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1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杨慧洁 杨世海 张淑丽 路放
    2014, 45(18):2581-25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1
    [摘要](1649) [HTML](0) [PDF 735.65 K](2383)
    摘要:
    近10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技术在鉴别动物物种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是在药用植物领域存在极大的挑战,至今还没能得出一个通用的候选序列。候选序列主要有单序列如matKrbcL等,复合序列如rbcL+trnH-psbA等。现综述DNA条形码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常用单序列和复合序列的鉴定应用展开了讨论;同时针对近期提出的以叶绿体全基因组作为“超级条形码”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展望,以期为中药药用植物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  酸枣仁中1个新的黄酮碳苷成分
    李敏 王宇 李畅 戴毅 姚新生
    2014, 45(18):2588-25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2
    [摘要](1535) [HTML](0) [PDF 694.75 K](1827)
    摘要:
    目的 研究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Toyopearl HW-4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仁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1)、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基-(1→2)- [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斯皮诺素(3)、异斯皮诺素(4)、6'''-阿魏酰斯皮诺素(5)。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命名为6",6'''-二阿魏酰异斯皮诺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299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方平 钟毅昇 薛艳钰 陆勇军 林永成 李静 刘岚
    2014, 45(18):2593-25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3
    [摘要](2199) [HTML](0) [PDF 706.50 K](2783)
    摘要:
    目的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黄灰青霉菌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299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对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299 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数据以及与文献谱图对照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299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ogrisidinol a/b(1a/1b)、4-(2'-羟基-丁炔氧基)苯甲酸(2)、(S)-penipratynolene(3)、aurantiamine(4)。结论 化合物1a/1b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是首次从青霉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4  臭梧桐根中的甾醇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杨国勋 王文宣 胡长玲 楼滨 熊娟 胡金锋
    2014, 45(18):2597-26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4
    [摘要](1490) [HTML](0) [PDF 1.60 M](1836)
    摘要:
    目的 研究臭梧桐Clerodendrum trichotom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并结合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根据化合物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生成的抑制作用考察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臭梧桐干燥根中分离到4个24-乙基胆甾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ethyl-7-oxocholesta-5,22(E),25-trien-3β-ol(1)、decortinone(2)、22-dehydroclerosterol(3)和clerosterol(4)。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臭梧桐的根中分离得到,并确定化合物1的24位的绝对构型为S型。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化合物1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IL-1β诱导的结肠癌HT-29细胞中IL-8的生成。
    5  雪松松针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师 刘东彦 石晓峰 雷艳萍
    2014, 45(18):2602-26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5
    [摘要](1869) [HTML](0) [PDF 695.24 K](1537)
    摘要:
    目的 对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雪松松针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丙醇基)-2"-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2)、(7R,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6R,9R)-6-羟基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4)、(6R,9R)-3-oxo-α-ionol-9-O-β- D-glucopyranoside(5)、莽草酸正丁酯(6)、奎宁酸正丁酯(7)、(6S,9R)-6-hydroxy-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8)、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9)、(E)-1-O-对香豆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6  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
    王青虎 胡毕斯哈拉图 吴杰斯 荣君 那仁朝克图 代那音台
    2014, 45(18):2607-26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6
    [摘要](1462) [HTML](0) [PDF 683.63 K](1790)
    摘要: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stigmast-4-en-3-one(2)、阿魏酸丁酯(3)、苯甲酸二丁酯(4)、苯甲酸(5)、咖啡酸(6)、阿魏酸(7)、表儿茶素(8)、儿茶素(9)、表没食子儿茶素(10)、没食子儿茶素(11)和没食子儿茶素-(4α,8)-表没食子儿茶素(12)。结论 化合物112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8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7  福建野鸦椿籽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黄云 向德标 胡乔民 谭洋 孟英才 裴刚
    2014, 45(18):2611-26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7
    [摘要](1875) [HTML](0) [PDF 678.32 K](2113)
    摘要:
