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浅谈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
    程黎晖
    2007(6):附1-附2.
    [摘要](668) [HTML](0) [PDF 250.96 K](1657)
    摘要: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是常用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为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症状的良药.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
    李霞兰 王少军 杨艳平 欧阳辉 吕爱平
    2007(6):附2-附4.
    [摘要](960) [HTML](0) [PDF 395.61 K](1830)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特效疗法.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A,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RA病情发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近10年来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概况综述如下.
    3  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颖 常琪 刘新民
    2007(6):附4-附6.
    [摘要](817) [HTML](0) [PDF 449.63 K](2862)
    摘要:
    天麻是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定风草、独摇兰.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无不良反应的记载,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4  贵州红豆杉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周洪英 金平 孙超
    2007(6):附6-964.
    [摘要](791) [HTML](0) [PDF 359.25 K](1756)
    摘要:
    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树种[1],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庭园绿化观赏树种[2]
    5  大蒜中含硫氨基酸研究进展
    贾江滨 许重远 罗景慧 谢立
    2007(6):468-470.
    [摘要](715) [HTML](0) [PDF 146.09 K](2258)
    摘要:
    介绍以蒜氨酸(alliin,SACS)为代表的大蒜等百合科植物中含硫氨基酸化学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大蒜有效活性部位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6  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唐文富 陈光远 黄熙
    2007(6):801-803.
    [摘要](836) [HTML](0) [PDF 363.97 K](1541)
    摘要:
    药效物质基础是方剂研究的核心之一。要弄清方剂多成分、多靶点作用,首先要弄清是什么成分、什么途径、什么靶点。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攻下方剂临床疗效确切,但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体内作用靶点不明。从方剂体内成分及疗效出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大承气汤在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方剂药效成分及药动学;再将方剂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作为药物进行方剂来源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联用代谢物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变化出发探索方剂作用多靶点的生化-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作用途径和药效学,以探索大承气汤治疗具有"阳明腑实证"的急性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的确切靶点;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创新性运用代谢物组学的整体分析方法研究"阳明腑实证"的证本质,从而建立方剂代谢物组学新假说。
    7  滇黔野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干鹏 杨丽娟 赵静峰 羊晓东 李良
    2007(6):804-806.
    [摘要](725) [HTML](0) [PDF 331.87 K](1700)
    摘要:
    目的 研究大戟科野桐属植物滇黔野酮Mallotus milliettii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RP-18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对滇黔野桐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3-methylbutyl-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Ⅰ)、nudiflorine(Ⅱ)、bergenin(Ⅲ)、ascleposide E(Ⅳ)、ascleposide D(Ⅴ)、icariside B5(Ⅵ)、corchoionoside C(Ⅶ)、cis-syringin(Ⅷ)、3,4,5-trimethoxy-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Ⅸ)和6-methoxy-7-hydroxy-coumarin(Ⅹ)。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滇黔野桐苷,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8  苦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陈猛 范华英 戴胜军 刘珂
    2007(6):807-810.
    [摘要](954) [HTML](0) [PDF 425.69 K](2153)
    摘要:
    目的 研究苦木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进行色谱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是:5-甲氧基-铁屎米酮(Ⅰ)、11-羟基-铁屎米酮(Ⅱ)、铁屎米酮(Ⅲ)、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Ⅳ)、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Ⅴ)、3-甲基-铁屎米-2,6-二酮(Ⅵ)、1-甲酰-4-甲氧基-β-咔巴啉(Ⅶ)、1-甲氧基-β-咔巴啉(Ⅷ)、1-乙基-4,8-二甲氧基-β-咔巴啉(Ⅸ)、1-甲氧甲酰-4-羟基-β-咔巴啉(Ⅹ)、1-甲基-4-甲氧基-β-咔巴啉(Ⅺ)、1-乙氧甲酰-β-咔巴啉(ⅩⅡ)、1-甲酰-β-咔巴啉(ⅩⅢ)、1-甲氧甲酰-β-咔巴啉(ⅩⅣ)、1-乙基-4-甲氧基-β-咔巴啉(ⅩⅤ)和1,2,3,4-tetrahydro-1,3,4-trioxo-β-carboline(ⅩⅥ)。结论 化合物Ⅺ是首次从自然界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Ⅷ、ⅩⅤ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9  鬼箭羽的化学成分研究
    方振峰 李占林 王宇 李文 华会明
    2007(6):810-812.
