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吴茱萸道地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袁清照 张水寒 李顺祥 黄丹 蔡萍
    2010, 41(9):34-38.
    [摘要](1177) [HTML](0) [PDF 1.50 M](1184)
    摘要:
    目的建立吴茱萸道地药材化学特征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 对吴茱萸药材进行测定, 流动相为0.04%辛烷磺酸钠与0.05%磷酸的水溶液-乙腈, 检测波长230 nm, 记录80 min的色谱。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吴茱萸的各类成分, 经方法学考察, HPLC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11批样品中21个特征指纹峰有专属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也可用于道地性考察。
    2  土木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测定
    张嫚丽 霍长虹 刘丽 李力更 王于方 史清文
    2010, 41(9):39-42.
    [摘要](894) [HTML](0) [PDF 1.22 M](1171)
    摘要:
    目的建立土木香药材的指纹图谱, 测定主成分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的量, 为土木香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条件:Hichrom C(250 mm×4.6 mm, 5.0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 nm(指纹图谱), 220 nm。结果建立了土木香药材的指纹图谱, 同时测定了15批药材中土木香内酯及异土木香内酯的量。结论方法稳定可靠, 重现性和精密度良好, 可作为土木香药材的指纹图谱及主成分测定的方法, 为该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杧果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在近缘品种扁桃叶鉴别中的应用
    覃洁萍 冯旭 邓家刚 王胜波
    2010, 41(9):43-46.
    [摘要](1235) [HTML](0) [PDF 576.15 K](1165)
    摘要:
    目的建立杧果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为杧果叶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分析方法, 以具有代表性的28批杧果叶HPLC图谱为基础, 建立杧果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该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可以较好地区分杧果叶与扁桃叶。结论杧果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为杧果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4  阿里红中总三萜酸及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的测定
    吴霞 徐硕 罗容 于萍 毕赢
    2010, 41(9):46-48.
    [摘要](885) [HTML](0) [PDF 1.01 M](1233)
    摘要:
    目的建立新疆维吾尔民间常用药阿里红中总三萜酸及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 以药材中指标成分去氢硫色多孔菌酸为对照品, 检测波长为554 nm, 测定总三萜酸的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 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61:39)为流动相, 242 nm为检测波长, 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的量。结果阿里红中总三萜酸在0.040 4~0.242 4 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 加样回收率均值为98.56%。HPLC法测定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在0.022 3~0.133 7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 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0.68%。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 重现性好, 结果可靠, 适用于阿里红药材中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5  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量的分析与比较
    林海萍 殷红福 黄小波 毛胜凤 刘洪波
    2010, 41(9):49-52.
    [摘要](657) [HTML](0) [PDF 343.72 K](1224)
    摘要:
    目的对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的量进行分析比较, 可为竹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寄主的16个竹黄样品中多糖量的变化。结果竹黄中多糖的量与单个竹黄含多糖的量均在5月上中旬达到最大;临近地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多糖的量以湿度较高采样点的较高;大多数不同采样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中多糖的量有极显著差异, 单个子座中的竹黄多糖与竹红菌甲素的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5月上中旬是竹黄采收的最佳季节。
    6  促进剂组合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紫杉醇合成的影响
    李干雄 张京维 骆雪兰 侯云屏 黄巧明
    2010, 41(9):52-55.
    [摘要](1088) [HTML](0) [PDF 1.75 M](1305)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细胞悬浮培养中蔗糖、柠檬酸三铵、水杨酸和氨基酸前体组合对细胞生长和紫杉醇(taxol)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L9M/sub>34设计试验, 考察了第9天添加蔗糖(10、16、22 g/L)、柠檬酸三铵(0、154、1 540 mg/L), 第21天添加蔗糖(20、260、g/L)和不同时间组合添加水杨酸及氨基酸前体4个因素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当在细胞培养的第0天添加1.67 mg/L硝酸银, 第9天添加10 g/L蔗糖, 第9天添加1 540 mg/L柠檬酸三铵, 紫杉醇达到最高, 在此最优组合处理时紫杉醇质量浓度达到39.2 mg/L, 相对于最差组合处理的(2.1 mg/L)时提高18.7倍。结论促进剂组合对中国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生长和紫杉醇的合成都有很明显的影响。
    7  羊开口药材的名实考证
    蒋受军 钟小清 吕高荣 张南平 邹节明 肖新月
    2010, 41(9):55-57.
