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3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段金廒,吴启南,宿树兰,周荣汉
    2012, 43(9):1665-16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2031) [HTML](0) [PDF 863.91 K](2094)
    摘要:
    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是药用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药材生产与加工学、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效应与功能评价、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中药资源化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资源中对人类健康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性质、分布、积累与消长规律,并通过适宜技术集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生产与科学利用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色突出的基础学科。系统阐述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学科建立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方向与目标任务等,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药资源化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2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段金廒 吴启南 宿树兰 周荣汉
    2012, 43(9):1665-1671.
    [摘要](932) [HTML](0) [PDF 1013.64 K](1370)
    摘要:
    中药资源化学是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是药用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药材生产与加工学、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效应与功能评价、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上讲,中药资源化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资源中对人类健康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性质、分布、积累与消长规律,并通过适宜技术集成以实现资源的合理生产与科学利用的综合性与应用性特色突出的基础学科。系统阐述了中药资源化学学科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学科建立背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方向与目标任务等,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药资源化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3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刘延泽,许利嘉,肖 伟,彭 勇,王 健,肖培根
    2012, 43(9):1672-16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326) [HTML](0) [PDF 1.05 M](3159)
    摘要:
    在对艾滋病(AIDS)的发展过程、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概括性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通过各种筛选途径发现的抗艾滋病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总结,尤其对研究相对薄弱、难度大、前景看好的领域:蛋白质、多糖及鞣质的结构特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科学地分析了中医药对AIDS的认识及治疗原理,详细论述了多靶点理论与新鸡尾酒疗法用于治疗AIDS的原理及策略,最后对人类战胜AIDS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4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刘延泽 许利嘉 肖伟 彭勇 王健 肖培根
    2012, 43(9):1672-1684.
    [摘要](777) [HTML](0) [PDF 1.37 M](1895)
    摘要:
    在对艾滋病(AIDS)的发展过程、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概括性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通过各种筛选途径发现的抗艾滋病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总结,尤其对研究相对薄弱、难度大、前景看好的领域:蛋白质、多糖及鞣质的结构特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科学地分析了中医药对AIDS的认识及治疗原理,详细论述了多靶点理论与新鸡尾酒疗法用于治疗AIDS的原理及策略,最后对人类战胜AIDS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5  红花中2个倍半萜的分离和鉴定
    李晓锋 胡晓茹 戴忠 张燕 梁宏 林瑞超
    2012, 43(9):1685-1687.
    [摘要](921) [HTML](0) [PDF 803.88 K](1416)
    摘要: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花水提部分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methyl dihydrophaseate(1)和(-)-(9E)-methyl dihydrophaseate(2)。结论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花酯A。
    6  红花中2个倍半萜的分离和鉴定
    李晓锋,胡晓茹,戴 忠,张 燕,梁 宏,林瑞超
    2012, 43(9):1685-168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51) [HTML](0) [PDF 919.76 K](2593)
    摘要: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红花水提部分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 (?)-methyl dihydrophaseate(1)和 (?)-(9E)-methyl dihydrophaseate(2)。结论 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花酯A。
    7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 政,丘鹰昆
    2012, 43(9):1688-16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343) [HTML](0) [PDF 918.64 K](2760)
    摘要:
    目的 研究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仙人掌肉质茎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9, 10-dihydroxy- 4-megastigmen-3-one(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琥珀酸(3)、(E)-阿魏酸甲酯(4)和D-酒石酸(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酮,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政 丘鹰昆
    2012, 43(9):1688-1690.
    [摘要](824) [HTML](0) [PDF 763.53 K](1124)
    摘要:
    目的研究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9,10-dihydroxy-4-megastigmen-3-one(1)、(-)-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琥珀酸(3)、(E)-阿魏酸甲酯(4)和D-酒石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酮,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小柴胡汤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成分的分析
    杨 杰,黄丹雪,鹿秀梅,王 芳,李发美
    2012, 43(9):1691-16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348) [HTML](0) [PDF 938.34 K](2753)
    摘要:
    目的 采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柴胡汤提取液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其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进行色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质谱检测,扫描范围为m/z 150~1 500,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模式下,通过获得一、二级质谱信息,参照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确定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小柴胡汤样品中共检测到44个化学成分。抑郁模型大鼠ig给予小柴胡汤后,在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出7个原形成分和8个代谢产物;在尿液样品中共检测出12个原形成分和19个代谢产物。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法能较全面地分析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10  小柴胡汤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成分的分析
    杨杰 黄丹雪 鹿秀梅 王芳 李发美
    2012, 43(9):1691-1698.
    [摘要](1128) [HTML](0) [PDF 970.54 K](1457)
    摘要:
    目的采用UPLC-MS/MS技术分析小柴胡汤提取液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其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BEH C18柱进行色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电喷雾质谱检测,扫描范围为m/z 150~1 500,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的模式下,通过获得一、二级质谱信息,参照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确定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的可能结构。结果小柴胡汤样品中共检测到44个化学成分。抑郁模型大鼠ig给予小柴胡汤后,在血清样品中共检测出7个原形成分和8个代谢产物|在尿液样品中共检测出12个原形成分和19个代谢产物。结论建立的UPLC-MS/MS法能较全面地分析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小柴胡汤抗抑郁作用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11  翻白叶树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蒙蒙 李帅 罗光明 崔保松 乔涌起 刘佳宝
    2012, 43(9):1699-1703.
    [摘要](633) [HTML](0) [PDF 888.75 K](1209)
    摘要:
    目的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11)、roseoside(12)。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翻白叶树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蒙蒙 ,李 帅,罗光明,崔保松,乔涌起,刘佳宝
    2012, 43(9):1699-170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152) [HTML](0) [PDF 933.06 K](2473)
    摘要: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 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 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 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11)、roseoside(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II)
    崔 莹
    2012, 43(9):1704-17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52) [HTML](0) [PDF 916.39 K](2060)
    摘要:
    目的 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 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4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崔莹
    2012, 43(9):1704-1707.
    [摘要](770) [HTML](0) [PDF 810.15 K](1242)
    摘要: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壮药山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蓝鸣生 罗超 谭昌恒 陈路 韦松 朱大元
    2012, 43(9):1708-1711.
