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51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20, 51(7):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1
    [摘要](367) [HTML](0) [PDF 4.89 M](1175)
    摘要:
    2  封面
    2020, 51(7):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0
    [摘要](222) [HTML](0) [PDF 3.48 M](812)
    摘要:
    3  基于细胞因子的人参败毒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李娇娇,张阔,王莎莎,景玮亮,暴继敏,杨静玉,吴春福
    2020, 51(7):1677-16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1
    [摘要](1884) [HTML](0) [PDF 6.46 M](1778)
    摘要:
    目的 从细胞因子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收集人参败毒散中活性化合物,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收集细胞因子风暴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药材-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的互作网络、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人参败毒散“药材-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种药材,211个活性成分和151个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发现人参败毒散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治疗COVID-19的靶点可能包含STAT3、MAPK1、NFκB1、PIK3CA、MAPK3、TNF、CXCR4、VEGFA、IL-6、IL-2等。GO功能分析发现上述靶点在生物功能方面涉及趋化性、类固醇代谢过程等;在分子功能方面涉及血红素结合、铁离子结合、氧结合等;在细胞组成方面涉及细胞表面、细胞膜等。KEGG通路富集发现上述靶点参与查加斯病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的调控。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调节趋化性细胞因子,增加血氧饱和度,抑制STAT、MAPK、NFκB、PIK3K、IL-6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抗COVID-19作用。
    4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药效物质研究
    龚普阳,郭瑜婕,李晓朋,王楠,顾健
    2020, 51(7):1685-16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2
    [摘要](1433) [HTML](0) [PDF 7.47 M](1488)
    摘要:
    目的 探究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金花清感颗粒中11味药材所含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运用DAVID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评价“药材-成分-靶点”网络中核心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的结合作用。结果 金花清感颗粒“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包含154个化合物和276个相关靶点,关键靶点涉及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78个条目,主要涉及ATP结合、转录因子活化、细胞凋亡进程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127条信号通路,涉及TNF、PI3K/Akt及HIF-1等与肺损伤保护相关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金花清感颗粒中芒柄花黄素、豆甾醇、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等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的亲和作用较好。结论 金花清感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结合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作用于PTGS2、HSP90AB1、HSP90AA1、PTGS1、NCOA2等靶点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防治COVID-19。
    5  基于TCMSP数据库中药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抑制剂虚拟筛选
    刘妍如,唐志书,王梅,段金廒,宋忠兴,周瑞,王征,李宏,李晓红,江大海
    2020, 51(7):1694-17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3
    [摘要](1484) [HTML](0) [PDF 10.02 M](1326)
    摘要:
    目的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TCMSP数据库中药成分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的作用。方法 基于SARS-CoV-2 3CL水解酶的PDB晶型结构(6LU7),构建虚拟靶标模型,以TCMSP数据库中的13 143个化合物为配体筛选对象,以6LU7原配体分子为对照,采用薛定谔2018软件,以Glide程序建立6LU7分子对接体系。然后以原配体分子的对接打分结果为阈值,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或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候选化合物。最后建立“成分-药材-归经-功效”网络,对候选成分的主要药材归属和作用功效进行总结。结果 按照对接打分、OB、DL筛选标准,共筛选得到60个化合物。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候选化合物主要与靶点蛋白的GLU166、GLY143、ASP187、CYS145、GLN189和LEU141等发生氢键作用。网络预测结果显示,所筛选化合物主要归属药材为甘草、桑白皮、满山红、虎杖和车前草等,肺脏是作用的关键靶器官,其作用功效以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泻肺平喘等为主。结论 对TCMSP数据库化合物进行虚拟分子对接得到的结果为SARS-CoV-2 3CL水解酶抑制剂筛选提供了相关数据。
    6  基于分子对接柴胡桂枝干姜汤干预初期寒湿郁肺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及功效作用机制探讨
    刘静,范梦月,孙凯滨,孙蓉
    2020, 51(7):1704-17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4
    [摘要](1517) [HTML](0) [PDF 17.10 M](1486)
    摘要:
    目的 预测柴胡桂枝干姜汤干预初期寒湿郁肺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效成分及关键靶标,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总结COVID-19中医分期、临床表现及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功用进行方证关系分析。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PubMed等数据库筛选肺炎、咳嗽、发热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关键靶点的GO和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药效成分采用AutoDock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蛋白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方证关系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可奏温阳散寒化湿、兼清郁热、开达膜原之功干预初期寒湿郁肺型COVID-19,通过筛选,预测柴胡桂枝干姜汤中发挥治疗作用主要为156个化学成分作用于159个相关靶点,核心基因有EGFR、TP53、YWHAZ、HSP90AB1、PIK3R1、GRB2等27个,GO和pathway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参与细胞调节等生物过程及免疫系统相关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对10个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所得,方中柴胡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与桂枝中的过氧麦角固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和ACE2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柴胡桂枝干姜汤可用于初期寒湿郁肺型COVID-19治疗,方中柴胡、桂枝等中药含有的潜在抗病毒成分可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等发挥治疗作用,阐释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疾病”的作用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肺毒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
    刘钱,贺桢翔,杨慧,刘新燕,曾钦,张梅,刘涛
    2020, 51(7):1713-17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5
    [摘要](1062) [HTML](0) [PDF 7.54 M](1151)
    摘要: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肺毒清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化合物。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肺毒清中木蝴蝶、栀子及苦参3味中药相关的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采用STRING平台构建靶点PPI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过程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运用Cytoscape 3.7.0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肺毒清中核心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同时将结合能最低的前3位化合物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成分-靶点网络得到269个节点,4 204条边,其中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50个成分,关键靶点有JUN、AKT1、TP53、PTGS2、FOS、ESR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 187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1 877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105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205个;KEGG富集筛选得到25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有乙型肝炎通路、致癌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胰腺癌、弓形虫病通路等;木犀草素(-26.78 kJ/mol)、槲皮素(-26.36 kJ/mol)、去甲脱水淫羊藿黄素(-25.94 kJ/mol)作用于SARS-CoV-2 3CL水解酶的分子对接结合能最低。结论 肺毒清的活性化合物通过作用于JUN、AKT1、TP53、PTGS2、FOS、ESR1等靶点,与ACE2结合,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对COVID-19有潜在治疗作用。
    8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连花清瘟方抗冠状病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探讨
    凌晓颖,陶嘉磊,孙逊,袁斌
    2020, 51(7):1723-17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6
    [摘要](1925) [HTML](0) [PDF 6.32 M](1148)
    摘要:
    目的 探寻连花清瘟方抗冠状病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TCMSP、Batman、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连花清瘟方中药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筛选出冠状病毒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并将连花清瘟方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Mpr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挖掘出连花清瘟方中100种活性成分、636个药物靶点,冠状病毒347个疾病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7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IL6、CASP3、MAPK1、EGFR、ACE2等。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 946个,主要涉及T细胞活化、病毒受体、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166条信号通路,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与Mpro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甘草次酸、豆甾醇、靛蓝与ACE2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连花清瘟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于冠状病毒,其主要成分与Mpro、ACE2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从而可能对COVID-19有治疗作用。
    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玉屏风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詹群璋,黄英杰,林树红,褚庆民
    2020, 51(7):1731-17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7
    [摘要](2806) [HTML](0) [PDF 6.92 M](1047)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寻玉屏风散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以期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网站检索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防风3味中药的全部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生成玉屏风散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取PPI网络中的Hub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的analysis功能进行KEGG通路分析,用ChemOffice、PyMOL、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限定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共得到45个活性成分,筛选得到玉屏风散的潜在靶点345个,关键靶点共15个,通过KEGG通路分析得到50条通路,筛选得到25条主要通路,包含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 玉屏风散中的活性化合物能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结合,作用于PIK3R1、IGF1R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起到预防COVID-19的作用。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寻麻杏薏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刘乐平,龙茜,曹学帅,徐昕怡,罗雁威,桂嵘
