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8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7, 48(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0
    [摘要](566) [HTML](0) [PDF 2.59 M](1286)
    摘要:
    2  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优势的中药保健产品设计思路
    杨明 胡彦君 王雅琪 熊优 杨园珍 郑琴 黄小英
    2017, 48(3):419-4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1
    [摘要](1453) [HTML](0) [PDF 4.18 M](1390)
    摘要:
    中国悠久的保健历史,独特的食养理论,丰富的药材资源,使中药保健产品在国内外保健产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合理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保健产品,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保健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中药保健产品研发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优势的中药保健产品设计思路,即按八纲辨证、五行学说、体质学说、扶正祛邪等理论,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中药保健产品的研发模式。努力创制具有中药特色和优势的保健产品,以尽快适应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使中药保健产品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  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与分子结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张芳 郭盛 钱大玮 张霞 张文华 段金廒
    2017, 48(3):424-4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2
    [摘要](912) [HTML](0) [PDF 8.95 M](1584)
    摘要:
    枸杞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名贵中药材,枸杞多糖为枸杞功效发挥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学活性丰富,产业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对近年来枸杞多糖提取纯化、结构分析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总结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并对枸杞多糖产业化开发的潜在产品群和产业化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枸杞多糖的深入系统研究、枸杞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及中国枸杞资源产业链的有效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4  香鳞毛蕨中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与抗真菌活性研究
    陈文浩 宋国强 贾小舟 唐春萍 冯淡开 沈志滨
    2017, 48(3):433-4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3
    [摘要](1384) [HTML](0) [PDF 2.90 M](1172)
    摘要:
    目的 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 μg/mL和1.875 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 μg/mL和1.325 μg/m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5  大青山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兰宁宁 马青云 黄圣卓 孔凡栋 杨宁宁 戴好富 吴友根 赵友兴
    2017, 48(3):437-4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4
    [摘要](1394) [HTML](0) [PDF 4.88 M](1548)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部分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大青山灵芝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鉴定为3β,21β-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1)、3β,21α-山芝烯二醇-3-乙酰基(2)、3-O-乙酰基千层塔三醇(3)、20(29)-羽扇烯-3-醇(4)、赤芝醛A(5)、灵芝酸Y(6)、麦角甾-7,22E-二烯-3-酮(7)、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8)、麦角甾-7,22E-二烯-3β-醇(9)、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0)、甲龙胆酸(11)、大戟因子L3(12)。化合物5、1112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17.70%、22.89%和21.2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青山灵芝中分离得到,其中serratene型三萜(化合物1~3)为首次从灵芝科真菌中发现,化合物5、1112对AchE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6  百尾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赵慧玲 吴蓓 王琦 李艳 李志峰 冯育林 钟国跃 杨世林
    2017, 48(3):443-44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5
    [摘要](1051) [HTML](0) [PDF 4.32 M](1214)
    摘要:
    目的 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百尾参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来酸酰亚胺-5-肟(1)、4-methylene-5-oxopyrrolidine-2-carboxylic acid(2)、胸腺嘧啶(3)、腺嘌呤核苷(4)、5'-deoxy-5'-methylamino-adenosine(5)、乙基-α-L-鼠李糖(6)、岩白菜素(7)、4-羟基-2-甲氧基苯基-6-脱氧-α-L-吡喃木糖苷(8)、(-)-表儿茶素(9)、(6R,9R)-roseoside(10)、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11)、3-羟基-5-(p-羟基苯基)-戊酸(12)、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3)、(6S,9R)-vomifoliol(14)、3,4-二羟基苯酰甲醇(15)和1,2-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乙烷(16)。结论 化合物1、2、5~9、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10、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黑果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PTP1B抑制活性的研究
    古丽米热·阿力木 沈海涛 郭寒 徐文斌 葛娟 何大俊
    2017, 48(3):448-4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6
    [摘要](720) [HTML](0) [PDF 4.27 M](1243)
    摘要:
    目的 研究黑果悬钩子Rubus caesius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不同萃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的PTP1B抑制活性。结果 从黑果悬钩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金丝桃苷(4)、(-)-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5);从叶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类叶升麻苷(6)、鞣花酸(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果悬钩子中分离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6表现出较好的PTP1B抑制活性,IC50为(27.41±0.61)μg/mL,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叶的醋酸乙酯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
    8  青叶胆化学成分的UPLC-ESI-Q-TOF-MS分析
    王鑫 陈雪晴 尤蓉蓉 鞠建明 徐金娣 范君婷 周洪雷
    2017, 48(3):453-4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7
    [摘要](966) [HTML](0) [PDF 5.09 M](1190)
    摘要:
    目的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对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用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Masslynx4.1软件并结合SciFinder数据库、獐牙菜属相关文献以及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从青叶胆中鉴定出化学成分28个,包括7个环烯醚萜类、14个 酮类、3个黄酮类、2个三萜类以及2个酚类。其中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3-氧去甲双(口山)酮苷和sweriyunnanlactone A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 U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青叶胆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9  西松烷型二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罗俊 尚海 成伟华 李凌宇 张宏武 马林 邹忠梅
    2017, 48(3):460-4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8
    [摘要](692) [HTML](0) [PDF 6.60 M](1116)
    摘要:
    目的 基于西松烷型二萜天然产物新巴豆瑞士松酸进行结构修饰,并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 以新巴豆瑞士松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点击化学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K562和K562A/02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 合成了11个文献未报道的新巴豆瑞士松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f对HeLa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化合物2e对K562和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良好活性。结论 部分衍生物对耐药的K562A/02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10  白藜芦醇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成伟业 陈怡 张彩云 马梦 王浩智 徐珊珊 袁慧玲
    2017, 48(3):468-4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09
    [摘要](800) [HTML](0) [PDF 5.07 M](1190)
    摘要:
    目的 制备白藜芦醇苷(PD)固体分散体(SD),以期提高PD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PD-SD,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D-SD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ig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PD-SD的体外溶出度较PD明显提高,FT-IR显示药物与载体间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DSC和XRD结果显示PD在载体中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SEM结果表明制备成的PD-SD外观形态为不规则球形。ig给药后,PD-SD和PD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28.79、139.70 μg·min/mL。结论 溶剂蒸发法制备PD-SD工艺简单可行,PD-SD能显著提高PD的生物利用度。
    11  不同干燥工艺对参蒲盆炎颗粒浸膏中芍药苷、虎杖苷和延胡索乙素的影响
    刘丹 刘俊超 王星星 王永香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2017, 48(3):474-4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0
    [摘要](808) [HTML](0) [PDF 7.16 M](1331)
    摘要:
    目的 从指标性化学成分量变化的角度,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和条件对参蒲盆炎颗粒浸膏质量的影响,为干燥工艺的优选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参蒲盆炎颗粒浸膏分别采用带式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板式减压干燥、常压干燥4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测定各干燥样品含水量及芍药苷、虎杖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各组样品中3种指标成分量的差异、聚类情况,确定与干燥工艺参数相关性最大的化学成分。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样品含水量差异小,芍药苷、虎杖苷、延胡索乙素的量存在较大差异,以带式真空干燥样品中各成分量最高,喷雾干燥次之,100℃常压干燥样品最低。其中,带式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对样品指标性成分破坏较小且聚为一类,而板式减压干燥、常压干燥对样品指标成分破坏较大,并各自聚为一类。芍药苷、虎杖苷和延胡索乙素的量对4种干燥工艺的参数变化均较为敏感,在干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这几类物质的量变化。结论 干燥方式和条件的改变对参蒲盆炎颗粒浸膏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指标性化学成分定量测定可作为评价参蒲盆炎颗粒浸膏干燥工艺优选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12  苦参总碱纳米乳和苦参总碱纳米乳凝胶的透皮机制研究
    李文华 王英姿 骆声秀 张瑜 聂瑞杰 孙振阳 李凤英 张春泥
    2017, 48(3):484-4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1
    [摘要](826) [HTML](0) [PDF 17.13 M](941)
    摘要:
    目的 以苦参总碱(Sophora flavescens alkaloids,SFA)为模型药物,通过制备的SFA纳米乳(SFA nanoemulsions,SFA-NEs)和SFA纳米乳凝胶(SFA nanoemulsion-based gels,SFA-NBGs)初步阐明其透皮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HE染色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法分别考察SFA-NEs和SFA-NBGs对小鼠皮肤角质层和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SEM法观察发现,正常小鼠皮肤角质层平滑光整,生理盐水处理6 h后角质层出现轻微褶皱,而经SFA-NEs和SFA-NBGs分别处理2 h和6 h后的皮肤角质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HE染色法发现,生理盐水组皮肤结构完整,SFA-NBGs组的皮肤分层结构不明显,基底层排列不清,角质层明显疏松,而SFA-NEs组皮肤分层结构紊乱,间隙增大,角质层疏松变薄;CLSM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SFA-NEs组和SFA-NBGs组处理后的皮肤表面的荧光较强,深处荧光较弱,且在毛囊及其附属器附近的荧光较强。结论 SFA-NEs和SFA-NBGs主要通过破坏皮肤角质层及皮肤超微结构进而透过皮肤发挥治疗作用,同时皮肤中的毛囊及其附属器对药物的透皮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3  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法相结合评价荔枝多酚提取物
    胡雪艳 李焕清 邓红 张蜀 杜枚倩 黄德浩
    2017, 48(3):490-4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2
    [摘要](738) [HTML](0) [PDF 6.16 M](1064)
    摘要: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QAMS)结合的方法评价荔枝多酚提取物,并测定提取物中4种多酚类成分。方法 采用RP-UPLC法测定22批荔枝多酚提取物,建立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以表儿茶素为内参物,建立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PC-C)的相对校正因子(f),并测定各成分量,实现QAMS。同时比较QAMS和外标法测定4种多酚类成分量测得值的差异,验证QAMS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结果 22批荔枝多酚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即4个已知主成分6号峰(原花青素B2)、8号峰(表儿茶素)、9号峰(PC-C)、15号峰(原花青素A2),3个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12、16、17号峰),1个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19号峰)和1个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14号峰);22批荔枝多酚提取物相似度大于0.9,其中4个主成分的QAMS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P>0.25)。结论 指纹图谱与QAMS结合的质控模式准确可行,可为全面合理评价荔枝多酚提取物的质量提供参考。
    14  基于紫外指纹图谱的热毒宁注射液质量研究
    伍蕊嗣 刘涛 付春梅 彭晓凤 谭悦琪 杨丹
    2017, 48(3):499-5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3
    [摘要](786) [HTML](0) [PDF 4.42 M](1114)
    摘要:
    目的 建立热毒宁注射液的紫外指纹图谱,提升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15批热毒宁注射液全波长图谱,建立对照指纹图谱,用相关系数法计算样品紫外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并对14批样品进行验证。结果 5批效期内的热毒宁注射液,其紫外指纹图谱符合要求,相似度均高于0.902,且吸光度值满足323 nm(0.693~0.781 Abs)、267 nm(0.323~0.370 Abs)、236 nm(0.957~1.067 Abs)、226 nm(0.902~1.013 Abs)、218 nm(0.953~1.075 Abs)、211 nm(0.926~1.052 Abs);另外过期的9批样品,其相似度低于0.902或吸光度值不满足上述要求。结论 紫外指纹图谱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用于控制热毒宁注射液的质量。
    15  UPLC法同时测定不同银黄制剂中10种成分
    龙厚宁 王洪凤 张硕 印酬 孟小夏 张敏 高秀丽
    2017, 48(3):505-5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4
    [摘要](719) [HTML](0) [PDF 3.97 M](1244)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10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 采用Acquiyt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在326 nm波长处进行检测,柱温40℃,进样量1.0 μL。结果 银黄制剂中10种成分在考察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均在97.43%~99.94%,RSD均小于2.0%。11批银黄制剂样品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质量分数分别在0.236~3.419、5.279~26.220、0.495~4.714、0.130~2.702、0.310~3.210、0.363~5.036、35.209~133.289、1.493~6.635、1.546~5.393、0.254~0.823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可用于银黄制剂的质量控制,并为将来该制剂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16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黄芩素干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作用研究
    王珂欣 高丽 段丹丹 周玉枝 秦雪梅 杜冠华
    2017, 48(3):511-5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5
    [摘要](772) [HTML](0) [PDF 6.16 M](1049)
    摘要:
    目的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芩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sc D-半乳糖(150 mg/kg)致大鼠衰老模型,考察黄芩素(50、100、200 mg/kg)对衰老大鼠自主活动能力的影响。造模10周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1H-NMR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黄芩素的抗衰老作用。结果 黄芩素能显著提高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醋酸、丙酮酸、酪氨酸、N-乙酰糖蛋白水平升高,而谷氨酰胺、二甲基甘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肌酐、组氨酸水平降低,给予黄芩素后能不同程度回调这11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糖代谢等途径延缓衰老。
    17  小檗碱抗人结直肠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
    周军挺 王丽 吴婷 杨婷婷 鄢连和
    2017, 48(3):519-5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6
