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3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毒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王宇光,马增春,梁乾德,汤响林,高 月
    2012, 43(10):1875-18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701) [HTML](0) [PDF 441.93 K](2680)
    摘要: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2  中药毒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王宇光 马增春 梁乾德 汤响林 高月
    2012, 43(10):1875-1879.
    [摘要](1139) [HTML](0) [PDF 1.04 M](1003)
    摘要: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3  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
    屈会化,赵 琰,李翼飞,杨爱玲,王庆国
    2012, 43(10):1880-18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13) [HTML](0) [PDF 413.70 K](3129)
    摘要: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定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等方面,对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4  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
    屈会化 赵琰 李翼飞 杨爱玲 王庆国
    2012, 43(10):1880-1885.
    [摘要](546) [HTML](0) [PDF 1.03 M](1147)
    摘要: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定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等方面,对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5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2012, 43(10):1886-1890.
    [摘要](861) [HTML](0) [PDF 1.07 M](1159)
    摘要: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I(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王 青,苗文娟,向 诚,果德安,叶 敏
    2012, 43(10):1886-18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667) [HTML](0) [PDF 541.73 K](1936)
    摘要: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I(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11)、isoangustone A(12)、甘草宁G(13)、5, 7, 4′-三羟基-6, 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7  猫眼草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王 珏,李晓帆,谢 普,王铁杰
    2012, 43(10):1891-18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226) [HTML](0) [PDF 567.47 K](2118)
    摘要:
    目的 以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全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细胞毒活性(MTT)法对提取物、各流分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猫眼草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素M(1)、泽泻醇A(2)、大戟苷A(3)、甘遂大戟萜酯D(4)、18-羟基泽漆内酯A(5)和β-胡萝卜苷(6)。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为假白榄烷型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MTT细胞毒活性测试后发现化合物14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尤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8  猫眼草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王珏 李晓帆 谢普 王铁杰
    2012, 43(10):1891-1895.
    [摘要](919) [HTML](0) [PDF 1.10 M](1239)
    摘要:
    目的 以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全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细胞毒活性(MTT)法对提取物、各流分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猫眼草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素M(1)、泽泻醇A(2)、大戟苷A(3)、甘遂大戟萜酯D(4)、18-羟基泽漆内酯A(5)和β-胡萝卜苷(6)。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为假白榄烷型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MTT细胞毒活性测试后发现化合物1~4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尤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9  飞机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纳 智,冯玉龙,许又凯
    2012, 43(10):1896-19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603) [HTML](0) [PDF 531.11 K](2466)
    摘要:
    目的 研究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MCI柱、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飞机草素(1)、山柰酚(2)、山柰酚-4′-甲基醚(3)、槲皮素(4)、五桠果素(5)、异鼠李素(6)、木犀草素-4′-甲基醚(7)、3, 4′-二羟基-5, 6, 7-三甲氧基黄酮(8)、野黄芩素四甲醚(9)、金合欢素(10)、异樱花素(11)、4′-羟基-5, 6, 7-三甲氧基黄烷酮(12)、5, 6, 7, 4′-四甲氧基黄烷酮(13)、二氢山柰素(14)、香橙素-7, 4′-二甲醚(15)、柚皮素-7, 4′-二甲醚(16)、5, 6, 7-三羟基-4′-甲氧基黄烷酮(17)、5, 6, 7, 3′, 4′-五甲氧基黄烷酮(18)、正十六碳酸α-甘油酯(19)、β-谷甾醇(20)。结论 化合物6916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飞机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纳智 冯玉龙 许又凯
    2012, 43(10):1896-1900.
    [摘要](704) [HTML](0) [PDF 1.05 M](1012)
    摘要:
    目的 研究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MCI柱、反相RP-18柱色谱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飞机草素(1)、山柰酚(2)、山柰酚-4′-甲基醚(3)、槲皮素(4)、五桠果素(5)、异鼠李素(6)、木犀草素-4′-甲基醚(7)、3,4′-二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8)、野黄芩素四甲醚(9)、金合欢素(10)、异樱花素(11)、4′-羟基-5,6,7-三甲氧基黄烷酮(12)、5,6,7,4′-四甲氧基黄烷酮(13)、二氢山柰素(14)、香橙素-7,4′-二甲醚(15)、柚皮素-7,4′-二甲醚(16)、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烷酮(17)、5,6,7,3′,4′-五甲氧基黄烷酮(18)、正十六碳酸α-甘油酯(19)、β-谷甾醇(20)。结论 化合物6~9、16~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苦石莲的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刘慧灵 马国需 杨峻山 许旭东
    2012, 43(10):1901-1904.
    [摘要](911) [HTML](0) [PDF 1.00 M](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石莲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苦石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石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caesalpin A(1)、neocaesalpin B(2)、neocaesalpin L(3)、caesalpinin MD(4)、neocaesalpin MA(5)、neocaesalpin H(6)、neocaesalpin P(7)、chagreslactone(8)、β-香树素(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没食子酸(12)。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4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12  苦石莲的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刘慧灵,马国需,杨峻山,许旭东
    2012, 43(10):1901-19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193) [HTML](0) [PDF 517.73 K](2711)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石莲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苦石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石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caesalpin A(1)、neocaesalpin B(2)、neocaesalpin L(3)、caesalpinin MD(4)、neocaesalpin MA(5)、neocaesalpin H(6)、neocaesalpin P(7)、chagreslactone(8)、β-香树素(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没食子酸(12)。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13  酸枣果肉资源化学成分研究
    郭 盛,段金廒,赵金龙,钱叶飞,唐于平,钱大玮
    2012, 43(10):1905-190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527) [HTML](0) [PDF 555.12 K](3163)
    摘要:
    目的 研究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果肉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果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枣皂苷I(1)、大枣皂苷II(2)、苹果酸(3)、苹果酸乙酯(4)、水杨酸(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D-葡萄糖(8)、芦丁(9)、二十二烷酸(10)、硬脂酸(11)、棕榈酸(12)、油酸(13)、棕榈油酸(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酸枣果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酸枣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酸枣果肉及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14  酸枣果肉资源化学成分研究
    郭盛 段金廒 赵金龙 钱叶飞 唐于平 钱大玮
    2012, 43(10):1905-1909.
    [摘要](1142) [HTML](0) [PDF 1.07 M](985)
    摘要:
    目的 研究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果肉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果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枣皂苷I(1)、大枣皂苷II(2)、苹果酸(3)、苹果酸乙酯(4)、水杨酸(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胡萝卜苷(7)、D-葡萄糖(8)、芦丁(9)、二十二烷酸(10)、硬脂酸(11)、棕榈酸(12)、油酸(13)、棕榈油酸(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酸枣果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酸枣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为酸枣果肉及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15  锦灯笼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李兆春 陈重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2012, 43(10):1910-1912.
