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制药工业对膜科学技术的重大需求与关键问题
    郭立玮
    2009, 40(12):1849-1855.
    [摘要](891) [HTML](0) [PDF 717.36 K](1082)
    摘要:
    论述了中药制药工业在获取中药整体药效物质、改造传统工艺、降低能耗、保障产品安全、污水处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对膜科学技术的重大需求。分析了制约中药膜分离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高分子科学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以及环境友好战略的实施使膜技术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而为中药生产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一体化工程技术的解决提供了保证。同时膜分离技术在与中药体系特性接近的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浓缩和纯化上所得到的广泛应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膜技术如果用于中药生产,应当同样会获得较高的效益。
    2  竹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张锐 徐彭 吴燕红
    2009, 40(12):1856-1858.
    [摘要](708) [HTML](0) [PDF 316.86 K](1087)
    摘要:
    目的研究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p-羟基苯)-(2,3)环氧-1-丙酸(Ⅰ)、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Ⅱ)、(+)-鹅掌揪树脂醇B(Ⅲ)、原儿茶醛(Ⅳ)、原儿茶酸(Ⅴ)、荭草苷(Ⅵ)、牡荆苷(Ⅶ)、异荭草苷(Ⅷ)、异牡荆苷(Ⅸ)。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环氧香豆酸(epoxy coumaric acid)。
    3  猪毛菜中一新黄酮苷
    相宇 姚源璋 周秋香 李萍 李友宾
    2009, 40(12):1858-1860.
    [摘要](573) [HTML](0) [PDF 294.05 K](1104)
    摘要:
    目的研究猪毛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猪毛菜中分离得到小麦黄素-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Ⅰ)、天师酸(Ⅱ)、正三十一烷醇(Ⅲ)。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猪毛菜苷(collinoside),化合物Ⅱ为首次从猪毛菜中分得。
    4  三叉苦中一个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高幼衡 朱盛华 魏志雄 许睿
    2009, 40(12):1860-1862.
    [摘要](801) [HTML](0) [PDF 292.30 K](935)
    摘要:
    目的研究三叉苦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叉苦中分离出2个化合物,分别是赤式-3-(1′,2′,3′-三羟基)异戊基-7-羟基香豆素(Ⅰ)和β-胡萝卜苷(Ⅱ)。结论化合物Ⅰ是新化合物,命名为三叉苦甲素(evodosin A);化合物Ⅱ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  Fusarium sacchari转化三七茎叶皂苷中新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张德东 曹家庆 赵余庆
    2009, 40(12):1863-1865.
    [摘要](770) [HTML](0) [PDF 262.08 K](1044)
    摘要:
    目的利用甘蔗镰孢Fusarium sacchari对三七茎叶皂苷进行生物转化,以发现新的稀有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转化产物通过硅胶、凝胶及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化合物结构经波谱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个单体化合物,命名为三七皂苷-LZ(notoginsenoside-LZ),鉴定其化学结构为20(S)-3β-hydroxy-12β,23-epoxy-dammar-24-ene-20-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结论三七皂苷-LZ(notoginsenoside-LZ)为一新化合物。
    6  黄芪多糖MAPS-5的化学结构及其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林梦感 杨义芳 许海燕
    2009, 40(12):1865-1868.
    [摘要](780) [HTML](0) [PDF 567.09 K](975)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MAPS-5的化学结构及其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方法联用微波辅助提取和膜过滤富集黄芪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弱阴离子交换树脂及Sephacryl S-400H-R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黄芪均一多糖MAPS-5。采用酸水解、GC、IR、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NMR、刚果红反应、原子力显微镜、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对刀豆蛋白(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MAPS-5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MAPS-5是由α-D-(1-4)Glcp连接构成主链,且平均约每15个糖残基中有2个糖残基的C-6位被末端葡萄糖取代,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2×10~4;构象研究表明MAPS-5的糖链在水溶液中不具备三股螺旋结构。MAPS-5体外可促进由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1、0.001),但对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MAPS-5是黄芪中首次分离到的均一葡聚糖,具有促进由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7  栗色鼠尾草中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成分
    胡辛欣 杨雁芳 张英涛
    2009, 40(12):1869-1872.
