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2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福寿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尹蕾 张冤 田海妍 江仁望
    2014, 45(23):3361-33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1
    [摘要](1846) [HTML](0) [PDF 662.43 K](1846)
    摘要:
    目的 研究福寿草Adonis amurensis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凝胶、小孔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福寿草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福寿草带根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强心苷类化合物7个,分别为毒毛旋花子苷元(1)、铃兰毒苷(2)、铃兰毒原苷(3)、索马林(4)、洋地黄毒苷元(5)、罗布麻苷(6)、叶含杠柳鼠李糖苷(7);黄酮类化合物5个,分别为木犀草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10)、荭草苷(11)、异槲皮苷(12);木脂素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松脂素(13)、松脂素-8-O-β-D-葡萄糖苷(14)、9'-脱羧迷迭香酸-4'-O-(1→4)-半乳糖鼠李糖苷(15).结论 化合物101315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  肉豆蔻的化学成分研究
    季霄 吴士龙 贾天柱 郭正红 高慧媛
    2014, 45(23):3367-33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2
    [摘要](2328) [HTML](0) [PDF 679.69 K](1814)
    摘要:
    目的 对生品肉豆蔻Myristicae Seme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肉豆蔻75%醇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紫铆因(2)、(2R)-3-(3', 4', 5'-三甲氧基苯基)-1, 2-丙二醇(3)、硫磺菊素(4)、3-甲氧基-4, 5-亚甲二氧基肉桂酸(5)、7, 3', 4'-三羟基黄酮(6)、7-羟基色原酮(7)、verrucosin(8)、(+)-赤-(7S, 8R)-Δ8'-7-羟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9)、(-)-赤-(7R, 8S)-Δ8'-7-乙酰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0)、nectandrin B(11)、(-)-(7S, 7'R, 8S, 8'R)-4, 4'-二羟基-3, 5, 3'-三甲氧基-7, 7'-环氧木脂素(12)、fragransin B3(13)、fragransin B1(14)、(-)-enantiomer(15)、(-)-赤-(7R, 8S)-Δ8'-7-羟基-3, 4, 5, 3', 5'-五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6)、(+)-赤-(7S, 8R)-Δ8'-7, 4-二羟基-3, 5,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7)、(+)-5-甲氧基脱氢二异丁香酚(18).结论 化合物247为从肉豆蔻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3  布渣叶保护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李坤平 陈艳芬 岳春华 杨超燕 袁旭江
    2014, 45(23):3373-33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3
    [摘要](1480) [HTML](0) [PDF 646.76 K](1844)
    摘要:
    目的 对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保护异丙肾上腺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布渣叶保护急性心肌缺血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苷(1)、异牡荆苷(2)、异鼠李素(3)、山柰酚(4)、槲皮素(5)、5, 6, 7, 8, 4'-五甲氧基黄酮(6)、5, 6, 7, 8, 3', 4'-六甲氧基黄酮(7)、香草酸(8)、咖啡酸(9)、阿魏酸(10)、芥酸酰胺(11).结论 化合物679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
    4  栀子大黄汤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唐峥 尹然 毕开顺 朱鹤云 张晓书 毛新娟
    2014, 45(23):3377-33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4
    [摘要](1571) [HTML](0) [PDF 754.28 K](1703)
    摘要:
    目的 对栀子大黄汤(Zhizi Dahuang Decoction,ZDD)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口服ZDD后大鼠血清的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指纹图谱;通过比较ZDD、缺味方、单味药以及各组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初步确定口服ZDD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及其来源生药.结果 口服ZDD后在大鼠血中发现了21个入血成分,其中12个为代谢产物,9个为原型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3个原型入血成分,分别为京尼平苷、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结论 初步确定了ZDD的入血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5  甘遂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邵霞 林家红 张丽
