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编委会
协办单位
征订启事
学术会议
出版伦理
English
1981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1
黄荆中的三种新黄酮甙
李焕荣
1981(2).
[摘要]
(
72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本文报告从黄荆(Vitex negundo)中分得三种新黄酮化合物A、B、C。化合物-A(I),mp>300°,200°分解,C_(32)H_(40)O_(17)·H_2O,红外光谱v_(max)~(KBr)cm~(-1):3340(OH)、288.5(OCH_3)、1667(共轭羰基)。紫卜光谱。λ_(max)~(MeOH)253nm、273nm和340nm,显示黄酮骨架,C-3取代黄酮的定性反应呈阳性。三氯化铝处理后吸收峰不向长波方向移动,表明C_5-OH和C_3-OH被取代。酸水解后得到了葡萄糖和鼠李糖。甙元
导出
收藏
2
具有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扩张作用的植物
许实波
,
李植华
1981(2).
[摘要]
(
77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45
)
摘要:
本文报导了根据传统医学资料具有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若干生长于保加利亚的植物。应用筛选方法对提取物和纯化学物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取工作是用水、乙醚、氯仿、二氯乙烷、乙醇、甲醇等溶剂进行的。大多数实验是在麻醉的猫、免和狗身上进行的。药物试验主要应用静脉注射,有些实验应用口服给药。慢性实验是在喂养致动脉粥样硬化食物而导致高血压和心律不齐及冠状动脉痉挛的清醒
导出
收藏
3
大麻——一个可能的新药来源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104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2
)
摘要:
四氢大麻醉(△~1-THC,在美国也称△~9-THC)在癌化疗中用作镇吐剂。它同时也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和气喘的潜在用药。临床上大麻曾成功地试用于治疗癫痫。合成的大麻酚类化合物正在研究用作镇痛药和镇静弛缓剂。自古以来,大麻就用于治疗。在中国古代它被用作外科麻醉药。在印度医药中亦广泛使用大麻,在印度教(Ayurvedic)和穆斯林(Tibbi)药物体系中它被用作解痉药、催眠药、镇痛药、用于精神状态和增强对身体极度紧张的抵抗力等。在中世纪,大
导出
收藏
4
汉方汤剂中黄连生物碱与甘草、大黄成分的沉淀反应
王大林
1981(2).
[摘要]
(
94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9
)
摘要:
中医用药治疗的特点,是根据患者的病症,将二种以上的药物,以一定量配合制成煎剂、散剂、丸剂等使用。由于很多生药的药效、作用及机制不明,因此多种生药配合应用的意义,仅通过二、三种的研究而要完全明确是不可能的。在合成药物多次发生药物事故后,对中医疗法更为关心。许多汉方制剂在市场上出现,但是,确保质量的研究很落后。日本卫生部指定常用的汉方210种,仅规定了原料
导出
收藏
5
治疗心血管疾患的墨西哥药用植物
李中浩
1981(2).
[摘要]
(
90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7
)
摘要:
墨西哥使用药用植物已有悠久的历史。调查结果表明,治疗心血管疾患的植物约有200种。现将几种重要的药用植物的研究情况简述如下。 1.加锡弥罗果Cochitzapotl(Casimiroaedujis),芸香科种子水提物的药理研究结果提示该植物有降血压作用。50年代时,自加锡弥罗果的种子、叶和茎中分得20种不同物质。其中,某些物质的结构已被阐明。但尚未确定催眠有效成分。1975年开始的实地调查中,作者
导出
收藏
6
从长管香茶菜中分到的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萜:长拷利素A和B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72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2
)
摘要:
本文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q.)Hara]的叶中分到两个新的具有反式拷利素(Kaur-ene)骨架的二萜烯化合物长拷利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和一个已知化合物kamebakaurin。体外试验表明:长拷利素A在1微克/毫升的浓度对培养的鼠乳癌FM3A/B细胞的生长显示了抑制活性(74%);虽然长拷利素B也显示了类似的活性,但由于它在二甲基亚砜-水中的溶解度不好而妨碍了试验进行。长拷利素A和B都具有抗
导出
收藏
7
从牛(女弥)菜中分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糖甙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80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9
)
摘要:
牛(女弥)菜[萝藦科,南美牛(女弥)藤(Marsdenia cundurango Reich)的皮]在民间早已用做芳香的健胃剂,且在民族药物中也用于抗癌和抗梅毒,但却未见有上述作用报道。经美国国家癌研究中心筛选证明个(女弥)菜的提取物对抗S-180、腺癌775、人肉瘤HSI及KB体系无效。本文从抗肿瘤的观点叙述了从牛(女弥)菜中分得的两个新的康德郎甙A_0和C_0的分离和结构测定。作者用一般方法得到了康德郎粗甙混合物,然后用硅胶柱层析分成三部分,其中具有强的抗欧利希氏实体癌活性部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至少由八个化合物组成,经联
导出
收藏
8
紫苑科植物Acanthospermum glabratum的细胞毒成分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90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7
)
摘要:
作者在从高等植物寻找新的抗癌成分的过程中发现,坦桑尼亚的紫苑科刺苞果属植物A.glabratum(DC.)Wild在体外和体内都显示了抗癌活性。从符合体外生物试验的所有分离部位中分出9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成分。其中7个是具有倍半萜烯内酯结构的新天然产物。本文详细介绍了这9个活性成分的分离程序、结构测定以及它们的抗癌活性。粉碎的 A.glabratum(DC.)Wild
导出
收藏
9
柿叶的主要降压成分
尉阿敖
1981(2).
[摘要]
(
80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0
)
摘要:
柿(Diospyros kaki)叶在日本传统用作降血压药。据报导,柿叶除有降压作用外,还有止血、利尿及轻泻作用。化学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主要为丹宁、胡萝卜素、隐黄质、芦丁、槲皮素、维生素C及黄芪甙。本文报导自柿叶中分得降压活性成分(Ⅰ)和(Ⅱ)。两者对麻醉大鼠均有显著降压作用。分别为:静注(Ⅰ)2.0毫克/公斤,平均下降41±18mmHg;同法注射(Ⅱ)2.0毫克/公斤,平均下降10±3mmHg。
导出
收藏
10
从栽培的桑树根皮中分到的新的黄酮衍生物Kuwanon G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95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7
)
摘要:
从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中曾分到了一系列的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本文介绍了从一种栽培的桑树根皮中分到一个新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Kuwanon G的生物活性及结构。栽培的桑树的干根皮依次用正己烷、苯和乙酸乙酯提取,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先后经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然后用制备硅胶薄板层析,以0.2%的收得率得到一个新的异成烯基黄酮衍生物Kuwanon G。它对兔具
导出
收藏
11
桑根皮的降血压成分桑白皮素A的结构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92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7
)
摘要:
从桑科植物的根皮(即桑白皮)中作者曾分出一个降血压的成分桑白皮素B(Mora-cenin B)并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在分离桑白皮素B的过程中,作者从该植物的提取物的酸性部位经层析方法获得了一个具有降血压活性的部位,从该部位中得到了另一个无定形的异戊烯基黄酮衍生物,命名为桑白皮素A(Moracenin A),它对大鼠(静注)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桑白皮素A的结构测定。
导出
收藏
12
桑根皮的降压成分桑白皮素C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102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从桑白皮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具有降压活性的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命名为桑白皮素C(Moracenin C).本文叙述了桑白皮素C的结构测定,阐明了桑白皮素A、B、C的立体结构。桑白皮素C,[α]D—445°(C=0.16,甲醇),经场解吸质谱法确定其分子量为760,结合~(13)C-NMR分析断定其组成为C_(45)H_(44)O_(11)。镁粉-盐酸的阳性反应确定它是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经 IR、UV、~1H-和~(13)C
导出
收藏
13
从蓝桉树中分到的一个新的肉芽抑制剂:蓝桉醛-Ⅲ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73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作者在1850种生药和植物中寻找可能具有肉芽抑制活性的成分的过程中,从蓝按树(Eucalyptulus globulus Labill.)中分到了一个新的活性成分——蓝桉醛-Ⅲ(Eu-global Ⅲ),本文报道了它的分离和结构。蓝桉树芽的己烷提取物在硅胶上层析,各部位用孕卵法筛术。用苯-己烷(体积比为5:95)洗脱活性部位,通过带有乙腈的LiChroprepRp-8柱进行制备液相色层分离,得到蓝桉
导出
收藏
14
缬草根的镇静成分
陈惠芳
1981(2).