    [摘要](756) [HTML](0) [PDF 6.06 M](1026)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的抗结直肠腺癌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作用于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后,用显微镜观察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计数分析(CCK-8)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小檗碱的体内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结果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HCT-15细胞后细胞数量减少、间距增大、皱缩。小檗碱能够抑制HCT-15细胞增殖,对HCT-15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0 μmol/L。免疫荧光和印迹法显示0、50、100 μmol/L的小檗碱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和自噬对应的标志物明显上升。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小檗碱诱导HCT-15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小檗碱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主要通过激活p38途径。裸鼠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能够有效缩小体内肿瘤体积,0、10、20 mg/kg的小檗碱的抑瘤率分别为0、32%、74%。结论 小檗碱在体外对HCT-1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并能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研究
    韩彦琪 孟凡翠 许浚 龚苏晓 张铁军 刘昌孝
    2017, 48(3):526-5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7
    [摘要](943) [HTML](0) [PDF 5.96 M](1285)
    摘要:
    目的 探究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配伍合理性。方法 选取元胡止痛滴丸中延胡索生物碱类代表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海罂粟碱、原阿片碱以及白芷香豆素类代表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6个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数据整合,剖析元胡止痛滴丸的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结果 6个化合物可作用于23个潜在的蛋白靶点和19条相关通路。作用通路涉及中枢镇痛、激素调节、解痉、血管舒张、炎症及免疫等各个环节,2类成分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群及通路群,又各有偏重,各通路群间通过共有靶点连接,显示出不同成分间的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结论 延胡索通过作用于中枢镇痛、平滑肌相关受体蛋白以及血栓素、血管紧张素等靶点蛋白而发挥止痛、理气、活血等功效,起到君药的作用。白芷通过参与痉挛、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与转导,发挥宣湿痹行气血的功效,辅助君药延胡索起到臣药作用,体现了二者配伍的合理性。
    19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体外抑菌和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周琢艳 刘玉寒 刘文洪 李俊峰 杨明 郭莹 夏瑾
    2017, 48(3):533-5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8
    [摘要](1332) [HTML](0) [PDF 4.81 M](1294)
    摘要:
    目的 分离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特异菌株。方法 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对峙法和管碟法分别对内生真菌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抑菌实验;采用MTT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醋酸乙酯萃取相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 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内生真菌归属于10个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属。抑菌实验结果显示28株内生真菌中,有7株至少能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其代谢产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指示菌和HepG2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群丰富,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抑菌、抗肿瘤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20  刺蒺藜通过瘦素介导的JAK2/STAT3通路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影响
    孟宪卿 姜月华 吴赛 杨传华
    2017, 48(3):539-5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19
    [摘要](799) [HTML](0) [PDF 5.27 M](11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刺蒺藜超微粉通过瘦素介导的JAK2/STAT3通路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影响的机制。方法 由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8只,3.4 mg/kg),刺蒺藜组(8只,17.2 mg/kg),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2 mL/d),另设普通饲料喂养的10只大鼠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mL/d),共给药12周,定期记录检测大鼠血压、体质量,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II(Ang II)、β2微球蛋白(β2-MG)和瘦素(Lep)的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及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AT1和LepR水平;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JAK、STAT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经药物干预12周后,各组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血清循环AngII、β2-MG和Lep水平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刺蒺藜组肾脏LepR1蛋白分布密度显著增加(P<0.05)。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刺蒺藜组肾脏的JAK、STAT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刺蒺藜通过调控瘦素介导的JAK2/STAT3通路,改善瘦素抵抗,治疗肥胖性高血压。
    21  滇龙胆香叶醇-10-羟化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
    周伟 李媛 吴昕怡 刘小莉
    2017, 48(3):546-5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0
    [摘要](1033) [HTML](0) [PDF 3.52 M](1111)
    摘要:
    目的 克隆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香叶醇-10-羟化酶(geraniol-10-hydroxylase,G10H)基因,对其进行定量表达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采用PCR技术获得G10H的cDNA序列,对G10H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10H基因在滇龙胆根、茎、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得到滇龙胆G10H基因,全长为1 400 bp,ORF 1 248 bp,编码41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式为C2131H3390N586O615S17,等电点为7.62,不稳定系数为44.20,疏水性系数GRAVY为-0.245。G10H基因在滇龙胆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茎中最低。结论 首次从滇龙胆中克隆得到了G10H基因,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的羟基化功能在滇龙胆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22  武当山区重楼属植物基于ITS2的种内鉴别研究