    [摘要](504) [HTML](0) [PDF 619.63 K](953)
    摘要:
    目的探讨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源PTP1B的体外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对HPLC分离的栗色鼠尾草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析并进行结构确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从栗色鼠尾草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获得了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已知化合物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A,其IC50分别为34.01μmol/L和44.16μmol/L。分子模拟对接分析揭示了两个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及作为氢键受体的邻醌结构均有利于与PTP1B的活性位点口袋产生亲和作用。结论丹参酮类化合物对PTP1B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可能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资源。
    8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管惠娟 张雪 屠凤娟 姚新生
    2009, 40(12):1873-1876.
    [摘要](777) [HTML](0) [PDF 444.21 K](1134)
    摘要: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水提物醋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对羟基桂皮酸(Ⅰ)、对羟基苯丙酸(Ⅱ)、松柏醇(Ⅲ)、香草醇(Ⅳ)、穆坪马兜铃酰胺(Ⅴ)、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Ⅵ)、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Ⅶ)、4′,5-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Ⅷ)、丁香脂素(Ⅸ)、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X)和柚皮素(Ⅺ)。结论化合物Ⅰ、Ⅳ~Ⅶ和Ⅹ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9  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王宗权 贾继明
    2009, 40(12):1876-1879.
    [摘要](628) [HTML](0) [PDF 436.78 K](1051)
    摘要:
    目的研究西洋参总皂苷的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6-O-α-L-rhamnosyl-(1→2)-β-D-(6′-acetyl)-glucopyranosyl-dammarane-(E)-20(22),24-diene-3β,6α,12β-triol(Ⅰ)、20(S)-人参皂苷-Rs3(Ⅱ)、人参皂苷-Rg4(Ⅲ)、人参皂苷-Rg6(Ⅳ)、6-O-α-L-rhamnosyl-(1→2)-β-D-glucopyranosyl-dammarane-(E)-20(22)-ene-3β,6α,12β,25-tetraol(Ⅴ)、20(S)-人参皂苷-Rg2(Ⅵ)、20(R)-人参皂苷-Rg2(Ⅶ)、20(S)-人参皂苷-Rg3(Ⅷ)、20(R)-人参皂苷-Rg3(ⅨX)、3-O-β-D-glucopyrannosyl-(1→2)-β-D-glucopyrannosyl-dammar-(E)-20(22)-ene-3β,12β,25-triol(X)。结论化合物Ⅰ~Ⅲ、Ⅴ和Ⅹ为首次从西洋参水解产物中分得。
    10  海藻海蒿子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郭立民 邵长伦 刘新 方玉春 魏玉西 孙玲玲 顾谦群 朱伟明 管华诗 王长云
    2009, 40(12):1879-1882.
    [摘要](958) [HTML](0) [PDF 458.58 K](1186)
    摘要:
    目的研究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蒿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urantiamide(Ⅰ)、benzoylphe-nylalaninol(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Ⅲ)、邻苯二甲酸异丁酯(Ⅳ)、2′,5-二羟基-6,6′,7,8-四甲氧基黄酮(Ⅴ)、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Ⅵ)、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4-hydroxyphthalide(Ⅷ)、2-amino-3-phenylpropyl acetate(Ⅸ)、4(1H)-quinolinone(X)和2-benzothiazolol(Ⅺ)。其中化合物Ⅲ对tsFT210细胞有较强的坏死性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0.50μmol/L;化合物Ⅴ、X对K562细胞,以及化合物Ⅴ、Ⅷ对P388细胞,显示细胞周期(G0/G1期)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海蒿子中分离得到。
    11  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沈晓丹 王冰 刘春宇 张健
    2009, 40(12):1883-1885.
    [摘要](493) [HTML](0) [PDF 280.27 K](915)
    摘要:
    目的为阐明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木栓酮(friedelin,Ⅱ)、海棠果醛(canophyllal,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齐墩果酸(oleanic acid,Ⅴ)、蓝萼乙素(glauco-calyxin B,Ⅵ)、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Ⅶ)、蓝萼丙素(glaucocalyxin C,Ⅷ)、木犀草素-7-甲醚(7-methylluteolin,Ⅸ)、芹菜素(apigenin,X)、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Ⅺ)、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Ⅸ、Ⅹ和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2  黄水枝化学成分研究
    张晓丹 刘向前 李丽丽 金钟焕
    2009, 40(12):1886-1888.
