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生产区划
    陈士林 索风梅 韩建萍 谢彩香 姚辉 李西文 李滢 魏建和
    2007(4):481-487.
    [摘要](879) [HTML](0) [PDF 870.99 K](2193)
    摘要:
    从气候、土壤地质、群落生态、遗传等多角度论述中药材单品种生态适宜性分析;并从传统区划、数值区划和综合区划3个阶段讨论中药材区划的研究发展历史;重点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在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的优势和主要关键技术。对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对我国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和中药区划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  2007天然产物分离应用技术成果交流会暨2006年度论文颁奖大会
    2007(4):487-487.
    [摘要](399)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3  野花椒中一个新的单萜苷
    吴娇 梅文莉 戴好富
    2007(4):488-490.
    [摘要](609) [HTML](0) [PDF 334.09 K](1047)
    摘要:
    目的 对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野花椒根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个新的单萜苷和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2R,4S)-2-羟基-1,8-桉树脑-2-O-α-D-芹菜糖基(1→6)-β-D-葡萄糖苷[(1R,2R,4S)-2-hydroxy-1,8-cineole-2-O-α-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Ⅰ]、淫羊藿苷E5(icarisideE5,Ⅱ)、巨盘木碱(flindersine,Ⅲ)、N-甲基-巨盘木碱(N-methylflindersi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花椒苷A(zansiumloside 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4  石蝉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陈立 周玉 董俊兴
    2007(4):491-493.
    [摘要](589) [HTML](0) [PDF 288.57 K](1077)
    摘要:
    目的 研究草胡椒属植物石蝉草Peperomiadindygu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石蝉草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基酮(Ⅰ)、草胡椒素B(peperomin B,Ⅱ)、草胡椒素C(peperomin C,Ⅲ)、5-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3′,4′,7,8-四甲氧基黄酮(Ⅴ)、5,3′-二羟基-4′,7,8-三甲氧基黄酮(Ⅵ)、β-谷甾醇(Ⅶ)、正十六酸(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石蝉草素(dindygulensin)。除化合物Ⅴ外,其余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5  昆明山海棠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二萜化合物
    张彦文 范云双 王晓东 高文远 段宏泉
    2007(4):493-496.
    [摘要](792) [HTML](0) [PDF 432.08 K](1132)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免疫抑制活性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凝胶渗透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昆明山海棠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各种有机波谱法鉴定化学单体结构,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进行化学成分的免疫抑制活性研究。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出6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雷酚萜酸(triptobenzene H,Ⅰ)、雷藤二萜醌A(triptoquinone A,Ⅱ)、雷藤二萜醌B(triptoquinone B,Ⅲ)、雷藤二萜醌H(triptoquinone H,Ⅳ)、雷酚萜醇(triptonediol,Ⅴ)、雷酚萜(triptonoterpene,Ⅵ)。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Ⅵ均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
    6  基根硬毛藻中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
    史大永 韩丽君 孙杰 杨永春 范晓 石建功
    2007(4):496-498.
    [摘要](699) [HTML](0) [PDF 221.56 K](1005)
    摘要:
    目的 研究绿藻基根硬毛藻Chaetomorpha basiretorsa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结构特殊的化合物供活性筛选。方法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和NMR等方法 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从基根硬毛藻中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降碳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1,2-二甲基-双环[3.1.0]环己烷-2-基)-5-甲基-苯酚(Ⅰ)、4-溴-2-(1,2-二甲基-双环[3.1.0]环己烷-2-基)-5-甲基-苯酚(Ⅱ)、海兔阿普里素(Ⅲ)、6α-羟基-紫罗-4,7-二烯-3,9-二酮(Ⅳ)、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烯酮(Ⅴ)、(3R,6R,7E)-3α-羟基-紫罗-4,7-二烯-9-酮(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Ⅳ、Ⅴ为首次从绿藻中分离得到,Ⅵ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
    7  茅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汪六英 段金廒 钱士辉 宿树兰
    2007(4):499-500.
    [摘要](746) [HTML](0) [PDF 269.78 K](1256)
    摘要: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DC.也称之为南苍术,为菊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苏、湖北和河南等省份,江苏茅山地区是茅苍术道地药材的产区.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主治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等.