    2014, 45(23):3383-33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5
    [摘要](1432) [HTML](0) [PDF 652.91 K](1933)
    摘要:
    目的 对甘遂Euphorbia kansui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甘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遂萜脂B(1)、3-O-(2, 3-二甲基丁酰基)-13-O-十二烷酰基-巨大戟二萜醇(2)、5-O-苯甲酰-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3)、大戟醇(4)、异东莨菪素(5)、腺苷(6)、羟基酪醇(7)、2', 4', 7-三羟基异黄酮(8)、大黄素(9).其中化合物1为假白榄烷型二萜类化合物,23为巨大戟烷型二萜类化合物,4为三萜类化合物.结论 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9对肠上皮细胞ICE-6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6  猪去氧胆酸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赵妍 屈会化 张越 冯会宾 孙晔 孔慧 赵琰 王庆国
    2014, 45(23):3387-339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6
    [摘要](1261) [HTML](0) [PDF 629.14 K](1615)
    摘要:
    目的 合成并鉴定猪去氧胆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其特异性抗体,建立相应的免疫分析方法,并为其应用到药理药效的研究中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HDCA人工抗原(HDCA-牛血清白蛋白),包被原(HDCA-鸡卵清白蛋白);应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定人工抗原、包被原合成是否成功;应用人工抗原与弗氏佐剂的乳化液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小鼠4次后,尾尖取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免疫小鼠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HD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成功;小鼠抗血清效价大于1:8 000,竞争抑制曲线表明,血清中的抗体可与HDCA产生特异性结合.抗血清和甘草酸、黄芩苷、栀子苷等与其常配伍应用的中药化合物均无交叉反应,但与胆酸交叉反应率为90%.结论 成功合成了HDCA-BSA,并可诱发小鼠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为进一步制备抗HDCA单克隆抗体及HDCA药理作用靶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生物毒性检测的何首乌质量评控
    庞晶瑶 王伽伯 马致洁 朱云 邹正升 滕光菊 梁庆生 李永纲 曹俊岭 赵奎君 肖小河
    2014, 45(23):3392-33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7
    [摘要](2114) [HTML](0) [PDF 657.48 K](1885)
    摘要:
    目的 近年来何首乌肝中毒事件频发,针对网络销售制何首乌大量增加及质量监测缺失的问题,检测不同批次从网络上购买(网购)的制何首乌质量和肝细胞毒性大小,并比较何首乌不同炮制工艺的减毒效果,为规范和提高何首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和肝细胞毒性评价方法,考察部分网络销售的制何首乌质量差异;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肝细胞毒性降低效果.结果 网购的26批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在0.004%~3.442%,其中有8批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052~0.998,其中有6批差异巨大;对肝细胞毒性(IC50)差异较大,其中4批网购的制何首乌样品毒性大于生何首乌对照药材.何首乌常压清蒸法减毒速度较慢,蒸制12 h毒性仅下降13.6%;高压清蒸法和高压黑豆汁蒸法减毒速度相对较快,蒸制5~6 h毒性下降22.1%左右且趋于稳定.结论 网络销售的制何首乌质量参差不齐,相当部分炮制减毒不充分,增加了何首乌肝中毒的风险,应加强何首乌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何首乌高压清蒸法的炮制减毒效果较好、时间较短,建议推广采用.
    8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稳定性研究
    陈菲 艾国 盛柳青 王建美 黄正明
    2014, 45(23):3397-34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8
    [摘要](1632) [HTML](0) [PDF 1019.54 K](1761)
    摘要:
    目的 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最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粉体学特征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3种中药最细粉的有效成分的量基本保持不变,体外溶出率曲线的差异性很小,具有等价性.结论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在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考察期内,质量稳定性良好.
