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药制剂及给药系统的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原理
    陈立兵 张继稳 顾景凯 葛卫红
    2008(5):641-644.
    [摘要](716) [HTML](0) [PDF 536.35 K](1141)
    摘要: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2  池杉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子强 谭宁华 张玉梅 段静
    2008(5):645-648.
    [摘要](588) [HTML](0) [PDF 382.74 K](1048)
    摘要:
    目的研究杉科植物池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池杉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四氢-2,4-二(4-羟基苯基)-2H-吡喃-3,5-二醇[tetrahydro-2,4-bis(4-hydroxyphenyl)-2H-pyran-3,5-diol,Ⅰ]、3,5-二(4-羟基苯基)-4-戊烯-1,2-二醇[3,5-bis(4-hydroxyphenyl)-4-pentene-1,2-diol,Ⅱ]、3,5,7,3',5'-五羟基黄烷[3,5,7,3',5'-pentahydroxyflavan,Ⅲ]、4-(2,3-二氢-3-羟甲基-5-(3-羟丙基)-7-甲氧基苯并呋喃-2基)-2-甲氧基苯酚[4-(2,3-dihydro-3-hydroxymethyl-5-(3-hydroxypropyl)-7-methoxybenzofuran-2-yl)-2-methoxyphenol,Ⅳ]、2-(3,4-二甲氧基苯氧基)-四氢-6-羟甲基-2H-吡喃-3,4,5-三醇[2-(3,4-dimethoxyphenoxy)-tetrahydro-6-(hydroxymethyl)-2H-pyran-3,4,5-triol,Ⅴ]、2,5-二氢-3,5-二(4-羟基苯基)-2-呋喃甲醇[2,5-dihydro-3,5-bis(4-hydroxyphenyl)-2-furanmethanol,Ⅵ]。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池杉吡喃醇(ascendenpyranol),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
    张彦龙 付海燕 张莹莹 宋庆宇 徐文华 匡海学
    2008(5):648-651.
    [摘要](765) [HTML](0) [PDF 391.38 K](1540)
    摘要: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技术对香鳞毛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Bel-7402、HCT-8及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共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geniposide,Ⅰ)、3S,5R,6R,7E,9S-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7-烯-3,5,6-9-四羟基-3-O-β-D-葡萄吡喃糖苷(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Ⅱ)、(6S,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吡喃糖苷[(6S,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Ⅲ]、香鳞毛蕨苷a(fragranoside a,Ⅳ)。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Ⅲ在鳞毛蕨属植物中均为首次发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Ⅲ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4  白头翁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晓琦 石宝俊 李药兰 栗原博 叶文才
    2008(5):651-653.
    [摘要](847) [HTML](0) [PDF 310.21 K](1091)
    摘要:
    目的研究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和ODS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各种波谱技术(UV、IR、MS、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头翁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菊苣酸(Ⅰ)、银椴苷(Ⅱ)、芹菜素-7-O-β-D-(3″-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葡萄糖苷(Ⅲ)、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Ⅳ)、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Ⅴ)、myo-肌醇(Ⅵ)、莽草酸(Ⅶ)、1,4-丁二酸(Ⅷ)、5-羟基-4-氧代戊酸(Ⅸ )。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为新的天然产物。
    5  中华卷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冯卫生 陈辉 郑晓珂
    2008(5):654-656.
    [摘要](604) [HTML](0) [PDF 329.36 K](1109)
    摘要:
    目的研究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香荚兰酸(Ⅱ)、(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Ⅲ)、丁香脂素(Ⅳ)、(-)-松脂素(Ⅴ)、松脂酚-4-O-β-D-葡萄糖苷(Ⅵ)、丁香脂素-4,4'-O-二-β-D-葡萄糖苷(Ⅶ)、β-甲基-D-吡喃木糖苷(Ⅷ)、β-甲基-D-吡喃阿拉伯糖苷(Ⅸ)、扁柏双黄酮(Ⅹ)、阿曼托双黄酮(Ⅺ)。结论化合物Ⅱ~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  褐藻羊栖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王威 李红岩 王艳艳 夏雪 岡田嘉仁 奥山徹
    2008(5):657-661.