[摘要]
(
8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4
)
摘要:
缬草根是以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植物的根茎和根入药,历来被作为镇静和解痉药,并不断在探究其有效成分。至今已报道的具有镇静或解痉作用的成分有龙脑酯、异缬草酸酯、缬草恰碱、缬草碱和缬草酸等。但这些都不能作为缬草根有效成分的代表。
导出
收藏
15
对昆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
陈汉平
1981(2).
[摘要]
(
69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1
)
摘要:
豆科植物夜关门(Lespedeza cunea-ta G.Don)为鳞翅目黄粉蝶(Eurema he-cabe mamdarina DEL’orza)幼虫的喜爱宿主。作者用该植物的新鲜叶子提取分离黄粉蝶幼虫的进食兴奋物(包括咬食因素和吞食因素)。文中详细介绍咬食试验和进食试验,其咬食试验是用滤纸浸渍试验物喂养黄粉煤幼虫,并以数字表示幼虫咬食行为。而进食试验是在琼脂中混入试验物作为饲料,根据幼虫粪量评价结果。用这些生物测定法,分别对夜关门叶子的正己烷(E_1)、乙醚(E_2)、甲醇(E_3)和热甲醇(E_4)的提取物以及残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E_3和E_4为有
导出
收藏
16
从Antidesma menasu Miq ex Tul中分到的新的五环三萜:五月茶醇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70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3
)
摘要:
在生物活性的粗筛中,发现大戟科五月茶属植物Antidesma menasu Miq.ex Tul.的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显示了抗炎和利尿的活性。因此作者着手对它的化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正三十三烷(收得率0.2%)、木栓酮(0.07%)、海棠果醇、海棠果醛和一个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命名为五月茶醇(antidesmanol),(收得率为0.044%)。其中只有正三十三烷口服100毫克/公斤对鹿角茶精宁诱发的小
导出
收藏
17
密叶决明种子中一种新的黄酮醇甙
李焕荣
1981(2).
[摘要]
(
74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15
)
摘要:
密叶决明(Cassia multijuga)种子常用于治疗眼炎及皮肤感染。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它的植化成分的报道。本文报告了从此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甙Cassiglucin[Ⅰ],C_(28)H_(32)O_(17),mp 190℃,莫利施氏反应呈阳性。[Ⅰ]经水解得甙元C_(16)H_(12)O_7,mp304℃(305~307°)。经颜色反应、纸层层析鉴定、各种光谱资料的分析、降解反应以及与由狭叶番泻树(C.angustifolia)叶中提得的异
导出
收藏
18
从飞龙掌血中分到一个新的二聚香豆素——飞龙掌血素
汪华山
1981(2).
[摘要]
(
84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40
)
摘要:
云香科飞龙掌血属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 Lamb)是一种攀缘灌木,发现于印度东、西、北部地区,在欧药中叫做“钩根”。它具有强心、兴奋和退热的特点。在印度植物的系统筛选中表明,其根的50%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利尿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活性物质存在于乙酸乙酯可溶部位。本文以乙酸乙酯可溶部位经硅胶柱层析获得利尿的有效成分飞龙掌血素(T0-ddasin),收率为0.01%。它对大鼠的利
导出
收藏
19
大戟属植物Euphorbia biglandulosa中三个新的4-脱氧大戟二萜醇三酯
毛鈜德
1981(2).
[摘要]
(
77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5
)
摘要:
大戟二萜醇酯是大戟属植物中广泛含有的成分,对E.biglandulosa的浆汁具有刺激皮肤和毒鱼的作用来说,尤为相关。从该植物中分得三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新成分,经纯品和化学降解产物的IR,NMR和MS解析,推定为13,20-O-二乙酰-12-O-(顺,反)-2.4-辛二烯酰-4-脱氧大戟二萜醇(Ⅰ),20-O-乙酰-12-O(顺,反)-2.4辛二烯酰-13-C-丙酰-4-脱氧大戟二萜醇(Ⅱ),20-O-乙酰-13-O-异丁酰-12-O-(顺,反)-2.4-辛
导出
收藏
20
Actinodaphne madraspatana的一个新黄酮
顾佩琳
1981(2).