    8  蚕沙化学成分的研究
    崔锡强 王洪庆 刘超 陈若芸
    2007(4):501-502.
    [摘要](550) [HTML](0) [PDF 261.11 K](1382)
    摘要:
    蚕沙Faeces bombycis为昆虫家蚕蛾Bobyxmori L幼虫的干燥粪便。始载于《名医别录》, 《本草纲目》列于虫部第39卷。
    9  石榴皮中的鞣质及多元酚类成分
    刘延泽 李海霞
    2007(4):503-504.
    [摘要](670) [HTML](0) [PDF 379.10 K](1338)
    摘要: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L.的干燥果皮, 在我国传统医药中主要用于久泻、出血、蛔虫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石榴皮中的总鞣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杀灭精子、防治性病传播等活性。
    10  杭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Ⅰ)
    赵兴增 冯煦 贾晓东 王鸣 赵友谊 董云发
    2007(4):504-506.
    [摘要](711) [HTML](0) [PDF 336.05 K](1159)
    摘要:
    白芷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 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n et Yuan的干燥根.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及疮疡肿痛.
    11  青钱柳中的酚类化学成分
    舒任庚 舒积成
    2007(4):507-508.
    [摘要](532) [HTML](0) [PDF 277.95 K](1084)
    摘要:
    青钱柳 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ljinsk.是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以叶入药,江西民间长期以来取其叶片制茶叶饮料,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12  甘薯的化学成分研究
    尹永芹 罗建光 孔令义
    2007(4):508-510.
    [摘要](461) [HTML](0) [PDF 329.16 K](1031)
    摘要: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为旋花科甘薯属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资源丰富.甘薯性微凉,味甘、涩,有补中、生津、止血、排脓之功效.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证明,甘薯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1],同时还有抗肿瘤[2]、增强免疫功能[3]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3  刺山柑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云秋 冯育林 杨世林 徐丽珍
    2007(4):510-512.
    [摘要](1268) [HTML](0) [PDF 400.15 K](1615)
    摘要: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又名老鼠瓜、槌果藤,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等地,生长于干旱低山坡沙砾地.其根皮、叶、果实均能药用.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的功效,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其果实在民间用于利尿和抗高血压.
    14  土人参多糖的分离及诱导PC12细胞分化活性
    冉靓 杨小生 朱海燕 王伯初
    2007(4):512-514.
    [摘要](590) [HTML](0) [PDF 374.98 K](1042)
    摘要:
    土人参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Gaertn.的根, 又名参草、紫人参、土炕头、福参、申时花等, 生长于田间、路边、墙角石旁、山坡沟边等阴湿处,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睬甘、淡、性平, 有补中益气, 润肺生津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气虚劳倦, 食少, 泄泻, 肺痨咳血, 眩晕, 潮热, 盗汗, 月经不调, 产妇乳汁不足等症。近年来, 对多糖的深入研究表明,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引, 其中, 有研究表明夹竹桃多糖, 刺梨多糖等有促进PCI2细胞生长和分化作用。
    15  HPLC法测定侧柏叶及其制剂侧柏Ⅴ号胶囊和异海松酸胶囊中异海松酸
    程立方 崔秀君 马海勇
    2007(4):512-523.
    [摘要](530) [HTML](0) [PDF 346.26 K](1029)
    摘要:
    目的 建立异海松酸的HPLC测定方法 ,控制侧柏叶及其制剂侧柏号胶囊和异海松酸胶囊的质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60:37:3);体积流量: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1nm;进样量:1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异海松酸的质量分数。结果 异海松酸的线性关系范围为1.25~10.00μg,回归方程为Y=66214X+2487.9,r=1.000。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2.7%(n=5)。侧柏叶药材中异海松酸的测定结果 分别为3.09、3.20、3.56mg/g,侧柏Ⅴ号胶囊的测定结果 分别为10.39、9.67、10.99mg/g,异海松酸胶囊的测定结果 分别为553.89、541.50、528.83mg/g。结论方法 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用于侧柏及其胶囊的质量评价。
    16  黄连吴茱萸单煎后配伍沉淀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何丽仙 黄忠京 谭倪 林永成
    2007(4):515-516.