    [摘要](1470) [HTML](0) [PDF 749.11 K](1282)
    摘要:
    目的研究壮药山风Blumea arom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甲基-4-甲氧基蒽醌(1)、3,7,3′,4′-O-四甲基槲皮素(2)、7,3′,4′-O-三甲基木犀草素(3)、咖啡酸乙酯(4)、3,7-O-二甲基槲皮素(5)、高圣草酚(6)、3′,4′-O-二甲基槲皮素(7)、槲皮素(8)、金圣草素(9)、木犀草素(10)、香草酸(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为从艾纳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6  壮药山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蓝鸣生,罗 超,谭昌恒,陈 路,韦 松,朱大元
    2012, 43(9):1708-171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245) [HTML](0) [PDF 917.71 K](2366)
    摘要:
    目的 研究壮药山风Blumea arom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甲基-4-甲氧基蒽醌(1)、3, 7, 3′, 4′-O-四甲基槲皮素(2)、7, 3′, 4′-O-三甲基木犀草素(3)、咖啡酸乙酯(4)、3, 7-O-二甲基槲皮素(5)、高圣草酚(6)、3′, 4′-O-二甲基槲皮素(7)、槲皮素(8)、金圣草素(9)、木犀草素(10)、香草酸(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为从艾纳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17  苦瓜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 雯 ,陈燕芬,吴 楠,池墨瑶,费 佳
    2012, 43(9):1712-17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297) [HTML](0) [PDF 916.75 K](2257)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苦瓜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9S, 23E)-5β, 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 23-diene-3β, 25-diol(1)、(19R, 23E)-5β, 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 23-diene-3β, 25-diol(2)、3β, 7β,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3)、3β, 7β, 25-trihydroxycucurbita-5, 23-dien-19-al-3- O-β-D-glucopyranoside(4)、苦瓜素I(5)、苦瓜素IV(6)、大豆脑苷I(7)、α-菠甾醇(8)、α-香树素乙酸酯(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13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8  苦瓜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雯 陈燕芬 吴楠 池墨瑶 费佳
    2012, 43(9):1712-1715.
    [摘要](673) [HTML](0) [PDF 795.50 K](1069)
    摘要:
    目的研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瓜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S,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1)、(19R,23E)-5β,19-epoxy-19-methoxycucurbita-6,23-diene-3β,25-diol(2)、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3β,7β,25-trihydroxycucurbita-5,23-dien-19-al-3-O-β-D-glucopyranoside(4)、苦瓜素Ⅰ(5)、苦瓜素Ⅳ(6)、大豆脑苷Ⅰ(7)、α-菠甾醇(8)、α-香树素乙酸酯(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3、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  羊齿天门冬中的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陶华明 王隶书 赵大庆 朱全红 殷勇冠 刘永宏
    2012, 43(9):1716-1720.
    [摘要](801) [HTML](0) [PDF 846.15 K](1079)
    摘要:
    目的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甾体类化学成分。方法羊齿天门冬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齿天门冬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百部苷A(1)、天冬苷A(2)、小百部皂苷丙(3)、小百部苷B(4)、asparagusin A(5)、Asp-IV(6)、小百部苷C(7)、小百部苷D(8)、calonysterone(9)、5-deoxykaladasterone(10)、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1)、stachysterone C(12)、stachysterone B(13)、蜕皮甾酮(14)、β-蜕皮甾酮(15)、20,22-异丙亚二氧基蜕皮甾酮(16)。结论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  羊齿天门冬中的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
    陶华明,王隶书,赵大庆,朱全红,殷勇冠,刘永宏
    2012, 43(9):1716-17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30) [HTML](0) [PDF 899.66 K](1690)
    摘要:
    目的 研究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甾体类化学成分。方法 羊齿天门冬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羊齿天门冬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百部苷A(1)、天冬苷A(2)、小百部皂苷丙(3)、小百部苷B(4)、asparagusin A(5)、Asp-IV(6)、小百部苷C(7)、小百部苷D(8)、calonysterone(9)、5-deoxykaladasterone(10)、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11)、stachysterone C(12)、stachysterone B(13)、蜕皮甾酮(14)、β-蜕皮甾酮(15)、20, 22-异丙亚二氧基蜕皮甾酮(16)。结论 化合物2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暗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苏日娜,武海波,王文蜀
    2012, 43(9):1721-17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957) [HTML](0) [PDF 909.40 K](1822)
    摘要:
    目的 研究天名精属植物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暗花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羟基-9β, 10β-环氧-1βH, 5αH-愈创木-11(13)-烯-8α, 12-内酯(1)、天名精内酯酮(2);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5α, 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5)、5α, 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 9(11), 22-三烯-3β-醇(6)、β-谷甾醇(7)和β-胡萝卜苷(8)。结论 以上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暗花金挖耳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22  暗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
    苏日娜 武海波 王文蜀
    2012, 43(9):1721-1723.
    [摘要](777) [HTML](0) [PDF 729.01 K](1171)
    摘要:
    目的研究天名精属植物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暗花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α-羟基-9β,10β-环氧-1βH,5αH-愈创木-11(13)-烯-8α,12-内酯(1)、天名精内酯酮(2)|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豆甾醇(4)、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5α,8α-环二氧-24(S)-甲基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6)、β-谷甾醇(7)和β-胡萝卜苷(8)。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暗花金挖耳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23  香柏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伏劲松 林燕 韩贺东 胡海清 王晓玲
    2012, 43(9):1724-1726.
    [摘要](827) [HTML](0) [PDF 777.40 K](1150)
    摘要:
    目的研究柏科圆柏属植物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香柏枝叶干粉用95%乙醇提取,采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罗汉松双黄酮甲(1)、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2)、柏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槲皮苷(5)、异海松酸(6)、(7S,8S)-3-甲氧基-3′,7环氧-8,4′-氧化新木脂素-4,9,9′-三醇(7)、12-羟基月桂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和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4  香柏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伏劲松,林 燕,韩贺东,胡海清,王晓玲
    2012, 43(9):1724-172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21) [HTML](0) [PDF 895.07 K](1803)
    摘要:
    目的 研究柏科圆柏属植物香柏Sabina pingii var. wilson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香柏枝叶干粉用95%乙醇提取,采用正、反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UV、MS、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罗汉松双黄酮甲(1)、5, 5″, 7, 7″, 4′, 4′′′-六羟基 (2′-8″) 双黄酮(2)、柏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槲皮苷(5)、异海松酸(6)、(7S, 8S)-3-甲氧基-3′, 7环氧-8, 4′-氧化新木脂素-4, 9, 9′-三醇(7)、12-羟基月桂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 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5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王雪洁,李震宇,薛水玉,张福生,邢 婕,秦雪梅
    2012, 43(9):1727-17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477) [HTML](0) [PDF 1.00 M](2466)
    摘要:
    目的 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 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 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 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26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王雪洁 李震宇 薛水玉 张福生 邢婕 秦雪梅
    2012, 43(9):1727-1737.
