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1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指纹药动学”的构思与研究
    易延逵 王琼 张璐 余玉英
    2014, 45(13):1813-18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1
    [摘要](1358) [HTML](0) [PDF 643.29 K](1824)
    摘要:
    指纹药物动力学研究有助于整体上探索药物尤其是天然产物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并可与药物疗效建立联系。借助指纹图谱技术进行药动学的研究,将更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整体性,发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变化规律。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方面的研究将推动中药给药机制的研究,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为此,提出了构建“指纹药动学”的思路。对“指纹药动学”的形成、研究现状、应用分析、应用前景等进行剖析。
    2  山楝中1个新的链状二萜
    吴海峰 张婷婷 吴佳妮 马国需 张小坡 杨峻山 许旭东
    2014, 45(13):1816-18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2
    [摘要](2012) [HTML](0) [PDF 727.21 K](1806)
    摘要:
    目的 研究山楝Aphanamixis polystachya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山楝茎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链状二萜,分别鉴定为 (2Z,6E,10E)-12,14,15-三羟基-3,7,11,15-四甲基十六碳三烯酸甲酯(1)、melidianolic acid A(2)、陵水暗罗素H(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楝定;化合物2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兴安白芷脂溶性部位中新的天然产物
    赵爱红 杨秀伟
    2014, 45(13):1820-18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3
    [摘要](2110) [HTML](0) [PDF 771.83 K](1862)
    摘要:
    目的 研究兴安白芷Angelica dahurica脂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兴安白芷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补骨脂素(2)、香柑内酯(3)、β-谷甾醇(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花椒毒素(7)、异茴芹素(8)、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9)、异氧化前胡素(10)、氧化前胡素(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伞形花内酯(13)、花椒毒酚(14)、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5)、对羟基苯乙醇-反式阿魏酰酯(16)、牧草栓翅芹酮(17)、异白当归脑(18)、白芷属素(19)、二氢欧山芹醇(20)、异栓翅芹醇(21)、栓翅芹烯醇(22)、比克白芷素乙醚(23)、新白当归脑(24)、氧化前胡素甲醚(25)、异东莨菪内酯(26)、1’,2’-去氢印枳苷元(27)、当归醇A(28)、当归醇E(29)、叔-O-甲基独活属醇(30)、印枳苷元(31)、兴安白芷醇(8-[(2’R)-2’,3’-二羟基-3’-甲基丁氧基] 香柑醇,32)、水合氧化前胡素(33)、独活属醇(34)、白当归素(35)、当归醇L(36)、当归醇G(37)、反式松柏醛(38)、香草酸(39)、反式阿魏酸(40)。结论 化合物32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兴安白芷醇。
    4  柽柳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柳生 梁晓欣 蔡自由 李利花
    2014, 45(13):1829-18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4
    [摘要](2256) [HTML](0) [PDF 746.83 K](1870)
    摘要:
    目的 研究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干燥细嫩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柽柳干燥细嫩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1)、柽柳素-3-O-α-L-鼠李糖苷(2)、芦丁(3)、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槲皮素-7,3’,4’-三甲醚(5)、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苷(6)、芹菜素(7)、鼠李柠檬素(8)、山柰酚(9)、槲皮素(10)、柽柳素(11)、白桦脂酸(12)、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3)、β-香树脂醇乙酸酯(14)、12-齐墩果烯-2α,3β,23-三醇(15)。结论 化合物17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柽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毛冬青中三萜皂苷ilexoside O的制备及抗血栓活性研究
    金晶 秦聪怡 周园 曾瑞鑫 赵钟祥
    2014, 45(13):1834-18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5
    [摘要](1926) [HTML](0) [PDF 734.06 K](1860)
    摘要:
    目的 从毛冬青Ilex pubescens中分离制备三萜皂苷ilexoside O,并探讨其抗血栓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大孔树脂、硅胶和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化合物,采用核磁、质谱等技术鉴定结构;小鼠和大鼠分别ig给予不同剂量的ilexoside O,通过考察其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和大鼠在三氯化铁诱导下腹主动脉血栓形成量的影响评价其药理活性。结果 ilexoside O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小鼠出血时间均有明显影响(P<0.01),ilexoside O低剂量组(25 mg/kg)对小鼠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但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P<0.05);ilexoside O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FeCl3诱导的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量(P<0.01)。结论 制备得到的ilexoside O显示出明显抗凝血效果,同时能减少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活血作用。
    6  冠心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阮鸣 孔令义 罗建光