    [摘要](554) [HTML](0) [PDF 292.75 K](1140)
    摘要: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丹溪心法·火六》中的左金丸(6:1)、《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中的变通丸(又叫茱萸丸, 1:1)、《圣济总录·中喝门》中的甘露散(2:1)等, 都是通过改变该药对配伍的比例而来。现代临床应用也证明, 调整黄连、吴茱萸的用量比例, 可用于治疗多种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 如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痢疾、反酸嗳气、痞满等。
    17  小八角莲化学成分研究
    张杰 周春山 刘韶 杨超
    2007(4):517-518.
    [摘要](633) [HTML](0) [PDF 290.79 K](994)
    摘要:
    小八角莲Dysosma difformis(Hemsl.EtWils.)T.H.Wang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 根及根茎人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祛瘀之功效。
    18  穴贴定喘膏体外透皮试验用皮肤的比较研究
    祖强 狄留庆 赵晓莉 黄耀洲 于燕燕 毕肖林
    2007(4):519-512.
    [摘要](458) [HTML](0) [PDF 348.01 K](1015)
    摘要:
    目的 对穴贴定喘膏体外透皮试验用皮肤做比较研究,选择适宜亲脂性成分的实验皮肤。方法 应用TP-5型智能透皮扩散仪,以穴贴定喘膏中木兰脂素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比较了不同种皮肤对穴贴定喘膏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结果 累积渗透量:硝酸纤维素>裸鼠>小鼠>壳聚糖>大鼠>兔>乳猪>蛇蜕;时滞:蛇蜕>壳聚糖>硝酸纤维素>乳猪>兔>大鼠>小鼠>裸鼠。结论 硝酸纤维素膜可作为适宜亲脂性成分木兰脂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的理想皮肤模型。
    19  《中草药》投稿特别注意事项
    2007(4):523-523.
    [摘要](332) [HTML](0) [PDF 0.00 Byte](4)
    摘要:
    20  《中草药》杂志被评为“第五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2007(4):523-523.
    [摘要](389)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21  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孙瑜 肖学凤 毛学建
    2007(4):524-527.
    [摘要](1027) [HTML](0) [PDF 410.14 K](1028)
    摘要:
    目的 以甲基正壬酮为指标,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参数,确定其药动学模型。方法 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在家兔血浆中的血药浓度,采用SPB-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起始温度90℃,以10℃/min升至19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温度300℃,进样量5.0μL,无分流进样,溶剂为正己烷;载气为氮气,柱头压55.2kPa,内标物正十五烷;并运用3P97程序对甲基正壬酮的血药浓度测定值进行拟合。结果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挥发油中甲基正壬酮血药浓度的方法 ,甲基正壬酮在0.04~6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870);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 本实验为鱼腥草药材的合理用药及二次开发提供了药动学依据;同时也为中药材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22  聚氧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改性纤维素酶催化酸水解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张裕卿 李滨县
    2007(4):527-530.
    [摘要](1038) [HTML](0) [PDF 407.32 K](1282)
    摘要:
    目的 提高纤维素酶在催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考察聚氧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改性纤维素酶在盾叶薯蓣薯蓣皂苷转化为薯蓣皂苷元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聚氧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纤维素酶进行化学改性,并以相对酶活考察改性酶的稳定性。以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率和熔点为指标,比较了纤维素酶和改性酶的辅助催化作用。对改性酶催化所得薯蓣皂苷元产品进行元素分析和HPLC分析。结果 改性酶在高温下的活力衰减速率减小,在50℃pH4.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放置100min,保持了初始酶活的69.4%。改性酶辅助催化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转化时,较未改性酶的效果好,所得薯蓣皂苷元产品提取率为97.6%以上,为白色或乳白色,熔点为200~203℃,元素分析结果 为H:77.96%,O:10.11%,HPLC法测定的质量分数高达96.03%。结论 聚氧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改性纤维素酶在较高温度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向薯蓣皂苷元的转化。
    23  聚酰胺对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的分离纯化研究
    刘轶琛 曾建国 陈波 姚守拙
    2007(4):530-533.