[摘要]
(
70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6
)
摘要:
樟科植物A.madraspatana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用于泌尿道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对于它的黄酮成分至今未研究过。本文
导出
收藏
21
刺苋根的化学成份
朱克刚
1981(2).
[摘要]
(
92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48
)
摘要:
据报道苋科植物刺苋(Amaranthusspiosus Linn)根用于治疗经痛、淋病湿疹、急性腹痛和用作催乳剂。另报道此植物根中含有α-菠甾醇和混合皂甙。作者将刺苋根用石油醚、氯仿、甲醇相继提取。石油醚部位经层析分离得到α-菠甾醇、卅一烷和一个新的酯。甲醇提取物经层析分离得到
导出
收藏
22
水飞蓟的化学研究
孙海明
1981(2).
[摘要]
(
81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L.)Gaertn)是克什米尔地区的一种药用植物。该植物的种子可用来止血,在顺势疗法中,该药对黄疸、肝硬化、肝肿大及其它肝病和胆结石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报道了水飞蓟种子中的盐酸甜菜硷和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情况,盐酸甜菜碱能为肝脏的胆硷合成提供甲基,这就是该药能抗肝细胞毒素的原
导出
收藏
23
海滨海葱鳞茎中强心成份的分离
毛鋐德
1981(2).
[摘要]
(
69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3
)
摘要:
从海滨海葱(Urginea maritima)的鳞茎中分离强心类化合物甚难,主要因为其中伴随有花青甙、黄酮类化合物、海葱糖和蛋白质的缘故。本文介绍了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某些强心甙,获得最佳结果的方法。切碎的鳞茎先用足量的95%乙醇研磨,后用85%乙醇重复萃取3~4次,使最终的体
导出
收藏
24
自人参分离胰岛素样物质
丘晨波
1981(2).
[摘要]
(
82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人参的水浸出液对离体的大鼠副睾脂肪组织有较强的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脂肪分解的作用。已知胰岛素亦有此作用。本文用生化指标分离这类胰岛素样的物质。其分离法如下:人参1公斤,在4℃下搅拌24小时,离心过滤,滤浓浓缩(得1升),将其用10升蒸馏水透析48小时,外透析液(有抗脂肪分解活性)浓缩至150毫升,用DEAE纤维素吸着,再用1M碳酸氢胺缓冲液(pH 8.0)溶出,将有生理活性的部分通过分子筛Saph-adex G-50(予先用10mM碳酸氢胺缓冲
导出
收藏
25
茛菪提取物中生物碱的简易定量法
王国栋
1981(2).
[摘要]
(
72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7
)
摘要:
在茛菪提取物中测定茛菪烷生物碱的定量方法有滴定法、比色法、薄层层析法、高速依相层析法及配有氢焰离子化鉴定器的气相色谱法(FID-GC)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对茛菪提取物在一日量规定为30毫克以
导出
收藏
26
用不溶性聚合物从植物提取物中除去过敏性的α-次甲基γ-内酯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756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8
)
摘要:
通常含于菊科和欧龙牙草中的α-次甲基-λ-内酯除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杀真菌等作用外还能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选择性地将这些内酯从植物中除去,除有可能分离出一些新化合物外,还可以提供一条抑制过敏反应的途径。这个过程可以用功能化的聚苯乙烯、氨乙基聚苯乙烯,p-CH_2CH_2-NH_2等来实现,内酯通过β-不饱和部分与氨基行Mich-eal加成而与聚合物结合,每克聚合物含约2~3毫克当量氨基。
导出
收藏
27
双苯并环辛烯木脂素——(±)-五味子素C的合成
陈惠芳
1981(2).
[摘要]
(
72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长期以来,北五味子果实、叶、种子的提取液在亚洲民间作为镇咳剂和强壮剂。由于它还具有其它显著的药理活性,近年来有报道用于治疗肝炎和心脏疾病。在对它进行
导出
收藏
28
八味丸剂型的研究
常敏毅
1981(2).
[摘要]
(
65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40
)
摘要:
以八味地黄丸的抗糖尿作用为指标,对八味丸冷冻干燥的浓缩剂、八味丸原方散剂以及组成该方的各种生药粉末分别做了试验。实验方法:取体重200克左右的大鼠,每10只为一组,停食45小时之后,静注STZStreptozotocin)65毫克/公斤。一小时后口服八味丸,每日2次,第4天由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量。同时以实验至第三天晚开始出现的饮水量、尿量、尿糖量作为观察指
导出
收藏
29
中药方剂用药升麻的介绍
张敏和
1981(2).