    [摘要](843) [HTML](0) [PDF 337.90 K](1941)
    摘要:
    目的 研究鬼箭羽Euonymus a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开放RP-C18柱色谱以及PTLC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1H-NMR、13C-NMR、EI-MS鉴定结构。结果 从鬼箭羽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层中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Ⅰ)、豆甾-4-烯-3-酮(Ⅱ)、6β-羟基-豆甾-4-烯-3-酮(Ⅲ)、β-谷甾醇(Ⅳ)、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Ⅴ)、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Ⅵ)、4-甲基-7-甲氧基异苯并呋喃酮(Ⅶ)、香草醛(Ⅷ)、正二十八烷醇(Ⅸ)。结论 化合物Ⅶ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Ⅷ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10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混合物氢谱测定概念快速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
    王建农 顾士萍 谭仁祥 王剑文
    2007(6):812-814.
    [摘要](897) [HTML](0) [PDF 363.08 K](1934)
    摘要:
    目的 建立从复杂植物样品中快速发现有意义的先导化合物的研究方法。方法 混合组分测定氢谱,用混合物氢谱测定获得的线索指导进一步分离。结果 以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概念的混合物氢谱测定方法为指导,从高原天名精中快速分离得到有价值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避免了天然产物化学经典分离方法的大量、无意义的重复实验,提高了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效率。结论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混合物氢谱测定指导下的分离是一种高效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新方法。
    11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陈黎明 谢平 肖庆青 刘庆华 罗荣 欧阳胜 吴怀玲
    2007(6):815-818.
    [摘要](999) [HTML](0) [PDF 464.53 K](1830)
    摘要:
    目的 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儿茶素[(+)-catechin,ⅩⅢ]、(+)-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 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12  雌黄的荧光性质研究
    王永梅 李金来 武振羽 王彦田 彭成 邹炳锁
    2007(6):818-821.
    [摘要](578) [HTML](0) [PDF 425.69 K](1636)
    摘要:
    砷化物在医药领域特别是治疗癌症方面有着奇特的功能,雄黄(主要成分As4S4)以及砒霜(主要成分As2O3)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1~3]
    13  柳叶金叶子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相中 黄霁秋 庾石山 胡友财 屈晶 刘悦
    2007(6):821-823.
    [摘要](734) [HTML](0) [PDF 336.83 K](1673)
    摘要:
    杜鹃花科金叶子属(Craibiodendron W.W.Smith)植物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我国有5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及西藏
    14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张毅 林佳 徐丽珍 杨世林
    2007(6):823-825.
    [摘要](710) [HTML](0) [PDF 340.92 K](1607)
    摘要:
    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系败酱科甘松属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作为甘松入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15  冬虫夏草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栾兰 王钢力 郁建平 石岩 林瑞超
    2007(6):825-826.
    [摘要](726) [HTML](0) [PDF 285.38 K](2107)
    摘要:
    冬虫夏草菌丝体为从新鲜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蝙蝠蛾拟青霉(Cs-4)菌种经发酵培养所得菌丝体的干燥粉末,为黄棕色,气香,味微苦.
    16  黄蜀葵花的脂溶性成分研究
    陈刚 张慧娟 屠爱萍 董俊兴
    2007(6):827-828.
    [摘要](1217) [HTML](0) [PDF 269.20 K](1712)
    摘要: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民间用于治疗疔疮肿毒、烧伤及水肿.《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能.
    17  巴戟天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白成科 张媛 马瑜娟 王之
    2007(6):828-830.
    [摘要](827) [HTML](0) [PDF 319.89 K](1894)
    摘要: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又名鸡眼藤、三角藤和黑藤钻等,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木质藤本植物,生于山谷、溪边、山地疏林下或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海南等地
    18  Fusarium sacchari转化三七茎叶皂苷的稀有抗肿瘤成分
    韩颖 姜彬慧 胡筱敏 赵余庆
    2007(6):830-832.