    2014, 45(13):1838-18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6
    [摘要](1843) [HTML](0) [PDF 757.17 K](1795)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分离得到的各个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香草醛(2)、阿魏酸(3)、2-糠酸(4)、洋川芎内酯I(5)、咖啡酸(6)、丹酚酸A(7)、异丹酚酸A(8)、丹酚酸B(9)、异丹酚酸C(10)、迷迭香酸(11)、1,3-二咖啡酰奎宁酸(12)、洋川芎内酯H(13)、对羟基苯甲酸(14)、间羟基苯甲酸(15)、邻羟基苯甲酸(16)、对羟基肉桂酸(17)、迷迭香酸甲酯(18)和丹酚酸N甲酯(19)。结论 1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制剂中分离得到;经HPLC分析检测及文献对照,化合物2351316为川芎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7111819为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化合物1461217为川芎和丹参共有成分。
    7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芷芎散温敏凝胶的处方及其鼻黏膜渗透特性研究
    卢浩扬 林媛媛 车俊秀 曾维东 陈宝 吴传斌 徐月红
    2014, 45(13):1845-18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7
    [摘要](2027) [HTML](0) [PDF 912.54 K](1908)
    摘要: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8  静电纺丝法制备丹参素-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
    林坚涛 张衍宁 黄浩 赖国荣 崔红晶 尤婷婷 潘文嘉 张黎明 王冠海
    2014, 45(13):1850-18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8
    [摘要](2131) [HTML](0) [PDF 1.01 M](1745)
    摘要: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丹参素-聚己内酯(DSS-PCL)纳米纤维支架。方法 以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CH2Cl2-DMF)8:2为溶剂,利用静电纺丝仪制备载丹参素的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形貌,通过体外释放实验考察载药纳米纤维支架中丹参素的释放规律,通过MTT法和溶血率对载药纳米纤维支架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CH2Cl2-DMF混合溶剂体系下药物和材料都能够很好地溶解并顺利电纺得到纳米纤维,平均纤维直径分别为210 nm和190 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的释放经过一个快速释放后进入缓慢释放。MTT法测得PCL及载有丹参素的纳米纤维对L929细胞存活率并无明显影响,溶血率实验测得各组纳米纤维的溶血率低于5%。结论 静电纺丝法制备DSS-PCL纳米纤维的工艺简单易行,易于推广。
    9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李颖 曾茂贵 郑笈 王典瑜 游鹏程
    2014, 45(13):1855-186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09
    [摘要](1722) [HTML](0) [PDF 829.43 K](1786)
    摘要:
    目的 优化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搅拌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OD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投料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以红外光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合工艺:包合时间4.8 h、包合温度62 ℃、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比为7.79:1,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分别为1.70%、1.49%、2.22%。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以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10  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4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分析
    李景松 张贵君 朱广伟 高晓美 彭慧
    2014, 45(13):1863-18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0
    [摘要](1520) [HTML](0) [PDF 720.52 K](1955)
    摘要:
    目的 研究炙甘草补脾益气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单味药及其药对、对应的复方为供试品,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 炙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的质量浓度依次为(12.14±0.31)、(3.25±0.19)、(38.75±1.77)、(1.40±0.25)mg/mL;炙甘草-人参中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2.87±0.04)、(0.74±0.02)、(6.42±0.18)、(0.37±0.03)mg/mL;炙甘草-白术中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5.99±0.01)、(2.16±0.09)、(22.40±1.80)、(0.77±0.02)mg/mL;四君子汤中4种药效组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2.99±0.03)、(0.81±0.04)、(10.05±0.31)、(0.32±0.03)mg/mL。结论 4个供试品中炙甘草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炙甘草>炙甘草-白术>四君子汤>炙甘草-人参;药效组分比例的变化区间是(7.76~9.34):(2.00~2.81):(17.35~31.41):1。单味炙甘草药效组分的总量是配伍组分的3倍,中药多以配方的形式使用,说明药效组分资源利用空间较大,药效组分有明显的对应性,中药质量标准应以药效组分标示量和药效组分生物效价作为指标。
    11  多指标综合评价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
    徐志伟 曹岗 杜伟锋 蔡宝昌 葛卫红
    2014, 45(13):1867-18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1
    [摘要](1596) [HTML](0) [PDF 701.62 K](1528)
    摘要:
    目的 优化出最佳麸炒白芍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芍中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4个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芍麸炒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白芍麸炒工艺是在白芍药材中加入其质量的10%的麸皮,在200 ℃下炒制8 min。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白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2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崔妮 史辑 贾天柱