    [摘要](852) [HTML](0) [PDF 1011.60 K](996)
    摘要: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异岩藻甾醇(5)、硬脂酸单甘油酯(6)、睡茄内酯A(7)、胡萝卜苷-6′-O-硬脂酸酯(8)、齐墩果酸(9)、(Z)-9,10,11-三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结论 化合物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锦灯笼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李兆春,陈 重,李笑然,许琼明,杨世林
    2012, 43(10):1910-19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54) [HTML](0) [PDF 529.44 K](2134)
    摘要: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异岩藻甾醇(5)、硬脂酸单甘油酯(6)、睡茄内酯A(7)、胡萝卜苷-6′-O-硬脂酸酯(8)、齐墩果酸(9)、(Z)-9, 10, 11-三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结论 化合物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7  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彭 燕,黄日明,郑建仙,周雪峰,杨献文,刘永宏
    2012, 43(10):1913-191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47) [HTML](0) [PDF 530.02 K](1944)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华疣海星Pentaceaster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薄层制备色谱等方法对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结构确定的化合物进行抗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T/O)活性筛选。结果 从中华疣海星体内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1-O-十六烷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丙三醇(1)、1-O-十八烷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丙三醇(2)、3β-羟基-(22E, 24R)-麦角甾-7, 9, 22-三烯(3)、3-吲哚甲酸(4)、胆甾-5-烯- 3β-硫酸钠(5)、胆甾-7-烯-3β-硫酸钠(6)、尿嘧啶(7)、胸腺嘧啶(8)。化合物134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5、1.0、0.5 mg/mL;化合物23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5、1.0、1.0、1.0 mg/mL。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中华疣海星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18  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彭燕 黄日明 郑建仙 周雪峰 杨献文 刘永宏
    2012, 43(10):1913-1915.
    [摘要](583) [HTML](0) [PDF 1013.42 K](1171)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华疣海星Pentaceaster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薄层制备色谱等方法对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结构确定的化合物进行抗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T/O)活性筛选。结果 从中华疣海星体内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1-O-十六烷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丙三醇(1)、1-O-十八烷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丙三醇(2)、3β-羟基-(22E,24R)-麦角甾-7,9,22-三烯(3)、3-吲哚甲酸(4)、胆甾-5-烯-3β-硫酸钠(5)、胆甾-7-烯-3β-硫酸钠(6)、尿嘧啶(7)、胸腺嘧啶(8)。化合物1、3、4对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5、1.0、0.5 mg/mL;化合物2、3、5、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5、1.0、1.0、1.0 mg/mL。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中华疣海星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19  羊角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程忠泉 杨丹 马青云 义祥辉 胡江苗 周俊 赵友兴
    2012, 43(10):1916-1919.
    [摘要](1039) [HTML](0) [PDF 1.01 M](1217)
    摘要:
    目的 研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corymbolol(1)、β-corymbolol(2)、1β,6β-二羟基-桉叶烷-4(14)-烯(3)、麦角甾醇(4)、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E,8E)-2-(2R-羟基-十六酰氨)-十八烷二烯-1,3-二醇(5)、1,2,3-(2E-十一烯酸)-甘油三酯(6)、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7)、1-棕榈酸甘油酯(8)、1,1′-软脂酸乙二醇酯(9)、正三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  羊角天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程忠泉,杨 丹,马青云,义祥辉,胡江苗,周 俊,赵友兴
    2012, 43(10):1916-19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66) [HTML](0) [PDF 519.01 K](1569)
    摘要:
    目的 研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corymbolol(1)、β-corymbolol(2)、1β, 6β-二羟基-桉叶烷-4(14)-烯(3)、麦角甾醇(4)、1-O-(β-D-吡喃葡萄糖)-(2S, 3S, 4E, 8E)-2-(2R-羟基-十六酰氨)-十八烷二烯-1, 3-二醇(5)、1, 2, 3-(2E-十一烯酸)-甘油三酯(6)、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7)、1-棕榈酸甘油酯(8)、1, 1′-软脂酸乙二醇酯(9)、正三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小飞蓬化学成分的研究
    严铭铭,邵 帅,叶豆丹,黄耀玲,孙永嘉,闫向竹,周 媛
    2012, 43(10):1920-192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80) [HTML](0) [PDF 510.10 K](1908)
    摘要:
    目的 对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其他多种色谱方法对小飞蓬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MS、1H-NMR、13C-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飞蓬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生物碱类:对羟基苯甲酰胺(1)、carbamic acid, N, N′-(4-methyl-1, 3-phenylene) bis-C, C′-dimethyl ester(2)、硫酸阿托品(3)、3, 4-二羟基苯甲酰胺(4)、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5)、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酰胺(6)、甜菜碱(7)、盐酸小檗碱(8);4个五环三萜类:α-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齐墩果酸(11)、β-胡萝卜苷(12)。结论 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小飞蓬化学成分的研究
    严铭铭 邵帅 叶豆丹 黄耀玲 孙永嘉 闫向竹 周媛
    2012, 43(10):1920-1922.
    [摘要](706) [HTML](0) [PDF 988.81 K](997)
    摘要:
    目的 对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其他多种色谱方法对小飞蓬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MS、1H-NMR、13C-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小飞蓬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生物碱类:对羟基苯甲酰胺(1)、carbamic acid,N,N′-(4-methyl-1,3-phenylene)bis-C,C′-dimethyl ester(2)、硫酸阿托品(3)、3,4-二羟基苯甲酰胺(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5)、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酰胺(6)、甜菜碱(7)、盐酸小檗碱(8);4个五环三萜类:α-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齐墩果酸(11)、β-胡萝卜苷(12)。结论 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3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九节龙皂苷Ⅰ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
    程江雪 王荣 王晓娟 严筱楠 唐志书
    2012, 43(10):1923-1927.
    [摘要](830) [HTML](0) [PDF 1.12 M](982)
    摘要:
    目的 筛选溶剂蒸发法制备九节龙皂苷I聚乳酸微球(ADS-I-PLA-MS)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HPLC-ELSD测定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W/O/W溶剂蒸发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内水相九节龙皂苷I(ADS-I)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ADS-I甲醇溶液与聚乳酸(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和聚乙烯醇(PVA)体积等因素对ADS-I-PLA-MS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结果 溶剂蒸发法制备ADS-I-PLA-M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DS-I甲醇溶液质量浓度为8 mg/mL、ADS-I甲醇溶液与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为1∶13、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为90 mg/mL、PVA体积为500 mL。结论 优选出的ADS-I-PLA-MS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24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九节龙皂苷I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
    程江雪,王 荣,王晓娟,严筱楠,唐志书
    2012, 43(10):1923-192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23) [HTML](0) [PDF 704.53 K](1777)
    摘要:
    目的 筛选溶剂蒸发法制备九节龙皂苷I聚乳酸微球(ADS-I-PLA-MS)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HPLC-ELSD测定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W/O/W溶剂蒸发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内水相九节龙皂苷I(ADS-I)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ADS-I甲醇溶液与聚乳酸(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和聚乙烯醇(PVA)体积等因素对ADS-I-PLA-MS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结果 溶剂蒸发法制备ADS-I-PLA-M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DS-I甲醇溶液质量浓度为8 mg/mL、ADS-I甲醇溶液与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为1∶13、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为90 mg/mL、PVA体积为500 mL。结论 优选出的ADS-I-PLA-MS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25  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工艺技术攻关研究
    李伟泽,张光伟,赵 宁,孔 朋,焦晓彪
    2012, 43(10):1928-193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99) [HTML](0) [PDF 602.54 K](343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研究,为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的产业化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工艺,以促进巴布剂的产业化发展。方法 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研究物料加入顺序、物料混合时间、静置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对于膏体涂布切割的难易程度和巴布剂的质量如凝胶强度、柔软性、黏性、残留、冷流与无纺布渗析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3个不同的中药复方提取物进行验证。结果 保湿剂(甘油)加入真空搅拌器内,将骨架材料(聚丙烯酸钠)、填充剂(陶瓷粉)、交联剂(甘氨酸铝)、交联调节剂(EDTA)加入其中,在真空度?0.07 MPa以下,搅拌5 min,得到甘油相;再将pH调节剂(柠檬酸)与皮肤增黏剂(聚维酮)的混合水溶液与中药提取物一次性加入到甘油相中,在真空度?0.07 MPa下,搅拌12 min,得到膏体;将膏体转移至涂布切割机上,进行涂布切割,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置于湿度55%、温度30 ℃条件下,存放18 h;再置于湿度75%、温度20 ℃条件下,存放12 h,进行包装;包装后,置于阴凉处静置96 h,即可得到膏体柔软、黏性良好、膏面光洁平整且无渗析的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结论 本实验得到一种适合于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的制备工艺,将极大地促进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的产业化进程。
    26  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工艺技术攻关研究
    李伟泽 张光伟 赵宁 孔朋 焦晓彪
    2012, 43(10):1928-1933.
