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7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录
    2016, 47(3):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0
    [摘要](555) [HTML](0) [PDF 965.41 K](1466)
    摘要:
    2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郭慧 崔扬 王秋红 匡海学
    2016, 47(3):363-3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1
    [摘要](1301) [HTML](0) [PDF 644.20 K](2019)
    摘要: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思想与中医药研究思想的整体观相似。近几年,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在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初步分析并总结了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  紫玉盘内生真菌节菱孢中1个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李浩华 周燕燕 陈玉婵 孙章华 严寒静 郭晓玲 章卫民
    2016, 47(3):369-3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2
    [摘要](1456) [HTML](0) [PDF 788.93 K](1860)
    摘要:
    目的 研究紫玉盘内生真菌节菱孢Arthrinium sp. A092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以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和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为供试细胞株,采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节菱孢菌丝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5-trimethyl-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1)、decarboxycitrinone(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flemingipanic acid(6)、吲哚-3-羧酸(7)、过氧化麦角甾醇(8)、对羟基苯甲酸(9)、4-羟基苯甲醛(10);化合物3对SF-268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63.8和57.2 mmol/L,化合物8对SF-268、MCF-7和NCI-H460的IC50值分别为50.6、32.3、39.0 m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节菱孢异香豆素A,化合物357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4  金樱子根三萜类的化学成分研究
    代华年 马国需 邹节明 钟小清 周艳林 黄小燕 袁经权 许旭东
    2016, 47(3):374-3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3
    [摘要](1362) [HTML](0) [PDF 770.92 K](1659)
    摘要:
    目的 研究金樱子Rosa laevigat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柱对金樱子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金樱子根的二氯甲烷及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iga-ichigosides F2(1)、野蔷薇亭(2)、阿江榄仁亭(3)、构莓苷F1(4)、蔷薇酸(5)、号角树酸3-甲酯(6)、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7)、坡模酸(8)、2α,3α-二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9)、3β-E-feruloyl corosolic acid(10)、覆盆子酸(11)、2-O-乙酰基野鸭椿酸(12)、12,13-dihydromicromeric acid(13)。结论 化合物367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为首次从蔷薇属中分离得到。
    5  粉萆薢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朱丹 李淑青 袁永兵 邵岩岩 杨光辉 毛鑫 吴玲芳 张晓雪 梁文仪 陈文静 石任兵 张兰珍
    2016, 47(3):379-3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4
    [摘要](1231) [HTML](0) [PDF 775.37 K](1734)
    摘要:
    目的 研究粉萆薢(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干燥根茎)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粉萆薢脂溶性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3个二芳基庚烷类和一些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羟基苯基)-4,6-庚烷-3-酮(1)、1,7-双-(4-羟基苯基)-1,4,6-庚三烯-3-酮(2)、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3)、大黄素(4)、7-羟基-2,6-二甲氧基-1,4-菲醌(5)、薯蓣皂苷元(6)、鲁可斯皂苷元(7)、山柰酚(8)、(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9)、5-羟甲基糠醛(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二十六烷酸(13)。结论 化合物45781213为首次从粉萆薢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猕猴桃藤山柳化学成分研究
    肖世基 郭大乐 何达海 夏兵 陈放 丁立生 周燕
    2016, 47(3):383-3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5
    [摘要](1257) [HTML](0) [PDF 770.34 K](1867)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猕猴桃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 subsp. actinid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夏枯草皂苷A(1)、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丝桃苷(6)、1,3,6-三-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1,2,3,6-四-O-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儿茶素(9)、棓儿茶素(10)、原花青素B3(11)、原儿茶酸(12)、丁香酸(13)、香草酸(14)、7-羰基贝壳杉烯内酯(15)、豆甾-3,6-二酮(16)、豆甾-4-烯-3,6-二酮(17)、蒲公英赛烷醇(18)、β-谷甾醇(19)。结论 化合物1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杜鹃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小平 原文珂 李建烨 汤雅琪 邓艳兰 刘新桥
