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7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6, 47(7):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0
    [摘要](583) [HTML](0) [PDF 795.83 K](1429)
    摘要:
    2  关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范围的探讨
    周跃华 徐增莱
    2016, 47(7):1061-10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1
    [摘要](1563) [HTML](0) [PDF 774.06 K](2741)
    摘要:
    根据已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及附录二,结合我国法定药材标准收载情况,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范围进行探讨。初步建议可考虑将145种药材、160个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范围。此外,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2批)》(讨论稿)中同时被我国法定药材标准收载的物种进行了整理,其中有35种药材、50个物种可考虑列入保护名录。整理的内容可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的修订提供参考。
    3  姜黄化学成分研究
    崔语涵 安潇 王海峰 冯宝民 陈刚 裴月湖
    2016, 47(7):1074-10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2
    [摘要](1479) [HTML](0) [PDF 787.50 K](2445)
    摘要:
    目的 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姜黄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没药酮(1)、环姜黄素(2)、环去甲氧基姜黄素(3)、异环去甲氧基姜黄素(4)、姜黄素(5)、去氧姜黄素(6)、阿魏酸甲酯(7)、香草醛(8)、对羟基苯甲酸(9)、4-(4-羟基苯基)-2-丁酮(10)、4-(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丁酮(11)、4-(4-羟基苯基)-3-丁烯-2-酮(12)、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丁烯-2-酮(13)。结论 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5-羟基没药酮;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4  黄花三宝木中的二萜类化合物研究
    黄荣韶 叶春秀 覃其昶 蓝芳 马仲辉 李良波
    2016, 47(7):1079-10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3
    [摘要](1364) [HTML](0) [PDF 760.49 K](1452)
    摘要:
    目的 研究广西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中二萜类成分。方法 用色谱分离法对黄花三宝木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信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花三宝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goxyphin A(1)、3,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2)、3,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3)、10,16α-二羟基-异贝壳杉烷(4)、3,5,16α-三羟基-对映贝壳杉烷(5)、8α-羟基-3,4-开环海松烷-4,15(18)-二烯-3-酸(6)、8α-羟基-3,4-开环海松烷-4,15(8)-二烯-3-酸甲酯(7)、3,4-开环海松烷-4,8(9),15(18)-三烯-3-酸甲酯(8)、trigoflavidone A(9)、克罗烷-2,4,11-三烯-17-酸甲酯(10)、3α-羟基-贝壳杉烷-16-烯(11)、13α-羟基-16-烯-贝壳杉烷-18-酸甲酯(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花三宝木中分离得到。
    5  芦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清茹 李娟 赵小芳 徐博 彭文达 李顺祥
    2016, 47(7):1084-10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4
    [摘要](1545) [HTML](0) [PDF 771.09 K](1583)
    摘要:
    目的 研究芦竹Arundo donax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芦竹根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芦竹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正二十二烷(2)、十四烷酸甘油酯(3)、3,7-二羟基-5,6-桥氧-8(14),22-二烯麦角甾醇(4)、3,7-二羟基-5,6-桥氧-8(9),22-二烯麦角甾醇(5)、3β-羟基-5,8-桥二氧-6,22-二烯麦角甾醇(6)、3,6-二酮-4-烯豆甾醇(7)、3β-羟基-6,9-桥氧-7,22-二烯麦角甾醇(8)、3,6,9-三羟基-22-烯豆甾醇(9)、3,4,5-三甲氧基-苯酚(10)、2,6-二甲氧基-1,4-苯醌(11)、芥子醛(12)、对羟基肉桂酸(13)、β-谷甾酮(14)、α-细辛醚(15)、4-十二烷基苯甲醛(16)、β-谷甾醇(17)、α-波甾醇(18)、对羟基苯甲醛(19)、熊果酸(20)、N-乙酰色胺(21)、胡萝卜苷(22)、(-)-丁香树脂醇(23)。结论 所得化合物中除β-谷甾醇外的2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芦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唐古特白刺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赵建强 辛海量 蒋益萍 梅丽娟 陶燕铎
    2016, 47(7):1090-10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5
    [摘要](1365) [HTML](0) [PDF 779.47 K](1708)
    摘要:
    目的 对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唐古特白刺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氧代-β-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2)、blumenyl C β-D-glucopyranoside(3)、blumenyl A β-D-glucopyranoside(4)、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5)、citrusin B(6)、nikoenoside(7)、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和吲哚-3-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7  基于UPLC-ESI-IT-TOF/MS方法的芪苓温肾消囊方化学成分分析
    张晓川 王玉 张依倩 霍志鹏 何毅 李萍
    2016, 47(7):1094-11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6
    [摘要](1443) [HTML](0) [PDF 878.74 K](1814)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UPLC-ESI-IT-TOF/MS分析方法对芪苓温肾消囊方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初步推测可能的起效成分。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ESI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通过对照品比对、质谱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共指认出来源于黄芪、淫羊藿、苍术、丹参4味药材共36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19个黄酮类成分、11个酚酸类成分、4个三萜皂苷类成分、1个倍半萜苷类及1个生物碱类成分。结论 对芪苓温肾消囊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初步阐明了芪苓温肾消囊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对于复方中药化学成分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8  杜仲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2016, 47(7):1101-11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7
    [摘要](1146) [HTML](0) [PDF 760.54 K](1645)
    摘要:
    目的 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9  提取浓缩对琼玉膏品质一致性的影响
    汤亚 沈红 武洁 徐金娣 李松林
    2016, 47(7):1106-11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8
    [摘要](973) [HTML](0) [PDF 1.08 M](1252)
    摘要:
    目的 研究较长时间提取和浓缩对琼玉膏品质的影响,探讨琼玉膏主成分在提取和浓缩过程中的降解、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HPLC-MS方法同时测定琼玉膏中主要活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梓醇、密力特苷、毛蕊花糖苷、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20(S)-Rg3、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o和茯苓酸,比较不同提取和浓缩时间重复制备样品中10种成分质量分数标准差(SD)的累加值,考察提取和浓缩时间对琼玉膏品质的影响。结果 随着提取和浓缩时间的延长,10种活性成分的总量和部分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改变,同时重复制备样品质量分数误差累加值随提取和浓缩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提取和浓缩时间可显著影响琼玉膏活性成分转化程度,从而影响其品质的一致性。
    10  以姜黄清脂分散片为模型药物研究吸水性在中药分散片崩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再验证
    韩雪 李剑 韩丽 张定堃 张喻娟 马悦 杨明
    2016, 47(7):1112-11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09
    [摘要](1192) [HTML](0) [PDF 1.01 M](1456)
    摘要:
    目的 验证吸水性在中药分散片崩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中药分散片崩解迟缓的解决方法提供思路。方法 以油性物料姜黄清脂分散片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原料药(姜黄清脂分散片、乳糖片)、不同辅料组成的姜黄清脂分散片以及微粉硅胶改性前后的姜黄清脂分散片的吸水性、崩解过程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研究吸水性对片剂崩解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辅料处方[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PVP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的姜黄清脂片的吸水性均弱于乳糖片,其崩解过程也较慢;调整辅料比例后不同辅料处方姜黄清脂片的吸水性能排序为CMS-Na-PVPP(1:1) >PVPP >CMS-Na,崩解过程排序也相同;微粉硅胶对姜黄提取物进行改性后以上3种辅料处方的吸水能力均增强,崩解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研究证明了吸水性是影响中药分散片崩解的关键因素,采用微粉硅胶与原料药共研磨,是解决中药分散片崩解迟缓问题的重要工艺技巧。
    11  基于熵权法的多目标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
    田彦芳 万海同 朱紫烨 郑平平 虞立 何昱
    2016, 47(7):1118-11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0
    [摘要](1185) [HTML](0) [PDF 1.14 M](1346)
    摘要:
    目的 联用熵权法、Plackett-Burman设计(PBD)与Box-Behnken设计(BBD),多目标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方法 在构建甘草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以6种黄酮类成分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苷、异甘草苷和新异甘草苷的回收率为检测指标,筛选12种大孔树脂中最佳型号。熵权法赋予6种黄酮类成分的回收率客观权重,计算综合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运用PBD筛选显著性影响因素,结合BBD优选大孔树脂富集甘草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ADS-7型大孔树脂对甘草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富集选择性最高。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pH值4.5,上样质量浓度0.20 g/mL,上样量1.0 g/g,上样体积流量0.6 mL/min,6.7 BV的83%乙醇以1.0 mL/min体积流量洗脱。纯化后6种黄酮类成分的回收率为86%~97%,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93.32%,实验所得综合评价为93.05%,相对偏差1.17%。结论 联用熵权法、PBD与BBD筛选甘草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是科学可行的,可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的多目标寻优提供借鉴。
    12  RP-HPLC-ELSD法分离制备抗肿瘤成分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差向异构体
    杨春红 张瑜 张赛楠 路静静 崔炯谟 赵余庆
    2016, 47(7):1126-11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1
    [摘要](963) [HTML](0) [PDF 912.80 K](1187)
    摘要:
    目的 以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ELSD)法为基础,大量分离制备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5-OH-PPD)差向异构体,比较间隔连续进样法和离线制备法大量分离制备25-OH-PPD差向异构体的制备效率,探寻出最佳的分离制备色谱法。方法 分别对间隔连续进样法以及离线制备法在不同比例的流动相和不同进样量下对25-OH-PPD差向异构体分离制备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比较制备效率、转移率等筛选出最佳的制备方法。结果 2种方法最佳分离制备色谱条件和制备结果:间隔连续进样法流动相为甲醇-水(83:17),体积流量20 mL/min,进样质量浓度20 mg/mL,进样量1 mL,20(S)-25-OH-PPD的制备效率为18.01 mg/h,20(R)-25-OH-PPD的制备效率为35.36 mg/h;离线制备法流动相为甲醇-水(81:19),体积流量20 mL/min,进样质量浓度200 mg/mL,进样量2.5 mL;20(S)-25-OH-PPD的制备效率为50.55 mg/h,20(R)-25-OH-PPD的制备效率为51.93 mg/h。结论 离线制备法分离制备效率优于小质量浓度间隔连续进样法,离线制备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制备量大,为25-OH-PPD差向异构体混合物的大量分离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地黄生品与炮制品中8个糖类成分及不同炮制时间点其量变化分析
    张文婷 岳超 黄琴伟 袁堃 严爱娟 石上梅
    2016, 47(7):1132-11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2
    [摘要](1129) [HTML](0) [PDF 816.34 K](1480)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分析地黄生品及炮制品中8种糖类成分,探索炮制时间对地黄中糖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0.8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结果 果糖、葡萄糖、蔗糖、密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分离良好。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8种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在0.9984~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103.2%。不同炮制时间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地黄中糖类成分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在炮制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果糖、葡萄糖、密二糖和甘露三糖明显上升。结论 地黄生品与炮制品中糖类比例明显不同,不同炮制时间地黄中糖类成分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14  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周菲菲 王彬杰 张元媛 毕开顺 陈晓辉 张晖芬
    2016, 47(7):1137-11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3
    [摘要](1320) [HTML](0) [PDF 829.59 K](1287)
    摘要:
    目的 建立冠心舒通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在280 nm波长下,以0.05%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测定10批冠心舒通胶囊样品,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9版)建立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照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通过10批样品的测定,建立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共标定45个共有色谱峰,34个共有峰归属到各药材,其中5个共有峰来源于广枣,23个共有峰来源于丹参,7个共有峰来源于丁香(其中1号峰为广枣和丁香共有),并通过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13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1号峰)、丹参素(3号峰)、原儿茶酸(5号峰)、原儿茶醛(6号峰)、鞣花酸(10号峰)、迷迭香酸(16号峰)、丹酚酸B(19号峰)、丹酚酸A(23号峰)、丁香酚(24号峰)、二氢丹参酮Ⅰ(30号峰)、隐丹参酮(34号峰)、丹参酮Ⅰ(35号峰)、丹参酮ⅡA(39号峰)。结论 此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冠心舒通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5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驴胶补血颗粒补血作用机制研究
    刘彩春 刘欢 谷陟欣 秦雪梅 田俊生
    2016, 47(7):1142-11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4
    [摘要](1242) [HTML](0) [PDF 1.24 M](1565)