    2020, 51(7):1741-17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8
    [摘要](1715) [HTML](0) [PDF 6.73 M](1110)
    摘要:
    目的 探寻麻杏薏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麻杏薏甘汤中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String、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6.1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将主要有效成分和SARS-CoV-2 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化合物-靶点网络主要包含126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66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PCP4、PPARG、HSP90AA1、NCOA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522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2个、细胞组成(CC)条目20个、分子功能(MF)条目1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8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干扰素-γ信号传导途径、MAP激酶级联反应、T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等核心化合物与COVID-19推荐用药的亲和力相似。结论 麻杏薏甘汤中的活性化合物可能是通过与3CL水解酶和ACE2结合作用于PTGS2、ESR1、PCP4、PPARG、HSP90AA1、NCOA2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11  小柴胡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功效网络分析与机制预测
    孙凯滨,张新雨,刘静,孙蓉
    2020, 51(7):1750-17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09
    [摘要](6032) [HTML](0) [PDF 20.30 M](2171)
    摘要:
    目的 研究小柴胡汤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过程中的功效作用网络及潜在机制,分析方剂中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活性成分。方法 首先查阅文献分析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与小柴胡汤适应证的方证对应关系,继而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Cytoscape 3.6.0等软件分别构建小柴胡汤“中药方剂-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功效作用网络,并确认方中抗SARS-CoV-2活性成分,从多方面分析小柴胡汤治疗早期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的功效作用及机制。结果 已有文献报道中药潜在抗SARS-CoV-2活性成分48个;共分析出小柴胡汤中治疗肺炎、调节免疫的活性成分140个,其中黄芩素、芒柄花素、槲皮素等12个成分具有潜在抗SARS-CoV-2活性。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通过IL-6、NOS2、ESR1等95个关键靶点进行肺炎治疗和免疫调节,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甲型流感等多条通路。基因共表达和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分析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仅与上述靶点中NOS2具有共表达,并且在PPI互作网络中也仅与5个靶点有相互作用关系,推测ACE2靶点仅在SARS-CoV-2入侵人体的时候起到重要作用,而在病毒感染后的肺炎治疗中作用甚微。结论 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在抑制SARS-CoV-2活性、阻断SARS-CoV-2入侵途径、抑制炎症风暴、调节机体免疫等多方面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对ACE2靶点设计药物可阻断病毒入侵,但对肺泡内炎症等病变疗效可能不佳,因此,这也为小柴胡汤对早期COVID-19治疗提供了多靶点、多向性空间。另外,小柴胡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时尤应注意精准辨证用药,一是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二是避免加重COVID-19病情出现细胞因子损伤。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小柴胡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热的可行性探讨
    杨璐,崔换天,刘相国,温伟波,王洪武
    2020, 51(7):1761-17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0
    [摘要](1483) [HTML](0) [PDF 14.52 M](1141)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探讨小柴胡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缓解发热及抗病毒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的潜在靶点及通路;从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的成分和作用靶点;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发热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和KOBAS 3.0进行基于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2.7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及SARS-CoV-2感染靶细胞关键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结合力较强的活性成分,预测可能的结合位点。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小柴胡汤共筛选出165种活性成分,预测到靶点168个,筛选出发热相关靶点7 006个,取交集得到小柴胡汤与发热相关的靶点141个。GO富集到基因功能292个,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3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小柴胡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SARS-CoV-2和ACE2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和3'-羟基-4'-O-甲基葡萄糖苷为结合最强的3个有效成分。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小柴胡汤缓解COVID-19发热的作用机制,β-谷甾醇、豆甾醇和3'-羟基-4'-O-甲基葡萄糖苷可能为小柴胡汤中主要发挥抑制SARS-CoV-2的成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期诊疗方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用机制研究
    廖源,吴建华,马丽娟,张静,雷乐庭,李玲孺,李英帅,王琦,乔延江,王济,吴志生
    2020, 51(7):1776-1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1
