔、静脉给药观察72小时之LD_(50)分别为11.9、11.25、9.3克/公斤,口服给药LD_(50)大于50克/公斤,毒性甚小。
    33  数种草类生药鉴定的研究
    郑俊华
    1981(5).
    [摘要](671)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日本药局方收载的生药夏枯草和荆芥进行鉴别研究。通过对其花粉粒的大小、表面雕纹的细微构造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扫描电镜可以鉴别夏枯草lilachina变种(Prunella vulgaris var.lilachina)与日本夏枯草(P.prunelli for-mis);荆荠japonica变种(Schizonepetatenuifolia var japonca)与无柄荆芥(Ne-peta subsessilis)。此外,通过对商品生药所含的花粉粒进行对比观察,还可鉴定其原植物。其观察结果如下:
    34  数种花类生药鉴定的研究
    郑俊华
    1981(5).
    [摘要](722)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作者以日本药局方收载的生药为主,对花类和草类生药——番红花(Crocus sati-vus)、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除虫菊(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白花春黄菊(Anthemis nobilis)及红花除虫菊(C.coccineum)等的花粉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进行鉴别。样品按前报[生药学杂志,34(l):75,1980]方法制备,以几濑的方法测定花粉粒。其结果如下:
    35  大麻生理种的鉴别
    郑俊华
    1981(5).
    [摘要](1053)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大麻(Cannabis sativa)作为纤维原料栽培在温带各地,其干燥的叶、花穗及未成熟果穗称为“大麻”,系一种成瘾性麻醉药,它的栽培受到严格控制。其4种生理种和1种杂交种,从外部形态鉴定有困难,为此,作者对其花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将花粉粒按常法固定、乙醇脱水、醋酸异戊酯取代,临界点干燥,喷镀碳和金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结果如下:
    36  车前草的生药学研究
    郑俊华
    1981(5).
    [摘要](873) [HTML](0) [PDF 0.00 Byte](116)
    摘要:
    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在花期采集的全草,日本民间称“Shazenso”,其粉末市售品称“Shazenyomatsu”。长期以来用作利尿药、止咳药或治疗消化紊乱,收载于日本药典。为了确立车前属花粉形态的鉴定,同时也为了鉴定”Shazenso”及“Sh-azenyomatsu的原植物,作者使用了电子显微镜观察车前属6种植物、市售6种“Sh-
    37  奈良产牡丹根中牡丹酚的存在部位
    凌仰之
    1981(5).
    [摘要](619) [HTML](0) [PDF 0.00 Byte](94)
    摘要:
    牡丹皮是牡丹(Paenia moutan)的根除去木质部后的根皮。为重新价评此加工是否合理,并考察牡丹皮的质量,本文对其有效成份牡丹酚在根中的分布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将2~5毫克100目的生药粉末在热分解炉中于300℃加热2分钟,其挥发成份即可不受热分解由氮载气直接通入气层柱进行气液层析测定。这种低于热裂温度(800~1000℃)下进行的气液层析叫预热气液层析法(亦称热抽出GLC.)。用该法与通常的醚
    38  奈良县产牡丹根中单萜类葡萄糖甙的存在部位
    凌仰之
    1981(5).
    [摘要](745) [HTML](0) [PDF 0.00 Byte](117)
    摘要:
    为了重新评价牡丹皮目前采用的加工法,本文对其中的有效成份——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苯甲酰芍药甙(Ⅰ)、具有抗纤维旦白溶解酶作用的苯甲酰-氧芍药甙(Ⅱ)、具有镇痛、镇痉、镇静、抗炎作用和预防应激性溃疡作用的芍药甙(Ⅲ)等单萜类配糖体在牡丹根的存在部位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测定采用双波长薄层层折光密度法(TLC-DM法),将样品的甲醇提取物用三种溶媒系统行薄层层析,可将其四种单萜类配糖体分离,然后分别于230,260nm下定量测
    39  粉末药材样品中茴芹和毒参果实的植物学鉴定
    钮祥康
    1981(5).
    [摘要](798)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伞形科植物果实解剖学对其分类的重要性是当前公认的。大多数的分类主要依赖于离果特性;应用扫描电镜可以从事更为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用表面扫描显示与药用有关的伞形科植物果实外果皮的显微特征对药材的植物学特性和鉴定是有用的。鉴于毒参果实包含着茴芹粉末药材中靠形态学特性方法很难证明的掺假品,本文对茴芹(Pimpinella anisum L.)和毒参(Coniummaculatum Ln)进行了对比研究。
    40  生药中的重金属
    松田胜彦
    1981(5).
    [摘要](678) [HTML](0) [PDF 0.00 Byte](102)
    摘要:
    重金属按照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1)有毒金属如Hg、Cd、Cr、Pd、Ni等,例如甲基汞可引起水俣病;2)具遗传毒性作用的金属,如Cd、Co、Mn、Ni、Cr等,它们可能对遗传基因有影响;3)必须金属,如Fe、Cu、Zn、Co、Mg等,是体内多种酶活化所必需的。生药常需长期服用,故研究其所含重金属量,则可推算出人体因服生药所摄取的值。此外,如已知生药所含重金属的通常值,则可为判定生药的重金属污染提
    41  人参不同部位的皂甙组成及含量
    王世民
    1981(5).
    [摘要](1217)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作者利用皂甙的呈色反应和TLC法证明:皂甙存在于人参最外层的表皮(paridium)及皮层的树脂道中,而占主根大部份的木质部或髓质部则几乎完全不存在。现将6年生人参根的皂甙定量列表如下。人参甙Rbc类和Rg类相比,因部位的不同而含量有差异。而且根越细皂甙的含量
    42  人参加工方法的探讨
    王世民
    1981(5).