    [摘要](887) [HTML](0) [PDF 336.42 K](1101)
    摘要:
    目的研究民间药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素(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Ⅶ)、芦丁(Ⅸ)。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  山木通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邱晓春 靳凤云 黄婕 王祥培
    2009, 40(12):1888-1889.
    [摘要](904) [HTML](0) [PDF 220.65 K](902)
    摘要:
    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 Levl.et Vant.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膀胱炎、尿道炎等症。据文献报道,山木通与柱果铁线莲在南方地区均作威灵仙药材使用。
    14  感冒退热泡腾片的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饶小勇 黄恺 张国松 张尧 罗晓健
    2009, 40(12):1890-1893.
    [摘要](834) [HTML](0) [PDF 335.83 K](936)
    摘要:
    目的研究感冒退热泡腾片干法制粒的工艺条件。方法考察压轮压力、压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得率和颗粒脆碎度的影响。结果压轮压力、压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对颗粒得率和颗粒脆碎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感冒退热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的研究为感冒退热泡腾片研究与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5  微量热法研究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
    孔维军 赵艳玲 山丽梅 肖小河 张萍 刘军
    2009, 40(12):1893-1897.
    [摘要](724) [HTML](0) [PDF 667.91 K](975)
    摘要:
    目的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16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研究乌梅炭炮制工艺
    刘先琼 许腊英
    2009, 40(12):1898-1900.
    [摘要](673) [HTML](0) [PDF 335.83 K](1030)
    摘要:
    目的优选乌梅炭炮制工艺。方法选择温度、翻炒频率、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实验小鼠凝血时间、止血时间、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收得率及直径大小,综合分析优选乌梅炭的炮制工艺。结果乌梅炭优选炮制工艺:235℃,翻炒频率80次/min,炒制7.5 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可操作性强,工艺稳定,凝血作用增强,外观符合"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的炒炭存性要求。
    17  正交试验优选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
    王光发 廖正根 梁新丽 祝婧云 余日跃 尼玛次仁
    2009, 40(12):1901-1904.
    [摘要](793) [HTML](0) [PDF 434.35 K](986)
    摘要:
    目的建立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10、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2次,1 h/次,第1次提取前浸泡2 h。结论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四臣止咳颗粒的提取。
    18  独一味中洋丁香苷和连翘酯苷B对照品的制备
    刘婕 许浚 张铁军
    2009, 40(12):1905-1907.
    [摘要](660) [HTML](0) [PDF 366.14 K](898)
    摘要:
    目的研究从独一味中分离制备连翘酯苷B和洋丁香苷对照品的方法方法结合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制备HPLC法分离制备独一味中连翘酯苷B和洋丁香苷单体。结果分离制备的连翘酯苷B的质量分数达98.93%,洋丁香苷的质量分数达99.91%。结论方法所得洋丁香苷和连翘酯苷B质量分数高,可用于制备中药定性、定量分析使用的对照品。
    19  基于氢核磁共振-主成分分析建立洁尔阴洗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罗乔奇 田祥琴 张琦 唐敏 谭小燕 钟雪梅 黄静
    2009, 40(12):1907-1911.
    [摘要](488) [HTML](0) [PDF 454.81 K](889)
    摘要:
    目的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主成分分析的洁尔阴洗液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将洁尔阴洗液与不同的缺味制剂(缺蛇床子、缺黄柏、缺苦参、缺辅料制剂或缺全药材制剂)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后,以~1H-NMR技术测定样品的全化学成分信息,然后对图谱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所得的数据通过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在得分散点图中实现了对不同种类的制剂的区分。结论氢核磁共振-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全成分分析法,能够更全面地体现药品质量情况,并且操作简便,因此可作为洁尔阴洗液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20  千里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研究
    郁建生 杨冰
    2009, 40(12):1911-1915.