    [摘要](770) [HTML](0) [PDF 498.27 K](1274)
    摘要:
    目的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正己烷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和2个糖脂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藻甾醇(Ⅰ)、24R,28R-和24S,28S-环氧-24-乙基胆甾醇(Ⅱ)、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Ⅲ)、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Ⅳ)、(24S)-5,28-豆甾二烯-3β,24-二醇(Ⅴ)、(24R)-5,28-豆甾二烯-3β,24-二醇(Ⅵ)、1-O-十四碳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Ⅶ)、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Ⅷ )。结论化合物Ⅳ、Ⅶ和Ⅷ为首次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首次利用正相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马尾藻甾醇的24S(Ⅴ)和24R(Ⅵ)异构体。
    7  野拔子化学成分研究
    来国防 朱向东 罗士德 王易芬
    2008(5):661-664.
    [摘要](759) [HTML](0) [PDF 415.02 K](1292)
    摘要:
    目的研究野拔子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野拔子脂溶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和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其分别为: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Ⅰ)、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Ⅱ)、5,6-二羟基-3',4',7,8-四甲氧基黄酮(Ⅲ)、芹菜素(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1H-吲哚-3-羧酸(Ⅶ)、熊果酸(Ⅷ)、齐墩果酸(Ⅸ)、麦角甾-7-烯-3β-醇(Ⅹ)、β-谷甾醇(Ⅺ)和β-胡萝卜苷(Ⅻ)。结论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花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Ⅱ)
    刘劲松 王刚 金家宏 王飞 刘吉开
    2008(5):664-667.
    [摘要](804) [HTML](0) [PDF 352.36 K](1350)
    摘要:
    目的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Ⅰ)、正二十六碳酸乙酯(Ⅱ)、棕榈酸(Ⅲ)、5,8-过氧化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Ⅳ)、水杨酸(Ⅴ)、尿嘧啶核苷(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Ⅶ)、2-O-甲基-肌醇(Ⅷ)、9(Z),12(Z)-十八二烯酸(Ⅸ)、麦角甾-5,22-二烯-3-醇-7-酮(Ⅹ)、正二十九烷(Ⅺ)。结论除化合物Ⅰ、Ⅲ,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9  干姜油中姜酚类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芮雯 冯毅凡 吴妍 薛元臻
    2008(5):667-668.
    [摘要](748) [HTML](0) [PDF 270.43 K](1222)
    摘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干姜油中姜酚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鉴别。方法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使用APC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鉴定出干姜油中姜酚类化合物8个,分别为: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2-姜二醇、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和10-姜二酮。结论经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借助Q-TOFMS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正负离子信息可以鉴定干姜油中的主要姜酚类成分,为干姜油姜酚类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10  沙拐枣的化学成分研究
    侯峰 郭汉文 靳玲 田金苗 张满来
    2008(5):669-670.
    [摘要](657) [HTML](0) [PDF 264.28 K](1363)
    摘要:
    目的对蓼科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并鉴定。方法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95%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阿魏酸(Ⅰ)、香草醛(Ⅱ)、异香草酸(Ⅲ)、丁香酸(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Ⅶ)、L-卫矛醇(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化合物Ⅱ~Ⅴ、Ⅷ均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11  胡颓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付义成 王晓静 贾献慧 李俊婕
    2008(5):671-672.
    [摘要](793) [HTML](0) [PDF 255.89 K](1103)
    摘要:
    胡颓子叶异名蒲颓叶,为胡颓子属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干燥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胡颓子叶性酸,平,无毒。
    12  金银花与山银花挥发性成分GC-MS的研究
    王振中 毕宇安 尚强 肖伟 段金廒
    2008(5):672-674.