    2016, 47(3):388-3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6
    [摘要](1376) [HTML](0) [PDF 764.91 K](1693)
    摘要:
    目的 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假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杜鹃兰假鳞茎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3'-三羟基联苄(1)、7-羟基-4-甲氧基菲- 2-O-β-D-葡萄糖(2)、lignan glycoside(3)、ibotanolide A(4)、3,3'-二羟基-5-甲氧基-2,4-二(对羟基苄基)-联苄(5)、5,4'-二羟基-二苯乙基-3-O-β-D-葡萄糖苷(6)、3'-β-D-glucopyranosyloxy-4,5'-dihydroxy-3-methoxy-1,2-diphenylethane(7)、2,2',7,7'-四羟基-4,4'-二甲氧基菲-1,1'-二菲(8)、7-羟基-2,4-二甲氧基菲(9)、β-胡萝卜苷(10)、对羟基苯甲醛(11)。结论 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采用UHPLC-Triple-TOF-MS法鉴定松萝主要酚酸类化学成分
    马英华 田婷婷 解伟伟 靳怡然 许慧君 张兰桐 杜英峰
    2016, 47(3):392-4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7
    [摘要](1275) [HTML](0) [PDF 893.85 K](1881)
    摘要: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Triple-TOF-MS)快速鉴定松萝中酚酸类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3u C18色谱柱(150 mm×2.0 mm,3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甲酸)-水(0.05%甲酸-4 mmol乙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模式采集样品数据,根据高分辨数据并结合二级质谱信息快速鉴定松萝中酚酸类有效成分, 诸如地弗地衣酸、松萝酸、苔色酸等。结果 鉴定出松萝中17种酚酸类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缩酚酸类、二苯骈呋喃类、多取代单苯环类化合物,并对其初步裂解规律进行总结。结论 通过UHPLC-Triple-TOF-MS联用技术,为鉴定松萝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
    9  青黛饮片亲水性改性工艺的优选研究
    王鑫 刘剑云 张定堃 韩丽 郭治平 王玲 杨明 许欣 李红彦
    2016, 47(3):401-4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8
    [摘要](1552) [HTML](0) [PDF 1.72 M](1992)
    摘要:
    目的 通过筛选增强青黛亲水性的改性剂来研究改性剂与青黛作用方式,并优选出最佳改性工艺,制备适宜汤剂给药的新型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 以接触角为亲水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通过筛选出不同醇类试剂中最优的改性剂,再经过不同的干燥温度对改性青黛进行热稳定性考察,结合不同醇类试剂、靛蓝、靛玉红的微观结构来初步探讨改性剂与青黛改性作用机制以及改性效果的热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探讨接触角与改善青黛亲水性的关系,并采用均匀设计初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 不同醇类试剂相较于普通青黛都有改性效果,改性过程中醇分子的-CH3和-OH贡献不同,一元醇碳链越长改性效果越好,多元醇-OH越多改性效果越好,但从试剂的适用性及安全性考虑最佳改性剂为乙醇,最优改性工艺:改性剂用量为19%的乙醇、研磨23 min。结论 醇类能有效改善青黛的润湿问题,使用乙醇作为改性剂可行性好,改性工艺稳定可靠,可以成功制备出青黛饮片。
    10  茯苓皮总三萜液固压缩片的处方研究
    闫雪生 孙丹丹 郭艳伟 徐新刚 于蓓蓓
    2016, 47(3):407-4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09
    [摘要](796) [HTML](0) [PDF 1.87 M](1680)
    摘要: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茯苓皮总三萜液固压缩片处方,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所选辅料及比例,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对最优处方的茯苓皮总三萜液固粉末、茯苓皮总三萜原料、液固压缩片辅料混合粉末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察药物与辅料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液固压缩制剂中的存在形式。结果 茯苓皮总三萜液固压缩片的最优处方为药液比1:1.67,载体材料与涂层材料的比值(R值)为18.25,崩解剂加入量为8%,PVP-XL 10与CMS-Na的比值为1.27,压制硬度为40~50 N。DSC分析表明辅料与茯苓皮总三萜不存在相互作用,药物在液固粉末中是以非晶型形式存在的。结论 茯苓皮总三萜液固压缩片处方合理,可提高茯苓皮总三萜的体外溶出度,并将药物从结晶状态转化为分子或无定形状态。
    11  石菖蒲无溶剂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王月亮 陈凯 李慧 张晓莉 刘宇灵 宋明铭 刘文丛
    2016, 47(3):414-4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0
    [摘要](1171) [HTML](0) [PDF 907.33 K](1629)
    摘要:
    目的 石菖蒲挥发油无溶剂微波提取法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方法 通过L9(34) 正交试验,以α-细辛醚提取量、挥发油体积、3种细辛醚的百分比之和作为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优选石菖蒲挥发油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法对最佳工艺提取的挥发油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主要成分,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对比。结果 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石菖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和γ-细辛醚,其在无溶剂微波提取法的百分比为4.12%、55.11%和10.54%,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则分别为5.39%、47.03%和9.15%。从提取效率来看,无溶剂微波法提油0.235 mL耗时5 min,得α-细辛醚提取量为31.99 mg;水蒸气蒸馏法提油0.175 mL,需要1 h,得α-细辛醚提取量为29.09 mg。结论 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是一种新的挥发油提取方法,可以缩短提取时间,增加提取效率。
