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2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板蓝根制剂的不良反应
    刘雅男 赵丽敏
    2011, 42(6):479-480.
    [摘要](435) [HTML](0) [PDF 92.94 K](1226)
    摘要: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感、腮腺炎、肝炎、乙脑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其剂型包括冲剂、干糖浆、注射剂、眼用制剂等。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制剂的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很少见,但在广泛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
    2  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创新研究
    伍振峰,魏韶锋,郑 琴,岳鹏飞,胡鹏翼,杨 明
    2011, 42(6):1041-104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11) [HTML](0) [PDF 456.73 K](1839)
    摘要:
    对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GRDDS)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概述,分析目前制约中药复方GRDDS发展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体内外相关研究体系缺失对于中药复方GRDDS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体内外评价方法及相关性的评价模型,并提出人工神经网络(ANN)应用于中药复方GRDDS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的可能途径,通过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了ANN模型在GRDDS中应用的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传统中药的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3  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体内外评价方法创新研究
    伍振峰 魏韶锋 郑琴 岳鹏飞 胡鹏翼 杨明
    2011, 42(6):1041-1045.
    [摘要](699) [HTML](0) [PDF 1011.44 K](1703)
    摘要:
    对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GRDDS)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概述,分析目前制约中药复方GRDDS发展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体内外相关研究体系缺失对于中药复方GRDDS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体内外评价方法及相关性的评价模型,并提出人工神经网络(ANN)应用于中药复方GRDDS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的可能途径,通过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了ANN模型在GRDDS中应用的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传统中药的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4  浅谈“数字药匣”的理论构建与应用
    王静爱,刘金欣,高 路,孟繁蕴,张文生,陈 静
    2011, 42(6):1046-105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530) [HTML](0) [PDF 1.07 M](2082)
    摘要:
    运用数字地球技术结合中药理论体系构建“数字药匣”理论。以北京地区中药资源数字化研究为案例,利用“3S”技术与网格数字镶嵌,评价北京地区主要中药资源的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得到了其系列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药匣”能定位和定量表达中药资源的生境因子等海量空间信息,可对道地药材生产适宜区评价和生产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浅谈“数字药匣”的理论构建与应用
    王静爱 刘金欣 高路 孟繁蕴 张文生 陈静
    2011, 42(6):1046-1052.
    [摘要](597) [HTML](0) [PDF 1.65 M](1053)
    摘要:
    运用数字地球技术结合中药理论体系构建"数字药匣"理论。以北京地区中药资源数字化研究为案例,利用"3S"技术与网格数字镶嵌,评价北京地区主要中药资源的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得到了其系列生境和生产适宜性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药匣"能定位和定量表达中药资源的生境因子等海量空间信息,可对道地药材生产适宜区评价和生产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和动态管理,从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  龙眼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郑公铭 魏孝义 徐良雄 谢海辉 吴萍
    2011, 42(6):1053-1056.
    [摘要](598) [HTML](0) [PDF 1002.70 K](1579)
    摘要:
    目的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核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手段对龙眼果核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龙眼果核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乙醇(2)、2-甲基-1,10-十一烷二醇(3)、(24R)-6β-羟基-24-乙基-胆固醇-4-烯-3-酮(4)、齐墩果酸(5)、松脂醇(6)、烟酸(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1-O-甲基-D-肌-肌醇(10)、尿嘧啶(11)、腺嘌呤核苷(12)。结论化合物2~8和10为首次从龙眼果核分得,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龙眼二醇(longandiol)。
    7  龙眼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郑公铭,魏孝义,徐良雄,谢海辉,吴 萍
    2011, 42(6):1053-105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569) [HTML](0) [PDF 554.91 K](1844)
    摘要:
    目的 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以及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手段对龙眼果核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龙眼果核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乙醇(2)、2-甲基-1, 10-十一烷二醇(3)、(24R)-6β-羟基-24-乙基-胆固醇-4-烯-3-酮(4)、齐墩果酸(5)、松脂醇(6)、烟酸(7)、对羟基苯甲酸(8)、β-胡萝卜苷(9)、1-O-甲基-D-肌-肌醇(10)、尿嘧啶(11)、腺嘌呤核苷(12)。结论 化合物2810为首次从龙眼果核分得,其中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命名为龙眼二醇(longandiol)。
    8  椿根皮中生物碱及苦木素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齐 鑫,陈智华,高 璐,徐丽丽,于 波,杨 红
    2011, 42(6):1057-106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90) [HTML](0) [PDF 625.43 K](2509)
    摘要:
    目的 利用色谱法分离与鉴定椿根皮Ailanthus alt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椿根皮进行回流提取,应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椿根皮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臭椿苦酮(1)、臭椿辛内酯A(2)和一新化合物铁屎米酮糖酯(3),且质量分数均在95%以上,化合物3为一个新的β-卡波啉生物碱。结论 该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椿根皮中含量较低的化合物进行提取与鉴定。
    9  椿根皮中生物碱及苦木素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齐鑫 陈智华 高璐 徐丽丽 于波 杨红
    2011, 42(6):1057-1060.
    [摘要](473) [HTML](0) [PDF 1.04 M](958)
    摘要:
    目的利用色谱法分离与鉴定椿根皮Ailanthus altissim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对椿根皮进行回流提取,应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椿根皮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臭椿苦酮(1)、臭椿辛内酯A(2)和一新化合物铁屎米酮糖酯(3),且质量分数均在95%以上,化合物3为一个新的β-卡波啉生物碱。结论该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椿根皮中含量较低的化合物进行提取与鉴定。
    10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赵友兴 杨丹 马青云 李宁 程忠泉 周俊
    2011, 42(6):1061-1065.
    [摘要](437) [HTML](0) [PDF 1.02 M](953)
    摘要: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赵友兴,杨 丹,马青云,李 宁,程忠泉,周 俊
    2011, 42(6):1061-106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449) [HTML](0) [PDF 563.13 K](2053)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 3′, 4′-三甲氧基-鞣花酸-4-O- 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 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 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 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 3, 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 除化合物5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固相萃取-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荷叶中的生物碱
    郑振佳,王 晓,王明林,王珊珊,赵先恩
    2011, 42(6):1066-10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00) [HTML](0) [PDF 547.62 K](2270)
    摘要: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SPE-RRLC-Q-TOF)联用技术分析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1%盐酸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再用氨水-甲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选用Welch Materials C18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经快速分离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分析。结果 分离并检测了9种生物碱。结论 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结合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前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荷叶中的生物碱成分。
    13  固相萃取-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荷叶中的生物碱
    郑振佳 王晓 王明林 王珊珊 赵先恩
    2011, 42(6):1066-1068.
    [摘要](508) [HTML](0) [PDF 957.09 K](1024)
    摘要: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SPE-RRLC-Q-TOF)联用技术分析荷叶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1%盐酸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再用氨水-甲醇进行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选用Welch Materials C18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经快速分离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分析。结果分离并检测了9种生物碱。结论快速分离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结合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前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荷叶中的生物碱成分。
    14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
    陆崇玉 邓赟 梅玲 郭大乐
    2011, 42(6):1069-1071.