    [摘要](579) [HTML](0) [PDF 321.90 K](1046)
    摘要:
    金银花和山银花均属忍冬科植物,分别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或华南忍冬L.confusa DC.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
    13  GC-MS对罗汉果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及其对提高卷烟吸食品质的作用
    刘绍华 黄泰松 邹克兴 李桂湘 潘艳坤 孟冬玲 蒋宏霖 周俊
    2008(5):674-676.
    [摘要](390) [HTML](0) [PDF 339.97 K](1431)
    摘要: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C.Jeffrey exluet Z.Y.Zhang是广西桂北地区的著名特产,是我国独有的植物、传统的出口产品,在东南亚、欧美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14  光叶绣线菊中的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胡旭佳 何红平 孔令义 郝小江
    2008(5):677-678.
    [摘要](704) [HTML](0) [PDF 266.57 K](1074)
    摘要:
    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f.系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其变异性强,在我国有7个变种,构成一个复合群。作为民间草药,粉花绣线菊主要用于感冒驱风,止血活血,镇痛止咳,明目利尿,月经不调,消肿解毒和去腐生肌等。
    15  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蔡鑫君 程巧鸳 赵宁 李范珠
    2008(5):679-682.
    [摘要](691) [HTML](0) [PDF 426.85 K](938)
    摘要:
    目的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以包封产率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壳聚糖质量浓度0.01 g/mL,川芎嗪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4,进风温度120℃,空气流速500 L/h,所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表面圆整,载药量为(18.60±0.15)%,包封率为(93.01±0.76)%,平均粒径为(10.69±0.64)μm。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15 h内拟合Higuchi方程Q=19.798 t1/2+25.209(r=0.997)。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包封产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16  连续式泡沫浮选分离青黛的研究
    王虎山 张艳艳 蒋巧梅 韩丽 杨明 邹文铨
    2008(5):682-685.
    [摘要](649) [HTML](0) [PDF 415.97 K](990)
    摘要:
    目的研究连续式泡沫浮选分离青黛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青黛中靛蓝质量分数和回收率为指标,对捕收区高度、泡沫层高度、冲洗水速率、给料速率、充气速率进行了单因素考察,研究其对连续式泡沫浮选青黛的影响效果并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捕收区高度为1.5 m,泡沫层高度为30 cm,给料速率为0.1 cm/s,冲洗水速率为0.01cm/s,充气速率为1.5 cm/s,在此条件下青黛浮选回收率可达75%以上,靛蓝质量分数在5.0%以上。结论连续式泡沫浮选分离青黛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试放大提供了一定依据。
    17  丹参酮Ⅱ_A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徐月红 陈可奇 杨蕾
    2008(5):686-688.
    [摘要](796) [HTML](0) [PDF 328.39 K](1007)
    摘要: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自微乳,为其新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形成微乳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相图,并制备丹参酮ⅡA自微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自微乳中的溶解度,考察自微乳的稳定性,并对微乳后的粒径大小、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自微乳中丹参酮ⅡA的溶解度为2.5 mg/g,对离心、高温破坏等稳定性良好,对光稳定性欠佳,微乳后可得到平均粒径在20 nm以下、Zeta电位绝对值在60 mV以上的微乳。结论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可显著增加丹参酮ⅡA在水中的溶解度。
    18  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茵陈中总香豆素的研究
    刘西茜 董慧茹
    2008(5):689-692.
    [摘要](549) [HTML](0) [PDF 375.91 K](1055)
    摘要:
    目的建立茵陈中总香豆素的溶剂浮选分离富集方法方法考察了浮选溶剂、样品溶液浓度、氮气流速、试液pH值、浮选时间和电解质NaCl对浮选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结果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对照。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速,明显优于溶剂萃取法。
    19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西獐牙菜提取工艺
    邹小艳 魏立新 杜玉枝 郭松长 韩青 肖远灿
    2008(5):692-696.