[摘要]
(
7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4
)
摘要:
升麻是作为治疗咽喉炎、痔疮、化脓性疾患,也是配制”麻黄升麻汤”、“升麻葛根汤”、“乙字汤”等方剂的重要中药。日本市售的升麻主要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称为“黑升
导出
收藏
30
荆芥的镇痛和消炎作用
赵国强
1981(2).
[摘要]
(
86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0
)
摘要:
通常,含有精油的生药,都具有镇痛、镇静、消炎等作用。荆芥是这些生药中的一个。荆芥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作为药用而被栽培,是中国北方原产的植物。将生药500克,用3立升50%甲醇或乙酸乙酯冷浸24小时,反复操作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干燥后保存在干燥器中。将乙酸乙醇提取液经水蒸馏而获得精油。生药的活性检定,按照Whittle方法,
导出
收藏
31
贝母的成份研究
张书楣
1981(2).
[摘要]
(
99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4
)
摘要:
作者在第96次年会上,曾报告了生药贝母存在的二萜成份:反-栲利烷-16β,17-二醇(Ⅰ)、-16α,17-二醇(Ⅱ)及-15β,16-环氧-17-醇(Ⅲ).本文进一步报道少量成份的研究。其实验及结果如下:把奈良县产贝母的甲醇提取物悬浮在水中,用苯提取,
导出
收藏
32
抑制酶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张书楣
1981(2).
[摘要]
(
75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5
)
摘要:
本文报道以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作为指标,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其方法如下:~3H-cAMP(5×18~8M,2×10~4dpm)、MgCl_2(10~(-3)M)、Tris-HCl缓冲液(5×10~(-2)M,pH7.5)、牛血清(250微克)、PDE(牛心,25微克)、中药提取物(0.1毫升、10~(-4)~10~(-5)克/毫升),加水到0.5毫
导出
收藏
33
从长春花组织培养中分离的生物碱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852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4
)
摘要:
长春花植物提取物合双吲哚抗肿瘤生物碱(如长春花碱和长春新碱)的浓度极低。为此多次尝试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这些生物碱。然而大部分细胞中生物碱含量仍相当低,或是在生物合成的早期阶段常是如此。为了研究这些细胞培养的生物遗传能力,作者对新产生的生物碱作了全分析。细胞培养是用摇瓶和发酵罐进行的。通过物理化学参数选择后,生物碱混合物的可重复的收率为180毫克/升。从720克冷冻干燥的细胞得到
导出
收藏
34
用长春花细胞悬浮培养物生产泻花碱和其它吲哚生物碱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64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7
)
摘要:
长春花的细胞培养受到特别重视是因为期待它能产生具有生理活性的吲哚类生物碱。组织培养中生物碱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个受环境条件和研究对象的基因所控制的分化过程。本文介绍了连续培养的愈伤组织和非常均匀外植体的细胞即生长阶段相同的蓓蕾花药悬浮培养物的变异性,只有采用3种长春花培养物和用诱变剂处理蓓蕾才可能引起这些变异。将几百株长春花连续培养的细胞悬浮液
导出
收藏
35
烟锅草愈伤组织培养中黄连素和有关生物碱的积聚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8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40
)
摘要:
曾报道过从黄连属Coptis japonica的愈伤组织中能得到原黄连素和阿朴菲型生物碱,本文介绍一种与黄连素近缘的植物,烟锅草(Thalictrum thumberii)愈伤组织中所含的生物碱。将从这种植物的茎部取得的愈伤组织于含2,4-D和激动素的M和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甲醇提取物于LH20Sephadex柱上层析,得8个化合物(A-H)。主要生物碱A为黄色针状结晶,mp192~194°(分解),经证明为盐酸黄连素。化合物B、C和D分别为巴马丁,药根碱和折木兰
导出
收藏
36
组织培养法繁殖百里香
周仲飞
1981(2).