    [摘要](1284) [HTML](0) [PDF 1.26 M](1226)
    摘要:
    目的运用基于1H-NMR和UPLC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蜜远志及甘草制远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1H-NMR及UPLC代谢组学技术对生远志及两种炮制品进行分析,指认初级代谢产物21种,次级代谢产物8种,并采用UPLC技术测定三者中细叶远志皂苷的量。结果生远志与蜜远志、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明显不同|与蜜远志相比,生远志与甘草制远志化学成分更加接近|三者中部分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量变化较大|与生远志相比,蜜远志中总皂苷量几乎不变,甘草制远志则有所上升|糖酯类化合物3,6′-二芥子酰基糖酯在甘草制远志中其量降低,蜜远志中最低,同时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有所不同。结论从代谢组学整体角度来看,生远志及其蜜制、甘草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说明炮制可改变药性,导致其功效可能各有不同。
    27  盐酸青藤碱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姜素芳 胡姣艳 何丽华
    2012, 43(9):1738-1741.
    [摘要](903) [HTML](0) [PDF 1.11 M](1460)
    摘要: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28  盐酸青藤碱醇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姜素芳,胡姣艳,何丽华
    2012, 43(9):1738-174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980) [HTML](0) [PDF 1.04 M](2661)
    摘要: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盐酸青藤碱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包封率进行分析;采用透皮扩散仪,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盐酸青藤碱在水溶液、脂质体以及醇质体中的透皮行为。结果 制得的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88.7 nm,包封率为62.8%,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均明显高于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和水溶液。结论 醇质体能明显促进盐酸青藤碱的经皮渗透,有望成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载体。
    29  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
    谭静净,程 岚,李学涛
    2012, 43(9):1742-17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83) [HTML](0) [PDF 895.90 K](1992)
    摘要:
    目的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 以主动载药-pH梯度法制备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长春碱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质量比、DPPC与3β-[N-(N′, 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胺基] 胆固醇(DC-Chol)物质的量之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 2000)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响应面分析选取最佳处方。结果 优化出的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为长春碱与DPPC质量比为0.06、DPPC与DC-Chol物质的量之比为1.00、DSPE-PEG 2000的质量分数为7%。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30  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
    谭静净 程岚 李学涛
    2012, 43(9):1742-1745.
    [摘要](740) [HTML](0) [PDF 973.47 K](1772)
    摘要: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以主动载药-pH梯度法制备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以包封率、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长春碱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质量比、DPPC与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胺基]胆固醇(DC-Chol)物质的量之比、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 2000)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考察指标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响应面分析选取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出的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的处方为长春碱与DPPC质量比为0.06、DPPC与DC-Chol物质的量之比为1.00、DSPE-PEG 2000的质量分数为7%。结论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应用简便、预测性好,制备的长春碱亲水基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31  白藜芦醇三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吴慧琴 兰天 许玉珍 况丹 姚瑶
    2012, 43(9):1746-1750.
    [摘要](1277) [HTML](0) [PDF 1.01 M](1146)
    摘要: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三甲醚(BTM)脂质体,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脂质体对BTM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BT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粒径及稳定性,并考察其对BTM的增溶作用。结果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为BT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水化介质为5%甘露醇|按该处方制备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达(86.4±2.2)%|与游离BTM相比,BTM脂质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了1 012倍。结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并且可以较好地提高BTM的溶解度。
    32  白藜芦醇三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吴慧琴,兰 天,许玉珍,况 丹,姚 瑶
    2012, 43(9):1746-17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00) [HTML](0) [PDF 932.72 K](2330)
    摘要:
    目的 制备白藜芦醇三甲醚(BTM)脂质体,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脂质体对BTM的增溶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BT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粒径及稳定性,并考察其对BTM的增溶作用。结果 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为BT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水化介质为5%甘露醇;按该处方制备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达(86.4±2.2)%;与游离BTM相比,BTM脂质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了1 012倍。结论 采用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并且可以较好地提高BTM的溶解度。
    33  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王 焱,宋小玲,陈银芳,王金钱,王跃生,郑 颖
    2012, 43(9):1751-175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38) [HTML](0) [PDF 922.83 K](1661)
    摘要:
    目的 制备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并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助漂剂十六醇-微晶纤维素(7∶3),以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40~60目);采用HPMC-K15M为骨架材料和龙胆总苷等量混合以粉末层积法滚丸(20~30目);采用Eudragit NE 30D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得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以龙胆苦苷为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转篮法”和HPLC法,测定胃漂浮微丸12 h释放度,并用Higuchi等数学模型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特性。结果 在人工胃液(pH 1.2)中,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良好的缓释效果。累积释放率数据用Ritger-Peppas模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7,且0.43<n<0.85,说明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过程是溶蚀与扩散协同作用。结论 龙胆总苷制备胃漂浮微丸工艺可行,且能够达到胃滞留缓释的效果。
    34  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王焱 宋小玲 陈银芳 王金钱 王跃生 郑颖
    2012, 43(9):1751-1755.
    [摘要](986) [HTML](0) [PDF 1.00 M](1434)
    摘要:
    目的制备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并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助漂剂十六醇-微晶纤维素(7∶3),以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40~60目)|采用HPMC-K15M为骨架材料和龙胆总苷等量混合以粉末层积法滚丸(20~30目)|采用Eudragit NE 30D进行流化床包衣,制得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以龙胆苦苷为指标,《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转篮法"和HPLC法,测定胃漂浮微丸12 h释放度,并用Higuchi等数学模型对释放度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特性。结果在人工胃液(pH 1.2)中,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良好的缓释效果。累积释放率数据用Ritger-Peppas模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R2>0.97,且0.43<n<0.85,说明龙胆总苷胃漂浮微丸释药过程是溶蚀与扩散协同作用。结论龙胆总苷制备胃漂浮微丸工艺可行,且能够达到胃滞留缓释的效果。
    35  栀子环烯醚萜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杨军宣 赵成城 刘昊 张海燕 陈晓燕 杨明
    2012, 43(9):1756-1759.
