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草药》杂志参考文献撰写要求
    2009, 40(3):附2-附2.
    [摘要](521) [HTML](0) [PDF 60.22 K](840)
    摘要:
    2  全国医院药学(药学服务与实践)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009, 40(3):附3-附3.
    [摘要](460) [HTML](0) [PDF 87.57 K](844)
    摘要:
    3  关于召开“庆祝《中草药》杂志创刊40周年和《中草药》英文版创刊暨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的征文通知
    2009, 40(3):附4-附4.
    [摘要](516) [HTML](0) [PDF 864.12 K](941)
    摘要:
    科技创新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实施之际,为活跃学术思维,促进我国中药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激发科研人员沉潜创新、追求真知的学术精神,《中草药》杂志编辑部拟于2009年下半年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庆祝《中草药》杂志创40周年和《中草药》英文版创刊暨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同时还将召开《中草药》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
    4  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杂志英文版)即将创刊
    2009, 40(3):附5-附5.
    [摘要](516) [HTML](0) [PDF 871.02 K](843)
    摘要:
    我国第一份中药专业的英文期刊—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杂志英文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综合[2008」1343号文件)批准,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12-1410/R,拟于2009年8月正式创刊。
    5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正式更名为《药物评价研究》
    2009, 40(3):附6-附6.
    [摘要](520) [HTML](0) [PDF 884.71 K](937)
    摘要:
    2008年12月21日,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综合[2008]1284号文件,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更名为《药物评价研究》,原刊号CN12-1107/R作废,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2-1409/R。
    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质量波动早期预警方法的商建
    张倩 金城 肖小河 武彦舒 鄢丹 尹蓉莉
    2009, 40(3):337-340,373.
    [摘要](718) [HTML](0) [PDF 234.83 K](1054)
    摘要: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急诊常备中药制剂,临床疗效确切,但因成分复杂、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现行质量可控性差、临床使用不当等问题,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应用与发展。在常规检查、多组分测定、化学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活性检定的角度开展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质量波动早期预警方法的研究,建立"基于常规检查-化学分析-生物评价序贯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模式",以保证注射剂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解决由药物质量因素引发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
    7  黄牛木中的异戊烯基酮类化合物
    靳三林 王乃利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2009, 40(3):341-344.
    [摘要](728) [HTML](0) [PDF 256.93 K](1222)
    摘要:
    目的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3,2-b]-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中国药学会6种期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09, 40(3):344-344.
    [摘要](522) [HTML](0) [PDF 93.18 K](970)
    摘要:
    2008 年 12 月 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药学会主办的《药学学报》 、 《中国药学杂志》 、 《中草药》 、 《中国新药杂志》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中国中药杂志》共 6 种期刊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9  黄花倒水莲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
    李药兰 戴杰 黄伟欢 岑颖洲 张晓琦 叶文才
    2009, 40(3):345-348.
    [摘要](744) [HTML](0) [PDF 306.07 K](1170)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酮(Ⅱ)2、4乙基-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酮(Ⅵ)、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酮。
    10  冬凌草甲素衍生物的制备和评价
    伍旭 赵烽 刘珂
    2009, 40(3):348-352.
    [摘要](973) [HTML](0) [PDF 302.50 K](1161)
    摘要:
    目的为研究冬凌草甲素的构效关系,对冬凌草甲素进行结构修饰,合成其衍生物,并评价其细胞毒活性。方法经常规提取分离得到冬凌草甲素(Ⅰ);
    通过氧化和酰基化,制备冬凌草甲素衍生物,所获产物采用NMR和MS确证结构;
    采用MTT法观察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制备了6个冬凌草甲素的衍生物,分别为14-乙酰基冬凌草甲素(Ⅱ)、1,14-二乙酰基冬凌草甲素(Ⅲ)、14-对甲苯磺酰基冬凌草甲素(Ⅳ)、1-氧代冬凌草甲素(Ⅴ)、14-乙酰基-1-氧代冬凌草甲素(Ⅵ)、14-对甲苯磺酰基-1-氧代冬凌草甲素(Ⅶ),其中化合物Ⅳ、Ⅵ、Ⅶ为3个新化合物。初步药理实验表明部分衍生物细胞毒活性高于冬凌草甲素。结论首次评价了1-氧代冬凌草甲素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其活性高于冬凌草甲素。
    11  龙血竭小鼠灌胃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
    陈旭 雍克岚 吕敬慈 张天宝
    2009, 40(3):352-355.
