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2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1, 52(2):0-0.
    [摘要](309) [HTML](0) [PDF 668.80 K](1126)
    摘要:
    2  封面
    2021, 52(2):0-0.
    [摘要](272) [HTML](0) [PDF 3.15 M](791)
    摘要:
    3  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中药材品质的科学监管
    刘昌孝
    2021, 52(2):0-0.
    [摘要](521) [HTML](0) [PDF 183.64 K](865)
    摘要:
    4  基于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药材品质快速评价
    白钢,刘昌孝,张铁军,丛龙飞,姜民,侯媛媛,杨志刚,王浩亮,曾信,陈杰
    2021, 52(2):313-3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1
    [摘要](1000) [HTML](0) [PDF 1.38 M](1634)
    摘要:
    目的 首次提出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q)的概念,并以当归Angelicae sinensis药材为例,通过多项检测指标的整合分析,建立一种药材品质综合评价与等级划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对当归药材中总灰分(x1)、酸不溶性灰分(x2)、水分(x3)、浸出物(x4)、挥发油(x5)和阿魏酸(x6)6项指标进行测定。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构建上述检测指标与光谱之间的拟合模型,并开展多批次样品的系统检测建立数据库。通过定义Fq为各项指标的含量(xi)与其多批次均值(Xi)偏离度(Ki)的加合,并基于其对药材品质的贡献引入权重分配系数(Wi),通过正交优化确立综合评价公式。结果 所建立的上述6项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并应用其完成了对200份当归样本的测定,建立了数据样本库。各检测指标经偏离度计算及权重分配优化,最终确定当归药材的综合评价指数公式。经统计所收集当归样品的Fq值呈高斯分布,按照正态分布概率将样品平均分为5个等级区域,其不合格样品与优质样本可以得到明显区分,等级评价效果较好。结论 该方法基于现行的《中国药典》监管体系实现了对当归药材品质的快速综合评价与等级区分,为中药材的科学监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5  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
    阳长明,陈霞,赵巍,韩炜,张永文,李计萍,周思源
    2021, 52(2):321-3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2
    [摘要](992) [HTML](0) [PDF 563.53 K](1004)
    摘要:
    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中药材质量、饮片炮制加工以及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源头。通过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对《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的介绍和解读,提出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思路,即重视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重视作为中药制剂原料的中药材质量,重视饮片炮制加工及重视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6  青蒿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李海波,黄玉欣,秦大鹏,曹亮,王振中,姚新生,于洋
    2021, 52(2):327-3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3
    [摘要](1101) [HTML](0) [PDF 470.45 K](1070)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青蒿干燥地上部分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S)-2,6,11-trimethyl-7,8-dihydro-6H-cyclohepta[b] pyridine-9-carboxylic acid(1)、arteannoide E(2)、蚱蜢酮(3)、(6S,9S)-长寿花糖苷(4)、artemanin B(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命名为青蒿生物碱;化合物3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华山参中2个新酰胺类化合物
    娄永,许睿珠,张丽萍,谢治深,张振强,徐江雁,李军,王潘
    2021, 52(2):331-3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4
    [摘要](768) [HTML](0) [PDF 454.79 K](964)
    摘要:
    目的 研究华山参(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手段,对华山参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华山参正丁醇部位初步分离得到3个酰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甲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1)、N-乙酰基-N-顺式阿魏酰基-1,4-丁二胺(2)、N-乙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3)。结论 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华山参丁二胺A、华山参丁二胺B;化合物3为首次从泡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金樱根中1个新的乌苏烷型三萜皂苷
    李斌,彭彩云,陈钰妍,段淑莉,彭伊玲,Muhammad Danial,王炜,李顺祥
    2021, 52(2):335-3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5
    [摘要](980) [HTML](0) [PDF 571.15 K](1079)
    摘要:
    目的 研究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重结晶及半制备液相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运用MTT法对所分离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人胃腺癌BGC823、人结肠癌HCT-116及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从金樱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1α,19α-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1)、野鸦椿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23-醛-12-烯-28-羧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3)、野蔷薇苷(4)、苦莓苷F1(5)、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β-D-吡喃葡萄糖基酯(6)、桦木酸(7)、β-谷甾醇(8)和儿茶素(9);其中化合物7对BGC823及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0和19.6 μmol/L,化合物8对BGC823及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16.2和15.8 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樱子皂苷,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78对BGC823及HeLa细胞显示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9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查显进,石强,邵峰,张普照,刘荣华,杨明,饶倩如
    2021, 52(2):341-3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6
    [摘要](1086) [HTML](0) [PDF 610.88 K](1177)