    12  基于响应面法的天麻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
    单鸣秋 钱岩 于生 张丽 丁安伟
    2016, 47(3):420-4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1
    [摘要](1091) [HTML](0) [PDF 1.45 M](1753)
    摘要: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天麻产地加工的一体化工艺。方法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蒸制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3个因素进行考察,以天麻中5个指标性成分天麻素及巴利森苷A、B、C、E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产地加工一体化工艺优化研究。结果 最佳一体化加工工艺为蒸制30 min,60 ℃干燥12 h。结论 响应面法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工艺简便易行,准确度较好,为中药饮片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新颖的思路。
    13  华盖散制剂-药材谱峰匹配指纹图谱研究
    董自亮 夏芳 官柳 徐瑞超 冉亚东 原欢欢 秦少容 傅超美
    2016, 47(3):425-4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2
    [摘要](1411) [HTML](0) [PDF 902.33 K](1666)
    摘要:
    目的 建立华盖散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其特征峰,并进行制剂-药材谱峰匹配研究。方法 对12个批次的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并与原药材进行谱峰匹配,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柱温30 ℃,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批样品色谱图中有26个共有峰,其中第4、5、10、17、18、20、21号共有峰分别为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甘草酸、柚皮芸香苷和橙皮苷,麻黄、桑白皮、陈皮、苦杏仁、甘草、紫苏子分别有6、3、6、1、4、1个色谱峰与复方谱共有峰匹配。各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0,聚类分析表明可将华盖散样品聚为3类。结论 建立的华盖散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制剂用药材与制剂指纹图谱谱峰匹配相结合的方法为其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
    14  Plackett-Burnman设计联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心神宁片的提取工艺
    宋佳 黄飞龙 段树卿 侯超 李云霞
    2016, 47(3):430-4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3
    [摘要](1342) [HTML](0) [PDF 1023.80 K](1808)
    摘要:
    目的 优选心神宁片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干膏率及栀子苷、斯皮诺素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以Plackett- Burnman设计联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心神宁片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7.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的醇提工艺经中试验证合理可行,可以用于工业大生产。
    15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中大分子物质
    王雪 张伟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2016, 47(3):436-4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4
    [摘要](1094) [HTML](0) [PDF 806.19 K](1438)
    摘要:
    目的 建立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中大分子物质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RI)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Biosep-SEC-S2000(300 mm×7.8 mm,5 μm);以0.05 mol/L硫酸钠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7 mL/min;柱温30 ℃;示差检测器,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大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结果 相对分子质量在2 500~84 400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对数-保留时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1.5%;5批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和14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未检出大分子物质。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银杏二萜内酯提取物及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
    16  云南重楼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陆克乔 张梦翔 施高翔 严园园 邵菁 吴大强 汪天明 汪长中
    2016, 47(3):440-4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5
    [摘要](1278) [HTML](0) [PDF 1.22 M](1801)
    摘要:
    目的 观察云南重楼正丁醇提取物(BEPP)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微量稀释法测定BEPP最低抑菌浓度(MIC),XTT法测定生物膜抑制80%浓度(SMIC80),平板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膜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测生物膜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HWP1、MP65、SUN4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BEPP对白念珠菌的MIC为32~128 μg/mL,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为128~512 μg/mL,时间-杀菌曲线显示BEPP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SEM观察到BEPP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CLSM显示BEPP可以降低生物膜厚度,qRT-PCR检测显示在BEPP作用下,HWP1、MP65、SUN4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 BEPP可以有效抑制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
    17  谷红注射液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药动学与抗氧化作用关联性研究
    陈俊奎 万海同 周惠芬 彭学谦 赵涛 付巍 何昱
    2016, 47(3):447-4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6
    [摘要](1581) [HTML](0) [PDF 917.16 K](1806)
    摘要:
    目的 研究谷红注射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与抗氧化作用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HSYA及谷红注射液中HSY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SD大鼠制备大脑右侧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分为HSYA组(4 mg/kg)及谷红注射液组(10 mL/kg),尾iv给药,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HSYA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绘制效时曲线;进一步进行药动-药效联动分析。结果 HSYA和谷红注射液中HSYA在质量浓度为2.5、10.0、25.0 mg/L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是77.96%、73.54%、76.13%和68.21%、58.22%、63.17%;HSYA的血浆药物质量浓度在0.01~50 mg/L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血浆药物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2.82)%、(104.16±1.41)%、(99.74±1.06)%;谷红注射液组与HSYA组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平均驻留时间(MRT0-t)显著减少,表观容积(Vz)显著增加;血浆中GSH-Px活性升高,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LDH活性降低,与血药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HSYA均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且谷红注射液中HSYA血浆蛋白结合率有所降低;谷红注射液在MCAO大鼠中可以增加HSYA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效果,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谷红注射液组与HSYA组比较具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8  γ-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天麻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李碧 方雄 龚晏 张晨泽 闫文强 毕思玲 姚秋丽 张宇忠 王鹏龙 雷海民
    2016, 47(3):454-45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7
    [摘要](1155) [HTML](0) [PDF 1.08 M](2565)
    摘要:
    目的 建立以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抑制剂类抗癫痫神经系统药物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天麻有效成分及其类似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优化酶催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NAD+浓度、底物α-酮戊二酸浓度、底物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等因素建立GABA-T酶系活性筛选模型,采用对羟基苯甲醛(HBA)及其11种结构类似物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 成功构建GABA-T酶系抗癫痫活性筛选模型,HBA及11个结构类似物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抗癫痫作用相一致,且构效分析发现-OH及苯环对位上的-CHO为必需药效团。结论 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GABA-T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为GABA-T酶抑制剂类抗癫痫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19  复方银杏叶颗粒对H2O2致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玉洁 鲍天冬 李琦 陈熹 王娅杰 杨庆 翁小刚 陈颖 蔡维艳 杜艳龙 刘栩岑 朱晓新
    2016, 47(3):459-4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8
    [摘要](1334) [HTML](0) [PDF 3.06 M](1791)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银杏叶颗粒(YXY)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H2O2建立心肌损伤模型,给予YXY 25、50、100、200 μg/mL预处理24 h,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钙离子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H2O2 500 μmol/L作用6 h可显著降低H9c2细胞生存率,诱导氧化应激损伤;YXY预处理可提高细胞生存率,改善损伤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LDH、CK外漏,降低细胞上清中MDA、NO水平,增加SOD活性,减少H9c2细胞内ROS生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 YXY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20  麻仁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观察