    [摘要](627) [HTML](0) [PDF 382.04 K](1284)
    摘要:
    目的对龙血竭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确定龙血竭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龙血竭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龙血竭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LC-MS/MS检测技术确定龙血竭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龙血竭含药血清中发现6个入血成分,其中5个都属原型成分,分别为3,4'-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剑叶龙血素B、4'-羟基-4,2'-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新化合物)、剑叶龙血素A和龙血素B;
    1个可能为原型成分或代谢产物。结论6个入血成分是龙血竭在体内主要直接作用物质,有助于阐明龙血竭的药效物质基础。
    12  苏木蓝和花木蓝的化学成分研究
    吕敏 苏艳芳 高媛 宋东波 高秀梅 张伯礼
    2009, 40(3):356-360.
    [摘要](794) [HTML](0) [PDF 269.73 K](1078)
    摘要:
    目的研究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和花木蓝I.kirilowii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NMR、MS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木蓝属两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从苏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半乳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酯(Ⅰ)、木栓酮(Ⅱ)、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Ⅲ);
    从花木蓝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八角枫苷A(alangioside A,Ⅳ)、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Ⅴ);
    从花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亚油酸乙酯(Ⅵ)、咖啡酸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烷醇酯的混合物(Ⅶ)、1-棕榈酸单甘油酯(Ⅷ)、乙酰齐墩果酸(Ⅸ)、丁香酸葡萄糖苷(Ⅹ)和橙皮苷(Ⅺ)。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分别为三萜皂苷类和紫罗烷(megastig-man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从木蓝属植物首次报道的两种类型的天然化合物。
    13  益智复方汤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孙连娜 李霞 杨颖博 赵贵钧 陈万生
    2009, 40(3):360-363.
    [摘要](497) [HTML](0) [PDF 219.65 K](1027)
    摘要:
    目的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色谱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g3(Ⅰ)、20(R)-人参皂苷Rg3(Ⅱ)、20(S)人参皂苷Rh1(Ⅲ)、20(S)人参皂苷Rh2(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Ⅴ)、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Ⅵ)、淫羊藿苷(Ⅶ)、淫羊藿次苷Ⅰ(Ⅷ)和对甲氧基肉桂醛(Ⅸ)。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来源于红参;
    化合物Ⅴ、Ⅵ来源于何首乌;
    Ⅶ、Ⅷ来源于淫羊藿。
    14  鹅不食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蒲首丞 郭远强 高文远
    2009, 40(3):363-365.
    [摘要](551) [HTML](0) [PDF 181.68 K](1543)
    摘要: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正相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ymoquinol 2-O--βglucopyranoside(Ⅰ)t、hymoquinol 5-O--βglucopyranoside(Ⅱ)t、hymol 3-O-β-glucoside(Ⅲ)、3-甲氧基槲皮素(Ⅳ)、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Ⅴ)、槲皮素(Ⅵ)d、ihydrohelenalin(Ⅶ)、咖啡酸乙酯(Ⅷ)、β-谷甾醇(Ⅸ)、豆甾醇(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5  宽叶大戟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雷红 江永南 罗懿斌 叶文才
    2009, 40(3):366-368.
    [摘要](559) [HTML](0) [PDF 253.29 K](1038)
    摘要:
    目的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山柰甲黄素(kaempferide,Ⅰ)、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甲黄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ide-3-O-α-L-rhamnopyranoside,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kaempferol-3-O-β-D-glucuronide ethyl ester,Ⅳ)、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6-O-α-L-rhamn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Ⅴ]、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Ⅵ)、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Ⅶ)、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Ⅷ)、小麦黄素(tricin,Ⅸ)、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Ⅹ)。结论化合物Ⅰ~Ⅹ均为首次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得到。
    16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
    李全 许琼明 郝丽莉 陆冰芬 杨世林 李笑然
    2009, 40(3):369-371.
    [摘要](488) [HTML](0) [PDF 232.13 K](1197)
    摘要:
    目的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白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7  通城移植毛喉鞘蕊花化学成分研究
    吴和珍 宋爱华 杨艳芳 吴和鸣 方念伯 刘焱文
    2009, 40(3):371-373.
    [摘要](604) [HTML](0) [PDF 232.74 K](1191)
    摘要:
    毛喉鞘蕊花 Coleus f orskahlii (Willd. ) Briq.系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 是印度和我国云南民间治疗咳嗽、 哮喘等疾病的草药。
    18  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陈鹰 杜蓉 刘平 刘宏 辛华雯
    2009, 40(3):374-378.
    [摘要](1018) [HTML](0) [PDF 468.97 K](1219)
    摘要: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及特性。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和伪三相图的绘制,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搭配和配比。并对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理化性质、体外溶出度和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灯盏花素自微乳化最终优化处方为:Maisine 35-1、Cremo-phor RH40、PEG400、TEA比例为25∶40∶35∶7。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粒径为88.6 nm,在1 h时体外溶出率达到97.8%,约是灯盏花素原料药的8.0倍,是灯盏花素片剂的5.1倍。大鼠在体肠吸收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肠壁通透系数分别是灯盏花素原料的3.4倍,灯盏花素片剂的3.3倍。结论所制备的灯盏花素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促进了灯盏花素的溶出和吸收,为灯盏花素的新制剂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19  流化床包衣法制备芍药总苷缓释微丸的研究
    陈丽华 徐德生 冯怡 洪燕龙 汪益涵
    2009, 40(3):379-383.