    摘要:
    目的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乙酰苯肼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驴胶补血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乙酰苯肼制备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造模1周后,给药组ig驴胶补血颗粒水溶液(8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ig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持续2周。采集大鼠血清进行1H-NMR检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脂质、乳酸以及丙酮水平升高,丙氨酸、缬氨酸、肌酐、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以及精氨酸水平下降。给予驴胶补血颗粒后大鼠血清中上述11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驴胶补血颗粒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肠菌代谢等代谢途径的调节。
    16  基于microRNAs的石荠苧总黄酮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吴方 余陈欢 俞文英 胡毅翔 王丹仙 俞冰
    2016, 47(7):1149-11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5
    [摘要](1297) [HTML](0) [PDF 1.25 M](1419)
    摘要:
    目的 从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角度研究石荠苧总黄酮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方法 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石荠苧总黄酮组,将甲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适应株A/PR/8/34经鼻滴入模型组和石荠苧总黄酮组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性肺炎模型,观察比较石荠苧总黄酮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miRNAs的表达丰度差异;采用miranda、mirbase、targetscan 3个数据库预测差异miRNAs的靶基因,并通过KEGG分析靶基因的相关功能;采用蛋白印迹法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石荠苧总黄酮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肺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增加,调节异常表达的miRNAs水平趋于正常;KEGG分析这些miRNAs所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JAK-STAT、TLR3等信号通路;Western blotting证实石荠苧总黄酮可调整感染小鼠异常表达的靶蛋白水平。结论 石荠苧总黄酮可通过调控小鼠体内miRNAs的表达发挥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
    17  女贞子水提液对去卵巢大鼠骨结构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
    郭鱼波 王丽丽 马如风 王亮 杨美娟 唐雨晴 柳辰玥 朱如愿 刘海霞 赵丹丹 莫芳芳 牛建昭 高思华 李彧 张东伟
    2016, 47(7):1155-11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6
    [摘要](1580) [HTML](0) [PDF 1.87 M](1575)
    摘要:
    目的 探讨女贞子水提液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作用和骨代谢调节作用。方法 用去卵巢方法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大鼠仅切除卵巢周围与卵巢体积大小相同的脂肪。实验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伦膦酸钠(0.12 g/kg)组、女贞子水提液(3.5 g/kg)组,每组9只。各组均ig给药,连续12周。实验结束时,用生化法测定血清钙(S-Ca)、血清磷(S-P)、尿钙(U-Ca/Cr)、尿磷(U-P/Cr)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量;用ELISA法测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I)、骨钙素(OCN)和尿脱氧吡啶林(DPD)的量;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分别用骨密度仪、VivaCT和万能试验机评价骨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女贞子水提液可以明显抑制去卵巢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上升,升高去卵巢大鼠S-Ca、S-P、HDL-C和PINP量,降低U-Ca/Cr和U-P/Cr水平,降低血清中LDL-C、TC、TG、ALP、OCN和CTX-I水平以及尿中DPD的量(P<0.05、0.01)。女贞子水提液可以升高去卵巢大鼠的股骨和椎骨骨密度(BMD),改善股骨的微结构,增加骨强度。结论 女贞子水提液能升高去卵巢大鼠的BMD,提高骨强度,其作用机制与调节钙、磷代谢,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代谢有关。
    18  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肺部药物释放及局部安全性初步评价
    胡春晖
    2016, 47(7):1163-11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7
    [摘要](1080) [HTML](0) [PDF 1.09 M](1549)
    摘要:
    目的 对制备的猫爪草提取物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RTRE-ISG)进行肺部滞留性、安全性及局部药物浓度的评价。方法 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猫爪草提取物(70%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磁力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制备得到RTRE-ISG。大鼠通过气管介入给药后,测定肺部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水平,筛选出相对安全的处方;再采用Cy5.5作为荧光染料,借助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RTRE-ISG肺部滞留性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改良肺泡灌洗技术,对大鼠肺部进行灌洗,测定局部药物浓度。结果 1%海藻酸钠RTRE-ISG在肺部安全性较好,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显示其可在肺部滞留120~144 h,肺部局部药物浓度的测定显示1%海藻酸钠RTRE-ISG在5 h释放达到峰值为5.24μg/mL,144 h药物浓度为0.08μg/mL。结论 RTRE-ISG在肺部可滞留120 h以上,可为中药治疗肺结核提供一种新型的缓释制剂。