[摘要]
(
52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1
)
摘要:
本文报道通过组织培养(在体外)繁殖具有高含量挥发油遗传稳定型的百里香(Thymus vulgaris L.)。实验:外殖体是从种子培养成的植株,芽的表面用70%乙醇消毒,用无菌水冲洗三次,在无菌室内于双筒显微镜下进行剖检,小刀和针使用之前在火焰中消毒,冷却,去除芽的外层叶,用针切取0.5~1.0毫米的芽
导出
收藏
37
从罂粟细胞悬浮培养获得可待因
顾关云
1981(2).
[摘要]
(
67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7
)
摘要:
本文叙述罂粟(Papaver somniferumL.)细胞悬浮培养合成可待因(Codeine)的研究结果。细胞悬浮培养:罂粟种子用20%Javex(5%次氯酸钙)消毒,盛于Petri碟中湿润的滤纸上,在黑暗中约25°下催芽。分离5~6天龄种苗的胚轴,移植于固体培养基上(含1毫克/拉升2,4-D(1-B_)的0.6%Difco-琼脂]培养。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移植于新鲜的培养基(含1-B_5)另加
导出
收藏
38
从雷公藤组织培养中分离出雷公藤羟内酯
伊惠贤
1981(2).
[摘要]
(
76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2
)
摘要:
雷公藤羟内酯(tripdiolide,1)和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2)在小鼠体内对L-1210和P-388白血病以及在体外对KB体系显示了显著的抗癌活性。由于采集含有这些活性成分的植物(雷公藤)十分困难且活性成分的含量又低(0.001%),因而正在寻找它的来源。
导出
收藏
39
黄酮对洗涤过的人血小板的凝集和分泌的抑制——构效关系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80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1
)
摘要:
血小板与血管壁组分的相互作用是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早期过程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化合物。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和分泌可以通过几种机制进行。其中,提高血小板中环磷酰胺的水平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环磷酰胺-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如黄嘌呤或嘧啶并嘧啶,亦抑制血小板功能。曾报导过黄酮类能抑制牛心磷酸二酯酶。这里介绍黄酮对洗涤过的用~(14)C-缓激肽
导出
收藏
40
12-DOPP——一种新的人血小板凝集剂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661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2
)
摘要:
12-脱氧巴豆醇苯乙酸酯(12-Deoxy-phorbolphenyl acetate)(12-DOPP)是一种从大戟属(Euphorbia sps.)分离的惕柯烷酯。在浓度为0.04~4微克分子范围内它能诱发血小板凝集。根据~(14)C-5-羟色胺释放测量的释放反应和放射免疫鉴定测定的血栓形成结果分别为6%和5毫微克/毫升。12-DOPP凝集不能被环氧酶抑制剂、消炎痛(iodomethacine)或TX(Thromboxane)
导出
收藏
41
瑞香烷酯对人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及鼠耳红斑的作用
叶慧珍
1981(2).
[摘要]
(
68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2
)
摘要:
瑞香烷酯ROP(Resiniferonol-9-13-14原苯乙酸醋)和C-20酯基瑞香烷酯脂大戟毒素(Resiniferatoxin)及Tinyatoxin与12-去氧大戟二萜醇有类似的结构。(见表)本文报道此三个酯对人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及鼠耳红斑的作用。实验:取二周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健康男性的血与3.24%柠檬酸三钠以9:1容积相混合,离心制成富有血小板的血浆(PRP)。另取上述未经离心的混合血浆加入PRP中调整血小板数目为30万/毫升,于37℃存放4小时供用(不使用离心收集后30分钟内的血浆)。用聚集计测试聚集作用,血小板的活
导出
收藏
42
小花牛舌草的三萜皂甙的溶血作用和表面活性作用
戚蓓茵
1981(2).
[摘要]
(
824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3
)
摘要:
小花牛舌草(Anchusa officinals L.,紫草科)在民间医药中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蛇咬伤、狂犬病和创伤。作者从此植物中曾分离得下述五个齐墩果酸皂甙。据报道,齐墩果酸皂甙的杀精子作用和避孕作用很有意义。本文报道上述齐墩果酸皂甙的溶血作用和表面活性作用及其与化学
导出
收藏
43
鱼腥草水溶性成分的药理研究
沈雅琴
1981(2).
