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寻找物质基础非当前中药现代化关键
    蒋文跃
    2003(1):1-3,22.
    [摘要](763) [HTML](0) [PDF 243.62 K](1259)
    摘要:
    从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是否可能和必要以及成分不明能否实行中药质控三方面论述了寻找物质基础非当前中药现代化关键。指出成分清楚、机制明确及高效、速效等并非是现代中药所必需的特征 ,分离寻找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成分未完全明了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质控和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药效评估体系是中药现代化关键。中药质控应强调多环节、多手段和整体特征性模糊识别。而药效评估应在方法学符合现代科学基础上 ,注重体现中药整体多系统调整、温和缓效、证效相关的作用特点 ,并与质控相联系进行研究。
    2  狭叶崖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刘东 鞠建华 杨峻山
    2003(1):4-6.
    [摘要](1167) [HTML](0) [PDF 159.14 K](1315)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药用植物狭叶崖爬藤 Tetrastigma hypoglaucum的化学成分 ,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MS,1 HNMR,1 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狭叶崖爬藤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 10个化合物 ,分别为β-谷甾醇 (β-sitosterol,Ⅰ) ,棕榈酸(palm itic acid, Ⅱ) ,正二十五烷 (pentacosane,Ⅲ)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Ⅳ) ,白藜芦醇 (resveratrol,Ⅴ) ,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Ⅵ) ,没食子酸乙酯 (ethyl gallate,Ⅶ) ,儿茶素 (catechin,Ⅷ) ,7-氧-没食子酰基-儿茶素 (7-O-galloylcate-chin, Ⅸ)和 3,3′-二甲氧基鞣花酸-4-氧-葡萄糖苷 (3,3′-dimethoxy 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 Ⅹ)。结论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  小叶丁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吴鸣建 赵天增 张海艳 尹卫平 付经国
    2003(1):7-9.
    [摘要](435) [HTML](0) [PDF 161.79 K](1198)
    摘要:
    目的 对小叶丁香 Syringa pub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首次从小叶丁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化合物 ,并鉴定为橄榄苦苷 (oleuropein,Ⅰ)、10-羟基橄榄苦苷 (10-hydroxyoleuropein,Ⅱ) ,oleoside-11-m ethyl ester,Ⅲ 及 2-(3,4-二羟基苯基)乙醇 [2-(3,4-dihydroxyphenyl) ethanol,Ⅳ]。结论 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4  藏药花锚中新化学成分的鉴定
    张德 祝亚非 林少琨
    2003(1):9-11.
    [摘要](508) [HTML](0) [PDF 166.00 K](1006)
    摘要:
    目的 分离并鉴定高原植物椭圆叶花锚 H alenia elliptic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元素分析 (EA)、核磁共振波谱 (NMR)、质谱 (MS)、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 (U V)、差示扫描量热 (DSC)等分析方法 ,测定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确证从椭圆叶花锚中所得到的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 ,分别为 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 (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和 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 (1,7-di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结论 上述两种酮衍生物为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
    5  胡柚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赵雪梅 叶兴乾 席屿芳 朱大元 蒋山好
    2003(1):11-13.
    [摘要](567) [HTML](0) [PDF 163.14 K](901)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揭示常山胡柚 Citrus changshan-huyou Y. B. Chang活性成分的化学物质基础 ,对胡柚皮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我们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反复硅胶柱层析 ,并通过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橙皮苷 (hysperetin-7-O-rutonoside,) ;4′,5 ,7-三羟基二氢黄酮 (naringenin,) ;川陈皮素 (3′,4′,5 ,6 ,7,8-hexamethoxyflavone,) ;柑橘黄酮 (4′,5 ,6 ,7,8-pen-tam ethoxyflavone,) ;5-羟基-3′,4′,6 ,7,8-五甲氧基黄酮 (5-hydroxy-3′,4′,6 ,7,8-pentamethoxyflavone,) ;5-羟基-3′,4′,3,6 ,7,8-六甲氧基黄酮 (5-hydroxy-3′,4′,6 ,7,8-haxamethoxyflavone,)。结论 这 6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6  桂林乌桕的化学成分研究
    漆淑华 吴少华 马云保 罗晓东 吴大刚
    2003(1):13-15.
