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揭示白及Bletilla striata提取物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生物活性追踪方法鉴定白及中抗肿瘤活性成分。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毒性,进一步筛选出最优化合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最优化合物对膀胱癌细胞凋亡诱导。Transwell侵袭实验检验最优化合物对膀胱癌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上皮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eural-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SP)、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na occludens 1,ZO-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从白及干燥块茎中分离鉴定出12个菲类化合物,分别为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红门兰醇(2)、次苦参素(3)、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4)、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4-甲氧基菲(6)、2-羟基-4,7-二甲氧基菲(7)、8-(4-(甲酰氧基)苄基)-7-甲氧基-9,10-二氢菲-2,5-二基二甲酸酯(8)、白及联菲A(9)、7-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二酮(10)、7-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二酮(11)、7-羟基-2-甲氧基-菲-1,4-二酮(12)。化合物1在40 μg/mL质量浓度下,对膀胱癌细胞5637抑制率为(53.25±1.35)%,在10、40、80 μg/mL质量浓度下,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分别为(21.31±5.61)%、(54.72±0.98)%和(83.12±0.98)%。结论 化合物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可抑制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来阻止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并通过EMT进程抑制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