    19  丹红注射液对共培养体系中平滑肌细胞舒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王冰瑶 吴晓燕 樊官伟
    2016, 47(7):1169-11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8
    [摘要](855) [HTML](0) [PDF 1.28 M](1815)
    摘要: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在共培养体系中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舒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A7r5、Ea.Hy926为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丹红注射液对单独培养的A7r5细胞中肌球蛋白轻链(MLC)和磷酸化MLC(P-MLC)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其对A7r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A7r5细胞钙调蛋白(CaM)mRNA表达的变化,MTT法观察其对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A7r5细胞增殖的影响;最后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检测丹红注射液对共培养体系中A7r5细胞MLC、P-MLC的蛋白表达以及环磷酸腺苷(cAMP)分泌的影响。结果 丹红注射液(10μL/mL)能降低单独培养的A7r5细胞中P-MLC/MLC的值(P<0.05)和CaM mRNA表达(P<0.01),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MLC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也可降低共培养体系中A7r5细胞P-MLC/MLC值(P<0.05),并增加cAMP的分泌(P<0.01),此外还能抑制PDGF-BB诱导的A7r5细胞增殖(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通过降低P-MLC/MLC值和CaM的mRNA表达直接使平滑肌舒张,也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因子间接增加共培养体系中平滑肌细胞cAMP的分泌,使平滑肌细胞舒张。
    20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姜昕 唐敏婕 杜闻媛
    2016, 47(7):1176-11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19
    [摘要](1024) [HTML](0) [PDF 782.34 K](1401)
    摘要:
    目的 探究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除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内服治疗外,住院期间给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出院后给予止咳平喘贴穴位贴敷3周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有显著改善(P<0.05),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痰量、喘息发作、紫绀、心悸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患者好转更为显著,St.George'S呼吸疾病调查问卷(SGRQ)调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程度,从而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21  当归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雒军 王引权 温随超 夏琦 荔淑楠 王振恒
    2016, 47(7):1180-11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0
    [摘要](714) [HTML](0) [PDF 962.06 K](1436)
    摘要:
    目的 克隆当归Angelica sinensis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s,COMT)编码基因全长cDNA,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提取当归叶片总RNA为cDNA合成模板,利用同源克隆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当归COMT全长cDNA,并利用NCBI、ExPASy网站上的Blast N、Blast P、ORF Finder、Compute PI/Mw、ProtScale、PROSITE、SWISS-MODEL等序列在线分析工具和MEGA、DNAMAN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COMT全长cDNA序列,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KP188587)。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DNA全长为1436 bp,其中包括5'-UTR(76 bp)和3'-UTR(362 bp),含有1个109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编码36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0230,理论等电点(pI)为5.43;无信号肽,具有典型的Ⅱ型氧甲基转移酶结构域SAM_OMT_Ⅱ。结论 首次克隆当归COMT基因全长cDNA,为当归COMT基因功能研究和当归阿魏酸生物合成与调控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22  杭菊DFR基因克隆及其在花中表达特征分析
    陈璐 汪涛 郭巧生 张晓明 宋玲珊
    2016, 47(7):1187-11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1
    [摘要](1008) [HTML](0) [PDF 666.90 K](1358)
    摘要:
    目的 克隆杭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研究其在花芽分化期及开花期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DF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从杭菊头状花序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转化、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并拼接;采用基于内参基因的相对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表达量特征。结果 得到全长1152 bp的杭菊DFR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1029 bp,共编码342个氨基酸。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该基因与其他植物的DFR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RT-PCR表明该基因在花芽分化时期不同阶段以及开花期不同时期花不同部位中表达量均有差异。花芽分化时期杭菊DFR基因在50 d表达量最高;开花期该基因在时期I的管状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时期Ⅱ的花序托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克隆得到杭菊DFR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表达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量在花蕾膨大成熟到舌状花开放30%的时间段内最高。该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该基因在杭菊中的表达与催化产物的关系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3  湖南产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张旻桓 金晓玲 成仿云 卢惊鸿 吴莎
    2016, 47(7):1193-11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2
    [摘要](1369) [HTML](0) [PDF 666.72 K](1175)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掌握湖南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生物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7条,对源自湖南省内牡丹种质资源及部分实生后代共47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实验。结果 共扩增获得77条带型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7条,多态位点比率为87.01%,表明湖南产牡丹种质资源多态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经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95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8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859;各品种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介于0.5325~0.9610,平均为0.7515。UPGMA作图法将47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3个亚类,很好地将不同来源的品种区分开来。结论 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湖南产牡丹品种间亲缘关系及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耐湿热牡丹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4  白英毛状根的培养与薯蓣皂苷元的测定
    陈宇 董瑜 张楷燕 孙一铭 程孟琪 张来 孙敏
    2016, 47(7):1199-12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3
    [摘要](952) [HTML](0) [PDF 1.82 M](1253)
    摘要:
    目的 建立白英Solanum lyratum毛状根诱导与培养体系,筛选出薯蓣皂苷元高产的毛状根无性系。方法 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感染白英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建立白英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采用HPLC法检测薯蓣皂苷元量。结果 菌液浸染时间为10 min、共培养时间为4 d可获得最佳转化效果,毛状根诱导率为83.33%。HPLC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白英植株中叶片的薯蓣皂苷元量最高,为1.742 mg/g。毛状根中薯蓣皂苷元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620 mg/g,是白英叶片的2.652倍。结论 通过白英毛状根离体培养,可以高效率地获得薯蓣皂苷元。
    25  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
    刘娟秀 罗益远 刘训红 宋建平 侯娅 马阳 华愉教 王胜男
    2016, 47(7):1204-12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4
    [摘要](1109) [HTML](0) [PDF 618.52 K](1140)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采收期苍耳草Xanthium sibiricum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阿魏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及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量。结果 不同采收期苍耳草中酚酸类及蒽醌类成分的量呈动态变化,总酚酸量7月中旬较高,总蒽醌量7月下旬较高;绿原酸、原儿茶醛、阿魏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5种主要酚酸总量7月中旬较高,其中绿原酸量以6月下旬较高,其余均以7月中旬较高。结论 为确定苍耳草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
    26  钝叶决明花粉粒体外萌发及花药培养
    李培江 聂志佩 余竟 米瑶 李关荣
    2016, 47(7):1210-12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5
    [摘要](1121) [HTML](0) [PDF 1.16 M](1868)
    摘要:
    目的 观察钝叶决明Senna obtusifolia花粉粒形态,测定花粉活力,确定花粉萌发最适条件和花药诱导培养产生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及其倍性鉴定,为决明单倍体育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小孢子压片显微观察花粉粒形态;I2-KI染色法观测花粉活力并确定活力最大的花蕾大小;液体培养结合显微观察确定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组成、温度和萌发时间;醋酸洋红染色法确定小孢子发育时期;花药离体培养确定产生愈伤组织的条件;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鉴定愈伤组织倍性。结果 钝叶决明花粉粒呈椭球形并具有3条萌发沟,多为2孔萌发;花蕾纵径为1.0~1.1 cm时,花粉的活力最高;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是10%蔗糖+1%硼酸,以25℃培养1~3 h为最佳萌发期;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0.9~1.1 cm;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 mg/L 6-BA+2.0 mg/L NAA+3%蔗糖+0.6%琼脂;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1.0 mg/L 6-BA+1.0 mg/L IAA+1.0 mg/L 2,4-D+1.0 mg/L GA3+3%蔗糖;愈伤组织存在倍性分离现象,具有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结论 钝叶决明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液是10%蔗糖+1%硼酸;花药离体培养最佳时期为花蕾纵径为0.9~1.1 cm,获得的嵌合体花药愈伤组织为进一步进行决明单倍体诱导和育种奠定了基础。
    27  藏药角茴香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张瑞飞 查色 尹旭 白睿峰 李媛 屠鹏飞 柴兴云
    2016, 47(7):1217-12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6
    [摘要](1378) [HTML](0) [PDF 726.99 K](2131)
    摘要:
    角茴香为罂粟科角茴香属植物,是民族药和地方习用药材,以藏药最为常用,具清热、解毒、镇痛之功效,治疗"赤巴"等多种热症、瘟疫及瘟毒。角茴香及其同属植物主要有效成分为异喹啉类生物碱,角茴香属植物有抑菌、保肝、镇痛抗炎、抗病毒等作用。针对角茴香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28  药用植物废弃物再利用研究现状
    张晓燕 龚苏晓 张铁军 陈常青
    2016, 47(7):1225-12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7
    [摘要](812) [HTML](0) [PDF 618.94 K](1796)
    摘要:
    中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剩余丰富的非药用部位和药渣,产量巨大,但因其药用价值不及药用部位大而被废弃,对不同种类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及药材使用后药渣中化学成分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材废弃物综合再利用及药用植物废弃物药学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9  中药多靶点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施叶叶 马程遥 苗筠杰 陈勇 陈建伟 李祥
    2016, 47(7):1230-12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8
    [摘要](1210) [HTML](0) [PDF 627.94 K](1536)
    摘要: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多药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化学药逆转剂通常毒副作用大,作用机制单一,制约着其临床应用。而中药有高效、低毒、多靶点的特点,在逆转多药耐药白血病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近些年白血病多药耐药的机制,综述中药单体成分、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以探讨中药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前景。
    30  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卢成淑 冯宁 南国 张虎 邓旭 吴红华
    2016, 47(7):1236-12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29
    [摘要](883) [HTML](0) [PDF 711.58 K](2429)
    摘要:
    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提取物及其所含化学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可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其中以主要活性部位和化学成分(如挥发油和β-细辛醚等)近年来在改善学习记忆和防治AD方面的报道最多。在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基础之上,概述了石菖蒲提取物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AD不同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1  我国中药产业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张笑笑 汤少梁 殷爱玲
    2016, 47(7):1243-12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7.030
    [摘要](1075) [HTML](0) [PDF 666.45 K](1520)
    摘要:
    为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德尔菲法和产业安全理论建立中药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灰色预测法收集中药产业相关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13年我国中药产业安全进行评价及实证分析。中药材价格、中药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中药产业研发费用及中药专利对中药产业安全影响大;我国中药产业2007-2010年不安全,2011-2013年基本安全。通过实证分析对中药产业安全进行评价,结论可靠,对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