    [摘要](887) [HTML](0) [PDF 963.00 K](902)
    摘要: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
    陆崇玉,邓 赟,梅 玲,郭大乐
    2011, 42(6):1069-107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46) [HTML](0) [PDF 545.04 K](2304)
    摘要: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 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 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 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 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繖序臭黄荆化学成分研究
    王宝源,钟惠民,曹俊伟,房平磊,李国强
    2011, 42(6):1072-107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392) [HTML](0) [PDF 545.96 K](1617)
    摘要:
    目的 研究繖序臭黄荆Premna serratifolia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繖序臭黄荆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藏胡黄连新D piscrocin D(1)、β-蜕皮激素(2)、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5)、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6)、5, 7, 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全缘漏芦甾酮A 20, 22-丙酮化物(8)、10-O-(E)-p-coumaroylcatalpol(9)。结论 化合物19均首次从繖序臭黄荆中分离得到。
    17  繖序臭黄荆化学成分研究
    王宝源 钟惠民 曹俊伟 房平磊 李国强
    2011, 42(6):1072-1074.
    [摘要](747) [HTML](0) [PDF 962.80 K](1318)
    摘要:
    目的研究繖序臭黄荆Premna serrat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繖序臭黄荆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西藏胡黄连新D piscrocin D(1)、β-蜕皮激素(2)、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4)、2-hexylidene-3-methylsuccinic acid(5)、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6)、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全缘漏芦甾酮A 20,22-丙酮化物(8)、10-O-(E-)p-coumaroylcatalpol(9)。结论化合物1~9均首次从繖序臭黄荆中分离得到。
    18  蒙药小白蒿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王青虎 武晓兰 王金辉
    2011, 42(6):1075-1078.
    [摘要](699) [HTML](0) [PDF 1016.24 K](1025)
    摘要: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9  蒙药小白蒿化学成分的研究(II)
    王青虎,武晓兰,王金辉
    2011, 42(6):1075-107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20) [HTML](0) [PDF 573.99 K](1408)
    摘要:
    目的 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 7, 3′ ,4′-四羟基-6, 5′-二甲氧基黄酮(5)、5, 7-二羟基-6, 3′, 4′-三甲氧基黄酮(6)、5, 7, 4′-三羟基-6, 3′-二甲氧基黄酮(7)、5, 7, 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 7, 3′, 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 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 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20  尖裂黄瓜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徐国熙
    2011, 42(6):1079-10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51) [HTML](0) [PDF 561.72 K](1280)
    摘要:
    目的 对尖裂黄瓜菜Paraixeris serotin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甲醇-石油醚-乙醚(1∶1∶1)提取,用氯仿进行萃取,对氯仿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NMR、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2个桉烷型倍半萜、3个黄酮、3个有机酸,分别为zedoalactone A(1)、zedoalactone C(2)、冬青叶豚草酸(3)、(7R,10S)-selina-4, 11(13)-dien-3-on-12-oic acid(4)、木犀草素(5)、黄芹素(6)、苜蓿素(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3, 4-二羟基苯甲醛(10)、β-谷甾醇(11)、木栓酮(12)、木栓醇(13)、loliolide I(14)、二十烷酸甘油酯(15)。结论 化合物17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尖裂黄瓜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徐国熙
    2011, 42(6):1079-1082.
    [摘要](575) [HTML](0) [PDF 1003.01 K](1064)
    摘要:
    目的对尖裂黄瓜菜Paraixeris serotin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甲醇-石油醚-乙醚(1:1:1)提取,用氯仿进行萃取,对氯仿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NMR、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2个桉烷型倍半萜、3个黄酮、3个有机酸,分别为zedoalactone A(1)、zedoalactone C(2)、冬青叶豚草酸(3)、(7R,10S)-selina-4,11(13)-dien-3-on-12-oic acid(4)、木犀草素(5)、黄芹素(6)、苜蓿素(7)、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9)、3,4-二羟基苯甲醛(10)、β-谷甾醇(11)、木栓酮(12)、木栓醇(13)、loliolide I(14)、二十烷酸甘油酯(15)。结论化合物1~7及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羊耳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雁 王于方 赵雷 董玫 霍长虹 顾玉诚 史清文
    2011, 42(6):1083-1086.
    [摘要](663) [HTML](0) [PDF 988.51 K](1050)
    摘要:
    目的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3  羊耳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杨 雁,王于方,赵 雷,董 玫,霍长虹,顾玉诚,史清文
    2011, 42(6):1083-108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89) [HTML](0) [PDF 548.21 K](2179)
    摘要: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4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II)
    朱克近,王振中,李 成,李家春,萧 伟
    2011, 42(6):1087-10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25) [HTML](0) [PDF 518.84 K](1417)
    摘要: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芍药苷(2)、磺酸钠芍药苷(3)、芍药内酯苷(4)、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野樱苷(6)、蔗糖(7)、麦芽糖(8)、去苯甲酰基芍药苷(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25  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Ⅱ)
    朱克近 王振中 李成 李家春 萧伟
    2011, 42(6):1087-1089.
    [摘要](628) [HTML](0) [PDF 927.08 K](993)
    摘要: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芍药苷(2)、磺酸钠芍药苷(3)、芍药内酯苷(4)、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野樱苷(6)、蔗糖(7)、麦芽糖(8)、去苯甲酰基芍药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26  云南产野生和栽培薄荷中挥发油的GC-MS比较分析
    颜永刚 郭晓恒 邓翀
    2011, 42(6):1090-1092.
    [摘要](497) [HTML](0) [PDF 2.81 M](984)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野生和栽培薄荷Mentha haplocalyx。方法采收鲜活植株,在人工气候室培养4个月后,采用GC-MS法定性检测两者的挥发油组成。结果共检测53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其中栽培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香芹酮(28.52%、14.91%、25.36%)组成,野生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β-水芹烯(12.21%、46.70%、20.19%)组成。结论野生和栽培薄荷的香型主要组成成分在构成和组成比例上存在不同,野生品种醇类成分的量较栽培品种的醇类成分高。
    27  云南产野生和栽培薄荷中挥发油的GC-MS比较分析
    颜永刚,郭晓恒,邓 翀
    2011, 42(6):1090-109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37) [HTML](0) [PDF 2.41 M](1429)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野生和栽培薄荷Mentha haplocalyx方法 采收鲜活植株,在人工气候室培养4个月后,采用GC-MS法定性检测两者的挥发油组成。结果 共检测53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其中栽培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香芹酮(28.52%、14.91%、25.36%)组成,野生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β-水芹烯(12.21%、46.70%、20.19%)组成。结论 野生和栽培薄荷的香型主要组成成分在构成和组成比例上存在不同,野生品种醇类成分的量较栽培品种的醇类成分高。
    28  关黄柏中生物碱类成分的“一测多评”
    尹 萌,孟月兰,闻琍毓
    2011, 42(6):1093-109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74) [HTML](0) [PDF 566.15 K](1638)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关黄柏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关黄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 以关黄柏中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指标,建立其与药根碱、巴马汀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计算药根碱和巴马汀的量,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关黄柏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一测多评”法对不同的色谱柱和仪器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时测定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3种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关黄柏药材及饮片的质量。
    29  关黄柏中生物碱类成分的“一测多评”
    尹萌 孟月兰 闻琍毓
    2011, 42(6):1093-1096.
    [摘要](682) [HTML](0) [PDF 973.93 K](1076)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关黄柏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关黄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关黄柏中主要成分小檗碱为指标,建立其与药根碱、巴马汀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计算药根碱和巴马汀的量,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关黄柏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一测多评"法对不同的色谱柱和仪器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测定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3种生物碱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关黄柏药材及饮片的质量。
    30  麻仁软胶囊的指纹图谱研究
    黎阳 刘素香 张铁军 陈常青
    2011, 42(6):1097-1100.