    [摘要](895) [HTML](0) [PDF 566.69 K](1003)
    摘要: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总苷速释微丸,用Eudragit RS 100作为包衣材料,制备芍药总苷缓释微丸。方法采用mini G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聚合物包衣增质量为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iguchi方程。结论制备的芍药总苷缓释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20  NIR技术对复方丹参提取过程的在线监控研究
    刘岩 张延莹 张金巍 张爱军
    2009, 40(3):383-386.
    [摘要](553) [HTML](0) [PDF 360.54 K](941)
    摘要:
    目的利用NIR技术研究并建立复方丹参有效成分的检测模型,实现生产规模复杂中药体系提取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方法在提取装置上在线采集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同时进行丹参素的HPLC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丹参素的质量浓度检测模型。结果最佳建模波段为9 715~7 082 cm-1,模型相关系数(R)为0.959 4,校正均方差(RMSEC)为0.049 4,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2%。结论利用NIR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规模复方丹参提取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
    21  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测定
    窦志华 丁安伟 罗琳 王陆军 张兵
    2009, 40(3):386-389.
    [摘要](826) [HTML](0) [PDF 317.03 K](1241)
    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Lichrosphe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Phenomenex De-scription C18保护柱(4.0 mm×3.0 mm);
    水-乙腈梯度洗脱;
    体积流量1.0 mL/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051 2~0.768 0μg(r=0.999 5)、0.054 0~0.810 0μg(r=0.999 6)、0.012 3~0.184 5μg(r=0.999 8)、0.039 8~0.597 0μg(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含药血清中4种成分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021 1、6.231 0、0.530 8、5.851 0μg/mL。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五仁醇胶囊含药血清中木脂素类成分的测定。
    22  灌胃天麻素小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药动学研究
    蔡铮 侯世祥 刘中秋 陈秋红 杨兆祥
    2009, 40(3):389-391.
    [摘要](1326) [HTML](0) [PDF 277.77 K](1287)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HPLC测定方法,并考察灌胃天麻素后小鼠脑中天麻苷元的药动学特性。方法脑匀浆用醋酸乙酯提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5∶89.5),体积流量1.0 mL/min;
    检测波长221 nm;
    柱温25℃;
    进样量20μL。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50~1 616 ng/mL(r=0.999 6),回收率为93.8%~95.1%,日内及日间RSD均低于10%。小鼠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质量浓度与时间曲线呈现双峰(tmax1=15 min,tmax2=90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为52 822.5ng.min/g,消除半衰期为54.8 min。结论该分析方法灵敏、准确,适合于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测定。天麻素经小鼠口服给药后,能较快入脑并代谢为天麻苷元,消除也较快。
    23  大鼠灌胃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的药动学研究
    龚明涛 虞丽芳 陈庆华 谢保源 陆伟根
    2009, 40(3):392-394.
    [摘要](806) [HTML](0) [PDF 266.89 K](1641)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后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分别对大鼠灌胃给予等量黄芩素和黄芩苷,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比较其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大鼠灌胃黄芩苷后体内的黄芩苷血浓经时曲线具有典型的双峰现象,灌胃黄芩素后体内的黄芩苷血浓经时曲线无双峰现象,黄芩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黄芩苷的200.9%。结论黄芩苷制备成黄芩素后可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24  凝胶过滤色谱-蒸发光散射法监测麦冬多糖色谱分离的研究
    林晓 姜艳 徐德生 冯怡
    2009, 40(3):394-397.
    [摘要](500) [HTML](0) [PDF 516.95 K](990)
    摘要:
    目的探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GPC-ELSD)用于监测多糖分离纯化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以麦冬多糖为模型多糖,比较DEAE SepharoseTMFast Flow、Sephadex G-50和G-25柱色谱的纯化效果,比较分别以HPGPC-ELSD和传统的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为收集标准时的纯化情况。结果通过HPGPC-ELSD测定确知,DEAE Sepharose可将麦冬多糖粗提物中的非中性糖部分除去;
    Sephadex G-50和G-25均不能够很有效地将粗多糖中的麦冬多糖与低聚糖和单糖分离。结合HPGPC-ELSD和蒽酮-硫酸法的优点,将其合理组合用于监测麦冬多糖的凝胶色谱分离,可以同时确保多糖色谱分离纯化的速度和质量。结论以HPGPC-ELSD测定结果作为收集标准特别适合于较难分离或纯化要求较高的多糖类成分的分离纯化。
    25  水提工艺中黄芩内源酶降解黄芩苷的研究
    李建华 王力生 邹节明
    2009, 40(3):397-400.