    [摘要](695) [HTML](0) [PDF 961.50 K](1143)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和栀子苷的量|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和纯化效果。结果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纯化效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柱高径比3∶1,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0 g/mL、吸附体积流量为0.5 BV/h、树脂吸附量为生药2.5 g/g、洗脱溶媒为5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2 BV/h,洗脱溶媒用量2 BV。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环烯醚萜苷纯化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36  栀子环烯醚萜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杨军宣,赵成城,刘 昊,张海燕,陈晓燕,杨 明
    2012, 43(9):1756-175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916) [HTML](0) [PDF 885.58 K](1802)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和栀子苷的量;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和纯化效果。结果 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纯化效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较好,最佳工艺条件:柱高径比3∶1,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0 g/mL、吸附体积流量为0.5 BV/h、树脂吸附量为生药2.5 g/g、洗脱溶媒为5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2 BV/h,洗脱溶媒用量2 BV。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环烯醚萜苷纯化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37  固定化离子液体吸附分离八角茴香中莽草酸
    杜 妮,曹树稳,余燕影
    2012, 43(9):1760-17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338) [HTML](0) [PDF 903.48 K](1859)
    摘要:
    目的 研究固定化离子液体(SILs)对八角茴香提取液中莽草酸的吸附分离性能,并分离制备莽草酸。方法 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方法,研究SILs对莽草酸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性能,并采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方程拟合了303、313、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 SILs对莽草酸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方程拟合效果均较好,且以Freundlich型方程拟合更佳。采用SILs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进行富集分离,富集率为80.34%。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富集率高,可用于八角茴香提取液(物)中莽草酸的富集分离。
    38  固定化离子液体吸附分离八角茴香中莽草酸
    杜妮 曹树稳 余燕影
    2012, 43(9):1760-1763.
    [摘要](554) [HTML](0) [PDF 982.18 K](1354)
    摘要:
    目的研究固定化离子液体(SILs)对八角茴香提取液中莽草酸的吸附分离性能,并分离制备莽草酸。方法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方法,研究SILs对莽草酸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性能,并采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方程拟合了303、313、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 SILs对莽草酸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方程拟合效果均较好,且以Freundlich型方程拟合更佳。采用SILs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进行富集分离,富集率为80.34%。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富集率高,可用于八角茴香提取液(物)中莽草酸的富集分离。
    39  正交试验优化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醇提工艺
    徐忠坤 郭传宝 殷洪梅 王钰芳 刘洪波 萧伟
    2012, 43(9):1764-1766.
    [摘要](550) [HTML](0) [PDF 915.17 K](1561)
    摘要:
    目的优选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异欧前胡素、芍药苷提取率为指标,优选最佳醇提工艺。结果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醇提工艺为采用5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实际生产工艺。
    40  正交试验优化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醇提工艺
    徐忠坤,郭传宝,殷洪梅,王钰芳,刘洪波,萧 伟
    2012, 43(9):1764-17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136) [HTML](0) [PDF 867.12 K](2063)
    摘要:
    目的 优选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异欧前胡素、芍药苷提取率为指标,优选最佳醇提工艺。结果 羌黄祛痹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醇提工艺为采用5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实际生产工艺。
    41  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张 丽,邵 霞,于 生,包贝华,丁安伟
    2012, 43(9):1767-176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13) [HTML](0) [PDF 895.46 K](2173)
    摘要:
    目的 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HS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和评价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SGC法,以胡薄荷酮为参照物对10批荆芥穗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顶空条件:以DMF为初溶剂,水为终溶剂;顶空瓶体积为10 mL,取样体积为5 mL,顶空恒温温度为90 ℃,平衡时间为40 min,进样量为0.5 mL,进样方式为气体。色谱柱为HP-5(30 m×0.53 mm,2.65 μm),进样器温度为220 ℃,检测器温度为250 ℃,程序升温:初始30 ℃,保持5 min;5 ℃/min升至90 ℃,保持2 min;2 ℃/min升至160 ℃;10 ℃/min升至200 ℃,保持3 min。结果 建立了荆芥穗挥发油HS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批荆芥穗挥发油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专属地研究荆芥穗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为全面控制荆芥穗挥发油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42  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张丽 邵霞 于生 包贝华 丁安伟
    2012, 43(9):1767-1769.
    [摘要](830) [HTML](0) [PDF 944.94 K](1184)
    摘要:
    目的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HS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全面控制和评价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法,以胡薄荷酮为参照物对10批荆芥穗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顶空条件:以DMF为初溶剂,水为终溶剂|顶空瓶体积为10 mL,取样体积为5 mL,顶空恒温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40 min,进样量为0.5 mL,进样方式为气体。色谱柱为HP-5(30 m×0.53 mm,2.65μm),进样器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程序升温:初始30℃,保持5 min|5℃/min升至90℃,保持2 min|2℃/min升至160℃|10℃/min升至200℃,保持3 min。结果建立了荆芥穗挥发油HSG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批荆芥穗挥发油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专属地研究荆芥穗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为全面控制荆芥穗挥发油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43  H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葛根素
    吴锋 鲁建丽 豆久锋 陈宗良
    2012, 43(9):1770-1772.
    [摘要](883) [HTML](0) [PDF 925.60 K](1209)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葛根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xlipc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0.3%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9 nm。结果丹参素在0.013~0.254μg(r=0.999 4),原儿茶醛在0.021~0.414μg(r=0.999 8),葛根素在0.100~2.000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7.39%、98.06%(n=6),RSD分别为0.9%、1.1%、1.4%(n=6)。结论本方法分析时间短且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降低工作量,减少检验成本,为更好地控制心可舒丸的质量提供依据。
    44  H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葛根素
    吴 锋,鲁建丽,豆久锋,陈宗良
    2012, 43(9):1770-177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946) [HTML](0) [PDF 878.59 K](2286)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心可舒丸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葛根素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xlipce XDB-C18柱(150 mm×4.6 mm,5 μm),乙腈-0.3%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69 nm。结果 丹参素在0.013~0.254 μg(r=0.999 4),原儿茶醛在0.021~0.414 μg(r=0.999 8),葛根素在0.100~2.000 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7.39%、98.06%(n=6),RSD分别为0.9%、1.1%、1.4%(n=6)。结论 本方法分析时间短且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降低工作量,减少检验成本,为更好地控制心可舒丸的质量提供依据。
    45  不同产地决明子中9种蒽醌类成分的测定
    袁 晓,高俊飞,舒楚金,陆峰平,袁 萍
    2012, 43(9):1773-177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275) [HTML](0) [PDF 974.67 K](2489)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决明子中9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YMC-C18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 280 n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0~35 min,15%~30% A;35~60 min,30%~95% A;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结果 决明子内酯-9-O-β-葡萄糖苷、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50~0.500 μg、0.020~0.200 μg、0.030~0.300 μg、0.040~0.400 μg、0.001~0.10 μg、0.080~0.800 μg、0.088~0.880 μg、0.040~0.400 μg、0.049~0.490 μg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2.01%、97.99%、99.39%、101.31%、99.12%、98.89%、99.68%、98.21%、100.53%;RSD分别为0.46%、0.56%、2.19%、0.91%、0.73%、1.27%、0.69%、0.31%、1.32%。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专属性,可用于同时测定决明子中9个成分的量,为决明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46  不同产地决明子中9种蒽醌类成分的测定
    袁晓 高俊飞 舒楚金 陆峰平 袁萍
    2012, 43(9):1773-1775.
