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8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7, 48(10):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0
    [摘要](563) [HTML](0) [PDF 404.99 K](1354)
    摘要:
    2  中药制剂的“药辅合一”及其应用价值
    张定堃 傅超美 林俊芝 柯秀梅 邹文铨 许润春 韩丽 杨明
    2017, 48(10):1920-19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1
    [摘要](1644) [HTML](0) [PDF 8.01 M](1458)
    摘要:
    “药辅合一”是中药制剂学中独特的用药理念、制药经验与哲学智慧。然而,一直存在传统经验整理不够,现代基础研究不足的缺陷。为此,阐述“药辅合一”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点,初步总结了中药制剂中常见的“药辅合一”现象及物理化学基础,探讨“药之为辅”与“辅之为药”的设计应用规律,并结合现代研究实例分析“药辅合一”思想对中药新辅料、新技术与新制剂研究的指导价值,以期从传统经验中探寻思路,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的融合,推动中药制剂学的传承与创新。
    3  基于粉体学性质分析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
    李远辉 伍振峰 李延年 李慧婷 杨明
    2017, 48(10):1930-19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2
    [摘要](1253) [HTML](0) [PDF 5.45 M](1440)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以中药浸膏粉为中间体加适宜的辅料制成,中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如粒径、吸湿性、流动性等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而干燥是制备中药浸膏不可或缺的操作单元之一,对浸膏的粉体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因此,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了各主要制粒方法的工程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制粒质量评价要素,并结合实验研究,以粉体学性质为视角探讨了浸膏干燥工艺与中药配方颗粒制粒质量的相关性,并提出应重视中药浸膏的干燥工艺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制粒质量。
    4  血清化学与网络药理学关联研究酸枣仁的体内效应成分
    李强 杜晨晖 张敏 闫艳 高耀 秦雪梅
    2017, 48(10):1936-19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3
    [摘要](1559) [HTML](0) [PDF 6.82 M](1224)
    摘要:
    目的 研究酸枣仁的血清移行成分,并构建入血成分-失眠靶点网络的效应物质研究模式。方法 应用RSLC-Q Exactive Orbitrap-HRMS技术建立大鼠口服酸枣仁水提物后含药血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空白血清与含药血清色谱图异同,扣除内源性成分干扰,鉴定血中主要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采用DrugBank数据库检索失眠相关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失眠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其次在TCMSP和CoolGeN数据库中分别检索酸枣仁入血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信息,将以上靶点集合与失眠蛋白网络进行映射,构建入血成分-失眠靶点网络。结果 鉴定与表征了大鼠血清中15个移行成分,包括6个黄酮类及1个代谢物、5个三萜皂苷类和2个生物碱类及1个代谢物。将入血成分靶点集合与失眠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映射,筛选到乌药碱、酸李碱、芹菜素、斯皮诺素和酸枣仁皂苷A 5种入血成分与失眠蛋白靶点具有相关性。3类不同成分所作用的失眠靶点有交集也各有特异性。皂苷类特异性靶点为γ-氨基丁酸受体;生物碱类特异性靶点为褪黑素受体。初步认为上述5种成分为酸枣仁治疗失眠的体内效应成分。结论 从体内化学成分群和潜在效应物质群2个层次共同锁定酸枣仁的效应物质,为酸枣仁体内效应成分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模式探索。
    5  UHPLC/MSn质谱树技术与Q/TOF联用在利舒康胶囊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郭晓敏 程捷恺 张明 李丹 曹忠莲 杨萍
    2017, 48(10):1944-19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4
    [摘要](1236) [HTML](0) [PDF 6.96 M](1307)
    摘要:
    目的 建立UHPLC/MSn质谱树技术与Q/TOF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复方制剂利舒康胶囊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以含有0.5%乙酸的甲醇-水(3: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液制备供试液,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以乙腈-甲醇(1:1)-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线性离子阱质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并进行多级质谱碎裂,Q/TOF高分辨质谱分别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并进行二级质谱碎裂。结果 在线性离子阱正、负离子多级质谱树的验证下,高分辨质谱在中药复方制剂利舒康胶囊中同时确认出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等各种电离模式下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22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结论 UHPLC-Q/TOF高分辨质谱与UHPLC/MSn质谱树推导技术的联用可以快速鉴定复杂体系中的化学成分,同时也为该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和药效物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6  尖叶假龙胆有效成分的活性追踪分离及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吕丽娟 任凯 那木汗 李旻辉
    2017, 48(10):1957-19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5
    [摘要](759) [HTML](0) [PDF 5.38 M](1173)
    摘要:
    目的 从尖叶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中寻找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较强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式,通过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利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研究尖叶假龙胆不同极性部位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HPLC法测定具有活性的单体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并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尖叶假龙胆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从尖叶假龙胆正丁醇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235也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12的保护作用在3.125~50.000 μmol/L呈一定剂量依赖性,浓度为50.000 μmol/L时,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而化合物35的保护作用在3.125~50.000 μmol/L内不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分别为25.000、3.125 μmol/L时,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经结构鉴定,化合物1235分别为雏菊叶龙胆酮、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当药醇苷及去甲基当药醇苷。结论 化合物1235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尖叶假龙胆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
    7  基于UPLC/LTQ-Orbitrap-MS技术的复方祖师麻片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彭琳秀 陈良慧 狄留庆 单进军 谢彤 康安 徐牛生
    2017, 48(10):1964-19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6
    [摘要](1246) [HTML](0) [PDF 5.62 M](1045)
    摘要: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复方祖师麻片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究复方祖师麻片抗R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药)组和复方祖师麻片组,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模型,雷公藤多苷片组和复方祖师麻片组分别ig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和复方祖师麻片,每天1次,连续31 d,各组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10、20、28天采集血浆样本。采用基于UPLC/LTQ-Orbitrap-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不同疾病时期代谢物的变化,分析药物的干预机制。结果 佐剂型关节炎引起体内氨基酸、脂类等多种代谢物紊乱。复方祖师麻片主要调控了其中12种异常代谢物的水平,对佐剂型关节炎的干预效果良好。结论 RA模型大鼠的多个小分子代谢物偏离正常状态,复方祖师麻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对模型大鼠干预效果相当,但两者改善异常代谢物的情况不同。复方祖师麻片主要通过下调继发性病变期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水平而达到治疗效果;雷公藤多苷片能有效抑制急性炎症期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
    8  HP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大黄素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冯素香 李蒙蒙 李晨 李先贺 王哲 张蕾 高宁宁
    2017, 48(10):1971-19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7
    [摘要](1303) [HTML](0) [PDF 4.75 M](1588)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HR/MS)方法,研究大黄素在正常与脑缺血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采用HPLC-Q-HR/MS内标法测定大黄素血药浓度,色谱柱为XBridgeTM C18柱(150 mm×2.1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3 mmol/L乙酸铵-甲醇,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2 min,30%甲醇;2~10 min,30%~60%甲醇;10~13 min,60%~30%甲醇;体积流量为0.3 mL/min;进样体积为5 μL;质谱条件:离子源为加热电喷雾离子化源(HESI),扫描方式为全扫模式,负离子模式检测。以DAS 3.0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黄素在正常与脑缺血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605.63±163.66)、(1 107.78±191.11)ng·h/mL,Cmax(81.96±20.72)、(91.65±16.82)ng/mL,VZ/F(851.03±97.30)、(1 051.87±119.88)L/kg,t1/2(10.31±1.61)、(23.13±3.56)h,tmax(0.75±0.22)、(0.75±0.16)h。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速、灵敏,适用于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9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益心舒片中多种成分定量测定研究
    孙志 侯朋艺 周霖 姜晓芳 左莉华 刘新 贾清泉 康建 张晓坚
    2017, 48(10):1977-19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8
    [摘要](1122) [HTML](0) [PDF 4.91 M](3945)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益心舒片中多成分(绿原酸、芦丁、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欧当归内酯A、丹参酮ⅡA)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平行反应监测(PRM)的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绿原酸、芦丁、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欧当归内酯A、丹参酮ⅡA分别在0.3~3.0、0.000 5~0.005 0、0.01~0.10、0.04~0.40、0.1~1.0、5.0~50.0、0.2~2.0、0.1~1.0、0.1~1.0、0.004~0.040、5.0~50.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9%~102%,RSD均小于3%;本研究所测成分在各批次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依次为绿原酸217.80~502.25 μg/g、芦丁0.50~0.59 μg/g、咖啡酸8.45~13.54 μg/g、阿魏酸2.61~3.56 μg/g、迷迭香酸66.70~188.56 μg/g、丹酚酸B 4 002.53~8 793.80 μg/g、丹酚酸A 158.04~321.65 μg/g、丹参酮I 127.72~612.48 μg/g、隐丹参酮75.56~285.70 μg/g、欧当归内酯A 2.68~3.98 μg/g、丹参酮ⅡA 2 921.86~6 085.88 μg/g。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益心舒片中多种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10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清血八味片中32种无机元素
    王宝丽 李志 荆淼 邹秦文 王金凤 马志强 周凯 林瑞超
    2017, 48(10):1983-19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09
    [摘要](695) [HTML](0) [PDF 6.22 M](1134)
    摘要:
    目的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清血八味片中Be、B、Na、Mg、Al、P、K、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Rb、Sr、Mo、Ag、Cd、Sn、Sb、Cs、Ba、Hg、Tl、Pb共32种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建立清血八味片无机元素指纹谱并分析其特征元素。方法 以硝酸加过氧化氢体系为消解试剂,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6Li、Sc、Y、Rh、In、Ho、Bi、Th元素为内标元素,采用ICP-MS法测定清血八味片中无机元素的量,绘制无机元素量分布曲线图,并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 测定的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各元素的检测限在0.001~6.390 μg/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4.36%~105.47%,RSD 1.53%~4.56%。通过无机元素量分布曲线分析建立了清血八味片的无机元素指纹谱,不同批次的样品均有相似的峰形,且不同无机元素量的多寡顺序趋于一致。经PCA筛选出清血八味片主要特征无机元素为Co、As、Ba、Ca、Sb、Ti、Ni、Fe、Cs、Se、P、Al、K。测定的样品中检测出Pb、Cd、As、Hg、Cu,5种重金属元素的量均低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限度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清血八味片中32种无机元素。通过对清血八味片无机元素的分析,可以为清血八味片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11  基于ICP-MS法分析银杏叶系列品种中25种无机元素
    赵一懿 郭洪祝 傅欣彤 陈有根
    2017, 48(10):1991-19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0
    [摘要](842) [HTML](0) [PDF 5.46 M](1079)
    摘要:
    目的 建立银杏叶制剂中25种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剂型银杏叶制剂中无机元素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25种无机元素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谱图,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25种无机元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50 0,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1.35%~108.86%,RSD在0.05%~4.45%。银杏叶制剂中检测了25种无机元素量,并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发现其谱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银杏叶片中元素Hg、Al、Cr的量较高,有害无机元素的量超标应引起关注。结论 通过无机元素在银杏叶制剂中的组成分布及其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为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12  HPLC法快速测定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刘慧妍 黄馨慧 张艳海
    2017, 48(10):1998-20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1
    [摘要](769) [HTML](0) [PDF 3.67 M](120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中药材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 Fructus papaya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方法 使用快速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静态萃取时间6 min,制备样品溶液,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cclaim C30色谱柱,以乙腈-0.2%醋酸(85:1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3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 样品提取时间为10 min,待测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且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在95.8%~102.7%,本法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且一法多用,可用于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测定。
    13  快速溶剂萃取-电雾式检测器同时测定酸枣仁中4种成分
    陈学松 张杨刚
    2017, 48(10):2002-20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2
    [摘要](674) [HTML](0) [PDF 3.98 M](956)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溶剂萃取(ASE)-电雾式检测器(CAD)同时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白桦脂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快速溶剂萃取系统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电雾式检测器对酸枣仁中目标成分进行同时检测。色谱柱为Thermo Syncronis C18(100 mm×3 mm,3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流量为0.5 mL/min,柱温为40 ℃,Corona Ultra电雾式检测器,雾化温度35 ℃。结果 优化了ASE参数,极大地提高了提取效率,通过1次进样,同时测定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斯皮诺素、白桦脂酸的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3~0.999 6,加样回收率在98.46%~102.02%。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酸枣仁药材的质量控制。
    14  马鞭草HPLC-CAD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的测定
    陈学松
    2017, 48(10):2007-20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3
    [摘要](906) [HTML](0) [PDF 3.79 M](866)
    摘要:
    目的 建立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的指纹图谱及同时测定马鞭草中同分异构体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方法。方法 分析柱为ThermoFisher AcclaimTM C30(150 mm×2.1 mm,3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进样量为5 μL;柱温20 ℃;电雾式检测器检测,雾化器温度为40 ℃。结果 5批不同产地的马鞭草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小于0.35%,相对峰面积RSD值在3.3%~4.40%。5批马鞭草药材中齐墩果酸的量在0.097%~0.136%,熊果酸的量在0.257%~0.478%,总量在0.354%~0.478%。结论 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HPLC-CAD)方法建立了马鞭草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了马鞭草药材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马鞭草的质量控制。
    15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7种成分