    [摘要](1435) [HTML](0) [PDF 191.75 K](1704)
    摘要:
    目的对民间常用中药材羊开口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考查本草文献中羊开口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 野外调查羊开口药材原植物的来源, 通过产地药农收集羊开口原植物标本, 核对原植物标本并咨询分类专家。结果目前市场上羊开口原植物来源是野牡丹科展毛野牡丹和野牡丹的根, 部分地区同时混杂多花野牡丹和毛稔的根。结论为更好地制定羊开口新的药材质量标准, 并为羊开口药材收购提供依据, 保证羊开口药材的质量。
    8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研究
    汪虹 刘立春
    2010, 41(9):58-63.
    [摘要](904) [HTML](0) [PDF 743.28 K](2224)
    摘要:
    药品专利链接原为美国在仿制药注册过程中对其是否侵犯专利药的权利的一种审查程序。国内外学界对药品专利链接的研究主要是参考美式制度, 且对药品专利链接的本质定义还未有明确界定, 专利链接还局限在形式上。通过考察药品注册和专利审查的特点, 结合中国国情, 从部门职能协同的角度对药品专利链接进行界定, 通过构建普通药品和可专利药品的各自的专利链接模式对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9  枳实中主要二氢黄酮类成分肠道吸收代谢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彦 王晋艳 贾晓斌 辛然 谭晓斌
    2010, 41(9):64-66.
    [摘要](1249) [HTML](0) [PDF 237.27 K](10479)
    摘要:
    枳实为传统中药, 具有兴奋或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胃肠道及心血管类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之一, 量较高。讨论了枳实中二氢黄酮类成分体内外吸收代谢以及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其功效机制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 为提高枳实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增强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10  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作用研究进展
    陈虞超 陈晓军 李苗 甘晓燕 宋玉霞
    2010, 41(9):67-71.
    [摘要](804) [HTML](0) [PDF 292.04 K](1321)
    摘要:
    寄生被子植物中有一类寄生在寄主根部, 通过摄取寄主的水分和养分而生存的特殊植物类群即为根寄生植物。近年来有关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吸器形成的刺激作用及其刺激机制的研究。对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具有刺激作用的外源信号物质主要是倍半萜、氢醌类物质以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对根寄生植物的吸器形成具有刺激作用的外源物质主要包括醌类、酚类、黄酮类3大类物质, 其核心结构是对苯醌。外源信号物质刺激根寄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很可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机制进行作用的;而刺激吸器形成则与氧化还原机制密切相关。外源信号物质对根寄生植物作用的研究对揭示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吸器形成的机制及其寄生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并有助于对有害根寄生植物的防治和有价值根寄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1  红景天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张祖荣 廖志华
    2010, 41(9):71-74.
    [摘要](1076) [HTML](0) [PDF 1.61 M](1516)
    摘要:
    红景天苷是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最为重要的药效成分, 由于其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用功效而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全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红景天苷生物合成可能的3条途径:苯丙烷类代谢途径、酪氨酸脱羧代谢途径和酪氨酸转氨代谢途径;利用红景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其他生物进行红景天苷生物合成的方法:以及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在红景天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等相关内容。最后展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前景。
    12  麻仁软胶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吴怡 宋风武 张志奇 李宏
    2010, 41(9):75-77.
    [摘要](1364) [HTML](0) [PDF 194.79 K](1953)
    摘要:
    麻仁软胶囊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疗效确切。最新的临床研究证实麻仁软胶囊不仅能够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动力障碍, 还能够软化粪便并促进结肠蠕动。肛肠科术后应用麻仁软胶囊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麻仁软胶囊与其他通便药联合应用还能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 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火麻仁油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研究麻仁软胶囊润肠通便是否对促进老年人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实现通便药在抗衰老领域新突破。
    13  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李静 郑新元 唐元泰
    2010, 41(9):78-79.
    [摘要](1217) [HTML](0) [PDF 513.02 K](1222)
    摘要: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其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相关文献, 总结并提出了“用好药, 好好用药”的新观点, 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推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4  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随方同步/异步释放行为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商建
    岳鹏飞 吴彬 郑琴 胡鹏翼 杨明
    2010, 41(9):1413-1417.
    [摘要](922) [HTML](0) [PDF 1.95 M](1433)
    摘要: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评价一直是制约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 为从整体角度对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评价, 在回顾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利弊的基础上, 借鉴多元校正灰色分析计量原理, 前瞻性地提出了基于“物质粗糙集“的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随方同步/异步释放行为评价模式, 以合理评价制剂释放过程复方化学物质总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建立符合中药复方复杂特点的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评价模式。
    15  红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研究
    孙永慧 凌勇 任美荣 周学刚 王佳瑜 马英丽
    2010, 41(9):1418-1420.