    [摘要](432) [HTML](0) [PDF 163.60 K](1520)
    摘要:
    目的 研究桂林乌桕 Sapium chihsini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桂林乌桕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 10个已知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矛瑞屯醇 (moretenol,Ⅰ) ,矛瑞屯酮 (m oretenone, Ⅱ) ,油酮酸 (acetylaleuritolic acid,Ⅲ) ,东莨菪内酯 (scopo-letin,Ⅳ) ,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2-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Ⅴ) ,正三十四烷酸 ( Ⅵ) ,硬脂酸 ( Ⅶ) ,3,3′-二-氧-甲基鞣花酸 (3,3′-di-O-m ethylellagic acid,Ⅷ) ,β-谷甾醇 (Ⅸ) ,胡萝卜苷 (Ⅹ)。结论 化合物 Ⅵ、Ⅵ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7  问荆化学成分研究
    赵磊 张承忠 李冲 陶保全
    2003(1):15-16.
    [摘要](491) [HTML](0) [PDF 130.36 K](1212)
    摘要: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为木贼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具止血、利尿、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淋症、目赤翳膜等[1] 。
    8  超临界CO2萃取大高良姜精油的成分分析
    蔡明招 张倩芝
    2003(1):17-18.
    [摘要](461) [HTML](0) [PDF 108.61 K](1221)
    摘要:
    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 L.) Swa rt z是姜科良姜属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区都有分布,并已在四川、海南等地移植成功[1, 2]。在东南亚各国及我国的粤东地区,大高良姜作为调味料被广泛用于民间风味食品(如肉制品,咖哩粉)及烹调中,也是重要的中药,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9  决明子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郝延军 桑育黎 赵余庆
    2003(1):18-19.
    [摘要](361) [HTML](0) [PDF 114.32 K](1380)
    摘要: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为临床常用中药。现代研究证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调血脂,保肝及抑菌等活性,同时又可作为食品,是保健饮料的良好原料。决明子在我国资源丰富,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一味较好的保健药品,对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所以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决明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10  甘肃产香青挥发油成分分析
    滑艳 汪汉卿
    2003(1):19-21.
    [摘要](410) [HTML](0) [PDF 156.59 K](1119)
    摘要:
    香青Anaphal is sinica Ha nce 是菊科香青属中的一种,主产于我国北部、中部、东部及南部,生长于低山或高山灌丛、草地、山坡和溪岸,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1]。全草入药,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消炎等作用[2] , 但对其化学成分及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香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11  水罗伞的化学成分(Ⅰ)
    戴斌 丘翠嫦 戴向东 降少锋
    2003(1):21-22.
    [摘要](495) [HTML](0) [PDF 121.98 K](923)
    摘要:
    水罗伞为豆科植物干花豆Fordia caul if lora Hemsl. 的干燥根,又名暇须豆、野京豆、土甘草、玉朗伞,为广西壮、瑶医常用药材。味甘、微辛、性平、无毒,具有散瘀消肿,止痛宁神,益智之功效。主治跌打肿痛,肾虚腰痛,偏头痛,小儿疳积、智力低下、骨折、病后及产后虚弱等症[1~ 3]。
    12  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的研究
    宋洪涛 郭涛 张晓红 唐星 王卓 张汝华
    2003(1):23-27.
    [摘要](615) [HTML](0) [PDF 232.57 K](844)
    摘要:
    目的 制备麝香保心微丸。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麝香保心微丸 ,考察处方和工艺因素对微丸收率的影响 ,并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微丸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优化。结果 在微丸起模过程中 ,主机转速、粘合剂的加入速度和加量、喷枪喷雾条件对起模微丸的收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成丸的工艺过程中 ,对微丸收率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喷浆速度与供粉速度 ,经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得微丸成丸的最佳处方和工艺参数为:精制中间品与微晶纤维素 (MCC)比例为 1∶ 1,粘合剂为 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5 m Pa· s) ,主机转速为 2 0 0 r/ m in,鼓风流量为 10× 2 0 L/ min,喷气流量为 15 L/ min,喷气压力为 0 .5 MPa,喷浆泵转速为 14 r/ min,供粉机转速为 18r/ m in。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得表面较为光滑、圆整度较高的麝香保心微丸 ,10 0 0~ 70 0μm微丸的收率达 90 .4 %。
    13  甲基茉莉酮酸对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代谢的影响
    王艳东 路明 元英进
    2003(1):27-30.