    [摘要](783) [HTML](0) [PDF 251.63 K](1091)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药材中内源酶在不同温度下降解黄芩苷的活性,减少提取过程中黄芩苷的损失。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在不同温度下浸泡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提取液中黄芩苷的量。结果黄芩药材中内源酶在不同温度下,降解黄芩苷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在水温为50℃时,黄芩内源酶降解黄芩苷的活性最强,并且0~45min内黄芩苷的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在以水为溶媒提取黄芩药材中的黄芩苷时,宜在80℃以上条件下浸泡处理,或者将黄芩药材预先通过炮制将内源酶灭活,以减少黄芩苷的降解。
    26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银注射液中蒿酮
    何兵 田吉 李春红 冯文宇
    2009, 40(3):400-402.
    [摘要](442) [HTML](0) [PDF 231.48 K](1052)
    摘要: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银注射液中蒿酮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kma 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
    流动相:乙腈-水(75∶25);
    检测波长:242 nm;
    柱温:30℃;
    体积流量:0.8 mL/min;
    进样量:10μL。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甲醇10 mL活化,水10 mL平衡),用50%甲醇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甲醇洗脱。结果蒿酮在0.220 5~3.527 2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8%,RSD为0.3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青银注射液中蒿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27  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李丹 宋洪涛 初阳 陈大为 何仲贵
    2009, 40(3):402-404.
    [摘要](648) [HTML](0) [PDF 217.68 K](963)
    摘要: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犬体内的药效动力学。方法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以市售复方丹参片为参比制剂,对自制复方丹参缓释胶囊进行犬体内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犬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效应峰值(Emax)为18.62%,效应达峰时间(tmax)为8 h,效应半衰期(t1/2)为2.40 h,平均效应滞留时间(MRT)为8.11 h;
    而市售复方丹参片的Emax为44.34%,tmax为3.5 h,t1/2为1.54 h,MRT为4.57 h。结论与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药效更加温和而持久,达到了预期的缓释效果。
    28  HPLC法测定补气膏中二苯乙烯苷
    沈月芳 姚彤炜 王珏 盛炳义
    2009, 40(3):404-405.
    [摘要](412) [HTML](0) [PDF 159.59 K](977)
    摘要:
    补气膏由制何首乌、红参 、 枸杞子、白术、当归等8味中药经提取而成, 具有补益气血, 健脾滋胃, 用于脾肾虚弱, 气血两亏, 神疲乏力,头昏耳鸣。制何首乌为其君药, 是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强筋骨,其所含的二苯乙烯苷是制何首乌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 。
    29  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征文通知
    2009, 40(3):405-405.
    [摘要](417) [HTML](0) [PDF 100.73 K](992)
    摘要:
    在 2008 年成功举办首届中美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与心脑血管疾病国际论坛的基础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医药与保健》杂志编辑部、 北京中医药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定于 2009 年 4 月 23 日—25 日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主讲嘉宾有美国波士顿大学 David Ⅰ. Mostofsky, 第 18 届世界心身医学大会主席、日本九州大学久保千春, 世界卫生组织心身医学和精神药理学、加拿大皇后大学 Amarendra N. Singh,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姜凤英等国内外知名专家 。
    30  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 mRNA及原阿片黑皮素mRNA表达的影响
    柳文晶 魏连波 邓聪 李玉明 陈杰彬
    2009, 40(3):406-410.
    [摘要](570) [HTML](0) [PDF 527.48 K](1074)
    摘要: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NPY)mRNA及原阿片黑皮素(POMC)mRNA的表达及其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含0.5%腺嘌呤及4%酪蛋白饲料联合喂养的方法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组和开同组。治疗4周后,检测下丘脑NPY mRNA和POMC mRNA表达水平。结果肾衰养真胶囊组大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下丘脑的NPY mRNA表达上调及POMC mRNA表达下调。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改善CRF营养不良大鼠的营养状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NPY mRNA表达,下调下丘脑POMC mRNA表达,从而促进大鼠摄食。
    31  中药复方金思维对APPV717Ⅰ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雷明 田金洲 尹军祥 时晶 王蓬文 王蓉 胡泉 任映
    2009, 40(3):410-415.
    [摘要](710) [HTML](0) [PDF 731.81 K](1162)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金思维对APPV717Ⅰ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月龄的APPV717Ⅰ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治疗组(0.92 mg/kg),金思维小、中、大剂量(0.075、0.15、0.3g/kg)治疗组,并以同月龄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ig给药1次。给药8个月后(11月龄)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用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Shank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金思维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5),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
    0.05、0.01),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海马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出现明显变性及坏死,突触结构不完整,数量明显减少。而金思维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剂量依赖性的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增加突触的数目。突触相关蛋白Shank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Shank1阳性细胞总数、总面积以及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
    0.05、0.01),而金思维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提高Shank1阳性细胞总数、总面积以及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P<
    0.05、0.01)。结论金思维能明显改善APPV717Ⅰ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损伤,增加突触相关蛋白Shank1的表达,进而改善了APPV717Ⅰ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32  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影响
    邓新国 林晓峰 高杨 孙倩娜 钟志强
    2009, 40(3):415-420.