    [摘要](1213) [HTML](0) [PDF 195.55 K](1033)
    摘要:
    目的研究红果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f.rubroaurantica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 分别为齐墩果酸(1)、7, 3′, 4′-三甲基槲皮素(2)、浙贝素(3)、古柯二醇(4)、丁香脂素(5)、胡萝卜苷(6)、N, N-二甲基甲酰胺(7)、β-谷甾醇(8)、N-桂皮酰基丁二胺(9)、N1-桂皮酰基亚精胺(10)、肉桂酸(11)。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3、7、9为首次从槲寄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6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周英 王慧娟 郭东贵 王正林 朱训 胡芳 李宙阳
    2010, 41(9):1421-1423.
    [摘要](1140) [HTML](0) [PDF 203.79 K](1291)
    摘要: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 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 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Δ5, 6-异川楝素(Δ5, 6-isotoosendanin), 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7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研究
    徐金钟 曾珊珊 瞿海斌
    2010, 41(9):1423-1425.
    [摘要](1112) [HTML](0) [PDF 2.10 M](1150)
    摘要: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MS、NMR光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金色酰胺醇酯(1)、金色酰胺醇(2)、金圣草素(3)、黑麦草内酯(loliolide, 4)、异黑麦草内酯(isololiol-ide, 5)、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6)、金合欢素-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7)。结论除化合物4外, 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7作为天然产物为首次报道。
    18  岗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蔡艳 张庆文 李旨君 范春林 王磊 张晓琦 叶文才
    2010, 41(9):1426-1429.
    [摘要](921) [HTML](0) [PDF 273.81 K](1433)
    摘要:
    目的研究岗梅Ilex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RP-HPLC等色谱方法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岗梅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1)、冬青苷XXIX(ilexo-side XXIX, 2)、冬青苷B(ilexoside B, 3)、刺参苷F(monepaloside F, 4)、长圆冬青苷B(oblonganoside B, 5)、3-O-β-D-xylopyranosyl-3β-hydroxyurs-12, 18(19)-dien-28-oic acid 28-β-D-glucopyranosyl ester(6)、毛冬青皂苷B(ilexsapo-nin B, 7)、randialic acid B(8)、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 9)和19-去氢乌索酸(19-dehydroursolic acid, 10)。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9  黄花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海涛 张小龙 代东海 纪兰菊
    2010, 41(9):1430-1432.
    [摘要](997) [HTML](0) [PDF 187.37 K](1006)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花獐牙菜Swertia kingi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花獐牙菜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11个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 8-二羟基-3, 7-二甲氧基酮(甲基獐牙菜宁, methylswertianin, 2)、1, 7-二羟基-3, 8-二甲氧基酮(gentiacaulein, 3)、1, 8-二羟基-3, 5-二甲氧基酮(印度獐牙菜素, swerchirin, 4)、8-O-β-D-吡喃葡萄糖-1, 3, 7-三羟基酮(8-O-β--Dglucopyranosyl-1, 3, 7-trihydroxanthone, 5)、芒果苷(mangiferin, 7)、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 8-二甲氧基酮(1-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 8-dimethoxyxanthone, 8)、8-O-[β-D-吡喃木糖(1→6)-D-吡喃葡萄糖]-1, 7-二羟基-3-甲氧基酮(8-O-[β-D-xylopyranosyl-(1→6)-glucopyranosyl]-1, 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9)、1-O-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 8-二甲氧基酮(1-O-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 8-dimethoxyxanthone, 10)、异荭草苷(isoorientin, 11)、8-O-β-D-吡喃葡萄糖-1, 3, 5-三羟基酮(8-O-β--Dglucopyranosyl-1, 3, 5-trihydroxanthone, 13)。其余4个还在结构鉴定中。结论所有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0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夏新中 周思祥 屠鹏飞
    2010, 41(9):1432-1435.
    [摘要](976) [HTML](0) [PDF 217.47 K](1089)
    摘要:
    目的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梗胡枝子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 分别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胡萝卜苷棕榈酸酯(2)、芦丁(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6)、豆甾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1  HPLC-MS3法分析准噶尔大戟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石心红 徐德然
    2010, 41(9):1435-1437.
    [摘要](638) [HTML](0) [PDF 228.57 K](1168)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产准噶尔大戟Euphorbia soongarica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70%乙醇提取后用大孔树脂纯化得有效部位, 运用HPLC-MSn联用技术推断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了样品紫外色谱图、基本色谱峰图及相应色谱峰的电喷雾-质谱(ESI-MS)的一至三级质谱图;通过对图谱进行解析, 鉴别出12个化合物。结论 HPLC-MS3法能快速、简便和准确的分析准噶尔大戟叶中的黄酮苷类与鞣花酸衍生物类成分。
    22  猫须草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分析及其抑菌作用
    赵雪梅 谭昌恒 张显忠 费洪荣 王桂玲
    2010, 41(9):1437-1440.
