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中药产业现状与中药创新体系构建策略
    曲凤宏 黄泰康
    2006(3):321-324.
    [摘要](646) [HTML](0) [PDF 358.61 K](1064)
    摘要:
    以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为基础, 讨论、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 并且为构建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体系提出策略。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体系还存在资源不足、主体不明、目标不确切、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培养不受重视等问题, 必须实施策略加紧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尽早建立起中药产业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等方面继续努力。
    2  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刘军民 高幼衡 徐鸿华 陈宏杨
    2006(3):325-327.
    [摘要](1252) [HTML](0) [PDF 264.98 K](1022)
    摘要:
    目的研究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方法沉香乙醇提取物的乙醚部位, 用硅胶柱色谱,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不同比例梯度洗脱, 分得2个成分, 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色酮类成分, 分别鉴定为6, 8-二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原酮{6, 8-dihydroxy-2-[2-(3′-methoxy-4′-hydroxylphenylethyl)]chromone, }和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原酮{6-methoxy-2-[2-(3′-methoxy-4′-hydroxylphenylethyl)]-chromone, }。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为已知化合物。
    3  土贝母中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马挺军 李军 屠鹏飞 吕飞杰
    2006(3):327-329.
    [摘要](1132) [HTML](0) [PDF 235.14 K](909)
    摘要:
    目的对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土贝母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三萜皂苷脱木糖土贝母苷丙(dexylosyltubeimoside Ⅲ)。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4  三列凹顶藻中倍半萜成分的研究
    孙杰 韩丽君 史大永 范晓 王素娟 李帅 杨永春 石建功
    2006(3):329-332.
    [摘要](772) [HTML](0) [PDF 331.65 K](1057)
    摘要: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 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 )、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 )、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 )、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 )、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 );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 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 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 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 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5  新型含异噁唑的甘草次酸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汤立达 王建武 张士俊 雍建平 刘利军 王玉丽 吴楠 徐为人
    2006(3):332-337.
    [摘要](499) [HTML](0) [PDF 442.13 K](938)
    摘要:
    目的合成甘草次酸酰胺的异噁唑衍生物, 寻找活性好的抗炎药物。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原料, 与3-取代苯基-5-异唑甲胺进行偶联, 合成了6个新型甘草次酸酰胺类衍生物, 采用IR、1H-NMR、13C-NMR、MS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以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模型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模型评价了抗炎活性。结果IR、1H-NMR、13C-NMR、MS等数据表明这些化学结构正确。其中, 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结论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结构正确, 发现了一个抗炎活性较强的化合物。
    6  藏药窄叶小苦荬的化学成分研究
    柳军玺 魏小宁 鲁润华 师彦平
    2006(3):338-340.
    [摘要](691) [HTML](0) [PDF 300.34 K](1076)
    摘要:
    目的 研究藏药小苦荬属植物窄叶小苦荬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 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药窄叶小苦荬中发现8个三萜类、2个甾体类、2个黄酮类和1个脂肪酸酯类化合物, 结构分别被确定为蒲公英甾醇(Ⅰ)、蒲公英甾醇乙酸酯(Ⅱ)、伪蒲公英甾醇(Ⅲ)、β-香树脂素(Ⅳ)、β-香树脂素棕榈酸酯(Ⅴ)、日耳曼醇(Ⅵ)、降香醇(Ⅶ)、降香醇乙酸酯(Ⅷ)、木犀草素(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Ⅹ)、棕榈酸-1-单甘油酯(Ⅺ)、β-谷甾醇(Ⅻ)、β-胡萝卜苷(Ⅻ)。结论 所得13个天然产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7  马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
    张雁冰 王克让 刘宏民 徐向军 朱献民
    2006(3):341-343.
    [摘要](812) [HTML](0) [PDF 284.23 K](1157)
    摘要:
    马桑叶为马桑科植物马桑Corlarla sinica Maxim.的叶子, 主要产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主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伤等。国内外对马桑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桑内酯、羟基马桑内酯、马桑亭等。
    8  黄花夹竹桃内生真菌产细胞松弛素的研究
    彭小伟 杨丽源 李绍兰 周斌 李治滢 陈有为
    2006(3):343-345.