    [摘要](490) [HTML](0) [PDF 585.81 K](912)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千里光总黄酮的工艺。方法以千里光总黄酮质量浓度、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千里光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动态试验考察大孔树脂对千里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最佳树脂,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4倍树脂体积,体积流量3~4 mL/min;上柱总黄酮质量与树脂质量比为1:9.4,上柱液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7.86 mg/mL,体积流量2~3 mL/min;冲洗杂质用水体积2~3 BV,体积流量2~3 mL/min;上柱液pH 4~5;径高比1.5:21.6。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千里光总黄酮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11.25 mg/g,洗脱率91.53%,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6.8mg/g,洗脱率为93.40%,总黄酮回收率、质量分数均在90%以上。结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千里光中的总黄酮进行纯化可行,可以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千里光提供参考。
    21  HPLC法测定克咳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
    董嘉德 戴德雄 朱莹
    2009, 40(12):1915-1917.
    [摘要](385) [HTML](0) [PDF 334.69 K](929)
    摘要:
    目的建立克咳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1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三乙胺(97:3:0.2,磷酸调pH值至2.7);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麻黄碱在0.092~1.472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03%,RSD为0.8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克咳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RP-HPLC法测定肿节风饮片中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
    张小娟 冯育林 刘海燕 王跃生 杨世林 刘红宁
    2009, 40(12):1917-1919.
    [摘要](540) [HTML](0) [PDF 354.12 K](950)
    摘要: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肿节风饮片中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迪马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3:77);检测波长:330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异嗪皮啶在0.015 9~0.796 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为1.52%);迷迭香酸在0.031 0~0.621 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2.13%)。结论该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可同时测定肿节风饮片中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
    23  茶黄素复合物中单体对照品的制备研究
    徐懿 王奕 屠幼英 蒋振华 吴媛媛
    2009, 40(12):1919-1921.
    [摘要](460) [HTML](0) [PDF 397.07 K](975)
    摘要:
    目的研究茶黄素复合物和单体的对照品分离制备。方法AB-8树脂吸附茶黄素,乙醇梯度洗脱得茶黄素复合物,进一步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茶黄素单体。结果AB-8大孔树脂进行吸附,20%、30%、40%、50%、6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洗脱速度为2 BV/h,制得质量分数80%的茶黄素复合物。以制备色谱进一步分离获得质量分数90%以上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以及质量分数大于70%的茶黄素的单体。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和制备色谱结合可以从茶黄素复合物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单体对照品。
    24  玉屏风配伍剂量变化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刘焕蓉 秦雪梅 王利平 王虹
    2009, 40(12):1922-1924.
    [摘要](577) [HTML](0) [PDF 294.38 K](889)
    摘要:
    目的研究玉屏风处方中黄芪、白术、防风配伍剂量变化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对玉屏风配伍剂量变化的4组整方和3组拆方分别先用水回流提取,然后将药渣再用80%乙醇回流提取,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醇提取液中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及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有效成分的量是总多糖>总氨基酸>总黄酮>总皂苷;在整方组中,总皂苷的量是黄芪、白术、防风配伍1:1:1>2:2:1>4:4:1>3:1:1,总多糖、总氨基酸及总有效成分的量是黄芪、白术、防风配伍2:2:1>1:1:1>3:1:1>4:4:1;在拆方组中,总皂苷的量是防风:黄芪>黄芪:白术>防风:白术,总多糖、总黄酮、总氨基酸及总有效成分的量是黄芪:白术>防风:白术>防风:黄芪。结论随着玉屏风药材剂量的变化,水醇提取液总有效成分明显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药材中相应成分量的线性加减。
    25  灵芝双向发酵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
    谢小梅 贺婧 罗闳丹 苏明声 张普照 庄毅
    2009, 40(12):1925-1929.
    [摘要](716) [HTML](0) [PDF 642.22 K](968)
    摘要:
    目的研究灵芝双向发酵对雷公藤的解毒持效作用。方法运用双向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获得灵雷菌质(G30),用常规急性毒性试验、免疫学试验、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试验等进行G30的毒性和药效学研究。结果G30的LD50较雷公藤生药组显著提高,并且能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血清溶血素的分泌;G30降低阿霉素诱导的肾炎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同时改善肾炎大鼠的多项生化指标,且对各脏器的毒性要小于雷公藤生药;G30缓解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度,并改善大鼠的生存状况。结论灵芝与雷公藤构成发酵组合所产灵雷菌质G30毒性降低并仍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对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及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显示双向发酵对雷公藤解毒持效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6  去甲基斑蝥素纳米粒肠道吸收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陈晓艳 刘扬 张玮 贝永燕 许静玉 王文娟 张学农
    2009, 40(12):1930-1935.
