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板蓝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刘云海 秦国伟 丁水平 吴晓云
    2002(2):97-99.
    [摘要](857) [HTML](0) [PDF 148.05 K](1390)
    摘要:
    目的 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 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柱层析分离,测定纯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板蓝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1)-4(3H)-quinazolinone〕,依靛蓝酮(isaindigodione)。结论 该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得
    2  乌泡子根的三萜成分
    陶正明 丁立生 彭树林 王明奎 张安将
    2002(2):99-101.
    [摘要](460) [HTML](0) [PDF 148.19 K](960)
    摘要:
    目的 研究乌泡子Rubusparkeri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和MCI树脂柱层析进行分离,以EIMS和NMR谱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得齐墩果酸()、蔷薇酸()、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结论 以上均为该植物化学成分的首次报道,其中为新化合物。
    3  补阳还五汤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产生机制
    吴军 屠鹏飞 赵玉英
    2002(2):101-104.
    [摘要](727) [HTML](0) [PDF 191.98 K](839)
    摘要: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产生机制。方法 采用各种柱层析对桃仁及补阳还五汤中的苦杏仁苷进行分离,通过各种光谱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补阳还五汤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苦杏仁苷,发现其为一对D、L差向异构体,含量之比约为1∶1。桃仁单味药水煎结果与复方相同,95%乙醇回流仅得到D-苦杏仁苷,且D-苦杏仁苷在100℃水中回流未出现差向异构化。结论 D-苦杏仁苷的异构化是高温水环境下桃仁中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补阳还五汤中其它单味药无明显相关性;L-苦杏仁苷是复方中桃仁由于水煎煮而产生的新化合物
    4  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
    李玉林 丁晨旭 刘健全 胡凤祖 廖志新
    2002(2):104-106.
    [摘要](691) [HTML](0) [PDF 157.52 K](1793)
    摘要:
    目的 研究红直獐牙菜的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LH20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红直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Ⅰ)、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酮(Ⅱ)、1-O-β-D-吡喃葡萄糖-3,7,8-三羟基酮(Ⅲ)、异荭草苷(Ⅳ)、落干酸(Ⅴ)、龙胆苦苷(Ⅵ)和β-龙胆二糖(Ⅵ)。结论 化合物、、和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5  镇痛汤活性成分的研究
    张勇忠 郑晓珂 冯卫生 冀春茹 毕跃峰
    2002(2):106-109.
    [摘要](317) [HTML](0) [PDF 188.26 K](811)
    摘要:
    目的 研究镇痛汤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阐明其产生镇痛疗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薄层层析,根据化合物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镇痛汤水煎液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紫堇碱(Ⅰ )、四氢巴马汀(Ⅱ )、海罂粟碱(Ⅲ )、四氢黄连碱(Ⅳ )、四氢非洲防己碱(Ⅴ )、氢化小檗碱(Ⅵ )、原阿片碱(Ⅶ )、α-别隐品碱(Ⅷ )、隐品碱(Ⅸ )、苯甲酰新乌头宁(Ⅹ )、乌头碱(Ⅺ )。结论 11种成分均为生物碱类化合物,且为首次从本复方中分到。
    6  排骨灵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琰 杨世林 徐丽珍
    2002(2):109-110.
    [摘要](330) [HTML](0) [PDF 112.47 K](763)
    摘要:
    目的 研究排骨灵Fissistigmabracteolatum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生物碱——( - ) -x ylopine(Ⅰ ) , no rcepha radione B(Ⅱ ) , ( - ) -thaipetaline(Ⅲ ) , ( - ) -discre tamine(Ⅳ ) , coclaurine (Ⅴ ) , herdenine(Ⅵ )和3β ,6α-二羟基麦角甾烷(Ⅶ )。结论 化合物,~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7  天茄子生物碱的研究
    王英明 李小娟 王英武 顾景凯 周慧
    2002(2):111-113.