    叶方 柳施一 胡培 杨光义 刘义梅 李丽 程镇
    2017, 48(3):550-5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1
    [摘要](1208) [HTML](0) [PDF 5.67 M](1196)
    摘要:
    目的 对武当山区重楼属植物进行种内分子鉴定研究,以DNA条形码技术解决重楼因种内形态差异小而难以鉴别的问题,规范重楼的正品来源,确保本地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方法 对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以核基因ITS2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6.0(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6.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利用Keller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的二级结构。结果 经BLAST鉴定,采集的武当山区重楼样本来源准确;武当山区重楼属植物ITS2序列长度均为232 bp,与七叶一枝花的基因序列相比,球药隔重楼有16个变异位点,华重楼只有1个变异位点;武当山区重楼的ITS2序列种内K2P(Kimura-2-parameter)距离为0~0.073 6,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27 2;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可以看出,本地区重楼主要分为七叶一枝花和球药隔重楼2大类,华重楼为七叶一枝花的变种,宽叶重楼、狭叶重楼与七叶一枝花为一支,不支持宽叶重楼、狭叶重楼成为独立的变种;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武当山区重楼属植物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有明显差异。结论 DNA条形码为重楼属药用植物鉴别开辟一条新途径,不论是相似性搜索法、最近距离法还是NJ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其分析结果均充分表明,ITS2序列可将不同品种重楼药材很好地区分开;七叶一枝花、狭叶重楼、宽叶重楼的ITS2基因232个碱基序列完全相同,MEGA 6.0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宽叶重楼、狭叶重楼与七叶一枝花属于一支,不支持宽叶重楼、狭叶重楼成为独立的变种,建议作为七叶一枝花的变型处理;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地区别重楼属植物,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实现规范化种植规程中可用于种质种源的正确鉴定。
    23  酵母前体饲喂验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功能基因方法学初探
    刘金凤 黄鹏 卿志星 刘秀斌 柳亦松 唐其 曾建国
    2017, 48(3):559-5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2
    [摘要](1052) [HTML](0) [PDF 5.99 M](1042)
    摘要:
    目的 筛选效率最高的酵母前体饲喂方式,为在酵母中进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 首先构建含PsP6H基因和PsCPR基因重组酵母工程菌,然后用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前体饲喂,最后质谱检测下游产物二氢血根碱来确定最优方案。结果 最优的前体饲喂方法是将酵母工程菌经过半乳糖诱导31 h后在pH 8.0的Tris EDTA溶液中孵育24 h。结论 不同的前体饲喂方式对酵母工程菌下游产物产生不同影响,经优化后的酵母前体饲喂方法较稳定,重复性好。
    24  掌叶大黄不同组织器官中主要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评价
    刘杰 刘培 郭盛 钱大玮 严辉 韩智杰 段金廒
    2017, 48(3):567-5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3
    [摘要](832) [HTML](0) [PDF 4.64 M](1086)
    摘要:
    目的 对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的不同组织器官(主根、根头、支根、根皮、叶柄和叶片)的主要资源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粗纤维检测(Weende)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掌叶大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蒽醌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素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结果 掌叶大黄主根、根头、支根、根皮中分别含芦荟大黄素3.22~4.33、1.33~2.32、3.21~3.68、3.22~3.76 mg/g,大黄酸0.77~1.36、2.46~2.52、1.16~1.46、1.02~1.21 mg/g,大黄素0.27~0.39、0.28~0.34、0.30~0.42、0.31~0.67 mg/g,大黄酚2.85~3.70、2.78~3.01、4.02~4.81、4.05~4.72 mg/g,大黄素甲醚1.88~2.44、1.82~2.01、2.48~3.02、3.61~4.46 mg/g。而叶中含芦荟大黄素0.56~1.07 mg/g,大黄酸0.45~0.69 mg/g,大黄素1.41~1.91 mg/g。主根、叶柄、叶片中可溶性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6%~10.42%、5.76%~7.63%和3.50%~5.72%。叶柄和叶片中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5.54%和10.20%。掌叶大黄叶片中Ca量最高,达88.53 mg/g,K、Mg、Al、Fe依次为32.42、12.93、1.22、1.17 mg/g;叶柄中Ca、K量分别为80.60、28.73 mg/g,高于主根21.08、14.09 mg/g;叶柄中Na量为2.66 mg/g,高于主根0.26 mg/g和叶片0.57 mg/g。结论 蒽醌类成分在根中的种类和量总体高于叶柄和叶片,符合传统入药部位的认识。叶片中大黄素量大致为根中的5倍,叶柄、叶片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和可溶性多糖类成分,元素种类丰富,可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
    25  一测多评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李文兵 卢君蓉 胡麟 胡昌江 黄宇 周维 冯健
    2017, 48(3):573-5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4
    [摘要](710) [HTML](0) [PDF 3.38 M](1127)
    摘要:
    目的 建立姜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其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hromstar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检测波长为422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以姜黄素为参照物,建立其与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以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计算3种姜黄素类成分质量分数。结果 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姜黄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量,且测定结果与外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SD<2.0%)。结论 本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完善姜黄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26  不同产地薏苡中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测定