    [摘要](485) [HTML](0) [PDF 305.08 K](1150)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 其涵盖面相当广, 包括菌根真菌和植物病原菌[1, 2]。也有人认为内生真菌是指存在于健康植物的茎叶中, 不形成明显病症的真菌[1, 2]。在内生菌一植物宿主一食草动物生态系统。
    9  黑龙骨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援虎 杨亚婷 陈东林 王锋鹏
    2006(3):345-347.
    [摘要](919) [HTML](0) [PDF 303.26 K](952)
    摘要:
    黑龙骨Periploca forrestii Schlecht.又名滇杠柳、黑骨头, 是萝蘼科杠柳属植物。该植物全株药用, 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闭经、痢疾等[1]
    10  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张锐 曾宪仪 张正行
    2006(3):347-348.
    [摘要](720) [HTML](0) [PDF 257.47 K](951)
    摘要:
    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m Champ.为多年生草本, 民间药用全草, 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1]。有关报道兔耳风属植物及杏香兔耳风的化学研究多集中于非极性成分[2, 3], 主要分离出了倍半萜内酯、三萜类化合物及甾醇等。
    11  金沙绢毛菊的三萜成分
    吕建炜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2006(3):349-350.
    [摘要](699) [HTML](0) [PDF 224.07 K](911)
    摘要:
    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S.Moore)Stebb.为菊科绢毛苣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等地。作为一种较常用藏药, 其全草人药,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可解救食物中毒及其引起的发烧, 还可治疗头疮和四肢黄水病等。
    12  葛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尹俊亭 仲英 孙敬勇 刘鲁 王彬
    2006(3):350-352.
    [摘要](1502) [HTML](0) [PDF 295.69 K](1100)
    摘要:
    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蕾, 广泛分布于湖南、河南、广东等省。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 主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m等症。葛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1]。药理研究发现, 葛花所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酒保肝等作用[2, 3], 其皂苷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以及抗诱变等作用[4, 5],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3  新疆罗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帕丽达 米仁沙 丛媛媛 王晓文 热娜·卡斯木
    2006(3):352-352.
    [摘要](802) [HTML](0) [PDF 205.74 K](945)
    摘要:
    新疆罗勒Ocimum basilicum L.是唇形科罗勒属的变种, 俗名九层塔, 丁香, 兰香, 香草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世界上该属植物约100~150种, 分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 在我国连栽培在内有5种, 3变种。全草人药, 治疗胃痛, 胃痉挛, 胃肠胀气, 消化不良, 肠炎腹泻, 外感风寒, 头痛, 跌打损伤, 瘀肿, 风湿性关节炎, 蛇咬伤, 煎水洗湿疹及皮炎, 茎叶为产科用药, 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
    14  0.2μm Al2O3陶瓷膜微滤杞菊地黄丸水提液的污染机制研究
    林瑛 樊文玲 郭立玮
    2006(3):353-355.
    [摘要](499) [HTML](0) [PDF 309.24 K](871)
    摘要:
    目的研究0.2μmAl2O3陶瓷膜微滤杞菊地黄丸水提液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方法以杞菊地黄丸水提液为研究对象, 根据Darcy-Poiseuille定律确定滤过阻力分布情况, 对污染膜表面沉积层的组成物质进行了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和粒径分析, 同时对污染膜表面和截面进行高分辨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膜滤过阻力主要集中在表面沉积层, 膜本身的阻力及浓差极化层阻力起了次要作用, 膜孔内部污染阻力所占比例最小。并且, 这与通过SEM图像的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大致相吻合。通过红外光谱对膜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可知膜污染物中分子主要具有肽键、羰基和羟基。污染膜表面沉积层的组成物质的粒径分布情况为占有较大体积百分数的粒子的半径集中在18.627μm左右, 而占有较高数量的粒子的半径集中在0.424μm左右。结论研究微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机制对于采用减缓膜通量减少的措施及寻找有效的膜再生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
    1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
    王普 罗旭彪 陈波 姚守拙
    2006(3):355-358.