    目的 对福建野鸦椿Euscaphis fukienensis籽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福建野鸦椿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酚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双 (2'-乙基庚基)酯(1)、琥珀酸(2)、没食子酸(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对羟基苯甲酸(5)、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6)、己二烯二酸(7)、槲皮素-3-O-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8  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姚杰 乔华 吕俊杰 孙体健
    2014, 45(18):2614-26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8
    [摘要](1866) [HTML](0) [PDF 1.07 M](183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GMIP)的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方法 以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分别采用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为致孔剂,以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引发聚合的方法合成GM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对其进行性能表征;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GMIP在识别高良姜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0.961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19.79 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0.101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51.09 μmol/g。结论 GMIP对高良姜素分子具有特异的吸附和识别能力,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高良姜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9  补阳还五汤中有效部位溶度参数递推规律研究
    刘平安 陈爱军 张喜利 张云莉 刘珊 赵先平 贺福元 刘文龙
    2014, 45(18):2619-26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09
    [摘要](1271) [HTML](0) [PDF 642.39 K](1626)
    摘要:
    目的 以补阳还五汤为模型药方,探索有效成分群(部位)溶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均匀设计、星点设计安排实验方案,用改良反相气相色谱法(IGC)测定溶度参数值,用SPSS软件拟合曲线方程。结果 得出有效成分黄芪甲苷(X1)、阿魏酸(X2)、芍药苷(X3)、川芎嗪(X4)的溶度参数的递推方程为Y=-69.016+435.277 X1X2+336.966 X2X4+487.702 X3X4-54.575 X12-59.696 X2X3r=1.000,P<0.01);有效部位总苷类(X1)、总生物碱(X2)、总多糖(X3)的溶度参数的递推方程为Y=21.822+10.562 X1+51.512 X2-37.078 X3+163.820 X1X2-155.569 X1X3-506.750 X2X3-9.385 X12+19.864 X22+413.446 X32r=0.866,P<0.01)。结论 建立的递推规律方程揭露了中药单一成分与复杂体系间的必然联系及递推规律,为中药复方溶出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10  HPLC-MS/MS法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7种主要有效成分
    吴茵 魏欣 张黎媛 于泽芳 任炳楠 祁金龙 董占军
    2014, 45(18):2625-26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0
    [摘要](1615) [HTML](0) [PDF 766.32 K](1812)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参麦注射液中7种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二氢黄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黄酮B)。方法 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同时监测参麦注射液中5种皂苷类和2种黄酮类成分。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3%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15 min。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6批参麦注射液进行了测定。结果 所测7种有效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6 3,线性关系分别为人参皂苷Rg1 Y=15.6 X+1.63×104;人参皂苷Re Y=14 X+5.36×103;人参皂苷Rb1 Y=2.46 X+4.74×103;麦冬皂苷D Y=11 X+9.73×103;麦冬皂苷D' Y=5.56 X+1.64×103;甲基麦冬二氢黄酮A Y=3.58×103 X+2.33×104;甲基麦冬二氢黄酮B Y=4.87×103 X+2.72×104。实验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104.3%。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Rb1及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二氢黄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黄酮B的定量测定。除人参皂苷外,其他4种成分均为参麦注射液中首次测定。
    11  痛安注射液组方药材白屈菜提取物精制工艺研究
    杨绪芳 康小东 刘俊超 韦迎春 李雪峰 孙永成 萧伟
    2014, 45(18):2631-26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1
    [摘要](1167) [HTML](0) [PDF 609.24 K](1452)
    摘要:
    目的 优化痛安注射液组方药材白屈菜提取物精制纯化工艺,提高白屈菜提取物中白屈菜碱的量。方法 分别考察平板直联式离心、高速管式离心、碟片离心不同离心技术方法,对白屈菜酸沉液分离的效果;分别考察不同pH值酸水液对白屈菜萃取干膏溶解效果的影响;分别考察减压滤过、高速管式离心、平板直联式离心不同分离方式对白屈菜酸水溶解液分离的效果;以白屈菜碱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可行的白屈菜碱精制纯化工艺。结果 采用碟片离心技术对白屈菜酸沉液分离效果最好;酸水液pH值在3~4时酸溶解效果及白屈菜碱转移率最佳;高速管式离心对白屈菜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最好。结论 该工艺制备白屈菜提取物,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12  HPLC法评估25种国产干红葡萄酒质量研究
    李巍 张晓书 辛立波 赵余庆
    2014, 45(18):2636-26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2
    [摘要](1521) [HTML](0) [PDF 624.58 K](1676)
    摘要:
    目的 对25种不同品牌、产地和年份的国产干红葡萄酒中7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进行HPLC法同步检测,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中国干红葡萄酒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的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1 min,19%乙腈;21~24 min,19%~25%乙腈;24~32 min,25%~30%乙腈;32~39 min,30%~40%乙腈;39~44 min,40%~50%乙腈;44~55 min,50%~60%乙腈;55~60 min,60%~80%乙腈;60~65 min,80%~100%乙腈;65~70 min,100%乙腈;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80 nm;每次进样10 μL。结果 实验所测中国干红葡萄酒中都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7种活性成分,定量范围依次为31.6~111.9、3.7~11.9、30.7~71.9、30.3~135.7、29.8~82.5、0.9~12.3、1.9~23.2 mg/L。结论 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7种活性成分可作为国产干红葡萄酒质量评价的指标,它们的存在是干红葡萄酒品质的保障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基础。