    [摘要](682) [HTML](0) [PDF 200.02 K](846)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基茉莉酮酸作用下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细胞的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TTC(2 ,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和蛋白含量测定方法以及酶活分析技术。结果 甲基茉莉酮酸不仅强烈抑制细胞活力 ,使细胞初生代谢受到显著抑制 ,并且还诱导 PAL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PPO(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使胞外酚含量增加且极大峰比对照提前约 3d出现。结论 甲基茉莉酮酸不仅促进细胞由初生代谢提前向次生代谢转化 ,并且能够增强细胞的次生代谢 ,有利于细胞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14  超临界CO2萃取甘草中甘草次酸的工艺研究
    付玉杰 祖元刚 李春英 赵春建
    2003(1):31-33.
    [摘要](933) [HTML](0) [PDF 148.61 K](1776)
    摘要:
    目的 探讨从甘草中提取甘草次酸的工艺。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 ,并与索氏提取法、超声法进行比较。结果 超临界 CO2 萃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 30 MPa,原料粒度 70目 ,夹带剂为 80 %乙醇 ,萃取温度4 5℃ ,萃取时间 2 h。结论 从甘草生药中提取含量较少的甘草次酸 ,超临界萃取法较其他几种提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15  HPLC法测定药用甘薯西蒙Ⅰ号中咖啡酸的含量
    徐平声 戴智勇 谭桂山
    2003(1):33-35.
    [摘要](441) [HTML](0) [PDF 153.76 K](1033)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西蒙 号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比较不同年份的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 HPL C对西蒙 号叶中咖啡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咖啡酸在 10 .33~ 16 5 .2 8μg/ m L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38% ,RSD=1.36 % (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 ,适用于西蒙 号药材中咖啡酸的测定。
    16  薄层扫描法测定木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都述虎 饶金华 耿武松
    2003(1):35-37.
    [摘要](498) [HTML](0) [PDF 152.84 K](1339)
    摘要:
    目的 建立木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以氯仿-甲醇 (40∶ 1)为展开剂 ,10 %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 ,测定波长为λS=6 4 0 nm ,λR=5 35 nm。结果 木瓜中其他成分对齐墩果酸的测定无干扰 ,线性范围为 2 .2 72~ 11.36 0 μg,平均回收率为 98.2 9% ,RSD为 2 .0 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 ,可用于木瓜的质量监控。
    17  超临界CO2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酚酸的研究
    侯峰 华文俊 姚煜东
    2003(1):37-39.
    [摘要](360) [HTML](0) [PDF 150.43 K](777)
    摘要:
    银杏叶提取物( EGB)主要含黄酮、内酯两大活性部位。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EGB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据报道EGB可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拮抗PAF,治疗血管老化,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的多种疾病[1~ 3]。
    18  刺五加提取物中五加苷B、E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的改进
    惠玉虎
    2003(1):39-40.
    [摘要](555) [HTML](0) [PDF 108.17 K](1215)
    摘要:
    刺五加提取物是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 icosus (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喷雾干燥而得,其中主要含有各种苷类如五加苷B, E(又分别称为丁香苷和紫丁香树脂苷)及多种木脂素类、异秦皮啶和黄酮类成分[1]。关于五加苷B的测定已有文献报道[1~ 3] ,笔者也曾采用RP-HPLC法对五加苷B, 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但有些样品中五加苷B存在分离不完全的情况[4]。
    19  RP-HPLC法测定血脂宁口服液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刘云 张兰桐 张永泉 袁志芳 王春英 刘晓丽
    2003(1):41-42.
    [摘要](419) [HTML](0) [PDF 105.94 K](888)
    摘要:
    制何首乌为防老抗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的常用中药,复方制剂血脂宁口服液由制何首乌、荷叶、山楂等6味中药组成,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调节血脂的功能,适用于高血脂症的康复治疗,对头晕、肢麻、胸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据文献报道[1] ,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为二苯乙烯苷,是抗衰老、降血脂药理药效的活性成分,且含量较高。本实验采用RPHPLC法对制剂中二苯乙烯苷进行了定量测定,建立了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了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对其制剂质量的影响,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0  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的影响
    张晨 凌昌全 李柏 彭永海
    2003(1):43-45.
    [摘要](435) [HTML](0) [PDF 150.29 K](836)
    摘要:
    目的 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 PCNA 的表达。结果 蜂毒素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 1的生长、增殖 ,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随着蜂毒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 S期细胞增加 ,G2 / M期细胞减少。结论 蜂毒素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且减少 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 ,影响细胞周期的比率。
    21  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曹正国 刘继红 吴继洲 鲁德曼 尹春萍 叶章群
    2003(1):45-48.