    [摘要](879) [HTML](0) [PDF 1.05 M](125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研究,为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的产业化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备工艺,以促进巴布剂的产业化发展。方法 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研究物料加入顺序、物料混合时间、静置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对于膏体涂布切割的难易程度和巴布剂的质量如凝胶强度、柔软性、黏性、残留、冷流与无纺布渗析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3个不同的中药复方提取物进行验证。结果 保湿剂(甘油)加入真空搅拌器内,将骨架材料(聚丙烯酸钠)、填充剂(陶瓷粉)、交联剂(甘氨酸铝)、交联调节剂(EDTA)加入其中,在真空度0.07MPa以下,搅拌5 min,得到甘油相;再将pH调节剂(柠檬酸)与皮肤增黏剂(聚维酮)的混合水溶液与中药提取物一次性加入到甘油相中,在真空度0.07 MPa下,搅拌12 min,得到膏体;将膏体转移至涂布切割机上,进行涂布切割,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置于湿度55%、温度30℃条件下,存放18 h;再置于湿度75%、温度20℃条件下,存放12 h,进行包装;包装后,置于阴凉处静置96 h,即可得到膏体柔软、黏性良好、膏面光洁平整且无渗析的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结论 本实验得到一种适合于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的制备工艺,将极大地促进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的产业化进程。
    27  多指标综合评价玉竹蜜蒸炮制工艺研究
    王冬梅 吕振江 王永红 刘丹
    2012, 43(10):1934-1938.
    [摘要](705) [HTML](0) [PDF 1.03 M](867)
    摘要:
    目的 优选玉竹蜜蒸炮制工艺。方法 兼顾多糖、皂苷、黄酮、醇提物、水提物和水分各指标的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蜜润时间、料液比(炼蜜-玉竹)、蜜蒸时间、蜜蒸温度对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竹的蜜蒸炮制条件。结果 在蜜润时间为2 h,料液比(炼蜜-玉竹)为1∶4,蜜蒸时间1 h,蜜蒸温度70℃条件下,综合得分为84.07,与未炮制玉竹相比,多糖、皂苷、醇提物、水提物的量分别提高了32.02%、206.95%、55.60%、48.78%,水分和黄酮的量稍有下降。结论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玉竹各指标的提取率,提高了玉竹的利用价值。
    28  多指标综合评价玉竹蜜蒸炮制工艺研究
    王冬梅,吕振江,王永红,刘 丹
    2012, 43(10):1934-19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13) [HTML](0) [PDF 609.60 K](1640)
    摘要:
    目的 优选玉竹蜜蒸炮制工艺。方法 兼顾多糖、皂苷、黄酮、醇提物、水提物和水分各指标的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蜜润时间、料液比(炼蜜-玉竹)、蜜蒸时间、蜜蒸温度对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玉竹的蜜蒸炮制条件。结果 在蜜润时间为2 h,料液比(炼蜜-玉竹)为1∶4,蜜蒸时间1 h,蜜蒸温度70 ℃条件下,综合得分为84.07,与未炮制玉竹相比,多糖、皂苷、醇提物、水提物的量分别提高了32.02%、206.95%、55.60%、48.78%,水分和黄酮的量稍有下降。结论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玉竹各指标的提取率,提高了玉竹的利用价值。
    29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涂瑶生,李绍林,孙冬梅,张建军
    2012, 43(10):1939-19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24) [HTML](0) [PDF 956.85 K](2138)
    摘要:
    目的 以中药复方小儿湿疹方有效部位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小儿湿疹的经皮给药复方微乳。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 优选的复方小儿湿疹微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0.22)nm,Zeta电位为(?26.5±0.2)mV;黄连生物碱、丹皮酚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114.70、74.09 μg/(cm2·h),比原湿疹洗剂的Js分别提高了17和10倍。结论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性状均一、澄清透明,质量稳定,透皮性能好。
    30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涂瑶生 李绍林 孙冬梅 张建军
    2012, 43(10):1939-1945.
    [摘要](998) [HTML](0) [PDF 1.42 M](1080)
    摘要:
    目的 以中药复方小儿湿疹方有效部位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小儿湿疹的经皮给药复方微乳。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 优选的复方小儿湿疹微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丙三醇-水(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0.22)nm,Zeta电位为(26.5±0.2)mV;黄连生物碱、丹皮酚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114.70、74.09μg/(cm².h),比原湿疹洗剂的Js分别提高了17和10倍。结论 复方小儿湿疹微乳性状均一、澄清透明,质量稳定,透皮性能好。
    31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处方
    程怡 吴琼 余秋强 赵菊香
    2012, 43(10):1946-1950.
    [摘要](847) [HTML](0) [PDF 1.04 M](1015)
    摘要:
    目的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DLCL)处方。方法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DLCL,分别以卵磷脂(PC)与多西他赛(DOC)质量比(X1)、PC与胆固醇(Chol)质量比(X2)、DSPE-PEG 2000与PC物质的量之比(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载药量(Y2)、综合指标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DLCL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优处方为X1=0.6162,X2=1.0,X3=1.0;DLCL的包封率为(94.71±1.75)%,载药量为(5.37±0.43)%,标准偏差均小于10%;平均粒径139.6 nm,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LCL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32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处方
    程 怡,吴 琼,余秋强,赵菊香
    2012, 43(10):1946-195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14) [HTML](0) [PDF 617.58 K](2266)
    摘要:
    目的 优化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DLCL)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DLCL,分别以卵磷脂(PC)与多西他赛(DOC)质量比(X1)、PC与胆固醇(Chol)质量比(X2)、DSPE-PEG 2000与PC物质的量之比(X3)为考察对象,包封率(Y1)、载药量(Y2)、综合指标OD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DLCL的最佳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X1=0.616 2,X2=1.0,X3=?1.0;DLCL的包封率为(94.71±1.75)%,载药量为(5.37±0.43)%,标准偏差均小于10%;平均粒径139.6 nm,分布均匀,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DLCL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33  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珅
    高振珅,王 兰
    2012, 43(10):1951-19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80) [HTML](0) [PDF 704.07 K](3657)
    摘要: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 ℃、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 ℃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 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 ℃)自然放置50 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34  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高振珅 王兰
    2012, 43(10):1951-1956.
    [摘要](978) [HTML](0) [PDF 1.16 M](1236)
    摘要: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自然放置50 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35  镇痛灵方分煎与合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郑琴 郝伟伟 杨明 王木生 乐志艳 陆浩伟 胡鹏翼
    2012, 43(10):1957-1960.