    9  UPLC-MS/MS法同时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中13种成分
    乔晓莉 肖学凤 周大铮 叶正良 付淑军 阎姝 刘昌孝
    2014, 45(23):3402-34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09
    [摘要](1903) [HTML](0) [PDF 632.71 K](2111)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FI)中人参皂苷类(人参皂苷Rb1、Re、Rg1、Rc、Rd、Rf、Rg3、F2和三七皂苷R1)和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共13种成分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对YFI中上述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法,应用C18柱,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结果 YFI中13种成分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方法学测定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8.28%~101.08%.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5批次YFI中人参皂苷类和木脂素类共13个成分的量.结论 所建立的用于同时测定YFI中13种成分的分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为YFI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0  温胆汤UPLC-UV-MS/MS指纹图谱研究
    王爱潮 祁东利 罗配 范丽丽 刘洋 刘志东
    2014, 45(23):3408-34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0
    [摘要](1515) [HTML](0) [PDF 677.92 K](1630)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建立温胆汤UPLC-UV指纹图谱,确定色谱峰药材来源,同时对各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为该方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UPLC-UV法进行温胆汤指纹图谱研究,对14批样品进行相似度分析;阴性液对照法进行共有峰药材来源研究;UPLC-MS/MS法对温胆汤中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建立了温胆汤UPLC-UV指纹图谱,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对14批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得出共有峰指纹图谱,标记了22个共有峰;进行了14批样品相似度比较,相似度在0.863~0.998;通过与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直接指认了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与药材阴性液比较,对22个共有峰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UPLC-MS/MS法定性了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5个成分,推断出了圣草枸橼苷、异柚皮苷、枸橘苷、乌拉尔甘草皂苷乙4个成分.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对温胆汤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11  HPLC法测定清脑降压片中非法添加的氢氯噻嗪、盐酸哌唑嗪、盐酸异丙嗪、利血平、硝苯地平
    裴月梅
    2014, 45(23):3414-34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1
    [摘要](1357) [HTML](0) [PDF 643.04 K](1785)
    摘要:
    目的 建立清脑降压片中非法添加氢氯噻嗪、盐酸哌唑嗪、盐酸异丙嗪、利血平、硝苯地平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POLLO色谱柱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51 nm.结果 氢氯噻嗪、盐酸哌唑嗪、盐酸异丙嗪、利血平和硝苯地平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4~2 124.0 ng(r=1.000 0),16.184~1 618.4 ng(r=1.000 0),19.72~1 972.0 ng(r=1.000 0),18.976~1 897.6 ng(r=1.000 0)和22.504~2 250.4 ng(r=1.000 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93%、101.61%、103.07%、97.58%、96.36%;RSD分别为1.52%、1.21%、1.08%、0.73%、0.48%.抽查的5个厂家5批清脑降压片中均未检出非法添加此5种成分.结论 该方法较为准确,且重复性好,可作为清脑降压片中非法添加氢氯噻嗪、盐酸哌唑嗪、盐酸异丙嗪、利血平、硝苯地平的有效分析方法.
    12  当归多糖与阿糖胞苷联合注射对人白血病模型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影响
    徐春燕 贾道勇 景鹏伟 张岩岩 张梦思 刘俊 李静 朱家红 姜蓉 王璐 王亚平
    2014, 45(23):3418-34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2
    [摘要](1771) [HTML](0) [PDF 794.77 K](2393)
    摘要: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注射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白血病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 每只小鼠尾静脉移植2×107个K562细胞,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SP组、Ara-C组和ASP+Ara-C组,移植K562细胞第31天开始分别ip ASP(200 mg/kg)、Ara-C(2.5 mg/kg)和ASP(200 mg/kg)+Ara-C(2.5 mg/kg)治疗,共14 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眼球取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取股骨测定每只股骨BMMCs细胞数;CCK8测定BMM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BMMCs增殖周期,混合集落(CFU-Mix)培养检测BMMCs形成集落能力;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Rb、CDK4及CyclinD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无论是ASP、Ara-C单独注射或ASP+Ara-C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股骨BMMCs细胞数,明显抑制BMMCs增殖,降低CFU-Mix产率,提高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上调P16、Rb表达,下调CDK4、CyclinD1表达,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ASP与Ara-C可能通过调节衰老相关蛋白P16、Rb、CDK4及CyclinD1表达,进而促进移植小鼠白血病细胞衰老,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思路.