    [摘要](665) [HTML](0) [PDF 970.66 K](1020)
    摘要:
    目的建立麻仁软胶囊指纹图谱。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测定10批麻仁软胶囊,建立指纹图谱。结果指纹图谱各项参数符合标准,22个共有峰及1个共有峰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论建立了麻仁软胶囊指纹图谱,该方法可更全面地控制麻仁软胶囊的质量。
    31  麻仁软胶囊的指纹图谱研究
    黎 阳,刘素香,张铁军,陈常青
    2011, 42(6):1097-11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82) [HTML](0) [PDF 570.03 K](1674)
    摘要:
    目的 建立麻仁软胶囊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测定10批麻仁软胶囊,建立指纹图谱。结果 指纹图谱各项参数符合标准,22个共有峰及1个共有峰群,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论 建立了麻仁软胶囊指纹图谱,该方法可更全面地控制麻仁软胶囊的质量。
    32  醋商陆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
    陈 琳,吴 皓,王 媚,陈海兵,史闰均
    2011, 42(6):1101-110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19) [HTML](0) [PDF 564.42 K](2258)
    摘要:
    目的 确定醋商陆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醋量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RP-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活性成分商陆皂苷甲的量,以小鼠胃肠道试验评价刺激性毒性,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醋商陆的炮制工艺。结果 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于120 ℃炒制30 min。结论 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33  醋商陆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
    陈琳 吴皓 王媚 陈海兵 史闰均
    2011, 42(6):1101-1104.
    [摘要](1129) [HTML](0) [PDF 972.41 K](1040)
    摘要:
    目的确定醋商陆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醋量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RP-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活性成分商陆皂苷甲的量,以小鼠胃肠道试验评价刺激性毒性,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醋商陆的炮制工艺。结果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于120℃炒制30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34  左金丸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祥军 程丹红 赵艳玲 杨宏博 王伽伯 贾雷 肖小河
    2011, 42(6):1105-1108.
    [摘要](459) [HTML](0) [PDF 977.88 K](930)
    摘要:
    目的优选左金丸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左金丸的指纹图谱以及5种生物碱的测定方法;以指纹图谱相似度和5种生物碱的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左金丸的水提、70%乙醇提取、盐酸-甲醇(1:100)提取、半仿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左金丸的色谱峰在8 min内检测完,共检测到9个共有峰,基线平稳,峰形较好。5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分离度高;不同提取方法的左金丸指纹图谱相似度>0.98;而5种生物碱的量差异较大,其中盐酸-甲醇(1:100)提取的左金丸中5种生物碱的总量最高,水提方法最低。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基于指纹图谱的定性判别和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比较左金丸的提取方法;其中盐酸-甲醇(1:100)提取左金丸的方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
    35  左金丸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祥军,程丹红,赵艳玲,杨宏博,王伽伯,贾 雷,肖小河
    2011, 42(6):1105-110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86) [HTML](0) [PDF 568.69 K](1905)
    摘要:
    目的 优选左金丸最佳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左金丸的指纹图谱以及5种生物碱的测定方法;以指纹图谱相似度和5种生物碱的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左金丸的水提、70%乙醇提取、盐酸-甲醇(1∶100)提取、半仿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左金丸的色谱峰在8 min内检测完,共检测到9个共有峰,基线平稳,峰形较好。5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分离度高;不同提取方法的左金丸指纹图谱相似度>0.98;而5种生物碱的量差异较大,其中盐酸-甲醇(1∶100)提取的左金丸中5种生物碱的总量最高,水提方法最低。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基于指纹图谱的定性判别和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可以综合全面地评价比较左金丸的提取方法;其中盐酸-甲醇(1∶100)提取左金丸的方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
    3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朝鲜蓟叶中洋蓟素的研究
    冯建光
    2011, 42(6):1109-111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77) [HTML](0) [PDF 1.51 M](2445)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从朝鲜蓟叶中分离纯化洋蓟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对7种不同类型的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以树脂的吸附量、解吸率、吸附速度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研究所选树脂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结果 LSA-21树脂分离效果最佳,LSA-21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为:以2 BV/h的体积流量上样,以3倍树脂床体积的50%乙醇以2 BV/h的体积流量进行洗脱,以此工艺获得的产品中洋蓟素质量分数为5.63%,灰分质量分数为0.61%,产品的得率为5.56%,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结论 LSA-21大孔吸附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洋蓟素的分离纯化。
    37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朝鲜蓟叶中洋蓟素的研究
    冯建光
    2011, 42(6):1109-1113.
    [摘要](462) [HTML](0) [PDF 1.93 M](879)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从朝鲜蓟叶中分离纯化洋蓟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树脂进行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以树脂的吸附量、解吸率、吸附速度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研究所选树脂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结果 LSA-21树脂分离效果最佳,LSA-21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为:以2 BV/h的体积流量上样,以3倍树脂床体积的50%乙醇以2 BV/h的体积流量进行洗脱,以此工艺获得的产品中洋蓟素质量分数为5.63%,灰分质量分数为0.61%,产品的得率为5.56%,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结论 LSA-21大孔吸附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洋蓟素的分离纯化。
    38  HPLC测定不同来源大黄中蒽醌和二蒽酮类成分
    王哲 许利嘉 何春年 彭勇 肖培根
    2011, 42(6):1114-1118.
    [摘要](595) [HTML](0) [PDF 1021.52 K](1172)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的HPLC法,并对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34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符合要求,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同时对多种来源大黄药材进行测定。结论不同来源大黄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种植大黄样品中总蒽醌及总番泻苷的量均少于野生样品。
    39  HPLC测定不同来源大黄中蒽醌和二蒽酮类成分
    王 哲,许利嘉,何春年,彭 勇,肖培根<sup>
    2011, 42(6):1114-111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227) [HTML](0) [PDF 588.01 K](1610)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的HPLC法,并对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34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 ℃。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符合要求,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同时对多种来源大黄药材进行测定。结论 不同来源大黄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种植大黄样品中总蒽醌及总番泻苷的量均少于野生样品。
    40  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sup>王永利,王立华,李维爽,张江伟,张丹参
    2011, 42(6):1119-1121.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13) [HTML](0) [PDF 546.11 K](1473)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黄酚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大黄酚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观察其粒径、形态及稳定性。结果 大黄酚脂质体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为: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3,药脂比为1∶10,pH值为8.2,成膜温度为45 ℃。按该处方工艺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在87%以上。结论 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高,粒径均匀。
    41  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王永利 王立华 李维爽 张江伟 张丹参
    2011, 42(6):1119-1121.
    [摘要](1140) [HTML](0) [PDF 922.89 K](950)
    摘要:
    目的研究大黄酚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大黄酚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观察其粒径、形态及稳定性。结果大黄酚脂质体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为: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3,药脂比为1:10,pH值为8.2,成膜温度为45℃。按该处方工艺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在87%以上。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高,粒径均匀。
    42  HPLC法测定玉屏风不同配伍中4种黄酮成分
    刘焕蓉 王虹 秦雪梅 张丽增 吴恩
    2011, 42(6):1122-1124.