    [摘要](789) [HTML](0) [PDF 155.45 K](1010)
    摘要:
    目的 进行天茄子(丁香茄Calonyctionmuricatum的种子)中生物碱成分的分离及其结构研究。方法 天茄子用80%乙醇提取得到浸膏,按照极性大小分为四个组分,组分(石油醚)、组分(乙醚)、组分(甲醇)和(水)。对组分和组分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其中的生物碱。结果 得到5个生物碱单体。经结构研究,确定为:ipalbidine(W1)、ipalbidinium(W2)、ipalbinium(W3)、isoipomine(W4)和ipomine(W5),这五种生物碱都是中氮茚类生物碱。结论 W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出,W1、W2和W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
    8  凤尾草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清飞 秦明珠
    2002(2):113-114.
    [摘要](538) [HTML](0) [PDF 119.66 K](1627)
    摘要:
    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Poir. 为蕨类植物。民间及临床用全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止痛,凉血止血,治疗痢疾、扁桃体炎、肝炎,其根茎用于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效佳。目前,国内外报道凤尾草同属植物普遍含有贝壳杉烷(烯)化合物,具一定的抗肿瘤活性[1~5] ,而对凤尾草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课题借鉴国内外的研究,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检测手段,对凤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9  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在双黄连制剂质量及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王新宏 安睿 邹云 王智华 洪筱坤 李国文
    2002(2):115-118.
    [摘要](806) [HTML](0) [PDF 184.04 K](899)
    摘要:
    目的 建立双黄连制剂和药材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以用于制剂质量分析和药材鉴定。方法 采用RP-HPLC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离分析,建立双黄连制剂和药材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色谱柱:InertsilODS柱;流动相:乙腈-1%乙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药材和制剂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HPLC-DFPS(HPLC-DigitizedFingerPrintSpectrum),提供了稳定可控的制剂指纹谱图,以及通过与空白样品比较探求了制剂中用以鉴定各药材的特征峰群。结论 利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分析双黄连制剂的质量和鉴定中药材是切实可行的
    10  加味脑乐静合剂稳定性的跟踪分析
    赵绪元 李焕德 向大雄 王秀良 唐晓峦 陈卫林
    2002(2):118-120.
    [摘要](458) [HTML](0) [PDF 148.27 K](937)
    摘要:
    目的 对加味脑乐静合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pH值的变化与微量沉淀形成的关系,确保本品安全有效使用。方法 样品室温下存放,对其pH、沉淀形成及化学成分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检测。化学成分的定性用TLC和HPLC法,葛根素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mg/mL)。结果 获得了沉淀和液体部分各自的TLC和HPLC特征图谱。在薄层上可以清楚地检识出甘草和葛根的斑点,在HPLC谱中可以清楚地检识出葛根素的特征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沉淀的量稍有增加,而pH值略有下降。结论 该液体制剂在贮存期间基本稳定,所获实验数据可为本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1  不同来源西洋参中人参总皂苷及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比较
    蔡治纲 张莉伟 龚晓英
    2002(2):121-122.
    [摘要](579) [HTML](0) [PDF 110.89 K](183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西洋参的质量。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西洋参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以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综合此二项指标评价西洋参的质量。结果 7种西洋参市售品中,加拿大西洋参中人参总皂苷及人参皂苷Rb1含量最高,北京怀柔较之略低。结论 7种市售西洋参中所含人参总皂苷均大于4%,人参皂苷Rb1均大于1%,且总皂苷含量越高,Rb1含量越高
    12  中药用D-101型大孔树脂苯系列残留物分析研究
    凌宁生 刘志青 李林 刘光进
    2002(2):122-124.
    [摘要](515) [HTML](0) [PDF 141.11 K](992)
    摘要:
    目的 考察D-101型大孔树脂正常使用中苯系列残留物的情况。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从动静两种状态处理树脂苯系列残留物。结果 动态处理树脂较合理,药物提取物中未见有苯系列残留物。结论 正常使用D-101型大孔树脂提取中药是安全可靠的
    13  RP-HPLC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的含量
    李亚芳 胡晓炜
    2002(2):125-126.
    [摘要](452) [HTML](0) [PDF 104.79 K](880)
    摘要:
    目的 建立梅花点舌丸中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乙腈-0.5%KH2PO4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6nm。结果 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脂蟾毒配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0%,RSD为2.22%。华蟾毒配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8%,RSD为2.63%。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稳定,可用于梅花点舌丸的质量控制
    14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李更生 刘长河 王慧森 张留记
    2002(2):126-128.