    13  腰痛宁胶囊活性部位组合对PGE2、IL-2、NO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倪力军 徐晓玲 史万忠 张立国
    2014, 45(23):3424-34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3
    [摘要](1966) [HTML](0) [PDF 746.50 K](2264)
    摘要:
    目的 评价腰痛宁胶囊中不同活性部位组合的抗炎、免疫及活血活性,以及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按照腰痛宁组方原则、组合化学思想及各活性部位在腰痛宁中的重要性,在马钱子与麻黄总生物碱基础上依次加入腰痛宁组方药材的总黄酮、总皂苷、挥发油和多糖等活性部位,得到由不同活性部位混合组成腰痛宁拆方、组方及全方共计6个样品.运用脂多糖(LPS)诱导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模型,有丝分裂原(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模型及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NO模型,测定各样品抑制PGE2产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促进IL-2和NO分泌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同时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各样品的IC50/EC50叠加值,将其与IC50/EC50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模型下各活性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 6个样品均有抑制PGE2产生及促进IL-2分泌的活性,但只有由总生物碱、总黄酮和总皂苷组成的样品III有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NO的EC50,且样品III在以PGE2、IL-2及NO为指标的抗炎、免疫及活血模型中均表现出优于其他样品的活性,不同的活性部位组合在这3个模型下产生的相互作用类型不同.只有样品III中的总生物碱、总黄酮及总皂苷3个活性部位在3个模型下均存在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腰痛宁拆方、组方及全方样品对Ana-1细胞中PGE2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也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腰痛宁处方的合理性、科学性及优良的抗炎和免疫活性.腰痛宁中总生物碱、总黄酮与总皂苷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腰痛宁拆方样品III在抗炎、免疫与活血方面的活性均优于其他样品,表明腰痛宁组方具有优化空间.可望以样品III为基础精简腰痛宁组方,开发高效、质量易控的治疗风湿痹病新药.
    14  香青兰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姜雯 彭克军 陈强 古丽斯坦·阿吾提 邢建国
    2014, 45(23):3432-34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4
    [摘要](1348) [HTML](0) [PDF 692.02 K](1598)
    摘要:
    目的 探讨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ovica总黄酮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泡沫细胞的模型,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香青兰总黄酮进行干预.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的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A(SR-A)的表达水平.结果 香青兰总黄酮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泡沫细胞的形成、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细胞中ACAT-1 mRNA及细胞表面SR-A分子的表达水平,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香青兰总黄酮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机制之一.
    15  消岩汤剂拆方配伍对肺腺癌A549细胞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李小江 贾英杰 于建春 张小青 杜晓玲 朱津丽 孟醒
    2014, 45(23):3436-34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5
    [摘要](1500) [HTML](0) [PDF 708.07 K](1779)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岩汤及其各拆方组分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消岩汤按照功效进行拆方,分为清热解毒组、活血化瘀组、益气扶正组.以CCK-8法检测各拆方对A549细胞的最有效抑制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survivin与caspase-3基因表达.结果 消岩汤及其各拆方组分均有明显的抑制A549细胞生长作用,消岩汤及其各拆方组分具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对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影响不显著.结论 消岩汤及其各拆方组分体外均有明显的抑制A549细胞生长作用,消岩汤及其各拆方组分可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清热解毒组方中药是其抗肿瘤作用主要组分.
    16  宁泌泰胶囊治疗精囊炎所致血精症的疗效观察
    蔡健 陈熙猛 汪广兵
    2014, 45(23):3440-34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6
    [摘要](2297) [HTML](0) [PDF 652.60 K](1918)
    摘要:
    目的 观察宁泌泰胶囊在治疗精囊炎所致血精症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精囊炎所致血精症的男性患者共105例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宁泌泰胶囊治疗组和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以宁泌泰胶囊和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服用4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精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作为疗效判断标准,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停止后2周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宁泌泰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宁泌泰胶囊治疗精囊炎所致血精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有药物副作用轻微、耐受性和经济性好等优点.