    [摘要](1062) [HTML](0) [PDF 341.15 K](1547)
    摘要:
    大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加科植物如人参、三七、西洋参等的摄入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且这些植物的抗癌活性是通过其体内含有的特殊活性成分--达玛烷型三萜皂苷中的稀有次生皂苷成分实现的[1,2],如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C-K和原人参二醇等
    19  三种当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宋萍萍 孙明毅 徐增莱 王年鹤
    2007(6):833-835.
    [摘要](972) [HTML](0) [PDF 340.53 K](2013)
    摘要:
    当归属(Angelica L.)是伞形科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新西兰,全世界约90种(狭义).我国产有45种,其中特产的有32种2变种,是世界当归植物分布的中心[1].
    20  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
    崔升淼 赵春顺 何仲贵
    2007(6):836-839.
    [摘要](614) [HTML](0) [PDF 403.03 K](1825)
    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改变药物浓度、实验温度和使用合适的抑制剂,测定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跨膜转运特性。结果 葛根素在Caco-2细胞的转运呈现较强的方向性,随着葛根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表观渗透率(PDR)降低(2.1~1.4)。随着温度升高PDR增大。当加入代谢抑制剂KCN和2,4-二硝基苯酚时,葛根素的PDR降低(由1.7分别降至1.0和1.2)。当加入100mg/L维拉帕米时,A面到B面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B)从(0.84±0.18)×10-7cm/s增加到(1.01±0.17)×10-7cm/s,而B面到A面的Papp(B→A)从(1.43±0.18)×10-7cm/s降低到(1.11±0.24)×10-7cm/s。结论 葛根素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受到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
    21  圆背角无齿蚌中抗肿瘤活性组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柯乾坤 胡水根 刘娟 陈正伟 卞俊 王朝武 蔡定国
    2007(6):839-841.
    [摘要](633) [HTML](0) [PDF 329.89 K](1505)
    摘要:
    目的 优选圆背角无齿蚌中有效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选用L9(34)正交试验,以水提次数、醇沉体积分数、盐溶的氯化钠质量浓度为因素进行比较,对影响圆背角无齿蚌中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硫酸-苯酚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含糖量和含氮量。以综合加权评分法比较实验结果。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在4℃以下用4倍蒸馏水量,提取1次,醇沉时的乙醇体积分数为70%,盐析的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8%。结论 优选的圆背角无齿蚌中有效组分的提取工艺可行。
    22  HPLC法测定灵丹草软胶囊中臭灵丹酸
    梅之南 杨建科 李效宽 李芸芳
    2007(6):841-843.
    [摘要](742) [HTML](0) [PDF 338.93 K](1686)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灵丹草软胶囊中臭灵丹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0∶40),检测波长:210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25℃。结果 臭灵丹酸线性范围为12.91~129.1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2.0%。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可以作为灵丹草软胶囊的定量测定方法,以控制其质量。
    23  丹参中总酚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杨小宁 唐星 柳玉石
    2007(6):843-846.
    [摘要](1319) [HTML](0) [PDF 432.74 K](2106)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 以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总酚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量。结果 纯化工艺确定为60%、80%乙醇醇沉两次,相应乙醇体积分数洗涤沉淀;醋酸乙酯和10%碳酸钠溶液交替萃取。结论 水提醇沉和醋酸乙酯萃取法适合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24  复方抗病毒喷雾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黄亚东 项琪 赵文 王林川 张卉 姚崇舜
    2007(6):846-848.
    [摘要](898) [HTML](0) [PDF 330.17 K](1649)
    摘要:
    笔者通过体外抗病毒实验筛选出了以贯叶连翘提取物和莪术油为主要成分并辅以其他中药的处方制备成复方抗病毒喷雾剂,用于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为明确本复方喷雾剂的化学物质基础,本实验对其中的莪术油和贯叶连翘提取物的主要药效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25  HPLC法测定三拗汤不同煎液中苦杏仁苷
    杨翀 梁光义 周静宜 徐必学 柴立
    2007(6):848-850.