    [摘要](495) [HTML](0) [PDF 144.24 K](1139)
    摘要:
    目的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 以氯仿-甲醇-水(7∶4∶0.5)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示剂,413nm为扫描波长,反射法扫描。结果 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低。结论 怀地黄作为道地药材有其物质基础
    15  RP-HPLC法测定满山红叶及其制剂中杜鹃素含量
    李辉 罗中枢 牛锋 陈发奎
    2002(2):128-129.
    [摘要](399) [HTML](0) [PDF 105.17 K](904)
    摘要: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满山红叶及其制剂芩暴红胶囊中杜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固定相为Shim-PackVP-ODS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5∶34.5);检测波长296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60%,RSD=1.07%(n=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及其制剂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
    16  前列腺炎冲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王艳萍 赵文萃 孟庆彪 谢华通
    2002(2):129-131.
    [摘要](375) [HTML](0) [PDF 137.17 K](805)
    摘要:
    目的 建立前列腺炎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柏、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在TLC法中均能检出黄柏和赤芍。盐酸小檗碱在0.06~0.3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17  HPLC法测定心达康胶囊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翁水旺 赖京华
    2002(2):131-132.
    [摘要](540) [HTML](0) [PDF 94.00 K](944)
    摘要:
    心达康胶囊具有化瘀通脉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原标准采用比色法,只能测定其中总黄酮的含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心达康胶囊中槲皮素、异鼠李素两个组分,效果好,准确可靠。
    18  海马补肾口服液中乌头碱含量测定
    陈丽宇 杜小英 祖桂英
    2002(2):132-133.
    [摘要](649) [HTML](0) [PDF 95.02 K](781)
    摘要:
    海马补肾口服液是天津乐仁堂药厂在丸剂配方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将有效成分提出精制而成的口服液剂型。海马补肾口服液属复方滋补强壮药,主要由海马、鹿茸、人参、黄芪、淫羊藿等30多味动植物药组成,其组方中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驱风寒湿邪的作用,但附子具有一定毒性,主要毒性作用成分是乌头碱,在其制剂中有效地控制乌头碱的含量,既能保证其功效又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1] ,我们所建立的HPLC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海马补肾口服液中乌头碱的含量,该方法为中药生产质量化、标准化提供依据,适用于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和临床用药的质量监测。
    19  比色法测定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
    刘卫 刘景东 王志玲 勾凌燕 潘培森 陈渝 耿进霞
    2002(2):134-134.
    [摘要](299) [HTML](0) [PDF 59.02 K](1186)
    摘要: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系垂柳科植物,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等功能,民间用于治疗疖肿、疮毒等炎性疾病。柳叶的水提液对肠病毒70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作用优于无环鸟苷[2]
    20  当归补血汤中不同组分对正常及血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燕平 李晓玉 宋纯清 陈长勋 胡之璧
    2002(2):135-138.
    [摘要](680) [HTML](0) [PDF 187.40 K](1294)
    摘要:
    目的 比较当归补血汤中的不同组分对正常及血虚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光光度法检测脾细胞中抗体的生成;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制备小鼠血虚模型。结果 黄芪中的4个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均具有增强T、B淋巴细胞增殖率及促进抗体生成作用,而当归中的3个不同组分则作用各异,但是对血虚模型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实验发现:在2.5~250μg/mL浓度范围内,黄芪黄酮、黄芪皂苷以及黄芪和当归的挥发油部分均表现为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而黄芪和当归的多糖组分则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作用方式。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的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21  人参皂苷-Rg1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粘附的影响
    沈志强 吴蓝鸥 雷伟亚 陈植和 刘吉开
    2002(2):138-140.
    [摘要](889) [HTML](0) [PDF 152.21 K](105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及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Charlton等方法评价人参皂苷-Rg1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结果 25mg/kg人参皂苷-Rg1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8.7±1.8)min延长到(36.4±2.1)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81.2μmol/L。结论 人参皂苷-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22  植物多糖增强肿瘤杀伤效应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魏虎来 姚小健 赵怀顺 贾正平
    2002(2):140-143.