    [摘要](807) [HTML](0) [PDF 522.54 K](1454)
    摘要: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为防治视网膜变性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现代化中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灵芝孢子油治疗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治疗组、灵芝孢子油+DHA治疗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2 d用不同的药物ig给药,第3天采用40 mg/kg MNU单次剂量ip造模,造模后继续ig给药至第10天,造模后1、3、5、7、10 d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取眼球进行眼病理检查。结果不同用药组各时间点的b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0.01);
    灵芝孢子油组的a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但与DHA组和灵芝孢子油+DHA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眼病理结果,不同用药组在各个时间点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均明显减轻(P<
    0.05)。结论灵芝孢子油和DHA可减轻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功能恢复。
    33  黄酮苷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模式的理论研究
    王晶晶 刘巍 徐为人 刘鹏 刘冰妮 汤立达
    2009, 40(3):420-423.
    [摘要](488) [HTML](0) [PDF 279.52 K](961)
    摘要:
    目的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从RCSB Protein数据库检索EGFR晶体结构为受体,收集黄酮苷类配体,用Schrodinger 8.0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其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EGFR和黄酮苷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Ⅰ、Ⅱ和Ⅲ3种,3位和2'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5、7、4'位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黄酮苷类化合物存在与EGFR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EGFR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34  滇重楼皂苷成分体内外抗肺癌活性研究
    颜璐璐 张艳军 高文远 满淑丽
    2009, 40(3):424-428.
    [摘要](889) [HTML](0) [PDF 584.85 K](1074)
    摘要:
    目的研究滇重楼皂苷成分滇重楼总皂苷、滇重楼皂苷Ⅰ、薯蓣皂苷元的抗肺癌活性。方法以小鼠肺腺癌细胞株LA795及其宿主近交系T739荷瘤小鼠为研究模型,采用MTT法检测滇重楼总皂苷、滇重楼皂苷Ⅰ和薯蓣皂苷元的细胞毒活性,荷瘤小鼠实验检测抑瘤率、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瘤细胞转移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滇重楼总皂苷、滇重楼皂苷Ⅰ和薯蓣皂苷元对LA795细胞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4.33μg/mL,1.85、149.75μmol/L;
    各受试药物高剂量组对T739荷瘤小鼠抑瘤率分别为41.82%、29.44%、33.94%;
    滇重楼总皂苷给药组可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结论滇重楼总皂苷成分在体外、体内皆有强的抗肺癌作用。
    35  柠檬醛对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作用
    罗闳丹 杨芬 施旻 刘金辉 谢小梅
    2009, 40(3):428-430.
    [摘要](714) [HTML](0) [PDF 413.09 K](1090)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柠檬醛对实验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接种烟曲霉菌组,IPA模型组,IPA+不同剂量(高、中、低3个剂量)柠檬醛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建立IPA模型后,ip给药不同剂量柠檬醛,阳性对照组ig酮康唑,连续7 d,第8天处死各组小鼠,分别取肺、脾、肝、肾组织行烟曲霉菌培养和观察病理损伤;
    同时另取各用药组和IPA模型组15只小鼠做生存实验。结果中、高剂量柠檬醛治疗的IPA小鼠各脏器烟曲霉菌落数均低于IPA模型小鼠,且烟灰色色素明显减少;
    病理结果显示IPA模型小鼠肺组织可见大量菌丝,炎症细胞浸润,病理损伤明显;
    中、高剂量柠檬醛组肺组织未见菌丝。生存试验表明柠檬醛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未用药组。结论柠檬醛可缓解IPA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缓IPA的发展。
    36  木犀草素增强顺铂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作用
    李小林 徐玉英 孙向珏 郑一凡 沈汉明 朱心强
    2009, 40(3):431-433.
    [摘要](1095) [HTML](0) [PDF 375.07 K](1282)
    摘要: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木犀草素与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AO/EB荧光染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木犀草素(40μmol/L)和顺铂(10μg/mL)联用组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率和S期阻滞作用均显著强于木犀草素组或顺铂组,Western blotting发现,木犀草素和顺铂联用组p53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单独木犀草素组或顺铂组。结论木犀草素能显著增强顺铂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木犀草素和顺铂联合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37  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对肝癌772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杨庆伟 刘延庆 刘丽 刘为为 侯莹 戴小军
    2009, 40(3):434-437.