    [摘要](683) [HTML](0) [PDF 388.35 K](984)
    摘要: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的洗脱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 以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 分离富集阿朴啡类生物碱, 并配以HPLC进行同步监控。结果基于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洗脱液对各种阿朴啡类生物碱洗脱能力不同, 采用70%、80%、95%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 荷叶中3种主要的阿朴啡类生物碱得到了分离富集。70%甲醇水溶液洗去目标物以外的杂质后, 75.58%的N-降荷叶碱和65.03%的O-降荷叶碱富集于80%甲醇水洗脱液中, 69.46%荷叶碱富集于95%甲醇水洗脱液中。各洗脱液分别蒸干后得固体, N-降荷叶碱和O-降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分别为44.01%、7.61%。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为68.52%。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能有效分离富集荷叶中阿朴啡类各种生物碱。
    16  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处方设计研究
    沈岚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2006(3):358-361.
    [摘要](444) [HTML](0) [PDF 335.02 K](924)
    摘要: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球的处方因素对微球成型性的影响。方法单因素考察肠溶囊材型号、用量、增塑剂种类、抗黏剂类型与用量, 采用正交设计对肠溶微球处方进行优选。结果国产丙烯酸树脂和微粉硅胶均能满足制剂需要;最佳处方为药物与囊材比例1:4, 蓖麻油用量1%, 微粉硅胶用量1.5%。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国产此类药用辅料有望成为肠溶微球生产的主要原料;处方设计研究为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实现中药微囊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17  裙带菜多糖的研究
    门晓媛 王一飞 朱艳梅 康琰琰 朱良
    2006(3):362-365.
    [摘要](883) [HTML](0) [PDF 344.84 K](942)
    摘要:
    目的研究从裙带菜中提取的多糖组分。方法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提取粗多糖, 采用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和凝胶柱色谱法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 对纯多糖C11进行理化性质、结构及单糖组成分析。结果C11的产率为61.97%, 其多糖、硫酸基、葡萄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3.20%、12.70%和9.78%, 多糖C11的硫酸根连接在糖的C2或C3处于平伏键位置, 且C11为以β-糖苷键为主的吡喃糖。其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比为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1.50:570.00:220.00:257.00:8.32。结论C11为单一纯净的酸性杂多糖。
    18  膜法分级纯化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研究
    韩永萍 刘扬平
    2006(3):365-368.
    [摘要](458) [HTML](0) [PDF 359.98 K](894)
    摘要:
    目的通过微滤和超滤对姬松茸子实体粗多糖分级纯化, 获得最佳试验操作条件, 考察各级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的多糖分布情况及所得制品的纯度。方法使用微滤和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串联工艺。结果试验按相对分子质量将其分成>3×105、3×105~8×104, 8×104~1×104以及<1×1044个级别, 所得多糖质量分布比例约为5:1:3:1。试验确定操作条件为室温, 操作压力0.08~0.1MPa, 微滤和各级超滤分别将各级多糖最高浓缩至45、35和25g/L。在低温下干燥制备的姬松茸多糖制品, 质量分数高于70%, 多糖总回收率高达83.7%。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 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105和8×104~1×105
    19  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西莪术挥发油中β-榄香烯
    吴琳华 杜霞 刘红梅
    2006(3):368-370.
    [摘要](439) [HTML](0) [PDF 286.82 K](1043)
    摘要:
    目的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西莪术挥发油中的β-榄香烯。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8L/h、萃取时间90min;并用GC/MS测定了各试验条件下β-榄香烯。结论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 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20  显微颗粒图像分析仪测试黄芪微粉粒度的研究
    杨瑛 杨永华 温俊达 彭小花 蔡光先
    2006(3):370-373.
    [摘要](589) [HTML](0) [PDF 321.23 K](835)
    摘要:
    目的建立黄芪微粉的粒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inner99显微颗粒图像分析仪对黄芪微粉的粒度进行测定。结果黄芪微粉粒度内控指标宜为1~75μm。结论采用Winner99显微颗粒图像分析仪测定黄芪微粉的粒度, 方法基本可行。
    21  渗漉法提取两面针活性成分工艺的研究
    刘绍华 覃青云 方堃 唐献兰 杨卫豪 张祥民
    2006(3):373-375.