    [摘要](657) [HTML](0) [PDF 525.02 K](1106)
    摘要: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西獐牙菜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溶媒比为自变量,龙胆苦苷收率和浸膏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86%乙醇12.4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63 min。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川西獐牙菜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精度更高。
    20  羟基喜树碱脂肪乳的光照稳定性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肝靶向性
    王春龙 江荣高 刘健华 薛艳
    2008(5):696-699.
    [摘要](451) [HTML](0) [PDF 423.49 K](1149)
    摘要: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脂肪乳的光照稳定性、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对肝脏的靶向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在羟基喜树碱脂肪乳和注射液中的质量浓度以及iv给药后血浆和肝脏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药-时曲线采用3P 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与在注射液中相比羟基喜树碱在脂肪乳中的光照稳定性大为提高,两种剂型的体内药动学参数也多有显著性差异,脂肪乳能将更多的药物蓄积于肝脏。结论脂肪乳作为载体可以提高羟基喜树碱的光照稳定性,并改变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性质,提高对肝脏的靶向性。
    21  HPLC法测定快速溶剂萃取开胸顺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姜宁 刘晓鹏
    2008(5):699-700.
    [摘要](418) [HTML](0) [PDF 256.74 K](1041)
    摘要:
    目的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机快速提取,并采用HPLC法测定开胸顺气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方法ASE300型快速溶剂萃取系统进行快速萃取开胸顺气丸中有效成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9:21:0.25),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4 nm,柱温:23℃,进样量:20μL。结果快速提取的效率较高,提取率比《中国药典》方法高。和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0.97%;厚朴酚的平均回收率为98.23%,RSD为1.2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地控制开胸顺气丸的质量。
    22  均匀设计法优化黄芩水煎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武煊 刘志萍 黎晓敏 丁平 苏亮
    2008(5):701-702.
    [摘要](557) [HTML](0) [PDF 259.80 K](1109)
    摘要: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为中医常用药.黄芩苷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功效。
    23  大蒜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王宗春 刘红 冯晓东
    2008(5):703-704.
    [摘要](521) [HTML](0) [PDF 232.50 K](1068)
    摘要:
    大蒜素注射液对深部霉菌感染,如新形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有效,并适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消化道白色念珠球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伤寒,百日咳,细菌性肠炎,菌痢,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24  HPLC法测定四味益气胶囊中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
    郑新元 赵晨 黎先军 吕曙华
    2008(5):704-706.
    [摘要](564) [HTML](0) [PDF 260.56 K](1031)
    摘要:
    四味益气胶囊是由人参茎叶总皂苷、维生素E、维生素B2和刺五加提取物等加工制成的制剂,具有益气健脾等功效,主要适用于气虚证,症见精神倦怠,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肢冷,健忘等。
    25  壳聚糖用于山茱萸水提液除鞣质工艺的探讨
    安晓娇 康勇 范福洲
    2008(5):706-708.
    [摘要](428) [HTML](0) [PDF 313.88 K](999)
    摘要: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免疫系统、降血糖、抗休克、强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活性.山茱萸中含有苷类、有机酸类、糖类和鞣质类成分,其中苷类为强心作用的主要成分。
    26  瓦楞子纳米颗粒粒度的测定研究
    王磊 张荣新 江亭 陈立宗
    2008(5):708-710.
    [摘要](512) [HTML](0) [PDF 306.26 K](927)
    摘要:
    瓦楞子异名坩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壳、瓦垄蛤皮,为蚶壳动物魁蚶Arca inflata Reeve、泥蚶A.granosa Linnaeus及毛蚶A.subcrenata Lischke的贝壳。具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制痛的功效,主治瘰病、瘿瘿、癫痦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
    27  参茸白凤丸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宋新波 张丽娟 李锦 李佳 舒树苗 余宝林
    2008(5):710-713.