    [摘要](485) [HTML](0) [PDF 1008.08 K](1008)
    摘要:
    目的 考察合煎、分煎镇痛灵方提取液中乌头总生物碱、芍药苷及胡椒碱的变化。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ypersil ODS2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在230 nm波长处测定芍药苷;甲醇-水(75∶25),在328 nm波长处测定胡椒碱。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乌头总生物碱3.28~29.80μg/mL、芍药苷0.408~40.800μg/mL、胡椒碱1.5~9.0μg/mL,合煎液中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量明显高于分煎液,合煎液和分煎液中胡椒碱的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镇痛灵方合煎与分煎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
    36  镇痛灵方分煎与合煎液中有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郑 琴,郝伟伟,杨 明,王木生,乐志艳,陆浩伟,胡鹏翼
    2012, 43(10):1957-19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72) [HTML](0) [PDF 593.24 K](1513)
    摘要:
    目的 考察合煎、分煎镇痛灵方提取液中乌头总生物碱、芍药苷及胡椒碱的变化。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ypersil ODS2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在230 nm波长处测定芍药苷;甲醇-水(75∶25),在328 nm波长处测定胡椒碱。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乌头总生物碱3.28~29.80 μg/mL、芍药苷0.408~40.800 μg/mL、胡椒碱1.5~9.0 μg/mL,合煎液中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量明显高于分煎液,合煎液和分煎液中胡椒碱的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镇痛灵方合煎与分煎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
    37  HPLC法测定复方酸枣仁软胶囊中阿魏酸和五味子甲素
    殷之武,李娟阁
    2012, 43(10):1961-19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018) [HTML](0) [PDF 698.17 K](1691)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酸枣仁软胶囊中阿魏酸和五味子甲素的方法。方法 阿魏酸定量测定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公司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35∶65),检测波长为32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 μL;理论塔板数按阿魏酸峰计不低于3 000;五味子甲素定量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公司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7∶33),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阿魏酸的线性范围9.8~49.0 μg/mL(r=0.999 6);加样回收率试验RSD为1.98%;五味子甲素的线性范围8.8~44.0 μg/mL(r=0.999 9);加样回收率试验RSD为0.98%。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作为复方酸枣仁软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38  HPLC法测定复方酸枣仁软胶囊中阿魏酸和五味子甲素
    殷之武 李娟阁
    2012, 43(10):1961-1963.
    [摘要](419) [HTML](0) [PDF 1.06 M](1166)
    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酸枣仁软胶囊中阿魏酸和五味子甲素的方法。方法 阿魏酸定量测定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公司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35∶65),检测波长为32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阿魏酸峰计不低于3 000;五味子甲素定量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公司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7∶33),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 阿魏酸的线性范围9.8~49.0μg/mL(r=0.999 6);加样回收率试验RSD为1.98%;五味子甲素的线性范围8.8~44.0μg/mL(r=0.999 9);加样回收率试验RSD为0.98%。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作为复方酸枣仁软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39  玉屏风滴丸质量控制研究
    叶英响 戴德雄
    2012, 43(10):1964-1966.
    [摘要](506) [HTML](0) [PDF 1.02 M](1024)
    摘要:
    目的 建立玉屏风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防风、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测定玉屏风滴丸中黄芪甲苷的量及其溶出度。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定量测定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184~8.288μg呈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1.02%,且不同批次玉屏风滴丸中黄芪甲苷的量及其溶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玉屏风滴丸的质量控制。
    40  玉屏风滴丸质量控制研究
    叶英响,戴德雄
    2012, 43(10):1964-196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43) [HTML](0) [PDF 643.84 K](2034)
    摘要:
    目的 建立玉屏风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防风、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测定玉屏风滴丸中黄芪甲苷的量及其溶出度。结果 定性鉴别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定量测定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184~8.288 μg呈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1.02%,且不同批次玉屏风滴丸中黄芪甲苷的量及其溶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玉屏风滴丸的质量控制。
    41  HPLC-ELSD测定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
    杨必成,刘 海,杨义芳,肖成成,黄春跃,刘征宇
    2012, 43(10):1967-19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67) [HTML](0) [PDF 565.29 K](1607)
    摘要:
    目的 建立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的HPLC-ELSD分析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MC J’sphere ODS-H80(250 mm×4.6 mm,4 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0 mL/min,ELSD漂移管温度85 ℃,气体为空气,气体体积流量为3.0 L/min,柱温为35 ℃。结果 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7.88~347.28、33.04~198.24、159.40~956.40、83.68~502.08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101.9%、101.1%、100.4%,RSD分别为3.68%、2.45%、1.56%、3.71%。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42  HPLC-ELSD测定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
    杨必成 刘海 杨义芳 肖成成 黄春跃 刘征宇
    2012, 43(10):1967-1970.
    [摘要](986) [HTML](0) [PDF 975.00 K](1062)
    摘要:
    目的 建立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的HPLC-ELSD分析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MC J'sphere ODS-H80(250 mm×4.6 mm,4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0 mL/min,ELSD漂移管温度85℃,气体为空气,气体体积流量为3.0 L/min,柱温为35℃。结果 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7.88~347.28、33.04~198.24、159.40~956.40、83.68~502.08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101.9%、101.1%、100.4%,RSD分别为3.68%、2.45%、1.56%、3.71%。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活性部位中亚麻酸酰胺、亚麻酸甘油酯、亚麻酸、棕榈酸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4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甜菊糖苷的工艺研究
    赵兴华 张全香 苑晓威 皮国沛
    2012, 43(10):1971-1974.
    [摘要](730) [HTML](0) [PDF 1022.26 K](1387)
    摘要:
    目的 筛选出对甜菊糖苷纯化性能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优化树脂吸附、解吸工艺。方法 采用静、动态吸附、解吸的方法对5种树脂进行筛选;对吸附液pH值、吸附流量、树脂用量、解吸剂流量及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考察工艺稳定性。结果 所选大孔树脂中,HPD-T01树脂对甜菊糖苷的纯化效果较好,其纯化甜菊糖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甜叶菊提取物与干树脂质量比为1∶1,上柱液质量浓度为提取物10 g/L时,pH值为7,吸附流量为0.1 BV/min;以70%乙醇为解吸剂,用量为4 BV,解吸流量为0.04 BV/min。结论 HPD-T01树脂对甜菊糖苷纯化效果最佳,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4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甜菊糖苷的工艺研究
    赵兴华,张全香,苑晓威,皮国沛
    2012, 43(10):1971-19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46) [HTML](0) [PDF 603.49 K](2094)
    摘要:
    目的 筛选出对甜菊糖苷纯化性能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优化树脂吸附、解吸工艺。方法 采用静、动态吸附、解吸的方法对5种树脂进行筛选;对吸附液pH值、吸附流量、树脂用量、解吸剂流量及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考察工艺稳定性。结果 所选大孔树脂中,HPD-T01树脂对甜菊糖苷的纯化效果较好,其纯化甜菊糖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甜叶菊提取物与干树脂质量比为1∶1,上柱液质量浓度为提取物10 g/L时,pH值为7,吸附流量为0.1 BV/min;以70%乙醇为解吸剂,用量为4 BV,解吸流量为0.04 BV/min。结论 HPD-T01树脂对甜菊糖苷纯化效果最佳,操作工艺简单,具有工业化生产应用价值。
    45  雷公藤内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调节作用
    文 璐,陈 燕,曾令兰,杨立靖,易 莎,张 纯
    2012, 43(10):1975-198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65) [HTML](0) [PDF 809.28 K](1722)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影响,探讨其表观遗传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U266细胞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SD1)mRN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B)mRNA表达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LSD1亚细胞定位情况及蛋白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雷公藤内酯醇干预下LSD1和JMJD2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时间相关方式抑制U266细胞增殖,与细胞培养24 h的IC50为153.2 nmol/L;以剂量相关方式诱导U266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80 nmol/L作用U266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总凋亡率达32.9%。;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JMJD2B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LSD1蛋白表达。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在抑制U26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同时,明显改变LSD1、JMJD2B的表达,其诱导U266细胞凋亡和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其调节LSD1、JMJD2B表达有关。
    46  雷公藤内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调节作用
    文璐 陈燕 曾令兰 杨立靖 易莎 张纯
    2012, 43(10):1975-1979.