    17  铁皮石斛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岗 翟清华 张大为 胡本祥 郭顺星
    2014, 45(23):3443-34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7
    [摘要](1378) [HTML](0) [PDF 1.10 M](1840)
    摘要:
    目的 克隆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镁离子转运蛋白(magnesium transporter,MGT)基因(DoMGT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及亚细胞定位等分子特征;用DNASTAR 6.0和MEGA 4.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克隆到DoMGT1(GenBank注册号KJ995532),cDNA全长1 625 bp,编码一条由42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47 400,等电点4.79;DoMGT1蛋白含有CorA家族镁离子转运蛋白保守结构域(313~420)和镁离子转运蛋白MRS2/LPE10保守域(27~420);DoMGT1与多种植物MGTs基因一致性为46%~63%,编码蛋白与水稻OsMGTD、OsMGTE、OsMGTF等聚在一起,与AtMGT4共同构成植物MGTs基因的一大类群;DoMGT1基因转录本在石斛根、茎、叶器官中为组成型表达,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为根中的3.46倍;茎次之,为根的1.54倍.结论 成功克隆到一个镁离子转运蛋白基因DoMGT1,其转录本在叶中高的表达特征暗示该基因可能在铁皮石斛叶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8  丹参转录因子SmbHLH93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周宏骏 武玉翠 晋鑫鑫 饶丽华 王喆之
    2014, 45(23):3449-34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8
    [摘要](2034) [HTML](0) [PDF 871.00 K](2169)
    摘要:
    目的 克隆丹参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类转录因子SmbHLH93,并初步探究该基因的功能.方法 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DNA和c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bHLH93基因,进一步通过BD Walking获得了该基因的5'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SmbHLH93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系统进化关系.结合启动子区分析软件和qPCR,研究SmbHLH93在丹参不同部位和环境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 获得SmbHLH93基因序列954 bp和5'启动子区1 58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657 bp,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18个氨基酸,含有bHLH和ACT_UUR-ACR-like结构域,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细胞核.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最低,且随着花的形成逐渐降低.光和低温诱导SmbHLH93的高表达,而水杨酸(SA)抑制其表达.结论 克隆得到丹参bHLH类转录因子新成员SmbHLH93,初步预测其参与了丹参花的发育过程和丹参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
    19  国产沉香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杨锦玲 梅文莉 余海谦 杨德兰 王佳媛 李薇 戴好富
    2014, 45(23):3456-34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19
    [摘要](1529) [HTML](0) [PDF 685.03 K](2156)
    摘要:
    目的 建立沉香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科学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Dionex-Acclai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6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和SPSS软件分别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 建立了沉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用模式,确定24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指认9个共有峰.10批沉香药材相似度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首次建立了沉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较全面地反映沉香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沉香药材的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  黄皮树不同部位生长过程中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累积研究
    季可可 谢红旗 蔡松 曾建国
    2014, 45(23):3462-34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0
    [摘要](1768) [HTML](0) [PDF 617.81 K](1737)
    摘要:
    目的 分析黄皮树不同生长树龄、不同采收季节、不同采收部位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增加中药材种植收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小檗碱和黄柏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黄皮树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累积高低顺序均为根皮>茎皮>根;2种生物碱的量逐年变化,前3年量变化趋势明显,且第3年的茎皮量接近5%,显示"幼龄黄柏"有开发价值,第3年后2种生物碱量变化趋势减缓;同一树龄10月份采收的黄柏,其黄柏碱和小檗碱较高.结论 小檗碱和黄柏碱代谢累积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为黄柏药材采收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21  利用DNA条形码检验中药制剂中的羚羊角药材
    张龙霏 陈绍民 田景振 张永清
    2014, 45(23):3467-34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1
    [摘要](1865) [HTML](0) [PDF 620.52 K](2497)
    摘要:
    目的 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检验中药制剂中羚羊角的可行性.方法 以不同厂家生产的8种含羚羊角中药制剂为材料,经充分研磨后,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中DNA,以引物LCO1490和HCO2198或特异性引物0703扩增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并以DNAMAN和MEGA5.2软件构建同源树和NJ树,以赛加羚羊(gb|JN632700.1)和羚羊角标准药材序列为对照,判定制剂中羚羊角的真实性,并以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 8种中药制剂中羚羊角的COI基因序列长度均为658 bp,在同源树和NJ树中可与赛加羚羊和羚羊角标准药材聚成一支,并与outgroup完全分开.种内遗传距离为0~0.064,平均遗传距离为0.020,种间遗传距离为0.167~0.195.结论 以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检验中药制剂中羚羊角方法是可行的,但因羚羊其他器官也含有相同基因,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配合使用其他检验方法.