    [摘要](1179) [HTML](0) [PDF 6.05 M](1046)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期诊疗方(XGZQZLF)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为支撑,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一步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和通路注释,研究XGZQZLF治疗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出XGZQZLF有效成分80个,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等208个肺炎相关靶点,以及主要通过调控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炎症和免疫相关通路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结论 XGZQZLF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为XGZQZLF治疗COVID-19的生物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COVID-19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机制
    孔艺,吴红卫,陈永,赖莎,杨泽民,陈吉生
    2020, 51(7):1785-179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2
    [摘要](1238) [HTML](0) [PDF 7.93 M](1208)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痰热清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相关靶点,与痰热清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上述2个网络图筛选出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2.1的插件“ClueGO 2.5.5”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痰热清注射液54个类药性良好的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87个。其中共同靶点54个,关键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得出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有关的生物过程2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70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和汉黄芩素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的核心化合物可通过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其分子机制揭示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阐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寻升降散抗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杨小林,袁永亮,张杰,王如锋,倪力强
    2020, 51(7):1795-18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3
    [摘要](1205) [HTML](0) [PDF 7.65 M](1168)
    摘要:
    目的 探究升降散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潜在作用。方法 采用ETCM、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和CMAUP数据库获得到升降散复方的靶蛋白基因;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抗病毒相关靶基因;采用交集法进而获得升降散复方与抗病毒作用相关的靶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复方-中药-靶点”网络;运用R语言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预测升降散抗病毒的潜在作用。采用TCMSP、中国知网和PubChem数据库检索升降散中的化学成分,将各化学成分与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升降散复方可能通过663个基因发挥抗病毒作用。KEGG富集筛选得到10条与抗病毒最相关的通路(P<0.01),涉及甲型流感等通路。升降散中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和ACE2进行分子对接的结合能数值小于-29.3 kJ/mol的化合物分别有133个和145个。结论 升降散可能通过多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对SARS-CoV-2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
    周珊珊,李伟男,艾中柱,王林群,巴元明
    2020, 51(7):1804-18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4
    [摘要](1673) [HTML](0) [PDF 8.23 M](1232)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清肺达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活性成分、靶标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ETCM、YATCM数据库检索清肺达原颗粒的中药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通过SIB、STITCH数据库查询活性化合物对应的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网络拓扑参数,导入Cytoscape 3.6.0对网络进行分析,筛选关键靶标。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组织富集(tissue enrichment)预测其作用机制。利用AutoDock将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蛋白酶结构域复合物(SARS-CoV-2-S-RBD-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清肺达原颗粒活性化合物251个,对应靶点共1 037个;筛选出关键靶标107个,对应化合物185个,关键靶点涉及ESR1、AR、EGFR、KDR、MMP2等,与ACE2共表达基因52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清肺达原颗粒主要对细胞表面信号转导、分子功能、磷酸化和转录等生物学过程起调节作用,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组织富集显示关键基因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肺及上皮细胞,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SARS-CoV-2-S-RBD-ACE2复合物亲和力较好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柴胡、党参、知母、甘草,其中柴胡皂苷、甘草酸、知母皂苷与SARS-CoV-2- S-RBD-ACE2复合物结合力较强,可能为抗SARS-CoV-2的潜在活性成分。结论 清肺达原颗粒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控特点。其中柴胡皂苷、甘草酸、知母皂苷可能为抗SARS-CoV-2的潜在活性成分,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CE2共表达的基因、调节炎症和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影响SARS-CoV-2-S-RBD-ACE2复合物的稳定有关。
    17  万寿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III)
    游梦,陈林,王琦,李志峰,冯育林,钟国跃,杨世林
    2020, 51(7):1814-18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5
    [摘要](1107) [HTML](0) [PDF 4.13 M](911)
    摘要:
    目的 研究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中压MCI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型和半制备型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质谱、核磁等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万寿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6-α-L-(4'-O-乙酰基)-吡喃鼠李糖氧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酯(1)、4',7-二羟基黄酮(2)、巴马汀(3)、异紫花前胡苷(4)、4'-O-β-D-葡萄糖基-5-O-甲维阿斯米醇(5)、紫花前胡苷元(6)、2-氨基吡啶(7)、远志寡糖酯A(8)、新野樱苷(9)、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II(10)、宝藿苷I(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万寿竹酯苷;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8  大苞鞘石斛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
    李静娟,任福才,胡江苗,周俊
    2020, 51(7):1819-18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6
    [摘要](999) [HTML](0) [PDF 5.55 M](840)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薄层色谱对照等鉴定化合物结构;MTS法检测部分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愉悦石斛素(1)、钩状石斛素(2)、反式-阿魏酸二十烷基酯(3)、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4)、对香豆素酸二十四烷基酯(5)、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6)、二氢松柏醇(7)、3,7-二甲氧基-5-羟基-1,4-菲醌(8)、3-乙氧基-5-羟基-7-甲氧基-1,4-菲醌(9)、4-甲氧基-9,10-二氢菲-2,7-二醇(10)、5,7,4'-三羟基二氢黄酮(11)、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2)、苜蓿素(13)、3,5,4'-三甲氧基-4-羟基联苄(14)、3,5,3'-三甲氧基-4'-羟基联苄(15)和3,3'-二甲氧基-4,5'-二羟基联苄(16)。对所得化合物3689111415进行了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68有一定的体外肿瘤生长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356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11415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大苞鞘石斛活性成分有待挖掘。
    19  光滑黄皮茎中香豆素类和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鄢贵,乔泽华,吴英菊,周俊宇,张栩铮,刘艳萍,付艳辉
    2020, 51(7):1825-18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7
    [摘要](1065) [HTML](0) [PDF 5.88 M](882)
    摘要:
    目的 研究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光滑黄皮Clausena leni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光滑黄皮茎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8-diprenylumbelliferone(1)、byakangelicin(2)、tert-O-methylheraclenol(3)、pabularinone(4)、异栓翅芹烯醇(5)、独活属醇(6)、欧前胡素(7)、前胡醇(8)、花椒树皮素甲(9)、异紫花前胡内酯(10)、茵芋碱(11)、香草木宁(12)、N-metilatanina(13)、clausine Z(14)、九里香碱(15)、2-methoxy-1-(3-methyl-buten-1-yl)-9H-carbazole-3-carbaldehyde(16)、claulansine I(17)和clausehainanine A(18)。其中化合物110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11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光滑黄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8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  土家族药物扣子七中三萜皂苷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晓娟,谢谦,刘杨,陆世银,Muhammad Daniyal,李斌,段淑莉,龚力民,梁娜,毛羽,于勇,王炜
    2020, 51(7):1831-18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8
    [摘要](1108) [HTML](0) [PDF 7.52 M](815)
    摘要:
    目的 研究土家族药物扣子七Panax japonicus var. major中三萜皂苷类成分,对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筛选,并初步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土家族药物扣子七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所分离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应用MTT法测定分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扣子七根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竹节参皂苷IVa甲酯(1)、竹节参皂苷IVa丁酯(2)、竹节参皂苷IV(3)、竹节参皂苷IVa(4)、28-去糖竹节参皂苷IVa(5)、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24R)-珠子参苷R17)、(24R)-拟人参皂苷F11(8)、(20S)-三七皂苷R29)、(20S)-人参皂苷Rg210)、人参皂苷Rg111)、人参皂苷Re(12)、人参皂苷Rd(13)、竹节参皂苷V甲酯(14)。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56对胃癌BGC-823细胞、结肠癌HCT-116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及肝癌HepG2细胞均显示了较强的活性,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化合物5对BGC-823、HCT-116细胞的IC50分别为9.94、14.17 μmol/L,化合物6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12.70 μmol/L)。结论 首次从扣子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并报道了其光谱数据;其部分化学成分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与齐墩果烷型皂苷密切相关,且活性强弱可能与C-28取代基有关联,相关抗肿瘤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21  UHPLC-Q-Exactive-Obitriap MS快速定量附子理中汤10种化学成分
    杨阳,辛杨,马凤延,王哲,徐蕾,张伟光,马舒伟
    2020, 51(7):1839-1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19