    刘慧妍 沈国滨
    2017, 48(10):2012-20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4
    [摘要](1150) [HTML](0) [PDF 4.22 M](1029)
    摘要:
    目的 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种成分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野菊花中7种成分的测定。结果 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野菊花药材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同时测定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是可行、准确的。
    16  湘产小花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筛选
    马晨 徐曙 单宇 刘飞 冯煦 王奇志
    2017, 48(10):2018-20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5
    [摘要](1012) [HTML](0) [PDF 4.94 M](1090)
    摘要:
    目的 研究小花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菌丝生长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 从小花吴茱萸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去氢吴茱萸碱(3)、二氢吴茱萸卡品碱(4)、吴茱萸卡品碱(5)、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6)、1-甲基-2-[(4Z,7Z)-4,7-十三碳二烯]-4(1H)-喹诺酮(7)、1-甲基-2-[(6Z,9Z)-6,9-十五碳二烯]-4(1H)-喹诺酮(8)、柠檬苦素(9)、石虎柠檬素A(10)、isolimonexic acid(11)、wuzhuyurutine B(12)、豆甾醇(13)、β-谷甾醇(14)、β-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5811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不同类型化合物在10 μg/mL质量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选择性抑菌作用。
    17  毛麝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谭冰心 彭光天 于思 冼建春 廖昌恒 何细新
    2017, 48(10):2024-20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6
    [摘要](1153) [HTML](0) [PDF 3.43 M](1050)
    摘要:
    目的 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数据分析以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麝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白桦脂醇(2)、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3)、乌苏酸(4)、对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富马酸(8)、己二烯二酸(9)、5,6-二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10)、7-羟基胡椒酮(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中分离得到。
    18  钩吻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琳 孙琳 刘慧颖 孟繁浩
    2017, 48(10):2028-20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7
    [摘要](912) [HTML](0) [PDF 4.25 M](955)
    摘要:
    目的 研究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学数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钩吻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钩吻素子(1)、钩吻素甲(2)、钩吻绿碱(3)、钩吻素己(4)、花椒毒素(5)、香柑内酯(6)、异茴芹内酯(7)、欧前胡素(8)、蛇床子素(9)、对羟基苯甲酸(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钩吻内酰胺(14)、16-表伏康树卡平碱(15)。结论 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19  栝楼桂枝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许文 吴献 黄鸣清 林羽 徐伟 褚克丹 林娜 陈立典
    2017, 48(10):2033-20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8
    [摘要](1441) [HTML](0) [PDF 7.81 M](1219)
    摘要:
    目的 对栝楼桂枝汤进行血清药物化学成分研究,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法快速鉴定栝楼桂枝汤经大鼠ig给药后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HPLC-Q-TOF-MS法采用Shimadzu Inertsil ODS-SP(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对空白血清、大鼠ig栝楼桂枝汤后的含药血清以及栝楼桂枝汤提取原液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通过比较色谱峰保留时间、质谱信息、质谱裂解方式,共确认了栝楼桂枝汤42个吸收入血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姜酚类、三萜皂苷类及没食子酰糖类等。结论 建立的HPLC-Q-TOF-MS鉴定栝楼桂枝汤血清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揭示栝楼桂枝汤对脑卒中后康复,在体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提供实验依据。
    20  基于炮制减毒思想的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郜丹 李晓菲 尹萍 王伽伯 孙洪胜 李飞 肖小河
    2017, 48(10):2044-20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19
    [摘要](1422) [HTML](0) [PDF 5.65 M](1353)
    摘要:
    目的 基于何首乌炮制前后的谱-毒相关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提高何首乌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何首乌生品及黑豆汁蒸制不同时间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表征各样品的化学信息,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再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结果 共指认出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中的7种主要共有成分反式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并基于谱-效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5个成分与何首乌毒性相关性较强。进一步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大黄素甲醚与顺式二苯乙烯苷对何首乌毒性贡献度较大,提示这2个成分可能是何首乌主要毒性成分。何首乌高压黑豆汁蒸至36 h后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结论 该研究可为何首乌的合理利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21  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优化及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研究