    [摘要](481) [HTML](0) [PDF 290.48 K](863)
    摘要:
    目的研究渗漉法提取两面针中具有镇痛、抗炎和止血活性成分新棒状花椒酰胺工艺。方法在两面针的提取中对新棒状花椒酰胺有影响的3个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和渗漉体积流量, 每个因素选择3个指标, 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的优选, 以新棒状花椒酰胺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HPLC法测定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两面针用乙醇体积分数为95%、浸泡时间为72h、渗漉体积流量为3.9mL/min的时, 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的质量分数最高, 为0.74%。结论渗漉法提取两面针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与用回流法比较, 提取率较接近, 也完全适合两面针中新棒状花椒酰胺提取。
    22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淡豆豉中大豆素和染料木素
    曲丽萍 宓鹤鸣 范国荣 位华 孙亮
    2006(3):375-377.
    [摘要](484) [HTML](0) [PDF 242.43 K](819)
    摘要:
    淡豆豉是经大豆Glycine max(L.)Merr.发酵而来的传统中药, 其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是该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治疗骨质疏松、降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1-3]等功效。
    23  当归多糖铁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王凯平 张玉 戴立泉 曾令杰
    2006(3):377-380.
    [摘要](723) [HTML](0) [PDF 367.40 K](7701)
    摘要:
    以前的研究表明若以当归多糖与三价铁配合生成当归多糖铁(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iron complex, APC), 有可能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双重补血功能的补血剂[1-3]:一方面, 不仅具有较理想的稳定性、水溶性和吸收率等, 而且没有游离铁离子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可起到良好的 高价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另一方面, 在多糖铁中的铁释放之后, 配体多糖由于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如免疫调节、抗病毒、降血糖等, 亦可被机体吸收、利用, 从而又可发挥当归多糖的补血活性[4-6]
    24  超临界CO2提取蜂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谷玉洪 罗濛 徐飞 赵余庆
    2006(3):380-382.
    [摘要](638) [HTML](0) [PDF 267.20 K](966)
    摘要:
    蜂胶是蜜蜂采集不同植物树脂、花粉等部位, 混合其上颚分泌物及蜂蜡加工而成的胶状物。目前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的成分有黄酮类、萜烯类、醌类、有机酸、氨基酸、酶类、维生素及大量的微量元素等, 具有生理学和药理学活性的成分达300多种[1]
    25  HPLC法测定射干利咽口服液中次野鸢尾黄素
    刘德茂 林艳 李振学
    2006(3):382-383.
    [摘要](425) [HTML](0) [PDF 178.94 K](881)
    摘要:
    射干利咽口服液由射干、升麻、桔梗、芒硝、川木通、百合、百草(炙)等药组成, 具有降火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 用于小儿急性喉痹(急性咽炎)肺胃热盛证。原标准[WS3-372(Z-057)-2002(Z)]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射干的成分次野鸢尾黄素, 方法的专属性不强, 受干扰的因素较多, 对质量的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26  HPLC法测定鸦胆子油中脂肪酸
    项琪 周莉玲 姚崇舜 李校堃 周志丹
    2006(3):383-385.
    [摘要](440) [HTML](0) [PDF 307.63 K](896)
    摘要:
    鸦胆子, 别名为老鸦胆、苦参子, 《中国药典》收载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成熟果实, 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种仁含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皂化物92.47%[1]
    27  分心木的质量标准研究
    付文焕 孙黎敏 朱婷 谈娜嘉 钟明康
    2006(3):385-387.
    [摘要](496) [HTML](0) [PDF 300.46 K](851)
    摘要:
    分心木来源于胡桃科植物胡桃JugZans regial.果核的干燥木质隔膜, 又称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等, 味苦、涩, 性平, 入脾、肾经, 固肾涩精, 临床主治遗精、淋病、血尿、带下、泻痢等。胡桃始载于《开宝本草》, 在我国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28  洋葱中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王卓慧 张沐新 杨晓虹 周小平
    2006(3):387-388.
    [摘要](679) [HTML](0) [PDF 231.40 K](1069)
    摘要:
    洋葱, 别名玉葱(《植物学大词典》),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洋葱按鳞茎形态可分为洋葱Alliumcepa L.、分蘖洋葱A.cepa var.agrogatum Don、顶球洋葱A.cepa var viviparamMerg。
    29  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对移植性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对比研究
    邓旭坤 蔡宝昌 吕晓宇 殷武 王琳 张晓春 刘陶世
    2006(3):389-393.