    [摘要](1005) [HTML](0) [PDF 1.83 M](1245)
    摘要:
    目的对猫须草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的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猫须草中化学成分, 利用GC-MS法分离并分析其化学成分,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采用Kirby-Baue纸片扩散法观察提取物对各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CO2超临界萃取法的萃取率为0.8%, 鉴定出19种成分, 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其数量占总量的67.17%。醇类化合物次之, 数量占总量的26.10%。不同浓度的猫须草超临界CO2萃取物对各种细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随提取物浓度的降低, 抑菌效果明显减弱;其中, 猫须草超临界CO2萃取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其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Ⅱ型杆菌的抑菌效果也比较明显。结论猫须草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化合物均为首次分离鉴定, 其在体外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3  天胡荽化学成分的研究
    蒲首丞 郭远强 高文远
    2010, 41(9):1440-1442.
    [摘要](1456) [HTML](0) [PDF 196.66 K](1071)
    摘要:
    目的研究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天胡荽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 分别为chlorogenic acid methyl ester(1)、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苷[(-)-angelicoid-enol 2-O-β-D-glucopyranoside, 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5)、3′-O-methylquercetin(6)、芹菜素(7)、山柰酚(8)、5-hydroxymaltol(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1~3, 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4  藿香挥发油的HS-SPME-GC-MS分析
    李昌勤 姬志强 康文艺
    2010, 41(9):1443-1444.
    [摘要](961) [HTML](0) [PDF 150.65 K](1100)
    摘要:
    目的研究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藿香茎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 占茎中挥发性成分的96.88%;从藿香叶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 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8.12%;从藿香果实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 占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97.86%。结论对甲氧基苯丙烯是藿香茎、叶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25  小桐子果壳抑菌活性部位的分离及其HPLC-MS分析
    李育川 郭巧生 房海灵 申海进
    2010, 41(9):1445-1448.
    [摘要](1109) [HTML](0) [PDF 2.19 M](1234)
    摘要:
    目的寻找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果壳的抑菌活性物质。方法利用6种不同极性溶剂对果壳进行平行提取, 结合抑菌活性测定, 筛选出活性最强、提取率大于10%的粗提物;再将筛选出的粗提物, 依次利用液-液萃取、硅胶柱反复柱色谱, 结合PTLC制备分离纯化。同时对各阶段分离产物进行活性追踪, 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最后采用HPLC-MS分析, 初步鉴定出活性部位主体成分。结果从果壳中分得抑菌活性强且含量高WA3物质, 经HPLC-MS分析, 初步鉴定了含量较高的3个化合物, 为总量的35.27%, 分别为环庚肽、麻疯树素、三萜醇三聚体。结论小桐子果壳中含有丰富的抑菌活性物质, 分别属于肽类、二萜、三萜类化合物。
    26  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固体分散体研究
    贾东升 赵江丽 施峰 贾晓斌
    2010, 41(9):1449-1453.
    [摘要](956) [HTML](0) [PDF 350.25 K](1158)
    摘要:
    目的制备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 研究其固体分散体, 提高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复合率为指标,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采用溶剂回流法制备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共沉淀物;以体外溶出度法考察不同配比PVP共聚物胶囊的药物累积溶出度。结果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无水乙醇为溶剂, 淫羊藿苷元质量浓度5 mg/mL, 药物与大豆磷脂质量比1:3, 50℃反应1h。所得磷脂复合物使淫羊藿苷元在水及正辛醇中的平衡溶解度提高5.9、1.6倍;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与PVP(质量比为1:1)共沉淀物胶囊体外溶出度明显高于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结论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可改善淫羊藿苷元的溶解性能, 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PVP共沉淀物可提高淫羊藿苷元磷脂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度。
    27  荧光猝灭法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童俊 韩凤梅 陈勇
    2010, 41(9):1453-1456.
    [摘要](1211) [HTML](0) [PDF 350.85 K](1376)
    摘要:
    目的研究马钱子碱、士的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非共价结合特性。方法采用荧光猝灭法计算药物与蛋白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根据不同作用温度时药物-蛋白非共价结合复合物的热力学参数变化, 分析药物与蛋白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当作用温度分别为25℃和35℃时, 马钱子碱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2×104L/mol和1.97×104L/mol, 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7和1.07;士的宁与HSA的K分别为6.34×103L/mol和3.05×103L/mol, n分别为1.01、0.97。马钱子碱、士的宁与H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论马钱子碱、士的宁与HSA能自发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 这种药物蛋白结合可能对马钱子碱、士的宁的药动学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28  肿节风水提物及其市售制剂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
    姚志红 潘宇明 戴毅 顾利红 刘明艳 段营辉 姚新生
    2010, 41(9):1457-1460.