    [摘要](728) [HTML](0) [PDF 196.78 K](1302)
    摘要:
    目的 研究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鼠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并确定其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有效部位。方法 通过 ig不同剂量的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泽泻乙酸乙酯浸膏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 Cr,BU N,肾 Ca2 +含量 ,2 4 h尿 Ca2 +分泌量 ,肾组织的草酸钙晶体沉积均明显低于成石组 (P<0 .0 5)。结论 泽泻乙酸乙酯浸膏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鼠尿草酸钙晶体的形成 ,是泽泻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有效部位。
    22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酪氨酸激酶与磷酸酶的活性改变
    刘北忠 蒋纪恺 何於娟 张彦 刘小珊
    2003(1):48-51.
    [摘要](1071) [HTML](0) [PDF 192.43 K](1004)
    摘要:
    目的 研究苦参碱诱导 K5 6 2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运用链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结合的酶联免疫法 ,动态检测苦参碱作用于 K5 6 2细胞后 ,K5 6 2细胞膜相与胞浆内的酪氨酸激酶与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结合特异性激酶抑制剂的使用 ,首次证实了在苦参碱对 K 5 6 2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中 ,有广泛性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短暂下降 ,同时伴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论 在苦参碱诱导 K5 6 2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 ,涉及到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 ,膜相中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改变先于胞浆内的改变 ,提示有一个信号的跨膜转运过程。同时伴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反映了胞内的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即时调节机制。
    23  聪圣胶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赵玲 徐秋萍 李林
    2003(1):51-54.
    [摘要](482) [HTML](0) [PDF 205.30 K](924)
    摘要:
    目的 研究聪圣胶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分析聪圣胶囊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早老龄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合并尾部放血降压模型 ,应用分光光度法观察小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及聪圣胶囊对其影响。结果 聪圣胶囊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 SOD活力的下降及 MDA含量的升高 ,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 NO水平及 NOS活性的升高。结论 聪圣胶囊可通过减轻脑缺血损伤后自由基产生 ,降低升高的 NOS活性来发挥抗脑缺血作用。
    24  海藻甘草对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影响
    丁选胜 阚毓铭 李欧
    2003(1):54-56.
    [摘要](690) [HTML](0) [PDF 153.85 K](1126)
    摘要:
    目的 观察海藻、甘草单煎液及其不同比例合煎、单煎后混合液对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影响。方法 每日给大鼠 ig丙基硫氧嘧啶 (0 .15 g/ kg) ,连续造模 10 d。给药组动物在造模的同时分别 ig海藻、甘草单煎液及其不同比例合煎、单煎后混合液。 15 d后采血 ,处死大鼠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的含量。结果 海藻单煎液及海藻、甘草不同比例合煎及单煎后混合液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TM,TG作用 ,其中 TM的降低幅度大于 TG,且二者合煎液作用大于单煎后混合液 ,当二者为 1∶ 1合煎时作用最显著。但未见对 T3,T4 的影响。结论 海藻及海藻、甘草合用可抑制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抗体升高。
    25  五倍子对140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观察
    李仲兴 张立志 王秀华 时东彦 张明明
    2003(1):56-58.
    [摘要](441) [HTML](0) [PDF 151.50 K](929)
    摘要:
    中药五倍子具有收敛、止血等作用,对肺炎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猪霍乱沙门菌均有抑制作用[1]。然而亦有报道五倍子对金葡菌无抑制作用[2] ,周邦靖等报道五倍子对淋球菌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抗菌力强,其抑菌环直径≥ 27 mm[3, 4].
    26  清疡宁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芮菁 华晓东 唐元泰
    2003(1):58-61.
    [摘要](390) [HTML](0) [PDF 195.84 K](1024)
    摘要:
    清疡宁是含有党参、黄芪、白术等成分的新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为了验证该制剂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对该方的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进行了研究。
    27  内折香茶菜素D的抗致畸致突变作用
    李继成 杨丽嘉 刘兰琦 苏金玲 宋健伟 常爱武 叶启霞
    2003(1):61-62,81.