    [摘要](932) [HTML](0) [PDF 5.21 M](761)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定量分析附子理中汤中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Q-Exactive Obitriap MS)检测,分别对液相色谱流动相、柱温、梯度洗脱条件,质谱分辨率、喷雾电压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附子理中汤10种化学成分同时被检测的液相条件为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50 mm×2.1 mm,1.9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A)-水(B),梯度洗脱:0~6 min,25%~80% A,6~7 min,80%~95% A,7~8 min,95%~100% A,8~9 min,100% A;体积流量0.3 mL/min。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Targeted-SIM正、负同时分时间段扫描;扫描范围:m/z 200~700(正)、200~500(负);分辨率17 500;毛细管温度300 ℃;喷雾电压4.0 kV、-3.5 kV;鞘气体积流量35 L/h;S-lens电压50 V。结果 定量检测的10种化合物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线性,r2均大于0.995,其中正离子模式扫描得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党参炔苷含量分别为2.52、0.11、0.46、1.75、5.8 μg/mL,负离子模式扫描得大黄素、甘草苷、甘草素、8-姜酚、10-姜酚含量分别为0.35、2.52、0.98、6.65、2.71 μg/mL。结论 所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快速、检测限低,可为附子理中汤的质量控制及相关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学依据。
    22  甘草酸-F127/TPGS混合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朱君君,沈成英,王镜,戴博,袁海龙
    2020, 51(7):1845-1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0
    [摘要](687) [HTML](0) [PDF 6.21 M](788)
    摘要:
    目的 制备甘草酸(GL)-普朗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混合纳米胶束(MMs)(GL-F127/TPGS-MMs),以改善GL的口服吸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GL-F127/TPGS-MMs,以胶束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包括F127与TPGS的比例、聚合物的质量浓度、GL的用量、水化温度、水化时间;采用透射电镜考察胶束形态;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评价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优化得到处方和工艺为TPGS 180 mg、F127 270 mg、GL 70 mg、水化温度50 ℃、水化时间3 h。所制备GL-F127/TPGS-MMs澄明度好,平均粒径为(28.20±5.63)nm,多分散系数为0.20±0.06,Zeta电位为(-5.24±1.55)mV,包封率为(97.57±5.29)%,载药量为(13.13±0.71)%;胶束呈球形,可见明显的囊泡结构。与回肠段比较,GL在空肠段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L原料药比较,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制备的GL-F127/TPGS-MMs显著地提高了GL的体内吸收。
    23  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生成规律及动力学分析
    宫瑞泽,刘松鑫,邵紫君,夏蕴实,张磊,王玉方,孙印石,刘畅
    2020, 51(7):1852-18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1
    [摘要](914) [HTML](0) [PDF 8.39 M](743)
    摘要:
    目的 研究煮炸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及动力学参数。方法 通过构建葡萄糖与赖氨酸模拟煮炸鹿茸加工过程美拉德(Maillard)反应体系,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UPLC-MS/MS法测定体系褐变指数和典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含量变化,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规律和动力学参数。结果 鹿茸加工过程中煮炸时发生褐变反应,生成羧甲基赖氨酸和羧乙基赖氨酸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07、40.44、78.47 kJ/mol,且均为零级反应;烘烤时相应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6.72、89.34、164.77 kJ/mol,也均为零级反应。相对于生成羧甲基赖氨酸而言,生成羧乙基赖氨酸所需能量更高,反应更难发生。结论 烘烤过程温度变化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高于煮炸过程,长时间较高温度的烘烤使鹿茸中产生了较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这些结果为鹿茸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阻断、抑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生产绿色安全的鹿茸及加强中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4  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和释放行为研究
    李菀
    2020, 51(7):1862-18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2
    [摘要](755) [HTML](0) [PDF 5.53 M](881)
    摘要:
    目的 制备局部给药的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方法 采用40%乙醇提取金银花,以酚酸类成分的含量为定量指标,选取N-芴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为凝胶因子,制备金银花提取物超分子水凝胶,采用体外释放实验研究其释放行为。结果 加入金银花提取物,不影响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及其抗菌性能,还有利于提高超分子水凝胶的稳定性。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行为与其负载量和释放介质pH值有关,金银花提取物的负载量为0.5 mg/mL时,其累积释放率最大;提取液的累积释放率随释放介质的pH值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缓控释特征。结论 超分子水凝胶作为金银花提取物的释放载体,具有明显的缓控释作用,为金银花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5  炉甘石生品及炮制品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
    余倩倩,黄小清,殷钲皓,龙倩倩,韩泳平
    2020, 51(7):1868-18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3
    [摘要](873) [HTML](0) [PDF 6.06 M](817)
    摘要:
    目的 建立炉甘石生品及炮制品的X射线衍射(XRD)指纹图谱;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主要成分的影响;测定炮制品中ZnO含量。方法 采用XRD法对10批炉甘石生品及炮制品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生品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对6种不同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运用K值法测定了炮制品中ZnO的含量。结果 分别建立了炉甘石生品和炮制品的XRD指纹图谱,其中生品XRD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炮制品XRD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经煅烧炮制之后生品的ZnCO3特征峰转变为ZnO的特征峰;煅烧炮制品中ZnO的含量均超过56%。结论 XRD指纹图谱可用于炉甘石生品及炮制品的鉴定与分析,为炉甘石生品及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法。