    [摘要](431) [HTML](0) [PDF 194.29 K](1106)
    摘要:
    目的 观察红景天、红芪、地黄、枸杞子、沙参和芦荟的多糖成分对T-AK细胞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用抗CD3单抗(CD3McAb)和rIL-2激活诱生T-AK细胞,观察6种植物多糖在诱生、扩增和杀瘤过程中对T-AK细胞增殖活性、IL-2R表达水平以及杀伤Raji细胞和L1210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6种植物多糖(1~100μg/mL)单独对T-AK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在rIL-2和CD3McAb存在下,可不同程度地增强T-A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并增加T-AK细胞IL-2R的表达。结论 红景天、红芪、地黄、枸杞子、沙参和芦荟的多糖成分增强T-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其作用效应与其促进IL-2R的表达有关
    23  海嘧啶毒性的实验研究
    季宇彬 高世勇 孔琪 张秀娟 杨宝峰
    2002(2):143-145.
    [摘要](410) [HTML](0) [PDF 150.45 K](804)
    摘要:
    目的 研究海嘧啶的毒性作用。方法 通过海嘧啶对FC小鼠和S180,H22荷瘤小鼠胸腺和精囊重量及指数的研究,观察海嘧啶的毒性作用。结果 海嘧啶可使不同荷瘤小鼠胸腺及精囊萎缩,使不同荷瘤小鼠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下降,但其萎缩及下降程度均小于5-Fu。结论 海嘧啶在毒性方面产生了拮抗作用,使5-Fu的毒性明显下降,即海嘧啶在增强5-Fu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显著降低了5-Fu的毒性。
    24  7味中药对体外非酶糖化终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
    许惠琴 朱荃 李祥 张爱华 郭戎
    2002(2):145-147.
    [摘要](504) [HTML](0) [PDF 155.62 K](2397)
    摘要:
    目的 体外建立蛋白质非酶糖化系统,观察五味子、山茱萸等7味中药对蛋白质糖化终产物(AGEs)的抑制作用。方法 200mmol/L葡萄糖与40g/L牛血清白蛋白在37℃条件下反应8周,利用AGEs具有棕色和荧光的特点,分别测定紫外吸光度和荧光度值,以考察五味子、山茱萸等7味中药对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五味子、山茱萸、山楂等中药对AGEs的生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五味子、山茱萸、山楂等中药可能对由AGEs引起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25  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艳玲 肖小河 袁海龙 张新全 贺承山
    2002(2):147-149.
    [摘要](371) [HTML](0) [PDF 192.58 K](938)
    摘要:
    目的 观察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的小鼠免疫模型,观察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肝得宁片对BCG+LPS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酸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程度。结论 肝得宁片具有一定的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作用。
    26  百草降糖片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茅彩萍 徐乃玉 顾振纶
    2002(2):149-151.
    [摘要](519) [HTML](0) [PDF 186.12 K](924)
    摘要:
    目的 探讨百草降糖片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了百草降糖片对正常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肌糖原的影响,并且观察了百草降糖片对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胰岛素、C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结果 百草降糖片在降糖的同时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而且能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在降糖的同时也能增加胰岛素、C肽水平,而且能显著增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LPO含量。结论 百草降糖片的降血糖作用可能是既通过影响糖代谢,又通过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来实现的
    27  蟾蜍灵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
    徐瑞成 陈小义 陈莉 呼文亮 钱进
    2002(2):151-154.
    [摘要](403) [HTML](0) [PDF 156.75 K](893)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蟾酥中蟾毒成分蟾蜍灵(bufalin)的抗癌机制。方法 以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为靶细胞,应用电镜技术观察bufalin诱导的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的表达。结果 0.001μmol/Lbufalin作用HL-60细胞,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p21WAF1表达显著升高,而PCNA表达显著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bufalin诱导HL-60细胞分化,与其上调p21WAF1的表达、下调PCNA表达有关。
    28  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0例临床观察
    刘宏胜 张万祥
    2002(2):154-154,162.
    [摘要](339) [HTML](0) [PDF 112.27 K](985)
    摘要:
    应用自拟“益气活血汤”配合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 PD)病人50例,并对用药前后病人的PEFR(最大呼气流率峰值)、FEV1% ( FEV1 /FVC,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血气分析Po2 (动脉血氧分压)和Pc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前后比较。结果表明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入“益气活血汤”可以提高此类病人肺脏通气及换气功能,缩短病程。
    29  山茱萸开花座果时花内糖的来源
    李先恩
    2002(2):155-157.
