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5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多成分药物代谢理论及技术方法分析
    刘洋 潘艳丽 王晶娟 翟华强 张强 项佳媚 隗丽 杨文宁 关键雷 郭怡祯
    2014, 45(12):1663-166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1
    [摘要](1565) [HTML](0) [PDF 731.84 K](2107)
    摘要:
    多成分药物代谢是以多成分中各成分间的转运蛋白相互影响及药物代谢酶相互影响为核心,以多成分同时测定为原则,以多成分环境影响的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方向,其理论内容由序贯代谢、并发代谢、多重代谢组成,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代谢连续时间记录、代谢连续空间记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原则下,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在体实验及离体实验方法开展研究。在直观比较分析与量化数据评价的模式下,可认为多成分药物代谢是学术基础扎实、技术手段先进的新兴科研方向。
    2  小叶杜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干鹏 罗阳 李尚秀 杨淬 田倩 左马怡
    2014, 45(12):1668-16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2
    [摘要](2194) [HTML](0) [PDF 843.94 K](2864)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叶杜鹃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4a,6-四甲基-2,8-二羟基-2,3,4,4a,9,9a-1H-六氢二苯并吡喃-5-甲酸甲酯(1)、伞形花内酯(2)、莨菪亭(3)、4’,5,7-三羟基黄烷酮(4)、8-去甲杜鹃素(5)、杜鹃素(6)、槲皮素(7)、芦丁(8)、松树脂醇二甲醚A(9)、对羟基苯甲酸(10)、3,5-二羟基甲苯(11)、齐墩果烷(12)和曲酸(13)。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为六氢二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命名为小叶杜鹃素I;化合物91113为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  明党参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白钢钢 袁斐 毛坤军 李富强 陈建伟 李祥
    2014, 45(12):1673-16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3
    [摘要](2115) [HTML](0) [PDF 822.62 K](2692)
    摘要:
    目的 研究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以及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明党参根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酚(3)、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4)、香草酸(5)、别欧前胡素(6)、补骨脂素(7)、佛手柑内酯(8)、5-甲氧基-8-O-β-D-葡萄糖基补骨脂素(9)、异茴芹内酯(10)、咖啡酸(11)、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2)、vaginatin(13)、β-谷甾醇(14)、琥珀酸(15)。结论 化合物613为首次从党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古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江玲 赵云丽 秦徐杰 刘亚平 罗晓东
    2014, 45(12):1677-168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4
    [摘要](1998) [HTML](0) [PDF 809.56 K](2195)
    摘要:
    目的 研究民族药用植物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 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并纯化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古钩藤茎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3-hydroxy-β-ionone(2)、(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3)、ficusic acid(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丁香脂素(7)、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8)、loliolide(9)、(-)-蛇菰宁(10)、金圣草素(11)、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和ficusesquilignan A(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I)
    李海波 于洋 王振中 萧伟 姚新生
    2014, 45(12):1682-16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5
    [摘要](1786) [HTML](0) [PDF 837.72 K](2379)
    摘要:
    目的 对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流感病毒致应激负荷小鼠模型进行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检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 H1N1)的活性测试。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抗病毒活性部位,从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阿魏酸(2)、苯甲酸(3)、咖啡酸(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酸(7)、反式对羟基桂皮酸(8)、反式邻羟基桂皮酸(9)、反式桂皮酸(10)、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1)、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2)、香豆素(13)、3-羟基-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14)、异鼠李素(15)、槲皮素(16)、木犀草素(17)、芦丁(18)、金丝桃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其中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的EC50值小于50 μmol/L,选择指数(SI)值大于10,具有较强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木犀草素为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之一。