    [摘要](519) [HTML](0) [PDF 445.17 K](959)
    摘要:
    目的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方法 采用50%乙醇溶液洗脱,HPLC法对产品中菊苣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该法能把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的质量分数(4.9%)提高10倍左右,回收率达到98%以上。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紫锥菊提取物中菊苣酸的分离纯化。
    24  葛根素衍生物4ac聚乳酸纳米粒体外释药规律的考察
    郭东艳 陈士林 杨大坚
    2007(4):533-535.
    [摘要](434) [HTML](0) [PDF 324.98 K](986)
    摘要:
    目的 考察葛根素衍生物4ac聚乳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 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规律,并用6种数学模型对其释药规律进行拟合。结果 以Weibull数学模型拟合较好,体外释放包括两个过程,起初为快释阶段,然后转为慢释阶段。结论 Weibull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葛根素衍生物4ac聚乳酸纳米粒中4ac的释药规律。
    25  均匀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莪术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
    刘红梅 李可意
    2007(4):535-538.
    [摘要](471) [HTML](0) [PDF 433.23 K](1040)
    摘要:
    目的 以莪术醇为响应指标,优化莪术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 通过均匀试验设计,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量,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 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莪术的超临界CO2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动态萃取时间120min、改性剂用量24mL、改性剂体积分数70%、静态萃取时间20min;模型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2%。结论 利用均匀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可以对莪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
    26  HPLC法测定半枝莲及其制剂热炎宁胶囊中野黄芩苷
    高晓霞 原红霞 赵云丽 刘涛 于治国
    2007(4):538-540.
    [摘要](454) [HTML](0) [PDF 345.82 K](970)
    摘要:
    热炎宁胶囊由蒲公英、虎杖、败酱和半枝莲4味药材经提取加工制备而成, 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咽喉肿痛、急性咽炎、风热感冒、发热等症。目前对于热炎宁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仅限于薄层扫描法对大黄素的测定。
    27  微乳薄层色谱法鉴别甘草的研究
    崔淑芬 林焕冰 FrankS.C.Lee 王小如
    2007(4):540-542.
    [摘要](413) [HTML](0) [PDF 387.90 K](1109)
    摘要:
    甘草为重要的常用中药, 素有“国老”之称, 具止咳化痰、解毒清热、缓急止痛及调和诸药等作用, 俗称“十方九草”, 在临床上有大量的应用。《中国药典92005年版收录的甘草药材有3种: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 L.不同种类的甘草成分有一定的区别, 而采用现有的药典方法 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甘草。
    28  丹参不同提取工艺的研究
    于沈晶 殷文广 修志龙
    2007(4):542-545.
    [摘要](466) [HTML](0) [PDF 448.42 K](949)
    摘要: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于燥根和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丹参中主要含有以丹参酮和丹参醌为主的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和以丹参酚酸为主的水溶性多聚酚酸类化合物。
    29  正交试验优选獐牙菜的提取工艺
    田薇 张喜民 陈朝晖 陈立仁 李永民
    2007(4):545-548.
    [摘要](650) [HTML](0) [PDF 416.91 K](939)
    摘要:
    龙胆科植物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Smith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草人药。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之功效, 主治各种肝胆疾病, 临床对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症疗效显著。
    30  独一味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景明 樊秦
    2007(4):548-550.
    [摘要](566) [HTML](0) [PDF 272.61 K](951)
    摘要:
    独一味滴丸是由《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载独一味胶囊经改变剂型而来, 由独一味单味药材组成, 具有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之功效, 临床应用于刀口疼痛、出血, 外伤骨折, 筋骨扭伤, 风湿痹痛和崩漏、痛经、牙龈肿痛等。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制备简便等特点, 因而制成滴丸以满足临床急症的需要。
    31  HPLC法测定复方虎杖颗粒中大黄素
    张彤 丁越 陶建生 徐莲英
    2007(4):550-551.
    [摘要](553) [HTML](0) [PDF 268.95 K](981)
    摘要:
    复方虎杖颗粒是根据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的中药六类新药, 由虎杖、黄柏、苦参3味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收湿止痒、加快伤口愈合之功效, 主治各类痔疮、肛瘘等肛肠科疾病。虎杖为方中君药, 主要含有大黄素等葸醌类成分。
    32  苦参碱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韩向东 彭秀文 徐珊珺 郭娟 顾伟梁 陈长勋
    2007(4):552-558.