    [摘要](444) [HTML](0) [PDF 144.99 K](845)
    摘要:
    目的 研究山茱萸开花和成果时花内糖的来源。方法 糖的含量测定用HPLC法。结果 环割处理后三、四次分枝中葡萄糖、果糖及总糖的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一、二次分枝中糖的变化与对照相似。结论 开花时所需的糖营养主要来自一、二次分枝
    30  不同产地和采集季节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含量的比较
    张岚 任丽娟 李克明
    2002(2):157-159.
    [摘要](380) [HTML](0) [PDF 150.59 K](794)
    摘要:
    目的 对全国10个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采收期的叶下珠进行了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测定比较。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70nm。结果 海南和贵州的鞣料云实精含量最低为0.58%,西安的含量最高达1.78%。采收期以8,9月份含量最高,为1.24%。结论 不同产地的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同一产地不同的采收期的鞣料云实精含量相差也较大。
    31  菊三七组织培养的研究
    黄慧莲 刘贤旺 谢平 张寿文
    2002(2):159-160.
    [摘要](508) [HTML](0) [PDF 108.03 K](829)
    摘要:
    目的 探讨菊三七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为快速繁殖幼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菊三七的根、茎、叶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 以菊三七的叶片为外植体,在培养基MS+1.0mg/LNAA+4.0mg/L6-BA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4%。愈伤组织在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成苗率可达86.7%。结论 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菊三七的目的
    32  道地药材建泽泻的RAPD研究
    胡珊梅 周涵韬 张启国 阮元彬
    2002(2):161-162.
    [摘要](772) [HTML](0) [PDF 121.24 K](1457)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之间遗传变异的大小,并建立道地药材的品质鉴定方法方法 运用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福建、江西、四川产的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进行了研究。结果 同种异地药材所形成的不同的居群,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结论 RAPD技术可作为鉴别道地药材的参考方法。
    33  皖西山区西洋参有效成分含量与栽培地海拔高度的关系
    朱仁斌 宛志沪 丁亚平
    2002(2):163-166.
    [摘要](394) [HTML](0) [PDF 203.48 K](947)
    摘要:
    目的 分析皖西山区不同海拔西洋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规律,以确定优质西洋参最佳栽培区域。方法 测定了不同海拔西洋参成品参的折干率以及总皂苷、总糖、还原糖、粗淀粉和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结果 西洋参折干率、粗淀粉和总皂苷含量在海拔600~900m之间较高;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氨基酸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与总皂苷的变化相反。结论 皖西山区优质西洋参最佳栽培高度在海拔600~900m范围内
    34  甘肃大戟属药用植物资源
    赵志礼 赵汝能
    2002(2):167-169.
    [摘要](624) [HTML](0) [PDF 152.69 K](806)
    摘要:
    目的 掌握甘肃大戟属药用植物的资源情况。方法 野外考察及植物分类学研究。结果 整理出甘肃大戟属药用植物3亚属7组16种,包括一新种,一甘肃特有种。结论 为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35  白前等同属植物来源的药材及混伪品紫外导数光谱鉴定
    刘兰生
    2002(2):169-170.
    [摘要](418) [HTML](0) [PDF 95.96 K](969)
    摘要:
    白前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正品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 Decne.)Schl t r.ex Lé v l.或芫花叶白前C.glaucescens( Decne.) Hand.-Mazz.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同科属药材有白薇C.atratum Bg e.或蔓生白薇C.v 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徐长卿C.paniculatum ( Bg e.) 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肃白前系同科属植物老瓜头C.komarovii Ai Ⅱ .jinski 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肃白薇系同科属植物竹灵消C.inamoenum ( maxim) Loes.的干燥根及根茎。此外,龙须菜(白前伪品) 是百合科植物龙须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 Kunth.的干燥根及根茎。由于它们外观性状较为相似,在中药材市场常出现误用、混用现象。
    36  地骨皮与其伪品的鉴别
    嵇永林 周格平
    2002(2):170-170.
    [摘要](471) [HTML](0) [PDF 55.03 K](1017)
    摘要: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具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我们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上发现有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 .的根皮伪充地骨皮。
    37  “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暨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
    陈常青
    2002(2):170-170.