    [摘要](565) [HTML](0) [PDF 391.81 K](1000)
    摘要:
    参茸白凤丸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传统成方制剂,有大蜜丸和水蜜丸两种剂型,是由人参、鹿茸、党参、当归、熟地黄、黄芪、白芍、延胡索、葫芦巴、续断、白术、香附、砂仁、益母草、黄芩、桑寄生、甘草18味中药组成。
    28  甘草次酸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柯文娟 刘新月 陈燕 舒文秀
    2008(5):714-718.
    [摘要](1053) [HTML](0) [PDF 540.37 K](1006)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分析其引起细胞周期的变化及探讨其可能的抗癌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及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测定细胞中cyclin D1和cyclin E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甘草次酸对K562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现为量效和时效依赖性,作用48 h的IC50值为(93.1±3.7)μmol/L。甘草次酸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Hoechst染色可见细胞核内凋亡小体。甘草次酸可以诱导K562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G2/M期细胞比例减小,S期变化不明显,仅在最大浓度组稍有降低。甘草次酸可以同时下调K562细胞内cylin D1和cyclin E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下调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周期阻滞于G0/G1期。该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表达有关,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中药。
    29  大黄素对LoVo细胞水通道蛋白2表达的调节效应
    张文生 李锋 鲍军强 王胜春 尚刚伟 李军昌 王长海
    2008(5):718-723.
    [摘要](535) [HTML](0) [PDF 620.41 K](1073)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体外培养LoVo细胞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方法体外培养LoVo细胞并予不同质量浓度大黄素含药培养液24 h处理及大黄素含药培养液(20 mg/L)不同时间处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LoVo细胞AQP2蛋白表达位置并初步观察AQP2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半定量RT-PCR检测AQP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AQP2表达于LoVo细胞的细胞膜,且与大黄素用药浓度及用药时间存在着相关性。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证实,不同质量浓度大黄素含药培养液均可抑制AQP2蛋白的表达,药物质量浓度愈大,AQP2蛋白的表达愈低,其中大黄素20 mg/L组及40 mg/L组AQP2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大黄素作用3、6 h组,AQP2蛋白表达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作用12、24、48 h组,AQP2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随着大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AQP2 mRNA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在时间-效应方面,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AQP2 mRNA表达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结论大黄素可抑制LoVo细胞AQP2基因转录与翻译,这提示大黄素对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可能与大黄的泻下作用有关。
    30  小檗碱抑制IKKβ Ser 181磷酸化改善高糖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易屏 陆付耳 陈广 徐丽君 王开富
    2008(5):724-729.
    [摘要](578) [HTML](0) [PDF 572.45 K](1340)
    摘要: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高糖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ol/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予以小檗碱进行干预,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KKβ蛋白,IKKβ Ser 181磷酸化,IRS-1蛋白,IRS-1 Ser 307磷酸化,PI-3K p85蛋白,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ol/L胰岛素作用18 h使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抑制60%,IKKβSer 181磷酸化、IRS-1 Ser 307磷酸化的表达增加,IRS-1和PI-3K p85蛋白的表达减少;同时加入小檗碱或阿司匹林则可逆转上述效应。但高糖、小檗碱、阿司匹林对3T3-L1脂肪细胞IKKβ蛋白、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是小檗碱通过抑制IKKβSer181磷酸化,使IRS-1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减少而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增加,调节胰岛素信号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31  芦荟大黄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
    肖丙秀 郭俊明 刘东海 张顺 刘琼
    2008(5):729-732.
    [摘要](954) [HTML](0) [PDF 423.24 K](1164)
    摘要: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方法人胃癌SGC-7901细胞用2.5、5、10、20、40μmol/L芦荟大黄素处理1~5 d。分别用MTT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然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的变化。结果芦荟大黄素以剂量依赖方法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芦荟大黄素引起细胞阻滞在G2/M期;其分子机制为引起cyclin A和CDK2的表达水平下降、cyclin B1和CDK1的表达水平上升。结论芦荟大黄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是阻滞细胞周期,说明芦荟大黄素在胃癌治疗方面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32  葛根素抗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邓新国 胡世兴 郭向明 黎仕强 肖学珊 张清炯
    2008(5):732-736.
