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支持向量机与中药研究
    龙伟 刘培勋 曾平 徐阳
    2008(10):1441-1445.
    [摘要](571) [HTML](0) [PDF 531.18 K](1432)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支持向量机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包含了最大间隔超平面、Mercer核、凸二次规划、稀疏解和松弛变量等多项技术,它的出现弥补了以往技术的不足并表现出很强的发展与应用潜力。中药现代化研究完全可以借助支持向量机的研究成果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尽管如此,支持向量机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仍然不多见,一方面可能与支持向量机理论正处在发展上升的阶段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该项技术在中药研究的这片处女地上埋藏着巨大应用潜力,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总结近年来支持向量机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的基础上,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可能的应用方向,并以此激励更多的研究力量参与其中.
    2  亚贡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邱鹰昆 田芳 窦德强 康廷国 董锋
    2008(10):1446-1448.
    [摘要](808) [HTML](0) [PDF 327.93 K](1201)
    摘要:
    目的研究新引种的抗糖尿病植物亚贡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亚贡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8-二羟基-(5H,8H)-β-紫罗兰醇(Ⅰ)、对映-贝壳杉烷-3β,16β,17-三醇(Ⅱ)、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19-酸(Ⅲ)、3,4-二羟基苯甲醛(Ⅳ)、正二十五醇(Ⅴ)和正二十八醇(Ⅵ)。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的β-紫罗兰醇型新化合物,命名为亚贡醇(sonchifolol)。
    3  猫爪草中黄酮类与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熊英 邓可众 郭远强 高文远
    2008(10):1449-1452.
    [摘要](760) [HTML](0) [PDF 392.18 K](1361)
    摘要: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贝壳杉黄酮-4′-甲醚(Ⅰ)、榧双黄酮(Ⅱ)、罗汉松双黄酮A(Ⅲ)、白果素(Ⅳ)、异银杏素(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猫爪草苷[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正丁基酯](Ⅶ)、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甲酯(Ⅷ)、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Ⅷ是新的天然产物,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4  少药八角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唐文照 苏东敏 庾石山 刘静 屈晶 刘云宝
    2008(10):1452-1455.
    [摘要](1193) [HTML](0) [PDF 411.26 K](1479)
    摘要:
    目的分离并鉴定少药八角Illicium oligandrum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少药八角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Ⅲ)、异=鼠李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Ⅵ)、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Ⅶ)、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槲皮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Ⅸ)、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Ⅹ)、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Ⅺ)。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Ⅴ、Ⅶ、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5  剑叶龙血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李成 宋启示
    2008(10):1456-1458.
    [摘要](734) [HTML](0) [PDF 370.67 K](1127)
    摘要: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实验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槲皮素(Ⅱ)、25(R)-螺甾烷-5烯-3-β-醇(Ⅲ)、纤细皂苷(Ⅳ)、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Ⅴ)、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Ⅶ)、25(R)-螺甾烷-14α-羟基-4-烯-3-酮(Ⅷ)、7β-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β-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胡萝卜苷(ⅩⅡ)、β-甲基葡萄糖苷(ⅩⅢ)。结论剑叶龙血树叶的主要成分为螺甾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Ⅲ、Ⅴ、Ⅵ、Ⅷ、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6  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紫杉烷类成分的研究
    刘洋 王继文 雷茂林 赵余庆
    2008(10):1456-1471.
    [摘要](598) [HTML](0) [PDF 362.79 K](1233)
    摘要:
    目的研究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紫杉烷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液-固萃取以及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的干燥树皮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紫杉醇(taxol,Ⅰ)、三尖杉宁碱(cephaolman-nine,Ⅱ)、7-表-紫杉醇(7-epi-taxol,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Ⅳ)、7-木糖基-紫杉醇(7-xylose-taxol,Ⅴ)、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结论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朝鲜产东北红豆杉树皮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7  三春水柏枝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李帅 陈若芸 于德泉
    2008(10):1459-1461.