    摘要:
    目的 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泽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谷甾醇(1)、euphoscopin B(2)、对羟基苯乙酮(3)、euphoscopin F(4)、euphoscopin C(5)、nepehinol(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antiquorin(8)、1H-吲哚-3-甲醛(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泽漆内酯A(11)、euphoheliosnoid A(12)、松脂素(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loliolide(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1-酮(16)、3-羟基乙酰吲哚(17)、橙皮酰胺(18)、rayalinol(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泽漆内酯A(20)、柚皮素(21)、4',5,7-三羟基异黄酮(22)、槲皮素(23)。结论 化合物1017192022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9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青稞可溶性膳食纤维与姜黄素复配后增溶及促吸收作用研究
    李锐,张倩,孙良堃,李岭慧,张心洁,朱宗萍,廖洋样,侯曙光,周睿,廖婉
    2021, 52(2):349-3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7
    [摘要](936) [HTML](0) [PDF 1.35 M](884)
    摘要:
    目的 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of 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HVSDF)对姜黄素的增溶与促吸收作用研究。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比较HV-SDF与姜黄素复配前后姜黄素在体外的溶出速率;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PLC-ESI-MS/MS)测定HV-SDF与姜黄素复配前后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及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curcumin glucuronide,Cur-O-glu)的含量。结果 HV-SDF和姜黄素复配物(HV-SDF-Cur)组的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达到62.96%,而姜黄素组的体外溶出度只有26.42%,结果表明,HV-SDF复配姜黄素后可使姜黄素的体外累积溶出率明显增高;测定HV-SDF-Cur组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及Cur-O-glu的含量发现,其结果明显高于姜黄素组。结论 HV-SDF与姜黄素复配后可以增加姜黄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可为中药难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11  鹿茸饮片浸出物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多成分测定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陆雨顺,王泽帅,毕晓东,夏蕴实,卢思,孙印石
    2021, 52(2):357-3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8
    [摘要](877) [HTML](0) [PDF 1.78 M](1222)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溶剂、不同料液比、不同提取时间对鹿茸浸出物得率的影响,对15个产地养殖的60批鹿茸饮片中7种核苷类主要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和鸟苷)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的差异。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优化鹿茸浸出物的提取方法,建立鹿茸浸出物最佳提取工艺,采用UPLC法对60批不同批次鹿茸饮片7种核苷类成分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鹿茸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 热浸法提取条件下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冷浸法,同一批次来源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浸出物含量,骨片低于蜡片、粉片、纱片(P<0.05)。不同部位饮片中7种核苷类成分总量在0.95~5.20 mg/g。通过OPLS-DA得出5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尿嘧啶、鸟嘌呤、次黄嘌呤、尿苷和鸟苷为不同部位鹿茸饮片之间含量变化差异较为显著的成分。结论 建立的鹿茸浸出物提取方法简便高效,结合7种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可将纱片、骨片、蜡片与粉片之间进行初步区分,从而用于鹿茸饮片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鹿茸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2  豆豉AprE9912D血栓溶解酶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张秀,谭正怀,马苗苗,李晓媛,周雪
    2021, 52(2):367-3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09
    [摘要](508) [HTML](0) [PDF 1.51 M](919)
    摘要:
    目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豆豉血栓溶解酶,研究其安全性及溶栓功效。方法 采用酪蛋白平板从豆豉中分离获得具有纤溶活性的候选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AprE9912D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DE1中过表达AprE9912D重组蛋白。经过Ni-NTA纯化柱和透析纯化AprE9912D重组蛋白,体外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溶解混合血栓考察溶栓作用,体内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进行功效评价。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 经过分子鉴定,筛选出具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是贝莱斯芽孢杆菌9912D(Bacillus velezensis 9912D)。序列分析发现AprE9912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有382个氨基酸,属于S8家族碱性丝氨酸蛋白,使用SWISS-MODEL同源预测AprE9912D蛋白3D模型。经过Ni-NTA柱纯化,AprE9912D纤溶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 000。体外测得AprE9912D纤溶酶酶活力为442.6 kU/mg,2.0 kU/mL AprE9912D纤溶酶就能有效溶解混合血栓,其溶解率为40.0%。在体内,4.0 kU/kg能显著抑制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抑制率为32.9%。体外溶血显示AprE9912D纤溶酶93.0 U/mL时,其溶血率为3.33%;测得小鼠静脉注射AprE9912D纤溶酶半数致死量(LD50)>102.6 kU/kg。结论 AprE9912D纤溶酶具有活性较强、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广阔前景。
    13  银耳多糖为乳化剂制备槲皮素微乳研究
    王君文,尹启蒙,李学艳,易金玉,黄莹颖,吴文惠,张朝燕
    2021, 52(2):378-3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0
    [摘要](880) [HTML](0) [PDF 1.50 M](1130)
    摘要:
    目的 研究以银耳多糖为乳化剂的槲皮素微乳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优选微乳处方;采用银耳多糖为天然乳化剂,以油相、混合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载药量及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槲皮素微乳处方并对其性质、溶出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槲皮素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三乙酸甘油酯(36%)、乳化剂为银耳多糖(23%)和聚山梨酯80(23%),助乳化剂为PEG400(18%);所得微乳外观均一透明,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5.04±0.94)nm,Zeta电位为(-13.20±0.68)mV,PDI为0.311±0.030,载药量为(30.17±1.02)mg/g;溶出度实验表明,槲皮素60 min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的累积溶出度为87.95%和70.47%;储存稳定性实验、高速离心和高温实验结果表明,微乳的质量稳定。结论 槲皮素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增加槲皮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为相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14  白芍非药用部位芍头中单萜苷类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
    马喆,谢凯莉,龚慕辛
    2021, 52(2):386-3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1
    [摘要](781) [HTML](0) [PDF 1.61 M](803)
    摘要:
    目的 优化白芍Paeonia lactiflora非药用部位芍头中单萜苷类有效部位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 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单萜苷类成分以及非单萜苷类成分苯甲酸、没食子酸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归一化处理得到总评归一值(overall desirability,OD);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作为乙醇提取的关键工艺参数,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OD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推算芍头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并进行验证。在单因素试验确定大孔树脂型号的基础上,以上样体积流量、上样液质量浓度、柱径高比、洗脱体积流量作为纯化的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可考察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实验优化提取液纯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 芍头回流提取的优选工艺为加12倍量50%乙醇提取2次,每次80 min;3次工艺验证的OD为2.61、2.49、2.57,RSD为2.5%。以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0.25 g/mL药液上样,上样体积流量为0.5 mL/min,径高比为1:4,最大上样量为3 BV,2 BV去离子水除杂,4 BV 50%乙醇以1 mL/min体积流量洗脱。3次纯化工艺验证综合评分分别为0.733 3、0.702 4、0.729 7,RSD为2.3%;单萜苷总转移率为74.17%,纯化物中单萜苷质量分数为59.85%。结论 得到的提取和纯化工艺高效且稳定,可除去芍头中大部分非单萜苷成分,获得单萜苷类有效部位。
    15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养胃颗粒流化床制粒过程在线检测方法
    傅豪,腾凯旋,谢欣媛,赵洁,瞿海斌
    2021, 52(2):396-4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2
    [摘要](758) [HTML](0) [PDF 1.68 M](79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养胃颗粒流化床制粒过程在线检测方法。方法 以10批养胃颗粒流化床制粒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制粒过程中在线采集声发射信号并取样,离线分析颗粒含水量和平均粒径(D50)作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声发射信号同各项质量指标之间的校正模型。结果 颗粒含水量和D50的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 0.859 6、0.834 4,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61%、40.6 μm。结论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对养胃颗粒流化床制粒过程中多指标的在线检测,为该工艺过程的实时反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16  基于多成分质量控制的温经汤制备工艺研究
    陈健,张越,崔小兵,狄留庆,王洪兰,李俊松
    2021, 52(2):404-4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3
    [摘要](837) [HTML](0) [PDF 1.47 M](926)
    摘要:
    目的 制备经典名方温经汤标准汤剂,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研究,评价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 按古籍方法,采用传统煎药锅的方式制备温经汤标准汤剂,通过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筛选温经汤活性成分,以9种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阿魏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桂皮醛、甘草酸铵、丹皮酚、藁本内酯)转移率或出膏率、指纹图谱物质群变化为指标,分别考察粉碎粒度、浸泡时间、火力方式对煎煮工艺的影响,追踪不同浓缩方式、干燥工艺下成分变化。结果 浓缩工艺对温经汤成分影响较大,冷冻干燥对温经汤成分影响较小,故最终确定温经汤标准汤剂最佳制备工艺为按处方配比粉碎后,过1号筛,取20 g,加水150 mL,浸泡1 h,武火煮沸,文火保持微沸,至药液约120 mL,即得。结论 本实验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温经汤及其相关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五加总苷抗疲劳作用机制研究
    高寒,徐伟,张宇航,邱智东,傅超美,綦晓娜,贾艾玲
    2021, 52(2):413-4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4
    [摘要](1204) [HTML](0) [PDF 1003.79 K](1313)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刺五加总苷抗疲劳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以刺五加总苷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平台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GseE数据库获取与疲劳有关的靶标,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抗疲劳靶点”网络图,并通过度值筛选核心成分;使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通过度值、节点紧密度、节点介度筛选关键靶点,并利用DisGeNET数据库对靶点的类型进行归属;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DAVID数据库对刺五加总苷抗疲劳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刺五加总苷中7种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刺五加苷A、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B1、刺五加苷C、刺五加苷D、刺五加苷E和芝麻素,预测得到抗疲劳靶点83个,筛选出核心成分3个,包括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B1、刺五加苷C,关键靶点4个,包括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级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α family class A member 1,HSP90AA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三磷酸腺苷二钠(ATP-2Na)相近;基因富集分析得到GO功能条目250个(P<0.05),通路36条(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刺五加总苷主要通过药物反应、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缺氧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胰岛素信号通路和物质代谢等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 初步探究了刺五加总苷抗疲劳作用的潜在靶点和相关通路,为刺五加抗疲劳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8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黄芩提取物对热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李自辉,陈平平,王宇,张亚男,吴娟,刘树民