    杨阳 杜疏炀 孙艺琦 韩婷 贾敏 秦路平
    2017, 48(3):578-5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5
    [摘要](703) [HTML](0) [PDF 3.17 M](1006)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薏苡Coix lacrymajobi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的差异。方法 甘油三油酸酯的检测以Discovery C18为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6:34)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7 m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氮气体积流量1.5 L/min;薏苡素检测采用HPLC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为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2 nm。结果 浙江泰顺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量最高,达到1.04%,质量分数最低的是安徽亳州产薏苡仁,为0.53%;上海产薏苡中的薏苡素量最高,达到3.469 7 mg/g,但安徽产薏苡中的薏苡素质量分数最低,为0.619 3 mg/g。结论 8个不同产地的薏苡中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浙江、福建2地产薏苡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相对较高,药材品质较佳。
    27  人参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罗林明 石雅宁 姜懿纳 詹济华 覃丽 陈乃宏
    2017, 48(3):582-5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6
    [摘要](1475) [HTML](0) [PDF 16.06 M](2112)
    摘要:
    人参是中国延用了两千多年珍贵的传统中药材之一,由于其具有诸多药理作用而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等多种疾病。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人参抗肿瘤作用也越加受到关注。针对人参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构效关系进行综述。研究表明人参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人参多糖和人参炔醇,这些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目前已较为明确,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分化、增强对肿瘤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与转移等,而其分子机制涉及许多相关基因、蛋白、蛋白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与表达。此外,人参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导致抗肿瘤活性有所差异。人参中含有丰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有望为临床治疗各种肿瘤提供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及制剂。
    28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聂安政 林志健 王雨 张冰
    2017, 48(3):597-6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7
    [摘要](785) [HTML](0) [PDF 8.07 M](1519)
    摘要:
    秦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艽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保肝、免疫抑制、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秦艽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9  灯盏细辛中咖啡酰奎宁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柯细彤 章瑜芳 朱兆云 向诚
    2017, 48(3):609-6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8
    [摘要](1377) [HTML](0) [PDF 6.01 M](1343)
    摘要:
    灯盏花制剂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以灯盏细辛提取物制备的药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数目、量都不容忽视。因此,对灯盏细辛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结构、含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报道以及对相关靶点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灯盏细辛中已发现22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占所有报道的灯盏细辛中化合物的29%;总多酚平均量为36.93%,灯盏细辛注射液中该类成分约占95%以上,高于灯盏乙素;临床研究证实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好;药理研究显示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凝血、抗炎和抗纤维化等作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等,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可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治疗阶段发挥作用,是灯盏细辛中一类值得重视的化学成分。
    3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16家中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冯莉钧 贾秀才 汤少梁
    2017, 48(3):616-6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3.029
    [摘要](1021) [HTML](0) [PDF 4.86 M](1196)
    摘要:
    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2014年16家中药上市公司的8个财务指标,建立中药上市公司成长性综合评价体系,对16家中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家中药上市公司之间的规模、成长性差异显著,整体成长性表现有待提高。在规模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方面,吉林敖东(得分29.492)、白云山(得分31.809)、通化东宝(得分42.110)分别位列第一位。成长性最好的是白云山(得分31.089),最差的是太极集团(得分-7.053)。应从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增强创新力度,提高中药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加强优势资源整合,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中药上市公司规模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中药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我国中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