    [摘要](582) [HTML](0) [PDF 468.48 K](1081)
    摘要:
    目的评价和比较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对移植性肿瘤模型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用ICR小鼠接种S180、EAC腹水瘤、肝癌Heps瘤株造成相应的移植性荷瘤小鼠模型, 考察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对实体瘤模型(S180和Heps)小鼠的抑瘤率和对腹水瘤模型(EAC和Heps)小鼠生命延长率的作用以研究两者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能有效抑制实体瘤模型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生长, 1.61、3.23、6.46mg/(kg·d)马钱子碱对Heps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5.05%、43.70%和46.09%, 而1.61、3.23mg/(kg·d)马钱子碱脂质体的抑瘤率分别为45.41%和58.19%;1.61、3.23、6.46mg/(kg·d)马钱子碱对S180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7.59%、36.13%和38.87%, 而1.61和3.23mg/(kg·d)马钱子碱脂质体的抑瘤率分别为53.00%和48.37%, 明显高于马钱子碱;但两者对腹水瘤模型(EAC和Heps)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均无延长作用。结论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有显著的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作用, 马钱子碱脂质体抗肿瘤作用明显强于马钱子碱。
    30  槲皮素对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c-fos、c-jun mR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抑制作用
    徐标 韩春荣
    2006(3):393-398.
    [摘要](478) [HTML](0) [PDF 685.40 K](1187)
    摘要: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并与吡喹酮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于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 分别以槲皮素30mg/(kg·d)治疗8周、以吡喹酮500mg/(kg·d)治疗2d及不作任何治疗(模型组), 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组。应用HE染色法、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和分析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c-fos和c-jun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槲皮素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与模型组相比, 肝组织中c-fos、c-junmRNA以及TGF-β1和、型胶原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吡喹酮组相比, c-junmRNA、和型胶原表达明显降低(P<0.05), 而c-fosmRNA和TGF-β1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槲皮素对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其远期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31  芫花根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活性
    郑维发 石枫 王莉
    2006(3):398-402.
    [摘要](779) [HTML](0) [PDF 408.20 K](916)
    摘要:
    目的阐明芫花根乙醇提取物(EERD)的镇痛活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研究EERD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痛觉反应和足肿胀的影响;对AA大鼠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形成及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的影响;血清和脑组织中NO和诱导型NO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以及对AA大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来评价EERD的镇痛活性。结果EERD能明显减轻AA大鼠的痛觉反应和抑制足肿胀, 能显著抑制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形成并提高SOD和CAT的活性, 能明显降低AA大鼠脑组织中iNOS的活性从而降低NO的水平。EERD可显著抑制AA大鼠脊髓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EERD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E2和IL-1β的形成、降低脑组织iNOS的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 以及增强SOD和CAT的活性以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实现的。
    32  酶联免疫法研究天花粉蛋白突变体在猕猴体内的药动学
    蔡永明 孙超渊 李铭 陈拯民 刘昌孝 储瑞蔼
    2006(3):402-405.
    [摘要](480) [HTML](0) [PDF 370.58 K](1059)
    摘要:
    目的研究猕猴iv天花粉蛋白突变体(MTCS)的药动学。方法猕猴ivMTCS220μg/kg后,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动物血清中的药物质量浓度, 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MTCS在猕猴体内消除符合二房室模型。6只猕猴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3.82±1.42)h, 平均消除速率(CL)为(276.51±118.61)mL/(kg·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h)为(1124.1±189.5)ng·h/mL。结论用ELISA方法能准确测定动物血清中MTCS质量浓度和研究其药动学。
    33  原花青素对β-淀粉样肽25-35诱导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梅寒芳 谢朝阳 杨红 祝其锋
    2006(3):405-408.
    [摘要](460) [HTML](0) [PDF 360.06 K](1041)
    摘要: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诱导凋亡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 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RT-PCR方法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 Westernblotting检测PC12细胞Par-4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剂量(5、10、20、30mg/L)PC预处理PC12细胞1h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 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 减少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核固缩、凝聚和碎裂, 降低par-4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 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结论PC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par-4和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34  丹酚酸B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刘杰 高秀梅 王怡 张伯礼
    2006(3):409-412.