    2021, 52(2):422-4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5
    [摘要](624) [HTML](0) [PDF 1.11 M](946)
    摘要:
    目的 探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提取物对热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中医"热者寒之"思想的科学内涵。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提取物(3 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每日上午ig左甲状腺素钠混悬液(0.12 g/kg),造模1 h后,黄芩提取物组ig黄芩提取物(10 mL/kg),对照组与模型组ig等体积的饮用水,连续15 d。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测序;取大鼠血清测定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关键性指标,并构建差异菌属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互作体系。结果 黄芩提取物可显著回调热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关键性的12个指标,明显改善肠道内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和α、β多样性的失调,降低菌群生物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对热证模型大鼠的6种差异菌门与25种差异菌属的相对丰度起到调节作用。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具有强相关作用。结论 黄芩提取物可改善热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异常,柯林斯菌属、苍白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可能是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潜在标志菌属。
    19  红芪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影响
    赵良功,方瑶瑶,刘小花,封士兰
    2021, 52(2):432-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6
    [摘要](619) [HTML](0) [PDF 662.64 K](897)
    摘要:
    目的 研究3种新型红芪多糖(HPS-1、HPS-2、HPS-3)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颅骨成骨细胞ROB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rBMSCs细胞和ROBs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rBMSCs细胞和ROBs细胞的ALP活性;采用茜素红染法检测rBMSCs和ROBs细胞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 HPS-1(20、50 μg/mL)作用48 h显著促进rBMSCs细胞增殖(P<0.05、0.01),HPS-1(20 μg/mL)作用48 h显著促进ROBs细胞增殖(P<0.01);HPS-2和HPS-3对2种细胞的增殖无促进作用。HPS-1(50、100 μg/mL)显著升高rBMSCs细胞的ALP活性(P<0.01),HPS-1(10、20、50 μg/mL)显著升高ROBs细胞的ALP活性(P<0.05、0.01);HPS-3(50 μg/mL)显著升高rBMSCs细胞的ALP活性(P<0.05),HPS-2对2种细胞ALP活性没有促进作用。HPS-1显著增加rBMSCs和ROBs细胞中钙化结节面积和数量(P<0.01),HPS-2和HPS-3对rBMSCs和ROBs细胞钙化结节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结论 HPS-1可增强rBMSCs和ROBs细胞ALP活性和成骨相关因子表达,并显著促进rBMSCs和ROBs细胞分化、矿化。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多中心临床数据的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馨培,王子玉,傅强,杜超,巩传勇,王兵
    2021, 52(2):437-4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7
    [摘要](793) [HTML](0) [PDF 1009.13 K](1005)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多中心临床数据探讨清肺承气汤治疗腹腔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检索清肺承气汤的化学成分和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化合物-靶点"网络、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对预测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从3所医院选取27例腹腔感染所致ARDS患者,随机分为13例对照组和14例清肺承气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 d取肺泡灌洗液,微球检测法检测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筛选得到清肺承气汤中78种活性成分,对应63个潜在靶点;"化合物-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度值靠前的靶点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IL-6、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G),化合物为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潜在靶点的KEGG通路排序靠前的炎症相关通路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等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清肺承气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面积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清肺承气汤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IL-6、Bcl-2、IL-10、趋化因子配体2(CXC chemokine ligand 2,CXCL2)等靶点参与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影响IL-4、IL-6、IL-10分泌和细胞凋亡,从而治疗ARDS。
    21  基于PAK6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苦参碱对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李修炜,王记南,张健
    2021, 52(2):447-4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8
    [摘要](651) [HTML](0) [PDF 834.32 K](825)
    摘要:
    目的 探究苦参碱对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2 Gy放疗组、4 Gy放疗组、苦参碱组、苦参碱联合2 Gy组、苦参碱联合4 Gy组、甘氨双唑钠联合2 Gy组、甘氨双唑钠联合4 Gy组,通过克隆形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评价苦参碱对A549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5 Gy放疗组、苦参碱组、苦参碱联合5 Gy组、甘氨双唑钠联合5 Gy组,记录小鼠瘤体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549细胞和小鼠瘤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p21激活蛋白激酶6(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K6)、c-my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单独放疗组相比,苦参碱联合放疗组A549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裸鼠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01),细胞和裸鼠肿瘤组织中PAK6、c-myc、磷酸化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0.01、0.001),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结论 苦参碱通过干扰PAK6表达,抑制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提高肺癌的放疗敏感性。
    22  银杏叶提取物调节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的有效剂量研究
    许麦成,程新梅,马吕丽
    2021, 52(2):454-4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19
    [摘要](794) [HTML](0) [PDF 614.95 K](859)
    摘要:
    目的 探索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leaf extracts,GBE)调节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脂的有效剂量。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BE(1.2、3.8、12.0、37.9、119.8、378.7 mg/kg)组、非诺贝特(20 mg/kg)组。除对照组,其余大鼠以高脂饲料饲养1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余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6周。每2周检测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给予GBE 2、4、6周后对大鼠调血脂的最低有效剂量分别为37.9、12.0、3.8 mg/kg;给予GBE(119.8、378.7 mg/kg)4、6周后对大鼠的调血脂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 GBE用于短期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剂量为37.9~119.8 mg/kg(相当60 kg成人每天用量为377.6~1 193.3 mg),用于预防或保健作用的最低剂量为3.8 mg/kg(相当60 kg成人每天用量为37.8 mg)。
    2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桃莲绞复方增强全成分肿瘤细胞疫苗抗结直肠癌作用分子机制
    罗雪菲,王伟,赵晓芳,运晨霞,冯秋瑜,骆飞,高宏君,兰太进
    2021, 52(2):459-4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0
    [摘要](1180) [HTML](0) [PDF 1.05 M](1188)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桃莲绞复方(Tao-lian-jiao Formula,TLF)增强全成分肿瘤细胞疫苗(Vaccine)抗结直肠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观察TLF和全成分肿瘤细胞疫苗单用及联合使用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体质量和肿瘤质量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TCMSP、TCMID),PharmMapper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收集TLF化学成分,成分相关靶点和免疫相关靶点,对TLF调控免疫相关的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LF组对肿瘤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反而表现出促进肿瘤生长的趋势,抑制率-20.1%;Vaccine组对肿瘤生长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但有抑制趋势,抑制率19.1%;当TLF联合Vaccine(TLFP<0.05),抑制率达51.4%。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共收集到TLF所含的57个化学成分,对应570个靶点,同时收集到免疫相关的168个靶点,比对找到TLF免疫调节的潜在作用靶点4个,分子互作后得到24个关键靶点,信号通路(pathway)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干扰素γ受体1(interferon gamma receptor 1,IFNGR1)及下游的JAK1/JAK2-STAT1可能是TLF发挥免疫调控的关键通路。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与Vaccine组比较,TLFP<0.05),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 TLF可增强Vaccine的抗结直肠癌作用,具有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佐剂的潜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GR1表达,抑制JAK1/JAK2-STAT1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24  基于真实世界的高血压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田颖,周鹏,陆峰,傅春升,高超,解洪亭,李东娜,魏思宁,孙咪
    2021, 52(2):469-4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1
    [摘要](805) [HTML](0) [PDF 1.70 M](1078)
    摘要: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HIS)中主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治疗过程中的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06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007人(49%),女性1057人(51%);以3级高血压最多见(54%);证型分布上以痰瘀互结最多见(47%);各证型发病的平均年龄以肝火亢盛年龄最低(58岁),肾气虚证型最高(68岁)。高血压第2诊断常见合并病/症以冠心病为主(40%),其次为脑梗死(20%);住院时间的节气分布方面,总体上看以小满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立夏、处暑、芒种、小暑等,各证型又不相同。中药使用方面:处方中共包括了235种中药材,各个证型高频用药以川芎使用的频次最高,其他使用频次较多的包括天麻、当归、半夏、丹参等。5个证型共计产生核心药对44对,肝火亢盛证以天麻配伍川牛膝、杜仲置信度最高;肾气虚证以川芎配伍山药、当归置信度最高;痰瘀互结证以川芎配伍当归、地龙置信度最高;阴虚阳亢证以川芎配伍半夏、酸枣仁置信度最高。结论 基于临床特征及处方用药分析,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因素以瘀、痰、虚为主,用药主要为活血通络、平肝补肾之品,常用核心药物为川芎,根据不同证型常以天麻、山药、当归、半夏等与之相配伍应用。
    25  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和GRADE证据级别评价
    李婷婷,孙千惠,王博远,刘伟地,王思锦,李明轩,高颖
    2021, 52(2):483-4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2