    [摘要](766) [HTML](0) [PDF 931.05 K](982)
    摘要:
    目的研究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1:1:1、2:2:1、3:1:1、4:4:1和防风-黄芪1:2、黄芪-白术1:1、防风-白术1:2配伍剂量变化对槲皮素、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升麻苷4种黄酮成分的影响。方法对玉屏风配伍剂量变化的4组整方和3组拆方分别先用水回流提取,药渣再用80%乙醇回流提取,并采用HPLC法对水醇提取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整方中,4种黄酮成分的总量为3:1:1>1:1:1>2:2:1>4:4:1,在拆方中,防风-黄芪>防风-白术>黄芪-白术。对单一成分而言,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苷>槲皮素>芒柄花素;除芒柄花素外,其余3种成分的量均为水提液大于药渣醇提液,药渣醇提可使4种黄酮成分的量增加12.24%~40.64%。槲皮素和芒柄花素是黄芪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二者的含量均为3:1:1>2:2:1>4:4:1>1:1:1,白术不含4种黄酮成分。结论随着玉屏风配伍剂量的变化,水醇提取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明显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是药材含量的线性加减。
    43  HPLC法测定玉屏风不同配伍中4种黄酮成分
    刘焕蓉,王 虹,秦雪梅,张丽增,吴 恩
    2011, 42(6):1122-112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53) [HTML](0) [PDF 551.02 K](1664)
    摘要:
    目的 研究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1∶1∶1、2∶2∶1、3∶1∶1、4∶4∶1和防风-黄芪1∶2、黄芪-白术1∶1、防风-白术1∶2配伍剂量变化对槲皮素、芒柄花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升麻苷4种黄酮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玉屏风配伍剂量变化的4组整方和3组拆方分别先用水回流提取,药渣再用80%乙醇回流提取,并采用HPLC法对水醇提取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整方中,4种黄酮成分的总量为3∶1∶1>1∶1∶1>2∶2∶1>4∶4∶1,在拆方中,防风-黄芪>防风-白术>黄芪-白术。对单一成分而言,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苷>槲皮素>芒柄花素;除芒柄花素外,其余3种成分的量均为水提液大于药渣醇提液,药渣醇提可使4种黄酮成分的量增加12.24%~40.64%。槲皮素和芒柄花素是黄芪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二者的含量均为3∶1∶1>2∶2∶1>4∶4∶1>1∶1∶1,白术不含4种黄酮成分。结论 随着玉屏风配伍剂量的变化,水醇提取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明显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是药材含量的线性加减。
    44  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的指纹图谱分析及质控评价
    何晋浙,蒉霄芸,张安强,孙培龙
    2011, 42(6):1125-112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63) [HTML](0) [PDF 581.53 K](1816)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不同产地、不同种属、不同栽培方式的灵芝样品中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Symmetry C18(250 mm×4.6 mm,5 μm)反相柱,以1%醋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在250 nm波长下,进行二元梯度洗脱。结果 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的指纹图谱可达40多个指纹峰和1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分离效果理想。结论 所建立的色谱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并能有效地对灵芝品质进行质量评价。
    45  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的指纹图谱分析及质控评价
    何晋浙 蒉霄芸 张安强 孙培龙
    2011, 42(6):1125-1129.
    [摘要](604) [HTML](0) [PDF 1011.45 K](1059)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不同产地、不同种属、不同栽培方式的灵芝样品中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反相柱,以1%醋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在250 nm波长下,进行二元梯度洗脱。结果灵芝醇提生物活性物质的指纹图谱可达40多个指纹峰和1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分离效果理想。结论所建立的色谱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并能有效地对灵芝品质进行质量评价。
    46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吴春蕾 刘圆 张志锋 徐彦
    2011, 42(6):1130-1134.
    [摘要](492) [HTML](0) [PDF 1012.25 K](1170)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和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工艺参数及条件。方法以总皂苷为考察指标,对HPD-100、HPD-300、HPD-722、D-101、SA-2、AB-8、ADS-7、X-5 8种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和纯化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HPD-100树脂纯化总皂苷的最佳条件分别为:吸附条件为药液的质量浓度为0.25 g/mL;pH值为5.32;洗脱液体积流量为1.5 BV/h;最佳吸附容量为3.4 mL/g;解吸条件为用2 BV的蒸馏水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60%乙醇4 BV洗脱。通过HPD-100树脂纯化后,白花刺参总皂苷的纯度由21.30%上升为58.19%,平均回收率为91.58%。结论建立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和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并且可以为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47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吴春蕾,刘 圆,张志锋,徐 彦
    2011, 42(6):1130-11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83) [HTML](0) [PDF 577.78 K](1452)
    摘要: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富集和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工艺参数及条件。方法 以总皂苷为考察指标,对HPD-100、HPD-300、HPD-722、D-101、SA-2、AB-8、ADS-7、X-5 8种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和纯化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HPD-100树脂纯化总皂苷的最佳条件分别为:吸附条件为药液的质量浓度为0.25 g/mL;pH值为5.32;洗脱液体积流量为1.5 BV/h;最佳吸附容量为3.4 mL/g;解吸条件为用2 BV的蒸馏水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60%乙醇4 BV洗脱。通过HPD-100树脂纯化后,白花刺参总皂苷的纯度由21.30%上升为58.19%,平均回收率为91.58%。结论 建立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和纯化白花刺参总皂苷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并且可以为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48  小儿感冒颗粒中绿原酸测定方法的改进
    吴平平,李桂龙,靳文仙,王成港,王春龙
    2011, 42(6):1135-113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19) [HTML](0) [PDF 559.21 K](1409)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感冒颗粒中绿原酸测定的HPLC等度洗脱法进行改进,为更好地控制小儿感冒颗粒质量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km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pH 3.40,A)-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结果 绿原酸在2.02~25.25 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为1.15%。结论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绿原酸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小儿感冒颗粒产品的质量。
    49  小儿感冒颗粒中绿原酸测定方法的改进
    吴平平 李桂龙 靳文仙 王成港 王春龙
    2011, 42(6):1135-1137.
    [摘要](608) [HTML](0) [PDF 939.10 K](1161)
    摘要:
    目的对小儿感冒颗粒中绿原酸测定的HPLC等度洗脱法进行改进,为更好地控制小儿感冒颗粒质量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pH 3.40,A)-甲醇(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结果绿原酸在2.02~25.25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为1.15%。结论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绿原酸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小儿感冒颗粒产品的质量。
    50  HPLC法测定银黄滴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郑敏霞 诸葛周 戴德雄 朱莹
    2011, 42(6):1138-1140.
    [摘要](644) [HTML](0) [PDF 952.12 K](915)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银黄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绿原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0:9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27 nm;黄芩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tek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143~2.28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1.54%;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067 5~1.08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0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银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51  HPLC法测定银黄滴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郑敏霞,诸葛周,戴德雄,朱 莹<sup>
    2011, 42(6):1138-114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27) [HTML](0) [PDF 571.83 K](1323)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银黄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绿原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SB-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0∶9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327 nm;黄芩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romatek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143~2.28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1.54%;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067 5~1.08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07%。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银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52  HPLC法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sup>林 宏,孙燕燕,薛士荣,李玉仿
    2011, 42(6):1141-114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33) [HTML](0) [PDF 563.74 K](1573)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25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 ℃。结果 绿原酸在32.96~494.40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黄芩苷在48.27~724.05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同时定量测定两种成分,更全面地控制清化丸的质量。
    53  HPLC法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林宏 孙燕燕 薛士荣 李玉仿
    2011, 42(6):1141-1143.