    [摘要](671) [HTML](0) [PDF 392.41 K](1132)
    摘要: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cutemyocardialischemia, AMI)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SalB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AMI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alB小剂量组、SalB大剂量组。ig给药7d后, 分别测定大鼠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 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同时应用寡核苷酸芯片观察大鼠AMI后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SalB对其影响, 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总RNA, 与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SalB可以降低LVEDP, 升高±dp/dtmax;大鼠心肌缺血后及SalB治疗后, 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作用靶点为细胞结构类、炎性反应类等相关基因。结论SalB可以改善AMI大鼠心脏功能, 大剂量应用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作用。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检测出缺血心肌及SalB治疗后心肌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SalB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
    35  野罂粟总生物碱镇痛作用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关系
    杨宇杰 刘豫安 王春民 袁亚非 佟继铭
    2006(3):412-415.
    [摘要](669) [HTML](0) [PDF 287.42 K](960)
    摘要:
    野罂粟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Papaver nudicaule, TAPN)是从罂粟科植物野罂粟中提取出来的总生物碱, 作为一种新型镇痛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前期研究工作表明TAPN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1]TAPN抑制PGs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外周镇痛作用的主要机简[1], 且其镇痛作用与减少脑组织NO生成有关, 同时被Ca2+所影响[2]
    36  关木通毒性的初步研究
    胡世林 张宏启 陈金泉 梅全喜 高玉桥 钟希文 吴惠妃
    2006(3):415-418.
    [摘要](565) [HTML](0) [PDF 331.81 K](949)
    摘要: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l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符合《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和汉药考》(日)“茎有细孔, 两头皆通”的命名依据。近20年我国年累计销售量约为6.4×105 kg, 即约有l亿人服用, 出口销往日本、东南亚各国的关术通每年约2×104 kg。
    37  槐黄软膏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刘向红 翁志忠
    2006(3):419-421.
    [摘要](502) [HTML](0) [PDF 213.12 K](967)
    摘要:
    槐黄软膏由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防风等药物组成, 该药是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以中医辨证为主, 结合现代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以及现代药剂学工艺, 研制出的治疗痔疮的良药, 临床效果显著。为了验证其临床疗效,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本实验对槐黄软膏的主要药效学进行了研究。
    38  钩参降压颗粒的降压作用
    金春花 王英军 赫慧 郭伟芳
    2006(3):421-422.
    [摘要](496) [HTML](0) [PDF 193.08 K](873)
    摘要:
    钩参降压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 I|缶床拟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主要由钩藤、玄参、刺蒺藜等中药组成。本实验对其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
    39  不同倍性盾叶薯蓣的生理指标和薯蓣皂苷元量的比较研究
    周媛 胡春根 朱健 姚家玲
    2006(3):423-426.
    [摘要](715) [HTML](0) [PDF 349.65 K](936)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人工四倍体植株和普通二倍体植株在抗性相关指标及薯蓣皂苷元量方面的差异, 探索药用盾叶薯蓣倍性育种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经鉴定确认的3个不同株系四倍体盾叶薯蓣为材料, 以二倍体原种为对照,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的量;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根状茎薯蓣皂苷元的量。结果四倍体植株SOD、PPO、CAT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的量明显高于二倍体;四倍体植株薯蓣皂苷元的量显著高于二倍体, 增加幅度最大为二倍体原种的27%。结论人工四倍体植株薯蓣皂苷元量高, 其生理指标也显示较强的抗性基础, 可望直接利用或作为进一步培育高产、高薯蓣皂苷元量薯蓣新品种的良好育种材料。
    40  山东产瓜蒌不同农家品种的RAPD研究
    孙稚颖 周凤琴
    2006(3):426-429.
    [摘要](773) [HTML](0) [PDF 391.44 K](966)
    摘要:
    目的探讨瓜蒌不同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对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方法用25个随机引物对山东瓜蒌不同农家品种、野瓜蒌及对照湖北栝楼进行RAPD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瓜蒌各农家品种(及种)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 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各品种间的聚类图。结果共扩增出266个条带, 其中多态带为232条, 占87.2%。聚类图显示, 对照湖北栝楼与瓜蒌各农家品种和野生种间的差异最大, 牛心瓜蒌与仁瓜蒌、大瓜蒌与八棱瓜蒌、小光蛋与野瓜蒌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结论RAPD分子标记法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规范、整理和鉴定瓜蒌的不同农家品种, 揭示了瓜蒌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背景, 为山东道地药材瓜蒌的栽培育种及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41  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的RAPD分析
    陈随清 王利丽 冀春茹
    2006(3):430-432.