    [摘要](596) [HTML](0) [PDF 279.05 K](1109)
    摘要:
    目的研究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对肝癌7721细胞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南蛇藤总萜提取物作用肝癌7721细胞后,MTT法及细胞黏附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及对黏附能力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变化;
    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量的变化。结果10、20、40、80μg/mL南蛇藤总萜提取物作用肝癌7721细胞后,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62±0.87)%、(13.42±1.07)%、(27.64±2.13)%(、47.16±3.08)%,呈剂量依赖性。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可以抑制肝癌7721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成分Matrigel的侵袭、黏附能力,能明显下调MMP-2和VEGF的表达,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南蛇藤总萜提取物可以抑制肝癌7721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MMP-2的表达有关。
    38  菱角提取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赵文静 牛凤兰
    2009, 40(3):437-440.
    [摘要](514) [HTML](0) [PDF 453.60 K](992)
    摘要:
    目的探讨菱角提取物对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菱角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吖啶橙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比色法测定Caspase-3、9蛋白活性。结果菱角提取物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菱角提取物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显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菱角提取物可明显降低HL-6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Caspase-3、9蛋白活性。结论菱角提取物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3、9蛋白继而诱导HL-60细胞凋亡有关。
    39  藿香正气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李丹 吕妍 唐方
    2009, 40(3):440-442.
    [摘要](702) [HTML](0) [PDF 163.18 K](1076)
    摘要: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提取物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免疫功能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藿香正气提取物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余两组采用番泻叶水煎剂ig给药联合肢体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IBS模型。模型组大鼠给予高压灭菌蒸馏水,藿香正气提取物组ig给予藿香正气提取物,连续6 d。通过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胸腺、脾脏指数I、L-2水平下降,IL-1β、SP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藿香正气提取物可改善模型大鼠的胸腺、脾脏指数,调节IL-1β、IL-2和S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IBS模型大鼠存在免疫器官萎缩,SP、IL-1β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的病理状态,藿香正气提取物可调控模型大鼠紊乱的激素水平,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目的
    40  环草石斛试管苗生长节律及分级标准研究
    孙志蓉 陈明颖 王美云 龙友邻 白音 王明 王文全
    2009, 40(3):443-447.
    [摘要](706) [HTML](0) [PDF 289.17 K](1100)
    摘要:
    目的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环草石斛试管苗进行生长动态及分级标准的研究,为试管苗各生长发育时期合理调控技术措施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多糖及蛋白质的量,确定试管苗出瓶时间及分级标准。结果播种生长12个月的时间内,5~8个月是环草石斛试管苗苗高和茎粗增长最快的时期;
    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物量积累速率最高。环草石斛试管苗根与茎叶之比(R/T)相对较小,比值小于1。生长8个月时的试管苗多糖的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量较高,7~8个月时的试管苗生长代谢旺盛。从干物质积累动态、多糖及蛋白质的量变化、试管苗活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环草石斛生长8~10个月的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试管苗出瓶后分级再利用能够切实保证移栽成活率。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环草石斛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结论环草石斛的种子质量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较大,生长8~10个月的环草石斛试管苗出瓶移栽较为合适,以苗高、茎粗和根数作为分级指标,试管苗可以分为3个等级加以利用。
    41  柴胡药材干根DNA提取及RAPD分析
    南晓洁 郝媛媛 赵艮贵 韩榕 秦雪梅
    2009, 40(3):447-451.
    [摘要](987) [HTML](0) [PDF 616.62 K](1202)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柴胡药材干根DNA提取的方法,为实现以分子标记方法辨别柴胡药材奠定基础。方法比较研究了分别用CTAB法、SDS法和高盐低pH法等3种方法提取柴胡样品基因组DNA。柴胡药材干根经过PVP以及TNE缓冲液进行不同的预处理,以CTAB法抽提DNA。以EcoRⅠ/MseⅠ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RAPD扩增检测提取DNA的质量。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以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数法(UPGMA)建立聚类图。结果常规DNA提取方法提取药材干根DNA溶液经4℃放置后,黏稠并褐变,严重影响酶切和RAPD扩增。样品预处理优化条件是研磨时加入3%PVP,TNE缓冲液于0℃浸提2次,每次30min。以该优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6个柴胡药材干根样品,提取DNA条带清晰,酶切完全,RAPD扩增图谱清晰稳定,共获得有效扩增条带2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占71.43%。聚类分析表明,6个栽培品中,原产地为山西灵丘外地引种(LQWY)和甘肃陇西(LX)、山西灵丘(LQ)和山西方山(FSH)的亲缘关系较近,陕西商洛(SHL)和其他5个栽培品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柴胡药材干根经过预处理后,可采用常规的DNA提取方法抽提DNA,所提DNA适合于酶切、RAPD等分子标记分析。
    42  茅苍术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其挥发油积累的影响
    方芳 戴传超 张波 梁侨丽
    2009, 40(3):452-455.