    [摘要](576) [HTML](0) [PDF 317.77 K](1435)
    摘要:
    目的研究三春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鼠李秦素(Ⅰ)、7-甲氧基-山柰酚(Ⅱ)、鼠李素(Ⅲ)、槲皮素(Ⅳ)、3,4,3′-三甲氧基-鞣花酸(Ⅴ)、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Ⅵ)、3′-甲氧基-鞣花酸-4-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4-葡萄糖苷(Ⅷ)、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8  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化学成分研究
    朱建华 李卫民 于荣敏
    2008(10):1461-1463.
    [摘要](705) [HTML](0) [PDF 333.49 K](1138)
    摘要:
    目的研究转基因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冠瘿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西洋参冠瘿组织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0(R)-拟人参皂苷-RT5(Ⅰ)、人参皂苷Rh2(Ⅱ)、胡萝卜苷(Ⅲ)、棕榈酸甲酯(Ⅳ)、亚麻油酸甲酯(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Ⅵ)、9,12-十八碳二烯酸(Ⅶ)、棕榈酸(Ⅷ)和β-谷甾醇(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中分离得到。
    9  水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
    肖昌钱 翁林佳 张相宜 赵霞 周长新
    2008(10):1463-1465.
    [摘要](756) [HTML](0) [PDF 320.94 K](1149)
    摘要:
    目的研究水菖蒲Acorus calamu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技术解析结构。结果从水菖蒲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水菖蒲酮(ep ishyobunone,Ⅰ)、β-细辛醚(β-asarone,Ⅱ)、棕榈酸(palmiticacid,Ⅲ)、异水菖蒲酮(isoshyobunone,Ⅳ)、异水菖蒲二醇(isocalammendiol,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5-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3′,4′-tetram ethoxyflavone,Ⅶ)、5,4′-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Ⅷ)、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Ⅸ)。结论化合物Ⅶ和Ⅷ为首次从菖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0  潺槁木姜子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汪云松 黄荣 李良 张洪彬 杨靖华
    2008(10):1466-1468.
    [摘要](646) [HTML](0) [PDF 295.91 K](1094)
    摘要:
    目的对潺槁木姜子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潺槁木姜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Ⅰ)、山柰酚-3-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3-α-L-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Ⅴ)、芦丁(Ⅵ)、(+)-没食子儿茶素(Ⅶ)、丁香酸(Ⅷ)、2,4-二甲氧基苯酚(Ⅸ)。结论从云南思茅所产潺槁木姜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Ⅲ、Ⅶ、Ⅷ、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1  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刘向前 李尚玟 李钟泌 张晓丹 崔贤植 陆昌洙
    2008(10):1472-1473.
    [摘要](521) [HTML](0) [PDF 243.79 K](1272)
    摘要: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 Briquet的干燥地上部分,为临床常用中药。性微温,味辛。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等功能,常用于感冒、头痛、风疹、麻疹及疮疡初起.
    12  附子与不同药味药材配伍后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皮子凤 越皓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2008(10):1474-1477.
    [摘要](762) [HTML](0) [PDF 396.31 K](1377)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药味药材与附子的配伍机制,揭示酸、甘、辛、苦味中药对附子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五味子、黄芪、独活、黄连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行考察。结果附子与五味子合用,双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量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配伍双酯型生物碱的量下降,附子与黄连配伍脂型生物碱和生物碱的总量均降低,但双酯型生物碱变化无规律。结论附子与五味子合用毒性增加,附子与黄芪、独活毒性降低。
    13  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的表征和体外释放研究
    张玮 刘扬 张学农 陈浩
    2008(10):1477-1482.
    [摘要](800) [HTML](0) [PDF 531.31 K](1162)
    摘要:
    目的研制粒径小于200 nm的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对其结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回收率、表面氨基以及体外释放特征。同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制备的去甲基斑蝥素-壳聚糖纳米粒粒径小(131±11)nm、大小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PDI 0.183),外观呈球形,药物包封率45.12%,载药量7.3%,回收率99.62%,且70 min后体外释药完全。IR、XRD与DSC分析表明,壳聚糖已发生交联并形成了新的物相。结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有望成为制备载药纳米粒的优良材料。
    14  羟基积雪草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洪忠 万敬员 张力 罗福玲 章卓 周岐新
    2008(10):1483-1486.