    [摘要](642) [HTML](0) [PDF 339.62 K](936)
    摘要:
    目的 分析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 为山茱萸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从山茱萸叶片中提取总DNA, 进行RAPD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 Between-groups linkage方法聚类, 构建亲缘关系树系图。结果 共筛选出22个10个碱基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 12个样品获得了133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75条, 占56.3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纺锤形果型自成一类, 短梨形果型与短圆柱形果型聚为一类, 其余几种较长大的果型聚为一类, 反映了栽培过程中人为选择的后果。结论实验结果与山茱萸栽培品种的生物特性和区域分布基本一致;RAPD分析可作为对山茱萸品种选育的辅助手段。
    42  蒲黄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马红飞 刘斌 周军挺
    2006(3):433-435.
    [摘要](846) [HTML](0) [PDF 282.44 K](875)
    摘要:
    目的建立蒲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为蒲黄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YWG-C18色谱柱(250mm×4.6mm, 5μm), 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乙腈系统, 线性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254nm, 进样量为5μL。结果建立了蒲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以香蒲新苷峰为参照峰, 确立了蒲黄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 测定了8批蒲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 适用于蒲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43  不同产地甘草的聚类分析
    王跃飞 文红梅 郭立玮 高永厚
    2006(3):435-439.
    [摘要](797) [HTML](0) [PDF 421.57 K](1227)
    摘要:
    目的对不同产地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 并对HPLC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以探讨产地对甘草药材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甘草药材所含活性成分为分析对象, 选择适宜的HPLC条件, 建立了甘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考察。以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5个活性成分峰面积的标准化结果对17批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 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量存在较大差别。结论甘草活性成分的积累与产地有一定的相关性。
    44  不同时间采集壮药土垅大白蚁菌圃指纹图谱的研究
    黄瑞松 梁启成 莫建光 劳燕文 孔桂豪 苏青
    2006(3):439-441.
    [摘要](502) [HTML](0) [PDF 249.13 K](1038)
    摘要:
    壮药土垅大白蚁菌圃系昆虫纲等翅目白蚁科动物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Slivestri)的菌圃, 亦称白蚁巢、自蚁窝。本品分布于广西巴马、南宁、大新、武鸣、扶绥、百色、龙州等地[1]
    45  HPLC测定藏茵陈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
    田成旺 张铁军
    2006(3):442-443.
    [摘要](572) [HTML](0) [PDF 227.41 K](1140)
    摘要:
    藏茵陈为我国部颁藏药, 广义的藏茵陈泛指龙胆科(Gentianacae)獐牙菜屑(Swertia L.)的各种植物, 主要用于治疗热症、肝胆病和血液病。印度獐牙菜S.chirayita Buch.Ham.和川西獐牙菜S.mussotii Franch均为獐牙菜属的代表性植物。
    46  道地产区地黄不同品种含梓醇量的比较
    王敏 刘红彦 黄璐琦 王飞 李先端 洪巧瑜 吴志刚
    2006(3):444-446.
    [摘要](779) [HTML](0) [PDF 316.42 K](930)
    摘要:
    地黄为临床常用中药, 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eh.的块茎。地黄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大部分省份都有引种栽培, 其中河南、山西、山东等省栽培的面积较大, 尤以旧称“怀庆府”的河南豫北地区为地黄的道地产区, 该地区出产的地黄被称之为“怀地黄”, 以其优良的质地享誉海内外。
    47  HPLC测定不同川芎药材中藁本内酯
    汪程远 张浩 钱忠明
    2006(3):447-449.
    [摘要](542) [HTML](0) [PDF 300.55 K](1052)
    摘要:
    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Ligusticum chuanw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 为活血化瘀常用中药。川芎在中医中应用较广, 在中成药制剂中也有广泛使用。川芎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极性差异很大的各类成分, 其挥发油是川芎的主要有效部位, 而其中藁本内酯的量最高, 是公认的主要有效成分, 且有较强的药理作用[1]
    48  天津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测定
    齐向娟 李士雨 何玉娟
    2006(3):449-450.