    [摘要](726) [HTML](0) [PDF 944.55 K](1466)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决明子中9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YMC-C18柱(250mm×4.6 mm,5μm),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0~35 min,15%~30%A|35~60 min,30%~95%A|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决明子内酯-9-O-β-葡萄糖苷、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50~0.500μg、0.020~0.200μg、0.030~0.300μg、0.040~0.400μg、0.001~0.10μg、0.080~0.800μg、0.088~0.880μg、0.040~0.400μg、0.049~0.490μg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2.01%、97.99%、99.39%、101.31%、99.12%、98.89%、99.68%、98.21%、100.53%|RSD分别为0.46%、0.56%、2.19%、0.91%、0.73%、1.27%、0.69%、0.31%、1.3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专属性,可用于同时测定决明子中9个成分的量,为决明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47  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韦燕飞 李景强 张志伟 张园 王玖恒 赵铁建
    2012, 43(9):1776-1780.
    [摘要](882) [HTML](0) [PDF 1.83 M](1140)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μmol/L组,秋水仙碱6.25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 h达到低谷值,48 h后又升至6 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白花丹醌2、8μmol/L干预HSC-LX2细胞后,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48  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韦燕飞,李景强,张志伟,张 园,王玖恒,赵铁建
    2012, 43(9):1776-17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84) [HTML](0) [PDF 1.73 M](2241)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 μmol/L组,秋水仙碱6.25 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 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 h达到低谷值,48 h后又升至6 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白花丹醌2、8 μmol/L干预后,HSC-LX2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 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49  牡荆苷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朱登祥,安 芳,王书华
    2012, 43(9):1781-178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715) [HTML](0) [PDF 1.06 M](2462)
    摘要:
    目的 观察金莲花中提取的牡荆苷体外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及诱导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p53及bcl-2蛋白表达在牡荆苷抗肿瘤细胞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牡荆苷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EC-10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其对EC-109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条带;Annexin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观察牡荆苷对EC-10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109细胞中抑癌基因p53和促癌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牡荆苷对EC-109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诱导EC-109细胞凋亡,且作用与牡荆苷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可上调p5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 牡荆苷可能通过上调p53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EC-109细胞凋亡,抑制EC-109细胞生长。
    50  牡荆苷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朱登祥 安芳 王书华
    2012, 43(9):1781-1784.
    [摘要](884) [HTML](0) [PDF 1.14 M](1223)
    摘要:
    目的观察金莲花中提取的牡荆苷体外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长及诱导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p53及bcl-2蛋白表达在牡荆苷抗肿瘤细胞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牡荆苷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EC-10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其对EC-109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Annexin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观察牡荆苷对EC-10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109细胞中抑癌基因p53和促癌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牡荆苷对EC-109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诱导EC-109细胞凋亡,且作用与牡荆苷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可上调p5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牡荆苷可能通过上调p53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EC-109细胞凋亡,抑制EC-109细胞生长。
    51  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熊天琴 陈元元 李红侠 林朝展 祝晨蔯 赵钟祥
    2012, 43(9):1785-1788.
    [摘要](991) [HTML](0) [PDF 979.35 K](1226)
    摘要:
    目的从毛冬青根中分离、鉴定毛冬青皂苷B3,研究其抗血栓作用。方法色谱法、重结晶法分离、精制毛冬青皂苷B3,薄层色谱对照及波谱分析法对毛冬青皂苷B3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内血栓形成试验、体外血凝块溶解试验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结果体内抗血栓试验显示,毛冬青皂苷B3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血栓形成所致小鼠的偏瘫和死亡及FeCl3诱导的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对家兔血凝块无明显的溶解作用,对ADP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毛冬青皂苷B3可能为毛冬青抗血栓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体内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血凝块溶解和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关。
    52  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熊天琴,陈元元,李红侠,林朝展,祝晨蔯,赵钟祥
    2012, 43(9):1785-17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91) [HTML](0) [PDF 899.96 K](2827)
    摘要:
    目的 从毛冬青根中分离、鉴定毛冬青皂苷B3,研究其抗血栓作用。方法 色谱法、重结晶法分离、精制毛冬青皂苷B3,薄层色谱对照及波谱分析法对毛冬青皂苷B3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内血栓形成试验、体外血凝块溶解试验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毛冬青皂苷B3的抗血栓作用。结果 体内抗血栓试验显示,毛冬青皂苷B3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血栓形成所致小鼠的偏瘫和死亡及FeCl3诱导的大鼠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对家兔血凝块无明显的溶解作用,对ADP诱导的离体家兔血小板聚集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毛冬青皂苷B3可能为毛冬青抗血栓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其体内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血凝块溶解和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关。
    53  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E诱导HepG2细胞类凋亡研究
    王 蓓,戎瑞雪,王 海,王永丽,张雷芳,曹志然
    2012, 43(9):1789-17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04) [HTML](0) [PDF 1.27 M](2444)
    摘要:
    目的 研究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 E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用daphnioldhanin E(10、30 μg/mL)处理后,瑞姬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剂Z-VAD- FMK对daphnioldhanin E抗癌活性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瑞姬氏染色显示,HepG2细胞经daphnioldhanin E处理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清晰可见,周围出现大量的胞浆空泡,但细胞膜仍保持完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大量50~200 bp的片段;MTT法检测结果显示Z-VAD-FMK不能阻断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daphnioldhanin E给药组与对照组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caspase-3激活通路无关。结论 Daphnioldhanin E可能通过类凋亡方式明显诱导HepG2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不依赖于caspase-3途径。
    54  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 E诱导HepG2细胞类凋亡研究
    王蓓 戎瑞雪 王海 王永丽 张雷芳 曹志然
    2012, 43(9):1789-1793.