    [摘要](498) [HTML](0) [PDF 713.99 K](966)
    摘要:
    目的 探讨苦参碱抗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腹主动脉缩窄方法 复制大鼠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碱大、中、小剂量(63、31.5、15.75mg/kg)组及阳性药(美托洛尔36mg/kg、卡托普利13.5mg/kg)组。给药3.5个月后测量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质量/体重(LVW/BW)、右心室质量/体重(RVW/BW)、全心室质量/体重(HW/BW);用放射免疫方法 测定左心室心肌肾素活性(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测定左心室心肌和型胶原蛋白的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左心室心肌心房利钠肽(ANP)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 苦参碱能显著降低压力超负荷致心室重构大鼠的LVW/BW、HW/BW,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左心室心肌RA及AngⅡ的量,降低左心室心肌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降低左心室心肌ANP mRNA、TGF-β1 mRNA的表达。结论 苦参碱具有抑制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降低左心室心肌ANP 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有关。
    33  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珺 高云芳 姚洋
    2007(4):558-564.
    [摘要](1105) [HTML](0) [PDF 754.97 K](1107)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用最佳药物剂量。方法 大黄煎液制备小鼠脾虚证模型后,以3种剂量(12.5、25、37.5g/kg)的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测定小鼠体重、体温、消化道内食糜平均滞留时间、胃排空速率、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脾脏和胸腺脂数。结果 脾虚证小鼠体重增长缓慢,体温降低、消化道内食糜平均滞留时间缩短、胃排空加快、胃泌素的量降低、胃动素的量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3种剂量的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小鼠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均有明显的矫正作用,以高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高剂量四君子汤(37.5g/kg)可能为治疗脾虚证小鼠消化及免疫功能紊乱的适宜剂量。
    34  二精丸有效部位对肾阴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许小强 黄敬耀 罗荣 肖百全 赵涛 涂秀英
    2007(4):564-569.
    [摘要](685) [HTML](0) [PDF 605.54 K](954)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精丸有效部位对肾阴虚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ig甲状腺素加im利血平方法 制备肾阴虚模型,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ig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部位Bcl-2和Bax表达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结果 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显著恢复激素水平及海马区Bcl-2和Bax表达;能显著抑制海马区Tau蛋白Ser199/202、Ser396、Thr231三个磷酸化位点异常磷酸化。结论 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能提高肾阴虚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35  阿魏酸钠和白芍总苷对小鼠H22肿瘤生长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徐晓玉 陈伟海 叶兰 陈刚 王淑美 胡益勇
    2007(4):570-573.
    [摘要](978) [HTML](0) [PDF 477.90 K](1789)
    摘要: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及白芍总苷对小鼠H22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前腋下皮下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第2天ip阿魏酸钠(200、100、50mg/kg)或ig白芍总苷(200、100、50mg/kg),每3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用免疫组化法标记肿瘤血管及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MTT法检测阿魏酸钠对H22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 阿魏酸钠组小鼠H22肿瘤体积、质量增长明显较模型组缓慢(P<0.05),同时阿魏酸钠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及VEGF、PCNA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阿魏酸钠对小鼠H22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白芍总苷各剂量组的肿瘤生长、微血管密度、H22肿瘤细胞增殖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魏酸钠可以显著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且能抑制VEGF的表达。但在体外实验中不能抑制H22肿瘤细胞的增殖。白芍总苷尚不能被证明有抑制小鼠H22肿瘤生长的作用。阿魏酸钠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H22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6  槟榔碱对骨髓细胞内DNA的影响
    季宇彬 李连闯 于蕾
    2007(4):573-575.
    [摘要](898) [HTML](0) [PDF 387.96 K](1032)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内骨髓细胞实验,探讨槟榔碱对DNA的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O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槟榔碱对骨髓细胞内DNA和RNA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槟榔碱对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给予槟榔碱20、10、5mg/kg剂量的染毒组,骨髓细胞内RNA/DNA的荧光像素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骨髓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率有非常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比率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G2/M期细胞比率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 槟榔碱对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37  拟人参皂苷元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于晨 傅风华 姜永涛 于昕 朱梅 韩冰
    2007(4):576-578.