    [摘要](683) [HTML](0) [PDF 940.40 K](1089)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清化丸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d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40℃。结果绿原酸在32.96~494.40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6%;黄芩苷在48.27~724.05 ng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能同时定量测定两种成分,更全面地控制清化丸的质量。
    54  RP-HPLC法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刺五加苷B和E
    冯胜 刘向前 张伟兰 高敬铭 李建昊
    2011, 42(6):1144-1146.
    [摘要](719) [HTML](0) [PDF 952.49 K](1317)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Lichrom C18(250 mm×4.6 mm,5μm)柱,柱温35℃,0.1%磷酸水溶液-乙睛梯度洗脱(0→15 min,90:10;15→30 min,90:10→84:16),检测波长为2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刺五加苷B的线性范围为14.4~72.0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7%;刺五加苷E的线性范围37.4~187.0μ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13%。糙叶五加根、茎、叶中刺五加苷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63 4、2.452 4、0.016 5 mg/g(n=3);刺五加苷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3 9、1.375 4、0.187 7 mg/g(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55  RP-HPLC法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刺五加苷B和E
    冯 胜,刘向前,张伟兰,高敬铭,李建昊
    2011, 42(6):1144-114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25) [HTML](0) [PDF 570.89 K](1605)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糙叶五加不同部位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Lichrom C18(250 mm×4.6 mm,5 μm)柱,柱温35 ℃,0.1%磷酸水溶液-乙睛梯度洗脱(0→15 min,90∶10;15→30 min,90∶10→84∶16),检测波长为2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刺五加苷B的线性范围为14.4~72.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7%;刺五加苷E的线性范围37.4~187.0 μ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13%。糙叶五加根、茎、叶中刺五加苷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63 4、2.452 4、0.016 5 mg/g(n=3);刺五加苷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43 9、1.375 4、0.187 7 mg/g(n=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56  HPLC法测定阿尔泰新牡丹中盐酸巴马汀
    艾则孜·莫合买提,巴哈尔古丽·黄尔汗<sup>.
    2011, 42(6):1147-114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32) [HTML](0) [PDF 550.41 K](1371)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阿尔泰新牡丹中盐酸巴马汀的方法。 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含0.05%十二烷基硫酸钠)(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结果 盐酸巴马汀在27.1~813.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为1.2%。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阿勒泰新牡丹药材中盐酸巴马汀的测定。
    57  HPLC法测定阿尔泰新牡丹中盐酸巴马汀
    艾则孜·莫合买提 巴哈尔古丽·黄尔汗
    2011, 42(6):1147-1148.
    [摘要](409) [HTML](0) [PDF 907.71 K](1080)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阿尔泰新牡丹中盐酸巴马汀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含0.05%十二烷基硫酸钠)(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盐酸巴马汀在27.1~813.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为1.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阿勒泰新牡丹药材中盐酸巴马汀的测定。
    58  5种中药复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比较
    朱青 张启春 赵越 殷书梅 文红梅 卞慧敏
    2011, 42(6):1149-1153.
    [摘要](526) [HTML](0) [PDF 1.69 M](1123)
    摘要:
    目的比较通塞脉片、通心络胶囊、步长脑心通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血塞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电凝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每天2次ig给予通塞脉片(0.239 g/kg)、通心络胶囊(0.281 g/kg)、步长脑心通胶囊(0.432 g/kg)、复方血栓通胶囊(0.405 g/kg)、血塞通胶囊(0.027 g/kg)治疗,连续给药3 d,观察5种药物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I(AngI、AngII)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5种中成药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抑制NF-κB的表达,其中血塞通胶囊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通塞脉片组、通心络胶囊组、步长脑心通胶囊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血清IL-6的量显著降低,血塞通胶囊和步长脑心通胶囊组CRP的量显著降低,通塞脉片组大鼠血浆AngII的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5种中成药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模型大鼠NF-κB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另外通塞脉片还能通过降低AngII水平缓解缺血症状。
    59  5种中药复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比较
    </sup>朱 青,张启春,赵 越,殷书梅,文红梅,卞慧敏
    2011, 42(6):1149-115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05) [HTML](0) [PDF 1.25 M](1585)
    摘要:
    目的 比较通塞脉片、通心络胶囊、步长脑心通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血塞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电凝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每天2次ig给予通塞脉片(0.239 g/kg)、通心络胶囊(0.281 g/kg)、步长脑心通胶囊(0.432 g/kg)、复方血栓通胶囊(0.405 g/kg)、血塞通胶囊(0.027 g/kg)治疗,连续给药3 d,观察5种药物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I(AngI、AngII)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5种中成药均可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抑制NF-κB的表达,其中血塞通胶囊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通塞脉片组、通心络胶囊组、步长脑心通胶囊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组大鼠血清IL-6的量显著降低,血塞通胶囊和步长脑心通胶囊组CRP的量显著降低,通塞脉片组大鼠血浆AngII的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5种中成药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模型大鼠NF-κB的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另外通塞脉片还能通过降低AngII水平缓解缺血症状。
    60  脱水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姚 媛,廖琼峰,谢智勇,曾元儿,马 燕
    2011, 42(6):1154-1157.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29) [HTML](0) [PDF 559.17 K](1479)
    摘要:
    目的 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观察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DAL浓度、温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DAL吸收的影响。采用LC/MS/MS方法检测DAL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DAL的吸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未出现饱和趋势;不受温度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影响。结论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主要是靠浓度扩散的被动转运。
    61  脱水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姚媛 廖琼峰 谢智勇 曾元儿 马燕
    2011, 42(6):1154-1157.
    [摘要](547) [HTML](0) [PDF 985.54 K](1181)
    摘要:
    目的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观察DAL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DAL浓度、温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DAL吸收的影响。采用LC/MS/MS方法检测DAL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双向转运,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DAL的吸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未出现饱和趋势;不受温度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影响。结论 DAL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主要是靠浓度扩散的被动转运。
    62  别隐品碱抗肝纤维化作用
    肖俐 曾建国 刘林 王宇红 钟明 贺晓华 刘薇
    2011, 42(6):1158-1163.