    [摘要](943) [HTML](0) [PDF 1.37 M](1157)
    摘要:
    目的研究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 E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用daphnioldhanin E(10、30μg/mL)处理后,瑞姬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剂Z-VAD-FMK对daphnioldhanin E抗癌活性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瑞姬氏染色显示,HepG2细胞经daphnioldhanin E处理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清晰可见,周围出现大量的胞浆空泡,但细胞膜仍保持完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大量50~200 bp的片段|MTT法检测结果显示Z-VAD-FMK不能阻断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daphnioldhanin E给药组与对照组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caspase-3激活通路无关。结论Daphnioldhanin E可能通过类凋亡方式明显诱导HepG2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不依赖于caspase-3途径。
    55  异长春花碱不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李学涛 赵琳 谭静净 程岚
    2012, 43(9):1794-1798.
    [摘要](742) [HTML](0) [PDF 1.96 M](1481)
    摘要:
    目的比较异长春花碱(VRB)长循环脂质体、普通脂质体、重酒石酸盐注射液不同剂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Lewis肺癌模型,以肿瘤体积、小鼠生存时间、抑瘤率、组织病理切片为指标考察VRB不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平均肿瘤体积为4 980 mm3)相比,VRB长循环脂质体组、普通脂质体组和重酒石酸盐注射液组小鼠造模30 d后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 622、2 136、3 652 mm3(P<|0.05、0.01),抑瘤率分别为66.29%、49.44%、29.21%(P<|0.01)|VRB长循环脂质体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各制剂组肿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VRB长循环脂质体组出现肿瘤细胞核凝固坏死、核破碎溶解现象。结论在相同给药剂量下,VRB长循环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其重酒石酸盐注射液。
    56  异长春花碱不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李学涛,赵 琳,谭静净,程 岚
    2012, 43(9):1794-179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762) [HTML](0) [PDF 1.85 M](2053)
    摘要:
    目的 比较异长春花碱(VRB)长循环脂质体、普通脂质体、重酒石酸盐注射液不同剂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J小鼠Lewis肺癌模型,以肿瘤体积、小鼠生存时间、抑瘤率、组织病理切片为指标考察VRB不同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平均肿瘤体积为4 980 mm3)相比,VRB长循环脂质体组、普通脂质体组和重酒石酸盐注射液组小鼠造模30 d后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 622、2 136、3 652 mm3P<0.05、0.01),抑瘤率分别为66.29%、49.44%、29.21%(P<0.01);VRB长循环脂质体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各制剂组肿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VRB长循环脂质体组出现肿瘤细胞核凝固坏死、核破碎溶解现象。结论 在相同给药剂量下,VRB长循环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其重酒石酸盐注射液。
    57  探针药物法评价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2E1代谢活性的影响
    焦建杰,李 芹,刘 洁,汪 云,李家男,惠洋洋,娄建石
    2012, 43(9):1799-180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31) [HTML](0) [PDF 909.12 K](2399)
    摘要:
    目的 以氯唑沙宗作为探针药物,研究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苦参组大鼠ig给予苦参颗粒(100 mg/kg)溶液,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ip苯巴比妥注射液50 mg/kg,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5 d。第6天各组大鼠尾iv氯唑沙宗(5 mg/kg)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 mL,HPLC法测定氯唑沙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组给予苦参5 d后,氯唑沙宗的AUC和Cmax明显降低(P<0.05、0.01),CL明显升高(P<0.05);而苦参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苯巴比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可明显诱导大鼠CYP 2E1的体内代谢活性,其作用强度与苯巴比妥相当。
    58  探针药物法评价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E1代谢活性的影响
    焦建杰 李芹 刘洁 汪云 李家男 惠洋洋 娄建石
    2012, 43(9):1799-1802.
    [摘要](604) [HTML](0) [PDF 986.42 K](1076)
    摘要:
    目的以氯唑沙宗作为探针药物,研究苦参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苯巴比妥阳性对照组。苦参组大鼠ig给予苦参颗粒(100 mg/kg)溶液,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ip苯巴比妥注射液50 mg/kg,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5 d。第6天各组大鼠尾iv氯唑沙宗(5 mg/kg)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静脉取血0.8 mL,HPLC法测定氯唑沙宗血药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组给予苦参5 d后,氯唑沙宗的AUC和Cmax明显降低(P<|0.05、0.01),CL明显升高(P<|0.05)|而苦参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苯巴比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可明显诱导大鼠CYP 2E1的体内代谢活性,其作用强度与苯巴比妥相当。
    59  Guattegaumerine的神经细胞保护及细胞内钙调节作用
    吕青 祝伟 徐旭林 郭莲军
    2012, 43(9):1803-1807.
    [摘要](825) [HTML](0) [PDF 1.06 M](1436)
    摘要:
    目的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 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 、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 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 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 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60  Guattegaumerine的神经细胞保护及细胞内钙调节作用
    吕 青,祝 伟,徐旭林,郭莲军
    2012, 43(9):1803-18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771) [HTML](0) [PDF 977.26 K](2218)
    摘要:
    目的 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 [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61  两种中药组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裸鼠皮肤的影响
    倪庆纯,郭健敏,肖百全,张 红,曾琳玲,杨 威
    2012, 43(9):1808-18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40) [HTML](0) [PDF 1.12 M](1980)
    摘要:
    目的 研究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裸鼠皮肤衰老模型的改善作用,筛选疗效好的中药组方。方法 裸鼠sc D-半乳糖1 000 mg/(kg?d) 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检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皮肤含水量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皮肤组织学等指标,考察2种复方是否具有抗氧化及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结果 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具有改善衰老模型裸鼠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超氧化歧化酶(SOD)、I型胶原蛋白、Hyp的量;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生成的作用,同时能显著改善衰老裸鼠皮肤形态学改变,增加胶原蛋白后组方作用的综合指标强于原组方。结论 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裸鼠皮肤衰老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62  两种中药组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裸鼠皮肤的影响
    倪庆纯 郭健敏 肖百全 张红 曾琳玲 杨威
    2012, 43(9):1808-1813.