    [摘要](756) [HTML](0) [PDF 361.73 K](1012)
    摘要:
    目的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羟基积雪草苷(3、10、30 mg/kg)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一氧化氮(NO)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并取部分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羟基积雪草苷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NO的量,抑制肝组织中iNOS、COX-2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显示羟基积雪草苷组病变程度远较模型组为轻。结论羟基积雪草苷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15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甘草酸二铵缓释片的处方
    马伟 尹莉芳 周建平 赵存婕
    2008(10):1486-1490.
    [摘要](851) [HTML](0) [PDF 526.94 K](1110)
    摘要:
    目的考察甘草酸二铵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 Ck4m)、山菕酸甘油酯为骨架材料,制备甘草酸二铵缓释片;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借助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绘制响应面曲线图,筛选适合的处方;并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按预测处方制备的缓释片,在2、4、8、12 h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均值分别为32.55%、49.94%、73.88%、97.89%。对其体外释药曲线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二者的协同作用。结论验证试验证实了预测处方与实际处方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可以应用于甘草酸二铵缓释片处方的筛选。
    16  无机陶瓷微滤膜纯化虫草粗多糖的研究
    韩永萍 林强
    2008(10):1490-1493.
    [摘要](805) [HTML](0) [PDF 401.07 K](1098)
    摘要: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微滤膜纯化虫草粗多糖溶液,确定操作工艺条件和有效清洗方法。方法主要考察膜通量和膜通量恢复率。结果在60℃,pH 7~8、0.3~0.4 MPa压差操作条件下微滤虫草粗多糖溶液,多糖收率较传统醇提工艺高出30%,同时可除去大部分不溶固体物和蛋白质胶体等大分子有机物杂质。采用80℃热水与1%NaOH溶液交替清洗并伴有间歇、短时反冲洗,可使膜的清水通量恢复率达到90%以上。结论无机陶瓷微滤膜纯化虫草粗多糖溶液工艺简单、可行。
    17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杠柳毒苷的血药浓度
    阚红玉 谢跃生 王跃飞 戚爱棣 潘桂湘 刘虹
    2008(10):1493-1496.
    [摘要](811) [HTML](0) [PDF 401.53 K](1119)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杠柳毒苷的HPLC测定方法,对其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地高辛,用甲醇沉淀蛋白-C18固相萃取处理,氮气吹干后流动相复溶进样。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s SB-C18柱(150 mm×4.6 mm,5μm)和保护柱Agilent Zorbax C18柱(12.5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结果此法空白血浆中无内源性物质干扰样品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02~2.0 mg/L(r=0.999 8),最低定量限为0.02 mg/L,平均提取回收率大于81.8%,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64%,准确度试验的结果在101.3%~111.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并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杠柳毒苷的药时曲线研究。
    18  微波提取黄芪中多糖的工艺研究
    许海燕 杨义芳 黄春跃
    2008(10):1496-1499.
    [摘要](545) [HTML](0) [PDF 349.40 K](1085)
    摘要:
    目的优选提取黄芪中多糖的最佳方法和工艺参数。方法比较微波、超声、碱水、酶法、加热回流提取黄芪,对其中最佳的微波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以最佳工艺条件为基础进行放大实验。结果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提取,控温70℃,提取3次,每次10 min。该工艺条件同样适用于放大实验,与小试试验的条件一致。结论优选的黄芪多糖微波提取法工艺稳定可行。
    19  蜂胶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王小平 林励 潘建国 卢占列
    2008(10):1499-1501.
    [摘要](627) [HTML](0) [PDF 302.77 K](1271)
    摘要: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蜂胶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迪马公司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4%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25℃。结果10批蜂胶样品得到的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较,4、7、12、13号峰分别为芦丁、槲皮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所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芦丁、槲皮素、白杨素、高良姜素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结论所建立的蜂胶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够用于控制蜂胶的质量和真伪的鉴别,为更好的控制蜂胶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20  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
    王雷 王学艳 周雪琴 张志慧 杨新建
    2008(10):1502-1504.