    6  中压制备色谱法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多酚类化合物
    夏雅俊 刘永峰 裴栋 邸多隆
    2014, 45(12):1689-16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6
    [摘要](1592) [HTML](0) [PDF 894.58 K](1872)
    摘要:
    目的 研究油橄榄Olea europare叶抗糖尿病有效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反相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得到的5个化合物均为多酚类化合物,分别为脱咖啡酰基毛蕊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6"-O-β-D-吡喃葡萄糖-橄榄苦苷(3)、裂环马钱子苷(4)、橄榄苦苷(5)。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经HPLC检测,按照归一化法计算其质量分数均大于90%,为以油橄榄叶为原料的新药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7  去甲泽拉木醛醇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徐晓勇 马凤森 楼芳芳 梁宜
    2014, 45(12):1693-169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7
    [摘要](1643) [HTML](0) [PDF 741.99 K](1859)
    摘要:
    目的 制备去甲泽拉木醛(DMZ)醇质体及其凝胶剂,并考察其制剂性能和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DMZ醇质体,并对其粒径、包封率、分析方法学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醇质体凝胶的体外透皮试验。结果 DMZ醇质体外观为淡黄乳状液,平均粒径为(365.2±14.4)nm,包封率为(72.30±2.31)%。醇质体凝胶中DMZ的体外透皮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Q=80.198 t1/2-71.641,r=0.986 8),其24 h的累积渗透量是普通凝胶的3.94倍。结论 醇质体凝胶可良好地改善DMZ的透皮行为,为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局部透皮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8  薏苡仁油融合指纹图谱研究
    崔媛 王小明 杨勇 容蓉 巩丽丽 蒋海强 韩冰冰
    2014, 45(12):1698-17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8
    [摘要](2034) [HTML](0) [PDF 1.02 M](2132)
    摘要:
    目的 建立薏苡仁油的融合指纹图谱。方法 薏苡仁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2种分析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峰面积标准化处理,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指纹图谱融合。结果 薏苡仁融合指纹谱获得21个共有峰,GC-MS技术鉴定出13种脂肪酸酯类成分;HPLC-ELSD法检测部分得到8个共有峰。结论 融合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好,信息量大,结合质谱技术部分消除了单一测定方法指纹图谱的模糊性,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9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银杏叶总黄酮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李江 杨星钢 荆恒攀 薛颖娜 王雨薇 萧伟 潘卫三
    2014, 45(12):1702-17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09
    [摘要](1940) [HTML](0) [PDF 772.12 K](2176)
    摘要:
    目的 制备银杏叶总黄酮(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方法 以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对片芯和衣膜处方进行考察;以包衣液中致孔剂聚乙二醇(PEG)的用量和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以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在2、14 h累积释放率和1~12 h释放曲线的复相关系数(R2)作为优化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结果 最优处方为包衣增重为7.58%,致孔剂用量为3.41 g,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2 h内无突释;14 h内的累积释放率满足要求;1~12 h内药物呈零级释放。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并制备了日服1次的TFGF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10  鲜鹿茸全成分口腔崩解片制备工艺研究
    魏宝霞 戴俊东 赓迪 靳梦亚 朱美玲 董玲
    2014, 45(12):1709-17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0
    [摘要](1629) [HTML](0) [PDF 749.98 K](2164)
    摘要:
    目的 考察影响冻干法制备鲜鹿茸全成分口腔崩解片的关键工艺因素,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冻干赋形技术制备鲜鹿茸全成分口腔崩解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促细胞增殖活性、含水量、崩解时间和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研究关键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鲜鹿茸冻存温度-40 ℃,以醋酸缓冲液为稀释液,按1:2的比例与鲜鹿茸细粉混匀,10%海藻糖为冻干保护剂,低温匀浆时间为10 min,匀浆分装后按优选工艺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备鲜鹿茸全成分口腔崩解片,所得口腔崩解片能在30 s完全崩解,含水量低于5%,促细胞增殖活性与鲜鹿茸无差异。结论 制备的鲜鹿茸全成分口腔崩解片具有生物活性高、服用方便的优点,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11  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田守生 孙四海 张淹 辛杰 王春艳
    2014, 45(12):1714-17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1
    [摘要](2043) [HTML](0) [PDF 747.17 K](3198)
    摘要:
    目的 研究阿胶颗粒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送粉速度对颗粒得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轧辊压力为60~70 kgf/cm2、送粉速度17~19 r/min、轧轮转速为10~12 r/min。结论 阿胶颗粒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阿胶颗粒产业化应用和干法制粒技术在动物类中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2  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7种成分量的影响
    孙慧敏 邢婕 李震宇 秦雪梅
    2014, 45(12):1718-17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2
    [摘要](1308) [HTML](0) [PDF 731.81 K](1939)
    摘要:
    目的 柴胡为多基原药材,《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柴胡包括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和狭叶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以柴葛解肌汤为研究对象,对柴胡、狭叶柴胡配伍的复方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明确不同柴胡配伍对复方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HPLC法建立葛根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7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柴胡配伍的柴葛解肌汤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线性范围内7种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4.1%~106.6%,所有化合物的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且样品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7种成分的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葛解肌汤的质量控制,而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中其他成分及全方药理作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13  穿心莲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刘涛 戴德雄 林海波
    2014, 45(12):1722-172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1.013
    [摘要](2240) [HTML](0) [PDF 740.82 K](2979)
    摘要:
    目的 建立穿心莲软胶囊的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穿心莲片项规定制备穿心莲提取物;单因素考察软胶囊内容物处方及囊壳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穿心莲软胶囊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量及其溶出特征。结果 穿心莲软胶囊内容物处方(1 000粒)为穿心莲1 000 g,司盘80 5.5 g、蜂蜡27.5 g、大豆油422 g,软胶囊囊壳处方为明胶-甘油-水(100:40:100);所制备的穿心莲软胶囊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不同批次穿心莲软胶囊中脱水穿心莲内酯的量及溶出特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优化后的穿心莲软胶囊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所建立定量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穿心莲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14  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对HepG2细胞增殖及其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汤浩 高庆剑 陆铖 屈坤鹏 闵光涛
    2014, 45(12):1726-173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4
    [摘要](1651) [HTML](0) [PDF 714.67 K](2112)
    摘要:
    目的 观察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对HepG2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1A1、3A4(CYP1A1、CYP3A4)的作用特点。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处理后CYP1A1、CYP3A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3A4蛋白表达。结果 作用48 h后,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对HepG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阿魏酸和异阿魏酸(50 μg/mL)均阻滞HepG2细胞周期于G2/M期;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在不同作用质量浓度下均是CYP1A1、CYP3A4 mRNA的抑制剂;50 μg/mL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处理细胞48 h后,CYP3A4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阿魏酸和异阿魏酸的表达量分别为0.57、0.39。结论 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均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之一是影响细胞周期使其阻滞于G2/M期,能够抑制药物代谢酶CYP1A1、CYP3A4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CYP3A4的蛋白表达,但作用程度差别较大,可能与其羟基和甲氧基异构有关。
    15  从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变化探讨抗敏平喘方治疗哮喘机制
    严展鹏 张晓震 徐东宁 叶娟 朱晓静 滕之颖 曹鹏
    2014, 45(12):1731-17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5
    [摘要](1164) [HTML](0) [PDF 3.85 M](1601)
    摘要:
    目的 从调节性T细胞(Tregs)和Th17细胞亚群平衡方面来探讨抗敏平喘方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 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5.5 mg/kg)组、抗敏平喘方低和高剂量(4.95、9.90 g/kg)组;用卵清蛋白诱导小鼠哮喘模型,每天雾化后ig给药,连续15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通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液中Th17和Tregs细胞亚群的变化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抗敏平喘方能够改善哮喘小鼠肺组织损伤,降低淋巴细胞对肺组织的浸润水平;抗敏平喘方能够下调血液中Th17细胞比例和上调Tregs细胞比例,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抗敏平喘方同时能够显著提高血液中IL-4和TGF-β水平并降低TNF-α水平。结论 抗敏平喘方能够通过影响Th17细胞和Tregs在血液中的比例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16  具有高水解稳定性的姜黄素类似物的抗多药耐药肿瘤作用研究
    张峰 陈敬清 岑娟 陈笑鸽 丁秀秀 吴春蕊
    2014, 45(12):1736-17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6
    [摘要](1388) [HTML](0) [PDF 920.00 K](1658)
    摘要:
    目的 探讨具有较好水解稳定性的姜黄素结构类似物的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及机制。方法 对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02孵育姜黄素及其类似物119,MTT法筛选其对K562/A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及其类似物3、4的水解稳定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及其类似物3、4对K562/A02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量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K562/A02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562/A02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荧光法检测K562/A02细胞内阿霉素的累积效应。结果 姜黄素结构类似物34与姜黄素对K562/A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相近,但类似物34水解稳定性较姜黄素有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及其类似物34均能够通过降低K562/A02细胞MMP、增加caspase-3活性促进细胞凋亡,但此过程中细胞内ROS并未显著增加;姜黄素及其类似物34可显著降低K562/A02细胞G2/M期和S期的细胞比例,亚二倍体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姜黄素及其类似物34对P-gp有显著下调作用,可增加细胞内阿霉素的累积。结论 姜黄素结构类似物34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且保持了姜黄素的抗多药耐药肿瘤活性。
    17  甜茶苷对变形链球菌致龋能力的影响
    胡楠 熊兴耀
    2014, 45(12):1743-17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7
    [摘要](2048) [HTML](0) [PDF 685.30 K](1684)
    摘要:
    目的 研究甜茶苷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致龋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菌液加入甜茶苷后于恒温厌氧环境下培养,测试其pH值变化、黏附率,运用碳氢化合物法测定其表面疏水率。采用Bradford法以Neson-samogyi分别测量总蛋白的量以及还原糖的量,计算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活力,采用Anihrone法测量水不溶性葡聚糖(water-insoluble glucans,WIG)的量。结果 加入甜茶苷的菌液pH变化值、黏附率、表面疏水率、GTF活力及WIG的量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甜茶苷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黏附能力、GTF活力及WIG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18  金边蚂蟥抗痛风作用研究
    刘喜华 黄敏琪 林忠文 甄汉深 刘安韬 张柯媛
    2014, 45(12):1747-17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8
    [摘要](1644) [HTML](0) [PDF 675.36 K](1812)
    摘要:
    目的 研究金边蚂蟥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抗痛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小鼠ip次黄嘌呤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金边蚂蟥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大鼠足跖sc微晶型尿酸钠结晶(MSU),复制痛风性炎症模型,观察金边蚂蟥对痛风性炎症的影响;热板法、扭体法观察金边蚂蟥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金边蚂蟥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金边蚂蟥1.50 g/kg组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液尿酸水平,金边蚂蟥3.00、1.50 g/kg组显著降低正常小鼠血液尿酸水平(P<0.01);金边蚂蟥0.75 g/kg组可显著抑制MSU引起大鼠足跖肿胀(P<0.05、0.01);金边蚂蟥3.00、0.75 g/kg组可显著减少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0.01);小鼠ig金边蚂蟥的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生药23.09 g/kg。结论 金边蚂蟥具有良好的抗痛风作用。
    19  胃肠安丸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功能紊乱症的疗效观察
    郝冬荣 彭建霞
    2014, 45(12):1751-17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19
    [摘要](1244) [HTML](0) [PDF 752.95 K](2584)
    摘要:
    目的 观察胃肠安丸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6—12月临床诊断为单纯性消化功能紊乱症的患儿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妈咪爱,具体用法:2岁以下儿童,1次1袋,一日1~2次;2岁以上儿童,1次1~2袋,一日1~2次,用40 ℃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疗程1~2周;治疗组服用胃肠安丸,具体用法:1岁以内患儿每次1丸,一日2次;1~3岁患儿每次1丸,一日3次;4~7岁患儿每次2丸,一日3次;8~15岁患儿每次3丸,一日3次;疗程1周~1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纯性消化功能紊乱症的患儿应用胃肠安丸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  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研究