    [摘要](1177) [HTML](0) [PDF 1.25 M](1171)
    摘要:
    目的研究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裸鼠皮肤衰老模型的改善作用,筛选疗效好的中药组方。方法裸鼠sc D-半乳糖1 000 mg/(kg.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检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皮肤含水量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皮肤组织学等指标,考察2种复方是否具有抗氧化及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结果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具有改善衰老模型裸鼠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型胶原蛋白、Hyp的量|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生成的作用,同时能显著改善衰老裸鼠皮肤形态学改变,增加胶原蛋白后组方作用的综合指标强于原组方。结论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裸鼠皮肤衰老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63  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吴波 罗光明 潘超美 张寿文
    2012, 43(9):1814-1817.
    [摘要](739) [HTML](0) [PDF 999.39 K](1166)
    摘要:
    目的克隆吴茱萸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根据已获得的吴茱萸Mn/Fe-SOD基因核心片段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和巢式PCR方法克隆获得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结果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048 bp,包含一个687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编码228个氨基酸。结论首次从吴茱萸中克隆得到了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研究该基因在吴茱萸体内超量表达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64  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吴 波,罗光明,潘超美,张寿文
    2012, 43(9):1814-181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776) [HTML](0) [PDF 916.30 K](2483)
    摘要:
    目的 克隆吴茱萸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已获得的吴茱萸Mn/Fe-SOD基因核心片段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采用RACE和巢式PCR方法克隆获得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结果 吴茱萸Mn/Fe-SOD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048 bp,包含一个687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编码228个氨基酸。结论 首次从吴茱萸中克隆得到了Mn/Fe-SO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研究该基因在吴茱萸体内超量表达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65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
    张正英
    2012, 43(9):1818-182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02) [HTML](0) [PDF 990.61 K](2448)
    摘要:
    目的 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与已报道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为抗虫基因利用和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植物凝集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半夏叶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将其连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用分析软件分析序列信息。结果 克隆1 069 bp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开放阅读框全长804 bp,编码26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91×104和7.77,功能区完整,具有1条信号肽和3个甘露糖结合区;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AY725425)。结论 克隆的半夏凝集素基因序列信息完整,具有典型的甘露糖结合位点,可以作为抗虫基因用于抗虫育种。
    66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
    张正英
    2012, 43(9):1818-1823.
    [摘要](791) [HTML](0) [PDF 1.09 M](1277)
    摘要:
    目的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与已报道相关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为抗虫基因利用和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植物凝集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半夏叶片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将其连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用分析软件分析序列信息。结果克隆1 069 bp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开放阅读框全长804 bp,编码26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91×104和7.77,功能区完整,具有1条信号肽和3个甘露糖结合区|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AY725425)。结论克隆的半夏凝集素基因序列信息完整,具有典型的甘露糖结合位点,可以作为抗虫基因用于抗虫育种。
    67  不同产地野生玉竹种质资源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卜静 王冬梅 李登武
    2012, 43(9):1824-1828.
    [摘要](880) [HTML](0) [PDF 1008.53 K](1054)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不同居群野生玉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取我国11个不同居群的野生玉竹样品和1个居群的栽培样品进行ISSR分析,Popgene 32及Ntsyspc-2.1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通过筛选得到10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115条带,其中1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3.38%|Nei’s基因多样性(H)为0.432 1±0.084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19 7±0.100 5,遗传距离(GD)变异为0.128 9~0.496 5|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可将12个居群聚合为两大类。结论不同产地野生玉竹种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野生玉竹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栽培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药用植物玉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地理来源相同的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先行聚合,与其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有关|聚类结果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68  不同产地野生玉竹种质资源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卜 静,王冬梅,李登武
    2012, 43(9):1824-18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58) [HTML](0) [PDF 906.64 K](2539)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不同居群野生玉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我国11个不同居群的野生玉竹样品和1个居群的栽培样品进行ISSR分析,Popgene 32及Ntsyspc-2.1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10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115条带,其中1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3.38%;Nei’s基因多样性(H)为0.432 1±0.084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19 7±0.100 5,遗传距离(GD)变异为0.128 9~0.496 5;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可将12个居群聚合为两大类。结论 不同产地野生玉竹种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野生玉竹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栽培方式和环境因素有关;药用植物玉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地理来源相同的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先行聚合,与其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有关;聚类结果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69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
    胡明勋,郭宝林,周 然,黄文华,曹秀娟,侯美利,陈安家
    2012, 43(9):1829-18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659) [HTML](0) [PDF 909.04 K](377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 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 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70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
    胡明勋 郭宝林 周然 黄文华 曹秀娟 侯美利 陈安家
    2012, 43(9):1829-1834.
    [摘要](1255) [HTML](0) [PDF 1.01 M](1408)
    摘要:
    目的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71  林下山参与园参无机元素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张建逵 康廷国 窦德强
    2012, 43(9):1835-1840.
    [摘要](1406) [HTML](0) [PDF 1.03 M](1260)
    摘要:
    目的分析林下山参与园参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林下山参和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的量,分别建立林下山参和园参的无机元素标准谱,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将17份样品聚为林下山参和园参两大类,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得出林下山参与园参的特征元素为Ca、Na、Fe、Zn、Cu、Mo、V、Sn、Sr、Al、Ba、Ge。元素的分布特征与人参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及生长年限有关。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林下山参与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
    72  林下山参与园参无机元素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张建逵,康廷国,窦德强
    2012, 43(9):1835-18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97) [HTML](0) [PDF 908.97 K](2536)
    摘要:
    目的 分析林下山参与园参中无机元素特征。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林下山参和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的量,分别建立林下山参和园参的无机元素标准谱,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将17份样品聚为林下山参和园参两大类,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得出林下山参与园参的特征元素为Ca、Na、Fe、Zn、Cu、Mo、V、Sn、Sr、Al、Ba、Ge。元素的分布特征与人参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及生长年限有关。结论 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林下山参与园参药材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有效方法。
    73  罗勒发根的诱导及不同因子对发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杨世海,杨慧洁,闻玉莉
    2012, 43(9):1841-18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765) [HTML](0) [PDF 12.03 M](146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因子对罗勒Ocimum basilicum发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用发根农杆菌1025感染罗勒叶片,建立发根培养体系,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诱导子后罗勒发根中多糖和总黄酮的量。结果 激动素(KT)为罗勒发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总黄酮的形成;水杨酸(S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多糖和总黄酮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5种外源激素和2种诱导子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罗勒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罗勒发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4  罗勒发根的诱导及不同因子对发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杨世海 杨慧洁 闻玉莉
    2012, 43(9):1841-1845.