    [摘要](388) [HTML](0) [PDF 55.16 K](831)
    摘要:
    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 哈尔滨商业大学承办的“全国中药药理学术大会暨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02年1月18日~21 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
    38  商陆栽培方法简介
    李恒森 尹逊芝 徐同印
    2002(2):171-171.
    [摘要](618) [HTML](0) [PDF 52.59 K](1192)
    摘要: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 b. 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供药用。由于货源较缺,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39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凌益翔
    2002(2):172-172.
    [摘要](1006) [HTML](0) [PDF 49.40 K](1040)
    摘要: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较为普遍, 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应严格加以鉴定。本文对部分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40  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杨显志 邵华 周成 张玲琪 魏蓉城
    2002(2):173-175.
    [摘要](1182) [HTML](0) [PDF 157.12 K](976)
    摘要:
    石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石斛药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菌根技术等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
    41  黄药子的研究进展
    林厚文 张罡 赵宏斌 张纯 刘皋林
    2002(2):175-177.
    [摘要](583) [HTML](0) [PDF 156.56 K](1366)
    摘要:
    综述了有关黄药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42  中药材DNA分子标记研究的技术问题 Ⅱ.RAPD实验技术和方法学论述
    郭宝林 戴波
    2002(2):178-180.
    [摘要](916) [HTML](0) [PDF 150.40 K](867)
    摘要:
    主要根据作者的经验,对RAPD实验技术中的扩增仪及扩增程度、DNA模板浓度及纯度、引物的种类与浓度、Taq酶、缓冲系统、Mg2+、dNTP的浓度、设立空白对照、扩增产物鉴定、条带统计和同源性认定、RAPD反应程序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降解了的DNA模板在不同的浓度时会产生不同的扩增式样,国产Taq酶的不同批次间会产生较大的扩增差异为首次报道,并提供了获得清晰条带的电泳策略。概述了RAPD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43  HPLC指纹谱技术在中药新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沙明 王嘉仡 曹爱民 孟宪生 张东方
    2002(2):181-183.
    [摘要](635) [HTML](0) [PDF 141.68 K](996)
    摘要:
    通过HPLC指纹谱技术对10种中药材及注射剂的质量评价实践探讨该技术对中药材及新药中未知成分定性鉴别的可行性,对中药材不同种基源鉴定的可靠性,对注射剂中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之间的图谱相关性,采用该法对仪器、色谱柱、柱效、流动相要求的统一性等诸多与规范化有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推进HPLC指纹谱技术应用于中药材及中药新药质量评价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保证运用该技术结果的真实性。
    44  去甲斑蝥素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李柏 凌昌全
    2002(2):184-185.
    [摘要](521) [HTML](0) [PDF 107.29 K](1260)
    摘要: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及胃癌等,它同时具有的升白、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使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去甲斑蝥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毒副反应、新剂型开发及疗效等研究现状
    45  雷公藤有效成分制备的研究进展
    曹伟平 杨更亮 张红医 宋秀荣 赵敬湘
    2002(2):186-188.
    [摘要](775) [HTML](0) [PDF 155.11 K](1039)
    摘要: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中药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应将液相色谱应用在雷公藤有效成分纯品的制备上。
    46  刺玫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俞作仁 王文莉 吕娟涛
    2002(2):188-190.
    [摘要](822) [HTML](0) [PDF 152.10 K](1052)
    摘要:
    刺玫果系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的成熟果实,又名野蔷薇果,广泛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山西等省。该果实性温,味酸,营养丰富,民间大量采食或用于泡茶、泡酒等。《中药大辞典》谓其有健脾理气、养血调经的作用。
    47  细胞程序死亡和生物黄酮素
    刘向前
    2002(2):190-190.
    [摘要](578) [HTML](0) [PDF 55.37 K](1111)
    摘要:
    一般来说,细胞死亡有两个途径,其一是细胞坏死,其二是细胞程序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又称apoptosis)。20多年前美国医学家Ker 和Wyllie就已经对细胞程序死亡作过描述,但是最近几年又引起了世界各国医药研究者浓厚的兴趣,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其机制已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学研究作了详细报道,概括地说就是分子内和分子外的作用,程序细胞死亡主要是对细胞死亡过程进行程序式控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草药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备案:津ICP备1300026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津)-非经营性-2015-0031