    [摘要](727) [HTML](0) [PDF 363.39 K](1747)
    摘要:
    三拗汤原名还魂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麻黄、杏仁、甘草3味中药组成,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26  金莲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苏志伟 田鹤 马英丽 苏连杰
    2007(6):850-851.
    [摘要](566) [HTML](0) [PDF 253.76 K](1479)
    摘要: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旱地莲、金芙蓉、旱金莲、金疙瘩等,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四川、云南、内蒙和东北等省区.
    27  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对甘草酸的影响
    周斌 高文远 张铁军
    2007(6):851-853.
    [摘要](735) [HTML](0) [PDF 322.61 K](1599)
    摘要: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
    28  FIA-UV法测定固骨缓释胶囊中总黄酮
    王允 刘毅 付超美 姚干
    2007(6):853-854.
    [摘要](1111) [HTML](0) [PDF 212.07 K](1667)
    摘要:
    固骨缓释胶囊是由淫羊藿和骨碎补经提取纯化有效部位制成的复方口服缓释制剂,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总黄酮为主要活性部位
    29  RP-HPLC法测定桂附地黄丸中芍药苷和丹皮酚
    焦少珍 李宇 韩凤梅 陈勇
    2007(6):855-856.
    [摘要](800) [HTML](0) [PDF 234.06 K](1759)
    摘要:
    桂附地黄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8味中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
    30  RP-HPLC法测定知母黄柏药对中新芒果苷、芒果苷和盐酸小檗碱
    易博 孙赫 原源 孙连娜 陈万生
    2007(6):856-858.
    [摘要](1353) [HTML](0) [PDF 354.75 K](1471)
    摘要:
    知母与黄柏是临床常用药材,等量伍用,相互促进.滋阴、清热退烧、泻火解毒、除湿益彰,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在经典方剂滋肾通关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杜仲丸、太极丸、参归益元汤、虎潜丸、保真汤、神龟滋阴丸、正气汤等中多有体现
    31  RP-HPLC法测定桑叶中N-甲基-1-脱氧野尻霉素
    孙红 车庆明 孟繁敏
    2007(6):858-860.
    [摘要](631) [HTML](0) [PDF 359.87 K](1415)
    摘要: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明目长发"
    32  正交试验优选垂盆草的提取工艺研究
    李群力 蒋晓萌 许玲玲 麻佳蕾
    2007(6):860-861.
    [摘要](558) [HTML](0) [PDF 239.68 K](1565)
    摘要:
    垂盆草系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新鲜或干燥的全草,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排脓生肌之效
    33  HPLC法测定五灵胶囊中腺苷
    吴敏
    2007(6):862-862.
    [摘要](560) [HTML](0) [PDF 131.43 K](1776)
    摘要:
    五灵胶囊由灵芝、五味子组成,具有补肾,益气,安神之功效.其中灵芝为君药,腺苷是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控制本品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该制剂中腺苷的量.
    34  妇炎康分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临润 张国兵 倪晟 蔡捷
    2007(6):863-865.
    [摘要](557) [HTML](0) [PDF 381.75 K](1661)
    摘要:
    妇炎康分散片是由妇炎康片改剂型得到,由赤芍、土茯苓、三棱(醋炙)、川楝子(炒)、莪术(醋炙)、延胡索(醋炙)、芡实(炒)、当归、苦参、香附(醋炙)、黄柏、丹参、山药13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对于慢性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膀胱炎、慢性阑尾炎、尿路感染有较好疗效.
    35  发汗与不发汗续断中水溶性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VI的比较
    王初
    2007(6):865-866.
    [摘要](884) [HTML](0) [PDF 223.79 K](1536)
    摘要: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的干燥根.味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行血脉,续折伤的功用,临床上多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损伤等症.
    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鹳草软膏中原儿茶酸
    刁继红 金英顺 张善玉
    2007(6):867-868.
    [摘要](1388) [HTML](0) [PDF 245.52 K](1576)
    摘要:
    老颧草软膏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老颧草经加工制成的软膏剂,具有除湿解毒、收敛生肌的功效,用于湿毒蕴结所致的湿疹、痈、疔、疖和小面积水、火烫伤.老鹳草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成分、挥发油等,而原儿茶酸为老鹳草中主要的有机酸类成分[1].因此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老颧草软膏中原儿茶酸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中原儿茶酸的测定
    37  WLD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大黄总蒽醌的工艺研究
    李棣华 刘俊红 伍孝先 魏峻峰
    2007(6):868-870.