[摘要]
(
785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6
)
摘要: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成分,据药典记载,其叶含槲皮甙,花穗含有异槲皮甙。本文将鱼腥草的水溶性成分(简称HC)和槲皮甙进行比较研究。对动物自发活动量研究表明,皮下注射20毫克/公斤槲皮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皮下注射200毫克/公斤HC则可抑制动物自发活动量38%。HC和槲皮甙分别延长己巴比妥钠(1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睡眠时间50~60分钟和30~40分钟。腹腔注射200毫克/公斤HC能完全抑制土的宁所致惊厥,但腹腔注射20毫克/公斤槲皮甙仅延长士的宁(1
导出
收藏
44
从金盏花根分离的新三萜烯甙——金盏花甙B的药理作用
张寅恭
1981(2).
[摘要]
(
759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8
)
摘要:
本文报道从金盏花(Calendula officin-alis L.)根分离的新三萜烯甙——金盏花甙B的药理和毒性。实验用用270只小鼠、461只大鼠、5只豚鼠、18只兔和15只猫。给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金盏花甙B1、10和50毫克/公斤,小鼠一般情况和活动均无明显变化,100~250毫克/公斤时,小鼠运动和反射兴奋性略降低,1000毫克/公斤,小鼠亦无死亡,但腹腔注射600毫克/公斤,有少数小鼠死亡。大鼠口服金盏花甙20和200毫克/公斤,每日1次、
导出
收藏
45
常春藤皂甙元和无患子粗皂甙的抗炎活性
沈雅琴
1981(2).
[摘要]
(
96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8
)
摘要: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in)的果荚常用作肥皂。已证实自无患子中分离得到的常春藤皂甙无(Hedergenin)是A环第4位上有羟甲基的天然三萜。已有人报告,三萜类的粗桔梗皂甙(Platycodin)和柴胡皂甙元A(Saikogenin A)具有抗炎活性。本文用角叉菜胶引起大鼠后肢足跖水肿,大鼠肉芽肿囊(Granuloma pouch)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等方法研究常春藤皂甙元和无患子粗皂甙的抗炎活性。也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所致
导出
收藏
46
人参组织培养物制剂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影响
张寅恭
1981(2).
[摘要]
(
730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1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由人参组织培养物制成的水浸剂,对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影响。实验用380只雌大鼠,体重为40~60克和140~160克,10只为一组。以人参组织培养物制成1:10水浸剂灌胃。实验动物分为二大组。第一大组为40~60克幼大鼠,给予人参组织培养物制剂0.25和0.35毫升/20克体重,每日1次,连续3天,同时皮下注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9和18单位(3天内总量)或己烯雌酚每日0.57微克。在第
导出
收藏
47
药用人参讨论会
江纪武
1981(2).
[摘要]
(
603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23
)
摘要:
日本第一次药用人参讨论会于1979年11 月28日~29日在广岛召开。会议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现明治药科大学教授)柴田承二等发起。会上发表论文29篇,涉及药用人参的栽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生理作用中西医临床报告和质量评价等各方面内容现列表如下。
导出
收藏
48
第三世界技术交流会议
胡润生
1981(2).
[摘要]
(
598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5
)
摘要:
第三世界技术交流会议交流并推广了适用于第三世界农村的各种技术,包括农村用水的供给、垃圾废物的处理、能源(着重在沼气)以及卫生保健等四个专题。我国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情报所胡润生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罗思奇两同志参加。本文仅就植物药有关方面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导出
收藏
49
PGE和惕柯烷对胃酸分泌的抑制
张小明
1981(2).
[摘要]
(
697
)
[HTML]
(
0
)
[PDF 0.00 Byte]
(
130
)
摘要:
虽然从理论上已经知道惕柯烷(Tigli-anes)作用于前列腺素(PG)受体,但对于它们的药理作用却了解甚少。本研究用离体大鼠胃粘膜标本比较了惕柯烷(大戟科)和PGE_2的抗分泌作用。PGE_2(2×10~(-6))在30分钟的接触后能抑制离体大鼠粘膜对组胺(5×10~(-5)M)的反应,此后离体组织的反应能力几乎完全恢复。12-脱氧巴豆醇苯乙酸酯(12-Deoxy-phorbolphenylace-tate)(12-DOPP)和它的C-20-醋酸酯(12-DOPPA)在浓度为3×10~(-7)M下亦产
导出
收藏
当期目录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