    [摘要](798) [HTML](0) [PDF 370.59 K](1435)
    摘要:
    目的建立茅苍术悬浮细胞系,研究2种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产挥发油的影响。方法用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进行诱导处理后超声提取茅苍术细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获得的茅苍术悬浮细胞生长较快,于第21天生物量达到最大,为6.95 g/L。未经诱导处理的茅苍术悬浮细胞中仅检出β-桉叶醇,其在培养21 d的细胞中的量达到最大,为17.469μg/g。添加2种内生真菌(分别属于小克银汉霉属和孔球孢霉属,编号为AL4和AL12)的粗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生物量及挥发油积累均有影响,其中AL4粗诱导子综合效果更好。添加AL4粗诱导子到14 d的茅苍术悬浮细胞培养基中,诱导子质量浓度为每升培养基含糖20 mg,诱导处理7 d后收集细胞,发现其干质量比同期对照提高3.31%,且检出细胞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干质量分别达到14.715、28.395、38.794、8.310μg/g。其中β-桉叶醇的量是对照的2.22倍。结论添加内生真菌诱导子对茅苍术悬浮细胞的生长及挥发油积累均有促进作用。
    43  冬季基质育苗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研究
    武延安 蔺海明 刘效瑞 曹占凤 尚虎山 方子森
    2009, 40(3):456-462.
    [摘要](845) [HTML](0) [PDF 752.42 K](1105)
    摘要:
    目的研究温室内冬季基质育苗对抑制当归早期抽薹的效应。方法设播期、基质和种子3个因子,正交设计,3次重复。结果在15个处理中有7个处理抽薹率低于1%,其中最低抽薹率为0.14%;
    另有7个处理抽薹率1%~5%;
    另有1个处理抽薹率为19.93%。在总计45个小区中,40%的小区完全未发生早抽薹,另有46.7%的小区抽薹率低于5%。冬季育当归苗8月初茎节开始伸长,比传统苗推迟约70 d;
    冬季育当归苗9月中旬为抽薹高峰期,比传统苗推迟约100 d。在15个处理的早抽薹植株中,有6个处理100%只抽生花茎不能成花,另有8个处理50%以上不能成花,另1处理38.9%不能成花。抽样测定不能成花当归的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5.93%。3个因子均极显著影响当归早薹率,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播期、种子、基质。结论冬季基质育苗不仅可明显降低当归早抽薹率,而且可能规避抽薹,大幅度推迟抽薹期。
    44  獐牙菜的组织培养
    龙华 胡雪峰 黄衡宇
    2009, 40(3):462-466.
    [摘要](857) [HTML](0) [PDF 457.80 K](1017)
    摘要:
    目的针对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方法将种子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待其长成小苗后分别取其不带芽茎段、叶和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改变培养方式。结果在所有的实验方案中,不带芽茎段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蔗糖3.0%,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IBA 0.1 mg/L+蔗糖3.0%,而根的诱导则是在1/2MS+NAA 0.5 mg/L+1.5%蔗糖的培养基上进行。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可进行獐牙菜的快速繁殖,为确保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45  遮荫对南五味子光合特性的影响
    钟泰林 李根有 石柏林
    2009, 40(3):466-469.
    [摘要](481) [HTML](0) [PDF 281.93 K](1049)
    摘要: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栽培中的耐荫能力。方法对南五味子进行不同遮荫处理,利用7230G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的叶绿素量;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其气体交换数据;
    利用PAM-2100脉冲调制荧光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叶绿素总量、光饱和点(LSP)、净光合速率(Pn)迅速上升而后又降低,在70%遮荫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为(2.013±0.263)mg/dm2,(749±10.84)μmol/(m2.s),(7.26±0.15)μmol/(m2.s);
    光补偿点(LC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70%遮荫处理时最小,为(4.92±0.20)μmol/(m2.s)。开放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总体变化不显著,光电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叶绿素荧光的光化学猝灭(qP)和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qN)则是先上升后降低,与Pn变化一致,均在70%遮荫处理时达峰值,分别为0.761±0.027、(3.583±0.674)μmol/(m2.s)、0.990±0.011、0.892±0.030。结论适度遮荫有利于南五味子生长,这主要是适度遮荫条件下更有利于各种酶活性的激发。
    46  处理方法对虎杖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和虎杖苷量的影响
    李世学 刘建利 张楠 崔哲
    2009, 40(3):469-471.
    [摘要](815) [HTML](0) [PDF 253.15 K](1014)
    摘要:
    目的比较烘干、晾干和甲醇新鲜提取对虎杖不同部位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量的影响。方法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定量测定采用HPLC法,岛津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pack C18柱为色谱柱,甲醇-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柱温30℃,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04 nm。结果通过晾干和烘干处理后,虎杖根皮、叶、根髓部中的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量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结果对于综合开发利用虎杖资源具有参考价值。
    47  HPLC-ELSD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Ⅰ、Ⅱ、Ⅲ、Ⅳ
    覃红萍 鲁静 林瑞超
    2009, 40(3):471-473.