    2014, 45(13):1871-18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2
    [摘要](1306) [HTML](0) [PDF 753.54 K](1626)
    摘要:
    目的 建立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不同炮制品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为巴戟天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及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Eco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8 ℃,检测波长277 nm。对巴戟天4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分别指认了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5个色谱峰,制巴戟6个色谱峰。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差异显著。巴戟天不同炮制品间蒽醌类成分差异不大,但其量有变化,制巴戟由于炮制过程中使用了辅料甘草水溶液,新增了成分甘草素。结论 本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较全面地反映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差异。
    13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Cx43表达的影响
    张建 龙建飞 邹海艳 张秋霞 赵晖 王蕾 张楠 边宝林 赵海誉
    2014, 45(13):1876-18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3
    [摘要](1870) [HTML](0) [PDF 952.90 K](1812)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对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水提物组(800 mg/kg)、总生物碱组(44 mg/kg)、总黄酮组(50 mg/kg)、总环烯醚萜组(80 mg/kg),连续ig给药7 d,每天给药1次。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Cx4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x43表达;实时RT-PCR检测Cx43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数目减少,GFAP、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3个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均可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数目(P<0.05、0.01);降低缺血半暗带区GFAP及Cx43基因、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及其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环烯醚萜)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干预Cx43表达,保护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
    14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α-常春藤皂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梁起栋 何明珍 欧阳辉 黄文平 郭宜城 冯育林 周欣 黄何松 杨世林
    2014, 45(13):1883-18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4
    [摘要](1976) [HTML](0) [PDF 852.64 K](1600)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口服α-常春藤皂苷后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大鼠ig α-常春藤皂苷150 mg/kg后,采集其0~24 h粪便样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到原形药物、原形药物的同分异构体及7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包括去甲基化代谢物(M1)、脱糖代谢物(M2、M3)、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M4)和双键加成代谢物(M5、M6-1、M6-2)。结论 α-常春藤皂苷在大鼠胃肠道内会发生多种代谢反应,主要有脱糖代谢、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去甲基化代谢等。
    15  五味子“生熟异用”之补肾阳作用
    高慧 佟鑫 裴启洋 贾天柱
    2014, 45(13):1889-18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5
    [摘要](1565) [HTML](0) [PDF 6.94 M](2050)
    摘要:
    目的 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的影响,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的研究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ig给予腺嘌呤方法制备肾阳虚模型,以桂附地黄丸为阳性对照,以小鼠体征,血清皮质醇、睾酮、肌酐(Cr)水平,精囊腺、睾丸的脏器指数,及睾丸、肾脏组织病理观察等为评价指标,比较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水煎液的补肾阳作用。结果 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对肾阳虚小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小鼠的激素水平,增加脏器指数,其中酒五味子作用最好,各剂量组以中剂量组作用最好。结论 炮制与剂量均会对五味子补肾阳作用产生影响,临床应用于治疗肾阳虚时应首选酒五味子,并注意五味子的使用剂量。
    16  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邹茜茜 宋巍薇 王美瑜 范华英 车鑫 刘珂
    2014, 45(13):1894-18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6
    [摘要](1369) [HTML](0) [PDF 5.02 M](1784)
    摘要:
    目的 研究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和对苯磺酸(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采用ELISA法测定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的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抑制作用;用TNBS法制备IBD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ig给药,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 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的TNF-α和IL-1β具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可降低TNBS诱导的IBD大鼠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论 硬紫草羟基萘醌提取物对TNF-α和IL-1β炎症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TNBS诱导的肠道炎症反应,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降低TNF-α的表达来实现的。
    17  生血丸对甲醛致小鼠细胞损伤的影响
    阎山林 张晓乐 王光普 严苏纯
    2014, 45(13):1899-19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7
    [摘要](1325) [HTML](0) [PDF 702.48 K](1492)
    摘要:
    目的 探讨生血丸对甲醛致小鼠肺、肝、脾、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预防与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生血丸预防给药组(预防组)、生血丸治疗给药组(治疗组)、模型1组(对应治疗组)、模型2组(对应预防组)。ELISA法检测肺、肝、脾组织中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鸟氨酸脱羧酶(ODC)的活性。高倍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2个模型组小鼠肺、肝、脾组织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DC活性比对照组显著增加,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P<0.05);生血丸预防组及治疗组小鼠的肺、肝、脾组织中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ODC的活性与对应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生血丸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小鼠肺、肝、脾、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由于甲醛造成的损伤。
    18  不同产地金樱子的根和根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彭海燕 寿晓云 王涛 赵郭林 张泽 江振洲 邹节明
    2014, 45(13):1903-19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8
    [摘要](1315) [HTML](0) [PDF 715.56 K](1514)
    摘要:
    目的 对广西、云南、贵州3个产地的金樱子的根和根茎样品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以及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分别考察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 金樱根提取物对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作用不明显。金樱子不同药用部位(根和根茎)和不同产地(广西、贵州、云南)的受试样品在免疫活性调节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部位和不同产地金樱子样品具有相似的的免疫抑制活性。
    19  当归DXR基因保守区克隆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雒军 王引权 温随超 张金林 夏琦
    2014, 45(13):1907-19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19
    [摘要](1872) [HTML](0) [PDF 857.92 K](1611)
    摘要:
    目的 克隆当归Angelica sinensis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编码基因部分保守区序列,分析DXR基因在当归根、茎、叶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 根据已克隆的植物DXR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当归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DXR片段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α,阳性克隆经PCR检测后测序。运用RT-qPCR方法,以当归肌动蛋白基因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DXR在当归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得到一段564 bp的DXR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KJ000259)。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18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注册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等6个物种的DXR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DXR在叶中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是茎和根组织中的2.5倍和3.2倍(P<0.01)。结论 本研究首次从当归中克隆出了DXR部分保守区序列,并揭示了DXR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前期工作基础。
    20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赵欢 彭正松 雷杨 周永红
    2014, 45(13):1914-19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0
    [摘要](1152) [HTML](0) [PDF 3.66 M](1785)
    摘要:
    目的 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新鲜叶片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的半夏凝集素的基因序列(GU593718.1)设计引物,克隆了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I1300-CaMV35S-PTA-GFP,在农杆菌GV3101中进行表达且观察了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结果 所克隆的PTA的开放阅读框为810 bp,其编码269个氨基酸;具有1条信号肽、2个B-lectin保守区域和3个甘露糖结合基序;PTA氨基酸序列与NCBI中所报道的半夏、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滴水珠P. cordata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7%、85%和83%;初步推测其定位于膜上,现已在NCBI中登记(登录号KF154979)。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半夏凝集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半夏凝集素的抗病虫害机制奠定了基础。
    21  北柴胡地上茎不同分枝对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的影响