    李敏 黄龙妹 赵欣 陈强
    2014, 45(12):1754-17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0
    [摘要](1830) [HTML](0) [PDF 846.74 K](2815)
    摘要:
    目的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进行特异性PCR鉴定。方法 回收RAPD扩增筛选到的浙贝母分子标记ZB1基因,将其连接进入T-载体克隆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2/P3,以贝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结果 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为浙贝母在约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其他贝母品种则未出现条带。 结论 浙贝母特异性PCR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1  秦艽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异构酶基因(GmDX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化文平 岑文 孔维维
    2014, 45(12):1758-17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1
    [摘要](1033) [HTML](0) [PDF 1.09 M](1786)
    摘要:
    目的 从药用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中克隆了萜类成分合成途径的关键酶——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及表达方式。方法 克隆了秦艽DXR基因(GmDXR),分析了GmDXR编码蛋白序列的特征,并采用实时定量分析了GmDXR的表达模式。结果 秦艽GmDXR基因包含1个完整的长1 428 bp的ORF框,编码475个氨基酸;GmDXR与萝芙木、番茄等植物DX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85%),无跨膜结构域、信号肽等结构,主要定位于叶绿体中。定量PCR结果显示,GmDXR主要在秦艽的叶中进行表达,受到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诱导。结论 GmDXR含有DXR蛋白的保守结构特征;在秦艽不同器官中GmDXR基因表达不同,且受到MeJA的诱导。该研究为今后研究秦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依据。
    22  基于ISSR的甘肃中麻黄遗传多样性研究
    朱田田 晋玲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2014, 45(12):1764-17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2
    [摘要](1224) [HTML](0) [PDF 858.53 K](2060)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 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3  凹叶厚朴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马英姿 许欢 王志毅 刘江海 王晓明 蒋丽娟
    2014, 45(12):1769-17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3
    [摘要](1756) [HTML](0) [PDF 1.91 M](2468)
    摘要:
    目的 建立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subsp. biloba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选育的优质凹叶厚朴种胚为初始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植物调节剂(6-BA、NAA、IBA、IAA),获取最适种胚启动培养基,丛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 适宜种胚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B5+6-BA 0.5 mg/L+NAA 0.1 mg/L,出芽率达87.0%;适合丛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可达6.2;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30 d生根率可达84%。结论 建立了凹叶厚朴快速繁殖体系,为凹叶厚朴优质种苗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24  杠柳根皮、茎皮中元素累积及其与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
    李国辉 张春艳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2014, 45(12):1775-17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4
    [摘要](1500) [HTML](0) [PDF 800.69 K](1740)
    摘要:
    目的 测定不同采收期杠柳Periploca sepium根皮、茎皮中Mn、Cu、Zn、Fe、K、Ca、Mg量,探究元素累积变化规律及其与活性成分杠柳毒苷、4-甲氧基水杨醛的相关性,揭示影响2种成分累积的主导元素。方法 电热板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元素量,SPSS 19.0处理数据。结果 7种无机元素在根皮、茎皮中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皮中Ca与杠柳毒苷,Fe与4-甲氧基水杨醛的累积趋势基本同步,茎皮中Fe与4-甲氧基水杨醛,Ca与Mg的累积趋势相近,呈“双峰”型。基于杠柳毒苷,在根皮中与Ca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Zn呈显著负相关。基于4-甲氧基水杨醛,在根皮中与茎皮中4-甲氧基水杨醛、F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皮中Mn呈显著负相关,与根皮中Fe呈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根皮、茎皮中Fe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Ca、Zn、Fe、Mn是杠柳2种活性成分累积的关键元素,其中杠柳毒苷的主要影响元素为根皮Ca及茎皮Zn,间接影响元素为根皮Mg,4-甲氧基水杨醛的主要影响元素为Fe及茎皮Mn,茎皮Ca、Mg为其间接影响元素。
    25  羽芒菊对4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颜红果 唐露 袁珂 吕武燕 朱加明
    2014, 45(12):1780-1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5
    [摘要](1646) [HTML](0) [PDF 808.70 K](1874)