    [摘要](1224) [HTML](0) [PDF 1.29 M](1166)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影响,探讨其表观遗传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U266细胞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SD1)mRN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B)mRNA表达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LSD1亚细胞定位情况及蛋白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雷公藤内酯醇干预下LSD1和JMJD2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时间相关方式抑制U266细胞增殖,与细胞培养24 h的IC50为153.2 nmol/L;以剂量相关方式诱导U266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80 nmol/L作用U266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总凋亡率达32.9%。;以剂量相关方式抑制JMJD2B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LSD1蛋白表达。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在抑制U26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同时,明显改变LSD1、JMJD2B的表达,其诱导U266细胞凋亡和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其调节LSD1、JMJD2B表达有关。
    47  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宝藿苷Ⅰ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钱浅 孙娥 樊宏伟 崔莉 谭晓斌 韦英杰 贾晓斌
    2012, 43(10):1981-1985.
    [摘要](842) [HTML](0) [PDF 1.05 M](1070)
    摘要:
    目的 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宝藿苷I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ig给予相同剂量(15 g/kg)的淫羊藿生品提取液、加热品提取液、羊脂油炙品提取液,HPLC-ESI-MS法测定大鼠宝藿苷I血药浓度,经DAS 2.0程序处理数据,比较宝藿苷I药动学参数。结果 3种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在血液中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参数大小为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羊脂油能促进淫羊藿提取物中宝藿苷I的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48  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宝藿苷I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钱 浅,孙 娥,樊宏伟,崔 莉,谭晓斌,韦英杰,贾晓斌
    2012, 43(10):1981-19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90) [HTML](0) [PDF 587.58 K](2217)
    摘要:
    目的 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宝藿苷I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别ig给予相同剂量(15 g/kg)的淫羊藿生品提取液、加热品提取液、羊脂油炙品提取液,HPLC-ESI-MS法测定大鼠宝藿苷I血药浓度,经DAS 2.0程序处理数据,比较宝藿苷I药动学参数。结果 3种淫羊藿炮制品提取物在血液中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参数大小为油炙品>加热品>生品,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羊脂油能促进淫羊藿提取物中宝藿苷I的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49  附子总生物碱对乳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张亚平,杜钢军,孙 婷,李佳桓,刘伟杰,王莹莹
    2012, 43(10):1986-199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17) [HTML](0) [PDF 587.60 K](2494)
    摘要:
    目的 观察附子总生物碱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乳腺癌小鼠体征、部分血液学指标及肿瘤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总生物碱组。模型组小鼠每天sc二甲基苯蒽橄榄油溶液50 mg/kg,每周2次、连续5周,建立乳腺癌模型,给药组在每天给予二甲基苯蒽的同时,给予附子总生物碱2 mg/kg,观察实验期间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发生率、外观、体温和外耳微循环变化,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红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综合评价附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畏寒喜暖、踡缩少动、体温下降、外耳微循环受阻状况,同时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升高,红细胞ATP酶活性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附子总生物碱可以显著改善上述指标变化,阻止肿瘤生长。结论 二甲基苯蒽诱导的乳腺癌小鼠表现为体寒血瘀体征,附子总生物碱能改善这些症状,阻止肿瘤进展。
    50  附子总生物碱对乳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张亚平 杜钢军 孙婷 李佳桓 刘伟杰 王莹莹
    2012, 43(10):1986-1990.
    [摘要](606) [HTML](0) [PDF 1.06 M](1023)
    摘要:
    目的 观察附子总生物碱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乳腺癌小鼠体征、部分血液学指标及肿瘤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总生物碱组。模型组小鼠每天sc二甲基苯蒽橄榄油溶液50 mg/kg,每周2次、连续5周,建立乳腺癌模型,给药组在每天给予二甲基苯蒽的同时,给予附子总生物碱2 mg/kg,观察实验期间各组小鼠乳腺肿瘤的潜伏期、发生率、外观、体温和外耳微循环变化,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红细胞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综合评价附子总生物碱对小鼠乳腺癌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小鼠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畏寒喜暖、踡缩少动、体温下降、外耳微循环受阻状况,同时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升高,红细胞ATP酶活性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附子总生物碱可以显著改善上述指标变化,阻止肿瘤生长。结论 二甲基苯蒽诱导的乳腺癌小鼠表现为体寒血瘀体征,附子总生物碱能改善这些症状,阻止肿瘤进展。
    51  丹参滴丸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刘兆凤 胡金芳 马洁 刘静 王晶晶 申秀萍
    2012, 43(10):1991-1996.
    [摘要](661) [HTML](0) [PDF 6.07 M](928)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滴丸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CCl4复合因素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滴丸各组同时ig给予丹参滴丸700、350、175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1 50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正常大鼠给予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IV型胶原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丹参滴丸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NAG活性的升高,降低IV型胶原的量,增加TP和ALB的量;降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亦能降低α-SMA的表达。结论 丹参滴丸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及降低α-SMA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52  丹参滴丸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刘兆凤,胡金芳,马 洁,刘 静,王晶晶,申秀萍
    2012, 43(10):1991-19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96) [HTML](0) [PDF 5.56 M](2263)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滴丸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CCl4复合因素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滴丸各组同时ig给予丹参滴丸700、350、175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1 50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正常大鼠给予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IV型胶原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丹参滴丸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NAG活性的升高,降低IV型胶原的量,增加TP和ALB的量;降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亦能降低α-SMA的表达。结论 丹参滴丸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及降低α-SMA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53  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文佳,刘 强,金丽华
    2012, 43(10):1997-200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52) [HTML](0) [PDF 947.45 K](2320)
    摘要:
    目的 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天然免疫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或不含刺五加根或果实提取物的细菌或真菌生物溶液感染果蝇,观察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对感染细菌或真菌以及对热刺激果蝇生存率的影响;果蝇肠道组织免疫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肠壁细胞凋亡情况;提取被真菌孢子感染的果蝇总RNA,检测抗菌肽表达量。结果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提高细菌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缓解肠壁细胞凋亡,也可提高经真菌孢子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使体内部分抗菌肽出现高表达,也能提高经热刺激处理果蝇的生存率。结论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果蝇机体免疫功能。
    54  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文佳 刘强 金丽华
    2012, 43(10):1997-2001.
    [摘要](749) [HTML](0) [PDF 1.40 M](1036)
    摘要:
    目的 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果蝇天然免疫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含或不含刺五加根或果实提取物的细菌或真菌生物溶液感染果蝇,观察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对感染细菌或真菌以及对热刺激果蝇生存率的影响;果蝇肠道组织免疫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肠壁细胞凋亡情况;提取被真菌孢子感染的果蝇总RNA,检测抗菌肽表达量。结果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提高细菌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缓解肠壁细胞凋亡,也可提高经真菌孢子感染后果蝇的生存率,使体内部分抗菌肽出现高表达,也能提高经热刺激处理果蝇的生存率。结论 刺五加根和果实提取物能显著提高果蝇机体免疫功能。
    55  苦瓜乙醇提取物对肥胖大鼠糖代谢和内脏脂肪的影响
    杨静玉 王春明 侯悦 江晓妹 郭荣 曹馨月 吴春福
    2012, 43(10):2002-2006.