    [摘要](655) [HTML](0) [PDF 270.25 K](1028)
    摘要:
    目的研究以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的黄芪、红芪及梭果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Ⅰ、Ⅱ、Ⅲ、Ⅳ(黄芪甲苷)的量。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氮气流速3.0 L/min。结果黄芪皂苷Ⅰ、Ⅱ、Ⅲ、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2%、99.5%、101.4%、99.7%,RSD分别为1.8%、2.1%、1.8%、1.9%。结论本法简单易行,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可作为黄芪药材中皂苷类成分定量的方法,也可作为区别黄芪与红芪、梭果黄芪的依据。
    48  HPLC-ELSD法测定不同蜜源蜂王浆中10-HDA
    张德东 赵余庆
    2009, 40(3):473-475.
    [摘要](515) [HTML](0) [PDF 188.33 K](935)
    摘要:
    目的通过HPLC-ELSD法测定8种蜂王浆中10-HDA的量,建立不同来源蜂王浆功效成分的检测和品质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Nucleodur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流量1.0 mL/min;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40℃,气压3.5kPa。结果10-HDA在0.004~0.018 m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1.2%,n=6),检测样品中6种蜂王浆的10-HDA的量大于1.4%,符合国家标准(GB9697-88)。结论HPLC-ELSD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蜂王浆的质量控制方法
    49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
    陈磊 陆茵 郑仕中
    2009, 40(3):476-479.
    [摘要](1283) [HTML](0) [PDF 477.58 K](1357)
    摘要:
    利用Pubmed收集了丹参相关的文献600余篇,整理了近年来与丹参药理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出丹参的药理活性成分,揭示单味中药丹参中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效应,并试图找出丹参中发挥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结构母核,提出以结构母核为基础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的研究思路。
    50  自组装纳米粒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柳琳 蔡鑫君 柴国宝 夏爱晓 赵宁 李范珠
    2009, 40(3):479-483.
    [摘要](1150) [HTML](0) [PDF 313.42 K](1305)
    摘要:
    自组装纳米粒具有粒径小、长循环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为有效克服生理屏障和为药物靶向传递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综述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51  重楼属药用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生源途径的研究进展
    黄贤校 高文远 满淑丽 赵志勇
    2009, 40(3):483-489.
    [摘要](764) [HTML](0) [PDF 1.17 M](1502)
    摘要:
    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皂苷类成分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对重楼属植物皂苷类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比较了各种重楼所含甾体皂苷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同时对各类型皂苷的生源途径进行了探讨。由于南重楼与药用重楼化学成分极为相似,有望作为药用重楼的替代植物;
    薯蓣皂苷元可能是生物体内合成其他甾体皂苷的关键物质。
    52  转基因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董燕 张雅明 周联 王培训
    2009, 40(3):489-492.
    [摘要](818) [HTML](0) [PDF 323.55 K](1309)
    摘要:
    药用植物是我国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提高植株抗病性,优化中药植物种质资源,培育药效成分量高的新型转基因药材,或以基因工程细胞生产药用价值高、来源有限的中药活性成分,对中药现代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转基因植物的历史发展与植物转基因技术现状,论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传统中药材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3  香加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利萍 刘建利
    2009, 40(3):493-496.
    [摘要](839) [HTML](0) [PDF 565.76 K](1556)
    摘要:
    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中医将其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关节炎。其化学成分主要为C21甾类、强心苷类、醛类,以及萜类。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强心、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同时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
    54  乌拉尔甘草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王连喜 李剑萍 李琪 张晓煜
    2009, 40(3):496-499.
    [摘要](807) [HTML](0) [PDF 323.22 K](1148)
    摘要:
    阐述了乌拉尔甘草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概述了国内外有关甘草品质、栽培及生态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为甘草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有关改进与深入研究的建议,认为有关指标、生长模型及适宜性评价等方面是今后甘草研究的重点。
    55  毒隐翅虫素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
    刘志萍 王进军
    2009, 40(3):500-附1.
    [摘要](1116) [HTML](0) [PDF 428.86 K](1546)
    摘要:
    毒隐翅虫素(pederin)是毒隐翅虫属昆虫在体内生物合成的一种动物毒素,用以抵御天敌。Pederin接触到人或动物的皮肤时可引起线性皮炎,pederin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阻碍蛋白质与DNA的生物合成,在癌症治疗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pederin可能是通过两条途径合成,现就此两条合成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但其中的部分基因簇及基因迄今仍不为所知。
    56  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2009, 40(3):507-508.
    [摘要](401) [HTML](0) [PDF 785.77 K](902)
    摘要:
    中国植物学会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定于2009年7月24日一2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