    [摘要](724) [HTML](0) [PDF 0.00 Byte](115)
    摘要:
    市售人参中有白参、红参的区别,一般以下法进行加工。人参的加工方法示意图采挖采挖水洗水洗蒸熟去皮干燥干燥红参白参由此可见白参是把表皮去掉制成白色的。如前所述,在表皮中含有人参糖苷Rbc类2.4%,Rg类3.4%。因此人参以带皮者为佳。另外,由于红参是用6年生的根茎蒸制制成,而蒸气中也含有皂甙,这就使皂甙同样地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关于市售人参皂
    43  人参移植角度的试验
    肖勇
    1981(5).
    [摘要](505) [HTML](0) [PDF 0.00 Byte](100)
    摘要:
    各试验区的地上部生育以0°最好,其次是45°,90°。五年生人参45°与0°的差别不显著,三年生人参与五年生相同。目的:探讨移植法与人参生长及形态的关系区制及面积 1.5×1.6米为1小区
    44  人参施肥试验
    肖勇
    1981(5).
    [摘要](846)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肥料对人参形态的影响区制及面积:二年生苗1.5×1.6米为1小区分析:地上部生育调查及:采挖调查表明,7区8区生长较好,吞这次之,3区、4区与l区无大差到。由此可见,在人参
    45  鹅掌秋碱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
    王永奇
    1981(5).
    [摘要](796) [HTML](0) [PDF 0.00 Byte](112)
    摘要:
    在对高等植物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的筛选中,从美国鹅掌秋(Liriodendron tulipi-fera)心材中分离到的一种氧化阿朴啡生物碱,即鹅掌秋碱(I)。鹅掌秋碱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耐酸细菌和一些真菌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作者选择了四种真菌用该化合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鹅掌秋碱对须发癣菌和总状共头霉菌的抑制作用,与灰黄霉素和杀念珠菌素对照,具有较好的活性。对鹅掌秋碱的抑菌谱也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确认是好的。如表所示。
    46  大麻环萜酚的抗炎作用
    黄洪志 钱德建
    1981(5).
    [摘要](1162) [HTML](0) [PDF 0.00 Byte](114)
    摘要:
    在大麻类药物中,四氢大麻酚(△~9- THC)的抗炎作用最强,大麻二醇(CBD),大麻醇(CBN)和天然大麻提取物依次减弱。用角叉莱胶诱导大鼠爪肿胀的方法比较了大麻醇、保泰松及辅形剂的作用。每组8只Sprague-Dawley种系大鼠雄性和雌性各四只腹腔注射。腹腔试验时性别差异对结果无影响,在以后的口服试验中,仅选用雄性大鼠。全部试验与对照的动物于实验前一小时腹腔注射乙基尿烷750毫克/公斤,使动物处于安定状态。尿烷注射无论对保泰松还是对照组反应均无影响。30分钟后将左右爪浸于
    47  缬草醚酯类化合物,一种新类型的细胞毒和抗肿瘤药
    顾关云
    1981(5).
    [摘要](851)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从魏氏缬草(Valeriana wallichiiDC)的根分离到缬草醚酯类化合物(vale-ptriates)缬草醚酯(valtrate,1)和二氢缬草醚酯(didrovaltrate,2),以及缬草醚酯的降解产物缬草醚醛(baldrinal),进行了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试验。体外系采用培养的大鼠肝癌细胞株,体内应用雌性小鼠KrebsⅡ腹水瘤。结果三个化合物对HTC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并观察到二氢缬草醚酯对KrebsⅡ腹水瘤有明显的消退作用。
    48  柴胡皂甙的化学结构及其对血浆皮质甾酮分泌的诱发作用
    伊惠贤
    1981(5).
    [摘要](703) [HTML](0) [PDF 0.00 Byte](12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柴胡皂甙元F(3)和G(4)对诱发皮质甾酮分泌的构效关系。材料与方法:130~150克大鼠,在24℃房间内光照六天,每天早晚抚模两次,共四天,使其“温顺”,以避免紧张引起的皮质甾酮的释放。从躯干的血中制备血浆,—20°C保存备用。血浆皮质甾酮和血糖值分别用
    49  柴胡根的柴胡皂甙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作用
    伊惠贤
    1981(5).
    [摘要](652) [HTML](0) [PDF 0.00 Byte](110)
    摘要:
    本文作者研究了柴胡皂甙a、c和d对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兴奋作用。材料与方法鼠重130~150克,在24℃房间内光照12小时达六天以上。每天早晚抚摸两次,共四天,使其成为“温顺”的,以避免因紧张而引起皮质甾酮的释放。从躯干的血中制备血浆,在—20℃保存备用。血浆促皮质素(ACTH)值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皮质甾酮值使用竞争蛋白质结合法、血糖值采用葡萄糖氧化法来测定。柴胡皂甙是从柴胡根中分离得到的。使用前将柴胡皂甙
    50  七叶皂甙对鼠血浆中促皮质素和皮质甾酮的影响
    伊惠贤
    1981(5).
    [摘要](687) [HTML](0) [PDF 0.00 Byte](112)
    摘要:
    本文研究了β-七叶皂甙(β-escin)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大鼠重130~150克,喂食随意,于24℃房间灯光照射,每天早晚抚弄两次,共四天,使其成为“温顺”,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引起皮质甾酮的释放。血浆从躯干的血液中制备,在—20℃保存备用。血浆促皮质素和胰岛素值通过放射免疫法、血浆皮质甾酮值根据竞争蛋白质结合法,血糖使用自动分析葡萄糖氧化法来测定。七叶皂甙在使用前先悬浮于无热源的生理盐水中或蒸馏水中。腹腔内或口服给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