    [摘要](830) [HTML](0) [PDF 309.18 K](987)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体外透皮性能,设计了黄芩苷透皮给药剂型。方法设计与制备黄芩苷凝胶剂型并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采用HPLC法考察体外渗透情况。结果0.75%相对分子质量3.0×105的壳聚糖使黄芩苷凝胶的体外渗透性能最佳。结论在相同的黄芩苷质量浓度条件下,黄芩苷凝胶剂具有较好的体外透皮性能。
    21  麸炒白术炮制工艺优选
    段启 马兴田 李彩萍 陈华师
    2008(10):1504-1506.
    [摘要](801) [HTML](0) [PDF 263.48 K](1632)
    摘要:
    目的确定麸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术饮片外观性状和白术内酯Ⅰ、Ⅱ、Ⅲ总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术炒制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麸炒最佳工艺为:辅料用量10%,投料温度300℃,加热时间2.5 min。结论该工艺为进一步制定白术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22  “人参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在人参之乡吉林抚松县举行
    2008(10):1506-1506.
    [摘要](493) [HTML](0) [PDF 92.23 K](1067)
    摘要:
    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人参资源整合开发工作推进组、白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吉林抚松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博览会暨第22届抚松长白山人参节“人参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于2008年9月5日在吉林省抚松县举行。吉林抚松县为我国人参之乡,抚松人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23  苦参碱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钟梁 刘北忠 郝坡 刘畅 王东生 王春光
    2008(10):1507-1510.
    [摘要](1014) [HTML](0) [PDF 432.02 K](1288)
    摘要:
    目的观察苦参碱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终质量浓度为0.1、0.2、0.4、0.6 mg/mL的苦参碱作用肺腺癌A549细胞48 h后,通过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终质量浓度为0.2 mg/mL的苦参碱作用A549细胞48、72、96 h后,经透射电镜和DNA Ladder实验了解到细胞凋亡的发生,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RT-PCR检测hTERT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种质量浓度的苦参碱作用A549细胞48 h后,均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0.2 mg/mL的苦参碱作用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经透射电镜形态学检测和DNA Ladder实验,均显示A549细胞发生了凋亡改变;0.2 mg/mL的苦参碱作用A549细胞48 h后,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hTERT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苦参碱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破坏端粒稳定性有关。
    24  小檗碱与梓醇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蛋白及C-Cb1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立 杨明炜 汪忠煜 刘艳娟 陆付耳 黄光英
    2008(10):1510-1514.
    [摘要](719) [HTML](0) [PDF 501.33 K](1367)
    摘要:
    目的观察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这一过程中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和C-Cb1相关蛋白(C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联合高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IR),分别给予小檗碱、梓醇、小檗碱+梓醇、盐酸罗格列酮进行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ut4和CA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能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但对Glut4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梓醇、小檗碱+梓醇均能显著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并使细胞中Glut4蛋白的表达增强,且小檗碱+梓醇组的效应优于梓醇组及小檗碱组;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与梓醇及其配伍对CAP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小檗碱、梓醇及其配伍能改善IR 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活性,其作用机制与罗格列酮不同。
    25  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及蛋白激酶C的影响
    欧明娥 唐利文 邓常清
    2008(10):1514-1520.