    [摘要](626) [HTML](0) [PDF 297.80 K](1329)
    摘要: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通瘀等功能.主要产地是甘肃、青海.大黄中化学成分复杂,有蒽苷、茋苷、鞣苷等,其中蒽苷为最主要成分[1].本实验以蒽醌类成分为指标对大黄进行了WLD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的参数进行了研究.
    38  肝力注射液逆转人肝癌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的体外研究
    顾伟 翟笑枫 张亚妮 凌昌全
    2007(6):871-874.
    [摘要](519) [HTML](0) [PDF 454.97 K](1763)
    摘要:
    目的 研究肝力注射液体外逆转人肝癌细胞5-Fu获得性多药耐药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肝力注射液对人肝癌BEL-7402/5-Fu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及对5-Fu获得性多药耐药的逆转指数,倒置显微镜及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阿霉素荧光强度。结果 人肝癌BEL-7402/5-Fu细胞株对临床常用化疗药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交叉抗药性,肝力注射液(以苦参碱计)在0.230、0.115、0.058mg/mL3个质量浓度对人肝癌BEL-7402耐药细胞株72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25±2.38)%、(8.46±1.90)%、(4.23±2.05)%,对5-Fu的逆转指数分别为5.50、3.83、2.25,肝力注射液在0.230mg/mL质量浓度预处理细胞2h能提高细胞内阿霉素的量约38.61%。结论 肝力注射液在体外具有逆转人肝癌细胞5-Fu获得性多药耐药的作用。
    39  染料木素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苏文 刘艳平 李忠魁 张树冰 郑杰 吴丽萍 李宇晟
    2007(6):874-878.
    [摘要](690) [HTML](0) [PDF 547.02 K](1627)
    摘要:
    目的 探讨染料木素(genistein)体外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染料木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染料木素作用24h后BGC-823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 mRNA水平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OX-2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染料木素对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并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染料木素作用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1.04±1.03)、(31.85±2.26)、(20.73±2.11)μg/mL。10~80μg/mL染料木素作用24h后,BGC-823细胞出现核碎裂,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被阻滞于G2/M期,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内COX-2表达在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下调。结论 染料木素对人BGC-823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有关。
    40  川芎嗪对中波紫外线辐射后细胞光产物影响及其光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林向飞 骆丹 徐晶 吉玺 朱洁 徐丽贤
    2007(6):878-882.
    [摘要](694) [HTML](0) [PDF 597.65 K](17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中光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产生和清除情况,观察川芎嗪对UVB辐射后细胞光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0mJ/cm2UVB照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川芎嗪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PDs,以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受试组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UVB辐射后HaCaT细胞中CPDs生成,0.5h达高峰,辐射后4h内清除速率较快,4h后清除速率较慢直至辐射24h。川芎嗪处理UVB辐射的细胞中CPDs少于单纯照射组(P<0.05)。川芎嗪可下调p53(34.9%)和PCNA(30.9%)的mRNA表达,还可下调p53(23.1%)和PCNA(24.9%)的蛋白表达。结论 HaCaT细胞对UVB照射所致光产物CPDs的清除存在快速期及慢速期;川芎嗪可降低光产物CPDs水平。川芎嗪的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修复相关调控分子p53和PCNA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41  丹参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动力学
    毕惠嫦 和凡 温莹莹 陈孝 黄民
    2007(6):882-886.