    [摘要](594) [HTML](0) [PDF 1.37 M](1051)
    摘要:
    目的探讨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与血吸虫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别隐品碱在造模同时(预防给药)和造模后(治疗给药)给药对脏器指数、肝功能、纤维化血清指标、脂质过氧化指标、肝组织胶原(CoI、CoIII)及羟脯氨酸(Hyp)表达的影响,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各剂量别隐品碱预防给药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指数及CoI表达(P<0.05、0.01),其中高剂量明显降低CoIII表达(P<0.01),中剂量明显降低脾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量(P<0.05);别隐品碱治疗组大鼠的肝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量、CoIII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预防给药与造模后给药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对血吸虫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别隐品碱预防给药显著降低小鼠ALT的量与Hyp水平(P<0.05),高剂量别隐品碱治疗给药能明显降低肝指数,降低血清PCIII、碘透明质酸(HA)、ALT的量(P<0.05、0.01),中剂量组肝指数、PCIII、HA的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给药组大鼠肝脏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别隐品碱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
    63  别隐品碱抗肝纤维化作用
    肖 俐,曾建国,刘 林,王宇红,钟 明,贺晓华,刘 薇
    2011, 42(6):1158-116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25) [HTML](0) [PDF 928.39 K](1651)
    摘要:
    目的 探讨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与血吸虫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别隐品碱在造模同时(预防给药)和造模后(治疗给药)给药对脏器指数、肝功能、纤维化血清指标、脂质过氧化指标、肝组织胶原(CoI、CoIII)及羟脯氨酸(Hyp)表达的影响,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各剂量别隐品碱预防给药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指数及CoI表达(P<0.05、0.01),其中高剂量明显降低CoIII表达(P<0.01),中剂量明显降低脾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量(P<0.05);别隐品碱治疗组大鼠的肝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量、CoIII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预防给药与造模后给药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对血吸虫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别隐品碱预防给药显著降低小鼠ALT的量与Hyp水平(P<0.05),高剂量别隐品碱治疗给药能明显降低肝指数,降低血清PCIII、碘透明质酸(HA)、ALT的量(P<0.05、0.01),中剂量组肝指数、PCIII、HA的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给药组大鼠肝脏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别隐品碱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作用。
    64  映山红花总黄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基底动脉超极化反应的诱导作用
    韩黎黎,范一菲,陈志武
    2011, 42(6):1164-116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60) [HTML](0) [PDF 588.57 K](1587)
    摘要:
    目的 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FR)对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基底动脉(CBA)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离体大鼠CBA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和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在3×10?5 mol/L L–NAME和1×10?5 mol/L吲哚美辛存在时,全脑缺血再灌注可明显促进乙酰胆碱(Ach,1×10?7~1×10?5 mol/L)诱导大鼠CBA产生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TFR 11~2 700 mg/L可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较明显的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并能被Ca2+激活的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 mmol/L)和内源性硫化氢(H2S)生成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1×10?4 mol/L)显著抑制。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明显增强大鼠CBA中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超级化。TFR明显诱导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此种血管舒张和超级化,即EDHF反应,并可能与H2S有关。
    65  映山红花总黄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基底动脉超极化反应的诱导作用
    韩黎黎 范一菲 陈志武
    2011, 42(6):1164-1168.
    [摘要](662) [HTML](0) [PDF 1.02 M](1115)
    摘要: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FR)对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基底动脉(CBA)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离体大鼠CBA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和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在3×10-5 mol/L L–NAME和1×10-5 mol/L吲哚美辛存在时,全脑缺血再灌注可明显促进乙酰胆碱(Ach,1×10-7~1×10-5 mol/L)诱导大鼠CBA产生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TFR 11~2 700 mg/L可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较明显的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并能被Ca2+激活的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 mmol/L)和内源性硫化氢(H2S)生成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1×10-4 mol/L)显著抑制。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明显增强大鼠CBA中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超级化。TFR明显诱导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此种血管舒张和超级化,即EDHF反应,并可能与H2S有关。
    66  祖师麻醋酸乙酯提取物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章丹丹 潘一峰 凌霜 杨晓露 许锦文 卞卡
    2011, 42(6):1169-1173.
    [摘要](964) [HTML](0) [PDF 1.10 M](1019)
    摘要:
    目的研究祖师麻醋酸乙酯提取物(EAEDGC)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制备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生成量,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 assay)测定细胞总抗氧化能力,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COX-2、HO-1、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AEDGC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的生成,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下调iNOS、IL-1β、IL-6、TNF-αmRNA及iNOS、p-ERK蛋白的表达,上调HO-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不影响细胞生长;但对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不大。结论 EAEDGC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NO的生成,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同时下调IL-1β、IL-6、TNF-α炎症介质和上调抗炎介质HO-1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67  祖师麻醋酸乙酯提取物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章丹丹,潘一峰,凌 霜,杨晓露,许锦文,卞 卡
    2011, 42(6):1169-117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237) [HTML](0) [PDF 674.03 K](1683)
    摘要:
    目的 研究祖师麻醋酸乙酯提取物(EAEDGC)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制备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生成量,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FRAP assay)测定细胞总抗氧化能力,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血红素加氧酶-1(HO-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COX-2、HO-1、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AEDGC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上清液中NO的生成,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下调iNOS、IL-1β、IL-6、TNF-α mRNA及iNOS、p-ERK蛋白的表达,上调HO-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不影响细胞生长;但对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不大。结论 EAEDGC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iN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NO的生成,提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同时下调IL-1β、IL-6、TNF-α炎症介质和上调抗炎介质HO-1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作用。
    68  雷公藤甲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肖婧薇,江振洲,刘 晶,邰 婷,王 涛,张陆勇
    2011, 42(6):1174-117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64) [HTML](0) [PDF 577.23 K](1801)
    摘要: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还能有效地使SGC-7901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同时明显下调ER-α蛋白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并且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周期阻滞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69  雷公藤甲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肖婧薇 江振洲 刘晶 邰婷 王涛 张陆勇
    2011, 42(6):1174-1176.
    [摘要](1056) [HTML](0) [PDF 970.55 K](912)
    摘要: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还能有效地使SGC-7901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同时明显下调ER-α蛋白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并且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周期阻滞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70  甘草次酸衍生物对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崔李平 王玉丽 张士俊 付海霞 徐为人 汤立达 王建武
    2011, 42(6):1177-1179.
    [摘要](609) [HTML](0) [PDF 945.28 K](1209)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ip给予大鼠100 mg/kg庆大霉素和8 mg/kg顺铂造成肾损伤模型,ig给予TY501,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的变化。结果大鼠ig不同剂量的TY501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庆大霉素和顺铂造成的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大鼠血清BUN和SCr值。结论 TY501对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71  甘草次酸衍生物对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崔李平,王玉丽,张士俊,付海霞,徐为人,汤立达,王建武
    2011, 42(6):1177-117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205) [HTML](0) [PDF 549.31 K](1291)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ip给予大鼠100 mg/kg庆大霉素和8 mg/kg顺铂造成肾损伤模型,ig给予TY501,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大鼠ig不同剂量的TY501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庆大霉素和顺铂造成的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大鼠血清BUN和SCr值。结论 TY501对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72  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万晓青,彭芸崧,楼招欢,夏伯侯
    2011, 42(6):1180-118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03) [HTML](0) [PDF 542.12 K](1440)
    摘要:
    目的 考察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补益作用。方法 小鼠ig给予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水、醇提取物,每日1次,连续25 d,观察试药对小鼠抓力、悬尾时间、力竭游泳时间、记忆能力及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 生三七及不同炮制品水、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加小鼠的抓力,延长悬尾活动时间及耐缺氧时间,缩短小鼠水迷宫游泳持续时间;蒸三七水提物及油炒制三七水、醇提取物能显著缩短第4象限游泳时间。结论 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均具有增强小鼠体力、改善记忆能力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生品与炮制品之间在各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益智方面,油炒制三七的作用较其他品种明显。
    73  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万晓青 彭芸崧 楼招欢 夏伯侯
    2011, 42(6):1180-1182.
    [摘要](517) [HTML](0) [PDF 931.90 K](1613)
    摘要:
    目的考察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补益作用。方法小鼠ig给予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水、醇提取物,每日1次,连续25 d,观察试药对小鼠抓力、悬尾时间、力竭游泳时间、记忆能力及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结果生三七及不同炮制品水、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加小鼠的抓力,延长悬尾活动时间及耐缺氧时间,缩短小鼠水迷宫游泳持续时间;蒸三七水提物及油炒制三七水、醇提取物能显著缩短第4象限游泳时间。结论三七及其不同炮制品均具有增强小鼠体力、改善记忆能力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生品与炮制品之间在各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益智方面,油炒制三七的作用较其他品种明显。
    74  骨刺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陆康康 余允建
    2011, 42(6):1183-1185.