    13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法优化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酶解提取工艺
    包旭宏 王继龙 魏舒畅 高建德 范凌云
    2014, 45(18):2641-26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3
    [摘要](1189) [HTML](0) [PDF 669.80 K](2422)
    摘要:
    目的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酶解提取工艺。方法 在确定酶比例的基础上,选定复合酶用量、酶解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芪酶解提取工艺。结果 优化所得黄芪酶解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酶用量340 mg,酶解时间110 min,加水量19倍,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提取量分别为0.25 mg/g、67.95 mg/g。结论 优化所得黄芪酶解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14  UPLC-MS/MS法测定抗风湿中成药中非法添加8种抗风湿性化学成分
    励炯 沈国芳 朱建 裘一婧
    2014, 45(18):2647-26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4
    [摘要](1825) [HTML](0) [PDF 619.47 K](1540)
    摘要:
    目的 建立抗风湿中成药中非法添加8种抗风湿性化学成分的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以BEH-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仪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检测添加在中成药中的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萘普生、吡罗昔康与甲氧苄啶8种化学成分。结果 8种抗风湿性化学成分质谱检测的线性范围宽,相关性好,r2≥0.998 9;方法精密度的RSD为1.2%~3.5%;方法回收率为95.4%~104.9%;定量限为0.4~4.9 μg/mL;日内精密度的RSD为0.6%~2.7%(n=5),日间精密度的RSD为0.9%~2.9%(n=9)。结论 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快捷,可作为中成药中非法添加8种抗风湿性化学成分的有效检测方法。
    15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血瘀模型大鼠活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郑传柱 贾梅 张丽 姚卫峰 宿树兰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2014, 45(18):2652-26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5
    [摘要](1519) [HTML](0) [PDF 628.92 K](2094)
    摘要:
    目的 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凝血4项、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降低(P<0.05、0.01),TT、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的量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胶艾汤中剂量组大鼠1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明显降低(P<0.05、0.01),APTT明显延长(P<0.05),PT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与胶艾汤中剂量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PT明显延长(P<0.01)。结论 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作用增强。
    16  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温脾止泻的谱效关系研究
    耿媛媛 胡昌江 潘新 赵玲 熊瑞 张乐 胡麟
    2014, 45(18):2658-26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6
    [摘要](1324) [HTML](0) [PDF 644.87 K](2432)
    摘要:
    目的 阐明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后(盐炙补骨脂+麸煨肉豆蔻)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温脾止泻药效贡献的大小,表征二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以不同提取部位对番泻叶所致急性腹泻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研究其止泻作用,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二神丸温脾止泻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止泻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6号>18号>7号>20号>14号>21号>1号>25号>24号>23号>4号>3号>8号>11号。结论 所构建的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为二神丸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不同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止泻药效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神丸的炮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17  川芎嗪、阿魏酸对延胡索乙素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冯彬彬 张建海 徐晓玉
    2014, 45(18):2664-26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7
    [摘要](1250) [HTML](0) [PDF 663.34 K](1529)
    摘要:
    目的 探讨川芎嗪、阿魏酸对延胡索乙素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延胡索乙素(20 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阿魏酸(50 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川芎嗪(30 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川芎嗪(30 mg/kg)+阿魏酸(50 mg/kg)组,各组单剂量ig给药,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延胡索乙素与阿魏酸或者川芎嗪联合给药时,AUC0~t、和C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相比显著增加,tmaxt1/2和MRT0~t比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时显著延长(P<0.05);延胡索乙素同时与阿魏酸、川芎嗪二者联合给药时AUC0~t、MRT0~tt1/2t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相比显著增大(P<0.05),而C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时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魏酸、川芎嗪可以显著增加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并显著延长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
    18  注射用血栓通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王炎炎 朱会超 李来来 肖扬 王怡