    [摘要](545) [HTML](0) [PDF 623.72 K](1581)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苷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功能改变及蛋白激酶C(PKC)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10 U/mL)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同时加入药物,24 h后测定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细胞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TM)mRNA表达及PKCα蛋白表达。结果凝血酶作用内皮细胞后,tPA释放增加(P<0.01),TF、TFPI mRNA表达增强(P<0.05),而PAI-1释放及TM mRNA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PKCα表达增强(P<0.05)。补阳还五汤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tPA释放增加(P<0.01),生物碱对tPA释放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苷(1.25 mg/mL)可使凝血酶诱导的tPA分泌增加(P<0.05);原方、生物碱(2 mg/mL)和苷(5 mg/mL)均可抑制内皮细胞分泌PAI-1(P<0.01)。原方、生物碱(1,2 mg/mL)和苷均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TF mRNA表达增强;生物碱(0.5和1 mg/mL)可抑制TFPI mRNA表达(P<0.05);各药对TM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原方、生物碱和苷均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内皮细胞PKCα表达的增强(P<0.01)。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刺激内皮细胞后,PKCα被激活(P<0.01);PKC抑制剂H7作用于PMA刺激的内皮细胞后,PKCα表达增强不明显,PAR-1受体抑制剂CATG作用于凝血酶刺激的ECV304细胞后,PKCα表达显著抑制(P<0.05)。结论凝血酶可诱导内皮细胞抗血栓性发生变化。补阳还五汤原方、生物碱和苷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抗凝、纤溶功能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纤溶作用趋于正常,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KCα的激活而介导的。生物碱和苷类有效组分可能为该方抗血栓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26  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光化学疗法诱导HL-60、K562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
    陈楠楠 向阳 张励 张德杰 黄世林
    2008(10):1521-1524.
    [摘要](546) [HTML](0) [PDF 413.01 K](1168)
    摘要: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PUVA)光化学疗法(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凋亡及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L-60、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凋亡率、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细胞Fas、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为检测指标,观察PSO加波长为360 nm的UVA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部分作用途径,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诱导HL-60、K562细胞发生凋亡,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电镜下观察经PUVA处理后的HL-60、K562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上调HL-60、K562细胞Fas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结论PUVA可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K562发生凋亡,作用强于PSO及UVA照射。PUVA诱导HL-60、K562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上调细胞Fas基因表达水平,下调FasL基因表达水平。
    27  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工抗原的制备
    侯世斌 李江伟 苏幼红 吕芳 张富春
    2008(10):1525-1527.
    [摘要](714) [HTML](0) [PDF 399.86 K](1058)
    摘要: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的偶联方法,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工抗原。方法通过偶联物透析液的颜色变化、紫外图谱、红外扫描图谱及动物免疫试验来鉴定制备的人工抗原。结果HSYA-BSA人工抗原在紫外扫描中表现出HSYA和BSA的特征吸收峰;在红外扫描中HSYA-BSA具有HSYA特征官能团的吸收峰和氨基酸的特征吸收峰;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产生抗HSYA的特异性抗体,血清效价可达1:3 200;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BSA和HSYA的结合率是1:50。结论通过直接偶联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免疫原性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工抗原。
    28  铁离子增强青蒿琥酯抗癌作用及改变癌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苗立云 张祖贻
    2008(10):1528-1532.
    [摘要](817) [HTML](0) [PDF 510.36 K](1579)
    摘要: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肺腺癌细胞的作用与全铁转运蛋白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诱导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利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青蒿琥酯对培养的肺腺癌细胞在应用或不用全铁转运蛋白预处理的情况下48 h后的抑制率和IC50;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肺腺癌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48 h单纯青蒿琥酯组对肺腺癌的IC50为53.21μg/mL,用全铁转运蛋白处理后的IC50为12.41μg/mL;单纯青蒿琥酯组,48 h后细胞体积缩小,新月体形成,DNA电泳呈梯形,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亚G1峰;用全铁转运蛋白处理后,24 h细胞体积增大肿胀,染色质分散、边集,DNA电泳仅在1 000 bp和2 000 bp见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无亚G1峰,与对照类似。结论全铁转运蛋白可增强青蒿琥酯的抗肺腺癌细胞的作用,加快癌细胞的死亡速度,两者联合可诱导癌细胞以胀亡的方式死亡。
    29  水杨梅和水团花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白雪 林晨 李药兰 岑颖洲 沈伟哉
    2008(10):1532-1535.