    [摘要](1085) [HTML](0) [PDF 276.90 K](1024)
    摘要:
    目的建立肿节风水提物的HPLC特征图谱并明确其特征色谱峰的化学成分, 对肿节风水提物及其市售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 乙腈-水(各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为1.0 mL/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为330 nm;以共有模式特征图谱为对照, 对不同厂家的肿节风水提物及其市售制剂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的肿节风水提物的HPLC特征图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不同厂家生产的12批肿节风水提物及20批市售制剂与共有模式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在0.883~0.987和0.797~0.982。其中8个特征色谱峰经化学指认, 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βhydroxypropiovanillone、咖啡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4-O-葡萄糖苷和迷迭香酸。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涵盖肿节风中抗炎活性成分与特征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 反映了肿节风水提物及相关制剂的多成分的整体面貌, 为全面、有效控制肿节风及相关制剂的质量奠定了科学基础。
    29  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刘泽玉 苏柘僮 杨明 邹文铨
    2010, 41(9):1461-1464.
    [摘要](1271) [HTML](0) [PDF 358.87 K](1325)
    摘要:
    目的建立pNPG法测定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研究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 为进一步阐明青黛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NPG法考察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最适反应条件为总反应体积1 mL, 反应时间45 min, 底物pNPG体积0.2 mL, 浓度25 mmol/L, 缓冲液pH值6, 反应温度55℃。在此条件下研究马蓝叶的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 结果表明该酶在30~60℃热稳定性较差。该酶在pH 5.0~7.0比较稳定, 而在酸性条件下酶活下降较快, 酶的pH值稳定性范围较窄。酶在4℃下的保存稳定性较好。结论确定了测定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 探索了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 该酶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保存稳定性的研究为青黛炮制原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30  毛鸡骨草中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的制备研究
    宁丽娟 叶志文 欧彪 汪豪 叶文才 赵守训
    2010, 41(9):1464-1466.
    [摘要](521) [HTML](0) [PDF 251.96 K](957)
    摘要:
    目的建立毛鸡骨草中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取毛鸡骨草药材醇提浸膏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 氯仿-甲醇(90:10~70:30)梯度洗脱, 收集异夏佛塔苷富集流份, 继续采用低压C18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经TLC、HPLC-UV及MS联用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从毛鸡骨草中制备分离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 质量分数>99%。结论本法得到的异夏佛塔苷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 为药材毛鸡骨草和含毛鸡骨草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31  诃子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尹春梅 韩世柳 田成旺 张铁军 朱宏吉
    2010, 41(9):1467-1469.
    [摘要](504) [HTML](0) [PDF 310.13 K](1037)
    摘要:
    目的研究诃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诃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收集了12批样品进行测定, 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采用HPLC-MS技术对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 诃黎勒酸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结论本方法为诃子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32  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研究
    谢燕 邹珊珊 李国文 荣蓉 蔡贞贞
    2010, 41(9):1469-1473.
    [摘要](961) [HTML](0) [PDF 431.83 K](1094)
    摘要:
    目的将醋柳黄酮制成固体分散体, 提高醋柳黄酮中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方法以溶出度为指标, 选择载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 制备固体分散体。结果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的优化制备工艺为:醋柳黄酮与Polaxamer188比例为1:4, 以每7.5 g固体分散体溶于200 mL 80%乙醇中, 超声25 min, 挥发溶剂, 4℃固化10 h, 研成小块, 干燥24 h, 取出研细, 得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结论以Polaxamer188为载体制备的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迅速, 可用于制备速效、高效的醋柳黄酮口服制剂。
    33  HPLC法测定调经促孕丸中仙茅苷、淫羊藿苷、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
    朱艳琴 殷勤红 王文辉 杨俊 杨朝芬
    2010, 41(9):1473-1475.
    [摘要](912) [HTML](0) [PDF 161.17 K](1074)
    摘要:
    目的建立测定调经促孕丸中仙茅苷、淫羊藿苷、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 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270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5℃。结果 4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 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7.3%~99.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 结果准确, 可用于调经促孕丸的质量控制。
    34  白茅根炒炭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研究
    曹雨诞 和颖颖 张丽 陈佩东 丁安伟
    2010, 41(9):1475-1477.
    [摘要](563) [HTML](0) [PDF 1.31 M](946)
    摘要:
    目的考察白茅根炒炭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 Lichrospher5-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0.005%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10.84~346.8 ng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9.39%, RSD为1.72%(n=6)。经炒炭后, 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增大了32倍。结论白茅根经炒炭后, 5-羟甲基糠醛的量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研究茅根炭的质量控制和止血机制提供了依据。
    35  HPLC法测定余甘子膏中没食子酸
    顿珠 刘青 索朗其美 尼珍 德吉措姆 陈志涛
    2010, 41(9):1477-1478.
