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6卷第1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中药成分临床利用率”的中药材药用品质评价模式的商建
    刘涛 苟小军 万德光 徐玉玲
    2015, 46(13):1863-18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1
    [摘要](1814) [HTML](0) [PDF 685.29 K](2473)
    摘要:
    主要是对目前中药材品质评价的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了基于"中药成分临床利用率"的中药材药用品质评价模式, 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可解决目前中药材品质评价主要以测定药效成分量为评价指标所存在的问题, 探索建立重视中药临床应用效果, 体现中医药特色, 进一步丰富中药材品质评价理论, 促进学科发展。
    2  玫瑰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刘贵有 李丽梅 娄洁 王欢 杨娟霞 王月德 董伟 周堃 胡秋芬 高雪梅
    2015, 46(13):1867-18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2
    [摘要](1835) [HTML](0) [PDF 739.42 K](2090)
    摘要:
    目的 对玫瑰Rosa rugosa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 等多种色谱技术对食用玫瑰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玫瑰花蕾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8-乙酰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山柰酚(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芦丁(7)、木犀草素(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9为首次从玫瑰花蕾中分离得到, 并且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其中对NB4、SH-SY5Y、PC3、A549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6.8、5.6、2.2、1.8、7.4 μmol/L。
    3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瞿城 乐世俊 林航 开均 尚冠雄 唐于平 陶伟伟 段金廒
    2015, 46(13):1872-18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3
    [摘要](1241) [HTML](0) [PDF 746.40 K](1868)
    摘要: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1)、野黄芩素(2)、正二十六烷酸(3)、(2S)-1-O- 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4)、4,4-二甲基庚二酸(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6)、n-tetratriacont- 20,23-dienoic acid(7)、香草酸(8)、没食子酸(9)、tetrephthalic acid mono-[2-(4-carboxy-phenoxycarbonyl)-vinyl] ester(10)、七叶亭(11)、6-羟基芹菜素-6-O-β-D-葡萄糖苷-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13)、6-甲氧基山柰酚(14)、紫丁香苷(15)、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16)、熊果酸(17)、1-hexadecanoyl propan-2,3-diol(18)、柠黄醇(19)、东莨菪内酯(20)。结论 化合物157101819为首次从红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24689111720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
    4  五味子藤茎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刘俊霞 侯微 窦凤鸣 金银萍 王玉帅 王英平
    2015, 46(13):1878-18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4
    [摘要](2366) [HTML](0) [PDF 740.60 K](1785)
    摘要:
    目的 研究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藤茎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五味子藤茎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3)、芦丁(4)、芹菜素(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绿原酸(9)、阿魏酸(10)、咖啡酸(11)、齐墩果酸(12)、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胡萝卜苷(14)。结论 化合物37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温建辉 倪付勇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2015, 46(13):1883-18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5
    [摘要](1956) [HTML](0) [PDF 729.40 K](2130)
    摘要: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 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6  湖北产牛至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GC-MS分析
    韩飞 陈泣 舒积成 赵志冬 黄艺 许汉林 杨明
    2015, 46(13):1887-18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6
    [摘要](1795) [HTML](0) [PDF 718.10 K](1830)
    摘要:
    目的 研究湖北产牛至Origanum vulgare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不同部位(花和叶、茎、根)的挥发油, 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 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牛至花和叶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98.78%;牛至茎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99.51%, 牛至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 3种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化合物59个, 其中18个为在牛至挥发油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 牛至药材的根、茎中除含有花、叶部位相同的抗菌成分外, 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 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7  茶树油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卢秀霞 潘婷婷 洪于琦 许宏磊 谢宇 龙晓英
    2015, 46(13):1892-1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7
    [摘要](2224) [HTML](0) [PDF 780.58 K](2900)
    摘要:
    目的 研究茶树油微乳凝胶的处方与制备工艺, 并对其质量与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筛选并优化微乳处方与工艺, 采用凝胶加入法制备茶树油微乳凝胶, 并对其外观性状、pH值、黏度、保湿率与药物浓度进行评价。结果 所得茶树油微乳凝胶处方:茶树油0.6%、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2%、聚乙二醇400 0.2%、卡波姆- 980 0.2%、甘油2%, 加蒸馏水至50 g;茶树油微乳凝胶外观澄清透明、均匀细腻、黏稠度适中、涂展性良好;平均粒径(38.38±2.30)nm, Zeta电位(-56.00±5.82)mV, pH值5.52±0.01, 黏度(48 834±5.13)Pa·s, 保湿率(96.74±0.52)%, 含茶树油(5.79±0.03)mg/g;耐热耐寒试验表明茶树油微乳凝胶应低温贮存。结论 茶树油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单, 符合凝胶局部外用制剂主要指标要求, 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8  微粉化对蒸附片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韩雪 张定堃 杨明 郑全福 郭治平 柯刚 邹文铨 傅超美
    2015, 46(13):1901-19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8
    [摘要](1943) [HTML](0) [PDF 2.05 M](1930)
    摘要:
    目的 研究微粉化对蒸附片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为其制剂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3种不同粉碎时间的蒸附片粉末, 检测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流动性、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湿性及溶出速率等性质, 再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 中粉、微粉I与微粉II的粒径逐渐减小, 形态及结构趋于均匀化, 但粒子易黏附聚集;同时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增大;压缩度增大, 休止角增大;红外光谱无明显变化;吸湿性无显著差异;溶出速率加快。结论 综合蒸附片粉体学特征及溶出速率, 蒸附片入丸散剂粉末超微粉碎时间宜控制在25 min左右, 粒径d0.9宜在100.46 μm左右。
    9  上海地区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研究
    范一灵 李琼琼 房蕊 杨美成
    2015, 46(13):1908-19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09
    [摘要](2053) [HTML](0) [PDF 750.50 K](2945)
    摘要:
    目的 考察上海地区生产的10种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3公示稿微生物相关检查方法, 对94份样品进行微生物计数、耐热菌计数和7种致病菌的检查, 初步了解各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水平。结果 样品需氧菌总数计数结果 介于101~108 CFU/g,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结果 介于101~107 CFU/g,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MPN法)和耐热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2.3%(21/94)和76.6%(72/94), 有1批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02 < N < 103 MPN/g)。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志贺氏菌(GB 4789.5)和溶血性链球菌(GB 4789.11)。按《欧洲药典》8.0版、《日本药典》16版和《美国药典》37版相关限度标准判断, 本实验考察的中药饮片样品中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5.3%、18.1%和23.4%。结论 中药饮片极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污染, 需要开展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工作, 完善中药饮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10  响应面法优化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刘长龙 李云霄 钱俊 吴云 萧伟
    2015, 46(13):1914-19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0
    [摘要](1692) [HTML](0) [PDF 722.52 K](1670)
    摘要:
    目的 优选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 选择进料速度、加热温度、干燥时间3个主要因素, 以干膏含水率、虎杖苷和芍药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响应值, 采用响应面法对十味盆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度1.6 kg/h, 加热温度105 ℃, 干燥时间104 min, 此时干膏平均含水率为2.80%, 虎杖苷平均转移率为92.55%, 芍药苷平均转移率为94.77%, 综合评分为95.35, RSD为0.42%。结论 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有效成分转移率高, 可指导产业化生产。
    11  指纹图谱结合一测多评模式在参芎养心颗粒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张婷 郑夺 王文彤 陶遵威
    2015, 46(13):1920-19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1
    [摘要](1644) [HTML](0) [PDF 737.98 K](1422)
    摘要:
    目的 建立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QAMS)结合的考察模式, 验证该方法在制剂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以参芎养心颗粒为研究对象, 以葛根素为参照物建立参芎养心颗粒HPLC指纹图谱, 计算该成分与阿魏酸、橙皮苷、丹酚酸B、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 并计算其量, 实现QAMS。同时对QAMS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 以确证QAMS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果 建立了参芎养心颗粒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 标定了17个共有峰, 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 10批参芎养心颗粒的相似度均大于0.99。10批参芎养心颗粒中6个主要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QAMS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在参芎养心颗粒中得到验证,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 可为参芎养心颗粒定量测定和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2  UPLC-DAD法同时测定珍龙醒脑胶囊中的9种成分
    魏霞 谢强胜 祝清芬 王海苹 刘娜 武继彪
    2015, 46(13):1926-19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2