    [摘要](498) [HTML](0) [PDF 545.41 K](1101)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rds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开始,ip盐酸葛根素80mg/kg,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0、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另取眼球经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 d,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7、14、21、28、35 d可减轻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的线粒体、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s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3、7、14、21、28、35 d,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在7、14、21、28、35 d,Bcl-2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基质及其内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内外段Bcl-2的表达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33  秋水仙碱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王文苹 冯耀龙 宋浩亮 谢秀琼 杨大坚 陈士林
    2008(5):737-740.
    [摘要](938) [HTML](0) [PDF 455.98 K](1371)
    摘要:
    目的考察秋水仙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和处方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以一定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作为灌流液,恒速(0.25 mL/min)对Wistar大鼠不同肠段进行单向灌流,分段收集灌流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以重量法校正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20μg/mL秋水仙碱灌流液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依次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4、20、40μg/mL)灌流液在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灌流液中含1%乳糖与不含乳糖时秋水仙碱的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秋水仙碱在大鼠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且乳糖能够促进其吸收。
    34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作用的时机选择
    杨潇 林胜璋 荆河 徐贤绸 童洪飞
    2008(5):740-742.
    [摘要](510) [HTML](0) [PDF 307.71 K](964)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作用的最佳时机。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按照给予大黄素的时间不同,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作为对照组,B、C、D 3组分别于术前8 d至手术当天、术前4 d至术后4 d、术后1-8 d以ip给予大黄素50.0 mg/(kg.d)。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组织病理变化,并确定排斥活动指数(RAI)。结果D组术后受者存活时间为(25.3±3.2)d,比其他3组明显延长(P<0.05);D组移植肝的RAI为6.12±0.55,比其他3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于肝移植术后1~8 d给予大黄素对大鼠移植肝的排斥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
    35  芩百浓缩丸体内外抗肺炎支原体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伟明 张俊威 许庆瑞 张树明
    2008(5):742-745.
    [摘要](593) [HTML](0) [PDF 448.34 K](1173)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芩百浓缩丸的体内外抗肺炎支原体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芩百浓缩丸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滴鼻法建立大鼠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以PCR检测造模情况,以细菌培养、器官指数测定、病理学观察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芩百浓缩丸的MIC为100μg/mL,能降低感染动物体温和肺指数,提高胸腺指数,减轻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芩百浓缩丸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肺炎支原体作用。
    36  苦瓜总皂苷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柴瑞华 肖春莹 关健 赵余庆
    2008(5):746-747.
    [摘要](708) [HTML](0) [PDF 360.09 K](1134)
    摘要:
    目的观察苦瓜总皂苷对正常小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ip肾上腺素及家兔耳缘iv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模型,苦瓜总皂苷ig给药,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正常小鼠ig苦瓜总皂苷后,其血糖与给药前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用苦瓜总皂苷连续ig给药7 d,大、中剂量组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结论苦瓜总皂苷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的胰岛素无明显影响。
    37  12种翻白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罗玥佶 伍贤进 彭帅 刘选明
    2008(5):748-751.
    [摘要](790) [HTML](0) [PDF 428.47 K](1067)
    摘要:
    目的进行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2份翻白草种质进行ISSR分析。利用POPGENE 1.32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12条引物共得到128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01条呈现多态性,占78.9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1792~0.6325。聚类结果显示翻白草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部分翻白草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翻白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38  北柴胡快速繁殖及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郝建平 徐笑飞 杨东方 侯晶 胡侃 秦雪梅
    2008(5):752-756.