    [摘要](1007) [HTML](0) [PDF 519.78 K](1994)
    摘要: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以及选择性细胞色素P450(CYP)酶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 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孵育液中丹参酮ⅡA原形药物的浓度。研究丹参酮ⅡA的酶促动力学,推导出药物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并计算体外酶对药物的清除率(CLint)。同时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CYP酶特异性抑制剂对丹参酮ⅡA代谢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Vmax为(1.20±0.18)nmol/(min·mg);Km为(4.35±0.67)nmol/mL;CLint为(0.28±0.06)mL/(min·mg)。噻氯匹啶和酮康唑能够显著抑制丹参酮ⅡA的代谢,奎尼丁对丹参酮ⅡA的代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他CYP酶抑制剂对丹参酮ⅡA的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 CYP2C19和CYP3A1主要参与了丹参酮ⅡA的代谢,CYP2D6也起到了部分代谢作用;这些CYP酶的抑制剂可能使丹参酮ⅡA的代谢受到抑制,造成药物药效或毒性的增加。
    42  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
    李传刚 李墨林 周琴 舒晓宏 刘用楫 韩国柱
    2007(6):886-889.
    [摘要](628) [HTML](0) [PDF 478.65 K](1469)
    摘要: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磷脂膜功能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32P]Pi同位素参入,提取细胞磷脂进行HPTLC分析细胞磷脂(PC及PE)代谢,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膜蛋白水平,分析细胞脂膜流动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β-榄香烯浓度的增加,[32P]Pi参入细胞PC、PE量明显降低,膜蛋白水平及Bcl-2表达明显降低,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1.1%、43.3%、43%、50%,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β-榄香烯明显降低BIU-87细胞膜脂流动性。结论 β-榄香烯可以明显抑制BIU-87细胞磷脂代谢、Bcl-2表达及脂膜流动性,提示磷脂(PC及PE)及Bcl-2与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43  蕨麻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丽 李灵芝 龚海英 王鲁君 佟巍
    2007(6):889-891.
    [摘要](923) [HTML](0) [PDF 299.47 K](1519)
    摘要:
    蕨麻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干燥块根,又名人参果、长寿果,藏医称"卓老沙僧".始载于《西藏常用中药材》,《中药大辞典》、《青海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均有记载.
    44  鼻咽灵颗粒和片剂与5-氟尿嘧啶合用对人鼻咽癌裸鼠CNE-2治疗增效作用的对比研究
    赖晓明 张谨 梁海清 王永泉
    2007(6):891-892.
    [摘要](850) [HTML](0) [PDF 253.32 K](1770)
    摘要:
    鼻咽灵由山豆根、麦冬、半枝莲、玄参、石上柏、党参、白花蛇舌草等10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益气养阴作用.用于胸膈风热、痰火郁结、热毒上攻、耗气伤津之证.其症状常见口干、咽痛、咽喉干燥灼热、声嘶头痛、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
    45  三七皂苷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
    樊继山 李晓辉 李淑慧
    2007(6):893-895.
    [摘要](1060) [HTML](0) [PDF 330.14 K](1757)
    摘要:
    通常认为冠脉疾病的发生与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狭窄有关,近年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炎症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中可能具有更重要作用[1].
    46  狼疮2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不同组织细胞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张京玲 陈宏 朱元元 倪春生 戴胜刚 樊仪
    2007(6):895-898.
    [摘要](664) [HTML](0) [PDF 426.30 K](1808)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人类较常见的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属于多基因疾病.
    47  紫苏叶油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刘蓉 徐芳 唐方
    2007(6):898-900.
    [摘要](724) [HTML](0) [PDF 376.11 K](1568)
    摘要: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药用植物,性温、味辛.紫苏叶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紫苏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醛、黄酮以及金属元素.
    48  金丝桃苷等10个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抑郁活性筛选研究
    王卫星 胡新颖 刘鹏 郭洪祝 果德安
    2007(6):900-902.
    [摘要](821) [HTML](0) [PDF 381.77 K](1826)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已经成为危害现代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
    49  化痰清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吕英 张慧琪 王昭杰
    2007(6):903-904.
    [摘要](644) [HTML](0) [PDF 226.98 K](1724)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50  甜梦口服液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金凤表 侯瑞田 李桂芳 葛晓春
    2007(6):905-906.
    [摘要](668) [HTML](0) [PDF 226.59 K](1475)
    摘要: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由于病情迁延难以治愈,导致患者情绪易波动,其负性情绪可加重病情.久之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虚衰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1  丹参不定根组织培养的研究(Ⅱ)碳源、氮源和磷源对丹参不定根培养的影响
    郭肖红 高文远 李克峰
    2007(6):907-911.