    2014, 45(18):2669-26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8
    [摘要](1513) [HTML](0) [PDF 615.55 K](1749)
    摘要:
    目的 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质量分数为95%)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Born法,检测ADP、AA、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注射用血栓通7.2、14.4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注射用血栓通3.6 mg/mL组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具有体外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9  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的制备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郑智音 贾晓斌 舒娈 朱静 张振海
    2014, 45(18):2673-267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19
    [摘要](1257) [HTML](0) [PDF 611.20 K](1829)
    摘要:
    目的 制备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并研究各组分的降血糖活性。方法 选择合适的树脂和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富集鲜马齿苋中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组分的量,HPLC法测定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的量。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析多糖、生物碱、多酚类组分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 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及多酚类组分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多糖类组分和多酚类组分能明显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多糖、生物碱及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下降率最显著。结论 分离、纯化所得的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类组分均具有明显降血糖活性,且鲜马齿苋多糖、生物碱和多酚3类组分整体给药降血糖效果更佳。
    20  滇龙胆GrCYP450-1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张晓东 李彩霞 李泽君 李涛 王元忠
    2014, 45(18):2678-268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0
    [摘要](1504) [HTML](0) [PDF 3.93 M](1740)
    摘要:
    目的 从滇龙胆幼叶中克隆萜类合成相关酶基因GrCYP450-17,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方法 根据滇龙胆转录组中GrCYP450-1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GrCYP450-17 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进行TA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GrCYP450-17,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结果 GrCYP450-17 ORF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rCYP450-17基因是CYP714家族成员;蛋白质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CYP450-17与番茄SlCYP450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GEX-4T-1-GrCYP450-17重组质粒,获得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SDS-PAGE结果表明所表达蛋白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结论 克隆了GrCYP450-17基因,建立其稳定的原核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纯化GrCYP450-17蛋白、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21  三七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萍 刘迪秋 葛锋 赵恒伟
    2014, 45(18):2684-26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1
    [摘要](1816) [HTML](0) [PDF 1.41 M](2346)
    摘要:
    目的 克隆三七总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中的1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MGR蛋白的功能及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同属人参的HMGR基因全长序列(登录号GU565097.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三七愈伤组织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三七HMGR(命名为PnHMGR)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1 893 bp,该序列与人参、刺五加和杜仲中HMGR基因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8%、93%、80%,且含有大小为1 725 bp的开放阅读框,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生物信息学预测PnHMGR基因编码蛋白包含2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HMGR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PnHMGR基因在三七细胞生长30 d表达量最高。结论 首次从药用植物三七中克隆得到HMG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鉴定PnHMGR的功能和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椪柑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2014, 45(18):2691-26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2
    [摘要](1688) [HTML](0) [PDF 1.12 M](1832)
    摘要:
    目的 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 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23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及其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分析
    姚晓 步达 陈建伟 李祥 汤彬
    2014, 45(18):2696-27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3
    [摘要](1838) [HTML](0) [PDF 1.88 M](1710)
    摘要:
    目的 研究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出愈时间、诱导率、生长率、生长状态、褐变程度,比较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等5种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比较、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影响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各种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中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紫杉醇和东北红豆杉素5种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量;采用加权评分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优选组织培养条件。结果 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以完整叶片及茎段最好;暗培养有利于紫杉醇等5种萜类成分的富集;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B5+2,4-D 3.0 mg/L+6-BA 1.0 mg/L+NAA 1.0 mg/L+KT 0.5 mg/L。结论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与外植体种类、培养基种类、光照有较大关联,紫杉醇等5种紫杉烷二萜类成分的富集受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影响显著。
    24  不同产地桃金娘果中5种酚类成分的测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肖婷 崔炯谟 郭正红 赵余庆
    2014, 45(18):2703-27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4
    [摘要](991) [HTML](0) [PDF 750.34 K](1905)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测定6种不同产地的桃金娘果中5种酚类成分,并通过考察5种酚类成分和不同产地桃金娘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方法 Inertsil ODS-SP 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10 μL;采用DPPH法测定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鞣花酸、白藜芦醇及6个不同产地桃金娘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5种酚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5种酚类成分和不同产地桃金娘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好,广东新丰县、广东翁源县、广西南宁、云南、广西桂林、贵州产地桃金娘果提取物的IC50值分别为58.82、61.57、17.73、7.91、14.77、8.11 μg/mL,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鞣花酸、白藜芦醇的IC50值分别为0.02、0.04、0.03、0.05、5.7 μg/mL,阳性对照VC的IC50值为6.31 μg/mL。结论 初步明确了桃金娘果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为桃金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5  热毒宁注射液原药材——金银花规范化生产研究
    张燕 沈娟 金艳 毕宇安 武惠肖 郝庆秀 郭兰萍 萧伟
    2014, 45(18):2707-271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5
    [摘要](1292) [HTML](0) [PDF 727.71 K](2734)
    摘要:
    为了保证热毒宁注射液原药材——金银花的真实、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按照我国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对其生产中的产地适宜性、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监测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生产调查和实验研究,制定出了该标准操作规程,并对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6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雷公藤肝毒性配伍减毒的作用
    张静 江莹 王芳 张贺 孟楣
    2014, 45(18):2711-27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6
    [摘要](1500) [HTML](0) [PDF 737.96 K](1994)
    摘要:
    雷公藤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药,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生育等作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但在使用中雷公藤所引起的肝损伤报道频繁发生,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依据“异类相制”的中药配伍理论,对雷公藤肝毒性减毒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提出雷公藤肝毒性配伍减毒的组方原则,以期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27  中药涩味的形成原理及掩蔽技术的研究概况
    林俊芝 张定堃 段渠 杨明
    2014, 45(18):2716-27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7
    [摘要](1731) [HTML](0) [PDF 920.65 K](2276)
    摘要:
    涩味是中药的真实滋味之一,普遍存在于中药材与中成药中。由于受到五味理论的限制,中药学对于涩味一直缺乏深入的认识。初步梳理了本草文献中涩味的含义,统计了涩味的普遍性,深入阐释了涩味形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总结了涩味随制剂过程链的传递规律;归纳了涩味的掩蔽方法,并对适合中药口含片特点的涩味掩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深化对中药涩味的理解,促进适宜于中药特性的涩味掩蔽技术与特色辅料的发展。
    28  商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鹏程 王秋红 赵珊 孙雪 匡海学
    2014, 45(18):2722-273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8
    [摘要](1835) [HTML](0) [PDF 777.32 K](2211)
    摘要:
    商陆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包括商陆Phytolacca acinosa与垂序商陆P. americana,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商陆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是三萜皂苷,此外还有黄酮、酚酸、甾醇、多糖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商陆具有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多用其治疗乙型肝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对商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商陆的开发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9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苗苗 韩杰 娄海燕
    2014, 45(18):2732-273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8.029
    [摘要](1319) [HTML](0) [PDF 709.99 K](1668)
    摘要: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绿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EGCG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抗炎、抗菌等作用。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人类健康最显著的疾病,而目前仅有少数神经保护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很多基础研究证实,EGCG对于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疗效,主要体现在调节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抗炎、激活腺苷受体、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等方面。针对EGCG对心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