    [摘要](1218) [HTML](0) [PDF 919.43 K](1176)
    摘要:
    目的观察骨刺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骨刺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芬必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刺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75  骨刺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陆康康,余允建
    2011, 42(6):1183-118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27) [HTML](0) [PDF 538.59 K](1362)
    摘要:
    目的 观察骨刺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骨刺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芬必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骨刺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76  六味地黄方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刘 博,区淑蕴,苏 倩,尹春萍
    2011, 42(6):1186-1189.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59) [HTML](0) [PDF 7.71 M](1367)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方体内外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种晶技术检测六味地黄方不同质量浓度(20、10、5、1 mg/mL)在体外对(Coo)2Ca?H2O晶体生长的抑制指数。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六味地黄方高、中、低剂量(0.8、0.4、0.2 g/kg)组。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24 h尿草酸量,Ca2+、Mg2+分泌量和肾组织Ca2+、Mg2+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分布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体外实验中,20、10、5 mg/mL六味地黄方对结晶生长抑制指数分别为98.50%、89.20%、43.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六味地黄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肾Ca2+水平,24 h尿Ca2+分泌量及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均低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六味地黄方具有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并且其抑制效果优于枸橼酸钾。
    77  六味地黄方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刘博 区蕴 苏倩 尹春萍
    2011, 42(6):1186-1189.
    [摘要](1252) [HTML](0) [PDF 8.12 M](966)
    摘要: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方体内外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种晶技术检测六味地黄方不同质量浓度(20、10、5、1 mg/mL)在体外对(Coo)2Ca.H2O晶体生长的抑制指数。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六味地黄方高、中、低剂量(0.8、0.4、0.2 g/kg)组。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24 h尿草酸量,Ca2+、Mg2+分泌量和肾组织Ca2+、Mg2+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分布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体外实验中,20、10、5 mg/mL六味地黄方对结晶生长抑制指数分别为98.50%、89.20%、43.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六味地黄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肾Ca2+水平,24 h尿Ca2+分泌量及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均低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方具有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并且其抑制效果优于枸橼酸钾。
    78  球药隔重楼HMGR功能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江雪梅 刘学端 尹华群 李迪强 张于光
    2011, 42(6):1190-1193.
    [摘要](881) [HTML](0) [PDF 1002.89 K](1213)
    摘要:
    目的研究球药隔重楼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的基因,有助于对活性物质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产量。方法比较NCBI上公布的11种植物11条HMGR基因mRNA的同源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球药隔重楼新鲜茎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成功扩增出404 bp的保守区基因片段。结果序列分析表明,球药隔重楼HMGR基因片段与其他7种植物的一致性达到76%~81%,球药隔重楼HMGR氨基酸片段与其他植物有较高的同源性,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结论通过蛋白质特征区、保守区以及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基因为HMGR基因,这是首次从药用植物球药隔重楼中克隆得到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HMGR的基因片段,也是百合科植物首次获得的HMGR基因。
    79  球药隔重楼HMGR功能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江雪梅,刘学端,尹华群,李迪强,张于光
    2011, 42(6):1190-1193.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46) [HTML](0) [PDF 523.07 K](1563)
    摘要:
    目的 研究球药隔重楼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的基因,有助于对活性物质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产量。方法 比较NCBI上公布的11种植物11条HMGR基因mRNA的同源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球药隔重楼新鲜茎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成功扩增出404 bp的保守区基因片段。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球药隔重楼HMGR基因片段与其他7种植物的一致性达到76%~81%,球药隔重楼HMGR氨基酸片段与其他植物有较高的同源性,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结论 通过蛋白质特征区、保守区以及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该基因为HMGR基因,这是首次从药用植物球药隔重楼中克隆得到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HMGR的基因片段,也是百合科植物首次获得的HMGR基因。
    80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春平 何平 韦品祥 杜丹丹 喻泽莉
    2011, 42(6):1194-1200.
    [摘要](986) [HTML](0) [PDF 1.13 M](1144)
    摘要: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81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春平,何 平,韦品祥,杜丹丹,喻泽莉
    2011, 42(6):1194-120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356) [HTML](0) [PDF 598.46 K](2074)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盐胁迫下紫苏种子在不同浓度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量、叶片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71.3%,发芽率为90.5%,发芽指数为15.9,活力指数为0.129 6。各处理均提高了幼苗总生物量和可溶性糖的量,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叶片MDA的量,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且经过50 mg/L ALA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分别达到最大值(0.79、7.69、5.84 U/mg)。结论 50 mg/L ALA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82  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诱导与鉴定研究
    刘剑锋,程云清,刘建华,钟 雪,陈智文
    2011, 42(6):1201-1205.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864) [HTML](0) [PDF 959.77 K](1393)
    摘要:
    目的 获得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无性体系。方法 秋水仙素诱导种子加倍,通过多次组培再生进行嵌合体分离,采用气孔大小与密度测量、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学分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 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与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0.2%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种子72 h的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分别为18.2%、73.6%、68.7%;倍性变异植株气孔明显增大,气孔密度变小;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6,四倍体染色体数为 2n=4x=52,发现非整倍体的存在;倍性变异植株经3次再生纯化后获得纯合四倍体无性系,流式细胞学检测无嵌合体存在。结论 秋水仙素处理高山红景天种子获得同源四倍体具有可行性。
    83  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诱导与鉴定研究
    刘剑锋 程云清 刘建华 钟雪 陈智文
    2011, 42(6):1201-1205.
    [摘要](935) [HTML](0) [PDF 1.43 M](1140)
    摘要:
    目的获得高山红景天同源四倍体无性体系。方法秋水仙素诱导种子加倍,通过多次组培再生进行嵌合体分离,采用气孔大小与密度测量、染色体计数和流式细胞学分析进行倍性鉴定。结果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与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0.2%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种子72 h的萌发率、幼苗死亡率及诱变率分别为18.2%、73.6%、68.7%;倍性变异植株气孔明显增大,气孔密度变小;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6,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52,发现非整倍体的存在;倍性变异植株经3次再生纯化后获得纯合四倍体无性系,流式细胞学检测无嵌合体存在。结论秋水仙素处理高山红景天种子获得同源四倍体具有可行性。
    84  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研究
    王萌 张丽 谢显莉 张利
    2011, 42(6):1206-1209.
    [摘要](678) [HTML](0) [PDF 1.78 M](998)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85  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研究
    王 萌,张 丽,谢显莉,张 利
    2011, 42(6):1206-120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11) [HTML](0) [PDF 1.31 M](1915)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甘西鼠尾草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甘西鼠尾草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研究2,4-D、NAA、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适宜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条件。结果 以诱导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为指标,6-BA和2,4-D均对甘西鼠尾草细胞脱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NAA 1.0 mg/L+6-BA 0.5 mg/L,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0.5 mg/L+6-BA 2.0 mg/L+KT 0.1 mg/L,MS+NAA 0.5 mg/L+6-BA 1.0 mg/L的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而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分化。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适宜甘西鼠尾草的植株再生。
    86  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形成和萌发的影响
    张德利,银福军,曾 纬
    2011, 42(6):1210-121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94) [HTML](0) [PDF 463.24 K](1745)
    摘要:
    目的 研究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为黄连栽培过程中防治病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施加到土壤中,再接种菌丝块、菌核,观察对菌核形成、萌发的影响。结果 尿素、碳酸氢氨对菌核萌发、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硝酸钾对菌核的形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磷酸二氢钾对菌核的萌发作用不明显,对菌核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生产中可采取偏施氮肥,少施钾肥、磷肥的措施来控制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及萌发。
    87  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形成和萌发的影响
    张德利 银福军 曾纬
    2011, 42(6):1210-1212.