    [摘要](1284) [HTML](0) [PDF 511.80 K](1824)
    摘要:
    目的 研究碳源、氮源和磷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不定根生长及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HPLC分析手段,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和磷源浓度,研究其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量的影响。结果 碳源、氮源、磷源对于不定根培养是必需的。以蔗糖为碳源,添加30g/L蔗糖,培养20d,不定根增殖倍数最高,60g/L蔗糖最适合丹参酮ⅡA合成,低质量浓度蔗糖更利于原儿茶醛合成。间歇添加蔗糖至培养25d,不定根增殖率是对照的2.3倍,丹参酮ⅡA量是对照的2.4倍。培养基NH4+和NO3-总浓度保持60mmol/L,NH4+/NO3-为1∶4、1∶4、1∶1时分别得到最大的不定根增殖倍数、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量。改变培养基KH2PO4浓度时,丹参不定根生长均比对照组旺盛,但高浓度KH2PO4抑制了丹参酮ⅡA合成。结论 本实验确定了丹参不定根悬浮培养的最佳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比例和磷源浓度,表明不同碳源、氮源和磷源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有显著影响。
    52  不同产地何首乌的ITS序列研究
    张宏意 石祥刚
    2007(6):911-914.
    [摘要](1005) [HTML](0) [PDF 454.58 K](1936)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何首乌的ITS片段遗传差异性,分析该片段在何首乌道地性的DNA分子鉴别和野生资源品种的鉴定及种质资源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从来自不同原产地的何首乌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ITS通用引物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结果 各样品rDNA的ITS及5.8S rDNA完全序列,18S和26S rDNA部分序列,共约648bp,其中ITS1长度为195bp,5.8S长度为164bp,ITS2长度为189bp。序列间共有17个变异位点。结论 ITS序列可对何首乌的道地性做出鉴别,对野生资源品种的鉴定具有较好的分辨性。
    53  AgNO3在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中抗衰老作用
    李进进 廖俊杰 许继勇 麦瑜玲
    2007(6):914-917.
    [摘要](1373) [HTML](0) [PDF 481.73 K](1584)
    摘要:
    目的 解决铁皮石斛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衰老问题。方法 在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丛芽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gNO30.12mg/L,测定乙烯的产生量,观察试管苗生长情况。结果 AgNO3抑制乙烯的产生,提高了原球茎的增殖速度和丛芽的分化效率,明显促进种苗的生长,提高移栽成活率2倍,表现出抗衰老功能。结论 1mg/LAgNO3可以作为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抗衰老剂。
    54  氮磷钾配施对紫锥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陈荣 年海 吴鸿
    2007(6):917-921.
    [摘要](1261) [HTML](0) [PDF 550.64 K](1718)
    摘要:
    目的 探讨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处理对紫锥菊生物产量和菊苣酸量的影响。方法 对N、P、K不同配比施肥栽培处理的紫锥菊生物产量和菊苣酸的量进行测定和统计。结果 第一次收获各处理全株干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K、CK、P、N+P、N、N+P+K、P+K、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K、CK、P、N+P、N5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5个处理均与P+K、K两个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对菊苣酸的量影响不显著;第二次取样N、N+K、P、N+P各处理分别比CK组高47.7%、35.4%、33.8%、12.3%,N+P+K、P+K、K各处理分别比CK低7.7%、10.8%、28.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N处理与CK差异显著,K处理显著低于CK。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配施肥对紫锥菊主要有效成分菊苣酸的量影响不大;对产量的影响,N起主导效应,P效应不明显,而氯化钾导致减产。
    55  不同产地大青叶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王文清 彭静 万进 方建国 汤杰 刘云海
    2007(6):921-925.
    [摘要](797) [HTML](0) [PDF 511.71 K](1832)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青叶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国内10个不同产地的大青叶样品中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腺苷、靛玉红4种指标成分的量,用雷达图评价指标成分的平衡分布,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根据雷达图显示结果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个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5类。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
    56  土贝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李晓晶 姜琳琳 吴智南 赵陆华
    2007(6):926-929.