    [摘要](542) [HTML](0) [PDF 316.83 K](960)
    摘要:
    目的 研究拟人参皂苷元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拟人参皂苷元对大鼠心肌缺血后梗死范围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用玻片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结果 拟人参皂苷元5、10、20mg/kg,可显著减小心肌缺血坏死面积,降低血清LDH的活性;5、10mg/kg拟人参皂苷元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结论 拟人参皂苷元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8  黄芪提取物对体外蛋白非酶糖化的抑制作用
    杨芳 杜俊蓉 郑小媛 余彦 陈小瑞
    2007(4):578-581.
    [摘要](539) [HTML](0) [PDF 467.42 K](946)
    摘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能加速非酶糖化(nonenzymatic glycosylation, NEG)反应, 引起非酶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eationendproducts, AGEs)在体内蓄积, 从而诱发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神经病变等。这些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
    39  华佗再造丸治疗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蔡业峰 许越 郭建文 张新春 李伟峰 梁伟雄 黄燕
    2007(4):581-584.
    [摘要](588) [HTML](0) [PDF 431.96 K](1031)
    摘要:
    华佗再造丸的处方起源于冉氏家族, 历经200余年中医临床实践, 其中成药于1985年由广州奇星药厂研制成功, 并于1990、1995、2000年连续三届以保密处方产品收载于《中国药典》, 成为中风类首选药物。华佗再造丸经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 具有保护中风患者的脑细胞免受损害和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以及激活其脑细胞代偿功能, 还对神经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 能够用于预防中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 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
    40  甜梦口服液与针灸联合治疗焦虑症临床观察
    黄质诚
    2007(4):584-585.
    [摘要](519) [HTML](0) [PDF 215.98 K](963)
    摘要:
    近年来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发生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高发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心理疾病疗效的治疗方法 , 笔者运用甜梦口服液与针灸联合治疗焦虑症, 与单纯针灸治疗焦虑症对照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41  凉血化斑颗粒治疗常见皮肤病500例临床观察
    康景华 李正翔 刘宏祥
    2007(4):586-587.
    [摘要](613) [HTML](0) [PDF 218.34 K](1025)
    摘要:
    凉血化斑颗粒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根据中医科临床多年治疗皮肤病的经验而研制的院内制剂。经3年来临床运用, 观察到此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功效, 在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中收到满意疗效。
    42  植物表达载体在三分三发根中的高效表达
    潘夕春 陈敏 张磊 廖志华 张明生
    2007(4):588-591.
    [摘要](689) [HTML](0) [PDF 506.32 K](1017)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遗传转化体系及在三分三发根中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方法 由种子直接萌发得到无菌苗,建立了三分三的无菌苗培养系统。将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导入经过“disarmed”改造的根癌农杆菌C58C1(携带pRiA4质粒),获得了携带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C58C1工程菌。取生长良好的幼嫩真叶作为外植体,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用重组C58C1进行感染,诱导发根。选取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支多的发根单克隆进行继代培养。经过3次继代培养,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用于验证发根型质粒pRiA4和表达型质粒pCAMBIA1304+是否整合到三分三发根基因组内。结果 建立了基于发根培养的三分三遗传转化体系,发根诱导频率达到100%,PCR检测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质粒共转化率达到32%。结论方法 可以用于在三分三发根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为实现基于发根的三分三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43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叶片表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陈家春 胡衡 贾敏如
    2007(4):592-595.
    [摘要](1072) [HTML](0) [PDF 508.87 K](965)
    摘要:
    目的 研究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叶上表皮细胞的形态差异,为本类药材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技术制片,用计算机细胞分析系统HPIAS-1000对表皮细胞形态进行二值化处理,测定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程度即形态因子(SFC)和细胞排列方式即Feret’s直径比(SLF)。分别对12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含不同产地的21种材料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方法 学考察。结果 显微镜放大倍数组合20×10下,软件系统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不同植株茎上第3节叶片中段主脉与第1侧脉(弧行脉序)之间上表皮细胞形态在种内最为稳定,不同种植物的SFC、SLF值有显著差异,每种都有其相对恒定值。结论 计算机细胞分析系统HPIAS-1000用于药用植物叶片表皮细胞的形态分析鉴定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实用的特点,为全草和叶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44  杜仲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其共有模式的建立
    狄留庆 刘圣金 赵晓莉 单进军 毕肖林 宋燕
    2007(4):596-599.