    [摘要](472) [HTML](0) [PDF 149.63 K](848)
    摘要:
    内折香茶菜素D (简称内折素D) 是从内折香茶菜Rabdosia inf lexus ( Thunb.) Kudo 叶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新的黄酮苷。其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如ECA, S180 , HAC, Lewi s 肺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28  重组人细胞因子基因在转基因中药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曾庆平 冯丽玲 杨瑞仪 符林春 郭兴伯
    2003(1):63-66.
    [摘要](476) [HTML](0) [PDF 208.96 K](796)
    摘要:
    目的 利用转基因中药表达人细胞因子基因 ,探讨培育基因修饰 (GM)中药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扩增分别获得的人 α-干扰素基因与 RANTES基因酶切回收后插入中间载体 ,用 Eco R 和 H ind 双酶切鉴定重组子。由大肠杆菌分离重组质粒并导入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通过加入卡那霉素 (Km)和利福平(Rif)筛选含重组双元载体的转化子 ,用叶盘共培养法转化苦瓜和夏枯草外植体。结果 经 RT-PCR检测到人 α-干扰素基因与 RANTES基因在中药转化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结论 首次报道了重组人 α-干扰素基因与RANTES基因在转基因苦瓜和夏枯草细胞中的表达 ,为探讨利用转基因中药抗病毒尤其是抗艾滋病开创了新途径。
    29  rRNA基因间隔区碱基测序对当归进行鉴定的研究
    姬可平 李应东 张西玲 李啸红
    2003(1):66-69.
    [摘要](476) [HTML](0) [PDF 266.93 K](1039)
    摘要:
    目的 通过 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 ,对当归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 常规提取当归种籽 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其 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套式 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当归种籽中 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 PCR扩增产物存在 ;经测序后得到了当归种籽 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结论 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可做为分子水平鉴定植物性中药材的又一有效途径。
    30  裂解色谱法测定连翘的指纹图谱
    袁敏 张铭光 杨挺 曾志 黄晓玲
    2003(1):70-73.
    [摘要](410) [HTML](0) [PDF 193.67 K](930)
    摘要: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的连翘指纹图谱 ,并考察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裂解色谱法 (PGC)。结果 13种样品的指纹图谱接近 ,重叠率在 89%以上 ,RSD<1.7%。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实验起着重要作用。
    31  臭冷杉的组织学研究
    巴雪青 王威 师海波 历锡亮 曾宪录
    2003(1):73-76.
    [摘要](391) [HTML](0) [PDF 217.89 K](106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臭冷杉的叶和小枝进行组织学研究 ,为正确用药提供鉴定依据。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 Jeffrey液处理后的叶表皮内表面及干燥小枝木材 ;光镜观察幼茎的横切、叶的横切及小枝木材的徒手切。结果 发现臭冷杉叶气孔下陷 ,副卫细胞 4个。下皮层细胞只有上、下表皮的中段有一层分布。内皮层无凯氏加厚 ;叶肉叶树脂道 2个 ,中生 ;维管束 2。木材中无树脂道 ;木射线完全由薄壁细胞组成 ,细胞端壁和水平壁具节状加厚 ;交叉场纹孔松木型。结论 以上结果可作为臭冷杉药材的鉴别依据。
    32  肉桂及其混伪品的HSGC-MS的实验比较研究
    张海霞 陈建伟 吴志平
    2003(1):76-77.
    [摘要](561) [HTML](0) [PDF 104.52 K](811)
    摘要:
    目的 比较肉桂及其混伪品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 ,以此鉴别肉桂药材的真伪。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HS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 ,分别测定肉桂、桂皮、柴桂的指纹图谱并加以比较。结果 肉桂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与混伪品桂皮、柴桂有明显区别 ,其指纹特征峰位于 10 .6 0 ,15 .6 0 min处 ,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结论 此方法能有效地鉴别肉桂及其混伪品 ,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 ,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 ,可直接进行测定的特点
    33  RP-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孙莲 张丽静 孟磊 王瑞英 陈坚 贾殿增
    2003(1):78-79.
    [摘要](487) [HTML](0) [PDF 108.25 K](1072)
    摘要: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桑叶中的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ZORBAX— ODS(5 μm2 5 0 mm× 4 .6 m m i.d.)柱 ,甲醇-0 .0 1mol/ L 磷酸二氢钾 (2 5∶ 75 p H=3.5 8)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32 8nm。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绿原酸的峰面积与其质量在 0 .0 5 2~ 2 .5 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2 770 .5 1X-18.0 7,r=0 .9999,平均回归率为 97.5 ,RSD=1.81% (n=6)。结论 方法简单、快速 ,结果准确。
    34  河西走廊黄花紫草的栽培技术研究
    谢晓蓉 刘金荣
    2003(1):80-81.