    [摘要](761) [HTML](0) [PDF 392.08 K](1472)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法研究并建立各产地土贝母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用Alltech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在230和203nm波长处测定了15个不同产地的土贝母药材,并用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建立了土贝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经相似度计算,各产地药材之间的相似性良好。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土贝母药材的质量。
    57  白术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黎琼红 马兴田 谢晨 龚秀琦
    2007(6):929-931.
    [摘要](843) [HTML](0) [PDF 340.16 K](1749)
    摘要:
    目的 建立白术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Dikma 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45%~100%乙腈),体积流量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2nm。结果 通过对13批不同产地的白术样品的测定,标定了24个共有峰,并通过"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软件"和聚类分析等辅助手段,计算相似度等相关参数。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更好地控制白术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58  不同生长期薄荷中三萜酸类成分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
    沈红 钱大玮 钱士辉 段金廒 林彤 黄靓雯
    2007(6):932-933.
    [摘要](713) [HTML](0) [PDF 254.84 K](1541)
    摘要: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全国各地都有栽培[1].薄荷为常用药材,主要用于驱风、解热、发汗,治疗胃肠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也可用作防腐剂、兴奋剂、局部麻醉剂.
    59  大叶秦艽不同采收期中龙胆苦苷的分析
    李勇慧 曹晓燕 李向民 王喆之
    2007(6):933-936.
    [摘要](592) [HTML](0) [PDF 435.98 K](1610)
    摘要:
    秦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能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1,2],在祖国医学中是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病必不可少的药物.
    60  连翘中连翘苷HPLC测定方法的改进
    陆红柳 谭喜莹 张飞 赵陆华
    2007(6):936-937.
    [摘要](1124) [HTML](0) [PDF 232.17 K](1486)
    摘要: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是木犀科植物连翘属落叶灌木,以果实入药,连翘药材商品分为"青翘"、"老翘"[1].连翘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
    61  Caco-2细胞模型及其对黄酮类成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赵艳红 贾晓斌 陈彦
    2007(6):938-941.
    [摘要](804) [HTML](0) [PDF 490.88 K](1632)
    摘要:
    Caco-2细胞模型作为ADME/Tox研究平台中肠吸收模型之一,已广泛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可通过体外试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毒性、药物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体内转运关系以及药物代谢稳定性等。以黄酮类成分为代表,介绍Caco-2细胞模型在中药有效成分吸收代谢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
    62  银杏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刘万宏 陈敏 廖志华 龚一富
    2007(6):941-946.
    [摘要](1524) [HTML](0) [PDF 328.34 K](1894)
    摘要:
    银杏内酯因其特殊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作用成为当今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银杏内酯的合成部位、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上已知的酶和基因;利用银杏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生产银杏内酯的方法;前体饲喂提高银杏内酯产量和通过银杏遗传转化获取高产量银杏内酯的优质药源等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代谢工程策略是可能解决银杏内酯药源缺乏的理想途径。
    63  静脉亚微乳研究进展及其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游荣辉 丛龙波 袁海龙
    2007(6):946-948.
    [摘要](1250) [HTML](0) [PDF 410.33 K](1895)
    摘要:
    通过检索亚微乳给药系统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从亚微乳给药系统的亚微乳形成机制、制备方法、稳定性相关因素、在现代中药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亚微乳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4  多糖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梦感 杨义芳 李永辉
    2007(6):949-953.
    [摘要](931) [HTML](0) [PDF 519.11 K](1602)
    摘要:
    多糖是一类低毒、极具抗肿瘤活性潜力的天然聚合物。综述近年来高等植物和食用真菌中的几十种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影响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是否含有缀合物3个方面。不同多糖活性参差不齐,其中具有三股螺旋结构且带有一定分支的(1→3)-β-D-葡聚糖的抗肿瘤活性明显,而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和良好的水溶性又是保证其活性的必要条件。
    65  花青素的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
    刘学铭 廖森泰 肖更生 陈卫东
    2007(6):953-956.
    [摘要](2462) [HTML](0) [PDF 602.24 K](1716)
    摘要:
    花青素是一类具有多个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作用。综述了花青素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几个方面,为进一步认识、开发、利用花青素类物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