    [摘要](1007) [HTML](0) [PDF 413.86 K](909)
    摘要: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杜仲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250mm×4.6mm,5μm)分析柱,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30℃。结果 共有11个共有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计算各被测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10批被测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574~0.958,并得出了杜仲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结论 该指纹图谱方法 简便、重现性好,可专属性地研究杜仲药材的指纹图谱,为有效地控制杜仲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45  太子参脱病毒苗的核糖体ITS序列研究
    朱艳 秦民坚 杭悦宇
    2007(4):599-601.
    [摘要](488) [HTML](0) [PDF 355.86 K](888)
    摘要:
    目的 研究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异同。方法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9种太子参脱病毒苗和4种外界苗的rDNA ITS区(包括ITS1、5.8S、ITS2)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 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的5.8S碱基序列完全一致,变异位点基本上位于ITS1的起始端与ITS2的终止端,其中江苏溧阳和安徽宣城的脱病毒苗变异位点较多。使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 rDNA ITS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了脱病毒苗的遗传稳定性。
    46  黄花蒿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郑丽屏 王剑文 谭仁祥
    2007(4):602-605.
    [摘要](844) [HTML](0) [PDF 483.13 K](1038)
    摘要:
    目的 研究青蒿素高产的黄花蒿植株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 结合青蒿素量的测定,应用RAPD技术对10个产地黄花蒿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发现RAPD多态位点为53.6%,证明在黄花蒿野生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分析表明:在黄花蒿中可能至少存在具有遗传分化的4个分支,黄花蒿遗传分化与青蒿素量的变化及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黄花蒿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分化是黄花蒿种质资源筛选的关键,是青蒿素“高量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的基础。
    47  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及其与多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李鹏 宁熙平 吴鸿
    2007(4):606-610.
    [摘要](590) [HTML](0) [PDF 503.74 K](119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年生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变化和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为该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 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果 紫锥菊根和根状茎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紫锥菊药用部位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多酚类化合物在根中主要分布于皮层和韧皮部,在根状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韧皮部和髓,而且根状茎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部位明显大于根中。结论 在选优上,应该将具有发达根状茎的植株作为优良单株选育的形态指标;根据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和生产成本考虑,紫锥菊以三年生采收为好。并且根以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根状茎以皮厚、髓占比例较大者为上品。
    48  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研究
    周伟香 龚宁 李光 郑继军
    2007(4):610-613.
    [摘要](416) [HTML](0) [PDF 411.58 K](932)
    摘要:
    目的 筛选花叶开唇兰种子非共生萌发最佳培养基。方法 比较不同的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和培养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并统计种子萌发率。结果 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4MS+NAA0.1~0.5mg/L+蔗糖20g/L,液体悬浮培养。结论 首次报道了花叶开唇兰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花叶开唇兰快速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49  淫羊藿属9种淫羊藿叶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量的考察
    谢娟平 王忠东 孙文基
    2007(4):613-614.
    [摘要](665) [HTML](0) [PDF 269.71 K](1221)
    摘要:
    50  RP-HPLC法测定蓝桉果实总三萜酸中三种三萜酸
    刘玉明 吴玉田 柴逸峰 娄子洋
    2007(4):615-616.
    [摘要](632) [HTML](0) [PDF 272.10 K](1032)
    摘要: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为桃金娘科植物, 蓝桉果实作为民间使用的一种中药, 具有治疗感冒发热、抗菌消炎、跌打损伤、抗癌以及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等作用。本课题组已对蓝桉果实进行过资源调查叫、挥发性成分研究嘲, 同时在对蓝桉果实的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时发现蓝桉果实富含有三萜酸。
    51  HPLC法测定侧金盏花中铃兰毒苷
    刘娟 崔向微
    2007(4):617-618.