    [摘要](1053) [HTML](0) [PDF 1.24 M](1244)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瓜乙醇提取物对喂饲高脂饲料所致肥胖大鼠糖代谢和内脏脂肪量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饲养制备肥胖大鼠模型。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瓜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9、18、36 g/kg)组,左旋肉碱(600 mg/kg)阳性对照组,另设对照组(正常饲料饲养)和苦瓜乙醇提取物36 g/kg给药组。各组大鼠每天ig相应药物或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记录摄食量,每周记录体质量。给药第6周进行糖耐量实验;给药7周后所有动物禁食18 h,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分离附睾、肾周和肠系膜脂肪并称质量,附睾脂肪组织随后进行HE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病变。结果苦瓜乙醇提取物36 g/kg能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抑制大鼠食物利用率,减少附睾、肾周和肠系膜白色脂肪量,降低空腹血糖浓度,抑制附睾脂肪细胞肥大;苦瓜乙醇提取物18 g/kg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附睾脂肪质量。但苦瓜乙醇提取物对肥胖大鼠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苦瓜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肥胖大鼠内脏脂肪聚积和附睾脂肪细胞肥大以及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发挥减肥和抗糖尿病作用。
    56  苦瓜乙醇提取物对肥胖大鼠糖代谢和内脏脂肪的影响
    杨静玉,王春明,侯 悦,江晓妹,郭 荣,曹馨月,吴春福
    2012, 43(10):2002-200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46) [HTML](0) [PDF 753.61 K](2462)
    摘要:
    目的 研究苦瓜乙醇提取物对喂饲高脂饲料所致肥胖大鼠糖代谢和内脏脂肪量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饲养制备肥胖大鼠模型。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苦瓜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9、18、36 g/kg)组,左旋肉碱(600 mg/kg)阳性对照组,另设对照组(正常饲料饲养)和苦瓜乙醇提取物36 g/kg给药组。各组大鼠每天ig相应药物或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记录摄食量,每周记录体质量。给药第6周进行糖耐量实验;给药7周后所有动物禁食18 h,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分离附睾、肾周和肠系膜脂肪并称质量,附睾脂肪组织随后进行HE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病变。结果 苦瓜乙醇提取物36 g/kg能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抑制大鼠食物利用率,减少附睾、肾周和肠系膜白色脂肪量,降低空腹血糖浓度,抑制附睾脂肪细胞肥大;苦瓜乙醇提取物18 g/kg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附睾脂肪质量。但苦瓜乙醇提取物对肥胖大鼠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苦瓜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肥胖大鼠内脏脂肪聚积和附睾脂肪细胞肥大以及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发挥减肥和抗糖尿病作用。
    57  蝎毒提取物对Lewis细胞及DU-145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
    王兆朋,贾 青,王朝霞,张月英,王晓慧,张维东
    2012, 43(10):2008-20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92) [HTML](0) [PDF 990.00 K](1462)
    摘要:
    目的 观察蝎毒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和给药组),裸鼠尾iv CM-DiI标记DU-145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均每天ig给予蝎毒提取物300 mg/kg 1次,C57BL/6小鼠给药12 d,裸鼠给药24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肉眼及镜检观察肺转移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情况,活体成像系统观察DU-145细胞骨转移的情况。在体外实验,免疫组化法检测Lewi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145细胞MMP-9、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蝎毒提取物组平均癌细胞肺转移灶数为3.2±1.2,而模型组为13.5±5.3,差异显著(P<0.01)。活体成像检测显示,接种DU-145细胞30 d后,对照组未见荧光团,模型组8只裸鼠中有6只肩胛骨、骨盆、肋骨及胫骨显示有大量荧光团存在,蝎毒提取物组仅有3只裸鼠出现明显荧光团。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蝎毒提取物给药后DU-145细胞MMP-9、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1),TIMP-1表达上调(P<0.01),免疫组化检测亦显示IκB-α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DU-145细胞骨转移,其作用是通过NF-κB和TIMP-1途径抑制MMP-9表达实现的。
    58  蝎毒提取物对Lewis细胞及DU-145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
    王兆朋 贾青 王朝霞 张月英 王晓慧 张维东
    2012, 43(10):2008-2012.
    [摘要](468) [HTML](0) [PDF 1.44 M](1256)
    摘要:
    目的 观察蝎毒提取物对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骨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和给药组),裸鼠尾iv CM-DiI标记DU-145细胞(实验分模型组、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均每天ig给予蝎毒提取物300 mg/kg 1次,C57BL/6小鼠给药12 d,裸鼠给药24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肉眼及镜检观察肺转移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情况,活体成像系统观察DU-145细胞骨转移的情况。在体外实验,免疫组化法检测Lewi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145细胞MMP-9、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蝎毒提取物组平均癌细胞肺转移灶数为3.2±1.2,而模型组为13.5±5.3,差异显著(P<0.01)。活体成像检测显示,接种DU-145细胞30 d后,对照组未见荧光团,模型组8只裸鼠中有6只肩胛骨、骨盆、肋骨及胫骨显示有大量荧光团存在,蝎毒提取物组仅有3只裸鼠出现明显荧光团。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蝎毒提取物给药后DU-145细胞MMP-9、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1),TIMP-1表达上调(P<0.01),免疫组化检测亦显示IκB-α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和DU-145细胞骨转移,其作用是通过NF-κB和TIMP-1途径抑制MMP-9表达实现的。
    59  人工牛黄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
    吴志远 李芳芳 张昆 朱嫦琳 汪颖 杜君
    2012, 43(10):2013-2016.
    [摘要](558) [HTML](0) [PDF 1.37 M](1623)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工牛黄单用或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制备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每只小鼠尾iv 2×1054T1-Luc细胞,制备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注射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人工牛黄组每天ig人工牛黄120 mg/kg 1次,连续给药4周;环磷酰胺组每天ip环磷酰胺30 mg/kg 1次,连续给药1周;每组选取3只小鼠监测肿瘤转移情况。4周后将小鼠断颈处死,肺脏经Bowin氏液固定,计数肺部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大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肿瘤细胞接种21 d后,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发光强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肿瘤细胞28 d后,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肺部转移瘤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0.01),且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 人工牛黄具有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肺转移的潜在作用,并与环磷酰胺有一定协同作用。
    60  人工牛黄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
    吴志远,李芳芳,张 昆,朱嫦琳,汪 颖,杜 君
    2012, 43(10):2013-20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87) [HTML](0) [PDF 953.04 K](1881)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工牛黄单用或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制备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每只小鼠尾iv 2×105 4T1-Luc细胞,制备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注射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人工牛黄组每天ig人工牛黄120 mg/kg 1次,连续给药4周;环磷酰胺组每天ip环磷酰胺30 mg/kg 1次,连续给药1周;每组选取3只小鼠监测肿瘤转移情况。4周后将小鼠断颈处死,肺脏经Bowin氏液固定,计数肺部转移瘤数目;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大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肿瘤细胞接种21 d后,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发光强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肿瘤细胞28 d后,人工牛黄组、人工牛黄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组肺部转移瘤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0.01),且联合用药组小鼠肺部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 人工牛黄具有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肺转移的潜在作用,并与环磷酰胺有一定协同作用。
    61  海豹油软胶囊抗慢性疲劳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于 雪,向飞军,张 谨
    2012, 43(10):2017-201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680) [HTML](0) [PDF 548.48 K](129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海豹油抗慢性疲劳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冷水游泳和慢性束缚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疲劳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海豹油软胶囊(0.16、0.32、0.64 g/kg)组、人参皂苷(100 mg/kg)阳性对照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检测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单胺类物质量的变化。结果 海豹油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素、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具有调节作用,可缓解应激状态,促进疲劳的恢复。结论 海豹油抗慢性疲劳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单胺类物质水平变化有关。
    62  海豹油软胶囊抗慢性疲劳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于雪 向飞军 张谨
    2012, 43(10):2017-2019.