    [摘要](874) [HTML](0) [PDF 719.61 K](1089)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7大数据库,收集脉血康胶囊治疗ACI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对关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进行分级。结果 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脉血康胶囊<西医常规治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RRNIHSS=1.17,95% CI(1.07,1.28),P=0.000 8;RRNDS=1.24,95% CI(1.14,1.34),P<0.000 01;RR临床症状=1.55,95% CI(1.20,2.00),P=0.000 7]、改善神经功能 [MD重度卒中=−6.24,95% CI(−6.86,−5.62),P<0.000 01;MD中度卒中=−1.97,95% CI(−2.91,−1.03),P<0.000 1;MDNDS=−5.11,95% CI(−7.36,−2.85),P<0.000 01]、降低FIB [MD=−0.86,95% CI(−1.13,−0.59),P<0.000 01] 均优于单独西医常规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RR=0.58,95% CI(0.29,1.18),P=0.1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脉血康胶囊<动脉溶栓术<西医常规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linical nerve deficiency scale,NDS)为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总有效率 [RRNDS=1.30,95% CI(1.14,1.47),P<0.000 1]、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动脉溶栓术<西医常规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为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总有效率 [RRNIHSS=1.15,95% CI(0.97,1.37),P=0.11]、降低FIB [MD=−0.16,95% CI(−0.33,−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P=0.5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脉血康胶囊<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西医常规治疗降低FIB、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优于rt-PA静脉溶栓<西医常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ACI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降低FIB,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脉血康胶囊<动脉溶栓术<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以NDS为疗效评定标准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脉血康胶囊
    26  马钱子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研究
    黄倩倩,王涛,康琪,陈杨,瞿礼萍,邹文俊
    2021, 52(2):495-5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3
    [摘要](701) [HTML](0) [PDF 875.21 K](810)
    摘要:
    目的 定量评估马钱子中药复方制剂(Chinese materia medica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Strychni Semen, CPSS)单用和与常规化学药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效益与风险,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等数据库中CPSS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得出各指标效用值。然后,建立CPSS治疗RA的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模型评价体系,并采用Hiview3软件分别计算出CPSS单用和与常规化学药联用的效益值、风险值和效益风险总值。最后,借助Crystal Ball嵌入Excel软件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出2种用药方案效益风险差异的95%可信区间(95% CI)及出现差异的概率,优化评估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27项RCT。MCDA模型量化评估结果显示,CPSS单用的效益低于其与常规化学药联用,效益差为−13[95% CI(−23,−3)],差异大于0的概率为0.47%;但其用药风险显著降低,风险差为26[95% CI(13,42)],差异大于0的概率为100%。当2种用药方案的一级指标效益和风险权重各占50%时,CPSS单用和与常规化学药联用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40和34,差异为6[95% CI(−1,16)],CPSS单用优于其联合常规化学药的概率为94.84%,评价结果稳定。结论 CPSS单用或联用常规化学药治疗RA使患者获益明显,可作为RA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但是,当患者对用药风险接受程度较低时,不建议中西医联合用药。
    27  6种常用口服中成药联合铂类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状Meta分析
    孔燕妮,李妍,徐至理,郭勇
    2021, 52(2):507-5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4
    [摘要](785) [HTML](0) [PDF 724.58 K](981)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6种常用口服中成药联合铂类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基于临床实践,选取6种肺癌患者常用口服中成药,即康莱特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紫龙金片、西黄丸(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华蟾素片(胶囊),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该6种口服中成药联合铂类化疗对比单纯铂类化疗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7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3.0、Revman 5.3和GeMTC 0.1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后纳入55个RCT共计4221例NSCLC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铂类化疗为共同干预措施,紫龙金片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生活质量较单纯铂类治疗明显改善;复方斑蝥胶囊、紫龙金片、复方红豆杉胶囊、华蟾素片(胶囊)、康莱特胶囊、西黄丸(胶囊)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铂类治疗,其中复方斑蝥胶囊优于西黄丸(胶囊);紫龙金片、复方红豆杉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华蟾素片(胶囊)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铂类治疗;复方斑蝥胶囊、紫龙金片、华蟾素片(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西黄丸(胶囊)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铂类治疗,其中紫龙金片优于康莱特胶囊,复方斑蝥胶囊优于康莱特胶囊、西黄丸(胶囊);复方斑蝥胶囊、紫龙金片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铂类治疗;复方斑蝥胶囊、复方红豆杉胶囊、华蟾素片(胶囊)、紫龙金片联合铂类治疗NSCLC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铂类治疗,其中复方斑蝥胶囊优于西黄丸(胶囊)。结论 紫龙金片较其他中成药改善NSCLC患者生活质量更明显,复方斑蝥胶囊、紫龙金片、复方红豆杉胶囊的疾病控制率较好,紫龙金片降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疗效更佳,复方斑蝥胶囊降低血液毒性效果更好。
    28  射干麻黄汤化裁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Meta分析