    [摘要](670) [HTML](0) [PDF 141.18 K](999)
    摘要:
    目的建立藏药余甘子膏中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30%甲醇提取样品;色谱条件为Shim-pack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0.04%磷酸溶液(10:90), 柱温:3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74nm。结果线性范围为1~200μg/mL(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101.8%, RSD为1.6%。结论该方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用于藏药余甘子膏中没食子酸的测定。
    36  HPLC法测定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中雷公藤内酯醇
    林绥 邓思珊 阙慧卿 钱丽萍 郭舜民 齐一萍
    2010, 41(9):1478-1480.
    [摘要](1028) [HTML](0) [PDF 218.99 K](1244)
    摘要:
    目的建立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的质量标准, 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经甲醇超声提取。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3:7), 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5~120μg/mL, 线性关系良好(r=0.9981)。平均回收率96.5%(n=9)。RSD<3%。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 灵敏度高。
    37  赤芍中芍药苷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研究
    刘帅英 徐文峥 李水福
    2010, 41(9):1480-1482.
    [摘要](1061) [HTML](0) [PDF 1.32 M](1193)
    摘要:
    目的考察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赤芍中芍药苷的纯化效果, 为树脂药用技术应用和赤芍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HPLC法测定芍药苷;采用动态吸附法, 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附性能和纯化效果。结果 D-101A树脂综合性能最佳。结论 D-101A树脂纯化赤芍中芍药苷效果较好, 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3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刺胶囊中士的宁
    王彧丽 戴德雄 朱莹
    2010, 41(9):1482-1483.
    [摘要](577) [HTML](0) [PDF 115.63 K](924)
    摘要:
    目的建立骨刺胶囊中士的宁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2.8);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士的宁在0.118 8~1.782 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6.34%, RSD为0.50%。结论该方法简便, 灵敏, 专属性强, 重复性好, 可作为骨刺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39  积雪草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吕婷婷 刘芳 陈燕 姜旭东
    2010, 41(9):1484-1488.
    [摘要](1083) [HTML](0) [PDF 2.09 M](1193)
    摘要: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积雪草酸对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Hoeche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survivin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积雪草酸在浓度10~70μmol/L显著抑制RPMI 8226细胞的增殖, 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42.25±4.57)(、24.88±3.51)(、19.83± 2.88)μmol/L。积雪草酸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积雪草酸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并呈浓度依赖性。积雪草酸25~40μmol/L能将RPMI 8226细胞阻滞在G2期, G2期细胞比例随积雪草酸浓度增大而逐渐增高。积雪草酸使survivin和bcl-2 mRNA表达下降, 并与细胞的凋亡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积雪草酸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 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和bcl-2的转录水平有关。
    40  黄芪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小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李湘晖 航鹏洲,郭 薇 杜智敏
    2010, 41(9):1488-1492. DOI: 10.7501/j.issn.0253-2670.[year].9.[sequence]
    [摘要](1296) [HTML](0) [PDF 0.00 Byte](20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小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 ip 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及高脂饮食的方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离体小动脉灌流技术研究去除血管内皮后,累积浓度黄芪醇提取液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冠状小动脉平滑肌基础张力的影响;观察黄芪醇提取物对苯肾上腺素 (PE) 或 KCl 预收缩的微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TZ 和高脂饮食可致 Wistar 大鼠形成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 和游离脂肪酸 (FF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和空腹血糖值明显增高,并出现高脂血症 (P<0.05)。黄芪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小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对 PE 和 KCl 预收缩的去内皮冠状小动脉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结论 黄芪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小动脉有舒张作用。
    41  大蒜新素体内外抑制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扩增实验研究
    李亚男 舒赛男 王慧 刘兴楼 董永绥 方峰
    2010, 41(9):1493-1497.
    [摘要](679) [HTML](0) [PDF 376.05 K](1336)
    摘要:
    目的在体内外水平研究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 MCMV)感染导致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异常扩增的抑制作用。方法 72只MCMV感染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大蒜新素治疗组;并设72只同期模拟感染小鼠为对照, 随机分为模拟感染对照组和大蒜新素对照组。分别于大蒜新素处理后1、7、14、28、60、120 d处死小鼠, 获得脾细胞待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脾细胞中Foxp3的蛋白表达强度;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脾细胞中所占比率的变化。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处理MCMV感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3 d后, 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T细胞中Fox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整体研究发现, 大蒜新素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中Foxp3蛋白表达和Treg细胞比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在MCMV感染小鼠, 大蒜新素可在感染慢性期显著减少Foxp3蛋白表达强度、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率。体外细胞模型发现, 最大耐受浓度的大蒜新素加入共培养体系后可部分拮抗MCMV诱导的Foxp3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大蒜新素在体内外均可显著纠正MCMV感染导致的Treg异常扩增。大蒜新素通过影响Treg增殖进而增强抗病毒免疫而有利于机体清除CMV病毒, 可能是大蒜新素诱导抗CMV免疫的另一重要机制。
    42  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增生大鼠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影响
    任国峰 汤凌 杨爱青 姜伟伟 黄忆明
    2010, 41(9):1501-1505.