    [摘要](690) [HTML](0) [PDF 187.93 K](866)
    摘要:
    黄花蒿又名青蒿, 为菊科植物Aw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全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
    49  欧亚旋覆花中总黄酮的测定
    耿红梅 张嫡群 王云志 王伟
    2006(3):450-451.
    [摘要](563) [HTML](0) [PDF 237.59 K](987)
    摘要:
    欧亚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 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 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咳的功效, 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1], 但无定量测定项。目前报道的欧亚旋覆花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2, 3]、倍半萜内酯和萜类化合物[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化合物, 据报道欧亚旋覆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黄酮有关[5]
    50  三尖杉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梅文莉 吴娇 戴好富
    2006(3):452-458.
    [摘要](656) [HTML](0) [PDF 541.79 K](1610)
    摘要:
    三尖杉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和黄酮两大类化学成分。因其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 所以生物碱类成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我国已将三尖杉酯碱HT和高三尖杉酯碱HHT开发成药物, 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综述了三尖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包括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及衍生物的构效关系、HT和HHT的药理机制研究等。
    51  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陈军 华维一 孙宏斌
    2006(3):458-460.
    [摘要](800) [HTML](0) [PDF 363.53 K](1027)
    摘要:
    积雪草酸(asiaticacid)是传统药用植物积雪草中量较高的乌苏烷型五环三萜酸。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治疗皮肤创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保肝、保护心脑血管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综述近年来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并就开发积雪草酸及相关衍生物提出建议。
    52  长白山黄檗基本情况调查及保护
    于俊林 张昭 张本刚 周繇 朱俊义
    2006(3):461-463.
    [摘要](666) [HTML](0) [PDF 324.35 K](962)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分析、总结。掌握长白山黄檗资源、生存现状的基本情况, 提出保护和利用的设想。掌握了黄檗分布范围、生态条件、生长发育规律、自然更新途径、致危因子、保护措施。为黄檗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53  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
    陈建民 张雪辉 杨美华 金钺
    2006(3):463-466.
    [摘要](1048) [HTML](0) [PDF 366.19 K](1186)
    摘要:
    介绍了近10年来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 早期研究主要采用TLC和ELISA法均发现部分中药污染了黄曲霉素, 但实验报告结果差异很大, 而且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方法。评述了TLC、ELISA和IAC-衍生化HPLC荧光检测法。认为ELISA法可能发展成为样品的快速检测方法, 而IAC-HPLC检测法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食品检测中采用的多种衍生物方法均可引入用于中药检测。
    54  番红花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何美莲 陈家宽 周铜水
    2006(3):466-470.
    [摘要](901) [HTML](0) [PDF 412.79 K](1403)
    摘要:
    着重对番红花柱头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途径进行了综述。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代谢途径, 番红花中的化学成分可归纳为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挥发油及挥发油前体苷类几种类型, 研究表明这些结构多样的成分均是由脂溶性的玉米黄质降解产生。此外, 还对国内外有关番红花花被以及侧芽等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以及番红花提取物及番红花苷成分在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免疫系统、肿瘤以及抗氧化方面的广泛药理活性进行了全面综述, 为全面开发利用番红花资源提供参考。
    55  中药保鲜技术与临床应用
    李俊萍 刘素香
    2006(3):471-472.
    [摘要](484) [HTML](0) [PDF 222.33 K](988)
    摘要:
    鲜药的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潦和发展舶垒过程。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 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 对鲜药的临床运用有着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所用鲜药品种日益增多, 所适应的病症日趋广泛, 对鲜药特殊功效的认识亦更加深入, 从而形成了中医甩药的一大特色。
    56  蒙药草乌叶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进展
    乌力吉特古斯 白学良 阿拉坦松布尔 包淑芝 刘淑萍
    2006(3):472-474.
    [摘要](747) [HTML](0) [PDF 334.46 K](1088)
    摘要:
    草乌叶是一种常用蒙药, 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叶, 别名有榜嘎菌纳布其、都德塞络玛、甘露叶等。阿拉坦橙布尔[1]调查蒙医近300种常用成方之中, 应用草乌叶的有20余种。
    57  中药与血管生成
    张三印 陈士林 沈映君 杨大坚 刘西京
    2006(3):474-476.
    [摘要](479) [HTML](0) [PDF 333.14 K](864)
    摘要: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中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自从Folkman提出血管生成这个概念以后, 这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焦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