    [摘要](474) [HTML](0) [PDF 240.60 K](1163)
    摘要:
    侧金盏花Adonis amurensisRegel et Radde为毛茛科侧金盏花属植物, 干燥全草入药, 具有强心、利尿、镇静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强心苷, 强心苷中单体成分铃兰毒苷又是研究较多、疗效较好的一类成分。
    52  中国东南部4种绞股蓝中黄酮成分的分析
    王临润 黄明珠
    2007(4):618-619.
    [摘要](422) [HTML](0) [PDF 274.71 K](983)
    摘要: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系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藤本植物, 产于亚洲热带和东亚, 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及长江以南15个省, 野生资源极为丰富。药理学研究证明, 绞股蓝具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和抗疲劳作用, 延长细胞寿命, 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水平, 增强肌体免疫等功能。
    53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八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征文通知
    2007(4):619-619.
    [摘要](309) [HTML](0) [PDF 0.00 Byte](5)
    摘要:
    54  天然聚乙炔醇的研究进展
    蔡锦贤 荆晶 陆阳
    2007(4):620-623.
    [摘要](1117) [HTML](0) [PDF 492.50 K](1090)
    摘要:
    含聚乙炔醇的多种植物为传统药用植物,长期应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聚乙炔醇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其提取分离方法 、鉴定、合成途径等均得到改进和优化,同时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神经营养、抗肿瘤、抗炎、肝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结合近期对聚乙炔醇药理研究的结果 ,对其化学、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等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聚乙炔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55  多糖与细胞凋亡关系探讨
    周怡 耿越
    2007(4):623-626.
    [摘要](593) [HTML](0) [PDF 544.33 K](967)
    摘要:
    多糖是醛糖和(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聚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辐射以及调节免疫等重要生物活性。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各种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由于细胞凋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中引人入目的 研究热点。近年来,对多糖的研究方兴未艾,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均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结合细胞凋亡的相关理论,对多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56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唐致远 凌国维
    2007(4):627-629.
    [摘要](761) [HTML](0) [PDF 380.42 K](1176)
    摘要:
    纳米技术与基因、网络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革命。纳米技术为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由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综述纳米中药的发展,阐述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介绍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另外探讨了纳米中药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纳米中药制剂广泛的前景。
    57  块菌活性成分及其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汤亚杰 孔国平 朱伶俐 刘瑞桑 李冬生
    2007(4):629-632.
    [摘要](817) [HTML](0) [PDF 493.91 K](1208)
    摘要:
    块菌是生长在森林地下的药食两用真菌,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其主要活性成分有α-雄烷醇、神经酰胺、块菌多糖等。α-雄烷醇是一种类固醇化合物,具有调节女性月经周期、引起女性性兴奋的功能;神经酰胺具有保湿(可以作为皮肤屏障)、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块菌多糖具有抗肿瘤并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在半人工模拟栽培中,块菌易受到其他外生菌根的影响,从接种到收获,一般需要7~9年的时间。块菌具有可培养性,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大规模生产块菌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8  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贾彩凤 李艾莲
    2007(4):633-634.
    [摘要](652) [HTML](0) [PDF 624.24 K](1082)
    摘要: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60Co-γ射线、离子束和空间环境等不同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及其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将为提高体细胞突变率、加快植物遗传改良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59  甘草酸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段伟奇 姬胜利
    2007(4):634-636.
    [摘要](813) [HTML](0) [PDF 417.81 K](1057)
    摘要: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60  药品标准中薄层鉴别方法存在的问题商榷
    张萍 肖新月 张南平 林瑞超
    2007(4):636-638.
    [摘要](591) [HTML](0) [PDF 403.63 K](1081)
    摘要:
    薄层色谱法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 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 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定量的方法
    61  麝香的鉴别及应用
    程黎晖
    2007(4):638-639.
    [摘要](704) [HTML](0) [PDF 237.29 K](1266)
    摘要:
    麝香是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uskii 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是珍贵的中药材。麝香腺长在雄麝脐和阴茎之间, 外部微微隆起, 成囊状, 覆盖有细而疏的短毛。
    62  苦豆子生物碱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莉 张文学 张顺利
    2007(4):640-640.
    [摘要](845) [HTML](0) [PDF 344.06 K](1015)
    摘要: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是豆科槐属植物, 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其味苦、性寒, 具有清热解毒、驱风燥湿等功效。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