    章莉,徐泳,黄婧怡,何海浪,周贤梅
    2021, 52(2):519-5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5
    [摘要](626) [HTML](0) [PDF 682.18 K](882)
    摘要:
    目的 对射干麻黄汤化裁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进行的Meta分析。方法 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这7类数据库中射干麻黄汤化裁治疗小儿CVA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检索和搜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1日。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7个RCT,包括16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有效率[OR=5.67,95% CI(4.20,7.65),P<0.000 01] 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嗜睡[OR=0.13,95% CI(0.04,0.51),P=0.003]、皮疹[OR=0.14,95% CI(0.04,0.47),P=0.002]、胃肠道不适[OR=0.16,95% CI(0.05,0.51),P=0.002] 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 射干麻黄汤化裁治疗小儿CV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9  荆芥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林谷音,周佩娜,尹梦娇,刘莉成,戴仕林,刘潺潺,吴啟南
    2021, 52(2):527-5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6
    [摘要](901) [HTML](0) [PDF 1.22 M](1154)
    摘要:
    目的 克隆荆芥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根据荆芥转录组数据获得的StDX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StDXS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荆芥StDXS基因全长2177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1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8个氨基酸,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77 240,等电点为6.32,定位于叶绿体,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同科植物鼠尾草的DXS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均属于DXS1亚家族。密码子偏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具有28个偏性密码子,烟草为该基因最适合的外源表达宿主。结论 成功克隆荆芥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荆芥的生长发育和改善药材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30  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化合物含量比较与分析
    吴长桥,蒋路园,杨艳芳,陆英,唐其,陈段芬,邱德有
    2021, 52(2):538-5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7
    [摘要](765) [HTML](0) [PDF 640.08 K](852)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比较5种红豆杉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 利用乙醇超声浸提后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III,10-DAB)、10-去乙酰基紫杉醇(10-deacetyltaxol,10-DAT)、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基-7-木糖基紫杉醇(10-deacetyl-7-xylosetaxol,DXT)含量。结果 不同种红豆杉紫杉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陇南地区中国红豆杉中10-DAB、紫杉醇、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湖南省南方红豆杉中10-DAB含量也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均表明,10-DAT和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含量显著相关,且前者比后者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作用更大;聚类分析还表明温室内栽植的南方红豆杉聚为一类,大田种植的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太行山地区南方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聚为一类,表明环境因子对紫杉烷积累具有明显影响。结论 不同种红豆杉中紫杉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种类是影响红豆杉紫杉醇等紫杉烷含量的重要因素,紫杉醇含量随着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增加而增加。
    31  中药材鹿心分子鉴定方法及检测试剂的研究
    王艳双,姜海瀛,刘美琳,高丽君,李明成,孙丽媛,张丽华,艾金霞
    2021, 52(2):544-5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8
    [摘要](868) [HTML](0) [PDF 964.16 K](771)
    摘要:
    目的 建立中药材鹿心DNA指纹鉴定方法,研发鹿心DNA检测试剂盒。方法 以梅花鹿和马鹿mtDNA Cytb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小片段特异性引物,研制鹿心DNA提取及PCR检测试剂;应用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克隆鹿心对照药材;并对试剂的特异性、重现性、稳定性及灵敏度进行考察;对市售鹿心样品进行真伪鉴定。结果 自主研发的试剂提取鹿心的DNA浓度纯度均达到PCR的要求;在退火温度为63℃时引物的特异性最强;克隆测序后的鹿心DNA序列与鹿心mtDNA Cytb特异指纹区段序列一致;自主研发的试剂重现性、稳定性良好,灵敏度达到0.5%;对市售30个鹿心样品进行检测,伪品率为40%。结论 建立的鹿心DNA指纹鉴定方法特异、准确、可靠,研制的鹿心DNA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结果稳定。
    32  补骨脂药材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12种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王娟,周植星,杨莉,张玥,周昆,张军霞
    2021, 52(2):552-5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29
    [摘要](1084) [HTML](0) [PDF 601.35 K](939)
    摘要:
    目的 建立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中12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him-pack GIST-HP色谱柱(100 mm×2.1 mm,1.9 μm);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10个产地29个批次的补骨脂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测定了补骨脂药材中12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补骨脂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29批药材的相似度在0.827~0.989,共标定出21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2个色谱峰。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29批药材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二氢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欧前胡素、补骨脂宁、补骨脂定、4,5-去氢异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异补骨脂色烯查耳酮、补骨脂酚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08~6.95、0.76~5.01、0~0.62、0.40~2.54、0.32~1.75、0~0.25,0.06~0.73、0.23~1.83、0~0.27、0.86~6.86、0.08~1.59、4.20~20.76 mg/g。结论 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可为补骨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33  一测多评法结合指纹图谱在枳壳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卢焘韬,王雪莲,穆成林,唐丽婧,周欣,张琳,曲彤,康希,杨荣平