    [摘要](685) [HTML](0) [PDF 665.92 K](1023)
    摘要:
    目的考察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NCTD-CS-NP)的体外释放以及其在体、离体肠吸收特征,并建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离子诱导交联法制备NCTD-CS-NP,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以去甲基斑蝥素(NCTD)水溶液为对照,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法与在体回流法研究纳米粒制剂在大鼠小肠区段内的吸收规律;并对体外释放、离体及在体肠吸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NCTD与NCTD-CS-NP在大鼠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两种剂型在十二指肠的Ka分别为15.69、29.16 h-1,纳米粒制剂的吸收显著好于水溶液;同一剂型,不同质量浓度药物的大鼠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之间无显著影响(P>0.05),均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离体小肠外翻吸收的趋势与在体吸收一致,仅Ka稍有降低,二者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999 4)。结论壳聚糖纳米粒有利于药物释放,可有效促进NCTD在肠黏膜的吸收;NCTD在肠道中上部吸收明显,药物质量浓度对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NCTD体外释药、在体、离体肠吸收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
    27  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熊果酸摄取转运机制的研究
    程晓华 熊玉卿
    2009, 40(12):1935-1939.
    [摘要](618) [HTML](0) [PDF 582.90 K](952)
    摘要:
    目的研究熊果酸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熊果酸在有或无P-糖蛋白专属性抑制维拉帕米存在时,评价其双向转运特征,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体系温度以及培养介质pH值对Caco-2细胞摄取熊果酸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熊果酸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现渗透系数(Papp)。结果浓度在10~40μmol/L内,Caco-2细胞对熊果酸摄取量呈线性增加。双向转运研究发现加入P-糖蛋白专属性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其Papp发生显著改变,表观渗透率由3.445下降至1.386。结论熊果酸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转运机制以被动转运为主,P-糖蛋白参与主动转运的过程。
    28  禹白附提取物抗HIV病毒的实验研究
    温瑞兴 马洪涛 王晓艳 王霞 杨怡姝 王小利
    2009, 40(12):1939-1943.
    [摘要](608) [HTML](0) [PDF 727.88 K](940)
    摘要: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抗HIV-1的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抗HIV-1中药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技术对禹白附进行提取分离,再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细胞病变观察法(CPE)法和MTT法]检验提取物的抗HIV-1作用,并结合作用靶点的研究对提取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HIV-1作用,筛选出3个抗HIV-1作用显著的有效部位,其中两个有效部位的作用靶点分别为HIV-1的gP-41跨膜蛋白和Vif表达蛋白。结论禹白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HIV--1作用,为进一步寻找高效低毒的抗HIV-1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29  热毒宁注射液对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萧伟 刘涛 陈仕兰 孙兰 王振中
    2009, 40(12):1943-1945.
    [摘要](754) [HTML](0) [PDF 304.34 K](1006)
    摘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Klein--Defors悬浮方法进行热毒宁注射液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作用后以灭菌生理盐水对混合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接种并检测感染鸡胚情况。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原液,1:5、1:10、1:20稀释液与108.25EID50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液作用10 min,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9.82%、43.76%、0、0;与108.25EID50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液作用30min,病毒抑制率分别为100%、99.94%、32.39%、0。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原液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
    30  前列康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多中心临床研究
    刘树硕 刘飞 王如伟 叶剑峰 吕军 瞿伟 虞旗旗 杜传军 张士更 肖家全 林考兴 胡可
    2009, 40(12):1945-1947.
    [摘要](738) [HTML](0) [PDF 362.37 K](1003)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康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方法,将202例门诊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前列康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服用前列舒乐胶囊。结果给药90天,两组间在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中医症状有效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前列康胶囊明显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医症状、最大尿流率和I-PS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
    31  新工艺金芪降糖片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脾细胞功能的影响
    潘亮 朱江 谢文利 晋玉章 金鑫
    2009, 40(12):1947-1949.