    [摘要](358) [HTML](0) [PDF 109.35 K](819)
    摘要:
    黄花紫草Arnebia gut tata Bg e. 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甘肃、内蒙古等地。黄花紫草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一般生长在荒坡地,向阳的沙质地及灌木丛中[1, 2]。
    35  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田艳 吴军 张偲
    2003(1):82-83.
    [摘要](1449) [HTML](0) [PDF 163.33 K](1161)
    摘要:
    通过 CA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 ,介绍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近 2 0年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杨叶肖槿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m ansonones类化合物、黄酮和三萜。其中 mansonones类化合物是杨叶肖槿特有的一类天然产物 ,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活性。杨叶肖槿具有多种药理和生理活性 ,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药用植物。
    36  高等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
    刘吉开 胡琳 丁智慧 高锦明 董泽军 谭建文
    2003(1):84-86.
    [摘要](738) [HTML](0) [PDF 176.20 K](2236)
    摘要:
    对本研究组近年来进行的高等真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从地花菌 Albatrellus con-fluens中分离鉴定出一个具有 VR1受体拮抗作用 (IC50 5μmol/ L)结构新颖的化合物 (1) ;从大红菇 Russula lepida中分离鉴定出新的抗真菌、farnesy1转移酶抑制活性的萜类化合物 (2~ 8) ;从干巴菌中鉴定出不寻常的多苯乙酰化联三苯类化合物 (9~ 15)。从块菌 Tuber indicum和 Russula cyanoxantha,Polyporus ellisii中发现系列活性鞘脂(16~ 2 1) ,同时在肉球菌 Engleromyces gotzii和金耳 Tremella aurantilba中发现结构奇特的化合物 (2 2 ,2 5) ,从硫磺菌 L aetiporus sulphureus中鉴定出引起视幻觉活性化合物 (2 6 ,2 7)
    37  植物中的褪黑激素及其功能
    张贵友 刘伟华 戴尧仁
    2003(1):87-89.
    [摘要](884) [HTML](0) [PDF 154.32 K](3385)
    摘要:
    褪黑激素是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吲哚类激素 ,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人们发现植物中也含有褪黑激素并已经在多种植物中特别是食用和药用植物中检测出来。在植物中广泛进行褪黑激素的研究将对人类的营养、医药和农业提供非常有益的信息。
    38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张东方 沙明 杨松松 李一波 曹爱民 孟宪生
    2003(1):89-91.
    [摘要](507) [HTML](0) [PDF 167.80 K](985)
    摘要:
    随着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的实践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1990年以来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在中药材的分类识别、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动学、药效学以及中药化学结构预测等学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9  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的系统评价
    王汉蓉 岑小波 王莉
    2003(1):92-93.
    [摘要](489) [HTML](0) [PDF 120.71 K](822)
    摘要:
    评价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对 MEDL INE、EMBASE、BIOSIS以及 Cochrane气道组的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 ,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的机检和手检中文发表的文献及参考文献 ,选出采用西医常规处理与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对照试验 ,进行系统评价。安宫牛黄丸的剂型、服用方法、疗程不限。结果表明 ,安宫牛黄丸治疗肺性脑病有一定疗效 ,且无不良反应。然而 ,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 ,且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所以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它的治疗应用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试验。
    40  药用担子菌——鲍氏层孔菌(桑黄)的新认识
    戴玉成
    2003(1):94-95.
    [摘要](741) [HTML](0) [PDF 112.69 K](1783)
    摘要:
    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现22 500余种,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类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担子菌寄生在植物上,能造成植物病害,如锈菌和多孔菌;另一些担子菌则是美味佳肴,如各种食用蘑菇,少数担子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41  番茄红素的提取与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李士雨 李子颖
    2003(1):96-96.
    [摘要](629) [HTML](0) [PDF 109.96 K](1423)
    摘要:
    番茄红素(ly copene)是成熟番茄的主要色素,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1873年Ha rt 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 L. 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1]。1913年Schunk 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 pene,使用至今。长期以来,番茄红素一直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色素,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近些年来,由于番茄红素在防治癌症,特别是前列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等方面的功效不断被发现和证实,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