    [摘要](762) [HTML](0) [PDF 556.66 K](2107)
    摘要:
    目的建立北柴胡的选优育优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北柴胡优质种苗和种子。方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别对种植于山西陵川、万荣及甘肃陇西、陕西商洛等8个地区的优质北柴胡进行快速繁殖;对种植于山西万荣的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进行种皮损伤和植物激素处理,比较各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附加6-BA 1.0mg/L和KT 0.2 mg/L的B5培养基适合于各地北柴胡芽的快速增殖与生长;附加NAA 0.1 mg/L、IBA 0.5 mg/L和DSC 1.0 mg/L的1/2MS培养基对北柴胡试管苗的生根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北柴胡试管苗的年繁殖系数超过1×108,移栽成活率达94%~97%。植物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萌发无明显作用,打磨损伤处理种皮可使种子的萌发率提高20%,并且能大幅度缩短种子的萌发时间。结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快速、大量繁殖优质北柴胡的有效手段;一定程度的种皮损伤可以促进北柴胡种子的萌发。
    39  绞股蓝叶片分化与植株再生
    赵瑞强 凌征柱 罗育 李雄英 蒋军富 吴耀生
    2008(5):757-759.
    [摘要](648) [HTML](0) [PDF 343.62 K](1038)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绞股蓝受体系统,为绞股蓝基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五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叶片作为外植体,采用不同配比激素的MS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获得丛生芽,进而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采用MS+6-BA 1.0 mg/L培养基时,绞股蓝叶片分化频率最高(40%),MS+6-BA1.0 mg/L适合绞股蓝丛生芽继代增殖,1/2 MS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健全再生植株。结论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绞股蓝基因转化建立了稳定的直接分化再生系统。
    40  广西莪术试管内诱导根状茎形成的研究
    王爱勤 欧阳胜祥 邓耀辉 牙家璇 黄荣韶 何龙飞
    2008(5):760-762.
    [摘要](1147) [HTML](0) [PDF 349.45 K](1031)
    摘要:
    目的提纯复壮广西莪术种质资源,提高良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方便组培苗生产的贮藏和管理。方法调节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和蔗糖的量,使组培苗在试管内直接诱导广西莪术小根状茎的形成。结果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和蔗糖的量是试管内直接诱导广西莪术小根状茎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以1/2 MS和6%蔗糖结根状茎率最高,根状茎最粗,组培苗壮且根系发育良好,直接移栽的成活率最高。结论能够在试管内诱导广西莪术形成根状茎。
    41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杨世海 刘家源 于博 刘晓峰
    2008(5):763-766.
    [摘要](721) [HTML](0) [PDF 443.73 K](1035)
    摘要:
    目的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42  何首乌和夜交藤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与评价
    苏建 袁志芳 吴一兵 张兰桐 王春英
    2008(5):766-769.
    [摘要](1365) [HTML](0) [PDF 396.40 K](1264)
    摘要:
    目的建立何首乌、夜交藤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依据指纹图谱对两种药材进行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何首乌和夜交藤分别用甲醇和醋酸乙酯超声处理,提取液用HPLC进行测定。HPLC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65和290 nm,体积流量1mL/min,柱温30℃。结果建立了何首乌、夜交藤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药材存在较大差异,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何首乌、夜交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和质量评价,为全面有效控制何首乌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43  野生与人工栽培岩黄连药材的比较
    黄玮 陆兔林 王巧晗 毛春芹
    2008(5):770-772.
    [摘要](684) [HTML](0) [PDF 308.94 K](993)
    摘要:
    目的研究野生与人工栽培岩黄连中总生物碱及脱氢卡维丁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药材中总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黄连药材中脱氢卡维丁的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人工栽培的岩黄连药材中总生物碱的量达到3.20%以上,脱氢卡维丁的量在0.80%以上。野生的岩黄连药材中总生物碱的量在0.75%左右,脱氢卡维丁的量均在0.20%左右。结论野生岩黄连药材中总生物碱及脱氢卡维丁的量比人工栽培的要低。
    44  不同产地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量的分析研究
    袁海建 贾晓斌 陈彦 刘中秋 邵振中
    2008(5):772-774.