    [摘要](472) [HTML](0) [PDF 978.82 K](1248)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海豹油抗慢性疲劳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冷水游泳和慢性束缚方法建立大鼠慢性疲劳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海豹油软胶囊(0.16、0.32、0.64 g/kg)组、人参皂苷(100 mg/kg)阳性对照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检测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单胺类物质量的变化。结果 海豹油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素、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具有调节作用,可缓解应激状态,促进疲劳的恢复。结论 海豹油抗慢性疲劳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单胺类物质水平变化有关。
    63  刺五加鲨烯合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总皂苷量的相关性研究
    邢朝斌 劳凤云 龙月红 梁能松 陈龙 何闪
    2012, 43(10):2020-2024.
    [摘要](1318) [HTML](0) [PDF 1.07 M](1414)
    摘要:
    目的 筛选刺五加鲨烯合酶(SS)和鲨烯环氧酶(SE)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各SNP位点与刺五加总皂苷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总皂苷的量,并划分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的高、低量组;RT-PCR法扩增刺五加SS、SE基因,根据测序结果筛选SNP位点,利用R×C表的χ²检验分析相关关系。结果 刺五加SS基因存在6处SNP,其中704 bp位点为错义突变,其他位点为同义突变,各位点均不与刺五加总皂苷量显著相关。SE基因存在9处SNP,其中导致错义突变的164、199、227、232 bp位点及同义突变的279、285 bp位点与刺五加总皂苷量显著相关(P<0.05),其他位点为同义突变,与刺五加总皂苷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刺五加SS和SE基因存在SNP,SE基因164~285 bp位点的AGAACG与刺五加总皂苷高量组显著相关,TAGTTC与低量组显著相关。
    64  刺五加鲨烯合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总皂苷量的相关性研究
    邢朝斌,劳凤云,龙月红,梁能松,陈 龙,何 闪
    2012, 43(10):2020-20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64) [HTML](0) [PDF 627.07 K](2824)
    摘要:
    目的 筛选刺五加鲨烯合酶(SS)和鲨烯环氧酶(SE)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各SNP位点与刺五加总皂苷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总皂苷的量,并划分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的高、低量组;RT-PCR法扩增刺五加SS、SE基因,根据测序结果筛选SNP位点,利用R×C表的χ2检验分析相关关系。结果 刺五加SS基因存在6处SNP,其中704 bp位点为错义突变,其他位点为同义突变,各位点均不与刺五加总皂苷量显著相关。SE基因存在9处SNP,其中导致错义突变的164、199、227、232 bp位点及同义突变的279、285 bp位点与刺五加总皂苷量显著相关(P<0.05),其他位点为同义突变,与刺五加总皂苷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刺五加SS和SE基因存在SNP,SE基因164~285 bp位点的AGAACG与刺五加总皂苷高量组显著相关,TAGTTC与低量组显著相关。
    65  蒲公英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喜凤,邱天宝,张红梅,胡春月,胡利欣,郑楠楠,唐 露
    2012, 43(10):2025-20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11) [HTML](0) [PDF 631.57 K](2620)
    摘要:
    目的 分析蒲公英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21个居群蒲公英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软件Popgen 32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采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 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2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0.4%,平均H为0.286 5,平均I为0.437 0;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156 2~0.590 2和0.554 2~0.855 4;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蒲公英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 采用ISSR分析蒲公英遗传多样性,蒲公英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可以用ISSR标记技术对蒲公英进行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66  蒲公英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喜凤 邱天宝 张红梅 胡春月 胡利欣 郑楠楠 唐露
    2012, 43(10):2025-2029.
    [摘要](637) [HTML](0) [PDF 1.07 M](1130)
    摘要:
    目的 分析蒲公英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21个居群蒲公英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软件Popgen32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采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 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2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0.4%,平均H为0.286 5,平均I为0.437 0;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156 2~0.590 2和0.554 2~0.855 4;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强的一致性,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蒲公英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 采用ISSR分析蒲公英遗传多样性,蒲公英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可以用ISSR标记技术对蒲公英进行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67  采用ISSR和SRAP技术评价浙南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
    李小侠 陶正明 吴志刚 潘晓军 林新春 范传颍 包晓青
    2012, 43(10):2030-2035.
    [摘要](1097) [HTML](0) [PDF 1.17 M](1301)
    摘要:
    目的 评价浙南忍冬属Lonicera L.药材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5种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NTSYS软件处理数据,UPGMA构建聚类图;Mantel检测法对2种标记进行相关性检验;用引物分辨力(RP)、多态性条带比率(PPB)等参数对标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6条ISSR引物和22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232、215条带;UPGMA可将5种忍冬属药材聚为2大类,一类为金银花基原植物,另一类则为山银花基原植物,两种标记技术相关系数(r)为0.970 3。结论 ISSR和SRAP均可有效地分析忍冬属药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且ISSR标记技术优于SRAP。
    68  采用ISSR和SRAP技术评价浙南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
    李小侠,陶正明,吴志刚,潘晓军,林新春,范传颍,包晓青
    2012, 43(10):2030-203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92) [HTML](0) [PDF 712.53 K](2360)
    摘要:
    目的 评价浙南忍冬属Lonicera L. 药材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5种忍冬属药材遗传多样性,NTSYS软件处理数据,UPGMA构建聚类图;Mantel检测法对2种标记进行相关性检验;用引物分辨力(RP)、多态性条带比率(PPB)等参数对标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6条ISSR引物和22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232、215条带;UPGMA可将5种忍冬属药材聚为2大类,一类为金银花基原植物,另一类则为山银花基原植物,两种标记技术相关系数(r)为0.970 3。结论 ISSR和SRAP均可有效地分析忍冬属药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且ISSR标记技术优于SRAP。
    69  黄花白及的SCAR分子标记转化研究
    赵 爽,黄春球,杨耀文,周 敏,钱子刚,李明静
    2012, 43(10):2036-203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219) [HTML](0) [PDF 935.43 K](2152)
    摘要: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70  黄花白及的SCAR分子标记转化研究
    赵爽 黄春球 杨耀文 周敏 钱子刚 李明静
    2012, 43(10):2036-2039.
    [摘要](794) [HTML](0) [PDF 1.34 M](1010)
    摘要: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71  壮药战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熊忠臣 史艳财 漆小雪 邹蓉 蒋运生 韦记青
    2012, 43(10):2040-2044.
    [摘要](526) [HTML](0) [PDF 1.02 M](973)
    摘要:
    目的 对壮药战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9个战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3条引物共检测到73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9.04%。战骨总的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26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57 2,各种群的平均H、I为0.147 6、0.221 9。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8 4,基因流(Nm)为0.935 1。9个种群可聚类划分为2个大种群组。结论 战骨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中等偏低水平;战骨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战骨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区域的片段化是导致种群间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72  壮药战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熊忠臣,史艳财,漆小雪,邹 蓉,蒋运生,韦记青
    2012, 43(10):2040-20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08) [HTML](0) [PDF 578.20 K](1896)
    摘要:
    目的 对壮药战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9个战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13条引物共检测到73个位点,其中6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9.04%。战骨总的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26 5,Shannon’s 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57 2,各种群的平均H、I为0.147 6、0.221 9。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8 4,基因流(Nm)为0.935 1。9个种群可聚类划分为2个大种群组。结论 战骨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中等偏低水平;战骨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战骨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区域的片段化是导致种群间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73  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韩多红,晋 玲,张 勇
    2012, 43(10):2045-204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821) [HTML](0) [PDF 579.89 K](160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74  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韩多红 晋玲 张勇
    2012, 43(10):2045-2049.