    [摘要](776) [HTML](0) [PDF 2.24 M](1082)
    摘要: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生长因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c睾酮法诱导大鼠前列腺增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组、大豆异黄酮(60、120、240 mg/kg)组;ig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 测定大鼠前列腺湿质量、前列腺指数, 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 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明显增加, 前列腺指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 大豆异黄酮各组前列腺湿质量和前列腺指数明显下降, 血清IGF-1、EGF、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降低, 血清TGF-β水平显著提高, 前列腺上皮组织EGF-R表达显著下降, 以120 mg/kg大豆异黄酮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好的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可能与其降低IGF-1、EGF、VEGF和bFGF水平, 提高TGF-β水平, 下调EGF-R表达有关。
    43  枸杞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黄霞 肖丙秀 赵军伟 毛芳 姚吉 郭俊明
    2010, 41(9):1501-1503.
    [摘要](925) [HTML](0) [PDF 1.46 M](1133)
    摘要: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 LBP)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肝癌HepG2细胞用100~1 000 mg/L LBP处理1~5 d, 分别用MTT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 CDK)表达的变化。结果 LBP以质量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阻滞细胞在G0/G1期, 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为引起cyclin Dc、yclin E和CDK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LBP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机制包括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44  痛风液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杨和金 苏梅 赵春梅 崔涛
    2010, 41(9):1504-1507.
    [摘要](906) [HTML](0) [PDF 2.42 M](1079)
    摘要:
    目的研究痛风液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小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对其进行主要的药效学研究。结果痛风液外涂给药, 在0.661、.32、2.64 g/kg剂量下对微晶型尿酸钠诱导的小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在0.33、0.66、1.32 g/kg剂量下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在0.66、0.33 g/kg剂量下对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痛风液具有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 作用与减少炎性物质渗出, 抑制白细胞聚集有关。
    45  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
    吕妍 徐芳 李丹 唐方
    2010, 41(9):1507-1510.
    [摘要](1193) [HTML](0) [PDF 205.98 K](1281)
    摘要:
    目的从胃肠激素水平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肠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以ig番泻叶水煎剂和四肢束缚应激2 h, 连续6 d, 建立D-IBS大鼠模型。同时用药各组分别ig 804、5362、68 mg/kg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免疫组化法及放免法测定D-IBS模型大鼠血清NO、5-羟色胺(5-HT)、结肠黏膜嗜铬细胞(EC)、血浆胃动素、结肠组织生长抑素(SS)的水平。结果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能够提高D-IBS模型大鼠血清NO水平(P<0.01), 有效降低5-HT浓度(P<0.05), 使EC数量减少(P<0.01), 下调血浆胃动素、结肠组织SS水平(P<0.01), 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D-IBS模型大鼠胃肠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46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培养的兔骨骼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陈频 王艳桥 徐向进 史道华
    2010, 41(9):1510-1513.
    [摘要](1000) [HTML](0) [PDF 1.57 M](1224)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培养的兔骨骼肌细胞糖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兔骨骼肌细胞, 予正常培养及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培养, 分别设对照组、吡格列酮(0.1 mmol/L)组、丹参素(1.0 g/L)组, 三七皂苷R1(1.0 g/L)组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低、中、高剂量(0.1、0.5、1.0 g/L)组。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水平和RT-PCR法测定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培养可诱导骨骼肌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IR), 表现为培养基上清液中葡萄糖水平增加(P<0.01), 骨骼肌细胞Glut-4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拟IR状态下对照组比较, 吡格列酮、丹参素及中、高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水平下降(P<0.05、0.01), 骨骼肌细胞Glut-4 mRNA表达均有增加, 且中、高剂量复方丹参滴丸与吡格列酮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丹参素的作用弱于吡格列酮(P<0.05, 低剂量复方丹参滴丸与三七皂苷R1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增强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骨骼肌细胞Glut-4 mRNA表达, 促进糖利用, 改善IR。
    47  巴戟天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
    朱孟勇 赫长胜 王彩娇
    2010, 41(9):1513-1515.