    [摘要](1595) [HTML](0) [PDF 745.78 K](1454)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珍龙醒脑胶囊中没食子酸、肉桂酸、甘草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桂皮醛、丁香酚、甘草次酸、麝香酮等9种成分的UPLC-DAD方法。方法 采用RP-UPLC法, 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 μm), 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 体积流量0.3 mL/min, 梯度洗脱, 柱温35 ℃, 进样量为1 μL。分别对待测物考察其提取溶剂、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内容。结果 9种指标成分没食子酸在0.2~20.0 mg/L(r=0.999 0)、西红花苷I在0.022~2.200 mg/L(r=0.999 3)、西红花苷II在0.02~2.00 mg/L(r=0.999 6)、甘草苷在0.093~1.860 mg/L(r=0.999 4)、肉桂酸在0.020 4~2.040 0 mg/L(r=0.999 9)、桂皮醛在0.042~4.200 mg/L(r=0.999 9)、丁香酚在0.95~95.00 mg/L(r=0.999 9)、甘草次酸在0.012 9~1.290 0 mg/L(r=0.998 9)、麝香酮在0.073 8~7.380 0 mg/L(r=0.999 0)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1.02%;重复性良好, RSD≤1.13%;加样回收率在93.8%~112.1%, RSD≤1.28%。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3批次供试品中没食子酸、西红花苷I和II、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丁香酚、甘草次酸、麝香酮质量分数分别为0.422~0.448、0.093~0.105、0.096~0.112、0.026 8~0.028 5、0.142~0.153、0.140~0.158、1.519~1.547、0.007 55~0.008 04、0.117~0.121 mg/g。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专属性好, 为珍龙醒脑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3  GC-MS代谢组学分析逍遥散干预抑郁模型大鼠盲肠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
    田俊生 左亚妹 孙海峰 秦雪梅
    2015, 46(13):1931-19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3
    [摘要](1876) [HTML](0) [PDF 962.24 K](2193)
    摘要:
    目的 采用GC-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逍遥散干预抑郁模型大鼠盲肠组织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 以逍遥散及盐酸氟西汀(氟西汀)为干预药物, 采用GC-MS方法分析大鼠盲肠组织代谢物组及其变化规律。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IST 05数据库检索及对照品指认确定, 将数据预处理后导入SIMCA-P 13.0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CUMS抑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代谢组学研究结果 表明氟西汀及逍遥散干预后大鼠盲肠组织中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减少, 氟西汀组棕榈酸、硬脂酸升高, 且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0.01)。结论 逍遥散干预后CUMS大鼠盲肠组织的代谢物组发生明显变化, 该研究可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14  益母草总碱对老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苗明三 肖开 高渐联 白明
    2015, 46(13):1937-19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4
    [摘要](1548) [HTML](0) [PDF 20.21 M](3772)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母草总碱对老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雌雄激素诱导法复制老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 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 分别ig 50.0、25.0、12.5 mg/kg益母草总碱溶液, 阳性对照组给予30 mg/kg癃闭舒混悬液, 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另设老龄大鼠及青年大鼠各1组为对照, ig同体积生理盐水, 每天给药1次, 连续给药30 d;实验结束测定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 计算前列腺指数;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和前列腺组织中双氢睾酮(DHT)、睾酮(T)及前列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 光镜及电镜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增生模型复制成功, 与模型组比较, 益母草总碱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湿质量及前列腺指数(P < 0.05), 益母草总碱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指数(P < 0.05);益母草总碱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前列腺中的T及DHT水平(P < 0.01), 以及前列腺组织中bFGF、EGF、IGF-1表达(P < 0.05、0.01), 益母草总碱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前列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P < 0.01);益母草总碱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前列腺的体密度(P < 0.05、0.01), 显著增加前列腺比膜面及比表面值(P < 0.01), 可使模型所致的前列腺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显著减少, 减轻线粒体嵴等的病理变化。结论 益母草总碱对雌雄激素诱导法所致的老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5  扶正消瘤方对脑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素红 张丽丹 金泽武 苏洁 李波 刘霞 南中兴 吕圭源
    2015, 46(13):1944-19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5
    [摘要](1518) [HTML](0) [PDF 744.01 K](1608)
    摘要:
    目的 观察扶正消瘤方抗脑胶质瘤的药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原位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脑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 给药组ig给予扶正消瘤方, 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取血, 测定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取血后处死大鼠, 取脑, 称质量, 计算脑指数;测定肿瘤长、短径, 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扶正消瘤方(1.2、2.4、3.6 g/kg)均对脑胶质瘤大鼠肿瘤体积有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降低肿瘤组织中IGF-1、PGE2、VEGF及血清IgG水平, 升高血清IgA、IgM、TNF-α、IL-2、IFN-γ水平;降低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P < 0.05、0.01)。结论 扶正消瘤方对C6脑胶质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降低血液黏度。
    16  不同发酵时间对西瓜霜抗菌活性的影响及其有效部位筛选
    王秋红 曹琦 李斌 辛萍 王知斌 杨欣 匡海学