    [摘要](575) [HTML](0) [PDF 358.08 K](917)
    摘要:
    目的研究新工艺金芪降糖片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原工艺金芪降糖片进行比较,验证降低成本后新工艺制备金芪降糖片的疗效。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60只、C57BL/6小鼠36只,采用氢化可的松分别诱导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模型及免疫抑制模型。观察ig给予高、中、低剂量新工艺金芪降糖片(7.2、3.6、1.8生药g/kg,对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脾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产生抗体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新工艺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氢化可的松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不同程度地提高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及脾细胞分泌IL-2和产生抗体能力(P<0.05)。结论新工艺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脾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成本后新工艺制备金芪降糖片与原工艺金芪降糖片在相同剂量下疗效相当。
    32  王不留行提取物抑制血管生成的药效学研究
    冯磊 花慧 邱丽颖 张莲芬 金坚
    2009, 40(12):1949-1952.
    [摘要](608) [HTML](0) [PDF 612.54 K](977)
    摘要:
    目的探讨王不留行提取物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分析王不留行提取物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荷瘤小鼠C51结肠癌细胞中CD31表达的变化。观察王不留行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的影响。结果王不留行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成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荷瘤小鼠C51结肠癌细胞中的CD31表达,显著抑制Lewis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稳定病灶。结论王不留行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其有可能成为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33  玫瑰花和鲍鱼菇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陈容容 王常荣 侯军 刘峰 陈芝慧 张聃 温廷益 刘方
    2009, 40(12):1952-1955.
    [摘要](551) [HTML](0) [PDF 592.74 K](982)
    摘要:
    目的研究玫瑰花和鲍鱼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RT-PCR方法检测玫瑰花和鲍鱼菇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胰腺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胰岛素激活因子(PDX-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种提取物均能够明显提高各基因的表达水平,玫瑰花和鲍鱼菇提取物组的胰腺胰岛素基因表达分别比糖尿病模型组提高22.2%和17.6%,SOD基因表达提高20.1%和9.3%,PDX-1分别提高19.1%和27.4%。结论玫瑰花和鲍鱼菇提取物均能够明显提高各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提高胰腺的抗氧化能力发挥降血糖作用,但降血糖作用机制不同。
    34  蛭蛇通栓浸膏抗脑缺血药效学研究
    岳南 只德广 赵益桂 苏雅
    2009, 40(12):1955-1961.
    [摘要](523) [HTML](0) [PDF 801.01 K](876)
    摘要:
    目的观察蛭蛇通栓浸膏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实验模型,麻醉犬颈内动脉血流量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模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及大鼠高黏滞血症实验模型,观察测定相应的实验指标。结果蛭蛇通栓浸膏明显减少脑梗死组织百分比,明显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行为障碍;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全血黏度及血浆比黏度的升高;明显增加麻醉犬颈内动脉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结论蛭蛇通栓浸膏对脑缺血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35  赤芍总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孙英莲 王英军 许荔新
    2009, 40(12):1961-1962.
    [摘要](629) [HTML](0) [PDF 219.12 K](1001)
    摘要: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入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等症。赤芍总苷为赤芍的主要成分,赤芍总苷具有抗凝、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赤芍总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本实验研究赤芍总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36  氮、磷和钾肥对灯盏花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苏文华 张光飞 王泽明 周鸿
    2009, 40(12):1963-1966.
    [摘要](649) [HTML](0) [PDF 470.38 K](887)
    摘要:
    目的探讨N、P和K肥在植物生物量和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的影响作用,揭示药用植物生物量积累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为建立合理的施用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尿素、磷酸和氯化钾3种N、P和K肥按正交设计组成3因素3水平的9个处理组合。用盆栽法比较灯盏花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的量。结果生物量适宜高N、P和K施肥量组合,有效成分量则偏向低施肥量组合。3肥素中,N作用最强,对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有效成分积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不显著。P对有效成分量的作用高于K,但对生物量的影响低于K。K对有效成分产量的作用最大。结论N、P和K施肥提高灯盏花药材生物产量时将会导致黄酮等次生代谢有效成分量下降,但可提高其产量。
    37  狭叶松果菊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
    谢峻 谈锋 冯巍 陈斌 苏静
    2009, 40(12):1967-1970.