    谭梅娥 姜雯 曾诚 何承辉 邢建国
    2017, 48(10):2051-20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0
    [摘要](686) [HTML](0) [PDF 9.66 M](1302)
    摘要:
    目的 制备并优化田蓟苷固体脂质纳米粒(T-SL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吸收和转运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T-SLNs,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了考察,使用Caco-2细胞模型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T-SLNs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和转运进行了考察。结果 T-SLNs的最佳制备工艺:药脂比(质量比)0.11,大豆卵磷脂与脂质质量比1.26,聚山梨酯-80用量50.5 mg/mL,所制备的T-SLNs外观呈球形或类球形,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6.40±0.62)nm,PDI为0.165±0.080,Zeta电位为(-24.2±0.6)mV,包封率为(89.81±1.07)%,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8)中48 h累积释放率为(98.72±1.57)%。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结论 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制备T-SLNs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T-SLN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包封率,相同浓度下T-SLNs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和转运均高于田蓟苷组。
    22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风咳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张俊鸿 何雁 许燕 张爱玲 杨琴 饶小勇 杨世林 罗晓健
    2017, 48(10):2061-20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1
    [摘要](1217) [HTML](0) [PDF 4.60 M](991)
    摘要:
    目的 应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建立风咳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的设计空间并验证。方法 以风咳颗粒处方提取浓缩液为模型药,采用风险评估和Plackeet-Burmann设计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运用中心点复合设计(CCD)试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建立工艺设计空间。最后选取4个实验点,用来检验已建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风险评估和Plackeet-Burmann设计试验确定了进料速度和雾化压力为关键工艺参数;CCD试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并确定关键工艺参数进料速度和雾化压力的最佳范围分别为11%~14%和41.3~45.0 mmHg(1 mmHg=133.322 Pa),在这范围内的工艺参数均可以满足目标要求。结论 基于QbD理念建立风咳颗粒喷雾干燥工艺的设计空间,可以提高喷雾干燥过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为今后中试放大研究提供参考。
    23  HPLC-DAD法同时测定参丹散结胶囊中10种成分
    钱钧强 石芸 房志仲
    2017, 48(10):2067-20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2
    [摘要](616) [HTML](0) [PDF 4.52 M](1040)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参丹散结胶囊丹参酮ⅡA、厚朴酚、和厚朴酚、柚皮苷、新橙皮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白术内酯I 10种成分的HPLC-DAD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1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丹参酮ⅡA为270 nm,厚朴酚和和厚朴酚为294 nm,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283 nm,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为203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260 nm,白术内酯I为2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被测定的10种成分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均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精密度,重复性RSD值均< 2%,被测定样品在室温条件下10 h内稳定,各成分均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线性关系,丹参酮ⅡA、厚朴酚、和厚朴酚、柚皮苷、新橙皮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白术内酯I线性范围分别为112~560 μg/mL(r=0.999 6)、64~320 μg/mL(r=0.999 1)、48~240 μg/mL(r=0.999 3)、80~400 μg/mL(r=0.999 4)、80~400 μg/mL(r=0.999 5)、16~80 μg/mL(r=0.999 2)、16~80 μg/mL(r=0.999 1)、16~80 μg/mL(r=0.999 1)、40~200 μg/mL(r=0.999 2)、56~280 μg/mL(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43%~101.52%,RSD值均< 2.0%。6批参丹散结胶囊中丹参酮ⅡA、厚朴酚、和厚朴酚、柚皮苷、新橙皮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白术内酯I质量分数分别在0.829~0.840 mg/g、0.538~0.548 mg/g、0.360~0.369 mg/g、0.210~0.219 mg/g、0.111~0.118 mg/g、0.081~0.089 mg/g、0.070~0.078 mg/g、0.111~0.117 mg/g、0.072~0.080 mg/g、0.130~0.137 mg/g。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方法学验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是可用于参丹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
    24  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代谢通路分析
    周本宏 陈鹏 涂杰 吴玥 刘刚
    2017, 48(10):2072-20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3
    [摘要](736) [HTML](0) [PDF 7.63 M](1058)