    [摘要](710) [HTML](0) [PDF 430.82 K](1171)
    摘要:
    目的比较水杨梅和水团花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探寻该两种水团花属植物的有效抑菌成分。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量水杨梅和水团花的乙醇粗提物、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余水部位以及水杨梅甾体混合物、水团花单体化合物对6种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杨梅各萃取部位及水团花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或猪霍乱沙门氏菌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从水团花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的化合物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显示出了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水杨梅和水团花均含有抑制细菌的有效成分,为水团花属抑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30  葛根素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周期和相关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娟 胡永华
    2008(10):1535-1537.
    [摘要](579) [HTML](0) [PDF 335.38 K](1228)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素诱导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葛根素对H446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H446细胞周期分布和周期蛋白cyclinD1、CDK4和P27表达水平。结果MTT法表明葛根素对H446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量效关系良好,并检测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DK4表达减弱,P27表达增强。结论葛根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体外抗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和P27表达的调控。
    31  淫羊藿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犬血气的影响
    王景祥 于静 吕文伟 祁功才 陈霞
    2008(10):1537-1540.
    [摘要](512) [HTML](0) [PDF 399.27 K](1119)
    摘要:
    目的观察淫羊藿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犬血气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阳性对照药地奥心血康胶囊组及淫羊藿提取物(生药52.0、104.0 m g/kg)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十二指肠1次性给药。观察240 min内对冠脉流量(CBF)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氧分压,心肌耗氧量,心肌氧摄取率的影响。结果淫羊藿提取物增加CBF、静脉血氧饱和度、静脉氧分压,降低心肌氧摄取率。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32  紫苏提取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结肠环行肌条运动的影响
    刘蓉 唐方
    2008(10):1540-1542.
    [摘要](480) [HTML](0) [PDF 360.92 K](1163)
    摘要:
    目的观察紫苏提取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结肠环行肌条收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制备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取大鼠结肠环行肌条,置于恒温灌流肌槽内,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紫苏梗水提液和紫苏叶油在结肠环行肌条收缩活动中的效应。结果紫苏梗水提液和紫苏叶油均能升高模型大鼠结肠环行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其中紫苏叶油的作用具有量效趋势。结论紫苏兴奋模型大鼠结肠环行肌条的作用,紫苏梗水提液与紫苏叶油作用靶点不尽相同。紫苏梗水提液的兴奋作用与调整或参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和胞外C a2+内流介导相关,紫苏叶油的作用主要在于参与胞外Ca2+内流介导。
    33  连归清心片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赵云 赵专友 胥达 易丹 武磊 杨志华 钱令嘉
    2008(10):1542-1546.
    [摘要](524) [HTML](0) [PDF 482.63 K](1071)
    摘要:
    目的研究连归清心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量犬心外膜心电图ST段、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心肌酶活性;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及胶原(CG)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体内血栓形成仪刺激大鼠动脉,测定血栓形成时间;以高分子右旋糖酐诱导高黏滞血症,测量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连归清心片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犬心电图ST段的异常改变,显著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和缺血心肌的梗死范围,抑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的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延迟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结论连归清心片对缺血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4  树舌多糖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孙红 杨明 于德伟 崔志勇 田杰
    2008(10):1546-1547.
    [摘要](624) [HTML](0) [PDF 258.04 K](1161)
    摘要:
    目的研究树舌多糖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应激模型,评价胃黏膜损伤指数的变化,测定胃黏膜和血清中环磷酸腺苷(cAMP)、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树舌多糖(250、500、1 000 mg/kg)可明显增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中cAMP、GSH水平,降低MDA量,并使SOD活力增强,且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树舌多糖能明显抑制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AMP和GSH水平,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35  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的影响
    周洁 郭兰萍 黄璐琦 张永清 韩小丽
    2008(10):1548-1552.