    [摘要](1002) [HTML](0) [PDF 527.92 K](1004)
    摘要:
    目的克隆狭叶松果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 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并考察其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以狭叶松果菊组培苗cDNA为模板,克隆出狭叶松果菊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到的基因(命名为EanaroB)全长为1 424 bp,编码一个4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与植物来源的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同源性都在80%左右。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EU293857。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狭叶松果菊EanaroB基因在狭叶松果菊的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花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和茎中较少。结论采用RACE和PCR的方法从狭叶松果菊中克隆出了咖啡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上的一个基因EanaroB,为进一步研究咖啡酸类衍生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一定依据,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咖啡酸类衍生物,包括苯乙醇苷类物质松果菊苷的代谢工程打下一定基础。
    38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邵清松 郭巧生 张志远
    2009, 40(12):1971-1975.
    [摘要](776) [HTML](0) [PDF 685.63 K](1045)
    摘要:
    目的分析药用菊花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用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采集地的31份种源(菊花29份、野菊1份、菊花脑1份)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22个引物共扩增出182个条带,其中14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1.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48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19 1,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345 1。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相近,将31份种源大致分为野菊和菊花脑、北方药用菊花、南方药用菊花3个类群。结论ISSR分子标记适合于药用菊花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39  黄独脱毒苗快繁技术的研究
    尹明华 洪森荣
    2009, 40(12):1975-1980.
    [摘要](521) [HTML](0) [PDF 648.12 K](889)
    摘要:
    目的以黄独脱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黄独带芽茎段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期对黄独脱毒苗的快繁技术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茎尖培养和快繁研究,采用RT-PCR法对茎尖脱毒植株进行病毒检测。结果黄独脱毒苗带芽茎段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6-BA 1 mg/L+NAA 0.5 mg/L;黄独脱毒苗带芽茎段增殖的最佳蔗糖质量浓度和琼脂质量浓度分别是30和0 g/L;黄独脱毒苗带芽茎段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IBA 0.1 mg/L+NAA 0.5 mg/L+PP3331 mg/L;黄独试管苗移栽的最好基质是珍珠岩:蛭石(2:1);黄独试管苗移栽时最佳的PP333质量浓度是50 mg/L。结论首次成功建立了黄独脱毒苗的快繁技术,为黄独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40  川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王文燕 赵强 张铁军 朱宏吉 黎阳
    2009, 40(12):1980-1983.
    [摘要](469) [HTML](0) [PDF 617.81 K](860)
    摘要:
    目的研究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川芎药材的HPLC的指纹图谱,收集了不同批次的23批样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川芎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41  马鞭草HPLC-PDA指纹图谱研究
    段坤峰 袁志芳 郑旭光 崔洋 张兰桐
    2009, 40(12):1984-1988.
    [摘要](590) [HTML](0) [PDF 640.21 K](936)
    摘要:
    目的研究并建立不同产地马鞭草药材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马鞭草药材质量提供新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5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地马鞭草药材HPLC-PDA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20个共有峰。并对12批不同产地马鞭草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8批马鞭草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4批马鞭草药材相似度在0.8~0.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马鞭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
    42  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严辉 段金廒 钱大玮 宿树兰 宋秉生 何子清
    2009, 40(12):1988-1992.
    [摘要](706) [HTML](0) [PDF 492.54 K](918)
    摘要:
    目的对我国当归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采集2008年我国各主产区传统采收期的25批次当归药材样品,采用HPLC法、UV法测定当归药材中总挥发油、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阿魏酸、总多糖的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归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岷归、云归、川归、窑归的多指标成分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以甘肃产岷归质量为优;主成分分析中藁本内酯的因子载荷量最大,说明其对当归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基于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评价,建立了较为系统、客观的多成分类型多指标现代分析评价体系,为药材地道性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学参考。
    43  不同产地北柴胡中柴胡皂苷的测定
    谭玲玲 蔡霞 胡正海
    2009, 40(12):1993-1995.