    2015, 46(13):1950-19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6
    [摘要](1385) [HTML](0) [PDF 711.57 K](1469)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发酵时间对西瓜霜抗菌活性的影响, 并对最佳发酵时间制得的西瓜霜进行有效部位筛选。方法 选择常见致病菌(多为口腔、上呼吸道致病菌), 采用体外试管法抑菌实验和平板法杀菌实验, 对发酵7、15、22、30、50 d的西瓜霜进行抗菌活性比较;以甲醇提取发酵15 d的西瓜霜制得西瓜霜甲醇提取物, 进一步以AB-8大孔吸附树脂对西瓜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 得到甲醇提取物的水洗脱部位和95%乙醇洗脱部位, 比较西瓜霜甲醇提取物与其水洗脱部位和95%乙醇洗脱部位的抗菌活性, 筛选有效部位。结果 发酵15 d制备的西瓜霜抗菌活性最强;西瓜霜甲醇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对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柠檬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抗菌作用。结论 发酵时间对西瓜霜的抗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西瓜霜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为其甲醇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
    17  牛蒡根水提物对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
    马维红 赵娜 苏赢 赵凯 刘鑫 覃晓莹
    2015, 46(13):1954-19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7
    [摘要](1495) [HTML](0) [PDF 729.67 K](1317)
    摘要:
    目的 观察牛蒡根水提物对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0只雌性Wistar大鼠用N-硝基-L-精氨酸(L-NNA)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15 mg/kg), 牛蒡根水提物低、中、高剂量(0.5、1.0、2.0 g/kg)组, 连续ig给药6周, 检测大鼠收缩压(SBP), 血清血管紧张素II(Ang-II)、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及胸主动脉中膜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SBP, 血清Ang-II、ET-1、TNF-α水平, LVWI及胸主动脉中膜厚度显著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 各给药组大鼠SBP、血清Ang-II、ET-1、TNF-α水平, LVWI及胸主动脉中膜厚度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牛蒡根水提物可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
    18  绞股蓝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
    张笑 郑骑坚 李忠虎 赵桂仿
    2015, 46(13):1958-19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8
    [摘要](1674) [HTML](0) [PDF 18.25 M](1241)
    摘要:
    目的 研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n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为绞股蓝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6对SSR引物对绞股蓝28个自然居群426份个体进行研究, 计算遗传参数, 分析遗传多样性,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PL)为58.33%, 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18, Shannon指数(I)在0.02~0.50。AMOVA揭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变异78.86%, 居群内变异21.14%), 居群遗传分化(FST=0.673)明显, 基因流水平(Nm=0.142)较低。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倍性的居群间遗传关系较为明显。结论 绞股蓝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 群体遗传结构清晰;建议对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居群进行原地保护, 同时对一些包含特有基因型的居群进行原地和迁地重点保护。
    19  丹参晚期胚胎富集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武玉翠 葛茜 周宏骏 晋鑫鑫 王喆之
    2015, 46(13):1966-19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19
    [摘要](1659) [HTML](0) [PDF 1.27 M](2393)
    摘要:
    目的 克隆丹参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 LEA)基因, 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 对丹参转录组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 发现一条新的与LEA基因家族同源性较高的序列, 命名为SmLEA2, GenBank登录号为HQ676610。进一步利用PCR和RT-PCR技术从丹参gDNA以及c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LEA2基因全长。采用软件分析蛋白质结构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处理丹参的SmLEA2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SmLEA2 gDNA长1 961 bp, 由1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 并且内含子位于ATG的上游;开放阅读框长为960 bp, 共编码3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SmLEA2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 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 340, 等电点为4.77。该基因在丹参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 并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花的成熟和种子的发育, 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 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MeJA)以及脱落酸(ABA)的诱导作用影响。结论 克隆得到的丹参SmLEA2可能参与种子发育过程, 并在丹参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20  金线莲HPLC指纹图谱研究
    吴萍萍 黄丽英
    2015, 46(13):1975-19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0
    [摘要](1389) [HTML](0) [PDF 795.67 K](1665)
    摘要:
    目的 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i Roxburghii Gemma Terminalis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以Agilent TC-C18(250 mm×4. 6 mm, 5 μm)为色谱柱, 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260 nm, 体积流量1.0 mL/min, 柱温30 ℃。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 确定了22个共有峰, 建立了金线莲的共有模式, 并利用高分辨LC-MS/MS方法对22个共有峰中的7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该方法测定10批不同产地的金线莲药材, 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同时也对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 该方法结果 准确、重复性好, 为全面评价金线莲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21  象皮HPLC指纹图谱研究
    周永梅 刘素香 许浚 房德敏 薛坤 张铁军
    2015, 46(13):1980-19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1
    [摘要](1530) [HTML](0) [PDF 738.26 K](1342)
    摘要:
    目的 建立象皮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为其质量控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6 mol/L盐酸溶液水解象皮中的氨基酸, 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柱前衍生剂, 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 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为1.0 mL/min, 检测波长为254 nm, 柱温为40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了象皮HPLC指纹图谱共用模式, 确定18个共有峰, 并根据对照品指认17个共有峰, 10批象皮药材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可反映象皮所含的17种氨基酸成分。结论 首次建立了象皮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 可为象皮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2  桂林产银杏叶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杨金华 陈文财 孟杰
    2015, 46(13):1985-19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2
    [摘要](1222) [HTML](0) [PDF 721.12 K](144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桂林地区的银杏叶Ginkgo Folium一年内的总黄酮苷与总内酯量检测, 分析总黄酮和总内酯的比例变化规律, 找到最佳"酮酯比", 为确定桂林地区银杏叶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 使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样品中总黄酮苷和总内酯, 使用HPLC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柱(250 mm×4.6 mm, 5 μm);总黄酮测定采用甲醇-0.4%磷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测波长36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总内酯测定以甲醇-四氢呋喃-水(25:10:6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体积流量0.6 mL/min。结果 桂林地区产银杏叶药材, 在1年内不同采收期银杏叶总黄酮苷和总内酯量差异较大, 但8月份2种有效部位量均较高, 二者量比例最小。结论 8月份为桂林地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季节, 为指导桂林产银杏叶的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23  中药成分影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靶点的研究进展
    杜仕静 王蕾 苏萍 张文生
    2015, 46(13):1989-19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3
    [摘要](1547) [HTML](0) [PDF 732.79 K](2305)
    摘要: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的异常沉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Aβ为靶点, 寻找治疗AD的潜在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特点。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文献, 就中药成分通过减少Aβ产生、促进Aβ清除、拮抗Aβ毒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其对AD中Aβ靶点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成分防治A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4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谢晨琼 周萍 李祥 陈建伟
    2015, 46(13):1996-20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4
    [摘要](1872) [HTML](0) [PDF 1.22 M](2429)
    摘要: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是雷公藤属植物, 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骨折、关节炎、肿瘤等,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昆明山海棠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生物碱, 此外还有黄酮、甾体、鞣质、糖类等成分, 其中二萜和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昆明山海棠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为昆明山海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5  方剂剂量与君臣佐使关系初探
    李园白 崔蒙 杨阳 李萌 陈广坤 王静 刘方舟 王琳
    2015, 46(13):2011-201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5
    [摘要](2653) [HTML](0) [PDF 703.50 K](2589)
    摘要:
    以2 022个方剂为研究对象, 围绕其中中药剂量及君臣信息, 计算中药的相对剂量, 并进行方剂内的中药相对剂量排名, 利用相关关系分析方法, 进行"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君臣佐使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假设检验。探讨中药剂量与中药"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君、臣地位存在相关关系, 且为负相关。中药相对剂量排名与佐、使地位不存在相关关系。某味中药在处方中如果相对剂量高, 越有可能成为该方的主要药物, 而某味中药是否为该方的佐药或使药与相对剂量无关。
    26  欧盟最新银杏叶专论详细解读及对银杏叶产品在欧盟注册的影响分析
    罗瑞芝 赵利斌 郭治昕 孙鹤
    2015, 46(13):2015-20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5.13.026
    [摘要](1570) [HTML](0) [PDF 779.37 K](1971)
    摘要:
    2014年1月, 欧洲药品监督管理局(EMEA)发布了最新的欧盟银杏叶专论的征求意见稿。自此, 讨论了近2年的银杏叶专论在欧盟终于尘埃落定。概述了银杏叶专论的基本内容, 介绍了植物药在欧盟进行传统注册的2种途径和各自的注册要求, 详细解读了新银杏叶专论。分析新专论对银杏叶产品在欧盟注册的影响, 该专论的出台将为银杏叶产品在欧盟的传统植物药注册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