    [摘要](646) [HTML](0) [PDF 906.99 K](1026)
    摘要: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对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为黄连栽培过程中防治病害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施加到土壤中,再接种菌丝块、菌核,观察对菌核形成、萌发的影响。结果尿素、碳酸氢氨对菌核萌发、形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硝酸钾对菌核的形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磷酸二氢钾对菌核的萌发作用不明显,对菌核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生产中可采取偏施氮肥,少施钾肥、磷肥的措施来控制黄连白绢病菌核的形成及萌发。
    88  基于FTIR的红花主成分聚类分析
    唐军 王青 王强
    2011, 42(6):1213-1216.
    [摘要](812) [HTML](0) [PDF 1.12 M](1182)
    摘要:
    目的建立红花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红花样品的红外谱图,以900~1 550 cm?1内的吸收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和聚类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红花样品可分为4个产区,同一产区内红花的化学组分相似,可做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结论基于FTIR谱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表征出红花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分化,能对红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89  基于FTIR的红花主成分聚类分析
    唐 军,王 青,王 强
    2011, 42(6):1213-1216.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09) [HTML](0) [PDF 534.26 K](1592)
    摘要:
    目的 建立红花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红花样品的红外谱图,以900~1 550 cm?1内的吸收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和聚类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红花样品可分为4个产区,同一产区内红花的化学组分相似,可做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结论 基于FTIR谱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表征出红花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分化,能对红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90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质量评价及其药材稳定性研究
    戚雁飞,李 鲲
    2011, 42(6):1217-1220.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997) [HTML](0) [PDF 6.21 M](1715)
    摘要:
    目的 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对不同采收季节、树叶和落叶、野生和栽培的枇杷叶进行质量评价,考察高温、高湿和强光对其质量的影响,采用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不同采收季节、野生和栽培的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接近,落叶比树叶略高;高温、高湿和强光对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影响不大;枇杷叶在长期6月和加速6月内基本稳定。结论 本研究为制定枇杷叶对照药材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91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质量评价及其药材稳定性研究
    戚雁飞 李鲲
    2011, 42(6):1217-1220.
    [摘要](720) [HTML](0) [PDF 6.68 M](994)
    摘要: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进行质量评价,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对不同采收季节、树叶和落叶、野生和栽培的枇杷叶进行质量评价,考察高温、高湿和强光对其质量的影响,采用长期试验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不同采收季节、野生和栽培的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接近,落叶比树叶略高;高温、高湿和强光对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影响不大;枇杷叶在长期6月和加速6月内基本稳定。结论本研究为制定枇杷叶对照药材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92  芳香类药用植物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婷 宿树兰 华永庆 段金廒
    2011, 42(6):1221-1228.
    [摘要](608) [HTML](0) [PDF 1.17 M](1421)
    摘要:
    我国芳香类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较为广泛。对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药用植物分布特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植物资源主要布于伞形科、唇形科、菊科、姜科、豆科、木犀科、芸香科、蔷薇科、毛茛科等;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酚性成分、异黄酮类等化合物;活性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作用于阿片受体、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调节NO的合成水平有关。为该类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93  芳香类药用植物抗炎镇痛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 婷,宿树兰,华永庆,段金廒
    2011, 42(6):1221-122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50) [HTML](0) [PDF 582.74 K](2126)
    摘要:
    我国芳香类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应用较为广泛。对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药用植物分布特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芳香植物资源主要布于伞形科、唇形科、菊科、姜科、豆科、木犀科、芸香科、蔷薇科、毛茛科等;其抗炎镇痛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苯丙素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酚性成分、异黄酮类等化合物;活性成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作用于阿片受体、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调节NO的合成水平有关。为该类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94  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符 影,程 悦,陈建萍,王冬梅
    2011, 42(6):1229-123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718) [HTML](0) [PDF 583.13 K](2962)
    摘要:
    鸡血藤为补血活血的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药效学实验,进行中药谱效学研究,实现鸡血藤药材质量与药效的统一。综述了鸡血藤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鸡血藤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95  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符影 程悦 陈建萍 王冬梅
    2011, 42(6):1229-1234.
    [摘要](1056) [HTML](0) [PDF 1.13 M](3200)
    摘要:
    鸡血藤为补血活血的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鸡血藤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药理作用。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药效学实验,进行中药谱效学研究,实现鸡血藤药材质量与药效的统一。综述了鸡血藤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鸡血藤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96  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医药应用研究
    张海燕 邬伟魁 杨明
    2011, 42(6):1235-1238.
    [摘要](809) [HTML](0) [PDF 941.85 K](1540)
    摘要:
    从2004年被发现至今,石墨烯这种特殊的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石墨烯的功能化是其进一步加工以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的基础。石墨烯的生物医药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功能化石墨烯进行生物相容性、药物载体、生物检测等研究是极富挑战的工作。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97  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医药应用研究
    张海燕,邬伟魁,杨 明
    2011, 42(6):1235-1238.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109) [HTML](0) [PDF 486.46 K](3347)
    摘要:
    从2004年被发现至今,石墨烯这种特殊的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石墨烯的功能化是其进一步加工以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的基础。石墨烯的生物医药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功能化石墨烯进行生物相容性、药物载体、生物检测等研究是极富挑战的工作。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98  植物中多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跃辉,姜清华,丁平田
    2011, 42(6):1239-124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798) [HTML](0) [PDF 469.33 K](2539)
    摘要:
    多糖是由单糖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降血糖等药理作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常用的定量方法,旨在为植物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99  植物中多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跃辉 姜清华 丁平田
    2011, 42(6):1239-1242.
    [摘要](1001) [HTML](0) [PDF 920.42 K](2480)
    摘要:
    多糖是由单糖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及降血糖等药理作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常用的定量方法,旨在为植物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00  Ionone和megastigmane译名商榷
    江纪武 赵守训 时圣明
    2011, 42(6):1243-1244.
    [摘要](749) [HTML](0) [PDF 881.33 K](2157)
    摘要: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认为ionone和megastigmane的译名并不规范,缺乏其合理性,即并没有发现紫罗兰属(Matthiola R.Brown)植物中含ionone类化合物的报道,而在堇菜属(Viola L.)植物中分离得到ionone类化合物,其母核结构也需重新定名。对ionone和megastigmane的译名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最终建议将ionone译作香堇酮,megastigmane译作大柱香波龙烷,以期为植物成分中文名称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101  Ionone和megastigmane译名商榷
    江纪武,赵守训,时圣明
    2011, 42(6):1243-1244.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6.[sequence]
    [摘要](1007) [HTML](0) [PDF 476.61 K](1948)
    摘要: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认为ionone和megastigmane的译名并不规范,缺乏其合理性,即并没有发现紫罗兰属(Matthiola R. Brown)植物中含ionone类化合物的报道,而在堇菜属(Viola L.)植物中分离得到ionone类化合物,其母核结构也需重新定名。对ionone和megastigmane的译名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最终建议将ionone译作香堇酮,megastigmane译作大柱香波龙烷,以期为植物成分中文名称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