    2021, 52(2):558-5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0
    [摘要](642) [HTML](0) [PDF 715.85 K](822)
    摘要:
    目的 基于一测多评(QAMS)与指纹图谱的方法建立27批枳壳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柚皮苷为参照,计算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量,比较外标法与QAMS法的差异性。采用HPLC法,建立27批枳壳饮片的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 QAMS法与外标法测量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立枳壳饮片指纹图谱方法,相似度均>0.95,共标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谱图比对,确定了3号峰为芸香柚皮苷、4号峰为柚皮苷、5号峰为橙皮苷、6号峰为新橙皮苷。结论 QAMS法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评价枳壳饮片的质量提供参考。
    34  保元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余格,梁慧慧,文雯,李原华,赵靖,张喜利,刘文龙
    2021, 52(2):567-5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1
    [摘要](1024) [HTML](0) [PDF 945.48 K](996)
    摘要:
    保元汤源于明代魏直所著《博爱心鉴》,为益气温阳之名方。系统综述了保元汤的古代与近现代研究,保元汤虽为临床疗效确切的古代经方,然其药效物质基础仍不明确。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五原则"对保元汤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b1、Re、Rg1和芒柄花素、甘草酸、甘草苷、黄芪甲苷可作为保元汤的Q-marker。为保元汤的质量属性研究提供参考,助力于保元汤古代经方研究。
    35  白术多糖提取分离、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颖,魏梦昕,伍耀业,杨思婕,谢佳雨,周冰倩,张雯,狄留庆,王令充
    2021, 52(2):578-5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2
    [摘要](2067) [HTML](0) [PDF 910.82 K](1205)
    摘要:
    白术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属于药食同源性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白术多糖作为白术的一种重要药用成分,具有高效、低毒、药理作用明确等作用优势,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药物开发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获取方式以及结构特点各实验室研究均存在差异。就国内外文献对白术多糖的提取方式、分离纯化过程、化学组成及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白术多糖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白术多糖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36  基于代谢组学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张恺,丁丽琴,邱峰,张德芹
    2021, 52(2):585-5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3
    [摘要](922) [HTML](0) [PDF 908.26 K](874)
    摘要:
    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中药学》规划教材收载的解表、清热、泻下类常用中药名称为线索,分别以中英文"药名""代谢组学"为检索词,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895篇,并纳入单味中药研究文献70篇。对于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解表、清热、泻下类单味中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提出单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传统功效及应用,开展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证候认知规律的中药表征体系,进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科学地表征中药"七情"单行的内涵,为中药七情配伍及经典名方用药规律研究提供借鉴。
    37  药效相关的中药感官指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天翼,郭成杰,郭宁,王琪,郑晓,吴飞,冯怡
    2021, 52(2):594-6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4
    [摘要](866) [HTML](0) [PDF 864.43 K](1141)
    摘要:
    传统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手段主要依靠感官评价,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质量评价理念和技术水平均在提升,感官评价作为一种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被重新重视,针对中药药效相关感官指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测定方法包括化学定量测定、颜色评价、人工感官评价、动物偏好及动物评价实验、电子仿生设备评价等;感官信息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化学计量学分析、模糊数学处理、雷达图、风味轮和感官分级系统。
    38  小檗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强,何曼,张梦,曾沙,陈莉,周丽娟,徐海波
    2021, 52(2):603-6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1.02.035
    [摘要](2043) [HTML](0) [PDF 987.39 K](1343)
    摘要:
    恶性肿瘤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时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通常情况下抑制单个信号通路或单个基因的产物不足以实现对恶性肿瘤的预防或治疗,但也不排除少数作用于单一靶点却能起到良好肿瘤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如此,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仍然大多只针对单一靶点产生生物学效应。中药在抗肿瘤的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以及多效应的优势。小檗碱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中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产生抗肿瘤作用。与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广泛,安全易得,在预防和治疗相关癌症方面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对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