    [摘要](958) [HTML](0) [PDF 1.01 M](109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75  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郝子博 王丽莉 张铁军
    2012, 43(10):2050-2054.
    [摘要](575) [HTML](0) [PDF 1.04 M](1124)
    摘要:
    目的 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76  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郝子博,王丽莉,张铁军
    2012, 43(10):2050-205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72) [HTML](0) [PDF 609.87 K](1505)
    摘要:
    目的 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77  不同产地叶下珠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测定
    林 琛,袁永兵,张兰珍,石任兵
    2012, 43(10):2055-20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666) [HTML](0) [PDF 596.25 K](1602)
    摘要:
    目的 建立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结果 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2 2~0.622 0 μg(r=0.999 7)、0.130 4~1.304 0 μg(r=0.999 4)、0.246 4~2.464 0 μg(r=0.999 2)、0.081 2~0.488 0 μg(r=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2%、101.20%、100.09%、100.27%,RSD分别为1.29%、2.08%、1.40%、2.98%。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叶下珠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测定。
    78  不同产地叶下珠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测定
    林琛 袁永兵 张兰珍 石任兵
    2012, 43(10):2055-2057.
    [摘要](597) [HTML](0) [PDF 1002.84 K](1043)
    摘要:
    目的 建立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叶下珠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结果 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22~0.6220μg(r=0.9997)、0.1304~1.3040μg(r=0.9994)、0.2464~2.4640μg(r=0.9992)、0.0812~0.4880μg(r=0.999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62%、101.20%、100.09%、100.27%,RSD分别为1.29%、2.08%、1.40%、2.98%。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叶下珠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短叶苏木酚酸的测定。
    79  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的动态变化研究
    苏连杰 张卫平 赵波 刘秀梅 黄永鑫 南洋 樊锐锋 李鞠 张水利
    2012, 43(10):2058-2061.
    [摘要](1142) [HTML](0) [PDF 1016.48 K](1027)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金莲花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以芦丁和荭草苷为对照品,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量,并绘制动态曲线。结果 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总黄酮量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从4.597%上升到5.125%;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总黄酮量持续下降,从4.264%下降至1.181%。而荭草苷量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直呈上升趋势(0.095~0.332 mg/g);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呈下降趋势(0.306~0.092 mg/g)。结论 结合花的产量,并综合总黄酮和荭草苷量的动态变化,采收期以7月上旬至中旬为佳。本实验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可靠,为合理采收金莲花茎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80  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的动态变化研究
    苏连杰,张卫平,赵 波,刘秀梅,黄永鑫,南 洋,樊锐锋,李 鞠,张水利
    2012, 43(10):2058-206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49) [HTML](0) [PDF 581.60 K](1465)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金莲花药用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UV法和HPLC法,分别以芦丁和荭草苷为对照品,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和荭草苷量,并绘制动态曲线。结果 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总黄酮量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从4.597%上升到5.125%;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总黄酮量持续下降,从4.264%下降至1.181%。而荭草苷量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直呈上升趋势(0.095~0.332 mg/g);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呈下降趋势(0.306~0.092 mg/g)。结论 结合花的产量,并综合总黄酮和荭草苷量的动态变化,采收期以7月上旬至中旬为佳。本实验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可靠,为合理采收金莲花茎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81  环糊精包合药物胃肠道转运过程及机制研究进展
    徐晓琰,恽 菲,狄留庆,赵晓莉,毕肖林,单进军,康 安
    2012, 43(10):2062-20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98) [HTML](0) [PDF 522.83 K](2057)
    摘要:
    环糊精包合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加挥发性或不稳定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环糊精包合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探讨包合物胃肠道给药后环糊精对包合的客分子药物吸收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包合物中药物在胃肠吸收过程中释放与跨膜转运规律奠定基础。
    82  环糊精包合药物胃肠道转运过程及机制研究进展
    徐晓琰 恽菲 狄留庆 赵晓莉 毕肖林 单进军 康安
    2012, 43(10):2062-2065.
    [摘要](659) [HTML](0) [PDF 985.38 K](1742)
    摘要:
    环糊精包合可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加挥发性或不稳定性成分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环糊精包合对药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探讨包合物胃肠道给药后环糊精对包合的客分子药物吸收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包合物中药物在胃肠吸收过程中释放与跨膜转运规律奠定基础。
    83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李羿 杨胜 万德光
    2012, 43(10):2066-2070.
    [摘要](1055) [HTML](0) [PDF 991.45 K](1307)
    摘要:
    液体发酵已广泛地应用于药用真菌的培养,应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药用真菌代用品可有效解决野生药用真菌资源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根据目前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应用状况,结合在茯苓液体发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为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84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
    李 羿,杨 胜,万德光
    2012, 43(10):2066-207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30) [HTML](0) [PDF 509.41 K](1812)
    摘要:
    液体发酵已广泛地应用于药用真菌的培养,应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药用真菌代用品可有效解决野生药用真菌资源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根据目前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应用状况,结合在茯苓液体发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综述和讨论,为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85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腺病毒研究进展
    商 蕾,曲章义,魏凤香,鲁伟君
    2012, 43(10):2071-20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1203) [HTML](0) [PDF 533.03 K](2017)
    摘要:
    腺病毒是一群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引起人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国内外不断有腺病毒感染爆发的报告,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用于预防腺病毒,因此,研究抗腺病毒药物势在必行。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抗腺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抗腺病毒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86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腺病毒研究进展
    商蕾 曲章义 魏凤香 鲁伟君
    2012, 43(10):2071-2076.
    [摘要](959) [HTML](0) [PDF 1.02 M](1163)
    摘要:
    腺病毒是一群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引起人类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病原之一。国内外不断有腺病毒感染爆发的报告,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用于预防腺病毒,因此,研究抗腺病毒药物势在必行。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抗腺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抗腺病毒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87  梨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靖 张俊英 高文远
    2012, 43(10):2077-2082.
    [摘要](1065) [HTML](0) [PDF 1.08 M](1972)
    摘要:
    梨始载于《名医别录》,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古方中就有其与贝母、杏仁、百合等配伍而起到清心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梨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溃疡以及抗肿瘤作用。综述了梨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明确其药效成分以及作用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88  梨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 靖,张俊英,高文远
    2012, 43(10):2077-20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919) [HTML](0) [PDF 562.79 K](2137)
    摘要:
    梨始载于《名医别录》,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古方中就有其与贝母、杏仁、百合等配伍而起到清心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梨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溃疡以及抗肿瘤作用。综述了梨属植物的起源分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明确其药效成分以及作用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89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研究
    郭良玉,杨旭杰
    2012, 43(10):2083-208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10.[sequence]
    [摘要](726) [HTML](0) [PDF 612.75 K](1972)
    摘要:
    检索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成长率”、“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作为衡量尺度对1991年至2010年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进行聚类研究,研究中药复方专利20年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归为3类,聚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专利法规健全、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90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研究
    郭良玉 杨旭杰
    2012, 43(10):2083-2088.
    [摘要](621) [HTML](0) [PDF 1017.64 K](1297)
    摘要:
    检索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成长率"、"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作为衡量尺度对1991年至2010年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进行聚类研究,研究中药复方专利20年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归为3类,聚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专利法规健全、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91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研究
    郭良玉 杨旭杰
    2012, 43(10):2083-2088.
    [摘要](1276)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检索中药复方专利文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成长率"、"科研成果专利转化率"作为衡量尺度对1991年至2010年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进行聚类研究,研究中药复方专利20年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药复方专利年度发展状况归为3类,聚类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中药复方专利的发展与专利法规健全、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提升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