    [摘要](786) [HTML](0) [PDF 358.55 K](1264)
    摘要:
    目的测定龙葵中澳洲茄碱的量以评价不同产地龙葵药材质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6个不同地区龙葵茎叶中澳洲茄碱的平均量在0.5445~1.5049 mg/g;果实中澳洲茄碱的平均量在0.8555~3.4408 mg/g。连云港灌南地区龙葵茎叶和果实中澳洲茄碱的量最高,分别为1.5049、3.4408 mg/g;南京栖霞地区茎叶中量最低,为0.5445 mg/g,南京江宁地区果实中量最低,为0.8555 mg/g。结论同一时期、不同产地龙葵药材茎叶和果实中澳洲茄碱量差异较大。
    45  HPLC法同时测定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
    刘中博 王铁杰 卢忠强 陈晓辉 毕开顺
    2008(5):774-776.
    [摘要](958) [HTML](0) [PDF 338.21 K](1416)
    摘要:
    穿龙薯蓣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的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穿龙薯蓣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46  HPLC法测定青梅茎皮中岩白菜素
    陈光英 蔡宝华 吴晓鹏 莫峥嵘 韩长日
    2008(5):776-777.
    [摘要](514) [HTML](0) [PDF 227.31 K](1100)
    摘要:
    青梅属(Vatica L.)是龙脑香科植物中最大的亚属,该属植物在世界上有65种,我国有2种,其中海南有1种即青梅V.mangachampoi Blanco。
    47  表达序列标签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吴春颖 宋经元 陈士林
    2008(5):778-782.
    [摘要](647) [HTML](0) [PDF 597.33 K](1077)
    摘要:
    功能基因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近几年来药用植物功能基因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序列表达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s)技术是认识生物体基因与基因组快速高效的研究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建立分子标记、构建生物体遗传图谱和制作基因芯片等各个方面。首先对ESTs技术的原理、优势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对ESTs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讨论了ESTs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
    48  大麻中非成瘾性成分大麻二酚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
    成亮 孔德云
    2008(5):783-787.
    [摘要](1304) [HTML](0) [PDF 460.37 K](5029)
    摘要:
    大麻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药理研究表明,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素类化合物(cannabinoids),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70种,其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是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虽然THC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神经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呕吐,但THC具有致幻作用,这也成为许多国家禁种大麻的唯一原因。与THC不同的是,CBD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大麻二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此,就CBD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49  三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王楠 万建波 李铭源 王一涛
    2008(5):787-790.
    [摘要](995) [HTML](0) [PDF 543.07 K](1411)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证候、病机等属于中医理论的"血瘀证"。而三七自古便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要药。综述近年来三七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50  獐牙菜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马丽娜 田成旺 张铁军 张丽娟 徐晓宏
    2008(5):790-795.
    [摘要](859) [HTML](0) [PDF 616.25 K](1043)
    摘要:
    獐牙菜属是龙胆科的大属,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我国有79种,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岳地区。该属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酮类、三萜类、黄酮类等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为具有环戊二烯并吡喃环基本骨架的单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多样,是獐牙菜属的特征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阐述环烯醚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对獐牙菜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及分类,并分析其化学分类学意义,最后对该属该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
    51  宁夏枸杞的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郑国琦 胡正海
    2008(5):796-800.
    [摘要](898) [HTML](0) [PDF 615.65 K](1944)
    摘要:
    宁夏枸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国内外对宁夏枸杞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现就其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解剖、核型分析、组织培养、抗性生理、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枸杞多糖、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维生素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52  白术的研究进展
    段启 许冬谨 刘传祥 李成龙
    2008(5):800-802.
    [摘要](1046) [HTML](0) [PDF 434.59 K](3004)
    摘要:
    白术为我国常用中药之一,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性温,味甘、苦[1],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泄泻、汗出、胎动不安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