    [摘要](1171) [HTML](0) [PDF 12.14 M](130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因子对罗勒Ocimum basilicum发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1025感染罗勒叶片,建立发根培养体系,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诱导子后罗勒发根中多糖和总黄酮的量。结果激动素(KT)为罗勒发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总黄酮的形成|水杨酸(SA)对罗勒发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多糖和总黄酮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5种外源激素和2种诱导子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罗勒发根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罗勒发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75  滇重楼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刘欢 何忠俊 梁社往 段艳涛 王印
    2012, 43(9):1846-1851.
    [摘要](947) [HTML](0) [PDF 1.05 M](1585)
    摘要:
    目的建立滇重楼根茎的HPLC指纹图谱,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通过外标法对各批次样品中的重楼皂苷I、H、甾体皂苷Ⅱ、Ⅴ、Ⅵ、Ⅶ、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进行测定。结果 18批滇重楼相似度小于0.9,说明不同批次样品差异较大。同时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其进行了归属。甾体皂苷Ⅱ在S8、S9批次中的量最高,重楼皂苷I在S7批次中的量最高,甾体皂苷Ⅵ只在4个批次中检测出。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滇重楼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76  滇重楼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刘 欢,何忠俊,梁社往,段艳涛,王 印
    2012, 43(9):1846-185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118) [HTML](0) [PDF 954.77 K](2778)
    摘要:
    目的 建立滇重楼根茎的HPLC指纹图谱,控制其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通过外标法对各批次样品中的重楼皂苷I、H、甾体皂苷II、V、VI、VII、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进行测定。结果 18批滇重楼相似度小于0.9,说明不同批次样品差异较大。同时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其进行了归属。甾体皂苷II在S8、S9批次中的量最高,重楼皂苷I在S7批次中的量最高,甾体皂苷VI只在4个批次中检测出。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滇重楼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77  皂帽花属与假鹰爪属的亲缘关系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周晓磊,史 宁,白 皎,李秉滔,吴久鸿
    2012, 43(9):1852-18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46) [HTML](0) [PDF 905.06 K](1943)
    摘要:
    对番荔枝科皂帽花属与其近缘植物假鹰爪属的生源关系,从形态结构、叶的解剖形态和分子系统学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在形态结构和解剖形态方面有明显差异,支持两属独立的观点;同时对近年来皂帽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属植物与假鹰爪属植物在现有化学成分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属植物中均含有A环全取代、B环未取代且具甲酰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而此类化合物之前被认为是假鹰爪属植物的特征化合物,因此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支持两属植物合并。对皂帽花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应该能够为两属植物的分合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78  皂帽花属与假鹰爪属的亲缘关系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周晓磊 史宁 白皎 李秉滔 吴久鸿
    2012, 43(9):1852-1857.
    [摘要](811) [HTML](0) [PDF 1.02 M](1186)
    摘要:
    对番荔枝科皂帽花属与其近缘植物假鹰爪属的生源关系,从形态结构、叶的解剖形态和分子系统学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在形态结构和解剖形态方面有明显差异,支持两属独立的观点|同时对近年来皂帽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属植物与假鹰爪属植物在现有化学成分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属植物中均含有A环全取代、B环未取代且具甲酰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而此类化合物之前被认为是假鹰爪属植物的特征化合物,因此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支持两属植物合并。对皂帽花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应该能够为两属植物的分合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79  草胡椒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桂秀 林梦感 杨国红 杨义芳 秦雪梅
    2012, 43(9):1858-1865.
    [摘要](1102) [HTML](0) [PDF 1.16 M](1119)
    摘要:
    草胡椒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断联木脂素、四氢呋喃型木脂素、二苄基丁内酯型木脂素、二苄基丁二醇型木脂素、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和环丁烷型木脂素,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雌激素样作用、抗炎作用、对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的影响、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抗艾滋病毒活性以及毒杀锥虫的活性等。综述了从草胡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80  草胡椒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桂秀,林梦感,杨国红,杨义芳,秦雪梅
    2012, 43(9):1858-18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086) [HTML](0) [PDF 951.95 K](1876)
    摘要:
    草胡椒属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断联木脂素、四氢呋喃型木脂素、二苄基丁内酯型木脂素、二苄基丁二醇型木脂素、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和环丁烷型木脂素,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雌激素样作用、抗炎作用、对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的影响、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抗艾滋病毒活性以及毒杀锥虫的活性等。综述了从草胡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81  治疗心力衰竭中药新药奇丹片的项目定量价值评估
    闫 凯,李认书,周水平,李云飞,孙 鹤
    2012, 43(9):1866-18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818) [HTML](0) [PDF 864.24 K](1817)
    摘要:
    科学量化的新药项目价值评估方法是新药研发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着新药项目的命运。目前,我国对新药研发项目价值的定量评估研究尚不成熟,实物期权法的应用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方法。二叉树模型是实物期权法用于新药项目价值定量评估的模型之一,以治疗心力衰竭中药新药奇丹片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二叉树模型对新药项目进行定量价值评估,包括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的确定、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价步骤,旨在将二叉树模型引入新药项目的定量价值评估,推动我国新药研发项目管理中定量评价工具的运用,期望达成业界共识,为新药项目的管理、市场交易与谈判提供科学可行、易接受的方法与工具。
    82  治疗心力衰竭中药新药奇丹片的项目定量价值评估
    闫凯 李认书 周水平 李云飞 孙鹤
    2012, 43(9):1866-1870.
    [摘要](828) [HTML](0) [PDF 961.33 K](1167)
    摘要:
    科学量化的新药项目价值评估方法是新药研发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着新药项目的命运。目前,我国对新药研发项目价值的定量评估研究尚不成熟,实物期权法的应用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方法。二叉树模型是实物期权法用于新药项目价值定量评估的模型之一,以治疗心力衰竭中药新药奇丹片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二叉树模型对新药项目进行定量价值评估,包括模型中不确定性参数的确定、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价步骤,旨在将二叉树模型引入新药项目的定量价值评估,推动我国新药研发项目管理中定量评价工具的运用,期望达成业界共识,为新药项目的管理、市场交易与谈判提供科学可行、易接受的方法与工具。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