    陈智耶 金照 袁玉青
    2016, 47(3):466-4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19
    [摘要](1222) [HTML](0) [PDF 836.56 K](1469)
    摘要:
    目的 观察麻仁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位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52),治疗组给予麻仁软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麻仁丸治疗,治疗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排便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增多,大便性状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麻仁软胶囊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便秘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21  野生红景天的RAPD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梦亮 任晓琳 崔晋龙 王俊宏
    2016, 47(3):469-4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0
    [摘要](1629) [HTML](0) [PDF 869.72 K](1807)
    摘要:
    目的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进行野生红景天种间亲缘关系及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筛选得到的11个RAPD及11个ISSR引物对不同采集地的4种野生红景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1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6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90.62%;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100%。ISSR多态性的检测能力优于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法、RAPD和ISSR联用法均将17个样品聚为3大类;RAPD将样品聚为4大类。结论 2种标记均可用于红景天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4种红景天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间基因流较小。
    22  木瓜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张艳艳 齐红 郭庆梅 孙稚颖 周凤琴 李圣波
    2016, 47(3):474-4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1
    [摘要](1198) [HTML](0) [PDF 724.47 K](1583)
    摘要:
    目的 对木瓜属药用植物进行ITS2、psbA-trnH序列分析,为其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5种木瓜属药用植物的19个样本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MEGA6.0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imura 2-parameter(K2P)距离,及各序列变异位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 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psbA-trnH 序列间也存在稳定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木瓜属的不同基原样本各聚为一支,能很好将5种植物区分,显示出单系性;比较木瓜属5种植物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有效准确鉴别5种木瓜属植物。
    23  青叶胆组织培养条件优化及不同交配方式子代植株再生能力比较研究
    黄衡宇 黄骥 王美蓉 马雪妮 席银凯
    2016, 47(3):480-4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2
    [摘要](1168) [HTML](0) [PDF 3.70 M](1521)
    摘要:
    目的 优化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同时比较不同交配方式后代植株的再生能力,从而探讨青叶胆片断化居群繁殖保障机制。方法 以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为材料,相同方法消毒后接种于空白MS培养基上,60 d后统计各组萌发率;在此基础上,以各组无菌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来源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及丛芽分化能力。结果 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萌发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ZT 0.5 mg/L+2,4-D 0.05 mg/L,在此培养条件下,自交、近交、远交和自然结实种子苗带节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100%、96.67%、96.55%和96.2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适宜的丛芽发生培养基为MS+BA 2.0 mg/L+KT 0.1 mg/L+NAA 1.0 mg/L,4种来源不同的愈伤组织丛芽分化率均为100%;生根则在1/2 MS+NAA 1.0 mg/L中进行,4种来源不同的试管苗生根率均为100%,生根苗在生长势上亦无明显差别。结论 优化的青叶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保护其野生资源、种苗繁殖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初步推测青叶胆近交的获益可以补偿与近交相伴的适合度损失,其后代植株在再生能力方面与异交无显著差异。
    24  蛇足石杉离体培养产石杉碱甲的条件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吉枝单 涂艺声 陈曼 叶丽婻
    2016, 47(3):488-4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3
    [摘要](1348) [HTML](0) [PDF 595.32 K](1806)
    摘要:
    目的 以具有产石杉碱甲能力的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为研究对象,探究蛇足石杉离体培养物累积石杉碱甲的影响因素及生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正交设计对蛇足石杉离体培养叶状体的植物生长物质浓度进行筛选,采用HPLC法对叶状体提取物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用Logistic模型拟合叶状体的生长曲线。结果 以白光为主要光源,光照时间为12 h/d,1/4 MS固体培养基,为蛇足石杉叶状体产石杉碱甲的最佳条件,相对增殖率达到3 174.5%,石杉碱甲累积量为72.45 μg/L;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增殖的生长曲线呈“S”形,继代周期以50 d左右为最适;60 d后生长进入稳定阶段,累积石杉碱甲量明显加快,直至85 d达到最大值7.453 μg/g,即叶状体先快速增殖,后累积石杉碱甲。结论 叶状体累积石杉碱甲与叶状体增殖呈非生长偶联型,叶状体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最大的比生长速率(μmax)为0.071·d-1
    25  基于一测多评法对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陈俊 许浚 张静雅 冯松浩 张铁军
    2016, 47(3):493-4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4
    [摘要](925) [HTML](0) [PDF 578.27 K](1649)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延胡索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 以延胡索所含的7种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2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延胡索乙素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延胡索中该7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 建立了延胡索中7种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不同的色谱柱和仪器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原阿片碱、黄连碱、黄藤素、去氢延胡索甲素、D-四氢药根碱、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甲素7种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延胡索药材的质量控制。
    26  角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邹琼宇 陈德力 黄园园 马国需 张小坡 陈迪钊 杨峻山 许旭东 吴海峰
    2016, 47(3):499-5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5
    [摘要](1048) [HTML](0) [PDF 797.28 K](1698)
    摘要:
    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Incarvillea Juss. 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自中亚经喜马拉雅山区至东亚等地区,全世界约有15种,我国产11种。该属多种植物具有悠久的民间药用历史,用于治疗胃痛、肝炎、月经不调等症。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生物碱、环己乙醇、环烯醚萜及苯丙素类等,具有镇痛、抗氧化和抗炎等活性。对角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系统概述,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7  姜黄素干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赵爽 程学敏 黎海娟 黄茜 黎丽芳 覃卿 张胜昌
    2016, 47(3):512-5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6
    [摘要](1270) [HTML](0) [PDF 624.18 K](2177)
    摘要:
    姜黄素(curcumin)为小分子植物酸性多酚,是姜黄的主要药效成分,综述近年来姜黄素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姜黄素可抑制β淀粉样蛋白合成与蓄积,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抗炎、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等神经保护作用;抑制帕金森病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影响即早反应基因表达、抑制mTORC1通路等抗癫痫;恢复海马对HPA轴的抑制等抗抑郁;降低JNK/MCP-1信号转导功能抗神经病理性痛;调控癌基因,抑制Hh通路,阻止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与增殖,促进神经组织功能修复。姜黄素作为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药物,以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开发与临床应用前景,但姜黄素在发挥干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信号网络或分子生物学机制、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先进制剂技术与新剂型的研发等方面仍需更多实验研究加以深入探讨。
    28  中药戒毒药的研究进展
    夏宇 侯小龙 方建国 王文清 施春阳
    2016, 47(3):519-5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7
    [摘要](1278) [HTML](0) [PDF 647.48 K](3099)
    摘要:
    吸毒不仅对人类自身健康具有巨大的伤害,也严重威胁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中药戒毒历史悠久,具有无成瘾性、多靶点作用等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日趋完善的中医戒毒理论指导下,目前已有9种中药戒毒药上市。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戒毒药在稽延性症状的治疗、防复吸等方面疗效确切,且无成瘾性。综述近年来中药戒毒有效成分和戒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中药戒毒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29  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的体内药动学研究进展
    林君容 林兵 宋洪涛
    2016, 47(3):528-53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3.028
    [摘要](1263) [HTML](0) [PDF 663.91 K](3120)
    摘要:
    雷公藤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有关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的体内药动学包括药动学参数、吸收分布特征、代谢产物、代谢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雷公藤的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