    [摘要](1192) [HTML](0) [PDF 213.96 K](1198)
    摘要: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对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双侧卵巢, 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造模后分别给予巴戟天多糖(100、300 mg/kg)干预, 给药30 d后检测大鼠骨密度及骨矿物质、血清IL-6和TNF-α水平、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巴戟天多糖组大鼠骨质密度及骨矿物质水平高于模型组, 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 骨矿物质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高于模型组, 并且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巴戟天多糖能够提高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 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及IL-6、TNF-α表达水平发挥作用。
    48  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水平及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涛 徐秋玲 赵岩 李学军 刘长勤 杨叔禹
    2010, 41(9):1516-1518.
    [摘要](1337) [HTML](0) [PDF 1.91 M](1642)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素(emodin)对高脂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水平和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饮食6周形成NAFLD模型, 大黄素低、高剂量(30、60 mg/kg)干预4周, 肝脏HE染色观察NAFLD模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 检测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转氨酶(ALT、AST)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X受体(L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 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FFA、TG、ALT显著下降, 肝脏HE染色显示脂质沉积减轻, SCD-1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大鼠ALT、AST, 血清和肝脏TG、FFA显著下降, 肝脏脂质沉积显著下降, 肝脏FAS、DGAT-2、SCD-1表达降低, CPT-1和PPAR-α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改善NAFLD,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脂质合成基因和上调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49  ISSR分子标记对金荞麦8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春平 何平 何俊星 类淑桐 胡世俊
    2010, 41(9):1519-1522.
    [摘要](890) [HTML](0) [PDF 323.29 K](1045)
    摘要:
    目的对野生金荞麦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ISSR技术对8个野生金荞麦居群的共9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03条清晰条带, 其中90条具多态性, 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38%,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74 7, 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72 8, 遗传分化指数Gst=0.171 8。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43 1~0.384 9和0.684 3~0.954 5。结论金荞麦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 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ISSR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50  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杨生超 文国松 刘雪玲 杨永建 李元 孟珍贵 杨建文
    2010, 41(9):1523-1527.
    [摘要](1115) [HTML](0) [PDF 1.53 M](1109)
    摘要:
    目的研究灯盏花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对采自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的36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和NTSYS2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3个引物在36份种质资源中共产生125条DNA片段, 其中103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 约占82.40%。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4时, 可以把灯盏花分为5大类, 第Ⅰ大类包括采自楚雄、昭通、迪庆等地的7份种质资源;第Ⅱ大类可分为2个亚类, ⅡA包括采自滇中及滇西北的5份种质资源, ⅡB包括采自滇东北、贵州、四川的20份种质资源;第Ⅲ大类包括采自文山的1份种质资源;第Ⅳ大类包括采自曲靖的1份种质资源;第Ⅴ大类包括采自迪庆的2份种质资源。结论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 遗传关系与其采集地的地理分布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并非严格按地理界线聚在一起。
    51  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与种子植株中皂苷的动态分析
    郝建平 王丽荣 徐笑飞 秦雪梅 张丽增 赵玉臣
    2010, 41(9):1527-1530.
    [摘要](868) [HTML](0) [PDF 299.54 K](1298)
    摘要:
    目的为应用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北柴胡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北柴胡移栽试管植株不同生长期的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的量, 应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柴胡皂苷a和d的量, 并以同型、同时的种子植株作为对照。结果北柴胡试管植株根、茎叶中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和d的量在试管苗阶段最低, 在一年生植株中最高, 在两年生植株中的营养生长期次高, 在花期、果期、枯萎期依次降低;在根中的量远高于茎、叶;引种自山西左权的移栽试管植株的量均高于引种自山西陵川和万荣的类型;移栽试管植株根、茎叶中的量均高于相同类型的种子植株中的量。结论离体快速繁殖是纯化北柴胡种质和提升药材品质、提高药材产量的有效方法;快速繁殖植株具有优良的遗传稳定性, 选择综合性状好的种质作为繁殖的起始材料, 能够保证后代性状的优良和整齐一致;果期二级花序的种子成熟期为移栽试管植株根的适宜采收期。
    52  马比木的显微荧光组织学定位及其中喜树碱的变化研究
    吕江明 刘世彪 蔡其辉 田向荣
    2010, 41(9):1530-1534.
    [摘要](1002) [HTML](0) [PDF 1.79 M](1386)
    摘要:
    目的对马比木Nothapotyes pittosporoides中的喜树碱进行组织学定位, 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季节和不同部位的马比木中喜树碱的量。方法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进行喜树碱的定位,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 以乙腈-水(6: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1.0 mL/min, 柱温2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马比木中喜树碱主要积累于根部和茎部的韧皮部的分泌细胞内;喜树碱的量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 夏季低, 春秋高;细根中喜树碱的量最高, 主根次之, 主茎、幼茎及叶的量依次递减。结论马比木喜树碱主要贮藏于根部树皮内, 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物中的喜树碱量差异较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