    摘要:
    目的 研究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的水浸提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浸提法提取羽芒菊茎、叶、种子3个部分,用浸提液处理4种农作物种子及幼苗,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在4个不同质量浓度下分析种子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羽芒菊水提浸液对绿豆综合作用表现为促进,并随质量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减弱,对萝卜、油菜、莴苣表现为低促高抑。不同部位水提浸液抑制作用顺序为种子>叶>茎。对不同受试种子抑制作用呈现出莴苣>萝卜>油菜>绿豆,而对莴苣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羽芒菊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利用羽芒菊的化感作用将其作为竞争植物或覆盖植物,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或作为开发天然除草剂的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26  离心薄层色谱及其在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刘洋洋 孙文 李春娜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2014, 45(12):1785-17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6
    [摘要](1658) [HTML](0) [PDF 843.57 K](2320)
    摘要:
    离心薄层色谱(CTLC)是在经典制备薄层色谱(PTL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技术。与传统的PTLC和柱色谱(CC)相比,CTLC实现了快速分离的目的,具有分离效果好、分离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CTLC的分离效果与薄层板的涂层材料和厚度、转速和洗脱剂流速等因素有关。CTLC主要应用于对合成产物的分离纯化,尤其是对合成产物中的顺反异构体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并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对天然产物中的萜类、生物碱、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其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着重介绍了CTLC的参数优化研究及其在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27  马钱子碱镇痛研究进展
    唐敏 伍冠一 朱婵 唐宗湘
    2014, 45(12):1791-17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7
    [摘要](1545) [HTML](0) [PDF 821.43 K](2312)
    摘要:
    马钱子是传统的镇痛中药之一,特别是对风湿骨痛、肌肉损伤疼痛的疗效明显。马钱子碱是马钱子镇痛的有效成分。从马钱子的生物碱类成分、镇痛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马钱子碱新型镇痛制剂4个方面介绍了马钱子碱的研究进展,以利于马钱子碱在镇痛研究中的应用,为相关临床医生和科研提供参考。
    28  甘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杨瑞 王礼强 刘颖
    2014, 45(12):1796-18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8
    [摘要](1812) [HTML](0) [PDF 802.74 K](2775)
    摘要:
    甘草为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诸药等作用,素有“国老”、“十方九草”之誉,国内外用量很大。由于过度采挖,甘草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大部分栽培甘草存在品质退化和甘草酸量低等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甘草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很多研究者开展了甘草组织培养的研究。对甘草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来源及预处理、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快速繁殖研究、毛状根诱导以及组织培养物中活性成分6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以期为部分解决甘草的资源替代问题以及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基因与代谢工程研究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29  白花蛇舌草及其制剂有效成分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高鹏
    2014, 45(12):1803-18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29
    [摘要](1706) [HTML](0) [PDF 830.33 K](2217)
    摘要:
    白花蛇舌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和各种炎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学者的青睐。通过检索、梳理与分析文献,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白花蛇舌草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定量测定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扫描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为白花蛇舌草药材和制剂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30  缓控释及靶向给药新剂型在心血管类中药中的应用
    姚锦英 吕燊 王如伟
    2014, 45(12):1809-18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4.12.030
    [摘要](1486) [HTML](0) [PDF 762.11 K](2959)
    摘要:
    依据剂型及所用辅料的特点,对心血管类药物给药系统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剂型的优势、应用范围进行重点阐述。综述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脂质体、微囊微球、芳香贴剂、纳米粒、微乳、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等制剂新方法结合抗心血管中药的特点及中医药理论可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并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