    [摘要](547) [HTML](0) [PDF 345.47 K](847)
    摘要: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柴胡中柴胡总皂苷及柴胡皂苷a的量。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产地北柴胡药材中的柴胡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的量差异较大,且两者差异不一致。但其柴胡总皂苷的量各产地药材均在1.3%~3.0%。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药材中柴胡总皂苷的量与柴胡皂苷a的量高低不一致未显示出相关性。为此,在评价药材的质量时,应以柴胡总皂苷量为主,兼顾其柴胡皂苷a的量为宜。
    44  白花丹参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陈力 李秀兰
    2009, 40(12):1995-1997.
    [摘要](557) [HTML](0) [PDF 557.14 K](1034)
    摘要:
    目的对白花丹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拟创造出白花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方法对未成熟种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获得了17株同源四倍体,其中一株为四倍体非整倍体。经种植观察,四倍体白花丹参在株高、冠幅、叶片大小、叶片厚度、叶柄绒毛、花、花药、花粉粒大小等方面都明显大或高于原二倍体白花丹参;每株根条数和根粗与倍性成正相关,根部药材产量四倍体株系间虽有显著差异,但多数株系都高于二倍体对照,其中4~5号四倍体单株根部药材产量是二倍体白花丹参的3.19倍;丹参多酚酸、丹参酮等主要药物成分也都高于二倍体对照。结论四倍体白花丹参新种质在丹参遗传改良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45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现状与思考
    陈丽华 刘丽丽 朱卫丰
    2009, 40(12):1998-2000.
    [摘要](798) [HTML](0) [PDF 392.86 K](955)
    摘要: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46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杨必成 杨义芳
    2009, 40(12):2000-2005.
    [摘要](582) [HTML](0) [PDF 779.80 K](982)
    摘要:
    多组分多靶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天然药物,由于其作用全面而温和,不良反应较小,适合长期服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欢迎。通过查阅国内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天然药物相关文献,综述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天然药物在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和开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47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马莉 鄢丹 曹俊岭 袁鹏飞 肖小河
    2009, 40(12):2005-2008.
    [摘要](688) [HTML](0) [PDF 525.66 K](1026)
    摘要:
    现有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模式是以终产品为研究对象的静态控制模式,缺乏事前监控指标,难以获得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手段和途径,有待进一步完善。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作为快速、定量的热原控制手段,可用于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内毒素的过程分析和动态监控,实现中药注射剂的在线检测,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文献,对热原种类,内毒素检测方法、原理及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现状进行综述。
    48  中药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静 廖茂梁 张铁军
    2009, 40(12):2008-2011.
    [摘要](546) [HTML](0) [PDF 501.79 K](850)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哮喘病防治和新药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中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对近年来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中药治疗哮喘是多靶点、多方位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治疗本病具有潜在优势,为挖掘新药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49  海杧果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王祝年 李海燕 王建荣 王茂媛 邓必玉 晏晓霞
    2009, 40(12):2011-2014.
    [摘要](643) [HTML](0) [PDF 451.92 K](889)
    摘要:
    海杧果Cerbera manghas别名山样子、猴欢喜、黄金茄等,为夹竹桃科海杧果属植物。海杧果属约15种,分布于亚洲和澳大利亚热带地区;我国产1种,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研究报道海杧果中主要含有强心苷、环烯醚萜等萜类、木脂素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对海杧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和毒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50  伏马菌素对中药材的污染及其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
    江曙 杨美华 段金廒 钱大玮
    2009, 40(12):2015-2018.
    [摘要](833) [HTML](0) [PDF 505.42 K](877)
    摘要:
    伏马菌素是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一类水溶性真菌毒素。基于伏马菌素对粮食、饲料以及中药材存在的危害性,介绍了伏马菌素的生物合成、毒性及其测定方法,初步提出了伏马菌素的防治技术体系,从而为建立中药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深入研究防治产毒素微生物对药用植物以及中药材的侵染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51  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万晓青 张伟
    2009, 40(12):2018-2020.
    [摘要](597) [HTML](0) [PDF 379.54 K](900)
    摘要:
    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造血和抗贫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药理作用确切。就当归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