    雷天莉 任宇豪 李敬 刘蓬蓬 王晶 贾凌云 路金才
    2014, 45(13):1920-19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1
    [摘要](1656) [HTML](0) [PDF 715.88 K](1432)
    摘要:
    目的 研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地上茎不同分枝对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北柴胡地上茎不同分枝植株根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柴胡总皂苷的量,并统计分析其生长特征参数。结果 地上茎不分枝与2个分枝的北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均最高;随着地上茎分枝数的增多,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的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地上茎不同分枝会对北柴胡根中皂苷类成分量及根产量产生影响。
    22  防风抽薹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
    朱玉野 董丽华 朱继孝 熊浩仲 罗光明 张连学
    2014, 45(13):1924-19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2
    [摘要](1563) [HTML](0) [PDF 734.55 K](153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防风抽薹前后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测定,明确了防风抽薹前后IAA、GA和ABA的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风早期抽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HPLC法测定抽薹前后IAA、GA和ABA量,色谱条件为C18 ODS反相柱,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7 mL/min,流动相为甲醇-乙腈- 0.7%乙酸(40:15:45)。结果 防风在抽薹期根、茎、叶中IAA、GA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抽薹后IAA、GA的量则急剧下降,且抽薹前防风IAA、GA的量明显高于抽薹后。ABA在防风抽薹期根、茎、叶中的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与IAA、GA差异较大。抽薹前取样ABA的量虽略有起伏,抽薹后ABA的量急剧上升,且明显高于抽薹前。结论 防风早期抽薹现象与防风内源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初步推断防风内源激素量的变化导致了防风的早期抽薹。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
    洪森荣 尹明华 夏瑾华
    2014, 45(13):1928-19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3
    [摘要](1613) [HTML](0) [PDF 756.35 K](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NAA、2,4-D、6-BA、KT、PP333)对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宜的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组合。方法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黄独试管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生长素单独使用有利于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NAA和2,4-D诱导微型块茎形成的适宜浓度均为0.5 mg/L,两者的诱导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分裂素单独使用不利于黄独微型块茎的形成,KT和6-BA诱导微型块茎形成的适宜浓度均为2 mg/L,但KT的诱导效果好于6-B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PP333组合可以显著促进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其中较佳的组合为MS+NAA 0.5 mg/L+6-BA 2.0 mg/L+PP333 0.5 mg/L。结论 筛选出了诱导黄独微型块茎形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的适宜浓度,为黄独微型块茎的离体诱导形成及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24  南五味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董文雪 舒永志 刘意 何泉泉 延在昊
    2014, 45(13):1938-19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4
    [摘要](2001) [HTML](0) [PDF 961.41 K](2529)
    摘要:
    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部分为民间药用植物,主要含有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对2003年以来南五味子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资料。
    25  人参皂苷Rg1、Rb1及其代谢产物益智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琼 王逸 韩春勇 刘新民
    2014, 45(13):1960-19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5
    [摘要](1779) [HTML](0) [PDF 709.90 K](3049)
    摘要:
    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其益智作用是其药理作用的重要方面。在各种皂苷中,以人参皂苷Rg1和Rb1的量最高。综述人参皂苷Rg1、Rb1对动物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动物不同脑区的作用、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及对学习记忆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总结人参皂苷Rg1、Rb1的益智作用,并对其代谢产物的益智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26  光合细菌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牛红军 李邦东 李军 李建文 杨官娥
    2014, 45(13):1966-19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3.026
    [摘要](1973) [HTML](0) [PDF 684.16 K](2342)
    摘要:
    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光合细菌对中药进行生物转化处理已成为微生物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搜集光合细菌生物转化中药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光合细菌转化中药的药理药效学、药效物质基础和转化机制,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