    摘要: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考察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研究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石榴皮鞣质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单侧肾切除结合2次尾iv盐酸多柔比星的方法制备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ig给药8周,每周收集大鼠24 h尿液,用HPLC-MS对其检测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构建相应的代谢通路。 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给药后第8周各组大鼠尿液有明显的聚类现象,通过对重要变量的分析鉴定,筛选出10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色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代谢通路。结论 石榴皮鞣质干预下的肾小球硬化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聚类性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石榴皮鞣质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25  龙葵碱对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郭玲 盛华均 刘茜 杨清华 朱淑娟
    2017, 48(10):2081-20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4
    [摘要](776) [HTML](0) [PDF 12.72 M](1608)
    摘要:
    目的 探讨龙葵碱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龙葵碱处理U251细胞,采用CCK-8法、划痕法、Transwell法、Hochest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与侵袭、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龙葵碱对U251细胞的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05 μg/μL,其质量浓度在5~35 μg/μL时,能够抑制细胞增殖(P< 0.05);与对照组相比,龙葵碱组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随药物质量浓度增高而增强(P< 0.05),同时细胞也出现明显凋亡特征,并均呈浓度依赖性;免疫印迹法显示龙葵碱可使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Bcl-2/Bax值降低。结论 龙葵碱在有效剂量(5~35 μg/μL)对U251细胞增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龙葵碱可抑制U25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可以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使Bcl-2/Bax值降低,从而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生长。
    26  当归-红花药对活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金益 濮宗进 唐于平 尚尔鑫 史旭芹 沈娟 庞汉青 段金廒
    2017, 48(10):2087-20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5
    [摘要](1405) [HTML](0) [PDF 5.04 M](1184)
    摘要:
    目的 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红花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 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0:1)不同剂量当归-红花药对后,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效应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 发现当归-红花药对配比在0.8:1~1.1:1以及在当归剂量为0~5 g,红花8~11 g这个区域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相互作用值:-0.2~-0.8);在当归剂量为0~0.2 g,红花为0.2~1 g表现为拮抗作用,但拮抗作用不明显,相互作用值为0.2左右,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结论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可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药对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27  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研究
    樊慧蓉 李全胜 张爱杰 刘彦平 魏广力 司端运
    2017, 48(10):2093-209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6
    [摘要](858) [HTML](0) [PDF 5.76 M](1124)
    摘要:
    目的 研究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为柚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大鼠ig给予柚皮素,收集不同时间段胆汁、尿液、粪便和血浆,应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LC-QTRAP-MS)寻找和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各生物基质中的可能代谢产物。通过对柚皮素裂解规律的研究,解析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途径。结果 在ig给予柚皮素后大鼠的胆汁、尿、粪和血浆中共检测出1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甲基化以及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结论 柚皮素在大鼠体内经历了广泛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代谢产物以Ⅱ相的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通过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原型相当,胆汁中以结合型代谢产物为主,在粪便中转化为原型排泄。
    28  新疆荒地阿魏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阚萌萌 王恒 康东建 余风华 谭勇 朱芸
    2017, 48(10):2100-21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7
    [摘要](713) [HTML](0) [PDF 4.11 M](992)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荒地阿魏Ferula syreitschikowii 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方法 以96份新疆荒地阿魏种质资源为材料,从33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15条,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 共扩增获得292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89条,多态位点比率为99.01%,表明新疆荒地阿魏种质资源多态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相关统计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25 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4 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87 9,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00 0~0.828 7。UPGMA聚类结果显示96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13个亚类,能够将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区分开来。结论 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新疆荒地阿魏地理分布与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及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荒地阿魏品种鉴定提供相关依据。