    [摘要](1156) [HTML](0) [PDF 437.87 K](1179)
    摘要:
    目的探讨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揭示低钾环境与苍术道地性形成的关系。方法通过苍术植株不同程度低钾胁迫受控实验,分析测定其生物量及植株全钾、可溶性蛋白、总挥发油量的变化,并采用GC-MS分离鉴定挥发油中各组分,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除根长外,低钾胁迫组的株高、根茎粗、叶片数、分枝数、须根数、地上鲜质量与干质量、地下鲜质量与干质量等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植株全钾与可溶性蛋白质的量随培养液供钾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低钾胁迫组挥发油组分显示出质量分数较大的组分数目显著增多、各组分的量趋于均衡、茅术醇与β-桉油醇2个主要成分的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低钾胁迫导致的苍术挥发油组分变化与道地药材苍术的挥发油特征相符,低钾胁迫应是苍术药材道地性形成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
    36  栽培黄连群体遗传关系的SRAP分析
    陈大霞 李隆云 瞿显友 彭锐 钟国跃
    2008(10):1552-1556.
    [摘要](823) [HTML](0) [PDF 488.79 K](1011)
    摘要:
    目的揭示栽培黄连Coptis chinensis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以24个不同来源地的栽培黄连群体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遗传系统树。结果36对引物共得到27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20条呈现多态性,占43.48%,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种质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77 0~0.951 9。聚类结果显示栽培黄连群体遗传关系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结论栽培黄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显示遗传背景较为单一。
    37  黄独带芽茎段增殖和生根的初步研究
    洪森荣 尹明华 赵美娜
    2008(10):1556-1560.
    [摘要](589) [HTML](0) [PDF 487.49 K](1069)
    摘要:
    目的对黄独带芽茎段的增殖和生根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结果6-BA或KT与NAA组合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蔗糖质量浓度过高将导致黄独带芽茎段愈伤化不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液体培养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增殖;在一定范围内NAA质量浓度的增加有利于黄独带芽茎段生根,但质量浓度太高将会抑制生根。结论黄独带芽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NAA 1 mg/L或MS+6-BA 2 mg/L+NAA 0.5 mg/L;黄独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蔗糖量为30 g/L,最佳培养方式为液体培养,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2 mg/L。
    38  小叶黑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鄂湖 蔡光明 朱海升 黄鹤慧 周伟 熊晗辉
    2008(10):1560-1562.
    [摘要](897) [HTML](0) [PDF 341.09 K](1111)
    摘要:
    目的建立小叶黑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Kromasil 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建立了小叶黑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2%~1.49%,相对峰面积的RSD为6.12%~58.75%,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小叶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39  龙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江蔚新 钦浩 何文顺
    2008(10):1563-1565.
    [摘要](1190) [HTML](0) [PDF 313.57 K](1095)
    摘要: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龙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整体控制和评价龙胆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10个不同产地的龙胆药材,制定指纹图谱。色谱条件:ODS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建立了龙胆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HPLC指纹图谱稳定性、重现性好,简便可行,适用于龙胆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质量控制。
    40  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金线莲糖类和无机元素的影响
    唐明娟 孟志霞 郭顺星
    2008(10):1565-1568.
    [摘要](1391) [HTML](0) [PDF 416.90 K](1159)
    摘要:
    目的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金线莲促生菌根真菌AR-18对台湾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苗中糖类成分和无机元素量的影响。方法台湾金线莲和福建金线莲无菌苗经盆栽接种AR-18,以不接菌为对照,分别移栽于草炭土或蛭石基质中。采用比色法和等离子光谱法分别对栽培1年后的两种金线莲苗的糖类成分和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接菌栽培的金线莲苗内果糖、蔗糖、多糖和可溶性总糖的量均高于不接菌栽培的金线莲苗。在所检测的11种无机元素中,菌根真菌对两种金线莲中无机元素吸收的影响随金线莲种类和栽培基质不同而变化。结论菌根真菌AR-18不但促进了金线莲的生长,而且提高了其中糖类成分的量,并影响其对无机元素的吸收。
    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杭白菊中32种残留农药
    盛静 管健 屠婕红 陈伟光 吴永江
    2008(10):1568-1572.