    22  强心苷类药物药动学研究进展
    贾雨萌 王相阳 褚扬 李伟 马晓慧 杨劲
    2014, 45(23):3472-34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2
    [摘要](2012) [HTML](0) [PDF 684.31 K](3047)
    摘要:
    强心苷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及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抗肿瘤方面也疗效显著.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涉及强心苷类药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归纳其体内外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行为特征,重点对该类药物的代谢情况进行总结,为强心苷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23  中药水提取有效成分转移率低的问题分析
    周泽琴 蔡延渠 张雄飞 李碧云 朱盛山
    2014, 45(23):3478-34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3
    [摘要](1721) [HTML](0) [PDF 681.28 K](2321)
    摘要:
    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产业化提取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提取工艺,分析提取工艺的4个基本阶段,阐明水提取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水提取工艺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引起中药有效成分转移率降低,并直接影响疗效.在浸润与渗透阶段,一方面是水的渗透性较差,另一方面是药材含油量较高,大分子量高的药材以水作为溶剂难以浸润;在解吸与溶解阶段,溶解度较小的非极性、中极性成分与水亲和力较小,难以溶解完全;在扩散阶段,中药中的大分子成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难以穿透细胞屏障扩散至溶媒中,造成扩散困难;在置换阶段,物质在相互交换的过程中,大分子共存物也会影响其他物质在细胞生物膜两侧的交换.有效成分转移率低是目前中成药水提取存在的共性问题,阻碍了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应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早日寻求出提取工艺研究的新思路.
    24  山豆根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厚聪 袁德培 刘圆
    2014, 45(23):3486-34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4
    [摘要](1632) [HTML](0) [PDF 690.51 K](1881)
    摘要:
    豆科(Fabaceae)山豆根属Euchresta J. Benn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甾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活性、抗血小板聚集、中枢抑制、抗氧化、调血脂、抗菌等药理活性.综述了国内外对山豆根属4种植物山豆根E. japonica、台湾山豆根E. formosana、伏毛山豆根E. horsfieldii、管萼山豆根E. tubulos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5  液质联用技术在丹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王洋 陈涛 潘霖 李正 崔维利 李进
    2014, 45(23):3494-35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5
    [摘要](1475) [HTML](0) [PDF 694.58 K](2239)
    摘要:
    丹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其治疗作用广泛,特别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具有独特的疗效.丹酚酸及丹参酮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因其显著的生物活性备受关注.液质联用技术(LC-MS)是集分离与分析于一体的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特点的综合分析方法,现已广泛用于中药成分分析中.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对LC-MS技术在丹参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科学阐释丹参药效物质基础、提高质量控制标准、合理利用丹参药材及含丹参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26  道地中药材价格波动的成因与优化策略
    袁盼 申俊龙
    2014, 45(23):3503-35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23.026
    [摘要](1690) [HTML](0) [PDF 735.46 K](2846)
    摘要: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异常波动,这背后必然存在着特殊的原因.道地药材作为中药材中的典型代表,更具有研究价值.通过调查近15年的中药材价格数据,着重分析道地药材价格波动趋势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探索这种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最后为道地药材的价格波动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