    26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逆转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及相关机制研究
    詹宛莹,袁松,樊晨星,吴春霞,李昆
    2020, 51(7):1878-18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4
    [摘要](751) [HTML](0) [PDF 6.50 M](905)
    摘要:
    目的 评估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0.5麦氏浓度的菌液稀释接种于96孔板内,棋盘稀释法加入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和头孢他啶,同时设置不加药的阳性对照组、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照组、头孢他啶对照组,培养24 h后,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记录各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率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取96孔板内的菌液涂布法接种细菌,培养24 h计数菌落数;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OprJ及nfx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单用头孢他啶或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相比较,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联合应用能更明显抑制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的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P<0.05),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用药后,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的MIC值均明显降低,其中,部分头孢他啶的MIC值与头孢他啶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质控菌株的MIC值无明显差异。与单用头孢他啶相比较,头孢他啶与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联合应用后细菌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和OprJ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nfx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能逆转外排泵系统MexCD-OprJ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其机制与其能够下调该耐药菌外排泵膜蛋白MexC、MexD及OprJ的表达、上调上述3个蛋白的负向调节基因nfxB的表达有关。
    27  白芍总苷对大鼠化学性肝损伤与肝阴虚证结合模型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贾岚,王蕾蕾,孟靓,华姞安,魏益谦,孟智睿,高学敏,王景霞
    2020, 51(7):1885-18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5
    [摘要](974) [HTML](0) [PDF 7.01 M](901)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对大鼠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候模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一贯煎组和白芍总苷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p 20% CCl4橄榄油溶液,后期ig给予附子、干姜、肉桂温热中药复方制备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模型。一贯煎组、白芍总苷组造模同时给药,1次/d,连续6周。6周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肛温,观察其一般状态;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浆血栓素B2(TXB2)、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及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肝脏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mRNA、蛋白激酶B(Akt)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取肝脏进行HE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大鼠体征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cAMP/cGMP显著升高(P<0.01),LN、H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01),肝组织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01),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同时肝脏病理损伤有所改善。结论 白芍总苷具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功效,可能是白芍养肝阴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减轻微循环障碍、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来调节细胞因子IL-6和IL-10平衡有关。
    28  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
    魏妙洁,石林春,赵晴,央拉,徐晓兰,祖玛丽,李明玥,刘金欣,阿里穆斯
    2020, 51(7):1893-1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6
    [摘要](1280) [HTML](0) [PDF 6.53 M](894)
    摘要:
    目的 为研究DNA条形码技术在中成药鉴定中的应用,以三七片为研究对象,对方法的适用性、专属性与精密度进行考察。方法 收集15批次市售三七片样品,考察三七片DNA提取条件,并对“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中PCR扩增、序列获得、结果判定等方法适用性进行确认;收集三七、人参、西洋参,制作三七片及其掺伪品,考察方法的专属性和重现性。结果 三七片取样量100 mg,56 ℃水浴8 h所获得DNA的质量浓度平均值为60.7 ng/μL,PCR扩增、序列获得和结果判定均可获成功;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30 bp,三七与人参、三七与西洋参的序列间均存在7个稳定的SNP位点,自制三七片和掺伪三七片均可成功获得ITS2序列,不同比例三七与人参、三七与西洋参的测序峰图在SNP位点处呈现相应峰高比的SNP套峰具备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考察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9101)相关要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稳定、准确鉴定三七片的原料药材,具备良好的专属性和精密度,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将为保障三七片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并对《中国药典》其他收载单方制剂的鉴定提供参考。
    29  延胡索块茎中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其与延胡索乙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阳,李茜茜,唐藕凤,王梦迪,李娇,朱波,秦路平
    2020, 51(7):1901-19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7
    [摘要](949) [HTML](0) [PDF 6.71 M](979)
    摘要:
    目的 研究延胡索块茎内生真菌菌群结构及其与延胡索乙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8个产地(浙江磐安、浙江东阳、浙江缙云、陕西三合镇、陕西董家营、重庆开县、安徽宣城、河南信阳)的延胡索块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各产地延胡索块茎延胡索乙素含量。通过Excel、SPSS软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优势属和种不同水平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共分离得到的1 742株内生真菌划分为19个分类单元,分属于3个门5个纲10个目14个科15个属,其中14个鉴定到种水平,5个鉴定到属水平;8个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浙江产地延胡索块茎中内生真菌丰富度(S)、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H')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产地;H'值和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与延胡索乙素含量呈最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结论 延胡索块茎中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木霉属内生真菌T83作为优势菌可能与延胡索乙素的积累有关。
    30  蝉蜕HPLC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评价研究
    曹馨慈,徐金娣,孔铭,周桂荣,何毅,毛茜,李松林
    2020, 51(7):1909-19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8
    [摘要](957) [HTML](0) [PDF 4.66 M](793)
    摘要:
    目的 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 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31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药的活性成分及效应物质发现
    冯五文,乐世俊,刘娟,李芸霞,敖慧,彭成
    2020, 51(7):1914-19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29
    [摘要](1159) [HTML](0) [PDF 7.74 M](947)
    摘要:
    随着现代慢性复杂性疾病发病率的攀升以及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的国内外地位与日俱增。而中药活性成分、效应物质及相应作用机制的未知性极大限制了中药的临床接受度与国际化进程。发现直接关切中药药效的活性成分及效应物质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回顾目前中药活性成分发现模式的基础上,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结合中药成分特征,依据大多数中药通过口服给药的特点,结合课题组相关研究基础,探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中药活性成分与效应物质发现研究模式,以期为中药新药研发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提供新思路,助力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32  马齿苋“成分-活性-中药功效-疾病”研究进展及关联分析
    秦月雯,侯金丽,王萍,王岚,殷小杰,张毅,俞励平,许海玉
    2020, 51(7):1924-19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30
    [摘要](1448) [HTML](0) [PDF 12.66 M](1379)
    摘要:
    马齿苋是一种药食同源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为常见中药,作为药物安全性高。马齿苋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马齿苋,加快马齿苋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综述马齿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其“成分-活性-中药功效-疾病”进行关联分析,为马齿苋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思路。
    33  基于莽草酸/邻琥珀酰苯甲酸途径和聚酮途径合成蒽醌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梁伟,孙嘉辰,郭凤霞,张学敏,徐波,陈垣,李霞
    2020, 51(7):1939-19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31
    [摘要](950) [HTML](0) [PDF 11.55 M](1064)
    摘要:
    蒽醌及其衍生物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光保护、提高植物抗病性等多种功能,同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如何高效、快速地获得蒽醌类物质、提高植物体内蒽醌类物质的合成效率,已经成为现代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然而蒽醌类物质合成途径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在植物体内蒽醌类物质是通过莽草酸/邻琥珀酰苯甲酸途径和聚酮途径形成。综述近年来在植物体内莽草酸/邻琥珀酰苯甲酸途径和聚酮途径合成蒽醌母核结构的研究进展,为研究植物体内蒽醌类代谢物的合成与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4  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先文,夏澜婷,任洪民,邓亚羚,杨明,张金莲,陈旭,刘海萍,张琪
    2020, 51(7):1951-19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32
    [摘要](1091) [HTML](0) [PDF 13.64 M](1174)
    摘要: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古代本草、医籍,现代药典、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进行了查阅、分析、整理,从白芍的性能、功用及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白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35  甘草提取物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程蒙,李颖,池秀莲,李晓琳,常冬,杨光
    2020, 51(7):1970-19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20.07.033
    [摘要](850) [HTML](0) [PDF 5.30 M](804)
    摘要:
    甘草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分析了甘草提取物的全球贸易现状和国际竞争力现状,旨在阐明我国甘草提取物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为提升我国甘草提取物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评价指标,比较2007—2017年德国、美国、荷兰、法国、日本、以色列、中国这7个甘草提取物主要进出口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以色列具有最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其次是法国;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其国际贸易竞争力呈下跌趋势;德国和荷兰是甘草提取物的进口大国,虽然处于弱国际竞争力状态,但其国际竞争力呈增强趋势,特别是德国,这种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趋势更明显。我国甘草提取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国际贸易竞争力较弱,远低于美国和法国。日本是我国甘草提取物出口的主要国家,但其甘草提取物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小于零,产品不具有竞争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