    29  基于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分析何首乌代谢物积累的动态变化
    罗益远 刘娟秀 王锋 刘训红 王胜男 华愉教 兰才武 邢清清
    2017, 48(10):2105-21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8
    [摘要](1216) [HTML](0) [PDF 5.04 M](938)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15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别。结果 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间的化学组成得到明显区分;初步筛选出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间25种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出24个成分,其中共有9种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为揭示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30  多因素处理对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绍山 刘璇 王景富 余孟杰 黄钟杰 刘圆 张浩
    2017, 48(10):2111-21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29
    [摘要](1355) [HTML](0) [PDF 4.10 M](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温度、内源激素、授粉方式等条件对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促进云南重楼种子萌发技术体系,为重楼种子育苗提供科学指导,缓解目前重楼优质种源严重不足、商品药材严重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的瓶颈问题。方法 采用湿沙培养各条件下处理过的云南重楼种子,测定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并将催芽后的种子播种于大田,考察出苗率、平均出苗时间。结果 经4~18 ℃变温湿沙培养处理的重楼种子获得了较高的发芽率和出苗率;赤霉素处理能促进云南重楼种子的萌发,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00、200 mg/L赤霉素处理效果较好;人工授粉的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的种子(P< 0.05);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间发芽率和出苗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将除去外种皮的人工授粉的种子用100 mg/L赤霉素处理,经4~18 ℃变温湿沙培养至萌芽,萌芽种子播种于大田,可缩短云南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1年,获得高达80%以上的出苗率。
    31  龙胆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董丽萍 倪梁红 赵志礼 吴靳荣
    2017, 48(10):2116-21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30
    [摘要](1342) [HTML](0) [PDF 9.01 M](1248)
    摘要:
    龙胆属Gentiana L. 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最大的属。该属植物中含有大量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尤其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具有较好的保肝、抗炎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龙胆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类综述,以期为龙胆属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32  天然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研究进展
    郭洁茹 朱虎成 唐芳 张锦文
    2017, 48(10):2129-21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31
    [摘要](1069) [HTML](0) [PDF 12.01 M](1476)
    摘要:
    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oroglucinols,PPAPs)为藤黄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结构新颖,且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抑郁等多种生物活性,是目前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对近年来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26个天然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化学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3  防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双利 姜程曦 赵岩 许永华 王壮 张连学
    2017, 48(10):2146-21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32
    [摘要](2651) [HTML](0) [PDF 5.58 M](1396)
    摘要:
    防风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应用广泛。防风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色原酮、香豆素、挥发油等。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解热、镇痛和抗炎等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防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为防风的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34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资源化的理论与模式分析
    李洁 申俊龙 David Qian
    2017, 48(10):2153-21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10.033
    [摘要](798) [HTML](0) [PDF 5.24 M](1052)
    摘要: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基于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循环经济与价值创新理论,对中药资源产业化废弃物资源化思路与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精细高值增值资源化模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资源化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废弃物资源化的策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