    [摘要](560) [HTML](0) [PDF 454.69 K](1160)
    摘要: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杭白菊中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32种农药残留。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处理杭白菊样品,GC-MS选择离子模式(SIM)对农药特征离子扫描检测。结果32种农药方法回收率在68.41%~99.05%,RSD在1.35%~10.33%。结论本法用凝胶渗透色谱纯化和GC-MS选择离子模式(SIM)解决了富含油脂类成分的杭白菊中农药残留检测的难题,实现了多种残留农药同时快速分析。对于富含油脂类成分的其他中药的农残检测具有借鉴作用。
    42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中蒜氨酸
    杨毅 谢慧明 吴方睿 吴泽宇
    2008(10):1572-1574.
    [摘要](542) [HTML](0) [PDF 322.33 K](1276)
    摘要:
    目的建立了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中蒜氨酸的方法。方法衍生化试剂为邻苯二甲醛(OPA),采用Waters Symetry C18色谱柱(150 mm×3.9 mm),以0.05 mol/L pH 7.0的磷酸缓冲液-乙腈(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337 nm。结果蒜氨酸在0.01~0.20 m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测限为0.01 mg/mL,平均回收率为93.9%,RSD为2.1%(n=5)。结论本方法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大蒜中蒜氨酸的定量测定。
    43  山茱萸不同生长期鞣质的动态积累研究
    李君 陈随清
    2008(10):1574-1575.
    [摘要](568) [HTML](0) [PDF 251.61 K](1042)
    摘要:
    目的研究山茱萸不同生长期鞣质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干酪素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山茱萸中鞣质的量。结果山茱萸中鞣质的量呈规律性变化,以青果时量较高。结论为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及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44  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常春藤皂苷元、齐墩果酸、槲皮素、木犀草苷和绿原酸
    张雪 何丙辉 杨宪 李隆云
    2008(10):1576-1577.
    [摘要](848) [HTML](0) [PDF 256.11 K](1309)
    摘要: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重庆武陵山区金银花药材5种成分的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和350 nm,进行梯度洗脱。结果上述5种成分分离效果较好。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成分的量。
    45  中药指纹图谱数字化问题探讨
    易延逵 杨永华
    2008(10):1578-1580.
    [摘要](751) [HTML](0) [PDF 335.67 K](1113)
    摘要:
    目前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较多,且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就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的数字化问题研究,对目前指纹图谱研究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的数字化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46  植物活性成分对表观遗传调节的研究概况
    吕芳 苏幼红 张富春 李江伟
    2008(10):1580-1583.
    [摘要](816) [HTML](0) [PDF 458.93 K](1284)
    摘要: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47  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
    李小娜 郭红霞 时银萍
    2008(10):1583-1586.
    [摘要](1001) [HTML](0) [PDF 460.98 K](1324)
    摘要:
    中药制剂易吸潮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吸湿性原理、薄膜包衣的优点及应用现状,重点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薄膜包衣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中药防潮分析上的应用。近几年,虽然薄膜包衣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随着对新型薄膜包衣材料及在线分析技术的研究,薄膜包衣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并将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较大的潜力。
    48  儿茶素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酶类作用研究进展
    杨军国 李心泓 孙世利 于海宁 张岚翠 沈生荣
    2008(10):1587-1590.
    [摘要](609) [HTML](0) [PDF 434.38 K](1129)
    摘要:
    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受大量酶类控制,以酶类为靶标治疗前列腺癌成为新策略。儿茶素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关键酶类的活性,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关键酶类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脂肪酸合酶、环氧合酶、端粒酶、5α-还原酶的肿瘤生物学意义,以及与儿茶素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49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范桂枝 詹亚光
    2008(10):1591-1594.
    [摘要](755) [HTML](0) [PDF 452.85 K](1619)
    摘要:
    白桦酯醇以及由白桦酯醇转化的次级产物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更重要的是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HIV等活性方面显示出了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作用性更强,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对于新型天然药物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醇的研究已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注视,就近年来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白桦酯醇的生物活性、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方面的研究追踪前人研究报道,为今后白桦酯醇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理论参考。
    50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刘志芳 孔令义
    2008(10):1594-1596.
    [摘要](972) [HTML](0) [PDF 435.51 K](1137)
    摘要: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鱼腥草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生物活性高,疗效确切,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其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之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现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现状、成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鱼腥草注射液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